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常山常山
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 作者:唐吉可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冀州,常山郡,始建於公元前二百一十五年,初築於趙孝成王時期。
漢高祖三年置恆山郡,文帝劉恆即位後,為了避諱恆字,改恆山郡為常山郡。
郡轄有元氏、桑中、平棘、蒲吾、中丘、靈壽、恆山恆水等十八縣。
作為曆史悠久,又是冀州五大郡之一,靠近太行防線的常山郡,地理位置之要略,不言而喻。
“唿唿!”秋風卷落葉,簌簌隨翩舞,飄揚的纛旗下,一隊隊士兵登上中丘古城。
他們抬著堅硬的石塊,以及一筐筐夯土,開始敲敲打打。
在原本的基礎上,擴建修砌,原本丈高的城牆,再次拔高三尺。
城樓上,身披重甲的徐晃手持輿圖,在城道上來迴踱步。
他目光悠遠,仰視左右崇山,又眺望關外寬闊的河麵,心裏依舊凝重無比。
徐晃軍團抵達太行地區,有一段時間了,無論是在行軍的途中,還是到達目的地。
他心中一刻都沒有放鬆,手中輿圖上的山川地理,被他反複看了不知多少遍,對於周圍地形幾乎了然於胸。
但正是因為了解越多,內心越沉重,上黨地理位置無疑是優越的。
但同時因為下轄關口太過重要,又是並州的南部門戶,所以徐晃身上的壓力自然大。
南下四萬大軍,外加之前留守上黨的兩萬人,分兵駐守箕關、上黨、壺關、常山等各地要衝。
上黨因為地處太行北部,並州腹地,所以壓力不大。
但箕關直麵南部丁原、董卓、和孫雍等人攻伐,楊俊的三萬人,未必能穩住局麵。
而壺關和前方的緩衝地常山郡,則是徐晃親率三萬大軍駐守,以應對王芬主力的攻伐。
如果說夏軍各部軍團將領,誰的壓力最大,無疑是徐晃。
因為他要在東南方向,直麵朝廷的中央精銳,和劉虞的五萬邊軍。
不提劉虞的幽州軍,單是王芬麾下的中央軍,便不可小覷。
這六萬人,是由此前冀州戰場的五部精銳,和朝廷的羽林軍,及虎賁營,整編組成。
這些士兵,在河北與天公將軍張角鏖戰,與黃巾力士數十萬悍戝交戰的過程中,早已鑄就出了鋼鐵般的意誌。
虎賁和羽林軍,作為留守帝都的精銳軍團,在經過李信強攻,三張圍城的血戰的鍛造下,強悍之處不必多言。
兩軍合一,其中戰力強悍的同時,也是各路大軍中北伐意誌最堅定的部隊。
相對於心思各異的地方武裝,無疑朝廷中央軍,這等直屬嫡係,是最難對付的。
城樓上,副將李逵登高望遠,掃視南方旌旗烈烈,舟舸繁忙的交河。
他眯了眯眸子,踱步上前低聲道:“大哥,漢軍這是完全沒我等放在眼裏…”
“讓我帶一隊人馬出城...去會會他們...”
“不必!”徐晃微微搖頭道:“敵情尚未探明,貿然出擊,實屬不智!”
“而且主公要大軍堅守城池,謹守要道,不宜輕出…”
他眺望交水河畔上晃動的旌旗,並沒有貿然出擊,雖然半渡而擊很誘人,但還是深深的忍住了。
冀州地處平原,常山亦不是並州,做為太行防線的緩衝地,郡內並沒有多少險要關隘。
他們隻能依托各地城池,一點點的與漢軍僵持,周旋消耗。
如果隻是單純的駐守城池,徐晃自信能夠應對,若主動出擊損兵折將不能建功,到時恐怕又是另一番局麵了。
而且他們初來乍到,斥候耳目隻限於常山境內,在遠一些的地方則力有不逮。
這種情況下,哪怕敵人露出破綻,徐晃也不敢貿然行動。
其實在行軍途中,徐晃便已經拿到了,朝廷各路人馬的詳細情報。
常山地區,很可能是漢軍的主攻方向,甚至是唯一的突破口。
冀州戰場的主力,朝廷直屬的六萬精銳,統軍將領是新任命的冀州刺史王芬。
徐晃對此人的了解,隻限於文官、能吏、性格深沉、有城府等紙麵上的一些信息。
具體實力如何,隻有在接下來的對峙過程中,才能更清晰的了解。
若是統兵有道的能人,那他就秉持龜縮不出的原則,依托堅城節節據守。
若對方隻是一介腐儒,不知兵事,便不怕後麵沒有機會。
夏軍各部軍團統帥,性格各異,徐晃的風格就是穩重與沉著。
他不打無把握的仗,甚至不會讓麾下士兵,做毫無意義的犧牲。
這也是李信,派其負責東南戰線的初衷,因為這個方向,漢軍的兵鋒,最強最盛,攻勢也會更猛烈。
麵對這種情況,非成熟穩重的守成之將,不可勝任。
“唿唿!”秋風拂麵,丘縣南部,交水河畔。
烏泱泱的人群簇擁下,一身白色錦衣的王芬,踏上北岸。
他手撫長髯,掃視著北關縣城上那飄揚的夏字大旗,嗤笑道:“所謂驕兵悍將,不過如此!”
“一群賊匪出身之人,學識淺薄,目不識丁,老夫何懼之有...”
雖已年過不惑,但王芬身材挺拔,步履間魁梧有力,比之一般壯年漢子還要有神。
此番手握重兵,又身居冀州刺史,封疆大吏,加中央精銳,可謂是誌得意滿,達到人生之巔峰。
似王芬這等身居高位,家世顯赫,熟讀經律,懂軍略,對於李信這些泥腿子裏滾出來的賊將,心中自然不屑之。
相比於王芬不以為意的態度,副將宗周,可就沒有那種輕描淡寫了。
他見大人似乎對於敵人有所輕視,不由上前勸誡道:“大人,李信此人不可小覷,夏軍戰力更不能以常理度之...”
“此番駐守常山的將領,更是南郡軍團統帥徐晃...”
“此人治軍有方,極善排兵布防之略,我等不可掉以輕心...”
作為軍中副將,宗周自然將敵軍情報熟記於心,徐晃此人性格以及過往戰績,他都有所了解。
其人治軍嚴謹,極為善守,能力在夏軍中絕對能排在前三甲。
若不然,李屠夫也不會讓其領軍,甚至全權負責並州東南門戶的太行防線。
“哼!”王芬不滿的掃了對方一眼,冷哼道:“宗將軍未免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了吧...”
“你前番言大軍遠來,不可輕易渡河,以防敵軍半渡而擊,但是如今若何?”
“敵將聞老夫威名,龜縮在城池內,大氣不敢出,這就是你口中的不可小覷?”
“大人...”宗周張了張嘴,欲要在勸。
卻被王芬毫不客氣的打斷道:“宗將軍不必多言,陛下讓我等領軍,就是想要在冀州快速打開局麵...”
“如今敵人就在眼前,攻破常山更是指日可待,何須顧慮...”
“更何況,徐龜明善守又如何,老夫六萬中央精銳在手,就算是烏鐵殼,也能給他敲碎....”
王芬眺望兩裏外的土城輪廓,不再理會宗周難堪的臉色,果斷下令道:“讓士兵們加快速度,巳時列陣攻城...”
命令下達,正在渡河的士兵加快速度,而已經渡過河水的士兵,迅速列陣,而後緩步向關縣土城推進。
漢軍訓練有素,盡管有些命令讓人摸不著頭腦,但執行力絕對杠杠滴。
這些經過盧植老帥,一手調教出來的百戰銳士,比之以悍勇著稱的夏軍,還有過之而無不及...
“唉!”宗周迴頭掃了眼尚有半數還在渡河的士兵,心中無奈,但也隻能依命行事。
旌旗獵獵,長戈如林,士兵們踏著有力的步伐,列陣前行...
...
漢高祖三年置恆山郡,文帝劉恆即位後,為了避諱恆字,改恆山郡為常山郡。
郡轄有元氏、桑中、平棘、蒲吾、中丘、靈壽、恆山恆水等十八縣。
作為曆史悠久,又是冀州五大郡之一,靠近太行防線的常山郡,地理位置之要略,不言而喻。
“唿唿!”秋風卷落葉,簌簌隨翩舞,飄揚的纛旗下,一隊隊士兵登上中丘古城。
他們抬著堅硬的石塊,以及一筐筐夯土,開始敲敲打打。
在原本的基礎上,擴建修砌,原本丈高的城牆,再次拔高三尺。
城樓上,身披重甲的徐晃手持輿圖,在城道上來迴踱步。
他目光悠遠,仰視左右崇山,又眺望關外寬闊的河麵,心裏依舊凝重無比。
徐晃軍團抵達太行地區,有一段時間了,無論是在行軍的途中,還是到達目的地。
他心中一刻都沒有放鬆,手中輿圖上的山川地理,被他反複看了不知多少遍,對於周圍地形幾乎了然於胸。
但正是因為了解越多,內心越沉重,上黨地理位置無疑是優越的。
但同時因為下轄關口太過重要,又是並州的南部門戶,所以徐晃身上的壓力自然大。
南下四萬大軍,外加之前留守上黨的兩萬人,分兵駐守箕關、上黨、壺關、常山等各地要衝。
上黨因為地處太行北部,並州腹地,所以壓力不大。
但箕關直麵南部丁原、董卓、和孫雍等人攻伐,楊俊的三萬人,未必能穩住局麵。
而壺關和前方的緩衝地常山郡,則是徐晃親率三萬大軍駐守,以應對王芬主力的攻伐。
如果說夏軍各部軍團將領,誰的壓力最大,無疑是徐晃。
因為他要在東南方向,直麵朝廷的中央精銳,和劉虞的五萬邊軍。
不提劉虞的幽州軍,單是王芬麾下的中央軍,便不可小覷。
這六萬人,是由此前冀州戰場的五部精銳,和朝廷的羽林軍,及虎賁營,整編組成。
這些士兵,在河北與天公將軍張角鏖戰,與黃巾力士數十萬悍戝交戰的過程中,早已鑄就出了鋼鐵般的意誌。
虎賁和羽林軍,作為留守帝都的精銳軍團,在經過李信強攻,三張圍城的血戰的鍛造下,強悍之處不必多言。
兩軍合一,其中戰力強悍的同時,也是各路大軍中北伐意誌最堅定的部隊。
相對於心思各異的地方武裝,無疑朝廷中央軍,這等直屬嫡係,是最難對付的。
城樓上,副將李逵登高望遠,掃視南方旌旗烈烈,舟舸繁忙的交河。
他眯了眯眸子,踱步上前低聲道:“大哥,漢軍這是完全沒我等放在眼裏…”
“讓我帶一隊人馬出城...去會會他們...”
“不必!”徐晃微微搖頭道:“敵情尚未探明,貿然出擊,實屬不智!”
“而且主公要大軍堅守城池,謹守要道,不宜輕出…”
他眺望交水河畔上晃動的旌旗,並沒有貿然出擊,雖然半渡而擊很誘人,但還是深深的忍住了。
冀州地處平原,常山亦不是並州,做為太行防線的緩衝地,郡內並沒有多少險要關隘。
他們隻能依托各地城池,一點點的與漢軍僵持,周旋消耗。
如果隻是單純的駐守城池,徐晃自信能夠應對,若主動出擊損兵折將不能建功,到時恐怕又是另一番局麵了。
而且他們初來乍到,斥候耳目隻限於常山境內,在遠一些的地方則力有不逮。
這種情況下,哪怕敵人露出破綻,徐晃也不敢貿然行動。
其實在行軍途中,徐晃便已經拿到了,朝廷各路人馬的詳細情報。
常山地區,很可能是漢軍的主攻方向,甚至是唯一的突破口。
冀州戰場的主力,朝廷直屬的六萬精銳,統軍將領是新任命的冀州刺史王芬。
徐晃對此人的了解,隻限於文官、能吏、性格深沉、有城府等紙麵上的一些信息。
具體實力如何,隻有在接下來的對峙過程中,才能更清晰的了解。
若是統兵有道的能人,那他就秉持龜縮不出的原則,依托堅城節節據守。
若對方隻是一介腐儒,不知兵事,便不怕後麵沒有機會。
夏軍各部軍團統帥,性格各異,徐晃的風格就是穩重與沉著。
他不打無把握的仗,甚至不會讓麾下士兵,做毫無意義的犧牲。
這也是李信,派其負責東南戰線的初衷,因為這個方向,漢軍的兵鋒,最強最盛,攻勢也會更猛烈。
麵對這種情況,非成熟穩重的守成之將,不可勝任。
“唿唿!”秋風拂麵,丘縣南部,交水河畔。
烏泱泱的人群簇擁下,一身白色錦衣的王芬,踏上北岸。
他手撫長髯,掃視著北關縣城上那飄揚的夏字大旗,嗤笑道:“所謂驕兵悍將,不過如此!”
“一群賊匪出身之人,學識淺薄,目不識丁,老夫何懼之有...”
雖已年過不惑,但王芬身材挺拔,步履間魁梧有力,比之一般壯年漢子還要有神。
此番手握重兵,又身居冀州刺史,封疆大吏,加中央精銳,可謂是誌得意滿,達到人生之巔峰。
似王芬這等身居高位,家世顯赫,熟讀經律,懂軍略,對於李信這些泥腿子裏滾出來的賊將,心中自然不屑之。
相比於王芬不以為意的態度,副將宗周,可就沒有那種輕描淡寫了。
他見大人似乎對於敵人有所輕視,不由上前勸誡道:“大人,李信此人不可小覷,夏軍戰力更不能以常理度之...”
“此番駐守常山的將領,更是南郡軍團統帥徐晃...”
“此人治軍有方,極善排兵布防之略,我等不可掉以輕心...”
作為軍中副將,宗周自然將敵軍情報熟記於心,徐晃此人性格以及過往戰績,他都有所了解。
其人治軍嚴謹,極為善守,能力在夏軍中絕對能排在前三甲。
若不然,李屠夫也不會讓其領軍,甚至全權負責並州東南門戶的太行防線。
“哼!”王芬不滿的掃了對方一眼,冷哼道:“宗將軍未免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了吧...”
“你前番言大軍遠來,不可輕易渡河,以防敵軍半渡而擊,但是如今若何?”
“敵將聞老夫威名,龜縮在城池內,大氣不敢出,這就是你口中的不可小覷?”
“大人...”宗周張了張嘴,欲要在勸。
卻被王芬毫不客氣的打斷道:“宗將軍不必多言,陛下讓我等領軍,就是想要在冀州快速打開局麵...”
“如今敵人就在眼前,攻破常山更是指日可待,何須顧慮...”
“更何況,徐龜明善守又如何,老夫六萬中央精銳在手,就算是烏鐵殼,也能給他敲碎....”
王芬眺望兩裏外的土城輪廓,不再理會宗周難堪的臉色,果斷下令道:“讓士兵們加快速度,巳時列陣攻城...”
命令下達,正在渡河的士兵加快速度,而已經渡過河水的士兵,迅速列陣,而後緩步向關縣土城推進。
漢軍訓練有素,盡管有些命令讓人摸不著頭腦,但執行力絕對杠杠滴。
這些經過盧植老帥,一手調教出來的百戰銳士,比之以悍勇著稱的夏軍,還有過之而無不及...
“唉!”宗周迴頭掃了眼尚有半數還在渡河的士兵,心中無奈,但也隻能依命行事。
旌旗獵獵,長戈如林,士兵們踏著有力的步伐,列陣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