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曆二年春,三月。
距離那場朝堂風暴,已經過了一個月了。
這個月內,又發生了很多事情。
但是這些朝堂的風暴都暫時和蘇澤無關了。
登聞鼓獻圖之後,蘇澤就暫住在了張堯佐的家中。
張堯佐的人品雖然不怎麽樣,但能考上進士也是真才實學的,家中藏書頗豐,蘇澤就泡在他家中閉門讀書。
作為張修媛的外戚,張堯佐這些年也飽受同僚的排擠,對蘇澤這個有能力的讀書人,張堯佐內心也很愛才。
而且張堯佐又得到了張修媛的交代,經過他的牽線搭橋,蘇澤和張楚蘭的婚事已經定了下來。
張道成也十分的開心。
因為呂家倒台,對宋祁的迫害也到此為止,官家撤迴了對國子監弊案的調查,蘇澤已經被恢複了解生資格。
今科考不上,下科還可以再考嘛!
自己進宮的時候,一貫清冷的張修媛,都誇讚了蘇澤幾句,又說官家記著蘇澤的名字,自己這個女婿未來會有大前途。
這樣的乘龍快婿,張道成又怎麽能放過,更何況自己女兒一心也在蘇澤身上。
說媒、下聘,都在張道成和張堯佐的操辦下完成了,唯一讓蘇澤覺得鬆口氣的,是慶曆二年是個沒有立春的年份,民間傳說今年結婚的女子容易做寡婦,所以正式婚期定在明年。
就這樣,穿越了一個多月的蘇澤,就這樣有了未婚妻。
呂夷簡這恰到好處的中風,給這對君臣都留了體麵。
官家對於呂家的調查,最後停在了呂公弼的身上。
呂公弼的處罰也是仁宗繼位以來最重的一次,他被判追毀出身以來文字,從官身變為白身,從此不能再做官。
和呂公弼同範的衙內們,也都被除去官身。
趙禎還覺得不解氣,親自下旨讓涉案人犯返迴原籍居住,將他們徹底趕出了汴京城。
不過讓蘇澤欣賞的一點,趙禎對於呂公弼等人非法侵占的房屋,全部交給了開封府追尋原主,並給了他們一年時間用原價贖買迴房屋。
仁宗將房產發還給被侵占的百姓,這一點倒是無愧於“仁”字。
如果是某個道爺皇帝,或者他那個貪財的孫子,這些房產就要被充歸皇家了。
趙禎保留了呂夷簡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宰相職位,但是呂夷簡中風不能視事,他罷相已經是時間問題了。
但是這場政治風暴的最大受益者,不是和保守派針鋒相對的新黨,而是立場中立的樞密使晏殊。
宰相不能處理政務,趙禎就給時任樞密使的晏殊,加了參知政事的頭銜。
晏殊就成了同時執掌政事堂和樞密院的宰相,前一位同時掌管政事堂和樞密院的宰相,還是真宗時期的寇準。
晏殊雖然政治上中立,但是他的女婿韓琦是革新派骨幹,他本人也是範仲淹和歐陽修的師友,朝堂的風向轉變,聰明的官員已經看出來了。
但是接下來的人事任命,又體現出趙宋官家特有的權力製衡之術,也就是“異論相攪”。
曾經因為在西北戰事上失利,而被貶謫的保守派首領夏竦,又被重新調迴汴京,擔任樞密副使。
本來和案子有牽連的禦史中丞王拱辰,也被仁宗親自保下,繼續讓他執掌台諫。
從這件事上看,這位官家並不是完全支持新政,至少在後世神宗變法的時候,那可是將朝堂中的保守派都驅逐了的。
說道王安石,這一個月中也舉行了殿試。
本次殿試由皇帝親自出題,原本殿試的閱卷官,就是禮部試的考官,但是因為呂夷簡得了風疾,所以這次閱卷官改成了樞密使晏殊。
殿試和禮部試不一樣了,殿試的題目隻有一道,也就是策論,宋代策論討論的問題,也都和朝堂上遇到的問題有關。
比如這一次的殿試題目,就是仁宗親自出的——《應天以實不以文賦》。
這個題目就是應對慶曆年以來,天下災害頻發的情況,而朝堂救災的舉措緩慢,經常等到災害過去之後,地方官以辭藻粉飾太平,救災舉措落不到實處的弊端,要求參加殿試的士子們提出解決辦法。
當然,參加殿試的,多數都是沒有做過地方官的年輕士子,所以這種殿試也隻能空泛議論。
但是在這麽多空泛的議論中,閱卷的樞密使晏殊看到了一篇不錯的文章,正是王安石所寫的。
晏殊將王安石的文章列為第一,但是到了仁宗排定順序的時候,卻又犯了忌諱。
原來王安石在文章中寫了一句“孺子其朋”。
這句話也是有典故的,出自於《尚書》,原文是“孺子其朋,孺子其朋其往。”
原本的意思是:“年幼的君主,自今以後要與群臣融洽相處。就是勸諫皇帝一定要和大臣和睦相處,才能把國家治理好。”
誰知道這句話犯了忌諱,要知道當年宋太祖趙匡胤,原本是後周柴榮的手下大將,柴榮死前曾經托孤於趙匡胤,也說了類似的托孤的話。
王安石因為用典犯了忌諱,所以被貶為第四名,狀元被晏殊女婿的弟弟楊寘奪取。
當然,這件事朝堂上還有另外一個說法,說是晏殊的女婿楊察想要讓弟弟奪魁,晏殊故意將王安石這句話圈出來呈給官家,最後導致王安石黜落。
但無論傳言如何,慶曆二年的春闈已經落下。
接下來的進士“禦街誇官”,“瓊林夜宴”,這些都和蘇澤這個沒參加禮部試的解生沒什麽關係了。
倒是王安石中了進士沒有忘記蘇澤的好友,他多番打聽找到了張堯佐府上,好不容易從新科進士的諸多活動脫身,約著蘇澤和本次落榜的曾鞏再去他家中一聚。
蘇澤自然答應下來,之前躲起來不見王安石,一是怕拖累王安石,二是怕他不能安心備考。
如今塵埃落定,王安石也和曆史上一樣中了甲科第四名,蘇澤自然不用再躲著他了。
這場因為妖書產生的一係列風暴終於平靜了下來,蘇澤讀了一會兒書,鎖上房門之後,隨手抓起一本書,默念進入桃花源。
眼前一陣暈眩過後,蘇澤再次進入桃花源,此時桃花源內已經完全變了樣子!
距離那場朝堂風暴,已經過了一個月了。
這個月內,又發生了很多事情。
但是這些朝堂的風暴都暫時和蘇澤無關了。
登聞鼓獻圖之後,蘇澤就暫住在了張堯佐的家中。
張堯佐的人品雖然不怎麽樣,但能考上進士也是真才實學的,家中藏書頗豐,蘇澤就泡在他家中閉門讀書。
作為張修媛的外戚,張堯佐這些年也飽受同僚的排擠,對蘇澤這個有能力的讀書人,張堯佐內心也很愛才。
而且張堯佐又得到了張修媛的交代,經過他的牽線搭橋,蘇澤和張楚蘭的婚事已經定了下來。
張道成也十分的開心。
因為呂家倒台,對宋祁的迫害也到此為止,官家撤迴了對國子監弊案的調查,蘇澤已經被恢複了解生資格。
今科考不上,下科還可以再考嘛!
自己進宮的時候,一貫清冷的張修媛,都誇讚了蘇澤幾句,又說官家記著蘇澤的名字,自己這個女婿未來會有大前途。
這樣的乘龍快婿,張道成又怎麽能放過,更何況自己女兒一心也在蘇澤身上。
說媒、下聘,都在張道成和張堯佐的操辦下完成了,唯一讓蘇澤覺得鬆口氣的,是慶曆二年是個沒有立春的年份,民間傳說今年結婚的女子容易做寡婦,所以正式婚期定在明年。
就這樣,穿越了一個多月的蘇澤,就這樣有了未婚妻。
呂夷簡這恰到好處的中風,給這對君臣都留了體麵。
官家對於呂家的調查,最後停在了呂公弼的身上。
呂公弼的處罰也是仁宗繼位以來最重的一次,他被判追毀出身以來文字,從官身變為白身,從此不能再做官。
和呂公弼同範的衙內們,也都被除去官身。
趙禎還覺得不解氣,親自下旨讓涉案人犯返迴原籍居住,將他們徹底趕出了汴京城。
不過讓蘇澤欣賞的一點,趙禎對於呂公弼等人非法侵占的房屋,全部交給了開封府追尋原主,並給了他們一年時間用原價贖買迴房屋。
仁宗將房產發還給被侵占的百姓,這一點倒是無愧於“仁”字。
如果是某個道爺皇帝,或者他那個貪財的孫子,這些房產就要被充歸皇家了。
趙禎保留了呂夷簡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宰相職位,但是呂夷簡中風不能視事,他罷相已經是時間問題了。
但是這場政治風暴的最大受益者,不是和保守派針鋒相對的新黨,而是立場中立的樞密使晏殊。
宰相不能處理政務,趙禎就給時任樞密使的晏殊,加了參知政事的頭銜。
晏殊就成了同時執掌政事堂和樞密院的宰相,前一位同時掌管政事堂和樞密院的宰相,還是真宗時期的寇準。
晏殊雖然政治上中立,但是他的女婿韓琦是革新派骨幹,他本人也是範仲淹和歐陽修的師友,朝堂的風向轉變,聰明的官員已經看出來了。
但是接下來的人事任命,又體現出趙宋官家特有的權力製衡之術,也就是“異論相攪”。
曾經因為在西北戰事上失利,而被貶謫的保守派首領夏竦,又被重新調迴汴京,擔任樞密副使。
本來和案子有牽連的禦史中丞王拱辰,也被仁宗親自保下,繼續讓他執掌台諫。
從這件事上看,這位官家並不是完全支持新政,至少在後世神宗變法的時候,那可是將朝堂中的保守派都驅逐了的。
說道王安石,這一個月中也舉行了殿試。
本次殿試由皇帝親自出題,原本殿試的閱卷官,就是禮部試的考官,但是因為呂夷簡得了風疾,所以這次閱卷官改成了樞密使晏殊。
殿試和禮部試不一樣了,殿試的題目隻有一道,也就是策論,宋代策論討論的問題,也都和朝堂上遇到的問題有關。
比如這一次的殿試題目,就是仁宗親自出的——《應天以實不以文賦》。
這個題目就是應對慶曆年以來,天下災害頻發的情況,而朝堂救災的舉措緩慢,經常等到災害過去之後,地方官以辭藻粉飾太平,救災舉措落不到實處的弊端,要求參加殿試的士子們提出解決辦法。
當然,參加殿試的,多數都是沒有做過地方官的年輕士子,所以這種殿試也隻能空泛議論。
但是在這麽多空泛的議論中,閱卷的樞密使晏殊看到了一篇不錯的文章,正是王安石所寫的。
晏殊將王安石的文章列為第一,但是到了仁宗排定順序的時候,卻又犯了忌諱。
原來王安石在文章中寫了一句“孺子其朋”。
這句話也是有典故的,出自於《尚書》,原文是“孺子其朋,孺子其朋其往。”
原本的意思是:“年幼的君主,自今以後要與群臣融洽相處。就是勸諫皇帝一定要和大臣和睦相處,才能把國家治理好。”
誰知道這句話犯了忌諱,要知道當年宋太祖趙匡胤,原本是後周柴榮的手下大將,柴榮死前曾經托孤於趙匡胤,也說了類似的托孤的話。
王安石因為用典犯了忌諱,所以被貶為第四名,狀元被晏殊女婿的弟弟楊寘奪取。
當然,這件事朝堂上還有另外一個說法,說是晏殊的女婿楊察想要讓弟弟奪魁,晏殊故意將王安石這句話圈出來呈給官家,最後導致王安石黜落。
但無論傳言如何,慶曆二年的春闈已經落下。
接下來的進士“禦街誇官”,“瓊林夜宴”,這些都和蘇澤這個沒參加禮部試的解生沒什麽關係了。
倒是王安石中了進士沒有忘記蘇澤的好友,他多番打聽找到了張堯佐府上,好不容易從新科進士的諸多活動脫身,約著蘇澤和本次落榜的曾鞏再去他家中一聚。
蘇澤自然答應下來,之前躲起來不見王安石,一是怕拖累王安石,二是怕他不能安心備考。
如今塵埃落定,王安石也和曆史上一樣中了甲科第四名,蘇澤自然不用再躲著他了。
這場因為妖書產生的一係列風暴終於平靜了下來,蘇澤讀了一會兒書,鎖上房門之後,隨手抓起一本書,默念進入桃花源。
眼前一陣暈眩過後,蘇澤再次進入桃花源,此時桃花源內已經完全變了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