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心思各異,李信心中雖有傾向,但不敢輕易決斷。


    他目光微轉,在賈詡身上打量一番:“文和以為,此策如何?”


    “可行,亦或不可行?”


    似是在詢問,但言語中卻帶著一股莫名的意味,以賈詡的智謀,應該能有所領悟吧。


    果然,在李信指名道姓之後,老狐狸身形一震,暗罵端的不為人子。


    沒有辦法,賈詡隻能理了理思緒道:“主公,吾以為當前所慮者不在外部,不在大漢,甚至不在敵軍...”


    他沒有說可行或不可行,而是不著痕跡的轉移話題道:“我軍真正所慮者,應該是當前內治…”


    “若主公治下,政通人和,府泰民安,秩序井然,縱使兩線作戰,亦有足力…”


    “但現在百姓暴亂,州郡秩序紊亂,嚴重影響我軍後勤運輸,甚至已經影響到前線戰事....”


    言語間,賈詡還悄悄向對麵的郭藴等人使了個眼色,讓人莫名。


    毒士不想背鍋,更不想背負千古罵名,和遺臭萬年的鍋。


    所以隻能換個方向,希望將主公注意力轉移,這樣對大家都有好處。


    “哼,祭酒大人多慮了吧!”果然能坐在大廳的,皆有各自心思。


    話音剛落之時,孫觀便冷哼一聲道:“敵人在正麵戰場,奈何不得我軍,難道還指望一群手無寸鐵的百姓翻盤不成...”


    “河套有衛所府兵,和伊禮十萬新軍鎮守,一群泥腿子安能翻出花浪...”


    “並州更是在漳河大營的監視下,即使有陰謀,又能如何,真當兄弟們手中的鋼刀是擺設...”


    這是本色出演,軍中的鐵血漢子,對於陰謀詭計無感。


    相比於虛無縹緲的謀略,他們更相信兄弟們手中的刀。


    漳河大營,是夏軍入主並州後,訓練新兵的原始基地。


    目前至少有三十萬的在訓新兵,這些新兵,都是有組織有架構的...


    其中上到萬軍統領,下到校尉千長百長等,都是脫胎於夏軍的左右副手製...


    有這等強大的軍事實力,坐鎮並州,些許蟊賊匪患,疥癬之疾,大軍一到,頃刻可滅...


    是以,給各部將領說什麽陰謀,什麽爾虞我詐,他們還真不大懂...


    孫康見此,同樣起身支持道:“仲台說得不錯,管他什麽陰謀詭計,隻要兄弟手中的刀鋒夠利,區區動亂,不足為慮...”


    “孫將軍所言有理,武皋、定襄、雁門、上黨、漳河、乃至太行附近的壺關箕關,都有足夠的兵力把守...”


    “我等強兵會聚,還會怕了所謂的世家,和一群無知愚民...”


    這話說的也有道理,並州作為夏軍的主戰場,南北兩線主力大軍匯聚。


    再加上漳河大營的數十餘在訓兵卒,整個並州就像銅牆鐵壁一般,水潑不漏。


    有這麽多兵力匯聚,別說是所謂的百姓暴亂,就是所有世家大族聯合,也要跪。


    甚至都不需要各地將出麵,留守晉陽的魏延,隻要調動漳河大營的在訓兵卒,就能將境內所有參與,或沒有參與的大小世族掃平一空。


    夏軍的左右副手製度不是擺設,這些人都是戰兵精銳,是屍山血海裏殺出來的。


    隻要基層架構在,哪怕是統率一群新兵蛋子,也能將亂民山匪和世家私兵吊打。


    大勢煌煌下,朝廷想在並州玩所謂的陰謀詭計,和民眾暴亂。


    最終的結果,可能是人頭滾滾,世家遭殃,百姓慘淡...


    “唉!”賈詡微不可察的歎了口氣:“各位將軍,戰場殺敵確實勇猛,卻不知人心險惡!”


    “戰爭一道,不止是戰場上的較量,後方的謀略同樣不可或缺...”


    似乎是感覺,與這種腦袋提在鳥毛上晃蕩的漢子爭論,沒有任何意義的。


    賈詡也不與對方辯解,遂轉身進言道:“主公,後院起火,不得不防!”


    “若沒有一個穩定的後方,前線將士們怎能安心殺敵,所以當盡快平息河套並州兩地暗潮...”


    “嗯!”果然當毒士與眾將辯論之後,李信的注意力好似被轉移。


    他先是瞥了眼義憤填膺的武將,又看了眼腰杆挺直的首席軍師,心中莫名。


    朝廷明知道夏軍內裏實力強悍,卻在這個時候發難,甚至不惜暴露他們在夏軍治下的暗子,肯定是有點作用的。


    百姓動亂,世家渾水摸魚,若夏軍應對不當,或者不能及時平複暗潮,那麽漢庭未嚐不能借此機會讓夏軍顧此失彼。


    而且戰亂四起,對於並州與河套的民生,會起到一定的破壞作用。


    若能幹擾夏軍的後勤運輸係統,多種矛盾集合下,若能引起質變,肯定在好不過了。


    影響戰爭勝負的因素有很多,甚至有時候雙方的勝敗,都未必正麵戰場上。


    波瀾詭譎的朝堂謀劃,和後方博弈,同樣是決定戰爭天平的重要籌碼。


    曆史上贏了戰役,輸了戰爭的例子數不勝數,智者考慮的事情更全麵。


    陰謀詭計也好,正麵實力也罷,都是製勝的一種手段。


    若真輕視敵人的陰謀,下場可不是多麽美妙...


    首席軍師的意見,李信還是很看重的,甚至深以為然。


    他甩了甩腦袋,不再去思慮,所謂的底線,亦或者遺臭萬年的問題。


    李信目光幽幽,轉而在沙盤上注視良久:“派軍南下之事,既然各位暫時討論不出結果,那就延後再議...”


    “亦如文和所言,我現在等應將目光,轉向內治...”


    說到這裏,李信頓了頓道:“吾欲借此次境內騷亂的機會,拔掉朝廷留在境內的暗子...”


    “同時引鮮卑南下,借助胡人之手,清除境內世家頑疾,諸位以為如何...”


    “主公何意?”原本老神在在的郭藴張遼等人心中猛然一驚。


    李信微微瞥了眼,開口道:“既然有些人看不清形勢,認不清自己斤兩,非要趟這渾水,那本將軍就成全他們…”


    “吾欲將並州各係世家、宗族、豪強、以及亂民,遷徙至雲中、武城、原陽、馬邑、成樂等長城附近邊縣之地…”


    “如此,即可以讓他們直麵胡人兵鋒,滿足其摻戰之心,又可以借助這些不安分的力量,緩衝鮮卑後續入關的壓力…”


    “主公!”郭蘊見李信認真,再也顧不得先前憂慮,當下急聲道道:“主公,所謂世家暗流,民眾騷亂,不足為慮,隨地駐軍可滅...”


    “為何要在這個時候,節外生枝?甚至引胡人南下?”


    “是啊,大將軍,隻要我軍保持強勢,不給他們機會,那些牆頭草便不會倒向朝廷,完全沒有必要將事做絕...”


    王雄同樣麵色沉重的出言道:“大將軍,如今局勢瞬息萬變,此實在不宜對世家大族動手...”


    “與其將那些搖擺不定的中立派逼到朝廷一方,不如保持穩定局勢,讓他們為我等所用....”


    這一次不但眾將出言反對,就連賈詡也持不同意見:“主公,大戰在即,一切維穩!”


    “現階段是在沒有必要刺激那些牆頭草,更沒有沒有必要節外生枝...”


    “節外生枝!”孫康聞言,不屑道:“節外生枝又如何!”


    “隻要有人敢跳出來,我軍手中的屠刀,會教他們做人...”


    賈詡本欲作罷,但想到其中後果,不得不再次進言道:“主公,人心是經不起試探的,也試探不得...”


    “各地豪強,隻要不與朝廷勾搭,願意保持中立,便是當前最好的結果...”


    這話賈詡是發自內心的,因為人的腳,都是跟著大勢走的,而不是跟著腦袋走...


    隻要夏軍保持當前態勢,不露敗相,那些聰明的世家人才,會知道該如何選擇...


    縱使有一兩個頭腦發熱的,但那終究是少數派,更多的還是像八大世家那樣,騎牆中立...


    而這,對於目前的夏軍來說,就是最好的局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吉可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吉可汗並收藏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