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就死了爹?”
鄭乾看著麵前銅鏡之中,那張十分俊朗,卻又格外陌生的臉。就這樣一動不動,看了好幾個小時。
他叫鄭乾,這是他離開孤兒院時給自己取的名字,寓意掙錢,掙大錢當人上人。
但現實是,從他步入社會的那天開始,一直到昨天之前,他都隻是一名勉強在溫飽線上掙紮的社會最底層.
他做過力工,送過外賣,送過快遞,擺過地攤....
他一直努力的起早貪黑的辛苦的勞累的工作,就為了努力就一定會有好的結果,可以憑借自己的付出過上好日子。
可現實是,他始終一直在最底層徘徊,比沒有迴報讓他感到憤怒的是,沒有希望。
於是他累了,暫時放下了對美好生活的癡念。選擇當了一名最不起眼的,南京鍾山岐陽王李文忠墓園的保安。
但誰知道,上天居然跟他開了這麽大一個玩笑。
夜班巡邏完畢,一覺睡醒之後,竟然成了大明王朝開國六公之一。自小被明太祖朱元璋當成親兒子養的親外甥,世襲罔替曹國公李文忠的嫡長子,李景隆。
他的祖母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最為敬重的二姐,大明帝國曹國長公主。
祖父乃是明太祖朱元璋視為親兄長的姐夫,大明隴西郡王李貞。
靈堂棺槨中那位,是他的親生父親,大明王朝世襲罔替曹國公李文忠,追封岐陽王。 賜葬鍾山,配享太廟,名列大明帝國開國功臣第三位。
在元朝末年,天下大餓殍滿地的歲月之中。明朝的開國皇帝洪武大帝童年少年時,正是靠著他姐姐姐夫的救濟,才能免於餓死。
洪武皇帝曾在晚年迴憶,有年春節,家裏窮得鍋都揭不開,父親長籲短歎母親偷偷落淚。正在一家人絕望的時候,他姐夫挑著擔子帶著自家牙縫裏省出來的糧食,走了三十多裏地,頂風冒雪給他們送來了過年的口糧。
而他的父親李文忠,更是被朱元璋從小當成了親兒子一般培養,且倚為臂膀。
~~
“嗬!”
撫摸著自己那張青澀的臉頰,鄭乾的嘴角帶上幾分複雜的玩味的笑容。
“李景隆?未來的大明帝國曹國公....”
“這個身份倒是不錯呀?一生下來就有享受不盡的榮華富貴,一生下來就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一生下來就是人類最頂層....”
“老天...”
鄭乾抬起頭,看著窗外搖曳的樹影,苦笑道,“你是不是看我前一世活的太苦了,所以這一世給了我這麽一個高高在上人中龍鳳的身份?”
“嗬嗬!”
隨即他又笑了幾聲,再看向鏡子自己那俊朗的麵容。
“大明帝國世襲罔替曹國公?你雖生下來就擁有一切,可在曆史上卻是個著名的繡花枕頭,草包將軍,二五仔,被萬人唾棄千夫所指背負萬古罵名的大明戰神一代目呀!”
鄭乾雖沒什麽文化,但因為在李文忠墓園工作的原因,對於李家父子的生平卻了如指掌如數家珍。
建文帝朱允炆小時候就是在李景隆的陪同下長大,表兄弟之間雖差著十來歲,但情同手足。
不然在朱棣起兵靖難的時候,建文帝也不會同意先後讓李景隆統領近乎六十萬大軍,北征平叛。而且在一敗塗地之後,沒有任何處置,連他手指頭都沒動一根。
而在李景隆成年之後,對他寄以厚望的朱元璋派,多次派他去邊關學習練兵打仗。甚至一度在大明帝國風頭最盛的燕王朱棣麾下。
朱棣是他的表叔,他在朱棣身邊的日子裏,朱棣對他也是百般嗬護。
曾有人戲言,曹國公李景隆是燕王的義子!
可以說李景隆前半生,風光無限,簡直就是命運之子!
但他的後半生,卻晚景淒涼不勝唏噓。
當朱棣兵臨南京城下的時候,他李景隆背叛了自己的表弟建文帝朱允炆,帶人打開了南京城門。
朱棣登基為帝,先是封他為靖難第一功臣,後又各種無以複加的奉賞。大明帝國世襲罔替曹國公,奉天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加封太子太師,並增歲祿一千石。位列,大明帝國文武百官之首。
但隨後,他又被朱棣褫奪爵位,圈禁抄家。
家族榮譽與他的人生一塊兒顏麵掃地。而他也在眾叛親離之中,圈禁憋屈而死。
“既然我成了你,那我就會變成更好的你!不,是變成更好的我!”
鄭乾昂起頭,緩緩走到銅鏡跟前,看著鏡子之中自己的眼睛。
“我不會辱沒你的姓氏,不會辜負眾多人對你的期望和厚愛,更不會讓你在史書上留下千夫所指的罵名!”
說完,他低下頭整理下自己的衣襟,轉身欲動。
但下一秒他再次停住,再次轉頭。
對著鏡子中的自己微微一笑,“再見鄭乾!你好,李景隆!”
~~~~
三月的風帶著幾分清冷吹過,吹得廊簷下的白幡輕輕晃動。
往日窈窕的枝葉,如今化作搖曳的鬼影,掛滿院牆。
此時的曹國公府再無往日的富貴和恢弘,隻剩滿目蕭索淒涼。
“少爺,有賓客上門了!”
崇禮堂外,響起李家親衛統領,跟著李文忠南征北戰的老兵李老歪的聲音。
“知道了!”
隨著李景隆一聲應答,吱的一聲,房門被推開。
“少爺!”
李老歪上前一步,拉著李景隆的手,不斷的打量著他,哽咽道,“聽說您昨晚昏厥了,您沒事了吧?少爺,老爺剛走,您萬不能再有個好歹。咱們李家上下幾百口人,都指望著您呢!”
“我沒事!”
李景隆看著對方通紅的雙眼,握緊他的手,“李叔放心,我扛得住!”說著,歎口氣,“走,隨我去迎客!父親生前最重禮數,萬不能怠慢了客人!”
忽然之間,李老歪覺得自家少爺好似哪裏變得跟以前不一樣了,但到底哪裏不一樣他又說不上來!
好似,曾經那個高高在上的少爺,一夜之間長大了!
曹國公的府邸極大,從李景隆所住的崇禮堂到李文忠的所在的靈堂,需要穿過兩個跨院,兩條長長的迴廊。
走著走著哭聲越來越近,廊簷下的燈火還在,映照出一張張慘白的臉。
靈堂前人影閃現,不斷有人麵帶戚容進進出出。
“來了!”
李景隆剛走到靈堂前,一群熟悉的麵孔就圍了過來。這些人或是他李景隆自小到大的玩伴,或是家中親朋故友,也都是京城之中,大明開國勳貴之家的二代子弟們。
“我昨兒晚上當值,得著信兒就趕緊從宮裏過來了!”
為首之人身材魁梧,比旁人高了一頭,二十多歲的年紀卻一臉的絡腮胡,身上穿著盔甲。
此人乃是故開平忠武王常遇春之子,鄭國公常茂,小名毛頭。
“兄長....”
李景隆剛開口,直接被常茂攥住雙手。
後者咧下嘴,低聲道,“估摸著老皇爺和太子爺,這一時半刻的也就到了!宮裏頭昨晚上郭老侯爺在,接著你家的報信兒,老侯爺當時嚇了一個跟頭!”
“二丫頭,你也知道我這人不會說話,反正有什麽事我能幫手的,你盡管開口,跟誰客氣也別跟我客氣!”
常茂身後,另一名年輕人也跟著低聲道,“我來的時候路過信國公家,幾名老侯爺的車馬已經在那了!估計這會也在來你家的路上!”
這人也二十出頭的年紀,方長臉兒,眉毛淡。
此人姓曹名泰身上襲著宣寧侯的爵位。他父親當年是李文忠的副將,跟著李文忠北征塞外的時候壯烈戰死,兩家的交情非比尋常。
“來之前我們哥幾個商議了!”
常茂又道,“這幾日就住在你家,你家裏男丁少,你倆弟弟也歲數小,有些跑腿的迎來送往的事兒,我們哥幾個幫著你辦!”
“兄弟們!”
李景隆抱拳,“我這先謝謝了!”
“操!”
常茂瞪眼,“你這說的什麽話?什麽謝不謝的?”
曹泰也道,“咱們誰跟誰,你怎麽這麽外道呢?”
這邊正寒暄著,忽然身後傳來一陣鏗鏘的腳步。
李景隆迴頭,就見管家帶著數名武夫,大步流星的往這邊趕。
“哎呦,我舅舅來了!”常茂咧嘴道。
李景隆定睛一看,為首之人,赫然就是永昌侯藍玉。
鄭乾看著麵前銅鏡之中,那張十分俊朗,卻又格外陌生的臉。就這樣一動不動,看了好幾個小時。
他叫鄭乾,這是他離開孤兒院時給自己取的名字,寓意掙錢,掙大錢當人上人。
但現實是,從他步入社會的那天開始,一直到昨天之前,他都隻是一名勉強在溫飽線上掙紮的社會最底層.
他做過力工,送過外賣,送過快遞,擺過地攤....
他一直努力的起早貪黑的辛苦的勞累的工作,就為了努力就一定會有好的結果,可以憑借自己的付出過上好日子。
可現實是,他始終一直在最底層徘徊,比沒有迴報讓他感到憤怒的是,沒有希望。
於是他累了,暫時放下了對美好生活的癡念。選擇當了一名最不起眼的,南京鍾山岐陽王李文忠墓園的保安。
但誰知道,上天居然跟他開了這麽大一個玩笑。
夜班巡邏完畢,一覺睡醒之後,竟然成了大明王朝開國六公之一。自小被明太祖朱元璋當成親兒子養的親外甥,世襲罔替曹國公李文忠的嫡長子,李景隆。
他的祖母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最為敬重的二姐,大明帝國曹國長公主。
祖父乃是明太祖朱元璋視為親兄長的姐夫,大明隴西郡王李貞。
靈堂棺槨中那位,是他的親生父親,大明王朝世襲罔替曹國公李文忠,追封岐陽王。 賜葬鍾山,配享太廟,名列大明帝國開國功臣第三位。
在元朝末年,天下大餓殍滿地的歲月之中。明朝的開國皇帝洪武大帝童年少年時,正是靠著他姐姐姐夫的救濟,才能免於餓死。
洪武皇帝曾在晚年迴憶,有年春節,家裏窮得鍋都揭不開,父親長籲短歎母親偷偷落淚。正在一家人絕望的時候,他姐夫挑著擔子帶著自家牙縫裏省出來的糧食,走了三十多裏地,頂風冒雪給他們送來了過年的口糧。
而他的父親李文忠,更是被朱元璋從小當成了親兒子一般培養,且倚為臂膀。
~~
“嗬!”
撫摸著自己那張青澀的臉頰,鄭乾的嘴角帶上幾分複雜的玩味的笑容。
“李景隆?未來的大明帝國曹國公....”
“這個身份倒是不錯呀?一生下來就有享受不盡的榮華富貴,一生下來就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一生下來就是人類最頂層....”
“老天...”
鄭乾抬起頭,看著窗外搖曳的樹影,苦笑道,“你是不是看我前一世活的太苦了,所以這一世給了我這麽一個高高在上人中龍鳳的身份?”
“嗬嗬!”
隨即他又笑了幾聲,再看向鏡子自己那俊朗的麵容。
“大明帝國世襲罔替曹國公?你雖生下來就擁有一切,可在曆史上卻是個著名的繡花枕頭,草包將軍,二五仔,被萬人唾棄千夫所指背負萬古罵名的大明戰神一代目呀!”
鄭乾雖沒什麽文化,但因為在李文忠墓園工作的原因,對於李家父子的生平卻了如指掌如數家珍。
建文帝朱允炆小時候就是在李景隆的陪同下長大,表兄弟之間雖差著十來歲,但情同手足。
不然在朱棣起兵靖難的時候,建文帝也不會同意先後讓李景隆統領近乎六十萬大軍,北征平叛。而且在一敗塗地之後,沒有任何處置,連他手指頭都沒動一根。
而在李景隆成年之後,對他寄以厚望的朱元璋派,多次派他去邊關學習練兵打仗。甚至一度在大明帝國風頭最盛的燕王朱棣麾下。
朱棣是他的表叔,他在朱棣身邊的日子裏,朱棣對他也是百般嗬護。
曾有人戲言,曹國公李景隆是燕王的義子!
可以說李景隆前半生,風光無限,簡直就是命運之子!
但他的後半生,卻晚景淒涼不勝唏噓。
當朱棣兵臨南京城下的時候,他李景隆背叛了自己的表弟建文帝朱允炆,帶人打開了南京城門。
朱棣登基為帝,先是封他為靖難第一功臣,後又各種無以複加的奉賞。大明帝國世襲罔替曹國公,奉天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加封太子太師,並增歲祿一千石。位列,大明帝國文武百官之首。
但隨後,他又被朱棣褫奪爵位,圈禁抄家。
家族榮譽與他的人生一塊兒顏麵掃地。而他也在眾叛親離之中,圈禁憋屈而死。
“既然我成了你,那我就會變成更好的你!不,是變成更好的我!”
鄭乾昂起頭,緩緩走到銅鏡跟前,看著鏡子之中自己的眼睛。
“我不會辱沒你的姓氏,不會辜負眾多人對你的期望和厚愛,更不會讓你在史書上留下千夫所指的罵名!”
說完,他低下頭整理下自己的衣襟,轉身欲動。
但下一秒他再次停住,再次轉頭。
對著鏡子中的自己微微一笑,“再見鄭乾!你好,李景隆!”
~~~~
三月的風帶著幾分清冷吹過,吹得廊簷下的白幡輕輕晃動。
往日窈窕的枝葉,如今化作搖曳的鬼影,掛滿院牆。
此時的曹國公府再無往日的富貴和恢弘,隻剩滿目蕭索淒涼。
“少爺,有賓客上門了!”
崇禮堂外,響起李家親衛統領,跟著李文忠南征北戰的老兵李老歪的聲音。
“知道了!”
隨著李景隆一聲應答,吱的一聲,房門被推開。
“少爺!”
李老歪上前一步,拉著李景隆的手,不斷的打量著他,哽咽道,“聽說您昨晚昏厥了,您沒事了吧?少爺,老爺剛走,您萬不能再有個好歹。咱們李家上下幾百口人,都指望著您呢!”
“我沒事!”
李景隆看著對方通紅的雙眼,握緊他的手,“李叔放心,我扛得住!”說著,歎口氣,“走,隨我去迎客!父親生前最重禮數,萬不能怠慢了客人!”
忽然之間,李老歪覺得自家少爺好似哪裏變得跟以前不一樣了,但到底哪裏不一樣他又說不上來!
好似,曾經那個高高在上的少爺,一夜之間長大了!
曹國公的府邸極大,從李景隆所住的崇禮堂到李文忠的所在的靈堂,需要穿過兩個跨院,兩條長長的迴廊。
走著走著哭聲越來越近,廊簷下的燈火還在,映照出一張張慘白的臉。
靈堂前人影閃現,不斷有人麵帶戚容進進出出。
“來了!”
李景隆剛走到靈堂前,一群熟悉的麵孔就圍了過來。這些人或是他李景隆自小到大的玩伴,或是家中親朋故友,也都是京城之中,大明開國勳貴之家的二代子弟們。
“我昨兒晚上當值,得著信兒就趕緊從宮裏過來了!”
為首之人身材魁梧,比旁人高了一頭,二十多歲的年紀卻一臉的絡腮胡,身上穿著盔甲。
此人乃是故開平忠武王常遇春之子,鄭國公常茂,小名毛頭。
“兄長....”
李景隆剛開口,直接被常茂攥住雙手。
後者咧下嘴,低聲道,“估摸著老皇爺和太子爺,這一時半刻的也就到了!宮裏頭昨晚上郭老侯爺在,接著你家的報信兒,老侯爺當時嚇了一個跟頭!”
“二丫頭,你也知道我這人不會說話,反正有什麽事我能幫手的,你盡管開口,跟誰客氣也別跟我客氣!”
常茂身後,另一名年輕人也跟著低聲道,“我來的時候路過信國公家,幾名老侯爺的車馬已經在那了!估計這會也在來你家的路上!”
這人也二十出頭的年紀,方長臉兒,眉毛淡。
此人姓曹名泰身上襲著宣寧侯的爵位。他父親當年是李文忠的副將,跟著李文忠北征塞外的時候壯烈戰死,兩家的交情非比尋常。
“來之前我們哥幾個商議了!”
常茂又道,“這幾日就住在你家,你家裏男丁少,你倆弟弟也歲數小,有些跑腿的迎來送往的事兒,我們哥幾個幫著你辦!”
“兄弟們!”
李景隆抱拳,“我這先謝謝了!”
“操!”
常茂瞪眼,“你這說的什麽話?什麽謝不謝的?”
曹泰也道,“咱們誰跟誰,你怎麽這麽外道呢?”
這邊正寒暄著,忽然身後傳來一陣鏗鏘的腳步。
李景隆迴頭,就見管家帶著數名武夫,大步流星的往這邊趕。
“哎呦,我舅舅來了!”常茂咧嘴道。
李景隆定睛一看,為首之人,赫然就是永昌侯藍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