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冀州不好打
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 作者:唐吉可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薊縣,幽州首府。
作為州治所在,整個府城高大威嚴,五步一樓十步一閣,簷牙高啄廊腰縵迴,街道參差。
幽州地處邊陲,但治所薊縣,卻車水馬龍行商絡繹,一片榮華之景。
城主府樓,迎著拂麵的夏風,李信登高博望,俯視城中繁華。
他心下不由感歎:“同為邊地州治,晉陽不及薊縣多矣…”
掃了眼薊縣城內,川流不息的商販人群,隨側的逢紀等人亦深有同感。
賈詡眯了眯眼睛,更是道:“劉虞此人,武略或許不行,但其在地方治理上,確實有些水平…”
刺史劉虞,向內刻薄寡恩,但是對待鮮卑烏桓等族群,卻寬宏有嘉。
那句話咋說的,緊緊褲腰帶,屁民們餓餓肚子,一天省個三五頓,支援支援困難的鄰裏友邦,在域外博個大義仁名。
如此,大漢仁名遠播,劉虞德名萬裏,諸胡競相來賀,就算哪天境內叛亂,也能從諸胡部落借點兵馬支援…
去年李信攻略幽州,就是劉虞靠著自己往日裏的仁德名聲,請得烏桓匈奴出兵攪局,才導致夏軍戰略規劃功虧一簣…
若不然,李信的燕趙戰略,恐怕已經有所成效了…
有道是威有威的好處,仁有柔的妙用,關鍵還是看個人的施行。
再加上劉虞主張對北部諸胡,行懷柔拉攏之策,以及公孫瓚這名白馬將軍平日裏的威名。
烏桓鮮卑等胡人,雖然在邊郡縣城小有抄掠,但幽州總體上還是很和平的。
這種情況下,作為大漢邊郡與北方的交接地,自然吸引了南來北往的商旅,前來互市。
來自北方的牲畜、皮毛、獸骨、以及人參、鹿茸、等藥材物品。
南方的茶葉、絲綢、手工製品,乃至於被大漢禁運的金鐵等物,也被各地大小商販攜運。
以物易物,或者銅錢金珠,相互獲取所需。
相對於此前保守的並州,幽遼等地因為劉虞的懷柔,拉攏之政,反而更加繁榮。
當然幽州有此安定,也不全是劉虞一個人的功勞,若沒有公孫瓚這頭猛虎震懾諸胡,說不得這幽州之地,與當初的並州也沒啥區別。
李信收起心中思慮,將目光轉向身後:“元圖,現今我軍已經拿下幽州大部,汝以為接下來該當如何…”
“主公,幽州以下,隻需按照原定戰略執行即可...”
逢紀胸中雖有墨水,卻偏偏不願意在一些事情上浪費腦力,這讓人心中很無奈。
李信心中歎了口氣,隨後道出內裏憂慮:“冀州,可不是那麽好下的!”
“劉虞、董卓、盧植、公孫度、乃至廣宗黃巾老巢,整個河北雲集的兵力,高達四十餘萬...”
“單憑我等手上這點兵力,貿然插手其中,恐怕難有成效,甚至會被各方共同針對...”
不怪李信心中憂慮,如今冀州境內,已經亂成一鍋粥了。
董卓的西涼軍團、劉虞的幽州軍團、公孫度的度遼邊軍,以及盧植的五校精銳。
再加上廣宗城內,黃巾收縮的兵力,四十萬人隻是李信保守估計。
而這些隻是前線正麵戰場的戰兵,若是再加上各部城防輔兵,和後勤青壯役卒,冀州戰場上的兵力,可能會更加誇張。
以大漢全農皆兵的製度,青壯役卒持矛為兵,冀州各方混戰軍團,弄出各百萬大軍,也不無可能...
而且這些人手中的士兵,可不似洛陽三張手中,那些裹挾的家奴青壯。
冀州各部大軍,幾乎都是身經百戰的精銳軍團,這種情況下李信僅憑手中五萬多人,確實有點發虛。
因為冀州戰場不但兵強將廣,各部統軍主帥都是硬茬子,這讓習慣了捏軟柿子的李信,感覺棘手。
賈詡看出了李信心中的憂慮,上前一步道:“主公,冀州戰略,關乎我軍日後的霸業之基,不可輕棄…”
“單憑薊城現有兵力,是不足以支撐主公攻略冀州…”
“若是主公調動河套,以及雁門諸將南下...”
夏軍自然不可隻有區區五萬人馬,李信麾下有四大軍團,兩大兵團。
四大戰兵軍團,分別是徐晃南郡軍團、臧霸的雲中軍團、太史慈的雁門狼騎軍團,和新組建的上黨集團軍。
而兩大兵團,分別是河套匈奴八旗扈從兵團,和高闕的郭藴自建兵團,或者叫朔方開拓建設兵團。
其中四大軍團的正規軍,有十五萬到十六萬的正規戰兵編製,預備輔兵補充兵員無算。
餘下的兩大兵團,八旗扈從兵團十二萬,加上郭蘊的三十六萬建設兵團,至少能湊出四十八萬的戰陣悍卒。
八旗扈從軍的兵員,來自匈奴各部勇士,甚至還有原王庭精騎,這些人除了裝備之外,整體戰力和作戰意誌,未必比上黨軍團中的戰兵弱。
而郭蘊的三十六萬朔方兵團,同樣是經過戰陣考驗,且補充完兵種後,整訓出的軍隊,給夏軍協防綽綽有餘。
目前跟隨李信攻略幽州的,隻是新組建的上黨軍團,整編戰兵六萬人。
以夏軍精兵為先的製度,正麵戰場主力肯定是戰兵為先,至於輔兵基本就是協防,和作為後備兵員。
這些零零總總加起來,李信治下甚至能夠動員十六萬精銳戰兵,和六七十萬的副兵軍事武力。
隻不過河套維穩,郭圖的種種政策還需要各部軍團配合實施,加上之前攻伐慘烈,各部需要生息休整,所以這些地方的兵力便沒有動用。
李信心中憂慮,有些躊躇不定:“河套新政處於關鍵時期,現在調軍恐有不妥…”
“主公,機不可失,我軍當趁此機會一舉拿下冀州,否則等到黃巾與漢庭分出勝負,再想南下恐怕就難了…”
賈詡目光炯炯道:“以冀州戰場上的激烈程度,沒有後力我軍很難打開局麵…”
“此番若能盡得河北之地,哪怕河套新政拖後,兩部兵團拚光也是值得的...”
賈詡說的很肯定,若夏軍真能盡得燕趙故地,以此為根基,別說河套,就算將並州所有的力量壓上去,也無不可。
與大漢朝劃河而治天下,可以說夏軍早就製定戰略。
其中固然有李信一再堅持的原因,但後續謀劃,賈詡郭圖乃至於太史慈這些文武,可是盡心盡力。
若戰略達成,以幽州、冀州、並州、河套等地為基,燕趙之勢為準,治下千萬人口為利。
夏軍完全可以,重新武裝起百萬大軍為用,所以首席軍師才會出此策略。
既然賈詡言明利害,李信也不再糾結,再加上燕趙戰略,是他提出且堅定謀劃的,所以便沒有什麽好猶豫的了。
想到這裏,李信眸光一定:“如此,就依文和之言,召南郡徐晃軍團進駐上黨,策應引援…”
“令雁門太史慈狼騎南下,與我軍在彰武合兵…”
“再令,魏延從漳河新軍大營,調三萬在訓新騎,進駐薊縣,整頓幽州各方軍政…”
李信頓了頓道:“除了軍事調度,晉陽王充崔正等人,從各郡縣征調二十萬青壯徭役,務必保證前線糧草物資充分調度…”
“冀州之戰,關乎我軍日後基業成敗,萬不可有絲毫馬虎...”
經過一番分析後,李信還是采納了賈詡的意見,隻不過在細節上做了變動。
比如此次南下作戰的,隻有徐晃和太史慈兩部軍團。
甚至就連坐鎮晉陽,留守大本營的老兄弟魏延,也被李信調來幽州,總理大後方,為接下來攻略冀州做準備。
至於郭藴、韓忠、與臧霸等駐軍,則繼續鎮守河套,沒有輕動。
從軍事調動中,也可以看出夏軍複雜麵,此次攻略冀州,麵對的敵人可能是黃巾也可能是官軍,亦或二者兼具。
這種情況下,郭藴、張遼、高順等朝廷舊吏,自然不適合領軍。
讓郭藴張遼等人,對付鮮卑匈奴等邊外族群勢力尚可,但是讓他們領軍與朝廷正統為敵,恐怕有反複之險,其中用心良苦李信不便明說。
而並州大規模的軍事調動,自然瞞不過有心人,當各地駐軍,源源不斷開赴南下,並向上黨薊縣等地匯聚之時,北方草原同樣也不安穩...
......
作為州治所在,整個府城高大威嚴,五步一樓十步一閣,簷牙高啄廊腰縵迴,街道參差。
幽州地處邊陲,但治所薊縣,卻車水馬龍行商絡繹,一片榮華之景。
城主府樓,迎著拂麵的夏風,李信登高博望,俯視城中繁華。
他心下不由感歎:“同為邊地州治,晉陽不及薊縣多矣…”
掃了眼薊縣城內,川流不息的商販人群,隨側的逢紀等人亦深有同感。
賈詡眯了眯眼睛,更是道:“劉虞此人,武略或許不行,但其在地方治理上,確實有些水平…”
刺史劉虞,向內刻薄寡恩,但是對待鮮卑烏桓等族群,卻寬宏有嘉。
那句話咋說的,緊緊褲腰帶,屁民們餓餓肚子,一天省個三五頓,支援支援困難的鄰裏友邦,在域外博個大義仁名。
如此,大漢仁名遠播,劉虞德名萬裏,諸胡競相來賀,就算哪天境內叛亂,也能從諸胡部落借點兵馬支援…
去年李信攻略幽州,就是劉虞靠著自己往日裏的仁德名聲,請得烏桓匈奴出兵攪局,才導致夏軍戰略規劃功虧一簣…
若不然,李信的燕趙戰略,恐怕已經有所成效了…
有道是威有威的好處,仁有柔的妙用,關鍵還是看個人的施行。
再加上劉虞主張對北部諸胡,行懷柔拉攏之策,以及公孫瓚這名白馬將軍平日裏的威名。
烏桓鮮卑等胡人,雖然在邊郡縣城小有抄掠,但幽州總體上還是很和平的。
這種情況下,作為大漢邊郡與北方的交接地,自然吸引了南來北往的商旅,前來互市。
來自北方的牲畜、皮毛、獸骨、以及人參、鹿茸、等藥材物品。
南方的茶葉、絲綢、手工製品,乃至於被大漢禁運的金鐵等物,也被各地大小商販攜運。
以物易物,或者銅錢金珠,相互獲取所需。
相對於此前保守的並州,幽遼等地因為劉虞的懷柔,拉攏之政,反而更加繁榮。
當然幽州有此安定,也不全是劉虞一個人的功勞,若沒有公孫瓚這頭猛虎震懾諸胡,說不得這幽州之地,與當初的並州也沒啥區別。
李信收起心中思慮,將目光轉向身後:“元圖,現今我軍已經拿下幽州大部,汝以為接下來該當如何…”
“主公,幽州以下,隻需按照原定戰略執行即可...”
逢紀胸中雖有墨水,卻偏偏不願意在一些事情上浪費腦力,這讓人心中很無奈。
李信心中歎了口氣,隨後道出內裏憂慮:“冀州,可不是那麽好下的!”
“劉虞、董卓、盧植、公孫度、乃至廣宗黃巾老巢,整個河北雲集的兵力,高達四十餘萬...”
“單憑我等手上這點兵力,貿然插手其中,恐怕難有成效,甚至會被各方共同針對...”
不怪李信心中憂慮,如今冀州境內,已經亂成一鍋粥了。
董卓的西涼軍團、劉虞的幽州軍團、公孫度的度遼邊軍,以及盧植的五校精銳。
再加上廣宗城內,黃巾收縮的兵力,四十萬人隻是李信保守估計。
而這些隻是前線正麵戰場的戰兵,若是再加上各部城防輔兵,和後勤青壯役卒,冀州戰場上的兵力,可能會更加誇張。
以大漢全農皆兵的製度,青壯役卒持矛為兵,冀州各方混戰軍團,弄出各百萬大軍,也不無可能...
而且這些人手中的士兵,可不似洛陽三張手中,那些裹挾的家奴青壯。
冀州各部大軍,幾乎都是身經百戰的精銳軍團,這種情況下李信僅憑手中五萬多人,確實有點發虛。
因為冀州戰場不但兵強將廣,各部統軍主帥都是硬茬子,這讓習慣了捏軟柿子的李信,感覺棘手。
賈詡看出了李信心中的憂慮,上前一步道:“主公,冀州戰略,關乎我軍日後的霸業之基,不可輕棄…”
“單憑薊城現有兵力,是不足以支撐主公攻略冀州…”
“若是主公調動河套,以及雁門諸將南下...”
夏軍自然不可隻有區區五萬人馬,李信麾下有四大軍團,兩大兵團。
四大戰兵軍團,分別是徐晃南郡軍團、臧霸的雲中軍團、太史慈的雁門狼騎軍團,和新組建的上黨集團軍。
而兩大兵團,分別是河套匈奴八旗扈從兵團,和高闕的郭藴自建兵團,或者叫朔方開拓建設兵團。
其中四大軍團的正規軍,有十五萬到十六萬的正規戰兵編製,預備輔兵補充兵員無算。
餘下的兩大兵團,八旗扈從兵團十二萬,加上郭蘊的三十六萬建設兵團,至少能湊出四十八萬的戰陣悍卒。
八旗扈從軍的兵員,來自匈奴各部勇士,甚至還有原王庭精騎,這些人除了裝備之外,整體戰力和作戰意誌,未必比上黨軍團中的戰兵弱。
而郭蘊的三十六萬朔方兵團,同樣是經過戰陣考驗,且補充完兵種後,整訓出的軍隊,給夏軍協防綽綽有餘。
目前跟隨李信攻略幽州的,隻是新組建的上黨軍團,整編戰兵六萬人。
以夏軍精兵為先的製度,正麵戰場主力肯定是戰兵為先,至於輔兵基本就是協防,和作為後備兵員。
這些零零總總加起來,李信治下甚至能夠動員十六萬精銳戰兵,和六七十萬的副兵軍事武力。
隻不過河套維穩,郭圖的種種政策還需要各部軍團配合實施,加上之前攻伐慘烈,各部需要生息休整,所以這些地方的兵力便沒有動用。
李信心中憂慮,有些躊躇不定:“河套新政處於關鍵時期,現在調軍恐有不妥…”
“主公,機不可失,我軍當趁此機會一舉拿下冀州,否則等到黃巾與漢庭分出勝負,再想南下恐怕就難了…”
賈詡目光炯炯道:“以冀州戰場上的激烈程度,沒有後力我軍很難打開局麵…”
“此番若能盡得河北之地,哪怕河套新政拖後,兩部兵團拚光也是值得的...”
賈詡說的很肯定,若夏軍真能盡得燕趙故地,以此為根基,別說河套,就算將並州所有的力量壓上去,也無不可。
與大漢朝劃河而治天下,可以說夏軍早就製定戰略。
其中固然有李信一再堅持的原因,但後續謀劃,賈詡郭圖乃至於太史慈這些文武,可是盡心盡力。
若戰略達成,以幽州、冀州、並州、河套等地為基,燕趙之勢為準,治下千萬人口為利。
夏軍完全可以,重新武裝起百萬大軍為用,所以首席軍師才會出此策略。
既然賈詡言明利害,李信也不再糾結,再加上燕趙戰略,是他提出且堅定謀劃的,所以便沒有什麽好猶豫的了。
想到這裏,李信眸光一定:“如此,就依文和之言,召南郡徐晃軍團進駐上黨,策應引援…”
“令雁門太史慈狼騎南下,與我軍在彰武合兵…”
“再令,魏延從漳河新軍大營,調三萬在訓新騎,進駐薊縣,整頓幽州各方軍政…”
李信頓了頓道:“除了軍事調度,晉陽王充崔正等人,從各郡縣征調二十萬青壯徭役,務必保證前線糧草物資充分調度…”
“冀州之戰,關乎我軍日後基業成敗,萬不可有絲毫馬虎...”
經過一番分析後,李信還是采納了賈詡的意見,隻不過在細節上做了變動。
比如此次南下作戰的,隻有徐晃和太史慈兩部軍團。
甚至就連坐鎮晉陽,留守大本營的老兄弟魏延,也被李信調來幽州,總理大後方,為接下來攻略冀州做準備。
至於郭藴、韓忠、與臧霸等駐軍,則繼續鎮守河套,沒有輕動。
從軍事調動中,也可以看出夏軍複雜麵,此次攻略冀州,麵對的敵人可能是黃巾也可能是官軍,亦或二者兼具。
這種情況下,郭藴、張遼、高順等朝廷舊吏,自然不適合領軍。
讓郭藴張遼等人,對付鮮卑匈奴等邊外族群勢力尚可,但是讓他們領軍與朝廷正統為敵,恐怕有反複之險,其中用心良苦李信不便明說。
而並州大規模的軍事調動,自然瞞不過有心人,當各地駐軍,源源不斷開赴南下,並向上黨薊縣等地匯聚之時,北方草原同樣也不安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