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殿


    葉向高麵帶微笑,朝著緩緩到來的孫承宗恭敬地拱手道:“稚繩兄,別來無恙。許久未見,兄台風采依舊,真是令人欣喜。” 孫承宗亦是微笑著迴應:“今卿兄相邀,豈敢不來。兄台的召喚,於我而言,那是務必應承的。” 隻見這孫承宗身著一襲素雅的長衫,雖年事已高,但目光依然炯炯有神,步伐穩健有力。


    葉向高接著說道:“稚繩兄,您身為帝師,平日裏事務繁忙,責任重大。若非這等緊急要事,小弟我是萬萬不敢輕易打攪您的。” 孫承宗連忙擺手,說道:“同為大明子弟,又何須如此多的客套之辭。你我皆是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為了百姓的安寧福祉,自當相互幫襯,共渡難關。” 此刻,屋內的燭光微微搖曳,映照著二人凝重的麵龐。


    葉向高神色凝重,小心翼翼地拿出袁崇煥的奏報,同時將王有潛(王在晉)的奏報也一同放置在桌案之上。他的目光在兩份奏報之間來迴移動,眉頭緊蹙,憂心忡忡地說道:“稚繩兄,您瞧,這袁崇煥主張於寧遠等地構建防線,加強軍備,以積極防禦對抗外敵;而王有潛則力主收縮防線,重點防守山海關,認為此舉可保大明安穩。此二人的防禦之策,各有其理,一時之間,我竟難以斷定孰優孰劣。特請稚繩兄幫我解難,判斷此奏報內容的可否。” 葉向高的聲音中透露出深深的焦慮與無奈,他深知這決策關乎著大明的生死存亡。


    孫承宗接過奏報,仔細翻閱,時而微微點頭,時而又輕輕搖頭,臉上的表情同樣嚴肅而沉重。他的目光專注而犀利,仿佛要透過這薄薄的紙張,洞悉遼東局勢的每一個細節。其實在孫承宗的內心深處,對於袁崇煥的主張是頗為讚同的。他深知袁崇煥的積極防禦之策,乃是基於對局勢的深刻洞察和對大明未來的長遠考慮。在他看來,袁崇煥所規劃的寧遠防線,不僅能夠有效地抵禦外敵的入侵,更能夠展現大明的威嚴與決心,激發將士們的鬥誌。而王在晉的收縮防線之策,雖看似穩妥,卻未免顯得過於保守,有退縮之嫌,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孫承宗在心中默默思量著,袁崇煥此策若能得以實施,憑借其堅定的信念和卓越的軍事才能,或許能夠為大明在遼東的戰局帶來轉機。


    此時,窗外的風聲漸起,吹得窗紙沙沙作響。仿佛在訴說著遼東戰場上的金戈鐵馬與血雨腥風。


    遼東局勢之嚴峻,猶如一團濃重的陰雲籠罩在大明的上空。大明整整二十個總兵奔赴遼東,然而竟有十五個總兵在那殘酷的戰場上壯烈戰死。這一數字背後,是無數家庭的破碎,是無數生命的消逝,更是大明王朝難以承受之痛。那些曾經英勇無畏的將士們,滿懷報國之誌奔赴沙場,卻最終馬革裹屍,魂歸異鄉。他們的妻兒老小,在無盡的悲痛中守望,期盼著那永遠無法歸來的身影。


    抱著明哲保身的態度,朝中的大臣們在對於遼東防禦的討論中,大多閃爍其詞,基本左右而言其他。他們或是懼怕承擔決策失誤的責任,或是被那慘烈的戰況所震懾,亦或是出於對自身利益的考量。在這關乎國家存亡的關鍵時刻,他們的逃避與推諉,無疑讓大明的未來更加充滿了不確定性。曾經輝煌的大明王朝,如今在風雨中飄搖,內憂外患,危機四伏。


    片刻,孫承宗緩緩放下手中的奏報,目光堅定而決然。他站起身來,雙手背於身後,說道:“進卿兄,此事重大,不可輕率定論。我思緒良久,決定親赴實地考察,以獲取更詳盡的情況,方能做出準確無誤的結論,不負朝廷所托,不負百姓厚望。” 孫承宗的聲音沉穩有力,仿佛在這混沌的局勢中點亮了一盞明燈。


    聽聞孫承宗要親赴,葉向高內心感動不已。他的眼眶微微泛紅,深深一躬,說:“稚繩兄,您此去路途艱險,局勢複雜,您可要多加小心啊。” 葉向高的聲音微微顫抖,雙手因激動而不自覺地加大了力度。他深知孫承宗這一去,生死未卜,但為了大明的未來,他義無反顧。


    孫承宗輕輕拍了拍葉向高的手背,說道:“進卿兄,莫要擔憂。身為臣子,自當為君分憂,為百姓謀福。此乃吾之職責所在,定當不辱使命。” 孫承宗的眼神中充滿了堅定與無畏,他早已將個人的安危置之度外,心中唯有對大明的忠誠與擔當。


    在這動蕩的時代,葉向高與孫承宗,兩位憂國憂民的忠臣,肩負著沉重的使命,為了大明的未來,他們挺身而出,毫不退縮。他們的身影在燭光的映照下,顯得格外高大,仿佛是大明最後的希望之光,照亮著這片黑暗的土地。


    次日,給朱由檢上好課後,孫承宗就把自己要赴遼東考察的事情和朱由檢說了下,朱由檢好奇心下,纏著要帶他去,


    孫承宗看著朱由檢那充滿渴望的眼神,心中既覺得可愛又有些無奈。他輕撫著朱由檢的頭,和聲說道:“信王,,遼東之地局勢複雜,危險重重,並非是遊玩之所啊。”朱由檢卻撅著嘴,一臉倔強地說道:“老師,徒兒不怕危險,我想去看看,也好增長見識,為大明的江山社稷出一份力。”孫承宗微微歎了口氣,深知這小皇帝的性子一旦執拗起來,也是難以勸阻。


    “此事要陛下首肯,老臣不敢。”老奸巨猾的孫老頭直接甩鍋給天啟。


    宮內,天啟麵對朱由檢提出的去閱邊一事,眉頭緊鎖,內心陷入了糾結之中。他既希望能讓朱由檢通過這樣的經曆得到曆練,增長見識和能力,又著實因為朱由檢年紀尚小而放心不下。


    “有檢啊,並非朕不願讓你前去,實乃你年紀尚幼,閱曆不足啊!還是再等上個幾年吧。”天啟皇帝緩緩開口,語氣沉重而關切,那深邃的眼眸之中盡是憂慮之色和深深的慈愛之情。


    然而,朱由檢卻緊緊皺起眉頭,一臉堅毅,迫不及待地反駁道:“想當年,唿延丕顯年僅十二歲便奔赴邊關,勇擒潘仁美這等奸賊,最終獲封為雙子並肩王,成就一番赫赫威名。如今我已年長不少,又豈會不如他?更何況此次出行尚有榆翔護衛左右相隨,定能護我周全,還請陛下放下顧慮,應允此事吧。”說罷,朱由檢滿懷期待地望向天啟皇帝。


    天啟皇帝聽聞此言,先是一愣,隨即便不禁微微搖頭,心中依舊猶豫不決。畢竟朱由檢年歲尚小,此去路途遙遠且充滿變數,若稍有差池,後果不堪設想。但見朱由檢如此堅決,一時間竟也不知該如何決斷才好。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朱由檢腦海中突然靈光一閃,隻見他如同一個孩子般,迅速轉向張嫣,滿臉堆笑地撒起嬌來:“皇後姐姐,好姐姐,你就行行好,幫幫弟弟我向皇兄求求情嘛!”說話間,他那雙明亮的眼睛緊緊盯著張嫣,其中飽含著滿滿的期待與渴望。


    張嫣聽聞此言,她微微頷首,朱唇輕啟:“陛下啊,臣妾以為咱們家的檢兒可是有著遠大的誌向和非凡的勇氣呢。您瞧他如今既有如此堅定的決心,身邊又有忠誠可靠的護衛相伴隨行,倘若能給他一次外出曆練的機會,想必對於他日後的成長定會大有益處呀。”話畢,張嫣下意識地瞥了一眼站在一旁的榆翔。算起來,已經有好些日子未曾見到過榆翔了。每迴瞧見榆翔的時候,張嫣的心底總會泛起一種微妙而複雜的情感。那種感覺有些說不清、道不明,既像是內心深處有一種強烈的渴望想要與之相遇,卻又仿佛在潛意識裏隱隱希望能夠避開對方……這種矛盾的心情一直縈繞在張嫣的心間,令她時而歡喜,時而憂愁。


    天啟沉默片刻,終於長歎一口氣說道:“罷了罷了,既然嫣兒也這麽說,那便允了你。但你可要事事小心,不可莽撞行事。”朱由檢聽聞,興奮得差點跳起來,連忙說道:“多謝陛下,多謝皇後姐姐,我定不會讓你們失望。”天啟和張嫣看著朱由檢那歡喜的模樣,臉上也不禁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有段時間沒看到張嫣了,榆翔再次看到心上人,同樣內心竊喜,終於一解相思之苦,這種感覺如同久旱逢甘霖,讓他幹涸的心靈得到了滋潤。其實能看到她,對於榆翔來說,就已經是一種莫大的滿足。每一次的目光交匯,都如同璀璨的星光劃過他的心頭,留下溫暖而美好的痕跡。


    迴想起那些思念張嫣的日子,榆翔常常夜不能寐,腦海中不斷浮現出她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如今,她就站在眼前,那熟悉的麵容、溫柔的眼神,讓榆翔感到如夢似幻。正思緒中,榆翔和張嫣的目光竟不期而遇,刹那間,仿佛有一股無形的電流在兩人之間穿梭。


    張嫣的心中先是一驚,隨後泛起了絲絲漣漪。她的目光原本隻是隨意地流轉,卻沒想到會撞上榆翔那熾熱而深情的眼神。她的雙頰微微泛起紅暈,心中既有一絲慌亂,又有一絲難以言喻的喜悅。她想要立刻移開目光,卻又仿佛被某種力量牽引著,無法做到。


    隨即,隻見張嫣微微垂首,輕抬玉手將額前幾縷發絲挽至耳後,而後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慌亂,但很快便被她巧妙地掩飾過去,輕聲說道:“今日真是難得啊,孫閣老竟會親臨此地。閣老學富五車、博古通今,小女子這裏恰好有一段文字想要請教於您呢。”說著,她朱唇輕啟,緩聲念道:“《道德經》中有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這短短幾句話,看似簡單,實則深奧無比,著實令小女子感到困惑不解。這些日子以來,我反複琢磨思考,卻始終未能參透其中真意,實在是苦惱不已呀!還望孫老不吝賜教,能為小女子詳細剖析一下這段話的深意,也好解開我心中長久以來的疑惑。”說話間,張嫣的臉上始終掛著一抹謙遜而溫婉的微笑,那笑容如春花綻放般動人。隻是,無人知曉,在她那顆看似平靜如水的心湖深處,此番虛心求教之舉,又何嚐不是她對自己與榆翔之間那份隱晦而複雜的感情所做的一種掩飾和深深思索呢?


    孫承宗聽聞,輕撫胡須,微微眯起雙眼,沉思片刻後說道:“娘娘,這開篇之語,實乃道德經之精髓所在。‘道可道,非常道’,意為真正的道,是難以用言語完全表述清楚的。那恆常不變的大道,超越了我們日常所能理解和言說的範疇。而‘名可名,非常名’則是說,事物的名稱可以被賦予,但那並非是其永恆不變的本質之名。至於‘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無名’象征著天地初始時的混沌未分,而‘有名’則意味著萬物開始有了各自的形態和名稱,從而得以被區分和認知。”


    聽完孫承宗的解釋後,張嫣靜靜地坐在那裏,目光有些迷離,思緒不由自主地飄向了與榆翔共度的那些美好時光。那段感情對於她來說,猶如一道神秘莫測的謎題,又似那難以捉摸的“道”一般,無法用言語來準確地定義和描述。


    身處這深宮內苑之中,宮廷的種種規矩宛如一道道無形的枷鎖,束縛著每個人的言行舉止;而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更是如同一團亂麻,讓人剪不斷、理還亂。在這樣的環境下,她與榆翔的感情便處於一種無名的混沌狀態,仿佛迷失在了一片迷霧之中,看不清前方的道路,更不知道未來是否能夠給這份感情一個名正言順的名分。


    張嫣的內心深處交織著矛盾的情感,既有對這份感情真摯熱烈的期待和向往,希望能與榆翔攜手走過人生的每一段旅程;同時又充滿了無盡的擔憂與不安,害怕外界的壓力和阻礙會無情地將他們拆散。


    而在另一邊,榆翔的心情亦是五味雜陳。他清楚地意識到自己與張嫣身份地位的懸殊差異,也深深知曉這段感情所要麵對的重重艱難險阻。每當迴想起《道德經》中的那些話語時,他都會覺得其中似乎蘊含著對他們感情的某種隱喻。在他看來,自己此刻就像是那混沌未分的“無名”,雖然滿懷憧憬地渴望著能與心愛的張嫣一同邁向那個“有名”的未來,但卻始終無法預知命運將會如何擺布他們的愛情之路。


    “娘娘啊!要想真正地理解這《道德經》可並非易事呐!它需要我們將自身所經曆過的種種事情以及平日裏的所思所想相互結合起來,然後再慢慢地去體會領悟才行呢。切不可心浮氣躁、急於求成呀!得靜下心來,全心全意地去感受那字裏行間所蘊含的無窮智慧與深刻哲理喲!”孫承宗緩緩說道,他的話音剛落,便微微一笑,目光柔和地望向了張嫣。此刻,他的眼神之中飽含著滿滿的鼓勵之意,同時還隱隱流露出些許對張嫣的期待之情。


    可是,此時張嫣的心緒卻完全不在這《道德經》之上。她那顆原本就已經紛亂如麻的心,如今更是因為與榆翔之間那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感糾葛而愈發地焦躁不安起來。一邊是宮廷中的種重規矩束縛,另一邊則是自己心中那份真摯熱烈的愛情,究竟該如何抉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再次迴到明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冷榆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冷榆楓並收藏再次迴到明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