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州上黨,漳河軍營,此時整個漳河盆地內塵煙滾滾,將近四十萬新軍青壯在此操練。


    其中有方陣步卒,也有奔馳的騎兵,步兵手持長槍木矛,在將官的帶領下,迅速列陣,進退有序衝鋒無前。


    而騎兵亦腳踏馬鐙,縱馬奔騰,亦或於馬背上人立彎弓,練習騎射等技能。


    漳河大營,是在原本的馬場上改造而來,加上坐落在太行山係太嶽山間盆地,有水有山,地方夠大。


    位置也足夠隱秘,隻要嚴格把守南北兩麵進出口,便不擔心被人窺探虛實。


    此時此刻,整個盆地內,熱火朝天,無數步卒騎兵在此內苦訓。


    將近四十萬人,雖然管理困難消耗日重,但對於製度日漸成熟的夏軍來說,忍忍便過去了。


    現在的夏軍,已經不是當初在洛陽之時,那種窘境了。


    雖然人才還是匱乏,但基本的製度,與基層武官培訓,初見成果。


    四十萬新軍,目前已經能夠將基層組織,和整體架子支撐起來。


    一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對於別人來說,可能眨眼就沒了。


    第二年迴望過去,可能會發現,原來自己還是與以前一樣,碌碌無為,無絲毫長進。


    但這一年,對於一個初生,且充滿朝氣的勢力來說,正是他們快速成長,急速膨脹變強的時間。


    因為充滿朝氣與幹勁,所以他們便在這荒亂的年代,埋頭狂奔。


    世道變幻無常,個體很難想象,大勢煌煌的波瀾詭異。


    比如河套的匈奴人,何時能想到一年的時間,大單於沒了,右賢王沒了。


    甚至世代在他們頭上,作威作福的貴族頭人也沒了,乃至連底層奴隸也不見了蹤影。


    與之相鄰的並州,同樣在無聲中,感覺到了世道的變換無常,並州換了主人,河套換了主人。


    以往前來寇略的匈奴人沒了,但來往的商旅卻變多了。


    兩族的溝通交流在變快,變的太快了,快到常人不敢想象...


    世道無常,普通百姓,一年四季,麵朝黃土背朝天。


    在煌煌大勢下,他們隻能隨波逐流,不知昨日何人,明日何餐。


    與渾渾噩噩的普通百姓相比,並州府衙的高層,一個個卻像上緊了的發條。


    魏延等人,更是起的比雞早睡得比狗晚,日子比當初在豫州時,還要辛苦繁忙。


    睜眼就是鋪天蓋地的壓力,好似喘不過氣起來,閉眼就是各種爾虞我詐,與陰謀詭計。


    他們的壓力實在太大,因為不前進,就會被滾滾的洪流淹沒。


    此刻的漳河馬場,一群武官正帶著魏延在盆地內,四處巡視新兵操練的成果。


    列陣有序的步卒方陣,奔騰射箭的騎兵隊伍,乃至後方操縱床弩的高科技兵種。


    這一切,都看的魏延暗暗點頭:“大哥創立的左右隱兵製度,配合軍中講武堂,這暴兵的速度,還真是有點恐怖...”


    “若假以時日,在攻略漢庭幾個州郡,得軍百萬,天下改姓,也不無可能...”


    軍中的副手武官,因為經常征戰,有著戰陣廝殺的經驗。


    又經過講武堂,和各部將領的理論傳授,再加上現在親自領導隊伍,又有了實踐的機會。


    可以說,新軍中的副手武官,有戰陣廝殺經驗、有係統的理論、現在又有了親自實踐的基礎。


    對付一些沒有經過浴血洗禮的城防兵,或者騷亂的賊匪,手到擒來,正麵碾壓。


    “讓將士們繼續操練,並州叛亂之事也不用爾等操心!”


    參觀完新兵訓練之後,魏延便帶著人向太嶽兵工廠督促工作。


    在離開之前,他還是對著一眾副官叮囑道:“記住,不管外麵如何鬧騰,爾等都不得輕出...”


    “可是!”劉猛心中不忍,他上前道:“將士們皆是並州本地的子弟兵,父母老幼皆在州郡....”


    “哼哼,此事大哥自有安排,爾等隻需訓練好軍中士卒便可!”


    魏延看出眾人的擔心,沉聲道:“並州各軍主力雲集,數十萬大軍匯聚,一些叛亂翻不出什麽花浪...”


    “讓士兵們安心訓練,不該操心的,莫要多問....”


    說完,魏延也不給眾人繼續發言的機會,直接帶人向太嶽兵工廠趕去。


    他此行除了視察新軍訓練情況,更重要的是前往兵工廠,將軍師先生吩咐的重任完成。


    相比於大營的新軍,身處太行山內部的兵工廠才是夏軍破局的關鍵,若此番謀劃順利...


    太嶽兵工廠,坐落於太行山北側,上黨境內,山川穀地之間。


    此時的工營經過多倫擴建,其規模比當初李信征伐匈奴時,不知大了幾多倍。


    在工事大能馬鈞的主持下,工營先後擴建數次,每一次擴建便意味著產能以及規模的提升。


    對於夏軍的這座兵工基地,無論是李信這個主公,還是坐鎮並州的主事者魏延,都極為重視。


    說一句有求必應,可能有點誇張,但該有的不該有的,皆盡量滿足。


    現在的兵工廠,占地三萬平方公裏,其下轄礦山、鐵廠、鑄兵營、器械坊、工匠培訓營等多個部門。


    外圍的礦山,中層的鐵廠,以及最核心的地域,也是山穀中心的鑄兵營,與器械坊與培訓訓營。


    其中管理人員,在往日的不斷擴充下,已然膨脹近六十萬人。


    這座平日裏比漳河大營,還要低調的兵工基地,實際上卻是夏軍保持強悍戰力以及實力的根本。


    作為基地的負責人,馬鈞也算是並州能排的上號的大人物,直接向最高階的主帥負責。


    但現在,他卻在百忙中抽出時間,專門在大營口處耐心等待,以示尊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吉可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吉可汗並收藏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