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威神色陰沉,看向一旁的黑袍文士,忍不住詢問道:“先生,您機謀無雙,這李信,像漢人否?”


    鮮卑陣營中,見過李屠夫的人,反掌可數,慕容威雖然與其結盟,但一直隻聞其名不見其人。


    慕容威不知李屠夫麵相如何,亦不知其是否為漢種,或者中原血統...


    他心中有疑,藏著憂慮:“那李信麾下將士,行事作風,與往日裏的漢軍截然不同...”


    “觀其中所為,簡直就是兩種作風,麾下將士如此,其人想來也不....”


    慕容威心中思慮著,檀石槐在世時,他們就經常越過長城南下劫掠,常年與漢人打交道。


    甚至也時常與漢軍對陣,不說了如指掌,最起碼的底細還是有所了解的。


    但是夏軍,說真的,他們的戰力,未必比漢軍精銳強強多少。


    但一身兇殘的戾氣,與冷漠無情的作風,卻讓人心驚...


    如果說,漢軍在戰場上,是戰陣嚴密,配合有序,作戰勇猛...


    那麽夏軍則是冷漠森嚴,宛若一個個無情的作戰機器,不知後退為何物。


    甚至有時候,發起狂來,後方的弓弩手,會連自己人都無差別攻擊...


    能訓練出這種軍隊的人,怎麽看也不像是以仁義著稱的漢人的風格,更不像是傳統的漢人所為。


    “李信是不是漢種?”對於這點,袁圖先生還真不太清楚。


    他神色躊躇,有些不確定道:“李信此人出身有疑,好像是憑空蹦出來似的,沒有前跡...”


    “現在所有人對他的了解,大都停留在豫州從賊的印象上...”


    “在黃巾起義,乃至潁川大戰前,朝廷乃至天下,根本不知道世間有李信這號人物...”


    慕容威心有不甘,刨根問底:“中原法度森嚴,難道就朝廷內就沒有典籍造冊...”


    “我聽說,中原漢民,老幼皆有戶籍,甚至世代被被圈定在方圓十裏...”


    “李屠夫也是從中原戰場走出來的,難道就沒個出處...”


    既然李屠夫敢將事情做絕,那他慕容威,同樣也不會含糊。


    畢竟,相對於溫文爾雅,仁義著稱的漢人,鮮卑出身的慕容威,發起狠來會做的更絕。


    若能找到李屠夫的根,慕容威不介意,刨了對方祖墳,扒了十八代祖宗,挫骨揚灰。


    甚至將其出身的方圓百裏,上到男女老幼,下到牛羊螻蟻,統統屠戮幹淨…


    那句話咋說的,就是方圓百裏,雞蛋全部搖散黃,蚯蚓都得豎著劈,所有活物,一個不留…


    “出處!”袁圖先生腦海中有靈光閃過,卻又抓之不住。


    自商鞅變法以來,中原法度森嚴,十裏一鄉,五裏一亭,施行連坐檢舉製...


    上到權貴,下到百姓,皆有詳細的戶籍登記製度。


    丁口出生需要登記,老幼死亡需要注銷,嚴格限製人口自由遷徙等措施。


    甚至通過分戶之策,將所有人口都納入朝廷控製,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身份等級。


    這些措施極,大地提升了朝廷對底層百姓,和各地人口的控製力...


    可以說,這個時代,論對地方和百姓的掌控,與信息了解,沒有任何統治者能比的過大漢朝廷...


    甚至若是皇帝願意,甚至能夠倒查百姓祖宗十八代,沒有道理查不出李屠夫的出身信息...


    袁先生也很疑惑,他思慮半天,最終還是搖了搖腦袋道:“州府民籍雖在,但黃巾殺官造反,甚至焚燒府衙...”


    “各地民籍書冊,在動亂時有所殘損,其中多有疏漏...”


    “無論是朝廷,還是中原世家,哪怕將潁川刨根究底,也查不到李信這個人,境內也查不到有李姓大族...”


    “所以李屠夫是不是大漢子民,吾還真不敢下定論,不但吾不敢斷,恐怕連朝廷,和各方世家也難以....”


    袁先生目光閃爍,心下亦是好奇,李信這人看著就不像普通百姓,更不像世家人傑。


    無論是思想還是行為,亦或者是對百姓和官府的態度,皆與這個時代的人有很大不同。


    甚至李屠夫當初還是反賊時,對當朝天子,不經意間也流露出一種莫名的那啥...


    仿佛有一種天然的鄙視,乃至是不屑一顧,這怎麽看也不像是,在皇權統治熏陶下的正常人...


    其所思所想,所作所為,有時候與世俗禮法相矛盾,甚至格格不入,著讓人不得不感歎其中複雜。


    “唉,想不通,想不明,徒傷腦筋!”看著袁先生搖頭晃腦的模樣,慕容威很有耐心,待對方思慮過後。


    他便開口詢問道:“吾亦知李屠夫此人複雜,難以對付,但是以先生之謀略,多少能猜出對方內裏所思...”


    “吾等不知李屠夫出身,但其有何弱點,難道先生就沒有一點了解....”


    “弱點!”袁先生目光微眯,不著痕跡的掃了眼四周:“李屠夫此人弱點多矣,就怕大人你抓之不住...”


    “還請先生明言!”慕容威虛心求教。


    袁先生毫不避諱道:“李屠夫此人心狠手辣,喜怒無常心思非常人可以揣測,但,觀其以往行事,自有流露...”


    “其人自私狠毒,卻頗得將士愛戴,喜怒無常,又對兄弟禮遇有嘉,睚眥必報,而極善隱忍...”


    “知人善任,又多疑猜忌,優柔躊躇,又獨斷專行,狡詐如狐,卻心有猛虎....”


    “如此種種,弱點何其多矣,但這麽多矛盾與弱點集於一人身上,爾等以為這還是個人嗎?”


    袁先生目光幽幽,聲音不急不緩,將自己的過往的了解一一道出。


    其實李屠夫給人的印象很不咋滴,其名聲早已迎風惡十裏,遺臭萬年。


    但接觸過他的人,卻都有不同的感受,隻有極少數善於猜測人心的,才會感覺道其中矛盾。


    李屠夫雖然自然自私自利,但對麾下一幫士兵卻體恤有加,高官厚祿,毫不吝嗇。


    為士兵鍛造最昂貴的刀甲裝備,配最好的醫師,用最好的傷藥...


    甚至在講武堂裏,給他們傳授軍人最寶貴的知識,給將士們準備身後的軍功俸祿。


    在其他人一日一餐的時候,夏軍一日三餐,白飯肉湯已成標配...


    在士卒的印象裏,李信是他們最敬愛的大帥,軍中堅守的不拋棄不放棄的理念,與實際行動,更讓士兵們甘願為之賣命...


    喜怒無常的李信,是旁人眼中的屠夫,但是他從來不會無緣無故的責備兄弟...


    相反,他不但對兄弟真誠,甚至還很有耐的心言傳身教,給他們講解一些歪理邪說...


    他不會為兄弟兩肋插刀,卻會頭腦發熱的為他們報仇,所以兄弟們願意為他擋刀...


    在眾將眼裏,李信的目標一直很明確,那就是帶著兄弟們活下去,好好的活,站著活,有尊嚴的活。


    這便是將士們眼裏的大帥,文武眼裏的主公,智者眼中的明主。


    他知人善任,即使對於心中有異的人才,也能做到大膽放權。


    心中猜疑,卻從不在麵前表露,哪怕有些事眾人心知肚明,內裏卻從來沒有半句怨言。


    比如郭藴、曹性、閻柔、王雄、梁習、潘豹這些邊軍將領。


    李信明知他們心念朝廷,明知他們感念正統,卻沒有逼迫他們直麵大漢為難。


    而是大膽放權,讓他們領軍,在長城內外,對抗鮮卑胡族。


    正是因為,能在邊疆發光發熱,實現心中的理想與抱負,所以這些朝廷舊將,才會甘願為他驅策。


    其中種種不一而足,這些是缺點也是優點,隻是不同的人感受不一樣而已。


    也就袁先生這樣,善於揣測人心的家夥,才會感覺其中複雜...


    “嘶!”聽到其中分析,就連一向囂張跋扈,目中無人的慕容虎,也不由倒吸了一口涼氣。


    這他釀的何如人?這還算是個人?簡直就是個精神病嗎?


    這個時代的人,很難想象一個軀殼內,會存在著如此多的矛盾的人格...


    唿唿,夜風唿號,帳簾席席,袁先生微不可察的瞥了軻比能等人一眼。


    他不忍眾人跳入火坑,遂誠心告誡道:“我若是諸位大人,便立即帶人,撤迴草原,撤迴大漠...”


    “輕易不與李屠夫爭鋒,若爾等果真要爭,那便最好一棍子將其打死,若不然...”


    說到這裏,袁先生頓了頓道:“李屠夫現在雖龜縮城中,但心裏恐怕已經不知在琢磨,什麽狠毒的計謀...”


    “當然以大人之英明,慕容氏之實力,未必就弱了李屠夫的夏軍...”


    “但諸位大人,現在與和連這等蠢貨,攪和在一起,恐怕最後...”


    後麵的話,袁先生並未說下去,但聰明人一點就通,不言而喻。


    慕容威微微皺眉,他雖然忌憚李屠夫,但就雙方實力而言,未必就怕了對方。


    說句不好聽的話,若真正麵相爭,慕容威甚至有信心,單憑中部鐵騎,便能破了武皋城關,乃至窺掠李屠夫老巢並州...


    可是還有句話說的好,不怕神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


    和連此人,雖然不是蠢豬,但其所做所為,卻處處透著衝天的諸猴氣...


    與這樣的人聯手對敵,永遠不要指望一加一大於二...


    因為對方很可能會,啟動豬猴的亡者領域,強行將隊友的智商,拉到同一水平線之下。


    然後憑借多年的智障經驗,不知不覺間,讓人敗北。


    這樣的蠢貨,做敵人還行,做隊友,那真是…


    “也罷!”慕容威哀歎一聲,環顧周圍道:“既然如此,那便在堅持半月...”


    “若到時還不見轉機,老子無論如何,都要脫離和連這個火坑....”


    慕容威這是下了決心,亦如袁先生所說,若不早日脫離,恐怕自己會被和連這豬隊友坑死,還替對方數錢呢。


    智障的亡者領域,就是這麽不講道理,曆史上的例子可不少,他慕容威可不敢重蹈覆轍...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吉可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吉可汗並收藏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