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狗咬狗不通
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 作者:唐吉可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幽州,漁陽郡,城主府邸。
府邸高大威嚴,主殿內通風敞亮,內裏隻有黃紹、劉能、何成、賈詡、張既等一眾高層靜默無言。
唿唿,秋風唿唿,敲打著門外的景木,悠忽間卷起片片落葉飄蕩。
殿內氣氛冷清,良久,從事張既出出言道:“黃統領,主公既然已經下令,您還在猶豫什麽?”
“難道非要眼睜睜,看著周將軍陷入險境,您才甘心嗎?”
張既注視著黃紹臉上表情,頓了頓繼續道:“朝廷不顧抗胡大義,悍然起兵,在我軍背後捅刀子...”
“且諸位將軍,在前線苦戰流血,主公亦被鮮卑人,拖在武皋難以抽身...”
“難道這些,都不能讓將軍您,看清楚真正的局勢嗎....”
“哼!”黃紹不滿的掃了一眼,冷聲道:“南北戰略如何,不是我說了算...”
“此事一日沒有結果,吾便不會輕易放手!”
“你做好民眾遷徙之事便可,幽州之戰,自有本統領來應對...”
“嗬嗬”張既見不得這貨裝逼,反唇相譏道:“應對?汝憑什麽應?犧牲將士們的生命來對?”
“汝心有抗胡衛民,展現胸中道義,但朝廷若何?”
“汝體恤幽州邊郡百姓,但這些賤民和幽州軍,未必會承你的恩情...”
“到底是大義輕賤,還是數萬老兄弟的生命為重,汝應該問問軍中將士....”
“是啊大哥!”副將劉能,上前勸道:“為了一群裏通外敵,不知感恩的賤民,不值得...”
“遷走百姓,放棄幽州,是軍師與各位大人,共同商議出的戰略...”
“遼東那些刁民,既然他們抗法不尊,不願遷徙,便由得他們...”
“不錯!”何成亦道:“幽州之地,與其被漢軍占去,還不如放鮮卑人進來,讓他們狗咬狗...”
“如此也能為徐將軍,減輕東線的壓力,為後續的戰事增添勝算...”
隨著諸眾出言,黃盛也出列道;“大哥,眾將皆言,您還在猶豫什麽...”
“周倉將軍帶著一群新兵,在南部與漢軍廝殺流血,難道您就無動於衷...”
“我等心有道義,體恤北部百姓,但漢軍何時存有絲毫大義...”
“不必多言,吾意已決!”
黃紹環顧大廳,眸光堅定,他沉聲道:“百姓可以遷走,幽州可以放棄,但不能落在胡人手中...”
“且遼東右北地區,還有很多漢家百姓尚駐足,就更加不能放鮮卑入關...”
“這不但是天下大義,更是我等做人的最後底線,除非...”
後麵的話,黃紹並沒有明言,但眾人皆懂。
那就是,除非李信這名人主,親自下令,下達撤軍的命令...
若不然,單憑賈詡和張既等人,想要越過黃紹,施行鮮卑魁頭和漢軍劉虞狗咬狗的戰略,還不夠格...
大殿中,氣氛沉悶,眾人心思各異,他們所爭論之事,其實並不複雜,就是關於放棄幽州之事。
東部鮮卑前鋒經過上穀一戰,被石勒打瘸了腿,暫時不敢輕動。
而南部劉虞漢軍,不懼傷亡攻勢猛烈,大有不死不休之架勢。
這種情況下,北方無戰事,張既就提議調漁陽、右北、遼東、等地主力南下支援周倉,幫其分擔一些壓力。
計劃很簡單,道理很淺顯,但黃紹卻不敢輕易抽調北方大軍。
因為鮮卑人現在看似老實,但之前在上穀損兵折將吃了大虧,怎會甘心。
現在的平靜,隻是山雨欲來前的表象,東部大人魁頭,正從草原各部調兵遣將。
並在原烏桓王庭舊地,遼河平原上匯兵十萬眾,隨時準備南下。
黃紹相信,若他抽走邊郡駐軍,兵力空虛,魁頭絕對不會放過這次機會。
此前鮮卑人,已經占據長城沿線的寧縣、連山、且南、北關等重鎮,突破關外防線。
若幽州北方各地主要郡城也失守,那整個幽州便會暴露在胡人的鐵蹄下,這是黃紹不願意看到的。
這些時日,黃紹早已經領教過胡人的殘暴,被抓去當兩腳奴隸都是幸運的。
若是運道不好,碰見漠東那些茹毛飲血,且有吃人習俗的野人部落,恐怕幽州百姓會更慘。
所以黃紹寧願漢軍入主幽州,也不願胡人南下,除非主公下令,若不然誰來都不好使。
而且就算漢軍重新占據了幽州,依然要防備北方鮮卑,兩方狗咬狗是早晚的事,完全沒有必要急於一時...
黃紹的堅定,讓眾人無可奈何,張既目光更是複雜,能讓黃紹妥協的,恐怕隻有全權負責幽州事宜的參軍大人。
可惜逢紀還沒來得及趕來幽州,便隕落在鮮卑大營中,這讓張既心中憤怒又憋屈...
放鮮卑人進入幽州,與漢軍狗咬狗,這個策略李信雖然沒有同意,但也沒有反對。
甚至此前還授權逢紀這個提出策略的心腹,來督理幽州大小事宜,其中心思早已昭然若揭,這是相當於放權默許。
然逢紀大人,出師未捷身先死,隻能感歎時運不濟...
沉默良久,一直沉默不言的賈詡陡然睜開眸子道:“既然如此,那便等主公的新命令吧...”
“而且鮮卑人不可不防,但劉虞攻勢猛烈,周將軍恐怕撐不了多久...”
“全軍南下不可行,那便請黃紹將軍抽調部分兵力,前往支援...”
說話間,賈詡緩緩起身準備告辭,不過在臨行前還是迴頭道:“幽州遷民,已進入收尾階段,不能有絲毫差池...”
“這一點,希望黃紹將軍,能夠心有體諒...”
他說完,微不可察的掃了眼張既,直接踏步離開。
幽州百姓遷徙的工作,雖然進展順利,但越是最後時刻,越不能大意。
且各地還有很多事情,等著他處理呢,既然此行沒有建功,他便不願再繼續消耗下去了...
黃紹此人,自持身份,將他賈詡的忠告當耳旁風,到時真出了事,自有人收...
“嗯!”黃紹目光閃爍,亦不可置否道:“遷民之事不容有失,這點道理黃某還是明白的...”
“如此,便讓劉能帶五千騎,南下支援周將軍...”
雖然拒絕了賈詡的狗咬狗策略,但有些麵子,還是要薄給的。
不管怎麽說,大家都是同為主公效力,雖然思想理念不同,但不妨礙對於其中能力的認可。
其實抽調主力南下之事,黃紹閉著眼睛,都能猜出到底是誰在後麵主使。
張既不過是被推在前台的背鍋狂魔,少言寡語的賈詡,其心思才更可怕...
...
武皋,關城。
秋日黃黃,天色清朗,昏黃的日光下,硝煙四起。
整個武皋關城籠罩在慘烈的廝殺中,青石染血,泥土紅褐。
牆角下,人海汪洋,無數士兵血水與泥濘,踏著袍澤的屍體,前赴後繼的向城上發起猛攻。
城樓上,一身重甲,如同鐵塔般雄偉的典韋屹立城巔,虎目犀利,警惕的掃視著城下激射的箭矢。
四周一眾侍衛同樣目光凜然,牢牢的守衛在城樓處,不敢有絲毫大意。
唿唿,秋風撲麵,冷冽中夾雜著濃濃的血腥氣,讓李信原本幽深的眸更加森然。
嗖,箭矢穿空,又支冷箭箭矢竄上城頭,卻被眼疾手快的張遼一刀斬截。
郭藴麵露隱憂,上前勸誡道:“主公,戰事兇險,還請迴城暫避!”
“且城上有孫康高順等將督戰,鮮卑人攻不上來....”
“不必多言!”李信聲音清冷:“區區冷箭安能傷吾,和連人若隻有這點本事,老子早晚滅了他!”
“殺我心腹,斷我手足,此恨隻能鮮血才能洗刷...”
眾人環衛下,李信按劍立於城頭,俯視著城下汪洋的人海,以及那流腥的鮮血,心中一片冰寒。
逢紀死了,他暫時無能為其報仇,心中憋屈燃火,隻有親眼看著敵人哀嚎流血,他那暴虐的心才能平複,才能得到些許慰藉。
朝廷來伐,鮮卑攻關,李信身上本就壓力山大,若一直縮在後方,心中壓力與怒火得不到宣泄,早晚會將他壓垮。
如今,戰事慘烈,敵人的慘叫與哀嚎,就是慰藉他內心最好的良藥。
“唉!”眼見大帥目光堅定不為所動,郭藴隻能悻悻然的退了迴去。
李信俯視城下的血腥,又眺望城外大營,心理始終有一抹疑惑解之不開:“和連小兒到底是真弱智,還是另有目的!”
鮮卑人前番在關外與他對峙消耗,用心中不甘勉強能解釋的通。
現在郭藴三十萬大軍抵達,明眼人都能看的出來,已經沒有機會了。
但鮮卑人卻又突然不惜傷亡的猛攻,這是要鬧哪樣,腦子抽風也不是這麽抽的…
戰事慘烈,敵人攻勢兇猛,守軍同樣不留情,滾石檑木,金汁糞水,不吝消耗的往敵人身上招唿,攻守雙方死傷慘重,卻都不願退縮。
鮮卑大營,和連、慕容威、浦頭、彌加、步度根、軻比能等一眾部族高層,登高矗立憑欄而望。
“哼哼”和連眺望廝殺慘烈的攻城戰場,哼聲道:“老子還能如何!”
“此戰就是要與李屠夫,死磕到底,不死不休。”
你要問和連為何一反常態,不故傷亡發起猛攻,在城牆下流血。
這自然是因為南下以來,各部損兵折將不堪忍受,已經有了離心之象。
一個月不能建功,眾桀驁不馴的各部大人,可不會在去管所謂的大義了,。
到時候各迴各家,招兵買馬,北上彈汗山,重組王庭都有可能。
所以和連要趁此機會,強攻消耗各部的力量,同時樹立一個共同的敵人來增強部族的凝聚力,加強他對大軍的掌控力。
部族的底層牧民和所謂的士兵,是窮苦和沒有立場的,因為他們本來就沒有什麽東西,屁股自然不會有所傾向。
他們的腳,是跟著上層,跟著慣性,或者說是部族的頭人走的。
和連穩不住頭人的心,又不能剝奪底層牧民的權利,因為這些人本身除了爛命一條之外,就沒啥權力,不能剝奪他們原來沒有的東西。
這個時候,便要給他們樹立一個靶子或者說是敵人,通過戰爭或者族群大義,來轉移內部矛盾。
同時將所有的傷亡與不幸,都歸咎到李屠夫頭上,利用民族感情來讓族人們腳下有立場。
如果族人們有了立場,那在大義或者說是大勢麵前,到時候就算各部頭人想撤離,也要仔細斟酌一二。
隻是可惜了一些小部頭人,和李信這個好好先生,連帶著麾下的心腹和士兵也遭了兵禍,殃及無辜。
戰事焦灼,一直持續到夕陽日落後,鮮卑人才鳴金收兵。
大戰過後,雙方無可奈何,徒留一地腥膻,和磊疊的屍體...
...
府邸高大威嚴,主殿內通風敞亮,內裏隻有黃紹、劉能、何成、賈詡、張既等一眾高層靜默無言。
唿唿,秋風唿唿,敲打著門外的景木,悠忽間卷起片片落葉飄蕩。
殿內氣氛冷清,良久,從事張既出出言道:“黃統領,主公既然已經下令,您還在猶豫什麽?”
“難道非要眼睜睜,看著周將軍陷入險境,您才甘心嗎?”
張既注視著黃紹臉上表情,頓了頓繼續道:“朝廷不顧抗胡大義,悍然起兵,在我軍背後捅刀子...”
“且諸位將軍,在前線苦戰流血,主公亦被鮮卑人,拖在武皋難以抽身...”
“難道這些,都不能讓將軍您,看清楚真正的局勢嗎....”
“哼!”黃紹不滿的掃了一眼,冷聲道:“南北戰略如何,不是我說了算...”
“此事一日沒有結果,吾便不會輕易放手!”
“你做好民眾遷徙之事便可,幽州之戰,自有本統領來應對...”
“嗬嗬”張既見不得這貨裝逼,反唇相譏道:“應對?汝憑什麽應?犧牲將士們的生命來對?”
“汝心有抗胡衛民,展現胸中道義,但朝廷若何?”
“汝體恤幽州邊郡百姓,但這些賤民和幽州軍,未必會承你的恩情...”
“到底是大義輕賤,還是數萬老兄弟的生命為重,汝應該問問軍中將士....”
“是啊大哥!”副將劉能,上前勸道:“為了一群裏通外敵,不知感恩的賤民,不值得...”
“遷走百姓,放棄幽州,是軍師與各位大人,共同商議出的戰略...”
“遼東那些刁民,既然他們抗法不尊,不願遷徙,便由得他們...”
“不錯!”何成亦道:“幽州之地,與其被漢軍占去,還不如放鮮卑人進來,讓他們狗咬狗...”
“如此也能為徐將軍,減輕東線的壓力,為後續的戰事增添勝算...”
隨著諸眾出言,黃盛也出列道;“大哥,眾將皆言,您還在猶豫什麽...”
“周倉將軍帶著一群新兵,在南部與漢軍廝殺流血,難道您就無動於衷...”
“我等心有道義,體恤北部百姓,但漢軍何時存有絲毫大義...”
“不必多言,吾意已決!”
黃紹環顧大廳,眸光堅定,他沉聲道:“百姓可以遷走,幽州可以放棄,但不能落在胡人手中...”
“且遼東右北地區,還有很多漢家百姓尚駐足,就更加不能放鮮卑入關...”
“這不但是天下大義,更是我等做人的最後底線,除非...”
後麵的話,黃紹並沒有明言,但眾人皆懂。
那就是,除非李信這名人主,親自下令,下達撤軍的命令...
若不然,單憑賈詡和張既等人,想要越過黃紹,施行鮮卑魁頭和漢軍劉虞狗咬狗的戰略,還不夠格...
大殿中,氣氛沉悶,眾人心思各異,他們所爭論之事,其實並不複雜,就是關於放棄幽州之事。
東部鮮卑前鋒經過上穀一戰,被石勒打瘸了腿,暫時不敢輕動。
而南部劉虞漢軍,不懼傷亡攻勢猛烈,大有不死不休之架勢。
這種情況下,北方無戰事,張既就提議調漁陽、右北、遼東、等地主力南下支援周倉,幫其分擔一些壓力。
計劃很簡單,道理很淺顯,但黃紹卻不敢輕易抽調北方大軍。
因為鮮卑人現在看似老實,但之前在上穀損兵折將吃了大虧,怎會甘心。
現在的平靜,隻是山雨欲來前的表象,東部大人魁頭,正從草原各部調兵遣將。
並在原烏桓王庭舊地,遼河平原上匯兵十萬眾,隨時準備南下。
黃紹相信,若他抽走邊郡駐軍,兵力空虛,魁頭絕對不會放過這次機會。
此前鮮卑人,已經占據長城沿線的寧縣、連山、且南、北關等重鎮,突破關外防線。
若幽州北方各地主要郡城也失守,那整個幽州便會暴露在胡人的鐵蹄下,這是黃紹不願意看到的。
這些時日,黃紹早已經領教過胡人的殘暴,被抓去當兩腳奴隸都是幸運的。
若是運道不好,碰見漠東那些茹毛飲血,且有吃人習俗的野人部落,恐怕幽州百姓會更慘。
所以黃紹寧願漢軍入主幽州,也不願胡人南下,除非主公下令,若不然誰來都不好使。
而且就算漢軍重新占據了幽州,依然要防備北方鮮卑,兩方狗咬狗是早晚的事,完全沒有必要急於一時...
黃紹的堅定,讓眾人無可奈何,張既目光更是複雜,能讓黃紹妥協的,恐怕隻有全權負責幽州事宜的參軍大人。
可惜逢紀還沒來得及趕來幽州,便隕落在鮮卑大營中,這讓張既心中憤怒又憋屈...
放鮮卑人進入幽州,與漢軍狗咬狗,這個策略李信雖然沒有同意,但也沒有反對。
甚至此前還授權逢紀這個提出策略的心腹,來督理幽州大小事宜,其中心思早已昭然若揭,這是相當於放權默許。
然逢紀大人,出師未捷身先死,隻能感歎時運不濟...
沉默良久,一直沉默不言的賈詡陡然睜開眸子道:“既然如此,那便等主公的新命令吧...”
“而且鮮卑人不可不防,但劉虞攻勢猛烈,周將軍恐怕撐不了多久...”
“全軍南下不可行,那便請黃紹將軍抽調部分兵力,前往支援...”
說話間,賈詡緩緩起身準備告辭,不過在臨行前還是迴頭道:“幽州遷民,已進入收尾階段,不能有絲毫差池...”
“這一點,希望黃紹將軍,能夠心有體諒...”
他說完,微不可察的掃了眼張既,直接踏步離開。
幽州百姓遷徙的工作,雖然進展順利,但越是最後時刻,越不能大意。
且各地還有很多事情,等著他處理呢,既然此行沒有建功,他便不願再繼續消耗下去了...
黃紹此人,自持身份,將他賈詡的忠告當耳旁風,到時真出了事,自有人收...
“嗯!”黃紹目光閃爍,亦不可置否道:“遷民之事不容有失,這點道理黃某還是明白的...”
“如此,便讓劉能帶五千騎,南下支援周將軍...”
雖然拒絕了賈詡的狗咬狗策略,但有些麵子,還是要薄給的。
不管怎麽說,大家都是同為主公效力,雖然思想理念不同,但不妨礙對於其中能力的認可。
其實抽調主力南下之事,黃紹閉著眼睛,都能猜出到底是誰在後麵主使。
張既不過是被推在前台的背鍋狂魔,少言寡語的賈詡,其心思才更可怕...
...
武皋,關城。
秋日黃黃,天色清朗,昏黃的日光下,硝煙四起。
整個武皋關城籠罩在慘烈的廝殺中,青石染血,泥土紅褐。
牆角下,人海汪洋,無數士兵血水與泥濘,踏著袍澤的屍體,前赴後繼的向城上發起猛攻。
城樓上,一身重甲,如同鐵塔般雄偉的典韋屹立城巔,虎目犀利,警惕的掃視著城下激射的箭矢。
四周一眾侍衛同樣目光凜然,牢牢的守衛在城樓處,不敢有絲毫大意。
唿唿,秋風撲麵,冷冽中夾雜著濃濃的血腥氣,讓李信原本幽深的眸更加森然。
嗖,箭矢穿空,又支冷箭箭矢竄上城頭,卻被眼疾手快的張遼一刀斬截。
郭藴麵露隱憂,上前勸誡道:“主公,戰事兇險,還請迴城暫避!”
“且城上有孫康高順等將督戰,鮮卑人攻不上來....”
“不必多言!”李信聲音清冷:“區區冷箭安能傷吾,和連人若隻有這點本事,老子早晚滅了他!”
“殺我心腹,斷我手足,此恨隻能鮮血才能洗刷...”
眾人環衛下,李信按劍立於城頭,俯視著城下汪洋的人海,以及那流腥的鮮血,心中一片冰寒。
逢紀死了,他暫時無能為其報仇,心中憋屈燃火,隻有親眼看著敵人哀嚎流血,他那暴虐的心才能平複,才能得到些許慰藉。
朝廷來伐,鮮卑攻關,李信身上本就壓力山大,若一直縮在後方,心中壓力與怒火得不到宣泄,早晚會將他壓垮。
如今,戰事慘烈,敵人的慘叫與哀嚎,就是慰藉他內心最好的良藥。
“唉!”眼見大帥目光堅定不為所動,郭藴隻能悻悻然的退了迴去。
李信俯視城下的血腥,又眺望城外大營,心理始終有一抹疑惑解之不開:“和連小兒到底是真弱智,還是另有目的!”
鮮卑人前番在關外與他對峙消耗,用心中不甘勉強能解釋的通。
現在郭藴三十萬大軍抵達,明眼人都能看的出來,已經沒有機會了。
但鮮卑人卻又突然不惜傷亡的猛攻,這是要鬧哪樣,腦子抽風也不是這麽抽的…
戰事慘烈,敵人攻勢兇猛,守軍同樣不留情,滾石檑木,金汁糞水,不吝消耗的往敵人身上招唿,攻守雙方死傷慘重,卻都不願退縮。
鮮卑大營,和連、慕容威、浦頭、彌加、步度根、軻比能等一眾部族高層,登高矗立憑欄而望。
“哼哼”和連眺望廝殺慘烈的攻城戰場,哼聲道:“老子還能如何!”
“此戰就是要與李屠夫,死磕到底,不死不休。”
你要問和連為何一反常態,不故傷亡發起猛攻,在城牆下流血。
這自然是因為南下以來,各部損兵折將不堪忍受,已經有了離心之象。
一個月不能建功,眾桀驁不馴的各部大人,可不會在去管所謂的大義了,。
到時候各迴各家,招兵買馬,北上彈汗山,重組王庭都有可能。
所以和連要趁此機會,強攻消耗各部的力量,同時樹立一個共同的敵人來增強部族的凝聚力,加強他對大軍的掌控力。
部族的底層牧民和所謂的士兵,是窮苦和沒有立場的,因為他們本來就沒有什麽東西,屁股自然不會有所傾向。
他們的腳,是跟著上層,跟著慣性,或者說是部族的頭人走的。
和連穩不住頭人的心,又不能剝奪底層牧民的權利,因為這些人本身除了爛命一條之外,就沒啥權力,不能剝奪他們原來沒有的東西。
這個時候,便要給他們樹立一個靶子或者說是敵人,通過戰爭或者族群大義,來轉移內部矛盾。
同時將所有的傷亡與不幸,都歸咎到李屠夫頭上,利用民族感情來讓族人們腳下有立場。
如果族人們有了立場,那在大義或者說是大勢麵前,到時候就算各部頭人想撤離,也要仔細斟酌一二。
隻是可惜了一些小部頭人,和李信這個好好先生,連帶著麾下的心腹和士兵也遭了兵禍,殃及無辜。
戰事焦灼,一直持續到夕陽日落後,鮮卑人才鳴金收兵。
大戰過後,雙方無可奈何,徒留一地腥膻,和磊疊的屍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