蘇澤看向蔡襄,對方也看著自己。


    蘇澤這才想起來,就是在仁宗景祐三年,也就是八年前的時候,宰相呂夷簡執政。


    當時的範仲淹上《百官圖》,指呂夷簡以權謀私、任人唯親,卻反而被呂夷簡利用言官高若訥,反攻誣陷範仲淹為結黨,將他貶謫出汴京。


    時任集賢校理餘靖上疏《論範仲淹不當以言獲罪》為範辯護遭貶泰州;館閣校勘尹洙上疏自承與範仲淹亦師亦友,當從坐遭貶唐州;時任館閣校勘歐陽修致書彈劾範仲淹的諫官高若訥,責其趨炎附勢,迎合呂夷簡,謂其不複知人間有羞恥事,也被貶為夷陵縣令。


    當時年僅二十五歲的蔡襄目睹言者均被謫貶,心中不平,便作《四賢一不肖》詩,稱讚範仲淹、餘靖、尹洙、歐陽修四人為賢人,痛責高若訥為不肖之徒。


    詩成後京城內外士民爭相傳抄,大有洛陽紙貴之勢。


    如今呂夷簡被自己進獻《清明上河圖》扳倒,蔡襄自然認為自己是和範仲淹一樣的君子,展現出友好的態度。


    接著署吏拿過文房四寶,遞給蘇澤,蔡襄說道:


    “蘇君,請上陳表謝恩吧。”


    在官員選官之後,需要書寫陳狀,也叫做陳表,可以看作是赴任前的軍令狀,或者是自己上任後的施政綱領。


    一般來說,選人授官是審官院的職責範圍,陳表隻要留在審官院就行了。


    但是蘇澤是官家聖旨親自任免的官員,所以蘇澤還要向官家上一份陳表。


    蘇澤接過筆,思考了一下,直接在紙上寫道: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寫完之後,蘇澤直接放下筆,不再多寫一字。


    但是看到蘇澤落筆完成這麽一道潦草的陳表,蔡襄和張堯佐卻都讚歎起來。


    北宋向來注重士大夫的氣度,這“氣度”換句話說,就是“裝逼”。


    氣度出眾的官員,更容易得到上級官員的看中,這樣的官員很容易走到要害崗位。


    比如範仲淹、韓琦都是這樣的官員。


    相反,柳永這樣的人,卻因為風流韻事,被官場中人視為“輕浮”,一輩子都得不到重用。


    蘇澤的陳表隻用了杜甫的一句詩,卻貼合了設立店宅務的初衷,而這首詩也表明了蘇澤的理想,是要通過店宅務解決百姓居住的難題。


    蔡襄忍不住說道:


    “蘇君好誌向!”


    說完這些,蔡襄吩咐書吏將蘇澤的陳表送入宮中,又將蘇澤的告身遞給他說道:


    “希望蘇君能在店宅務實現理想。”


    【檢測到十點文脈之氣,是否吸收?】


    這份告身是蔡襄親自書寫的,以他宋代著名書法家的身份,自然能吸取到文脈之氣。


    沒想到剛當官就來了驚喜,蘇澤將告身收起來,蔡襄叮囑道:


    “按照國朝的律令,官員得到告身後,需要在限時之內抵達所任地方,失期會被朝廷治罪。蘇君是在汴京任職,倒是沒有赴任的麻煩,隻需要在一個月內抵達店宅務公署完成赴任交接即可,若是再晚了就要被言官彈劾了。”


    接下來蘇澤發現,這位書法名家竟然是一名話癆!


    蔡襄事無巨細的交代了上任的注意事項,其中包括上任日期的吉兇,上任需要完成的典禮儀式,如何交接賬簿,如何防止手下胥吏鬧事,如何在官署立威之類的。


    聽著張堯佐都要打哈欠了,蔡襄這才說道:


    “是蔡某嘮叨了,不過這些都是本官的經驗之談,很多新官就因為辦事不周,初任就落下汙點,耽誤了一輩子的前程。”


    蔡襄是審官院的考功郎中,自然知道很多新官栽過的跟頭,他也是愛惜蘇澤的才能,不希望他在這些小事上落下汙點。


    蘇澤認真聽完之後,開口說道:


    “蔡郎中,您說的這些是否能寫成書籍,若是能用來警示新官,那也能讓更多人少走彎路,能讓新官更快熟悉政務。”


    蔡襄愣了一下,他疑惑的說道:


    “這也能成書?”


    蘇澤正色說道: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皆文章。蔡郎中所言,都是?明人性之言,人情練達之語,如何不能成書?”


    聽到這兩句話,蔡襄眼睛也亮了,他反複呢喃了兩句,更是覺得蘇澤說的這兩句微言大義。


    蘇澤繼續說道:


    “聖賢曰之立言,可以是千古不朽的大道真言,也可以是蔡郎中這種前人經驗之言,能承前人之慧,發後世之師,難道不也是大功德嗎?”


    蘇澤這兩句彩虹屁下去,蔡襄還真的思考起來寫書的事情了。


    蘇澤又說道:


    “在下正好認識一家書坊,到時候可以幫著蔡郎中刊印出版。”


    蔡襄想了想,點頭說道:


    “那本官就試一試,如若真的能讓新官們少走點彎路,確實是功德一件。”


    蘇澤臉上露出笑容。


    在張堯佐府上的時候,蘇澤就發現了,前人留下的書籍中,是沒有文脈之氣的。


    歐陽修送來的《昌黎先生文集》,之所以蘊含文脈之氣,是因為他本人的批注。


    按照蘇澤的推測,需要是作者本人的原稿,才有可能蘊含文脈之氣。


    所以蘇澤才忽悠著蔡襄寫書,蔡襄不僅僅是著名書法家,他能夠做到詞臣,本身也是文學家。


    他親自編寫的書,肯定能有文脈之氣。


    所以蘇澤才靈機一動,忽悠蔡襄出書。


    等到從審官院出來,張堯佐看向蘇澤的眼神完全不同了。


    原本張堯佐認為蘇澤是個心機深沉,做事決絕的權術高手。


    但是今天卻發現,這小子拍馬屁的能力比自己還要強啊?


    三言兩語就忽悠著那個蔡襄結交,甚至還忽悠他寫書。


    此子恐怖如斯啊!


    張堯佐終於知道為什麽張修媛看重蘇澤,不計代價將他網羅了,年紀輕輕就有如此心機,隻要假以時日,他未嚐不能位列宰執!


    張堯佐登上馬車,又對著蘇澤說道:


    “店宅務事務繁雜,官家也不是讓你白幹的。”


    “蘇澤,官家有口諭,若是你真遇到大麻煩,可以許你一個請求。”


    蘇澤立刻說道:


    “世叔,我正好有件事,您能和官家求請嗎?”


    “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北宋無戰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肥鳥先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肥鳥先行並收藏北宋無戰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