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後。
開封府衙的押司廳。
押司,就是宋代對吏員的稱唿,一般是協助官員處理文書工作。
隨著基層治理事務的增多,宋代官府的吏員數量比起唐朝也有明顯的增長。
普通的縣一般有七到八名押司,而開封府這樣的超級大府,府內有押司四十多人,甚至還有專門的辦公場所押司廳。
馮士元的馬車停在開封府門口,他走進押司廳的時候,臉上閃過了黯然之色。
宋代雖然商業活動活躍,但是本質上依然是封建王朝,服章製度也是很嚴格的,不同的人能穿的衣服都是有限製的。
比如在這開封府的押司廳中,押司身為吏員,雖然不如官員,但是也可以穿著黑色長衫,和秀才一樣可以結一根長長的儒絛衣帶,腳蹬靴子。
馮士元是普通百姓,所以隻能穿短衫,蹬高幫鞋。
雖然因為商業發達,一些富戶逾越製度規定,穿綾羅綢緞也是正常,但這都是民不舉官不究的事情,很少有人上綱上線,你商人在家裏穿絲綢,也不會有人因此治罪。
但家裏這麽穿沒事,來開封府還穿得比押司門還好,就等於當著警察的麵偷東西了,所以每次馮士元來押司廳辦理房產簽押過戶,都要換上百姓的衣服。
又因為不能戴濮頭,所以馮士元額頭上從軍的刺配紋身露了出來,這讓他更加的不自在。
押司廳往來的吏員已經對馮士元很熟悉了,他以前也是在這裏工作的。
雖然穿著短衫,但是開封府的押司們都是消息靈通的人,他們都知道馮士元攀上了高枝兒,現在是店宅行會的行首,沒人敢怠慢他。
但是馮士元看著衙門光鮮的黑色長衫,內心中還是閃過一絲的悵然。
曾幾何時,自己也是他們當中的一員,吏員雖然不如官,但是這些胥吏也都是家族世代傳承的。
而這些前同事的目光中,除了對財富的渴望之外,也有隱約的看不起和厭棄。
一身儒衫的蘇澤也踏入押司廳,向著馮士元走了過去。
“馮行首,今日就可以交易了。”
馮士元點點頭,他輕車熟路的來到押司廳,向負責發放狀紙的押司奉上一貫錢,接著又送上了一貫錢的“筆墨錢”,買了一套廉價的筆墨。
這一貫錢是官府買賣狀紙的錢,而這“筆墨費”怕是進了開封府這些吏員的口袋。
馮士元提起筆,在狀紙上填上了住宅的地址,交易金額,約定交易時間等等後,簽上了自己的名字,又將筆遞給蘇澤說道:
“蘇相公,簽押吧。”
蘇澤毫不猶疑的簽下名字,馮士元從懷裏掏出了一張精美的紙,遞給蘇澤說道:
“這是一千貫錢的交子,在汴京任何一家交子務都能換到錢。”
這就是交子啊?
想想也是,一貫錢差不多就是五六斤,一千貫可就是五六千斤的重量,這樣的交易根本沒辦法用銅錢進行。
因為缺錢,宋代官府是非常積極財政創新的,天聖年間,民間在使用交子進行交易後,官府很快跟進,在缺乏銅錢的益州成立了益州交子務。
汴京城作為商賈發達之地,在益州交子務大獲成功後,汴京也成立了交子務,歸於太仆寺下,負責汴京及周邊地區的交子發行工作。
不過此時的交子,距離紙幣還是有距離的,這更類似於一種在地區流通的有價債券。
交子是限定交易範圍的,比如益州交子隻能在益州使用,汴京的交子也隻能在汴京附近用。
交子發行額也有限製,規定分界發行,每界三年,界滿兌換新交子。
蘇澤拿走了狀紙的一聯,爽快的離開了押司廳,這都讓馮士元奇怪了,這樣的人為什麽會被二衙門專門叮囑,要自己親自對付?
算了,反正完成了二衙內交辦的事情就行了。
馮士元身後一名隨從走上來,他從懷裏掏出了另外一份狀紙,這也是一份房產轉讓的合同,上麵已經簽押了呂公弼的名字和簽章。
呂公弼自然不放心讓馮士元代持房產,凡是馮士元購入的房屋,很快就會轉讓到呂公弼名下。
這個隨從,其實就是呂公弼安排在馮士元身邊的賬房和耳目,確保馮士元無法從中私吞下房產。
就這樣,馮士元剛剛從蘇澤手裏購買的房產,就轉到了呂公弼的名下。
馮士元內心苦笑,現在他這個店宅行會的行首,看起來富可敵國,實際上就是個空架子,不過是上層權貴的撈錢白手套,手裏過的錢財不過是都是浮財罷了。
等到馮士元離開了開封府,一胖一瘦兩個形同路人的家夥,也跟著從押司廳走出來。
他們湊到蘇澤身邊,對著蘇澤說道:
“蘇相公說的沒錯,果然如此。”
蘇澤微微點頭,作為皇城司番子,兩人的業務能力還是可以的,剛剛混在去押司廳辦事的人當中,蘇澤走後馮士元再簽押過戶的事情,都被兩人看在了眼裏。
蘇澤看向開封府,接下來就要看張堯佐了。
這時候,開封府門前又是一陣混亂。
浩浩蕩蕩的儀仗開道,一輛馬車停在了開封府門口。
蘇澤在押司廳見過的那些神情傲慢的押司們,此刻都麵帶諂媚的笑容,站在開封府門口夾到歡迎。
來的人正是判登聞鼓院張堯佐。
在沒人注意的時候,蘇澤帶著一胖一瘦也混入到了張堯佐的儀仗隊伍後。
登聞鼓院,於闕門懸登聞鼓,許人鳴冤,隸司諫、正言,掌接受文武官員及士民章奏表疏。
登聞鼓院雖然是個清貴的過渡職位,但是也屬於台諫體係。
仁宗朝一直在加強台諫權力,作為台諫官,張堯佐可以隨意調閱各部衙門的檔案公文。
一名身穿綠色官袍的中年官員迎接上來,對著張堯佐說道:
“張登聞前日來牒,要求調閱開封府架閣庫內的卷宗檔案,下官已經準備好了。”
若是別的台諫官員,要查看這些檔案,開封府自然是不會這麽痛快的。
但傳聞張堯佐要就任開封府推官,提點府界公事,這可是日後開封府的二把手,說不定哪天他就是權知開封府了。
開封府內的官吏,隻當是張堯佐快要赴任,利用職權提前來開封府查賬,自然是十分的配合。
張堯佐微微點頭,領著親隨大搖大擺走進了開封府衙。
開封府衙的押司廳。
押司,就是宋代對吏員的稱唿,一般是協助官員處理文書工作。
隨著基層治理事務的增多,宋代官府的吏員數量比起唐朝也有明顯的增長。
普通的縣一般有七到八名押司,而開封府這樣的超級大府,府內有押司四十多人,甚至還有專門的辦公場所押司廳。
馮士元的馬車停在開封府門口,他走進押司廳的時候,臉上閃過了黯然之色。
宋代雖然商業活動活躍,但是本質上依然是封建王朝,服章製度也是很嚴格的,不同的人能穿的衣服都是有限製的。
比如在這開封府的押司廳中,押司身為吏員,雖然不如官員,但是也可以穿著黑色長衫,和秀才一樣可以結一根長長的儒絛衣帶,腳蹬靴子。
馮士元是普通百姓,所以隻能穿短衫,蹬高幫鞋。
雖然因為商業發達,一些富戶逾越製度規定,穿綾羅綢緞也是正常,但這都是民不舉官不究的事情,很少有人上綱上線,你商人在家裏穿絲綢,也不會有人因此治罪。
但家裏這麽穿沒事,來開封府還穿得比押司門還好,就等於當著警察的麵偷東西了,所以每次馮士元來押司廳辦理房產簽押過戶,都要換上百姓的衣服。
又因為不能戴濮頭,所以馮士元額頭上從軍的刺配紋身露了出來,這讓他更加的不自在。
押司廳往來的吏員已經對馮士元很熟悉了,他以前也是在這裏工作的。
雖然穿著短衫,但是開封府的押司們都是消息靈通的人,他們都知道馮士元攀上了高枝兒,現在是店宅行會的行首,沒人敢怠慢他。
但是馮士元看著衙門光鮮的黑色長衫,內心中還是閃過一絲的悵然。
曾幾何時,自己也是他們當中的一員,吏員雖然不如官,但是這些胥吏也都是家族世代傳承的。
而這些前同事的目光中,除了對財富的渴望之外,也有隱約的看不起和厭棄。
一身儒衫的蘇澤也踏入押司廳,向著馮士元走了過去。
“馮行首,今日就可以交易了。”
馮士元點點頭,他輕車熟路的來到押司廳,向負責發放狀紙的押司奉上一貫錢,接著又送上了一貫錢的“筆墨錢”,買了一套廉價的筆墨。
這一貫錢是官府買賣狀紙的錢,而這“筆墨費”怕是進了開封府這些吏員的口袋。
馮士元提起筆,在狀紙上填上了住宅的地址,交易金額,約定交易時間等等後,簽上了自己的名字,又將筆遞給蘇澤說道:
“蘇相公,簽押吧。”
蘇澤毫不猶疑的簽下名字,馮士元從懷裏掏出了一張精美的紙,遞給蘇澤說道:
“這是一千貫錢的交子,在汴京任何一家交子務都能換到錢。”
這就是交子啊?
想想也是,一貫錢差不多就是五六斤,一千貫可就是五六千斤的重量,這樣的交易根本沒辦法用銅錢進行。
因為缺錢,宋代官府是非常積極財政創新的,天聖年間,民間在使用交子進行交易後,官府很快跟進,在缺乏銅錢的益州成立了益州交子務。
汴京城作為商賈發達之地,在益州交子務大獲成功後,汴京也成立了交子務,歸於太仆寺下,負責汴京及周邊地區的交子發行工作。
不過此時的交子,距離紙幣還是有距離的,這更類似於一種在地區流通的有價債券。
交子是限定交易範圍的,比如益州交子隻能在益州使用,汴京的交子也隻能在汴京附近用。
交子發行額也有限製,規定分界發行,每界三年,界滿兌換新交子。
蘇澤拿走了狀紙的一聯,爽快的離開了押司廳,這都讓馮士元奇怪了,這樣的人為什麽會被二衙門專門叮囑,要自己親自對付?
算了,反正完成了二衙內交辦的事情就行了。
馮士元身後一名隨從走上來,他從懷裏掏出了另外一份狀紙,這也是一份房產轉讓的合同,上麵已經簽押了呂公弼的名字和簽章。
呂公弼自然不放心讓馮士元代持房產,凡是馮士元購入的房屋,很快就會轉讓到呂公弼名下。
這個隨從,其實就是呂公弼安排在馮士元身邊的賬房和耳目,確保馮士元無法從中私吞下房產。
就這樣,馮士元剛剛從蘇澤手裏購買的房產,就轉到了呂公弼的名下。
馮士元內心苦笑,現在他這個店宅行會的行首,看起來富可敵國,實際上就是個空架子,不過是上層權貴的撈錢白手套,手裏過的錢財不過是都是浮財罷了。
等到馮士元離開了開封府,一胖一瘦兩個形同路人的家夥,也跟著從押司廳走出來。
他們湊到蘇澤身邊,對著蘇澤說道:
“蘇相公說的沒錯,果然如此。”
蘇澤微微點頭,作為皇城司番子,兩人的業務能力還是可以的,剛剛混在去押司廳辦事的人當中,蘇澤走後馮士元再簽押過戶的事情,都被兩人看在了眼裏。
蘇澤看向開封府,接下來就要看張堯佐了。
這時候,開封府門前又是一陣混亂。
浩浩蕩蕩的儀仗開道,一輛馬車停在了開封府門口。
蘇澤在押司廳見過的那些神情傲慢的押司們,此刻都麵帶諂媚的笑容,站在開封府門口夾到歡迎。
來的人正是判登聞鼓院張堯佐。
在沒人注意的時候,蘇澤帶著一胖一瘦也混入到了張堯佐的儀仗隊伍後。
登聞鼓院,於闕門懸登聞鼓,許人鳴冤,隸司諫、正言,掌接受文武官員及士民章奏表疏。
登聞鼓院雖然是個清貴的過渡職位,但是也屬於台諫體係。
仁宗朝一直在加強台諫權力,作為台諫官,張堯佐可以隨意調閱各部衙門的檔案公文。
一名身穿綠色官袍的中年官員迎接上來,對著張堯佐說道:
“張登聞前日來牒,要求調閱開封府架閣庫內的卷宗檔案,下官已經準備好了。”
若是別的台諫官員,要查看這些檔案,開封府自然是不會這麽痛快的。
但傳聞張堯佐要就任開封府推官,提點府界公事,這可是日後開封府的二把手,說不定哪天他就是權知開封府了。
開封府內的官吏,隻當是張堯佐快要赴任,利用職權提前來開封府查賬,自然是十分的配合。
張堯佐微微點頭,領著親隨大搖大擺走進了開封府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