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縣城樓上,一眾夏軍將領,同樣收到了消息。


    “太囂張了,半渡而來,也敢攻城!”


    一旁的任昇神色氣憤,不由上前道:“大哥,那王芬誌驕,氣焰囂張,一看就是沒把我等放在眼裏...”


    “若趁此機會出城,半渡而擊,冀州之戰,未嚐不能一戰而定...”


    “大哥!”徐江亦緊握劍柄,高聲道:“此戰就算不能全殲漢軍,隻要我軍先滅了北岸先鋒,挫敵銳氣...”


    “這對我等接下來的戰事,也能減輕很大壓力...”


    “大哥,下令吧...”徐達徐奕等將,相繼鼓噪,要一戰定乾坤。


    漢軍雖然眾,兵士雖勇,但此時過河者,不足兩萬人,戰陣未排,立足未穩,攻城器械不備。


    對方卻不顧後繼乏力之險,強行來攻,完全就是上趕著送菜。


    且漢軍露出這麽大的破綻,就算有陰謀,又如何。


    任昇有把握,在對方援軍到來之前,將這兩萬人先行吃掉。


    整個常山郡,夏軍耳目斥候遍布,夏軍雖然不知丘縣境內有幾隻蒼蠅,但絕對知道有多少敵軍。


    就算有詐,但眼前這明晃晃的功勞在此,有什麽好怕的。


    如今的常山境內,丘縣城前,除非對方能憑空變出一支部隊來。


    不然他會用手中的屠刀,讓王芬等漢將知道,輕敵大意,目中無人的代價。


    雖說徐晃沉穩善守,但不代表他麾下的將領都如此,夏軍的風格,向來就是亮劍,就是主動出擊。


    很多將領或多或少,都受到講武堂和軍事作風的影響。


    那就是有機會就上,沒有機會創造機會也要上,這就是夏軍的風格。


    可惜眾將請戰,徐晃這員以守成求穩的將領,卻不為所動。


    他麵色平靜,堅如泰山:“不必多言,此戰我等不需要打退敵軍,隻需要守好關隘就行...”


    “常山之戰,不求建功,但求無過...”


    “且主公臨行前便有交待,沒有命令,不得擅出...”


    徐晃眺望關外,越來越近的漢軍,對著身側吩咐道:“命各部守軍,加派十倍人手,再探!”


    “我要知道,這王芬到底是真的不通兵事的腐儒,還是在扮豬吃老虎...”


    “諾!”命令下達,丘縣城門洞開,八百多名斥候迅速出城,向四方散去。


    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一個合格的將領,對信息的重視性再高也不為過。


    王芬這部經過盧植老帥親自調教,且在帝都整編之後的中央精銳,毫無疑問,是漢軍北伐各路中,最鋒利的刀鋒...


    但領頭的將領,到底是精明的狼王,還是軟弱無力的綿羊,現在很難定論...


    亦如徐晃所說,此戰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徐晃很沉很穩,穩到明晃晃的戰機在眼前,也堅守不出,也不受誘惑,不動如山...


    這就是不同將領間的,作戰風格不同,如果說太史慈是兵奇勢險。


    那徐晃現在,就是猥瑣之王,龜明自守,讓人感覺平平無奇。


    但正是因為每個將領心中,堅守的那道底線,才是他們成為百戰宿將的秘訣...


    其實徐晃雖然善守,但進攻同樣犀利,隻是因為他此次的任務,是守好太行山的東南防線。


    此番徐晃將六萬兵團,一分為二,楊俊三萬人駐守相對堅實險要的箕關,在南線防備董卓和孫雍部。


    而他自己,則親自帶領三萬人,在壺關東部的常山郡,排兵布陣。


    防備漢軍最精銳的中央軍,和劉虞的幽州邊軍,及公孫度的度遼大營。


    他身上的壓力,是整個夏軍中最大的,也是最需要穩重點,所以才會如此謹慎。


    徐晃的心思,麾下兄弟有人理解,也有人不解,但卻沒有再繼續鼓噪。


    任昇無奈,隻能將旺盛的精力,巡視在城牆上:“打起精神,準備作戰!”


    “滾石、鐳木、沸水、等防禦物資,都給我準備好...”


    “特別是金汁,越多越好,老子要讓這些漢軍,知道輕敵的代價......”


    咕嘟嘟,丈八高的丘縣城牆上,士兵們提著一桶桶惡臭的糞水,登上城樓,而後倒入鐵鍋,被大火煮沸。


    也有人將渾濁刀黏稠之物,傾入鐵鍋中,而後在火焰的蒸煮下,冒著滾滾的慘綠色煙霧。


    如此濃烈的生化武器,讓附近士兵作嘔的同時,又頭暈目眩。


    金汁的威力,不但敵人膽寒,就連己方士兵也避如蛇蠍。


    丘縣士兵積極備戰,城外漢軍在經過一陣疾行之後,先鋒軍也抵達城外。


    “止步!”中央精銳,令行禁止,列陣森嚴,氣勢如虹。


    大軍前,一名騎士縱馬來到城關箭地,高喝道:“王師北上禦胡,爾等速速放行...”


    “耽誤軍機大事...按反罪論處...”


    “咻哧!”箭矢穿發,直接將漢騎的頭纓射落。


    森寒的箭氣,嚇得他菊花一緊,胯下濕意盎然。


    城樓上,任昇緩緩收弓,冷喝道:“滾迴去,告訴王芬,此路不通!”


    “爾等若真心北上禦胡...可轉道幽州...”


    漢軍騎兵受了教訓,不敢放肆,隻得灰溜溜的迴轉軍陣...


    他隻是例行戰前通告,要一個態度,不是真的要說服城內夏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吉可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吉可汗並收藏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