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卯時,晨曦初露,天朗氣清。


    大地上曦光灑灑,照射出武城那模糊的輪廓,殘破的夏字大旗隨風招展。


    纛旗下,王修那挺拔的身影,昂然挺立在武城樓上。


    身後一隊隊手持刀戈的士兵登上城牆,將疲憊的袍澤輪換,而後握緊戰刀,目不轉睛的盯著城外敵軍。


    鮮卑大營,營深壁壘重垣疊鎖,數萬大軍連綿紮帳,白色的鼓包蔓延十餘裏!


    “哢嚓嚓!”一陣重物摩擦的聲音響起,高大的寨門緩緩打開,一隊隊士兵人如潮水般洶湧而出。


    “嗚嗚咚!”嘹亮的號角聲中,士兵們迅速列陣整合,而後踩著鼓點的頻率,發起新一輪的進攻!


    城樓上,王修麵如冷霜,一雙幽森的眸子俯視著洶湧而來的人潮:“今日,來多少,老子收多少!”


    “所有人,準備作戰!”


    與此同時,城上將士也收到信號:“箭距九十,弓弩五十角,仰射!”


    “預備,放!”


    “嗖嗖!”


    穿空聲響,經過昨日大戰,這一次夏軍直接加強了弓力,所以箭矢角度直接避開前陣刀盾密集處,轉而攢射中陣槍盾兵!


    “盾!”望著漫天的箭雨,鮮卑人訓練有素,瞬間舉盾防禦。


    然而這一次,箭簇直接穿空而過,隻有寥寥流矢入盾。


    “噗嗤剁!”密集的箭雨拖著令人頭皮發麻的尾音直入陣中,一瞬間箭矢入肉穿盾,綻放出朵朵妖豔的紅花!


    “嘶!吼!”一時間軍陣中慘嚎不斷,傷亡不斷增加,有盾的士兵還好,無盾者隻能憑借自身運氣抵抗。


    鮮卑攻城,前排刀盾密集,中陣槍矛盾兵橫列,後陣弓盾結合!


    盾兵無處不在,層次粼粼排列有序,但相對於前排大盾密集,中後陣則的盾兵則顯得有些單薄與稀疏。


    冷兵器時代,不同隊列的士兵,所持之盾尺寸形狀乃至材質,都不是一成不變的。


    比如前排大盾多為硬木包裹蒙皮,寬長且沉厚,高八尺可蔽身,內施槍木倚立於地。


    這種盾需要專門的盾手持之,用以掩護自己和身後袍澤,抵禦敵方兵刃矢石等兵器的進攻,屬於重裝防禦性具。


    而中後陣士兵,所持者大多為單手圓盾,由木或藤條編製而成,具有體輕堅韌等特點,大多為用於抵禦對方流矢和刀劍攻擊,屬於輕械類型。


    鮮卑人不是力大無窮,他們也沒有奢侈到人皆重甲的地步,所以此刻麵對加強且居高臨下射擊的弓箭,一時間軍隊傷亡慘重苦不堪言。


    “攻上去,繼續進攻!”


    後方,拓跋燾對於傷亡視而不見:“今日不破此城,不休!”


    “不破武城,死不休!”


    “殺上去!”雖然被夏軍的箭雨打了個措手不及,但拓跋燾並沒有絲毫氣餒,反而命令士兵緊急進攻。


    強弓勁矢那是犧牲射速換射程,畢竟開一石弓與開兩石強弓,其中體力消耗可不成正比,是要射程還是要射速,這裏隻能仁者見智。


    “殺啊!”怒吼聲響,在各部頭人的催促下,一排排士兵挺過一陣箭雨,迅速近城。


    然後雲梯架牆,手腳並用,攀登上城肉搏...


    “砰砰砰!”城上士兵滾木雷石早已備好,厚重的石塊與沉木砸下,避之不及者腦漿當場崩裂。


    殺伐聲烈,攻守雙方不惜傷亡,士兵輪換一批又一批,投入到這場消耗戰之中。


    武城之戰焦灼,鮮卑大營,南北西三個方向,同樣也不安生。


    伊禮三萬步兵,在外圍挖土築壘穩紮穩打,一點點向前推進,臧霸遊騎在側遊曳掩護。


    而韓忠麾下四旗,則棄馬步戰,強攻鮮卑南部營寨。


    三萬多名扈從軍中,除了正黃旗本部八百親兵以外,幾乎都是匈奴人組成的隊伍。


    此刻與鮮卑人的戰爭消耗,就是體現八旗兵真正價值的時候…


    南部,塹壕木樁,以及簡易的木門前,一隊隊手持長矛的匈奴士兵,在將領的指揮下不斷的向前衝刺。


    “守住,都給我頂住!”營寨內,鮮卑頭人陀典親自上陣殺敵:“長矛壓上,繼續刺,不要停!”


    “繼續刺,給老子狠狠的刺!”


    “殺!”鮮卑人的槍矛兵奮勇上前,他們以寨壘為依托,將手中尖銳的矛尖順著壘隙刺出!


    “噗嗤嗤!”尖矛犀利,每一次刺出便會帶出陣陣鮮血與哀嚎,寨外士兵更是割草般成片片倒下。


    然而八旗紀律森嚴,軍令如山,倒下一排,便有後陣補上,周而複始攻勢不停。


    “嘶,血,好多血!”


    “啊,我的腿!”


    戰事慘烈,一名士兵被寨內的長矛刺中右腿,倒在地上不斷哀嚎。


    “啊!”有士兵被這高強度的戰事,壓垮了神經,瘋瘋癲癲,的怒嚎。


    戰場激烈而殘酷,雙方本是縱橫馳騁的騎兵,但此刻卻都棄了戰馬。


    一個個手持長矛刀劍,踏著雙腳步戰,這是一種無奈與悲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吉可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吉可汗並收藏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