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不管三國演義有沒有美化關羽,關羽依舊是戰力最強的
我刷的視頻通古代,古人求別停 作者:白嶼島的秦大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三國位麵。
關羽痛恨自己失去了這次會盟的機會,看著大哥劉備問道:
“大哥,你當時在幹什麽呢?為啥沒有帶我們去會盟?”
劉備一拍腦門兒迴道:
“二弟,你真是貴人多忘事,那個時候我們就在公孫瓚手底下打工呢。
而公孫瓚正在攻打幽州,哪有功夫去十八路會盟?”
“況且天幕上也說了,根本就沒有那麽多諸侯去。
想想在這樣一個亂世當中,誰也不願意做好自己的實力。
大家能做的都是坐在牆頭上,看看哪一方的勢力大。
然後就跟著哪一方混。”
“要說真正能成為一方霸主的,可不就是苟到最後的人嗎?”
“想想當年我大漢高祖,不就是一直苟,苟到最後成了皇帝了嗎?”
“這種出頭鳥的事咱們不幹,為了社稷大業,往後推一推,不寒磣。”
這劉備充分繼承了漢高祖的所有優點。
凡事不往前衝。
保留有生力量,做最後的決戰。
好鋼要用在刀刃上,陣前逞威風,不是大丈夫所為。
關羽捋著胡子點了點頭:“大哥說的對呀。”
張飛:“???”
……
【當時的劉備還在公孫瓚手下打工,而公孫瓚正帶著劉關張和別人在爭奪幽州的控製權。
他們壓根兒就沒參與這場聲勢浩大的討董事業中。】
【那問題就來了,既然曆史上不是關羽斬了華雄,那華雄是被誰殺的呢?】
【話說討伐董卓會盟的時候,有一個人來晚了。
那就是長沙太守孫堅。】
【這缺心眼兒袁紹出生於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
【那他是庶出,他有一個更缺心眼兒的兄弟叫袁術。
這哥們兒是嫡出。】
【這袁術也拉了一支隊伍,參加了反董會盟。】
【算是又一路諸侯。】
【他用豫州刺史作為交換,讓長沙太守孫堅加入了自己的隊伍。】
【孫堅跟著袁術討伐董卓,雖然來晚了點兒,
但他本來就是靠著軍功起家的。】
【他先是從洛陽南邊兒的軒轅關攻打董卓。
結果被董卓大軍打的慘敗。】
【然而孫堅是個牛人,他敗而不亂,很快就收拾殘兵開始反擊。
在董卓派呂布,華雄等人,追擊他的時候,
孫堅就在陽人城這個地方反擊,一舉斬殺了華雄。】
【後來還打敗了呂布。】
【這才是曆史上真實的斬華雄事件。】
【所以不光關羽斬華雄是假的,劉關張三英戰呂布也是假的。】
【真實的曆史是孫堅幹的。】
【這以後,霸占朝堂的董卓,被擅長搞婚介的司徒王允用美人計離奸了他和呂布的親密關係。
後來董卓還被呂布給殺了。】
【董卓的兩個小弟,李榷、郭汜不樂意了,就跑來報仇。
殺了司徒王允,趕跑了呂布,兩個馬仔又翻身做了東漢朝堂的主人。】
【當時的東漢朝局是這樣的,朝廷重臣輪流做莊。
地方割據,占山為王。
天下亂成了一鍋漿糊,老百姓生不如死。】
【但是亂世恰恰也給了一幫梟雄出人頭地的機會。】
【這裏麵有愛做手工的劉備,有愛唱卡拉ok,喜歡拿著槊唱歌的曹孟德,有喜歡住在鄉下的諸葛亮。
還有紅胡子,藍眼睛的孫權。】
【這幫人轟轟烈烈的你掐我打,最終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對峙局麵。】
……
隻能說,三國演義這本書實在是太火了,讓我們很長時間以為這就是真實的曆史。
即便是現在。
我們說起三國裏麵的人物耳熟能詳的都是《三國演義》裏的劇情。
有的時候我們寧願相信《三國演義》就是真的。
也不願意相信真實的曆史。
而網友們,也當然有自己的話要說,畢竟,每個人所接觸到的知識不同,認知也就不同。
【其實華雄是孫堅手下的一個小兵殺的,呂布也是被幾個小兵殺的。
包括三國裏大部分將軍都是被小兵幹掉的。
其實我方有10萬,敵方有3萬,我都直接開戰了,為何還要派將軍單挑一把?】
沒錯!
我10萬人碾壓你3萬人,在武器裝備對等的情況下,
我10個人揍你三個人,全勝啊!
根本不需要將對將,兵對兵。
但是在這裏有一說一,關羽是三國時期唯一斬過大將的大將。
所以為什麽關羽能入武廟的原因,也正在於此。
不管《三國演義》有沒有美化關羽。
在真實的曆史當中,關羽也是非常猛的一位大將。
否則!
後麵的朝代,以及後人們就不會把關羽當成是正義的化身。
來給他建廟立祠了。
這你就別跟我強,強就是你對。
……
【當初袁紹說請董卓來滅十常侍,曹操就不同意。
提出了董卓不走咋辦?從現在來看,曹操確實有戰略眼光。】
沒錯。
你把一個擁有北涼軍隊、又有野心的人招來洛陽。
那不就是引狼入室嗎?
連這點都看不明白,果然倆傻子。
而且何進以前就是一個殺豬的,主意總是搖擺不定。
還有人說何進被殺是因為他自己大意了。
反正現在說法一大堆。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以前也沒安個攝像頭什麽的,即便是曆史記載也都有被篡改的時候。
我們大體了解有過這一段曆史就行了。
沒必要上綱上線,吵的不可開交。
那誰被誰殺死?那現在又有什麽意義呢?
反正都是個死。
有的人死的早,有的人死的晚。
有的人為了利益而死,有的人卻是活生生被餓死。
反正!
在那個動蕩的年代,
能活下去的人很少。
基本上作為一個小兵,或者是老百姓。
在那個年代就是別人的經驗寶寶。
不知道什麽時候就有一隊人馬衝進村子,砍瓜切菜一般的屠村了。
然後把村裏能吃的全部打包帶走,連一刻也不停歇,就又要抵達下一個目的地。
事實上。
有些人根本不知道目的地在哪兒,就是憑著一方血性,想要在這亂世當中取得一些功績。
做著統霸一方的美夢。
而其實!
在三國這個動蕩的年代,死的人一點兒也不比五胡亂華的時候少多少。
所以。
活下去,成為那個年代的人唯一的念想。
關羽痛恨自己失去了這次會盟的機會,看著大哥劉備問道:
“大哥,你當時在幹什麽呢?為啥沒有帶我們去會盟?”
劉備一拍腦門兒迴道:
“二弟,你真是貴人多忘事,那個時候我們就在公孫瓚手底下打工呢。
而公孫瓚正在攻打幽州,哪有功夫去十八路會盟?”
“況且天幕上也說了,根本就沒有那麽多諸侯去。
想想在這樣一個亂世當中,誰也不願意做好自己的實力。
大家能做的都是坐在牆頭上,看看哪一方的勢力大。
然後就跟著哪一方混。”
“要說真正能成為一方霸主的,可不就是苟到最後的人嗎?”
“想想當年我大漢高祖,不就是一直苟,苟到最後成了皇帝了嗎?”
“這種出頭鳥的事咱們不幹,為了社稷大業,往後推一推,不寒磣。”
這劉備充分繼承了漢高祖的所有優點。
凡事不往前衝。
保留有生力量,做最後的決戰。
好鋼要用在刀刃上,陣前逞威風,不是大丈夫所為。
關羽捋著胡子點了點頭:“大哥說的對呀。”
張飛:“???”
……
【當時的劉備還在公孫瓚手下打工,而公孫瓚正帶著劉關張和別人在爭奪幽州的控製權。
他們壓根兒就沒參與這場聲勢浩大的討董事業中。】
【那問題就來了,既然曆史上不是關羽斬了華雄,那華雄是被誰殺的呢?】
【話說討伐董卓會盟的時候,有一個人來晚了。
那就是長沙太守孫堅。】
【這缺心眼兒袁紹出生於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
【那他是庶出,他有一個更缺心眼兒的兄弟叫袁術。
這哥們兒是嫡出。】
【這袁術也拉了一支隊伍,參加了反董會盟。】
【算是又一路諸侯。】
【他用豫州刺史作為交換,讓長沙太守孫堅加入了自己的隊伍。】
【孫堅跟著袁術討伐董卓,雖然來晚了點兒,
但他本來就是靠著軍功起家的。】
【他先是從洛陽南邊兒的軒轅關攻打董卓。
結果被董卓大軍打的慘敗。】
【然而孫堅是個牛人,他敗而不亂,很快就收拾殘兵開始反擊。
在董卓派呂布,華雄等人,追擊他的時候,
孫堅就在陽人城這個地方反擊,一舉斬殺了華雄。】
【後來還打敗了呂布。】
【這才是曆史上真實的斬華雄事件。】
【所以不光關羽斬華雄是假的,劉關張三英戰呂布也是假的。】
【真實的曆史是孫堅幹的。】
【這以後,霸占朝堂的董卓,被擅長搞婚介的司徒王允用美人計離奸了他和呂布的親密關係。
後來董卓還被呂布給殺了。】
【董卓的兩個小弟,李榷、郭汜不樂意了,就跑來報仇。
殺了司徒王允,趕跑了呂布,兩個馬仔又翻身做了東漢朝堂的主人。】
【當時的東漢朝局是這樣的,朝廷重臣輪流做莊。
地方割據,占山為王。
天下亂成了一鍋漿糊,老百姓生不如死。】
【但是亂世恰恰也給了一幫梟雄出人頭地的機會。】
【這裏麵有愛做手工的劉備,有愛唱卡拉ok,喜歡拿著槊唱歌的曹孟德,有喜歡住在鄉下的諸葛亮。
還有紅胡子,藍眼睛的孫權。】
【這幫人轟轟烈烈的你掐我打,最終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對峙局麵。】
……
隻能說,三國演義這本書實在是太火了,讓我們很長時間以為這就是真實的曆史。
即便是現在。
我們說起三國裏麵的人物耳熟能詳的都是《三國演義》裏的劇情。
有的時候我們寧願相信《三國演義》就是真的。
也不願意相信真實的曆史。
而網友們,也當然有自己的話要說,畢竟,每個人所接觸到的知識不同,認知也就不同。
【其實華雄是孫堅手下的一個小兵殺的,呂布也是被幾個小兵殺的。
包括三國裏大部分將軍都是被小兵幹掉的。
其實我方有10萬,敵方有3萬,我都直接開戰了,為何還要派將軍單挑一把?】
沒錯!
我10萬人碾壓你3萬人,在武器裝備對等的情況下,
我10個人揍你三個人,全勝啊!
根本不需要將對將,兵對兵。
但是在這裏有一說一,關羽是三國時期唯一斬過大將的大將。
所以為什麽關羽能入武廟的原因,也正在於此。
不管《三國演義》有沒有美化關羽。
在真實的曆史當中,關羽也是非常猛的一位大將。
否則!
後麵的朝代,以及後人們就不會把關羽當成是正義的化身。
來給他建廟立祠了。
這你就別跟我強,強就是你對。
……
【當初袁紹說請董卓來滅十常侍,曹操就不同意。
提出了董卓不走咋辦?從現在來看,曹操確實有戰略眼光。】
沒錯。
你把一個擁有北涼軍隊、又有野心的人招來洛陽。
那不就是引狼入室嗎?
連這點都看不明白,果然倆傻子。
而且何進以前就是一個殺豬的,主意總是搖擺不定。
還有人說何進被殺是因為他自己大意了。
反正現在說法一大堆。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以前也沒安個攝像頭什麽的,即便是曆史記載也都有被篡改的時候。
我們大體了解有過這一段曆史就行了。
沒必要上綱上線,吵的不可開交。
那誰被誰殺死?那現在又有什麽意義呢?
反正都是個死。
有的人死的早,有的人死的晚。
有的人為了利益而死,有的人卻是活生生被餓死。
反正!
在那個動蕩的年代,
能活下去的人很少。
基本上作為一個小兵,或者是老百姓。
在那個年代就是別人的經驗寶寶。
不知道什麽時候就有一隊人馬衝進村子,砍瓜切菜一般的屠村了。
然後把村裏能吃的全部打包帶走,連一刻也不停歇,就又要抵達下一個目的地。
事實上。
有些人根本不知道目的地在哪兒,就是憑著一方血性,想要在這亂世當中取得一些功績。
做著統霸一方的美夢。
而其實!
在三國這個動蕩的年代,死的人一點兒也不比五胡亂華的時候少多少。
所以。
活下去,成為那個年代的人唯一的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