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馬歇爾這時開口說道:“阿雷·斯特是無論如何都不會出奧斯曼國境的。”
“他這次的南巡之旅,光攜帶的近衛軍就達到了2個團的兵力。”
“現在阿雷·斯特的長子才10歲,而且阿雷·斯特的弟弟,阿雷·斯特可是既沒讓其從軍,也沒讓其從政。”
“顯然阿雷·斯特是要直接傳位給自己的兒子,而太子現在過於年幼了。”
“所以為了奧斯曼權力的順利交接,我們現在給予奧斯曼的壓力並不足以迫使阿雷·斯特出國。”
“如果我們停止對奧斯曼的援助,很可能會讓奧斯曼認為我們放棄了他們,在注定失敗的戰鬥中,很有可能整個奧斯曼人會遷徙至印度。”
“奧斯曼人本來就是馬背上的民族,過著逐草而居的放牧生活,一旦實在無能為力了。”
“據中情局打探的的奧斯曼帝國級情報,麵對外敵的入侵(蘇聯\/德國),一旦無力保衛家園,放棄一切進行遷移。”
“而目的地,分別是應對蘇聯進攻時的東非地區和應對德國進攻的印度地區。”
“因為奧斯曼人明白他們對統治地區犯下的罪惡,如果沒有足夠的力量鎮壓,就會遭到反噬。”
“而想要奧斯曼人,不想亡國滅種,消逝在曆史星河之中,那麽必然會放棄一切,保留最後的火種。”
科德爾·赫爾眉頭一皺,有些不甘心的說道:“這份情報是真的麽?”
“他們會放棄經營了600年的安納托利亞,去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重新開始麽?”
“難道他們認為我們會靜靜地看著他們遷徙而無動於衷麽?”
富蘭克林·羅斯福歎了口氣道:“冷靜些,越是到了現在,就越是需要冷靜。”
現在已經十分明顯的呈現出了美國一家獨大的局麵。
當戰爭結束之時,美國,英國,奧斯曼,蘇聯,中華民國都將會有一席之地。
而新時代的秩序是需要在美國的領導之下形成的。
美國為主,英國,奧斯曼,蘇聯為向歐洲施壓的棋子;
英國,奧斯曼為向非洲施壓的棋子;
蘇聯,奧斯曼,中華民國是向亞洲施壓的棋子。
而受到壓迫的國家,如果不想再受到欺負,就是要投靠在美國的旗幟下。
四國之間同樣矛盾重重,英國和奧斯曼的矛盾;
蘇聯和奧斯曼的矛盾;
英國和蘇聯的矛盾;
英國和中華民國的矛盾;
蘇聯和中華民國的矛盾。
其中奧斯曼和中華民國是沒有交集的,但是美國有信心在他的壓製下,沒有那個國家可以脫離他的掌控。
而現在奧斯曼派遣薩利赫·阿米爾前來參與會議,肯定是要鬧的。
畢竟這個想法是奧斯曼提出來的,卻被美國否決了,等於是在全世界丟了臉皮,打擊了奧斯曼的威望。
現在對錯不重要,奧斯曼為什麽要提前放出這個消息,不就是表明了一個態度麽。
現在我已經丟了臉皮,美國必須對奧斯曼進行補償,不然奧斯曼就要讓這場會議成為一個笑話了。
科德爾·赫爾也慢慢的冷靜了下來,也明白這種消息內容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其中表達的態度。
奧斯曼的意思是,他們需要屬於他們的生存空間,而美國必須許諾給他這個,並且是要向全世界公布的。
而奧斯曼的訴求和美國與英國聯合發表的大西洋憲章是有衝突的。
“奧斯曼班加西的部隊,一直都在那裏進行休整呢。”喬治·馬歇爾又提醒道。
奧斯曼在班加西駐守的部隊約有120萬左右,所有的物資都需要奧斯曼從國內運送過來,這並不是一個小損耗。
為什麽奧斯曼不同意撤兵,這就有說法了,我們是盟友,你陳兵邊境是想幹嘛?
富蘭克林·羅斯福也看得明白,現在奧斯曼是通過美國援助的物資和武器裝備,認識到了兩國國力的差距。
但是心裏還是有一股氣,憋悶在心裏,而現在這次的外交事故,很有可能造成不可挽迴的局麵。
但是餅就那麽大,給予奧斯曼了,美國吃什麽?
英國吃什麽?
下麵的小弟分什麽?
“科德爾·赫爾你去一趟奧斯曼吧,找阿雷·斯特好好聊聊,我們需要保障我們的利益,希望奧斯曼自己也要有數。”富蘭克林·羅斯福最終還是妥協了。
現在這個時機並不適合收拾奧斯曼,等到後麵了在好好收拾收拾奧斯曼。
不過就算將餅交放到奧斯曼手中,他們就能咽的下去麽?
“我明白的,我會去同阿雷·斯特聊聊,會讓薩利赫·阿米爾圓滿的完成會議的。”科德爾·赫爾點點頭道。
這種事情還是他去合適一些,畢竟他之前已經麵見過一次阿雷·斯特了。
“總統,不知道戰後的格局,又該如何處理呢?”亨利·華萊士問道。
現在奧斯曼如此的不給麵子,那麽肯定要對奧斯曼進行一定的限製,不然誰還拿美國當迴事?
而現在奧斯曼控製的地區,最容易被美國幹涉的就是中亞原本屬於蘇聯的領土。
畢竟蘇聯還存在著,而且蘇聯本身就是美國打算用來向英國和奧斯曼施壓的工具。
所以是否需要讓奧斯曼吐出中亞地區呢?
聽見亨利·華萊士的詢問,富蘭克林·羅斯福輕輕搖了搖頭道:“中亞地區奧斯曼不能吐出來,如果吐出來了,蘇聯又怎麽能感受到威脅呢?”
“一片荒蕪的地域,在奧斯曼手中是可以威脅到莫斯科的,這種情況下,蘇聯是無法與奧斯曼和平共處的。”
“但是奧斯曼想要獨占黑海,克裏米亞半島主要居民可都是俄羅斯族啊!”
“一旦奧斯曼無法控製黑海,他們四麵皆敵的環境,就會增加他們的壓力,直至壓垮他們。”
畢竟奧斯曼的那個位置也的確是不好,東南西北都有可以直接攻擊奧斯曼領土的通道。
眾人又商議了一些其他細節,最終才散去。
但是關於最終這些目標,能不能實現,是折價實現呢,還是直接宣告破產,沒有人可以迴答。
但是現在的美國,就是世界第一強國(德國正在被圍毆,英國和奧斯曼都不是美國的對手,中華民國和日本更不行了。),所以現在他們對於他們的要求被拒絕,才表現的十分不滿。
“他這次的南巡之旅,光攜帶的近衛軍就達到了2個團的兵力。”
“現在阿雷·斯特的長子才10歲,而且阿雷·斯特的弟弟,阿雷·斯特可是既沒讓其從軍,也沒讓其從政。”
“顯然阿雷·斯特是要直接傳位給自己的兒子,而太子現在過於年幼了。”
“所以為了奧斯曼權力的順利交接,我們現在給予奧斯曼的壓力並不足以迫使阿雷·斯特出國。”
“如果我們停止對奧斯曼的援助,很可能會讓奧斯曼認為我們放棄了他們,在注定失敗的戰鬥中,很有可能整個奧斯曼人會遷徙至印度。”
“奧斯曼人本來就是馬背上的民族,過著逐草而居的放牧生活,一旦實在無能為力了。”
“據中情局打探的的奧斯曼帝國級情報,麵對外敵的入侵(蘇聯\/德國),一旦無力保衛家園,放棄一切進行遷移。”
“而目的地,分別是應對蘇聯進攻時的東非地區和應對德國進攻的印度地區。”
“因為奧斯曼人明白他們對統治地區犯下的罪惡,如果沒有足夠的力量鎮壓,就會遭到反噬。”
“而想要奧斯曼人,不想亡國滅種,消逝在曆史星河之中,那麽必然會放棄一切,保留最後的火種。”
科德爾·赫爾眉頭一皺,有些不甘心的說道:“這份情報是真的麽?”
“他們會放棄經營了600年的安納托利亞,去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重新開始麽?”
“難道他們認為我們會靜靜地看著他們遷徙而無動於衷麽?”
富蘭克林·羅斯福歎了口氣道:“冷靜些,越是到了現在,就越是需要冷靜。”
現在已經十分明顯的呈現出了美國一家獨大的局麵。
當戰爭結束之時,美國,英國,奧斯曼,蘇聯,中華民國都將會有一席之地。
而新時代的秩序是需要在美國的領導之下形成的。
美國為主,英國,奧斯曼,蘇聯為向歐洲施壓的棋子;
英國,奧斯曼為向非洲施壓的棋子;
蘇聯,奧斯曼,中華民國是向亞洲施壓的棋子。
而受到壓迫的國家,如果不想再受到欺負,就是要投靠在美國的旗幟下。
四國之間同樣矛盾重重,英國和奧斯曼的矛盾;
蘇聯和奧斯曼的矛盾;
英國和蘇聯的矛盾;
英國和中華民國的矛盾;
蘇聯和中華民國的矛盾。
其中奧斯曼和中華民國是沒有交集的,但是美國有信心在他的壓製下,沒有那個國家可以脫離他的掌控。
而現在奧斯曼派遣薩利赫·阿米爾前來參與會議,肯定是要鬧的。
畢竟這個想法是奧斯曼提出來的,卻被美國否決了,等於是在全世界丟了臉皮,打擊了奧斯曼的威望。
現在對錯不重要,奧斯曼為什麽要提前放出這個消息,不就是表明了一個態度麽。
現在我已經丟了臉皮,美國必須對奧斯曼進行補償,不然奧斯曼就要讓這場會議成為一個笑話了。
科德爾·赫爾也慢慢的冷靜了下來,也明白這種消息內容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其中表達的態度。
奧斯曼的意思是,他們需要屬於他們的生存空間,而美國必須許諾給他這個,並且是要向全世界公布的。
而奧斯曼的訴求和美國與英國聯合發表的大西洋憲章是有衝突的。
“奧斯曼班加西的部隊,一直都在那裏進行休整呢。”喬治·馬歇爾又提醒道。
奧斯曼在班加西駐守的部隊約有120萬左右,所有的物資都需要奧斯曼從國內運送過來,這並不是一個小損耗。
為什麽奧斯曼不同意撤兵,這就有說法了,我們是盟友,你陳兵邊境是想幹嘛?
富蘭克林·羅斯福也看得明白,現在奧斯曼是通過美國援助的物資和武器裝備,認識到了兩國國力的差距。
但是心裏還是有一股氣,憋悶在心裏,而現在這次的外交事故,很有可能造成不可挽迴的局麵。
但是餅就那麽大,給予奧斯曼了,美國吃什麽?
英國吃什麽?
下麵的小弟分什麽?
“科德爾·赫爾你去一趟奧斯曼吧,找阿雷·斯特好好聊聊,我們需要保障我們的利益,希望奧斯曼自己也要有數。”富蘭克林·羅斯福最終還是妥協了。
現在這個時機並不適合收拾奧斯曼,等到後麵了在好好收拾收拾奧斯曼。
不過就算將餅交放到奧斯曼手中,他們就能咽的下去麽?
“我明白的,我會去同阿雷·斯特聊聊,會讓薩利赫·阿米爾圓滿的完成會議的。”科德爾·赫爾點點頭道。
這種事情還是他去合適一些,畢竟他之前已經麵見過一次阿雷·斯特了。
“總統,不知道戰後的格局,又該如何處理呢?”亨利·華萊士問道。
現在奧斯曼如此的不給麵子,那麽肯定要對奧斯曼進行一定的限製,不然誰還拿美國當迴事?
而現在奧斯曼控製的地區,最容易被美國幹涉的就是中亞原本屬於蘇聯的領土。
畢竟蘇聯還存在著,而且蘇聯本身就是美國打算用來向英國和奧斯曼施壓的工具。
所以是否需要讓奧斯曼吐出中亞地區呢?
聽見亨利·華萊士的詢問,富蘭克林·羅斯福輕輕搖了搖頭道:“中亞地區奧斯曼不能吐出來,如果吐出來了,蘇聯又怎麽能感受到威脅呢?”
“一片荒蕪的地域,在奧斯曼手中是可以威脅到莫斯科的,這種情況下,蘇聯是無法與奧斯曼和平共處的。”
“但是奧斯曼想要獨占黑海,克裏米亞半島主要居民可都是俄羅斯族啊!”
“一旦奧斯曼無法控製黑海,他們四麵皆敵的環境,就會增加他們的壓力,直至壓垮他們。”
畢竟奧斯曼的那個位置也的確是不好,東南西北都有可以直接攻擊奧斯曼領土的通道。
眾人又商議了一些其他細節,最終才散去。
但是關於最終這些目標,能不能實現,是折價實現呢,還是直接宣告破產,沒有人可以迴答。
但是現在的美國,就是世界第一強國(德國正在被圍毆,英國和奧斯曼都不是美國的對手,中華民國和日本更不行了。),所以現在他們對於他們的要求被拒絕,才表現的十分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