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胤禑是個無權無勢的小阿哥。每逢皇太後的聖壽節,他隻需要花十幾兩銀子,小小的意思一下即可。
反正吧,胤禑送得再多,皇太後也不可能多看他半眼。更何況,他那個時候,兜裏真沒錢。
現在就不同了,胤禑不僅是京城裏數得上號的大地主,還是聲勢顯赫的實權阿哥,給皇太後的壽禮絕對不能薄。
為了不讓康熙挑出毛病,胤禑從江寧帶迴來的箱籠中,找出了一幅畫:閻立本的《秦府十八學士圖》。
給皇太後送壽禮,其實一門高深的學問。
壽禮的厚重程度,可以逐年升高,卻絕不能像王小二過年似的,一年不如一年。
更重要的是,送給康熙的壽禮,和皇太後相比,檔次不能低太多,免得惹來不孝的猜疑之心。
比較幸運的是,江寧林家和無錫方家,都是傳承近千年的儒門大世家。
這兩家藏的名畫、名字帖,多達幾百件,足夠胤禑一直送到雍正十三年。
名門大地主,遇見了超級大流氓,隻能乖乖認栽的被吃得骨頭渣都不剩。
林家和方家祖傳的各種珍玩字畫,連同林淺淺一起,都被胤禑打包帶迴了京城。
皇太後的聖壽節,最開心的要數內務府的這些貪官汙吏們,嘿嘿,揩今上之油的機會,又到了。
淩晨,胤禑依依不舍的離開了林淺淺香噴噴的妙體,起床更衣洗漱,匆匆用罷早膳後,出門登轎去西華門。
此時的貝勒府門前,因夜色尚濃,整個出行的儀仗隊伍,人手一隻大燈籠。
在隊伍的前端,開道的三騎索倫猛士,他們的手裏高高的舉著代表胤禑身份的長條燈籠。
隻見,左側的燈籠上,豎向有一排醒目的黑字:管理內務府及兵部,右側的燈籠上則為:多羅愉貝勒。
值得一提的是,中間的燈籠上,黑色字體格外的粗大醒目:管理鑲白旗三旗事。
大清是旗人的大清,擁有管理旗務實權的王公貝勒,才是真正的人上人。
緊隨其後的是,十六麵開道的警告牌,上麵羅列著胤禑的諸多身份和頭銜。
20名武裝到牙齒的索倫騎士之後,便是金瓜、金斧、金鉞、金錘、黃羅傘、大青扇等各種皇權禁物。
胤禑登上銀頂紅蓋金黃幨的八抬大轎之後,烏林隨即輕聲喝道:“啟轎!”
這時,就見四名三等侍衛,縱馬奔到整個隊伍的最前端。
他們揮舞著手裏的長皮鞭,重重的摔打在青石板的路麵上,發出令人驚恐的響聲,“啪!啪!啪!”
聽見靜街的鞭響之後,百官及草民,必須主動提前迴避。
胤禑的大隊伍,從胡同裏拐上大街之後,行進的速度始終不減。
隻因,沿途遇見的大小官員們,早就識趣的退到了街旁的小胡同裏。
至高無上的皇權威儀,在這一刻,體現得淋漓盡致。
大轎落於西華門前,胤禑的雙腳剛剛落地,就見門前的護軍和侍衛們,一齊紮下深千,畢恭畢敬的說:“請十五爺大安!”
“起吧。”
胤禑沒看他們,帶著烏林、小金子及哈哈珠子們,浩浩蕩蕩的進了西華門。
等胤禑坐進內務府的簽押房內,隻過了半盞茶的工夫,內務府的幾名實權郎中,便一起來找他了。
“十五爺,照往年聖壽節的老例,應建一座大壽塔。”
胤禑端起茶盞,喝了一口溫熱的茶湯,慢騰騰的問:“需銀幾何?”
“迴十五爺,因物價飛漲,奴才絞盡腦汁的精打細算,再怎麽儉省,也至少需要三十萬兩銀子。”
胤禑心想,區區一座木製的大壽塔,還不是永久性建築,居然需要花這麽多銀子,莫不是黃金做的?
不過,胤禑管理內務府的時間也不算短了,各種稀奇古怪的離譜之事,他早就見怪不怪了。
“嗯,你把工價算清楚了,盡快交給爺。”
胤禑的態度很明確,大清是康熙的大清,他隻是個大管家而已。
內務府的人,想借機會大發橫財,康熙都默許了,和管家有個屁的關係?
如實上奏便是!
至於,康熙覺得貴了,拒批銀子,那也不是胤禑想擋大家的財路。
有意見的話,自己去找康熙擺事實講道理嘛!
晚年的康熙,確實有了大興木土,安逸享樂,生活日漸奢靡的諸多跡象。
沒辦法,在位時間過久的皇帝,舉目望去,有力量製衡的勢力都被消滅了,難免會起驕奢之心。
康熙如此,乾隆更是如此!
不過,康熙和乾隆,都不信長生之道,格外厭惡煉丹。
雍正八年,老十三病死之後,雍正像是徹底變了個人似的,不僅怠政,還變成了美人收藏家。
更可怕是,雍正居然召集了很多妖道,躲在圓明園裏肆無忌憚的煉丹。
不過,擔任大管家的時間久了之後,胤禑也逐漸摸到了康熙的脈搏。
該花的錢,堅決不能省。不該花的錢,胤禑有義務幫著康熙把把關,提前卡一部分經費下來。
內務府碩鼠們,也都知道這一點。所以,他們很有默契的故意提高了幾倍的開支,讓胤禑可以砍幾刀,也有向上表功的機會。
經過一番激烈的討價還價,胤禑和內務府的人,達成了一個基本共識:聖壽節的總花銷,必須控製在一百萬兩銀子的範圍內。其中的十萬兩,歸胤禑說了算。
誰敢花超了,就賣了自家的房子、老婆和女兒,換錢充抵進來。
反正吧,肉總要爛在鍋裏,該你們撈的,胤禑也不攔著。
但是,總要有個度吧?
這就像是大型商超的采購買手們一樣,大東家也知道,攔不住他們貪,隻能想方設法的把貪腐程度,控製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以內。
和內務府的人,剛把皮扯完,鑲白旗的三個都統也來找胤禑了。
“十五爺,時近年關,可是,咱們鑲白旗去年的年節賞銀,至今還沒個著落!”
胤禑心裏有數,上三旗的節賞,戶部早就發了。
但是,下五旗的節賞,經常性的被戶部以各種理由,進行變相的拖欠。
戶部那邊也不說不給,隻是推脫說,國庫欠款甚巨,暫時沒銀子給。
承平時期的戶部,就是各個衙門的活祖宗!
若不是下五旗集體欠發節賞,以胤禑和老四的鐵杆關係,完全可以單獨解決鑲白旗的節賞補發問題。
偏偏,大家都綁在了一塊兒,戶部若是隻補發鑲白旗的節賞,剩下的四旗肯定要鬧翻天。
不過,再怎麽說,今年也是胤禑管理鑲白旗之後的頭一年節賞,開門紅必須打響。
“你們先迴去吧,有些事情千萬不能急,越急就越難解決。等我和戶部商量之後,再給你們個準信,可好?”
三個都統一聽這話,立時覺得節賞補發有門了。所謂的找戶部商量,不就是找六親不認的老四商量麽?
這年頭,誰還不知道啊,胤禑在老四的郡王府裏,擁有獨門獨棟的一整座客院?
“謝十五爺,大家都指著這點節賞買點肉吃呢!”
“十五爺,若不是實在沒了法子,奴才也不敢來驚擾您。”
“唉,奴才手下的全是苦哈哈的蒙古旗人,他們既不通漢語,又無法賣馬,還不能種地和經商,實在是窮得沒有隔夜糧啊!”
麵對手下三個都統的叫苦,胤禑心想,那些沒有鐵杆莊稼的草民牛馬們,過的是個啥日子,你們真不知道麽?
不過,旗人的窮,真的是體製問題。
這年頭,革別人的命,抄別人的家,易如反掌。
比如說,闖賊進京後,搶了多少前明朝廷不敢動的官紳之家?
可是,真要動實權旗人階層的根本利益,完全不可能!
改革旗務,從順治開始,一直到乾隆,喊了多少年,最終,也就是搞了個出旗為民,把漢軍踢出了鐵杆莊稼的隊伍。
滿八旗和蒙八旗的利益,殺重臣和殺小雞一樣的乾隆,楞是沒敢去碰。
快到用晚膳的時候,康熙把胤禑叫進了乾清宮。
“朕聽說,鑲白旗下,沒領到去年的節賞,個個怨聲載道?”
胤禑一聽這話,就知道,鑲白旗裏有人暗中給他上眼藥。
嗬嗬,胤禑原本還打算私下裏和老四商量一下,即使不補全部的節賞,也可以先補一部分嘛。
現在嘛,胤禑自然不敢再開這個口了!
其中的邏輯並不複雜,康熙讓老四補,老四死頂著不補。胤禑私下一說,老四就補發節賞,這還得了?
反正吧,下五旗的節賞,都被老四壓著沒發,胤禑又沒管戶部,他急個毛線?
“迴汗阿瑪,四哥是個隻認銀子的主!”胤禑兩手一攤,把責任推得一幹二淨。
“四阿哥,確實做得有些過了,不如這麽著,你去和他商量一下,看看戶部還能挪出多少銀子?”
胤禑差點氣笑了,康熙的這種鬼話,就和讓大家公推新太子一樣,誰信誰是大蠢蛋。
“汗阿瑪,不如這麽著,臣兒把四哥請來這裏,您當麵斥責他一番?”胤禑肩膀一溜,又把矛盾推到了康熙的身上。
豐富的職場經驗告訴胤禑,大老板當你麵罵財務總監摳門的時候,百分百是假話!
ps:這是昨天的加更,感謝兄弟們的捧場!
反正吧,胤禑送得再多,皇太後也不可能多看他半眼。更何況,他那個時候,兜裏真沒錢。
現在就不同了,胤禑不僅是京城裏數得上號的大地主,還是聲勢顯赫的實權阿哥,給皇太後的壽禮絕對不能薄。
為了不讓康熙挑出毛病,胤禑從江寧帶迴來的箱籠中,找出了一幅畫:閻立本的《秦府十八學士圖》。
給皇太後送壽禮,其實一門高深的學問。
壽禮的厚重程度,可以逐年升高,卻絕不能像王小二過年似的,一年不如一年。
更重要的是,送給康熙的壽禮,和皇太後相比,檔次不能低太多,免得惹來不孝的猜疑之心。
比較幸運的是,江寧林家和無錫方家,都是傳承近千年的儒門大世家。
這兩家藏的名畫、名字帖,多達幾百件,足夠胤禑一直送到雍正十三年。
名門大地主,遇見了超級大流氓,隻能乖乖認栽的被吃得骨頭渣都不剩。
林家和方家祖傳的各種珍玩字畫,連同林淺淺一起,都被胤禑打包帶迴了京城。
皇太後的聖壽節,最開心的要數內務府的這些貪官汙吏們,嘿嘿,揩今上之油的機會,又到了。
淩晨,胤禑依依不舍的離開了林淺淺香噴噴的妙體,起床更衣洗漱,匆匆用罷早膳後,出門登轎去西華門。
此時的貝勒府門前,因夜色尚濃,整個出行的儀仗隊伍,人手一隻大燈籠。
在隊伍的前端,開道的三騎索倫猛士,他們的手裏高高的舉著代表胤禑身份的長條燈籠。
隻見,左側的燈籠上,豎向有一排醒目的黑字:管理內務府及兵部,右側的燈籠上則為:多羅愉貝勒。
值得一提的是,中間的燈籠上,黑色字體格外的粗大醒目:管理鑲白旗三旗事。
大清是旗人的大清,擁有管理旗務實權的王公貝勒,才是真正的人上人。
緊隨其後的是,十六麵開道的警告牌,上麵羅列著胤禑的諸多身份和頭銜。
20名武裝到牙齒的索倫騎士之後,便是金瓜、金斧、金鉞、金錘、黃羅傘、大青扇等各種皇權禁物。
胤禑登上銀頂紅蓋金黃幨的八抬大轎之後,烏林隨即輕聲喝道:“啟轎!”
這時,就見四名三等侍衛,縱馬奔到整個隊伍的最前端。
他們揮舞著手裏的長皮鞭,重重的摔打在青石板的路麵上,發出令人驚恐的響聲,“啪!啪!啪!”
聽見靜街的鞭響之後,百官及草民,必須主動提前迴避。
胤禑的大隊伍,從胡同裏拐上大街之後,行進的速度始終不減。
隻因,沿途遇見的大小官員們,早就識趣的退到了街旁的小胡同裏。
至高無上的皇權威儀,在這一刻,體現得淋漓盡致。
大轎落於西華門前,胤禑的雙腳剛剛落地,就見門前的護軍和侍衛們,一齊紮下深千,畢恭畢敬的說:“請十五爺大安!”
“起吧。”
胤禑沒看他們,帶著烏林、小金子及哈哈珠子們,浩浩蕩蕩的進了西華門。
等胤禑坐進內務府的簽押房內,隻過了半盞茶的工夫,內務府的幾名實權郎中,便一起來找他了。
“十五爺,照往年聖壽節的老例,應建一座大壽塔。”
胤禑端起茶盞,喝了一口溫熱的茶湯,慢騰騰的問:“需銀幾何?”
“迴十五爺,因物價飛漲,奴才絞盡腦汁的精打細算,再怎麽儉省,也至少需要三十萬兩銀子。”
胤禑心想,區區一座木製的大壽塔,還不是永久性建築,居然需要花這麽多銀子,莫不是黃金做的?
不過,胤禑管理內務府的時間也不算短了,各種稀奇古怪的離譜之事,他早就見怪不怪了。
“嗯,你把工價算清楚了,盡快交給爺。”
胤禑的態度很明確,大清是康熙的大清,他隻是個大管家而已。
內務府的人,想借機會大發橫財,康熙都默許了,和管家有個屁的關係?
如實上奏便是!
至於,康熙覺得貴了,拒批銀子,那也不是胤禑想擋大家的財路。
有意見的話,自己去找康熙擺事實講道理嘛!
晚年的康熙,確實有了大興木土,安逸享樂,生活日漸奢靡的諸多跡象。
沒辦法,在位時間過久的皇帝,舉目望去,有力量製衡的勢力都被消滅了,難免會起驕奢之心。
康熙如此,乾隆更是如此!
不過,康熙和乾隆,都不信長生之道,格外厭惡煉丹。
雍正八年,老十三病死之後,雍正像是徹底變了個人似的,不僅怠政,還變成了美人收藏家。
更可怕是,雍正居然召集了很多妖道,躲在圓明園裏肆無忌憚的煉丹。
不過,擔任大管家的時間久了之後,胤禑也逐漸摸到了康熙的脈搏。
該花的錢,堅決不能省。不該花的錢,胤禑有義務幫著康熙把把關,提前卡一部分經費下來。
內務府碩鼠們,也都知道這一點。所以,他們很有默契的故意提高了幾倍的開支,讓胤禑可以砍幾刀,也有向上表功的機會。
經過一番激烈的討價還價,胤禑和內務府的人,達成了一個基本共識:聖壽節的總花銷,必須控製在一百萬兩銀子的範圍內。其中的十萬兩,歸胤禑說了算。
誰敢花超了,就賣了自家的房子、老婆和女兒,換錢充抵進來。
反正吧,肉總要爛在鍋裏,該你們撈的,胤禑也不攔著。
但是,總要有個度吧?
這就像是大型商超的采購買手們一樣,大東家也知道,攔不住他們貪,隻能想方設法的把貪腐程度,控製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以內。
和內務府的人,剛把皮扯完,鑲白旗的三個都統也來找胤禑了。
“十五爺,時近年關,可是,咱們鑲白旗去年的年節賞銀,至今還沒個著落!”
胤禑心裏有數,上三旗的節賞,戶部早就發了。
但是,下五旗的節賞,經常性的被戶部以各種理由,進行變相的拖欠。
戶部那邊也不說不給,隻是推脫說,國庫欠款甚巨,暫時沒銀子給。
承平時期的戶部,就是各個衙門的活祖宗!
若不是下五旗集體欠發節賞,以胤禑和老四的鐵杆關係,完全可以單獨解決鑲白旗的節賞補發問題。
偏偏,大家都綁在了一塊兒,戶部若是隻補發鑲白旗的節賞,剩下的四旗肯定要鬧翻天。
不過,再怎麽說,今年也是胤禑管理鑲白旗之後的頭一年節賞,開門紅必須打響。
“你們先迴去吧,有些事情千萬不能急,越急就越難解決。等我和戶部商量之後,再給你們個準信,可好?”
三個都統一聽這話,立時覺得節賞補發有門了。所謂的找戶部商量,不就是找六親不認的老四商量麽?
這年頭,誰還不知道啊,胤禑在老四的郡王府裏,擁有獨門獨棟的一整座客院?
“謝十五爺,大家都指著這點節賞買點肉吃呢!”
“十五爺,若不是實在沒了法子,奴才也不敢來驚擾您。”
“唉,奴才手下的全是苦哈哈的蒙古旗人,他們既不通漢語,又無法賣馬,還不能種地和經商,實在是窮得沒有隔夜糧啊!”
麵對手下三個都統的叫苦,胤禑心想,那些沒有鐵杆莊稼的草民牛馬們,過的是個啥日子,你們真不知道麽?
不過,旗人的窮,真的是體製問題。
這年頭,革別人的命,抄別人的家,易如反掌。
比如說,闖賊進京後,搶了多少前明朝廷不敢動的官紳之家?
可是,真要動實權旗人階層的根本利益,完全不可能!
改革旗務,從順治開始,一直到乾隆,喊了多少年,最終,也就是搞了個出旗為民,把漢軍踢出了鐵杆莊稼的隊伍。
滿八旗和蒙八旗的利益,殺重臣和殺小雞一樣的乾隆,楞是沒敢去碰。
快到用晚膳的時候,康熙把胤禑叫進了乾清宮。
“朕聽說,鑲白旗下,沒領到去年的節賞,個個怨聲載道?”
胤禑一聽這話,就知道,鑲白旗裏有人暗中給他上眼藥。
嗬嗬,胤禑原本還打算私下裏和老四商量一下,即使不補全部的節賞,也可以先補一部分嘛。
現在嘛,胤禑自然不敢再開這個口了!
其中的邏輯並不複雜,康熙讓老四補,老四死頂著不補。胤禑私下一說,老四就補發節賞,這還得了?
反正吧,下五旗的節賞,都被老四壓著沒發,胤禑又沒管戶部,他急個毛線?
“迴汗阿瑪,四哥是個隻認銀子的主!”胤禑兩手一攤,把責任推得一幹二淨。
“四阿哥,確實做得有些過了,不如這麽著,你去和他商量一下,看看戶部還能挪出多少銀子?”
胤禑差點氣笑了,康熙的這種鬼話,就和讓大家公推新太子一樣,誰信誰是大蠢蛋。
“汗阿瑪,不如這麽著,臣兒把四哥請來這裏,您當麵斥責他一番?”胤禑肩膀一溜,又把矛盾推到了康熙的身上。
豐富的職場經驗告訴胤禑,大老板當你麵罵財務總監摳門的時候,百分百是假話!
ps:這是昨天的加更,感謝兄弟們的捧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