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塢中,引導童子正坐在岸邊嬉戲。
桃花源中的農作物成熟隻需要一個月的時間,不遠處三塊農田已經到了收獲的時候,阿農正帶著兩名農蘊童子收割糧食。
在農田一側,則是一座【露天花田】,紅色的芙蓉花正在盛開著,一名農蘊童子正在打理花田。
挨著花田是養雞場,雞群的規模已經起來了,早先放養的雛雞已經變成成雞了,散養的雞正在悠閑的散步,渾然不知道它們大限將至。
造紙坊旁邊是製墨工坊,接著是一座新建造的印刷坊,匠蘊童子阿紙正在三個工坊之間穿梭勞作。
印刷坊是蘇澤根據現實中印刷坊的構造,在桃花源中自定義藍圖建造的。
自定義藍圖的難度比蘇澤想象中要難,每次嚐試都要花費五點文脈之氣,在用掉了二十點文脈之氣後,這才建設成功。
印刷坊能夠建成,還要多虧了張堯佐。
張堯佐向官家請罪,承認他在背後推動妖書傳播。
果然在朝堂上發生如此劇烈變動的時候,官家沒有再追究妖書事件,隻是責令張堯佐罰俸半年。
但是張堯佐不敢再辦什麽小報,所以這些印刷工具都被蘇澤要來,搬運到了桃花源中。
靠著阿紙研究這些工具,這才算是滿足了自定義藍圖的條件,建造出了桃花源認可的印刷坊建築。
阿紙不愧是有【勤勞】前綴的匠蘊童子,他一個人在三座工坊中忙碌,竟然也能忙得過來。
展開長卷,上次從歐陽修文集吸取的一百點文脈之氣,現在隻剩下的八十點,蘇澤想到了明日王安石的聚會,應該能再褥點文脈之氣迴來。
【桃源主人,阿遠昨天返迴了桃花源,送迴了遠方的禮物,不過他已經重新啟程,禮物留在遊方亭中了!】
阿遠已經迴來過了?
能夠扳倒呂夷簡,多虧了阿遠贈送的畫卷,隻不過遠遊童子阿遠已經遠遊去了,蘇澤沒有機會道謝。
昨天蘇澤沒空進入桃花源,沒想到又和阿遠錯過了。
蘇澤走到了【遊方亭】,隻見到一根長長的杆子橫放在亭子中的石桌上,但是蘇澤見到這東西之後,立刻露出喜色。
這是甘蔗!
這阿遠也不知道是怎麽旅行的,一個月就能到甘蔗產地?
蘇澤迴憶自己有關甘蔗的曆史知識,甘蔗其實早就有了,但是真正開始大規模利用甘蔗製糖,還是唐代才開始的。
但是甘蔗這東西,隻有華南和雲南這些地方才能種植,而在唐宋時期,這些地方還沒有明清時代那麽發達,做官都沒人願意去嶺南,所以蔗糖產量一直不高。
而且製作好的蔗糖,還要長途運輸到汴京,運輸成本加上損耗,蔗糖就成了奢侈品。
汴京城內也有販賣蔗糖的店鋪,但是價格奇高。其中最高檔的冰糖,半斤就要一貫錢。
不過這也正常,糖這種東西,一直到了明清都是奢侈品,普通百姓也就過年過節才能買點嚐嚐。
如果能在桃花源開墾農田種植甘蔗?然後再榨甘蔗熬製蔗糖?
糖可是銷量極大的東西,是百姓日常都會用到的,不愁賣不出去!
蘇澤連忙喊來了在農田中勞作的阿農,指著甘蔗問道:
“阿農,你能種這個嗎?”
阿農瞥了一眼說道:
“不就是甘蔗嗎?當然可以。”
阿農拿起甘蔗,對著蘇澤說道:
“甘蔗可以用分莖來繁殖,也可以收獲種子以後載種。”
聽到能種,蘇澤更是高興,他對著阿農說道:
“這一季你就改種甘蔗,等培育出更多種子,就擴大種植規模。”
阿農點點頭,拿著甘蔗迴到田間。
蘇澤看著遊方亭,不愧是紫色建築啊,阿遠第一次遠遊,就帶迴這麽有用的東西,也不知道下一次能帶迴什麽好東西。
蘇澤接著來到了三座工坊前。
造紙坊的門前掛著竹簾,簾子上貼著紅色的箋紙,這就是用芙蓉花汁染色而成的彩箋。
因為阿紙要分心製墨和研究印刷坊,所以這個月才產了五十張彩箋。
這些用來賣錢還是算了,但是蘇澤可以自用,另外明日去王安石府上赴宴,蘇澤也準備帶點彩箋過去,畢竟王安石馬上要授官了,再用普通的箋紙也有些太寒酸了。
蘇澤又來到了旁邊的製墨工坊。
在工坊的院子裏,壘著一串陶罐,這些陶罐的底部都被敲開,下方燃燒著竹子升騰起黑煙,經過這些陶罐後,就會在陶罐內留下碳灰。
這些碳灰就是製墨的原料,再配合其他的輔料,就能製造出墨錠來。
這些竹子都是樵蘊童子從山上砍伐下來的,除了竹子之外,還有一些竹筍堆積在院子角落,這些都是今天采下來的鮮竹筍。
前天蘇澤已經注意到這些竹筍,他拿著竹筍交給張堯佐家中的廚師,燒出來的筍子鮮嫩無比,讓吃慣了汴京美食的張堯佐都讚歎不已。
蘇澤準備再帶出一些筍子出去,另外阿農還建議多餘的筍子可以切成筍幹儲存起來。
蘇澤看向手裏的建築卷軸,馬上糧食要收獲了,確實需要一座能儲存糧食的糧倉。
所幸糧倉隻需要五點文脈之氣,而且也不需要靈蘊童子專門照顧,蘇澤選擇在農田邊上建造糧倉。
最後就是【印刷工坊】了。
【簡陋的印刷工坊】(綠色)
價格:10點文脈之氣;
功能:製造雕版,印刷報紙書籍。
需要:造紙原料木板,墨,紙。
進入工坊,阿紙正拿著刻刀忙碌著。
不愧是紫色的匠蘊童子,阿紙的學習能力當真厲害。
原本他雕刻雕版還需要先臨摹草稿,才能下刀雕刻,如今已經可以直接根據原版樣稿直接雕刻了。
速度也比之前提升了不少。
蘇澤拿起邊上印刷好的書頁,看著清晰的字跡說道:
“油墨的效果果然好。”
蘇澤已經發現了,包括張堯佐的印刷坊,使用的都是普通的水墨,這用印刷出來的書籍字跡模糊,還經常會缺字漏字。
他根據記憶,原本曆史上真正大規模使用的活字印刷機,是德國發明家約翰·古騰堡使用的油墨印刷機。
古騰堡除了製作出耐用的鉛活字之外,更重要的是改進了印刷用的墨水,他在普通的墨水中混合鬆香和亞麻油,製作出來的一種油性墨汁。
蘇澤雖然知道油墨的配方,但是具體配比隻能交給阿紙研究了。
阿紙為了這個配方試驗了大半個月,最後才配置出了穩定油墨。
就在這時候,引導童子突然提醒道:
【桃源主人,有客人來了!】
桃花源中的農作物成熟隻需要一個月的時間,不遠處三塊農田已經到了收獲的時候,阿農正帶著兩名農蘊童子收割糧食。
在農田一側,則是一座【露天花田】,紅色的芙蓉花正在盛開著,一名農蘊童子正在打理花田。
挨著花田是養雞場,雞群的規模已經起來了,早先放養的雛雞已經變成成雞了,散養的雞正在悠閑的散步,渾然不知道它們大限將至。
造紙坊旁邊是製墨工坊,接著是一座新建造的印刷坊,匠蘊童子阿紙正在三個工坊之間穿梭勞作。
印刷坊是蘇澤根據現實中印刷坊的構造,在桃花源中自定義藍圖建造的。
自定義藍圖的難度比蘇澤想象中要難,每次嚐試都要花費五點文脈之氣,在用掉了二十點文脈之氣後,這才建設成功。
印刷坊能夠建成,還要多虧了張堯佐。
張堯佐向官家請罪,承認他在背後推動妖書傳播。
果然在朝堂上發生如此劇烈變動的時候,官家沒有再追究妖書事件,隻是責令張堯佐罰俸半年。
但是張堯佐不敢再辦什麽小報,所以這些印刷工具都被蘇澤要來,搬運到了桃花源中。
靠著阿紙研究這些工具,這才算是滿足了自定義藍圖的條件,建造出了桃花源認可的印刷坊建築。
阿紙不愧是有【勤勞】前綴的匠蘊童子,他一個人在三座工坊中忙碌,竟然也能忙得過來。
展開長卷,上次從歐陽修文集吸取的一百點文脈之氣,現在隻剩下的八十點,蘇澤想到了明日王安石的聚會,應該能再褥點文脈之氣迴來。
【桃源主人,阿遠昨天返迴了桃花源,送迴了遠方的禮物,不過他已經重新啟程,禮物留在遊方亭中了!】
阿遠已經迴來過了?
能夠扳倒呂夷簡,多虧了阿遠贈送的畫卷,隻不過遠遊童子阿遠已經遠遊去了,蘇澤沒有機會道謝。
昨天蘇澤沒空進入桃花源,沒想到又和阿遠錯過了。
蘇澤走到了【遊方亭】,隻見到一根長長的杆子橫放在亭子中的石桌上,但是蘇澤見到這東西之後,立刻露出喜色。
這是甘蔗!
這阿遠也不知道是怎麽旅行的,一個月就能到甘蔗產地?
蘇澤迴憶自己有關甘蔗的曆史知識,甘蔗其實早就有了,但是真正開始大規模利用甘蔗製糖,還是唐代才開始的。
但是甘蔗這東西,隻有華南和雲南這些地方才能種植,而在唐宋時期,這些地方還沒有明清時代那麽發達,做官都沒人願意去嶺南,所以蔗糖產量一直不高。
而且製作好的蔗糖,還要長途運輸到汴京,運輸成本加上損耗,蔗糖就成了奢侈品。
汴京城內也有販賣蔗糖的店鋪,但是價格奇高。其中最高檔的冰糖,半斤就要一貫錢。
不過這也正常,糖這種東西,一直到了明清都是奢侈品,普通百姓也就過年過節才能買點嚐嚐。
如果能在桃花源開墾農田種植甘蔗?然後再榨甘蔗熬製蔗糖?
糖可是銷量極大的東西,是百姓日常都會用到的,不愁賣不出去!
蘇澤連忙喊來了在農田中勞作的阿農,指著甘蔗問道:
“阿農,你能種這個嗎?”
阿農瞥了一眼說道:
“不就是甘蔗嗎?當然可以。”
阿農拿起甘蔗,對著蘇澤說道:
“甘蔗可以用分莖來繁殖,也可以收獲種子以後載種。”
聽到能種,蘇澤更是高興,他對著阿農說道:
“這一季你就改種甘蔗,等培育出更多種子,就擴大種植規模。”
阿農點點頭,拿著甘蔗迴到田間。
蘇澤看著遊方亭,不愧是紫色建築啊,阿遠第一次遠遊,就帶迴這麽有用的東西,也不知道下一次能帶迴什麽好東西。
蘇澤接著來到了三座工坊前。
造紙坊的門前掛著竹簾,簾子上貼著紅色的箋紙,這就是用芙蓉花汁染色而成的彩箋。
因為阿紙要分心製墨和研究印刷坊,所以這個月才產了五十張彩箋。
這些用來賣錢還是算了,但是蘇澤可以自用,另外明日去王安石府上赴宴,蘇澤也準備帶點彩箋過去,畢竟王安石馬上要授官了,再用普通的箋紙也有些太寒酸了。
蘇澤又來到了旁邊的製墨工坊。
在工坊的院子裏,壘著一串陶罐,這些陶罐的底部都被敲開,下方燃燒著竹子升騰起黑煙,經過這些陶罐後,就會在陶罐內留下碳灰。
這些碳灰就是製墨的原料,再配合其他的輔料,就能製造出墨錠來。
這些竹子都是樵蘊童子從山上砍伐下來的,除了竹子之外,還有一些竹筍堆積在院子角落,這些都是今天采下來的鮮竹筍。
前天蘇澤已經注意到這些竹筍,他拿著竹筍交給張堯佐家中的廚師,燒出來的筍子鮮嫩無比,讓吃慣了汴京美食的張堯佐都讚歎不已。
蘇澤準備再帶出一些筍子出去,另外阿農還建議多餘的筍子可以切成筍幹儲存起來。
蘇澤看向手裏的建築卷軸,馬上糧食要收獲了,確實需要一座能儲存糧食的糧倉。
所幸糧倉隻需要五點文脈之氣,而且也不需要靈蘊童子專門照顧,蘇澤選擇在農田邊上建造糧倉。
最後就是【印刷工坊】了。
【簡陋的印刷工坊】(綠色)
價格:10點文脈之氣;
功能:製造雕版,印刷報紙書籍。
需要:造紙原料木板,墨,紙。
進入工坊,阿紙正拿著刻刀忙碌著。
不愧是紫色的匠蘊童子,阿紙的學習能力當真厲害。
原本他雕刻雕版還需要先臨摹草稿,才能下刀雕刻,如今已經可以直接根據原版樣稿直接雕刻了。
速度也比之前提升了不少。
蘇澤拿起邊上印刷好的書頁,看著清晰的字跡說道:
“油墨的效果果然好。”
蘇澤已經發現了,包括張堯佐的印刷坊,使用的都是普通的水墨,這用印刷出來的書籍字跡模糊,還經常會缺字漏字。
他根據記憶,原本曆史上真正大規模使用的活字印刷機,是德國發明家約翰·古騰堡使用的油墨印刷機。
古騰堡除了製作出耐用的鉛活字之外,更重要的是改進了印刷用的墨水,他在普通的墨水中混合鬆香和亞麻油,製作出來的一種油性墨汁。
蘇澤雖然知道油墨的配方,但是具體配比隻能交給阿紙研究了。
阿紙為了這個配方試驗了大半個月,最後才配置出了穩定油墨。
就在這時候,引導童子突然提醒道:
【桃源主人,有客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