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重重宮闈與朝堂暗影交織之處,東林黨人在策劃一場驚心動魄的政變。
幽秘的密室之中,燭光搖曳不定,映照著東林黨眾人神色各異卻又都透著一股決然的麵龐。錢謙益目光深邃而冷峻,緩緩開口:“如今局勢微妙,聖上對我等已有諸多猜忌,若想成事,必先調走京營。那林可汗久有野心,我等許以重利,他定會在邊關有所動作。”眾人皆默默點頭,深知其中風險與機遇並存。
楊漣堅決反對,“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搞不好引狼入室”。阮大铖道“我等是為民情願,個人榮辱放一邊,哪怕刀斧加身,無悔也”。左光鬥“君為臣綱,君不正,臣投他國。”周朝瑞說到“我倒讚同大山的意見,我們不一定要林丹汗出兵,我們可以假傳消息,隻要調離京營就可以”。魏大中目光如炬,沉聲道:“如今福王已允諾於我等暗中支持,此乃天賜良機。周兄說的對,若京營之軍若留於京城,於我等行事大為不利,當務之急,是要想法子將其調離。” 眾人紛紛點頭,室內氣氛凝重壓抑。
“這京營之軍,素日裏隻聽令於聖上與朝廷,想要調走談何容易?” 一位老者撚著胡須,眉頭緊皺。
此時,袁化中站了出來,緩緩說道:“在下以為,可假傳邊地急報,稱蠻夷來犯,邊境告急,令京營速速馳援。那京營都督重責在身,聞此消息定會領軍前往。”
“此計雖妙,可若事後追查起來,豈不是容易露餡?” 有人質疑道。
袁化中微微一笑:“無妨,我等可安排人在途中製造混亂,將那傳信之人滅口,再把相關文書銷毀,隻讓這消息似有若無,模糊不清。即便日後有人懷疑,也無從查證。”
不多時,邊關加急軍情如同一顆巨石投入平靜湖麵,驚起千層浪。朝堂之上,天啟帝聞得邊報,麵色凝重,龍袍下的雙手不自覺地緊握。那奏報稱林可汗率大軍在廣寧邊境集結,燒殺搶掠,邊民苦不堪言,大同守軍已呈苦戰之勢,若京營再不馳援,恐有城破之危。天啟帝在禦書房中來迴踱步,一直以來為了全力對付後金,明朝對林丹汗是給贈送金銀珠寶,竭力討好林丹汗,避免西線北線同時開戰,難道是後金和林丹汗達成協議?天啟暗自權衡,最後不得不動用關寧方向的大軍,令京營即刻整軍出發,奔赴廣寧。
京營都督領命,刹那間,整個京營營地號角長鳴,士卒們迅速集結,盔甲碰撞之聲響徹雲霄。糧草輜重被匆忙裝載上車,戰馬嘶鳴,兵戈閃耀寒光。浩浩蕩蕩的京營大軍如一條鋼鐵巨龍,蜿蜒出京城,向著廣寧疾馳而去,揚起的塵土遮蔽了半邊天際。
而在京城的另一方角落,左光鬥等人見京營順利開拔,心中暗自鬆了一口氣,卻又不敢有絲毫懈怠。他們深知,這隻是政變計劃的第一步,後續的每一步都如同行走在刀刃之上,稍有差池便會粉身碎骨。
“京營已走,接下來便是禁軍這邊。”一位魏大中低聲說道,“蕭謹那邊準備得如何了?”
“蕭謹已在禁軍中悄悄布置妥當,隻等我們的信號。”負責與蕭謹聯絡之人輕聲迴應。
“好,那我們也要加快動作。”左光鬥目光堅定,“立刻在城中散布謠言,就說宮中有奸佞蠱惑聖心,致使上天降怒於邊境,如今唯有福王能解此危局。務必要讓城中人心惶惶,為我們之後的行動營造聲勢。”
於是,在京城的大街小巷,一些神秘之人悄然出沒,低聲傳播著各種流言蜚語。百姓們聽聞後,紛紛交頭接耳,心中對宮廷之事充滿了疑慮與不安。
信王在聽聞城中流言後,心急如焚,匆忙進宮求見天啟帝。禦書房內,氣氛凝重,天啟帝眉頭深鎖,似在沉思著什麽。
信王急切道:“皇兄,如今這京城流言蜚語四起,說宮中有奸佞致使邊患,還牽扯到福王,此中必有蹊蹺。臣弟聽聞那林可汗在廣寧鬧事,可這背後會不會是後金在暗中搗鬼?他們會不會是想讓我大明陷入混亂,然後坐收漁利?”
天啟帝微微點頭,沉聲道:“朕亦有此疑慮。朕一直對後金防範有加,對林丹汗亦是百般拉攏,本以為可保西線安寧,全力應對後金。如今這林可汗突然來犯,而消息又如此含糊不清,朕不得不懷疑後金是否在背後謀劃,故意隱瞞與林丹汗的勾結之事。”
信王接著說:“皇兄,京營已被調往廣寧,京城兵力空虛,若此時真有奸人作祟,後果不堪設想。臣弟以為當務之急,是要加強京城戒備,尤其是皇宮的防禦。另外讓皇後搬來乾清宮以防不測”
天啟帝站起身來,踱步片刻後說道:“朕已令禁軍加強巡邏,五弟不用擔心”
信王心中一驚,他知曉東林黨與蕭謹有所關聯,但此時不敢表露分毫,隻是說道:“皇兄,我沒記錯的話禁軍統領蕭謹,是娘娘遇刺後提拔的,隻怕其中有蹊蹺。可否可從附近衛所抽調一些可靠兵力進京,以防萬一。”
天啟帝長歎一聲:“也隻能如此了。朕本欲開創大明盛世,卻不想如今內憂外患接踵而至。,此次邊患之事,朕總感覺後金和蒙古有所勾結。”
信王心中忐忑,道:“皇兄,此事尚無確鑿證據,不可輕易定論。但無論如何,先穩定京城局勢才是重中之重。”
最後天啟還是將張嫣請到了乾清宮。
此時,在宮外的東林黨人繼續著他們的謀劃。他們得知信王進宮與天啟帝商議之事後,也開始擔憂起來。錢謙益低聲道:“若天啟帝和信王察覺到我們的計劃,或者對蕭謹起了疑心,那我們的計劃可就危險了。”
楊漣卻鎮定道:“不必驚慌。我們按計劃行事,隻要能在他們反應過來之前控製住皇宮,扶持福王上位,一切便可迎刃而解。蕭謹在禁軍中根基已深,隻要他能穩住禁軍,我們的勝算便很大。”
夜幕如墨,濃稠地籠罩著紫禁城。禁軍中的蕭謹見時機已到,高高舉起手中長刀,一聲令下,早已準備好的親信們如暗夜中的鬼魅般迅速行動起來。沉重的宮門被緩緩推開,發出沉悶的嘎吱聲,在寂靜的夜裏傳得很遠,仿佛是這一場政變拉開血腥帷幕的前奏。
“各位將士,剛得到消息,陛下被信王劫持,我們快去護駕!殺!”蕭謹怒吼著,率先衝入皇宮深處,他身後的禁軍士卒們齊聲呐喊,腳步聲如雷鳴般轟響,喊殺聲瞬間打破了皇宮的寧靜。刀劍出鞘的寒光在月色下閃爍,冰冷而又致命。
此時,正在東廠值房內的魏忠賢聽到外麵傳來的陣陣喊殺聲,臉色驟變,他霍然起身,尖聲道:“來人啊,出了何事?這般喧鬧!”身旁的小太監顫抖著迴道:“督公,好似是禁軍在皇宮內動起手來了,怕是有人謀反!”
魏忠賢眼神一凜,咬牙切齒道:“反了天了!咱家絕不容許有人在這皇宮之中撒野。速傳錦衣衛,隨咱家去護駕!”說罷,他披上外袍,帶著一群東廠番子匆匆趕往乾清宮方向。
在通往乾清宮的禦道上,禁軍與錦衣衛、東廠的人遭遇了。蕭謹身先士卒,長刀揮舞,每一次揮動都帶起一片血霧,他大喝道:“擋我者死!”禁軍們也個個奮勇向前,與錦衣衛的繡春刀和東廠番子的長刀短棍激烈碰撞在一起。一時間,金屬撞擊聲、喊殺聲、慘叫聲交織成一片恐怖的樂章。雙方都認為對方是叛軍。
天啟帝於乾清宮內踱步不停,那不絕於耳且愈發逼近的喊殺聲,仿若重錘一下下敲擊在他的心間,令其麵龐之上滿是焦灼憂慮之色。信王見狀,趕忙近前,單膝跪地,抱拳朗聲道:“皇兄無需惶恐,臣弟願以血肉之軀,傾盡全力扞衛皇兄周全,縱赴湯蹈火,亦萬死不辭。”天啟帝目光落於信王身上,嘴角浮起一絲苦澀笑意,悵然歎道:“朕即位以來,殫精竭慮,未料竟遭此大變,昔日安寧宮闈,今朝竟成慘烈修羅戰場,實乃朕之不幸。”
此時,張嫣蓮步輕移,緩至近前。她雖容顏略顯蒼白,然那一雙鳳目之中,卻透著如淵渟嶽峙般的堅定。她微微欠身,儀態萬千,聲若幽泉,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陛下,乾清宮地勢天成險要,宮牆堅如磐石,此乃上天庇佑陛下之所。陛下洪福齊天,隻需我等堅守於此,待援軍一到,必能扭轉乾坤,平息叛亂。臣妾願率宮眷侍從,與陛下同仇敵愾,共守此宮,護我大明皇室尊嚴。”言罷,她微微昂首,鳳儀盡顯,那身姿仿若可撐起這將傾之廈,為眾人帶來無盡的力量與希望。
在這混亂血腥的皇宮激戰之中,王承恩緊緊跟在天啟帝和朱由檢身旁,他雖身為宦官,卻有著超乎常人的鎮定。手中緊緊握著一把鋒利的大刀,目光警惕地掃視著四周,時刻準備著應對任何可能衝向皇帝的危險。當有叛軍的箭矢如雨點般射向乾清宮時,他毫不猶豫地用自己的身軀擋在天啟帝身前,口中高唿:“陛下小心!”刀光舞動中,那箭矢紛紛釘落在他周圍的地上,他卻連眼皮都未曾眨一下,眼神中隻有對皇帝的忠誠與守護。
而柳如是,身姿輕盈卻堅定地在宮牆內穿梭。她手中拿著一把從侍衛處得來的長劍,盡管劍法略顯生疏,但那股子勇敢卻令人動容。她協助著宮女和太監們搬運石塊、木料,加固宮門與宮牆,纖細的手臂因用力而微微顫抖,額頭上也滲出細密的汗珠。她一邊忙碌,一邊還不忘鼓舞眾人的士氣:“大家莫要害怕,隻要我們齊心協力,定能守住這乾清宮,等待援軍到來。”一邊護著張嫣,一邊投擲暗器,柳如是見一群敵人正兇神惡煞地朝著乾清宮的一處薄弱點湧來,她心急如焚,目光快速掃過周圍,發現了一旁堆著的沙石。當下也顧不得許多,她奮力抱起裝滿沙石的籮筐,用天女散花手法打出,用“羅英繽紛箭雨”張嫣說到。柳如是聞言,甩手發出,一時間,衝在最前麵的幾個敵人被這突如其來的沙石打得措手不及。有的被沙石迷了眼睛,痛苦地捂住臉,腳步踉蹌;有的則被砸中了頭部、肩部,發出陣陣痛唿,攻勢瞬間被打亂。他們原本整齊的隊列變得混亂不堪,相互碰撞推搡,嘴裏還不停地咒罵著。
“姐姐你也知道這招啊!”柳如是興奮的說道。
“這是榆翔曾經與我提及過的招式,天女散花每招都有應對的情景。”張嫣微微仰頭,眼神中流露出一絲追憶,“他說此招雖看似簡單質樸,卻能在關鍵時刻發揮意想不到的效用,可擾敵視線,亂敵陣腳。今日你這般施為,倒是頗有成效。”
柳如是輕輕點頭,若有所思道:“榆大哥,不知道今日能否脫困,多想能再見到他啊,那樣我也死而無憾了。”她的眼眸中滿是憂慮與思念,手中不自覺地握緊了劍把,那柔弱的身軀在這冰冷的宮牆之下更顯楚楚可憐。
張嫣心中亦是懷有同樣的期許與歎息,她微微昂首,儀態端莊,輕啟朱唇,聲音雖輕卻透著不容置疑的威嚴:“莫要如此消沉,此刻我們身處乾清宮,肩負著守衛陛下與大明尊嚴之重任,當堅定信念,全力抗敵。縱有千難萬險,亦不可失了方寸。日月同輝大明山河永在”她的目光堅定地掃過在場眾人,那眼神仿佛有一種神奇的力量,讓宮女太監們原本慌亂的神情漸漸鎮定下來,手中的動作也愈發有序。張嫣繼續說道:“隻要本宮尚在,這乾清宮便是大明最後的壁壘,定不能讓亂臣賊子輕易得逞。”言罷,她輕輕整理了一下鳳袍的衣擺,身姿挺拔地走向宮牆的了望處,密切注視著外麵的戰況,那背影宛如一座巍峨的山峰,屹立不倒,給予眾人無盡的安全感與希望。
錦衣衛千戶陸超,麵色冷峻,他挺刀直刺蕭謹,口中喝道:“蕭謹,你身為禁軍將領,竟敢謀逆,今日便是你的死期!”蕭謹側身躲過,反手一刀劈去,冷笑道:“陸超,你莫要執迷不悟,如今福王才是能挽救大明之人,你若歸降,尚可留你性命。”陸超冷哼一聲:“休要胡言,我隻知忠君之事,豈會與你等叛逆同流合汙。”說罷,兩人又戰作一團,刀光劍影間難解難分。
然而,隨著戰鬥的持續,禁軍在人數上的優勢逐漸顯現出來。錦衣衛和東廠盡管他們個個英勇,但麵對叛軍和禁軍源源不斷的援兵,漸漸有些力不從心。
此時,魏忠賢帶著大隊人馬已經殺到了乾清宮前的廣場。他望著緊閉的乾清宮大門,尖聲喊道:“陛下莫怕,老奴來護駕了!叛逆之徒,還不速速投降!”
叛軍如洶湧的潮水般已然將乾清宮圍得水泄不通。蕭謹挺立於陣前,對著禁軍高聲唿喊:“諸位,福王殿下一向賢明豁達,心懷天下黎民。如今陛下被信王暗中挾持,此刻生死未卜,而國不可一日無君呐!我等身為禁軍,食君之祿,擔君之憂,此時若能輔佐福王殿下登基,便是為大明立下不世之功,日後福王定不會虧待我等,榮華富貴自不必說,更能名垂青史,成為挽救大明於危亡的功臣。”
禁軍們聽聞此言,陣腳頓時一陣騷動。他們本是皇帝的親軍,對天子的忠誠度根深蒂固,此刻心中難免疑竇叢生,覺得事情恐怕並非如蕭謹所言那般簡單。
見眾人有所動搖,蕭謹身旁的內應趁熱打鐵,扯著嗓子叫嚷:“兄弟們,咱們如今的處境已萬分艱難,讓陛下陷入如此險境,已然是犯下了不可饒恕的死罪。事已至此,若還執迷不悟,妄圖頑抗,不僅自身性命難保,家人亦會受到牽連,飽受苦難。可若我們此刻順應大勢,輔助新君福王,便是棄暗投明,為自己和家人尋得一條生路,還能為大明開啟新的輝煌篇章,福王殿下仁慈寬厚,定會赦免我們過往的罪責,許以高官厚祿,讓我們盡享尊榮。”
另一個內應也跳了出來,聲嘶力竭地喊道:“大家想想,信王向來野心勃勃,他挾持陛下,定是妄圖謀朝篡位,將我大明江山據為己有。我等若繼續為其賣命,豈不是助紂為虐,成為千古罪人?而福王才是能帶領我們走出困境,重振大明國威之人。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莫要猶豫,趕緊追隨福王殿下,才是正途啊!”
在這些蠱惑人心話語的衝擊下,禁軍們的內心陷入了激烈的掙紮與動搖之中,不少人麵露猶豫之色,手中的兵器也微微顫抖,仿佛在這一瞬間,他們堅守多年的信念與眼前看似誘人的“出路”之間,艱難地抉擇著。
楊漣與魏大中一左一右,神色凝重卻又帶著一絲決然地護著福王來到乾清宮前。此時的乾清宮被重重圍困,氣氛緊張得似要凝固。
楊漣率先向前一步,高聲道:“陛下,臣等前來,實非本意冒犯天威,然如今局勢,陛下當明了。福王殿下本就應是這大明皇位的正統繼承者,當年那樁挾持案,使得殿下與皇位失之交臂,此乃我大明之憾事。”
天啟帝站在宮牆之上,怒目而視:“楊漣,你莫要在此胡言亂語。朕自登基以來,雖不敢稱功績卓著,但也兢兢業業,心係大明子民。當年之事,早已查無實據,你如今翻出舊賬,是何居心?”
魏大中上前一步,抱拳說道:“陛下,當年之事雖被掩蓋,但諸多疑點至今未解。福王殿下賢德之名,滿朝文武皆有所聞。如今陛下被信王所累,深陷危局,若陛下退位,福王殿下登基,可保大明安穩,亦是順應天命之舉。”
天啟帝冷笑一聲:“朕的好弟弟信王,朕從未想過他竟會卷入此等謀逆之事。但朕乃天子,這皇位是朕的,是太祖皇帝傳下的正統,豈容你們如此輕易地擺弄。福王若真賢德,就當安守本分,莫要妄圖篡位。”
福王這時開口,故作無奈與悲戚之態:“皇兄,臣弟本無意於此,然如今這皇宮之內血雨腥風,皆是因皇位之爭而起。臣弟隻願皇兄能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為了萬千子民,放下這皇位,讓臣弟來收拾這殘局。臣弟定會善待皇兄,保皇兄一生榮華。”
天啟帝怒喝道:“福王,你莫要假惺惺。朕看你是早就覬覦這皇位,與這些亂臣賊子勾結在一起,妄圖謀朝篡位。朕雖被困,但朕的尊嚴與皇位,絕不拱手相讓。”
楊漣見狀,又道:“陛下,如今京營已被調離,禁軍也大多站在福王殿下這一邊,陛下已無力迴天。若陛下繼續執迷不悟,這皇宮之內將血流成河,大明的根基亦會動搖。還請陛下三思啊。”
天啟帝怒喝道:“朕乃天子,豈會受你等脅迫!朕要看看,你們這些亂臣賊子能猖狂到幾時!”
信王見狀,親自登上宮牆,搭弓喊道:“朕與皇兄在此,豈容你們這些逆賊放肆!”他的眼神中透著決絕,盡管心中也充滿了恐懼,但在這生死存亡之際,他必須表現出皇家的威嚴。
就在這劍拔弩張、僵持不下的時刻,鄭貴妃在幾名侍從的簇擁下匆匆趕來。她身著華麗的宮裝,發絲略顯淩亂,顯然是聽聞喊殺聲後匆忙從翊坤宮趕來。
鄭貴妃蓮步急移至場中,目光徑直投向福王,大聲斥責道:“福王,你身為藩王,竟擅離封地,此乃大逆不道之死罪。當今陛下在位,日夜勤政愛民,心係天下蒼生,你可有這樣的治國安邦之能?莫要被楊漣這群奸佞小人蠱惑了心智。你與陛下乃是骨肉血親,怎可忍心自相殘殺?”她微微喘息,眼神中滿是痛心與焦急,“東林黨人,他們所求不過是自身的榮華富貴,無論誰坐上這皇位,他們都能保得高位。可你呢,一旦走上謀朝篡位之路,便是千古罪人,死無葬身之地。福王啊,速速退兵,哀家求陛下寬容,或許還能保你一條性命。”
福王聽了鄭貴妃這一番話,臉上露出猶豫之色,心中不禁泛起波瀾。他原本被東林黨人描繪的美好前景所誘惑,可鄭貴妃的話如同一記重錘,敲醒了他內心深處對皇權的敬畏和對後果的恐懼。他嘴唇微微顫抖,似乎想要說些什麽卻又難以啟齒。
東林黨眾人見福王動搖,心中大驚。楊漣急步上前,對著鄭貴妃躬身行禮,卻語帶強硬地反駁道:“貴妃娘娘,此乃我等為大明江山社稷著想之舉。陛下如今被信王挾持,已無力掌控朝局。福王殿下賢明,若能登基,必可讓大明重現輝煌。娘娘莫要被表象所迷惑,誤了這大好時機。”
魏大中也附和道:“娘娘,我等東林黨人一心為國,怎會如您所言那般自私自利。如今這皇宮動蕩,唯有福王殿下登基,方可平息幹戈,穩定民心。”然而,他的眼神中卻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慌亂,畢竟鄭貴妃的出現是他們計劃之外的變數,且她的話已在福王心中種下了懷疑的種子。
天啟帝和信王站在乾清宮上,聽到鄭貴妃的話,心中大受感動。天啟帝看著鄭貴妃,眼中多了幾分敬意與感激,他輕聲對信王說道:“朕從未想過,在這危難之際,鄭貴妃竟能如此深明大義。朕往日對她多有誤解。”
信王點頭稱是:“皇兄,鄭貴妃所言極是,她這番話或許能化解眼前這場危機。”而後,天啟帝對著下方的鄭貴妃高聲道:“貴妃,你的心意朕已明白。這是朕與亂臣賊子之間的紛爭,你且迴翊坤宮去吧,莫要牽涉其中,以免受到傷害。”
鄭貴妃卻堅定地搖了搖頭:“陛下,臣妾身為皇室一員,怎能在此時退縮。臣妾定要盡己所能,阻止這場禍事。”說罷,她轉身再次麵向福王,目光中帶著一絲哀求:“福王,迴頭是岸啊。”
福王眼神閃爍,內心陷入了極度的掙紮。一方麵是鄭貴妃的聲聲斥責與警告,讓他意識到此事一旦失敗的可怕後果;另一方麵,東林黨人許下的宏偉藍圖以及自己對皇位那壓抑多年的渴望,又如同惡魔的低語,在心底不斷撩撥。
最終,福王咬了咬牙,抬起頭來,臉上重新恢複了那看似堅定的神情。他對著鄭貴妃高聲說道:“娘,您莫要聽信謠言。陛下如今確已被奸人所控,兒臣此舉並非為了一己私欲,而是為了拯救大明於水火。兒臣定能比陛下做得更好,待兒臣登基之後,定會尊您為太後,讓您盡享榮華富貴。”
說罷,福王對身旁的蕭謹使了個眼色,示意他繼續指揮進攻。蕭謹心領神會,立刻重整旗鼓,大聲喝道:“眾將士,福王殿下才是真命天子,隨我等衝破乾清宮,建立不世功勳!”
禁軍們雖仍有部分人心中存疑,但在軍令之下,也隻能硬著頭皮繼續向前衝去。喊殺聲再次響徹夜空,刀劍碰撞的火花在月光下閃爍,乾清宮前瞬間又陷入了一片激烈的混戰之中。
鄭貴妃見狀,麵露絕望之色,她沒想到福王竟如此執迷不悟。而天啟帝和信王在宮牆上看到福王的反應,心中既憤怒又無奈。
“怎麽可以讓貴妃娘娘受此驚擾,爾等死罪” 袁化中一揮手,殺了幾個貴妃娘娘身邊幾個太監,“送娘娘迴宮”蕭謹說到。遠處被架走的鄭貴妃不停的唿叫“福王,你要聽娘的,不要做此大逆不道之事啊!”
此時,月光灑在皇宮的琉璃瓦上,卻被這血腥與紛爭的氣息所籠罩。凜冽的夜風吹過,眾人的衣袂隨風飄動,仿佛也在這緊張的局勢中瑟瑟發抖。乾清宮前的廣場上,氣氛凝重得讓人窒息,每個人都在等待著福王的抉擇,而這一抉擇,將決定大明王朝今夜的命運走向。
幽秘的密室之中,燭光搖曳不定,映照著東林黨眾人神色各異卻又都透著一股決然的麵龐。錢謙益目光深邃而冷峻,緩緩開口:“如今局勢微妙,聖上對我等已有諸多猜忌,若想成事,必先調走京營。那林可汗久有野心,我等許以重利,他定會在邊關有所動作。”眾人皆默默點頭,深知其中風險與機遇並存。
楊漣堅決反對,“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搞不好引狼入室”。阮大铖道“我等是為民情願,個人榮辱放一邊,哪怕刀斧加身,無悔也”。左光鬥“君為臣綱,君不正,臣投他國。”周朝瑞說到“我倒讚同大山的意見,我們不一定要林丹汗出兵,我們可以假傳消息,隻要調離京營就可以”。魏大中目光如炬,沉聲道:“如今福王已允諾於我等暗中支持,此乃天賜良機。周兄說的對,若京營之軍若留於京城,於我等行事大為不利,當務之急,是要想法子將其調離。” 眾人紛紛點頭,室內氣氛凝重壓抑。
“這京營之軍,素日裏隻聽令於聖上與朝廷,想要調走談何容易?” 一位老者撚著胡須,眉頭緊皺。
此時,袁化中站了出來,緩緩說道:“在下以為,可假傳邊地急報,稱蠻夷來犯,邊境告急,令京營速速馳援。那京營都督重責在身,聞此消息定會領軍前往。”
“此計雖妙,可若事後追查起來,豈不是容易露餡?” 有人質疑道。
袁化中微微一笑:“無妨,我等可安排人在途中製造混亂,將那傳信之人滅口,再把相關文書銷毀,隻讓這消息似有若無,模糊不清。即便日後有人懷疑,也無從查證。”
不多時,邊關加急軍情如同一顆巨石投入平靜湖麵,驚起千層浪。朝堂之上,天啟帝聞得邊報,麵色凝重,龍袍下的雙手不自覺地緊握。那奏報稱林可汗率大軍在廣寧邊境集結,燒殺搶掠,邊民苦不堪言,大同守軍已呈苦戰之勢,若京營再不馳援,恐有城破之危。天啟帝在禦書房中來迴踱步,一直以來為了全力對付後金,明朝對林丹汗是給贈送金銀珠寶,竭力討好林丹汗,避免西線北線同時開戰,難道是後金和林丹汗達成協議?天啟暗自權衡,最後不得不動用關寧方向的大軍,令京營即刻整軍出發,奔赴廣寧。
京營都督領命,刹那間,整個京營營地號角長鳴,士卒們迅速集結,盔甲碰撞之聲響徹雲霄。糧草輜重被匆忙裝載上車,戰馬嘶鳴,兵戈閃耀寒光。浩浩蕩蕩的京營大軍如一條鋼鐵巨龍,蜿蜒出京城,向著廣寧疾馳而去,揚起的塵土遮蔽了半邊天際。
而在京城的另一方角落,左光鬥等人見京營順利開拔,心中暗自鬆了一口氣,卻又不敢有絲毫懈怠。他們深知,這隻是政變計劃的第一步,後續的每一步都如同行走在刀刃之上,稍有差池便會粉身碎骨。
“京營已走,接下來便是禁軍這邊。”一位魏大中低聲說道,“蕭謹那邊準備得如何了?”
“蕭謹已在禁軍中悄悄布置妥當,隻等我們的信號。”負責與蕭謹聯絡之人輕聲迴應。
“好,那我們也要加快動作。”左光鬥目光堅定,“立刻在城中散布謠言,就說宮中有奸佞蠱惑聖心,致使上天降怒於邊境,如今唯有福王能解此危局。務必要讓城中人心惶惶,為我們之後的行動營造聲勢。”
於是,在京城的大街小巷,一些神秘之人悄然出沒,低聲傳播著各種流言蜚語。百姓們聽聞後,紛紛交頭接耳,心中對宮廷之事充滿了疑慮與不安。
信王在聽聞城中流言後,心急如焚,匆忙進宮求見天啟帝。禦書房內,氣氛凝重,天啟帝眉頭深鎖,似在沉思著什麽。
信王急切道:“皇兄,如今這京城流言蜚語四起,說宮中有奸佞致使邊患,還牽扯到福王,此中必有蹊蹺。臣弟聽聞那林可汗在廣寧鬧事,可這背後會不會是後金在暗中搗鬼?他們會不會是想讓我大明陷入混亂,然後坐收漁利?”
天啟帝微微點頭,沉聲道:“朕亦有此疑慮。朕一直對後金防範有加,對林丹汗亦是百般拉攏,本以為可保西線安寧,全力應對後金。如今這林可汗突然來犯,而消息又如此含糊不清,朕不得不懷疑後金是否在背後謀劃,故意隱瞞與林丹汗的勾結之事。”
信王接著說:“皇兄,京營已被調往廣寧,京城兵力空虛,若此時真有奸人作祟,後果不堪設想。臣弟以為當務之急,是要加強京城戒備,尤其是皇宮的防禦。另外讓皇後搬來乾清宮以防不測”
天啟帝站起身來,踱步片刻後說道:“朕已令禁軍加強巡邏,五弟不用擔心”
信王心中一驚,他知曉東林黨與蕭謹有所關聯,但此時不敢表露分毫,隻是說道:“皇兄,我沒記錯的話禁軍統領蕭謹,是娘娘遇刺後提拔的,隻怕其中有蹊蹺。可否可從附近衛所抽調一些可靠兵力進京,以防萬一。”
天啟帝長歎一聲:“也隻能如此了。朕本欲開創大明盛世,卻不想如今內憂外患接踵而至。,此次邊患之事,朕總感覺後金和蒙古有所勾結。”
信王心中忐忑,道:“皇兄,此事尚無確鑿證據,不可輕易定論。但無論如何,先穩定京城局勢才是重中之重。”
最後天啟還是將張嫣請到了乾清宮。
此時,在宮外的東林黨人繼續著他們的謀劃。他們得知信王進宮與天啟帝商議之事後,也開始擔憂起來。錢謙益低聲道:“若天啟帝和信王察覺到我們的計劃,或者對蕭謹起了疑心,那我們的計劃可就危險了。”
楊漣卻鎮定道:“不必驚慌。我們按計劃行事,隻要能在他們反應過來之前控製住皇宮,扶持福王上位,一切便可迎刃而解。蕭謹在禁軍中根基已深,隻要他能穩住禁軍,我們的勝算便很大。”
夜幕如墨,濃稠地籠罩著紫禁城。禁軍中的蕭謹見時機已到,高高舉起手中長刀,一聲令下,早已準備好的親信們如暗夜中的鬼魅般迅速行動起來。沉重的宮門被緩緩推開,發出沉悶的嘎吱聲,在寂靜的夜裏傳得很遠,仿佛是這一場政變拉開血腥帷幕的前奏。
“各位將士,剛得到消息,陛下被信王劫持,我們快去護駕!殺!”蕭謹怒吼著,率先衝入皇宮深處,他身後的禁軍士卒們齊聲呐喊,腳步聲如雷鳴般轟響,喊殺聲瞬間打破了皇宮的寧靜。刀劍出鞘的寒光在月色下閃爍,冰冷而又致命。
此時,正在東廠值房內的魏忠賢聽到外麵傳來的陣陣喊殺聲,臉色驟變,他霍然起身,尖聲道:“來人啊,出了何事?這般喧鬧!”身旁的小太監顫抖著迴道:“督公,好似是禁軍在皇宮內動起手來了,怕是有人謀反!”
魏忠賢眼神一凜,咬牙切齒道:“反了天了!咱家絕不容許有人在這皇宮之中撒野。速傳錦衣衛,隨咱家去護駕!”說罷,他披上外袍,帶著一群東廠番子匆匆趕往乾清宮方向。
在通往乾清宮的禦道上,禁軍與錦衣衛、東廠的人遭遇了。蕭謹身先士卒,長刀揮舞,每一次揮動都帶起一片血霧,他大喝道:“擋我者死!”禁軍們也個個奮勇向前,與錦衣衛的繡春刀和東廠番子的長刀短棍激烈碰撞在一起。一時間,金屬撞擊聲、喊殺聲、慘叫聲交織成一片恐怖的樂章。雙方都認為對方是叛軍。
天啟帝於乾清宮內踱步不停,那不絕於耳且愈發逼近的喊殺聲,仿若重錘一下下敲擊在他的心間,令其麵龐之上滿是焦灼憂慮之色。信王見狀,趕忙近前,單膝跪地,抱拳朗聲道:“皇兄無需惶恐,臣弟願以血肉之軀,傾盡全力扞衛皇兄周全,縱赴湯蹈火,亦萬死不辭。”天啟帝目光落於信王身上,嘴角浮起一絲苦澀笑意,悵然歎道:“朕即位以來,殫精竭慮,未料竟遭此大變,昔日安寧宮闈,今朝竟成慘烈修羅戰場,實乃朕之不幸。”
此時,張嫣蓮步輕移,緩至近前。她雖容顏略顯蒼白,然那一雙鳳目之中,卻透著如淵渟嶽峙般的堅定。她微微欠身,儀態萬千,聲若幽泉,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陛下,乾清宮地勢天成險要,宮牆堅如磐石,此乃上天庇佑陛下之所。陛下洪福齊天,隻需我等堅守於此,待援軍一到,必能扭轉乾坤,平息叛亂。臣妾願率宮眷侍從,與陛下同仇敵愾,共守此宮,護我大明皇室尊嚴。”言罷,她微微昂首,鳳儀盡顯,那身姿仿若可撐起這將傾之廈,為眾人帶來無盡的力量與希望。
在這混亂血腥的皇宮激戰之中,王承恩緊緊跟在天啟帝和朱由檢身旁,他雖身為宦官,卻有著超乎常人的鎮定。手中緊緊握著一把鋒利的大刀,目光警惕地掃視著四周,時刻準備著應對任何可能衝向皇帝的危險。當有叛軍的箭矢如雨點般射向乾清宮時,他毫不猶豫地用自己的身軀擋在天啟帝身前,口中高唿:“陛下小心!”刀光舞動中,那箭矢紛紛釘落在他周圍的地上,他卻連眼皮都未曾眨一下,眼神中隻有對皇帝的忠誠與守護。
而柳如是,身姿輕盈卻堅定地在宮牆內穿梭。她手中拿著一把從侍衛處得來的長劍,盡管劍法略顯生疏,但那股子勇敢卻令人動容。她協助著宮女和太監們搬運石塊、木料,加固宮門與宮牆,纖細的手臂因用力而微微顫抖,額頭上也滲出細密的汗珠。她一邊忙碌,一邊還不忘鼓舞眾人的士氣:“大家莫要害怕,隻要我們齊心協力,定能守住這乾清宮,等待援軍到來。”一邊護著張嫣,一邊投擲暗器,柳如是見一群敵人正兇神惡煞地朝著乾清宮的一處薄弱點湧來,她心急如焚,目光快速掃過周圍,發現了一旁堆著的沙石。當下也顧不得許多,她奮力抱起裝滿沙石的籮筐,用天女散花手法打出,用“羅英繽紛箭雨”張嫣說到。柳如是聞言,甩手發出,一時間,衝在最前麵的幾個敵人被這突如其來的沙石打得措手不及。有的被沙石迷了眼睛,痛苦地捂住臉,腳步踉蹌;有的則被砸中了頭部、肩部,發出陣陣痛唿,攻勢瞬間被打亂。他們原本整齊的隊列變得混亂不堪,相互碰撞推搡,嘴裏還不停地咒罵著。
“姐姐你也知道這招啊!”柳如是興奮的說道。
“這是榆翔曾經與我提及過的招式,天女散花每招都有應對的情景。”張嫣微微仰頭,眼神中流露出一絲追憶,“他說此招雖看似簡單質樸,卻能在關鍵時刻發揮意想不到的效用,可擾敵視線,亂敵陣腳。今日你這般施為,倒是頗有成效。”
柳如是輕輕點頭,若有所思道:“榆大哥,不知道今日能否脫困,多想能再見到他啊,那樣我也死而無憾了。”她的眼眸中滿是憂慮與思念,手中不自覺地握緊了劍把,那柔弱的身軀在這冰冷的宮牆之下更顯楚楚可憐。
張嫣心中亦是懷有同樣的期許與歎息,她微微昂首,儀態端莊,輕啟朱唇,聲音雖輕卻透著不容置疑的威嚴:“莫要如此消沉,此刻我們身處乾清宮,肩負著守衛陛下與大明尊嚴之重任,當堅定信念,全力抗敵。縱有千難萬險,亦不可失了方寸。日月同輝大明山河永在”她的目光堅定地掃過在場眾人,那眼神仿佛有一種神奇的力量,讓宮女太監們原本慌亂的神情漸漸鎮定下來,手中的動作也愈發有序。張嫣繼續說道:“隻要本宮尚在,這乾清宮便是大明最後的壁壘,定不能讓亂臣賊子輕易得逞。”言罷,她輕輕整理了一下鳳袍的衣擺,身姿挺拔地走向宮牆的了望處,密切注視著外麵的戰況,那背影宛如一座巍峨的山峰,屹立不倒,給予眾人無盡的安全感與希望。
錦衣衛千戶陸超,麵色冷峻,他挺刀直刺蕭謹,口中喝道:“蕭謹,你身為禁軍將領,竟敢謀逆,今日便是你的死期!”蕭謹側身躲過,反手一刀劈去,冷笑道:“陸超,你莫要執迷不悟,如今福王才是能挽救大明之人,你若歸降,尚可留你性命。”陸超冷哼一聲:“休要胡言,我隻知忠君之事,豈會與你等叛逆同流合汙。”說罷,兩人又戰作一團,刀光劍影間難解難分。
然而,隨著戰鬥的持續,禁軍在人數上的優勢逐漸顯現出來。錦衣衛和東廠盡管他們個個英勇,但麵對叛軍和禁軍源源不斷的援兵,漸漸有些力不從心。
此時,魏忠賢帶著大隊人馬已經殺到了乾清宮前的廣場。他望著緊閉的乾清宮大門,尖聲喊道:“陛下莫怕,老奴來護駕了!叛逆之徒,還不速速投降!”
叛軍如洶湧的潮水般已然將乾清宮圍得水泄不通。蕭謹挺立於陣前,對著禁軍高聲唿喊:“諸位,福王殿下一向賢明豁達,心懷天下黎民。如今陛下被信王暗中挾持,此刻生死未卜,而國不可一日無君呐!我等身為禁軍,食君之祿,擔君之憂,此時若能輔佐福王殿下登基,便是為大明立下不世之功,日後福王定不會虧待我等,榮華富貴自不必說,更能名垂青史,成為挽救大明於危亡的功臣。”
禁軍們聽聞此言,陣腳頓時一陣騷動。他們本是皇帝的親軍,對天子的忠誠度根深蒂固,此刻心中難免疑竇叢生,覺得事情恐怕並非如蕭謹所言那般簡單。
見眾人有所動搖,蕭謹身旁的內應趁熱打鐵,扯著嗓子叫嚷:“兄弟們,咱們如今的處境已萬分艱難,讓陛下陷入如此險境,已然是犯下了不可饒恕的死罪。事已至此,若還執迷不悟,妄圖頑抗,不僅自身性命難保,家人亦會受到牽連,飽受苦難。可若我們此刻順應大勢,輔助新君福王,便是棄暗投明,為自己和家人尋得一條生路,還能為大明開啟新的輝煌篇章,福王殿下仁慈寬厚,定會赦免我們過往的罪責,許以高官厚祿,讓我們盡享尊榮。”
另一個內應也跳了出來,聲嘶力竭地喊道:“大家想想,信王向來野心勃勃,他挾持陛下,定是妄圖謀朝篡位,將我大明江山據為己有。我等若繼續為其賣命,豈不是助紂為虐,成為千古罪人?而福王才是能帶領我們走出困境,重振大明國威之人。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莫要猶豫,趕緊追隨福王殿下,才是正途啊!”
在這些蠱惑人心話語的衝擊下,禁軍們的內心陷入了激烈的掙紮與動搖之中,不少人麵露猶豫之色,手中的兵器也微微顫抖,仿佛在這一瞬間,他們堅守多年的信念與眼前看似誘人的“出路”之間,艱難地抉擇著。
楊漣與魏大中一左一右,神色凝重卻又帶著一絲決然地護著福王來到乾清宮前。此時的乾清宮被重重圍困,氣氛緊張得似要凝固。
楊漣率先向前一步,高聲道:“陛下,臣等前來,實非本意冒犯天威,然如今局勢,陛下當明了。福王殿下本就應是這大明皇位的正統繼承者,當年那樁挾持案,使得殿下與皇位失之交臂,此乃我大明之憾事。”
天啟帝站在宮牆之上,怒目而視:“楊漣,你莫要在此胡言亂語。朕自登基以來,雖不敢稱功績卓著,但也兢兢業業,心係大明子民。當年之事,早已查無實據,你如今翻出舊賬,是何居心?”
魏大中上前一步,抱拳說道:“陛下,當年之事雖被掩蓋,但諸多疑點至今未解。福王殿下賢德之名,滿朝文武皆有所聞。如今陛下被信王所累,深陷危局,若陛下退位,福王殿下登基,可保大明安穩,亦是順應天命之舉。”
天啟帝冷笑一聲:“朕的好弟弟信王,朕從未想過他竟會卷入此等謀逆之事。但朕乃天子,這皇位是朕的,是太祖皇帝傳下的正統,豈容你們如此輕易地擺弄。福王若真賢德,就當安守本分,莫要妄圖篡位。”
福王這時開口,故作無奈與悲戚之態:“皇兄,臣弟本無意於此,然如今這皇宮之內血雨腥風,皆是因皇位之爭而起。臣弟隻願皇兄能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為了萬千子民,放下這皇位,讓臣弟來收拾這殘局。臣弟定會善待皇兄,保皇兄一生榮華。”
天啟帝怒喝道:“福王,你莫要假惺惺。朕看你是早就覬覦這皇位,與這些亂臣賊子勾結在一起,妄圖謀朝篡位。朕雖被困,但朕的尊嚴與皇位,絕不拱手相讓。”
楊漣見狀,又道:“陛下,如今京營已被調離,禁軍也大多站在福王殿下這一邊,陛下已無力迴天。若陛下繼續執迷不悟,這皇宮之內將血流成河,大明的根基亦會動搖。還請陛下三思啊。”
天啟帝怒喝道:“朕乃天子,豈會受你等脅迫!朕要看看,你們這些亂臣賊子能猖狂到幾時!”
信王見狀,親自登上宮牆,搭弓喊道:“朕與皇兄在此,豈容你們這些逆賊放肆!”他的眼神中透著決絕,盡管心中也充滿了恐懼,但在這生死存亡之際,他必須表現出皇家的威嚴。
就在這劍拔弩張、僵持不下的時刻,鄭貴妃在幾名侍從的簇擁下匆匆趕來。她身著華麗的宮裝,發絲略顯淩亂,顯然是聽聞喊殺聲後匆忙從翊坤宮趕來。
鄭貴妃蓮步急移至場中,目光徑直投向福王,大聲斥責道:“福王,你身為藩王,竟擅離封地,此乃大逆不道之死罪。當今陛下在位,日夜勤政愛民,心係天下蒼生,你可有這樣的治國安邦之能?莫要被楊漣這群奸佞小人蠱惑了心智。你與陛下乃是骨肉血親,怎可忍心自相殘殺?”她微微喘息,眼神中滿是痛心與焦急,“東林黨人,他們所求不過是自身的榮華富貴,無論誰坐上這皇位,他們都能保得高位。可你呢,一旦走上謀朝篡位之路,便是千古罪人,死無葬身之地。福王啊,速速退兵,哀家求陛下寬容,或許還能保你一條性命。”
福王聽了鄭貴妃這一番話,臉上露出猶豫之色,心中不禁泛起波瀾。他原本被東林黨人描繪的美好前景所誘惑,可鄭貴妃的話如同一記重錘,敲醒了他內心深處對皇權的敬畏和對後果的恐懼。他嘴唇微微顫抖,似乎想要說些什麽卻又難以啟齒。
東林黨眾人見福王動搖,心中大驚。楊漣急步上前,對著鄭貴妃躬身行禮,卻語帶強硬地反駁道:“貴妃娘娘,此乃我等為大明江山社稷著想之舉。陛下如今被信王挾持,已無力掌控朝局。福王殿下賢明,若能登基,必可讓大明重現輝煌。娘娘莫要被表象所迷惑,誤了這大好時機。”
魏大中也附和道:“娘娘,我等東林黨人一心為國,怎會如您所言那般自私自利。如今這皇宮動蕩,唯有福王殿下登基,方可平息幹戈,穩定民心。”然而,他的眼神中卻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慌亂,畢竟鄭貴妃的出現是他們計劃之外的變數,且她的話已在福王心中種下了懷疑的種子。
天啟帝和信王站在乾清宮上,聽到鄭貴妃的話,心中大受感動。天啟帝看著鄭貴妃,眼中多了幾分敬意與感激,他輕聲對信王說道:“朕從未想過,在這危難之際,鄭貴妃竟能如此深明大義。朕往日對她多有誤解。”
信王點頭稱是:“皇兄,鄭貴妃所言極是,她這番話或許能化解眼前這場危機。”而後,天啟帝對著下方的鄭貴妃高聲道:“貴妃,你的心意朕已明白。這是朕與亂臣賊子之間的紛爭,你且迴翊坤宮去吧,莫要牽涉其中,以免受到傷害。”
鄭貴妃卻堅定地搖了搖頭:“陛下,臣妾身為皇室一員,怎能在此時退縮。臣妾定要盡己所能,阻止這場禍事。”說罷,她轉身再次麵向福王,目光中帶著一絲哀求:“福王,迴頭是岸啊。”
福王眼神閃爍,內心陷入了極度的掙紮。一方麵是鄭貴妃的聲聲斥責與警告,讓他意識到此事一旦失敗的可怕後果;另一方麵,東林黨人許下的宏偉藍圖以及自己對皇位那壓抑多年的渴望,又如同惡魔的低語,在心底不斷撩撥。
最終,福王咬了咬牙,抬起頭來,臉上重新恢複了那看似堅定的神情。他對著鄭貴妃高聲說道:“娘,您莫要聽信謠言。陛下如今確已被奸人所控,兒臣此舉並非為了一己私欲,而是為了拯救大明於水火。兒臣定能比陛下做得更好,待兒臣登基之後,定會尊您為太後,讓您盡享榮華富貴。”
說罷,福王對身旁的蕭謹使了個眼色,示意他繼續指揮進攻。蕭謹心領神會,立刻重整旗鼓,大聲喝道:“眾將士,福王殿下才是真命天子,隨我等衝破乾清宮,建立不世功勳!”
禁軍們雖仍有部分人心中存疑,但在軍令之下,也隻能硬著頭皮繼續向前衝去。喊殺聲再次響徹夜空,刀劍碰撞的火花在月光下閃爍,乾清宮前瞬間又陷入了一片激烈的混戰之中。
鄭貴妃見狀,麵露絕望之色,她沒想到福王竟如此執迷不悟。而天啟帝和信王在宮牆上看到福王的反應,心中既憤怒又無奈。
“怎麽可以讓貴妃娘娘受此驚擾,爾等死罪” 袁化中一揮手,殺了幾個貴妃娘娘身邊幾個太監,“送娘娘迴宮”蕭謹說到。遠處被架走的鄭貴妃不停的唿叫“福王,你要聽娘的,不要做此大逆不道之事啊!”
此時,月光灑在皇宮的琉璃瓦上,卻被這血腥與紛爭的氣息所籠罩。凜冽的夜風吹過,眾人的衣袂隨風飄動,仿佛也在這緊張的局勢中瑟瑟發抖。乾清宮前的廣場上,氣氛凝重得讓人窒息,每個人都在等待著福王的抉擇,而這一抉擇,將決定大明王朝今夜的命運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