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北地多舛
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 作者:唐吉可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北地多舛,東西各方,幾乎都籠罩在戰火的烽煙之中。
寧北、且縣、武皋、武要等各地城關要塞,皆不能幸免。
整個長城防線搖搖欲墜,隨時都有傾覆之險,中北段武皋城下敵軍怒濤,城上漢軍奮勇殺敵!
這裏雲集著鮮卑大部人馬,中部鮮卑慕容威,與彈汗山和連便是要從此南下,攻略並州河套,所以這裏的戰事比東段更加慘烈。
長城武皋關,原屬定襄郡,為中部都尉治,地理位置險要,縈帶長城,背山麵澤,以禦北狄矣....
從此也可以看出,武皋的對於中段防禦的重要性,然而隨著戰事的推移,守城將領的壓力也在不斷增加!
此時率軍駐守武皋的,是北都尉王雄,大概有七千多人的常駐軍。
加上城關險要,還能支撐一時,隻不過城外敵軍攻勢不斷,這點人馬早晚會拚光。
城樓下敵軍鋪天蓋地,宛若潮水般層層疊疊攻勢不停,守城校尉韓先麵色慘然。
他望向身邊主帥哀求道:“鮮卑勢眾,這樣下去兄弟們撐不了多久!”
“看在兄弟們浴血廝殺的份上,王大人,還是向並州求援吧...”
“將軍,不能在猶豫了,求援吧...”
與此同時,四周將士吩咐進言,鮮卑人的攻勢一刻不停,而他們卻是孤軍鎮守。
戰事慘烈,士兵傷亡便是徹底減員,沒有補充,而後方除了普通百姓,根本沒有增援部隊。
鮮卑人多勢眾,此番雲集中西北部兵力三十萬眾,攻城消耗的起,而他們卻不行。
同樣的道理,王雄何嚐不明白,但是讓他求援,實在有些為難。
整個北地戰火四起,除了並州夏軍,再也找不出第二個可以支援他們的軍隊了,所以各部將領的意思不言而喻!
此前李屠夫入主並州,三番五次的派人招攬,都被他擋迴去了...
所以他們與並州夏軍,根本不是一路人,此時求援對方會搭理他嗎。
副將潘豹看出顧慮,不由上前道:“唇亡齒寒,若是武皋被破,鮮卑人下一步便會進掠雁門,是定襄,是並州,是河套...”
“這點道理,夏軍應該明白,所以我等求援,對方有很大的可能會出兵...”
“可是李屠夫實在是...”王雄臉色陰晴,躊躇不決。
他想求援,但是一想到對方的名聲,心裏便是陣陣抵觸。
李屠夫的名聲有多惡,他們這些邊疆將領也有所耳聞,說句遺臭萬年,可能有點誇張,但惡名昭著事跑不了。
正是因為李屠夫名聲太惡,所以無論對方三番五次怎麽招攬,這些長城邊塞的將領,都不買他的帳。
就算李信身晉衛北將軍,兼幽州刺史,官職夠高,名義上還是長城各部直屬長官,他們也懶得搭理。
“將軍!”潘豹再一次進言道:“我等就算不為軍中兄弟憂,也應該轉身看看這城內百姓啊!”
“我等死則死矣,若邊地數十萬百姓,陷於胡虜之手,淪為兩腳奴隸...”
“九泉之下,如何麵見浴血殺敵的將士,我等又於心何安....”
............
隨著鮮卑南下,河套及並州夏軍,也收到了長城各塞的求援信。
上穀、雲中、雁門各地將領反應不一,何成謹遵命令,按兵不動。
雁門的李原雖然有心支援,但他不敢自作主張,隻能派人快馬加鞭,通知南下的太史慈。
而雲中的臧霸,在收到求援的訊息後,一時間有些猶豫不定。
他內心是偏向救援的,所謂中原大義暫且不提,單是唇亡齒寒這個道理,他還是明白的。
武皋是北段長城的軍事要塞,也是中段長城防線的重要據點...
鮮卑人大舉入侵,待其破了武皋,到時定襄、雁門、雲中、河套等地皆會暴露在其兵鋒之下,到時他又該如何自處。
臧霸心中雖有了傾向,卻沒有立即決定,而是召集一眾手下商議。
大廳內,伊禮、孫觀、孫康、昌豨、劉成、吳郭等將領收到消息後,迅速匯聚一堂。
待到眾人到齊,臧霸也不廢話,直接道:“鮮卑南下,武皋漢軍,希望我等發兵支援,諸位以為該當如何?”
“哼,大帥此前多番禮請,對方卻絲毫不給麵子,此時有何麵目敢於請援,他王雄把我軍當成什麽了...”
昌豨想也沒想,直接出言反對道:“大哥,那王雄自持身份,一向看不起我軍...”
“以吾之見,就算前往支援,漢軍也未必真心合作...”
“不錯,那王雄三番五次拒絕大帥好意,方有此番惡果...”
五原都尉,伊禮同樣踏步出列道:“鮮卑勢大,吾以為現在不該出兵,也不該與其交惡...”
“更何況大帥正籌謀冀州戰略,不可節外生枝,當靜觀其變為上...”
如今大帥正調軍南下,攻略冀州,從而完成夏軍的戰略優化。
若他們這個時候,與鮮卑開戰,出了事情誰能擔待得起。
南北兩線同時作戰,夏軍目前,還沒有那個實力...
“嗯!”臧霸神色糾結,也沒想到一眾兄弟竟然反對出兵,這讓他心中為難。
道理是那個道理,但鮮卑來勢洶洶,若真讓其突破長城防線,時勢牽連下,可不會給夏軍反應的時間...
似乎是看出心中憂慮,一向沉默寡言的孫康,不由上前道:“大哥,漢軍不識好歹,我等卻不能以偏概全!”
說到這裏,孫康環顧四周,接著道:“王雄此人,是死有餘辜,但北地百姓何其無辜…”
“若胡人鐵騎突破武皋,屠刀之下必留一地腥膻,吾等何忍…”
“不錯,吾等身為漢兒郎,便不能任由鮮卑人,侵我疆土而無動於衷...”
“大哥,您還猶豫什麽,更何況大帥當初亦言,若遇戰事臨機而決,戰機稍縱即逝...”
孫觀吳郭等人亦上前附言,前者是孫康胞弟,後者可能也猜測到統領的心思,所以便出聲附和。
相對於昌豨伊禮,他們可以說是最沒有立場的,或者說其中的立場就是跟著臧霸走!
孫康繼續道:“唇亡齒寒,武皋可以丟,但不能這個時候丟…”
若武關被破,夏軍不但失去北方戰略縱深,可能並州各郡,都會陷入被動,從而直麵胡人大軍威脅。
這,已經不是夏軍願不願意與鮮卑發生衝突的問題,而是兩者本質利益衝突的問題...
鮮卑南下,還能劫掠誰,首當其衝的,必然是幽州和並州...
而這兩地,目前是夏軍的地盤,到時刀兵無眼...
想到這裏,臧霸起身道:“鮮卑人這些年來一直熱衷於內鬥,然而此番卻突然大舉集結南下,其中所圖非小...”
“絕不是擄掠一番那麽簡單,與其到時候陷入戰略被動,不如早做準備...”
臧霸環顧四周,沉聲道:“胡人南下,這不止是漢軍的事,並州乃至河套,都不能置身事外...”
“吾意已決,大軍不日北上,支援武皋...”
“令,孫康率八千鐵騎,先行...”
“諾!”
“劉成,統領步兵,坐鎮雲中,臨機策變,其他人迴去整軍...”
“諾!”
待麾下眾將離開後,臧霸還是不怎麽放心,隨即他又命人快馬加鞭的趕往幽州,將北地的情況盡數匯報於主公...
此次出兵,乃是臧霸臨機而決,並沒有得到李信的授權。
所以在發兵的同時,他也要派人,向主公稟明情況...
.......
寧北、且縣、武皋、武要等各地城關要塞,皆不能幸免。
整個長城防線搖搖欲墜,隨時都有傾覆之險,中北段武皋城下敵軍怒濤,城上漢軍奮勇殺敵!
這裏雲集著鮮卑大部人馬,中部鮮卑慕容威,與彈汗山和連便是要從此南下,攻略並州河套,所以這裏的戰事比東段更加慘烈。
長城武皋關,原屬定襄郡,為中部都尉治,地理位置險要,縈帶長城,背山麵澤,以禦北狄矣....
從此也可以看出,武皋的對於中段防禦的重要性,然而隨著戰事的推移,守城將領的壓力也在不斷增加!
此時率軍駐守武皋的,是北都尉王雄,大概有七千多人的常駐軍。
加上城關險要,還能支撐一時,隻不過城外敵軍攻勢不斷,這點人馬早晚會拚光。
城樓下敵軍鋪天蓋地,宛若潮水般層層疊疊攻勢不停,守城校尉韓先麵色慘然。
他望向身邊主帥哀求道:“鮮卑勢眾,這樣下去兄弟們撐不了多久!”
“看在兄弟們浴血廝殺的份上,王大人,還是向並州求援吧...”
“將軍,不能在猶豫了,求援吧...”
與此同時,四周將士吩咐進言,鮮卑人的攻勢一刻不停,而他們卻是孤軍鎮守。
戰事慘烈,士兵傷亡便是徹底減員,沒有補充,而後方除了普通百姓,根本沒有增援部隊。
鮮卑人多勢眾,此番雲集中西北部兵力三十萬眾,攻城消耗的起,而他們卻不行。
同樣的道理,王雄何嚐不明白,但是讓他求援,實在有些為難。
整個北地戰火四起,除了並州夏軍,再也找不出第二個可以支援他們的軍隊了,所以各部將領的意思不言而喻!
此前李屠夫入主並州,三番五次的派人招攬,都被他擋迴去了...
所以他們與並州夏軍,根本不是一路人,此時求援對方會搭理他嗎。
副將潘豹看出顧慮,不由上前道:“唇亡齒寒,若是武皋被破,鮮卑人下一步便會進掠雁門,是定襄,是並州,是河套...”
“這點道理,夏軍應該明白,所以我等求援,對方有很大的可能會出兵...”
“可是李屠夫實在是...”王雄臉色陰晴,躊躇不決。
他想求援,但是一想到對方的名聲,心裏便是陣陣抵觸。
李屠夫的名聲有多惡,他們這些邊疆將領也有所耳聞,說句遺臭萬年,可能有點誇張,但惡名昭著事跑不了。
正是因為李屠夫名聲太惡,所以無論對方三番五次怎麽招攬,這些長城邊塞的將領,都不買他的帳。
就算李信身晉衛北將軍,兼幽州刺史,官職夠高,名義上還是長城各部直屬長官,他們也懶得搭理。
“將軍!”潘豹再一次進言道:“我等就算不為軍中兄弟憂,也應該轉身看看這城內百姓啊!”
“我等死則死矣,若邊地數十萬百姓,陷於胡虜之手,淪為兩腳奴隸...”
“九泉之下,如何麵見浴血殺敵的將士,我等又於心何安....”
............
隨著鮮卑南下,河套及並州夏軍,也收到了長城各塞的求援信。
上穀、雲中、雁門各地將領反應不一,何成謹遵命令,按兵不動。
雁門的李原雖然有心支援,但他不敢自作主張,隻能派人快馬加鞭,通知南下的太史慈。
而雲中的臧霸,在收到求援的訊息後,一時間有些猶豫不定。
他內心是偏向救援的,所謂中原大義暫且不提,單是唇亡齒寒這個道理,他還是明白的。
武皋是北段長城的軍事要塞,也是中段長城防線的重要據點...
鮮卑人大舉入侵,待其破了武皋,到時定襄、雁門、雲中、河套等地皆會暴露在其兵鋒之下,到時他又該如何自處。
臧霸心中雖有了傾向,卻沒有立即決定,而是召集一眾手下商議。
大廳內,伊禮、孫觀、孫康、昌豨、劉成、吳郭等將領收到消息後,迅速匯聚一堂。
待到眾人到齊,臧霸也不廢話,直接道:“鮮卑南下,武皋漢軍,希望我等發兵支援,諸位以為該當如何?”
“哼,大帥此前多番禮請,對方卻絲毫不給麵子,此時有何麵目敢於請援,他王雄把我軍當成什麽了...”
昌豨想也沒想,直接出言反對道:“大哥,那王雄自持身份,一向看不起我軍...”
“以吾之見,就算前往支援,漢軍也未必真心合作...”
“不錯,那王雄三番五次拒絕大帥好意,方有此番惡果...”
五原都尉,伊禮同樣踏步出列道:“鮮卑勢大,吾以為現在不該出兵,也不該與其交惡...”
“更何況大帥正籌謀冀州戰略,不可節外生枝,當靜觀其變為上...”
如今大帥正調軍南下,攻略冀州,從而完成夏軍的戰略優化。
若他們這個時候,與鮮卑開戰,出了事情誰能擔待得起。
南北兩線同時作戰,夏軍目前,還沒有那個實力...
“嗯!”臧霸神色糾結,也沒想到一眾兄弟竟然反對出兵,這讓他心中為難。
道理是那個道理,但鮮卑來勢洶洶,若真讓其突破長城防線,時勢牽連下,可不會給夏軍反應的時間...
似乎是看出心中憂慮,一向沉默寡言的孫康,不由上前道:“大哥,漢軍不識好歹,我等卻不能以偏概全!”
說到這裏,孫康環顧四周,接著道:“王雄此人,是死有餘辜,但北地百姓何其無辜…”
“若胡人鐵騎突破武皋,屠刀之下必留一地腥膻,吾等何忍…”
“不錯,吾等身為漢兒郎,便不能任由鮮卑人,侵我疆土而無動於衷...”
“大哥,您還猶豫什麽,更何況大帥當初亦言,若遇戰事臨機而決,戰機稍縱即逝...”
孫觀吳郭等人亦上前附言,前者是孫康胞弟,後者可能也猜測到統領的心思,所以便出聲附和。
相對於昌豨伊禮,他們可以說是最沒有立場的,或者說其中的立場就是跟著臧霸走!
孫康繼續道:“唇亡齒寒,武皋可以丟,但不能這個時候丟…”
若武關被破,夏軍不但失去北方戰略縱深,可能並州各郡,都會陷入被動,從而直麵胡人大軍威脅。
這,已經不是夏軍願不願意與鮮卑發生衝突的問題,而是兩者本質利益衝突的問題...
鮮卑南下,還能劫掠誰,首當其衝的,必然是幽州和並州...
而這兩地,目前是夏軍的地盤,到時刀兵無眼...
想到這裏,臧霸起身道:“鮮卑人這些年來一直熱衷於內鬥,然而此番卻突然大舉集結南下,其中所圖非小...”
“絕不是擄掠一番那麽簡單,與其到時候陷入戰略被動,不如早做準備...”
臧霸環顧四周,沉聲道:“胡人南下,這不止是漢軍的事,並州乃至河套,都不能置身事外...”
“吾意已決,大軍不日北上,支援武皋...”
“令,孫康率八千鐵騎,先行...”
“諾!”
“劉成,統領步兵,坐鎮雲中,臨機策變,其他人迴去整軍...”
“諾!”
待麾下眾將離開後,臧霸還是不怎麽放心,隨即他又命人快馬加鞭的趕往幽州,將北地的情況盡數匯報於主公...
此次出兵,乃是臧霸臨機而決,並沒有得到李信的授權。
所以在發兵的同時,他也要派人,向主公稟明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