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阿拉什在黑海南麵狂突猛進!


    乞力將星堡的建設權和指揮權交給高進和青羊,交代以防守反擊為主的戰略為主。


    自己已經迴到了山海城,他直接找到了袁華,工業部門的各個大匠師一起開會,提出需要一種重弩,可以不在乎天氣。


    他直接拿出一把重弩,用水打濕,然後在會議廳外的廣場上,演示了雨水帶來的惡劣影響。


    乞力把濕漉漉的重弩放在地上,站起來說道:“各位,此次作戰傷亡如此巨大,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那就是無論是弩還是弓,在雨天都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這場勝利其實是靠人命堆出來的!”


    他歎息道:“死的人太多,我懇求大匠師會議能拿出解決方案,來解決這個問題。不然,隻要碰到大雨,羅馬人可以用人數慢慢耗死不奴族。我甚至能夠看到,以後羅馬大軍的攻城,會專門挑選雨天來進行。羅馬有的是人口,他們一換一,二換一,十換一都是贏得。”


    這句話,把所有大匠師都震撼了,所有人仔細分析,都覺得乞力說的話,是有道理的。


    如果,不奴族沒有遠程優勢,那麽接下來的戰爭將不再處於有利的地位。


    眾人分為三個組,分別討論弓臂,弓弦和箭矢。


    最先討論出來的其實是箭矢,工匠會提供一種特殊的雨天箭矢,依然是木杆鐵箭頭,但是尾羽被改為薄木片,木片鑲嵌進箭杆尾部的開槽,用魚膠沾牢固。


    第二個被討論出來的是弓弦,提供給戰士每人兩條特製的雨天弓弦,弓弦的兩頭是連接在鐵絲上,弓弦本身要粗一點,弓弦上刷上蠟,然後用分層的薄羊皮包裹,外麵塗上魚膠封口。


    最後,被討論出來的是弓臂在雨天,拉力減少的問題。


    崔力他們在早期為了解決那個什麽彈簧問題被折磨的要死,他們實驗過各種金屬不同的配料來鍛造鋼片。


    他們已經發現一些鋼片可以擁有韌性,他們原本思考過用鋼為弓臂,可鋼片的行程短,拉距不夠。


    但會議現場,崔力說出了一個故事,那就是他們剛剛進山逃亡時,袁華做過的一把他叫做佩諾布斯科特弓的東西。


    那時為了加強弓力,袁華讓崔力在匈奴人的複合弓前麵加上了一把單體弓,開弓時兩張弓同時發力,力量大了非常多,把老阿拉什爽死了。


    所以。。。崔力在黑板上用石膏筆畫出了一個造型特別的配件,很簡單一個微微幅度的鋼片加多個螺杆夾子,可以徹底緊死在弓身之上。


    崔力把石膏筆擺在黑板下,說道:“我們需要計算弓力,生產出多種不同拉力的鋼片,供戰士們挑選,因為每個人的力量是不一樣的,特別是弓手。下雨天,弓臂受潮,張力減少,就安裝這個配件來反向平衡弓力,這樣做不但增加了拉力,還能保護弓身不會被過度的力量拉斷。這個思路不知道是否可行?”


    大匠師們在下麵議論成一團,袁華悄悄給了崔叔一個大拇指,不愧是我崔叔,牛逼啊!這都能想起來,他早就不記得了,最開始他還想直接上滑輪鋼弩,但是鋼片的行程太短,威力不一定能趕上現在的長行程重弩。


    他完全沒有想到,施加反向作用力的方法,這個想法需要驗證,但想法本身就值得尊敬。


    大匠師們也提出了鋼弩,於是所有人都建議兩個一起測試,現在他們的工業能力,製作大型鋼弩的樣品,也隻需要兩天。製作崔力說的配件,也就兩天時間,不如同步製作。


    兩天後,一把鋼弩,一把加了配件的重弩,同時被澆上水開始測試。


    鋼弩最大的問題是行程不能太長,這導致射程不足。


    但袁華再次提出,反曲鋼弩從中間截斷,中間部分加上強力彈簧來增加拉距。


    一天後改好,鋼弩的拉距確實增加,威力也不錯,但兩組戰士測完都表示喜歡崔力的設計。


    原因很簡單,鋼弩更重,而崔力的配件隻需要在雨天安裝,平時不會增加他們作戰時的負重。


    最後,全新的弩被製作出來的時候,乞力拿起來的那一刻就愛不釋手。


    這一次的弩臂依然是有韌性的木頭,但木頭本身從上漆,變成了木蠟油寖泡的結果,弓體本身油光鋥亮。弓弦是羊腸加絲線,韌性十足,標配三根,外加兩個雨天專用弓弦。


    這一次的材質和做工都遠超以前,原因有三點:


    第一,這些年他們一直在存儲和陰幹最好的木頭。


    第二,木蠟油因為造船工業的需要在大批量生產。


    第三,他們從大漢采購了絲綢,絲線和羊腸攪和而成的弓弦,韌性十足,彈力更好。


    而且,這一次輕騎兵的盔甲也做了改變,整體依然是皮甲但關鍵部位加裝了薄鐵皮,例如胸口,護肩,護臂,護膝和大小腿甲。


    薄鋼片表麵衝壓成圓弧形,箭頭很難直接射穿,


    唯一操蛋的是,腿部的防護是坐在皮褲上的,七月天穿上去,可以熱死人。


    可戰士們沒有人願意改,這群貨,自己拿迴去,用錐子,自己做了皮褲上的穿孔,笑嘻嘻的給別人看。


    袁華在想冬天冷不死你們。


    同時,袁華找到大匠師們,再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海戰的弩機不用考慮負重,可以改用重彈簧鋼臂弩,原因也很簡單,通過增加彈簧可以增加拉力。


    同時海船上還可以增加兩人用希耳大搖柄,來上弩,可以追求極致射程。而且袁華這一次提出不射箭,而是發射圓形磚頭彈,因為重的圓形磚頭彈容易製造,而且對於船體的破壞超過箭頭。


    換句話說,這貨要的是小型投石機,一種體積小巧的直射型小型投石機。


    這確實讓大匠師們再次抓耳撓腮,想了很久。


    一個月後,在八月初,第一台鋼臂小型投石機問世,這貨居然和羅馬人弩炮原理類似,但是羅馬人用的是動物韌性材料,而不奴族幹的的是鋼鐵彈簧,力量原理上沒有極限,取決於人力搖動絞盤的力量和速度。


    可袁華看到這門弩炮的時候,整個人都是震驚的,這門弩炮簡直是一個變態的產物,單個弓臂長達三米,兩個弓臂展開了達到六米,中間是五組強力彈簧,搖臂是兩個,兩個人拚了老命的搖,上彈要三十秒,小東西發射的可以是石頭彈,也可以是鐵彈。


    這群貨居然知道將鐵彈燒紅放入包鐵皮的射擊槽,進行一種變態的火球攻擊。


    拳頭大的鐵彈,射程高達六百米,能夠直接砸穿三公分厚的船甲板木頭,燒紅的鐵球落進甲板一旦落在易燃的物體裏麵,絕對會燒起來。


    他們做了測試,用一條最早已經被海水腐蝕的海船停靠在海邊不動,做為靶標。射手發射了二十輪燒紅的鐵彈,命中六次,就在所有人準備放入第二十枚鐵彈的時候,那船居然開始冒煙,然後從內部開始燃燒起來。


    袁華更陰毒的讓他們設計出一種中空有細小通風孔洞的鐵彈,中間放入木炭,燃燒鐵球的時候,木炭肯定被一起點燃。


    通過測試,滿是穿孔的鐵彈,發射出去後,鐵彈砸進木板後會變形,木炭會掉落出來,落滿敵人的船艙,燃燒起來會更加快。


    缺點是,穿孔會帶來風阻,射程降低到五百米,落點也有點飄忽,但這種東西的燃燒威力更大,而且內部燃燒的木炭讓鐵球擁有更高的溫度,飛越數百米落在沙坑裏依然燒通紅。


    袁華問大匠師們:“給這武器起個名字吧!”


    名字亂七八糟,但最後投票,這個武器的名字擁有了一個非常熱情的名字,它代表了不奴族的熱情好客,它叫做“火熱之吻”,簡稱“熱吻”!


    熱吻的優點和缺點都很明顯,優點是攻擊射程和威力比三射重弩機強很多,特別是針對船支。


    缺點是,射速隻有三射重弩機的一半,射擊人員要多兩人。


    為了加速熱吻的裝彈,這武器的分為兩次上弦,先由四人抬上三分之二的掛弦處,然後由兩人靠轉盤和齒輪組上弦最後的三分之一,這個階段的力量太大,絕非人力可以抬動。


    從七月底開始,“熱吻”開始進入流水線製作,他們每個月能生產一百台,可以替換五十條海船。


    替換下來的,那些輕一些的三射重弩,會安裝在大車上,作為陸軍武器交給各個部隊。


    袁華其實覺得這就是一次新武器的迭代,但他沒有意識到,此次武器的迭代是一次偉大的變革。


    熱吻,為不奴族的所有工匠打開了一扇窗。


    就像崔力在大匠師會議上的發言一樣,“在熱吻之前,我一直認為大型武器主材料應該是木頭,但從熱吻開始,我們已經意識到鋼鐵本身就能成為武器的主要材料,繼續加強鋼鐵產量,繼續加強各種合金不同配比的熔煉試驗,需要不斷的強化和推進,我期待更多大型武器的出現!”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與羅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雲霞漫山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雲霞漫山河並收藏大漢與羅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