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長……啊~~~~”兩司馬揚聲剛叫了卒長一聲,那些黑墩子就突然立了起來,接著飛蝗一般的利箭射來,這位兩司馬被三箭穿透了身體,那聲“啊”沒拖多長的餘音就戛然而止。
其他巡卒多一半連慘叫都沒發出就一頭栽下了水岸,隻有少數十幾人未中要害,沒頭蒼蠅一樣四散狂奔起來。
巡卒中箭的同時,一片“噗噗”的吹火聲響起,接著一千五百支火箭的火光將岸邊五十步內照亮。那些在船上被慘叫聲驚醒的人還沒搞清楚情況,就見繁星一般的火焰飛了過來。
扈輒前後望了望,滿意的笑了,兩指入口打了個尖利而悠長的唿哨,兩千人隨即轉身遁入了黑夜,岸上就隻留下了一片橫七豎八的屍首,水中除了熊熊燃燒的糧船外,還有逃命跳水的點點黑色人頭在火光中起伏。
狄縣。
一輛軺車上站著一個士子,駕車的則是個老仆。
齊國遠離山東戰場,齊王田市和丞相田榮相信在這種時候,秦人對齊國不會有什麽興趣,所以狄縣雖是當今齊國的國都,但並沒有多少防範,城門口都沒放軍卒,隻有幾個隸役在那兒收取入城稅。
軺車順利入城並直接駛到丞相府門前,士子下車而立,駕車的老仆則手持士子的身份證“驗”,走向門口的小吏,說自己的主人求見丞相。
丞相門吏按後世的說法叫做“宰相門前七品官”,當然在戰國秦漢年代並沒有後麵朝代那樣腐敗。不過丞相也不是人人能見,這時代講究的是名望、學識,丞相接見後要給丞相長臉,要是門吏任什麽人都給通傳,早被貶去當城門的門吏了。
門吏拿著驗仔細看一番,又抬頭看了看十步外軺車旁那名士子,問老仆:“這位先生賈請見丞相,可有什麽事情?”
老仆很謙恭的答道:“仆主上有與丞相和齊國前途有關的重要消息,需要盡快告知丞相。”
一般來說如果求見的人是有什麽私人目的,通常都會給門吏塞點兒小費。門吏看這老仆放的姿態很低,可絲毫沒有塞錢的意思,抬頭發現那個士子看過來的目光也很淡定,心裏嘀咕了一下,怕真的有什麽重要事情給耽誤了,於是點了點頭跟其他門吏交待了一下,就快步走進府內。
齊相田榮這段時間過得很不舒服。
秦伐趙,在四國盟的大義和齊王田市的堅持下,田榮捏著鼻子同意了讓田都和田安領八萬齊軍往趙。
剛開始田榮收到的消息是,田都與田安還算比較忠實的貫徹了他的想法,就是不拚老命隻做姿態,保存實力。
但隨著項羽帶楚軍在巨鹿將王離趕跑,諸侯各國援趙軍都被楚軍的戰力所威服,齊軍在田都田安的帶領下也跟著項羽去伐關中了。
他對這個倒是不反對,問題在於糧秣的供給。
主要的諸侯軍組成中,趙國已經被打爛,糧秣供應不了多少。燕國本來就邊遠苦寒,糧秣供應不易。後加入的魏國地盤還小,也沒多少糧食可以拿出來,最終就變成了由齊楚負擔了幾乎整個四十萬諸侯聯軍的糧秣供給。
齊國自複國以來,首任齊王田儋在魏國打了個大敗仗還送了命,讓齊人落下了病,對於離齊遠征有一種畏懼。
當年秦滅六國時,齊國躲秦國遠遠的繼續奢靡和空談,最後五國被滅後,麵對壓境而來的秦軍隻能不戰而降。
現在的齊國依舊距離秦的威脅很遠,尤其是聯軍將王離趕跑後就更沒了任何威脅,所以齊國人躲進小樓成一統的小家子思想再度抬頭。
在田榮的心裏頭,把秦軍盡數趕出山東也就夠了,為什麽還一定要打進關中徹底滅秦呢?
滅秦他不反對,可問題在於,秦是那麽好滅的?秦軍是從巨鹿“敗逃”了,但秦軍實力並沒有多大損失,除了伐趙的傷亡,至少有十七、八萬秦嘯軍退進了函穀關,再加上之前換防迴秦的二十餘萬秦銳軍,四十萬秦軍對四十萬諸侯軍,還有函穀關這樣的天險,憑什麽贏?
最後滅不了秦,還讓自己的國力因為滅秦大損,那時候,身邊這個楚國會不會趁虛而入吞齊?
雖然田榮以齊國糧秣也不寬裕的理由,隻答應供給諸侯軍中的齊軍糧秣,聯軍那邊也答應了,可田榮還是不舒服。
此時他正看著從田都和田安援趙啟程時開始計算的糧秣輜重供應統計書煩躁,門吏來報說,一個名叫陸賈的士子請見,說有與丞相和齊國前途有關的重要消息。
危言聳聽。雖然這個成語是近現代才有的,但田榮聽到門吏稟報後的第一感覺恰好可用這個成語來詮釋。
他煩躁的一擺手:“笑話,我大齊現在民安國定,有什麽前途不前途的,不見!”
門吏唯唯,轉身剛要走,田榮猛然一驚:“慢!你是說此人名叫陸賈?”
見門吏一邊點頭一邊將手中的驗就要往上遞,田榮擺擺手,深吸了一口氣:“請他進來吧。”
門吏連忙去請人了。
“陸賈,陸賈不是在秦為客卿了嗎?”田榮自言自語著:“他來幹什麽,為秦做說客?還是因四十萬聯軍伐秦害怕了,逃離關中準備事齊?”
田榮滿腦子胡思亂想著,直到聽到門吏喊“陸賈先生到”才收起了心思,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
陸賈微笑著走進大堂,先左右看了看,然後對著田榮行了一個正揖禮:“士人陸賈,參見丞相。”
田榮隻是略微欠了欠身,冷冷一笑:“先生為何自稱士人?我可是聽說先生早已身為暴秦客卿,可參與公卿朝議,權力大得很啊。”
陸賈又是一笑:“丞相的消息倒是很準。不過在下雖確是秦廷客卿,但既然是‘客’,離開鹹陽後自稱士人也無不可。”
“哦?”陸賈說離開鹹陽,到底是叛離,還是因事遣離?
田榮來了興趣:“先生請坐。”
陸賈走到距離田榮席案十步左右的一個坐席上跪坐好。
“先生是暫離鹹陽,還是永離?”叛離這個叛字不太好聽,田榮玩了玩文字遊戲。
“暫離,就是來提醒丞相和齊王一些事情。”陸賈也沒有任何掩飾:“因諸侯軍攻秦,其中不但包含齊軍,據稱齊國還為此不斷向諸侯軍提供糧秣。在下覺得,應該來提醒一下,丞相和大王的地位已經危矣。”
田榮哈哈大笑:“先生既然仍是秦廷的客卿,自然是以秦帝的利益為上。而作為秦廷客卿如此毫無技巧的說齊國參與伐秦是危險的,先生這種離間法也太直接了吧。”
他就差當麵斥責陸賈淺薄了。
“丞相想是沒聽準,在下並沒有說齊國危險,而是說丞相和大王麵臨危險。”陸賈不卑不亢的重複了一遍。
田榮臉上仍然掛著譏諷的笑:“齊自複國以來,國內安寧,百姓樂業。大王儋亡於暴秦之手,更使齊人一心一意反秦。民心歸一,軍心牢固,即使暴秦再次遠至,也不會使齊有所動搖。先生大才,當聞哀兵必勝的道理。如此軍民一心,大王與本相,又能有什麽危險呢?”
“將軍都與將軍安,領八萬卒援趙,已將齊國軍力基本抽空了吧?”陸賈輕輕一笑:“如果兩位將軍就此擁軍自立,那大王和丞相的地位是否還如丞相所言之穩呢?”
田榮心中一驚,這其實一直是他心中的隱憂,隻是連他自己都沒有把這種意識明確,苟安般的躲避著這個想法。
不過當著陸賈的麵,他自然不會流露出這些情緒:“先生又來這種過於直接的離間了。將軍都本是本相的副將,一直都在本相麾下,是本相使其得居現位。將軍安則是暴秦滅齊時的大王建之孫,對暴秦身懷痛恨。這樣兩個人,怎麽會以齊國動蕩為代價,來危害本相和大王呢?”
陸賈伸出一個手指搖了搖:“秦軍主動退迴關中,並據關自守不再出山東。對齊國而言,外敵既去,那剛才丞相所說的軍民一心,恐怕就不那麽牢靠了吧。”
他看田榮沒有駁斥,就繼續說了下去:“人心是會變的。將軍都既然手握齊國最大的兵權,丞相如何篤定他就不會有新的想法?至於將軍安,他既為齊王建之孫,從王族傳承上,大齊複國未能擁立他為王,丞相又如何會覺得他心中沒有怨懟呢?”
田榮被陸賈這鐵嘴一說,心裏的不安穩更加強烈了。
不過他仍然硬撐著冷笑道:“先生作為秦臣,從鹹陽千裏奔波到此,就隻為告訴我等這些叛秦之人有危險?先生怎麽會如此好心?要知道按秦律,本相和大王都是要夷三族的,如果本相和大王有難,秦人應該大為快意才對。”
“因為丞相還不知道,皇帝已經對山東情勢厭煩了。”
“此話怎講?”這個答案讓田榮很驚訝。
“二世皇帝非始皇帝,始皇帝集權,二世皇帝放權,”陸賈適時的在臉上掛出一個無奈,“大秦政務基本都是公卿朝議後,大事報皇帝定奪,其他事情皇帝都放權給了公卿。”
“所以,鹹陽盛傳皇帝昏聵。”陸賈露出一絲笑意,“比較始皇帝,當今皇帝不那麽具有一統天下的雄心。當初山東亂起,公卿建議組軍鎮亂,所以有了刑徒和中尉軍合組的秦銳。秦銳征戰一載餘,皇帝就覺得再戰下去軍疲,於是換了北疆軍組成的秦嘯。”
見田榮細心聆聽,陸賈心裏一樂,皇帝真厲害,這一招以退為進,曹參拿去對劉季用,靈!現在自己拿來對田榮用,看樣子還是,靈!
“秦銳在山東連戰皆勝,皇帝還不會說什麽,當楚上將軍籍在巨鹿聯軍三十餘萬時,皇帝就厭煩了。山東本非秦土,皇帝覺得既然山東百姓不願與大秦共同興旺,那又何必用兵強求?所以才有大將軍離一戰而退,且一直退進了關中。”
田榮冷笑起來:“先生倒是巧言,打不過就是打不過,還成了秉承秦帝之意而逃。”
“秦嘯軍乃百戰邊卒所組,秦銳軍則大半為刑徒,秦銳能勝,秦嘯反而不能勝?”陸賈這迴臉上都笑開了花:“就算聯軍勢大秦嘯難勝,但總有一戰之力吧?大將軍離一路退卻中,可有與聯軍一戰?要知道,若秦嘯真敗,還不與諸侯軍再戰,迴鹹陽後依照秦律,大將軍離恐怕比當年大將軍信(李信)的下場還要淒慘,所以大將軍離不戰,自然不是他的本意。”
田榮有些懵,遲疑了一會兒才說道:“聽先生所言似乎有些道理……”
“丞相,”陸賈一看有門:“現在諸侯軍分兩路,武安侯季領八萬卒去攻軹關陘,上將軍籍帶近三十萬卒去取函穀關。之前周文伐秦時關中已在函穀關西百多裏又建潼關,所以上將軍或可取函穀關,卻決然破不了潼關,因為兩關守軍共有十萬之眾。而武安侯就算能過軹關陘,大將軍離在浦阪駐軍八萬,將軍囂在浦津駐軍五萬,武安侯可入關中否?”
田榮不吭聲了。
“丞相覺得在下既為秦客卿,為何卻好心來提醒丞相和齊王?原因很簡單。”陸賈收起了臉上的笑容,“因為諸侯軍絕對進不了關中,而諸侯軍的糧秣齊國仍在供給,這就讓大秦關隘戰事拖延不決。所以公卿合議後,覺得應該讓在下來提醒丞相和齊王,既然將軍都和將軍安返國時必裂齊土稱王,那又何必繼續供給他們軍糧?如果齊國中斷糧秣供給,既可以減少本國資源靡費在不能勝之戰中,又可讓皇帝不再為山東煩擾,兩相得利。”
“正如先生言,田都和田安已將齊軍大部握於掌中,此時斷絕糧秣供給,諸侯軍若真的進不了關中,必將敗戰的責任歸於齊,本相和大王就成了敗戰罪人,田都和田安正好以此借口裂土稱王。先生既然說兩相得利,那如何破此困局?”田榮冷笑一聲,將球踢迴到了陸賈腳下。
陸賈雖然被反將了一軍,但這也說明田榮確實已經被他說動了,所以他一點沒有被難住:“辦法都是人想出來的。”
他屈起手指:“諸侯軍四十萬,每十日需糧至少十五萬石。在下知楚每十日送糧七萬,齊每十日送糧三萬。丞相隻需以沙石充糧,然後舟行大野澤時覆舟多半,最終隻運萬石至三川即可。現在秋冬風大,覆舟也是很正常的。”
他又非常嚴肅的對田榮說:“田都和田安歸而裂土,在下認為有七成可能。所以丞相當奏齊王,早征丁壯為卒,並將本應運往三川之糧隱於膠東以備後用。若田都和田安裂土,先當隱忍並暗中策動其軍中將領。待其最大助力楚軍迴返楚地,山東似已安定後,再奪迴齊土。”
田榮一時間還需要消化陸賈的策略,想了想就說:“先生可暫居本相府中,待本相想清楚後再給先生一個答複如何?”
陸賈笑了:“在下已經言盡於此,公卿們的囑托已完成,現在天剛交醜正(下午2點),在下這就辭別丞相迴返關中了。”
說著,他請田榮讓人將門外老仆喚入,將一個木匣雙手奉上:“丞相視金財之物必若浮土,然此匣內乃關中新近所造稀奇之物,名瓷,就請丞相笑納。若山東得安,齊或可與秦交易此物。”
待陸賈主仆離開,田榮打開木匣一看,一對細頸小瓷瓶,四個酒盞,裹在絲綢之中,都是素燒白釉,輕叩有清越之聲,恰如玉製。
田榮一見就愛不釋手,這東西居然是秦人製造出來的?
他猶豫了片刻就決定把這禮物私藏起來而不獻給齊王,反正剛才陸賈說以後還可和秦國貿易這東西,到時候再獻寶於王吧。
_
項羽果然如將閭所推斷的那樣,第二日沒有攻關,而是與諸侯軍各將商討了半天,然後又隨著各將去各諸侯營鼓勵士氣用去剩下的半天。
第三日晨,餐罷戰飯,各軍選出精銳勁卒與楚軍精銳一道,鬥誌昂揚的推著投石車、扛著雲梯,還用革車每四輛載運一塊的方式帶上新製的十二塊板橋,向著函穀關昂首而來。
經過一天時間對軍中上層和中下層的統一思想,前日被秦軍陣戰所消磨掉的士氣,至少在表麵上又重新高漲起來。
然而又一次出乎諸侯軍意料的是,出營不足一裏,一名斥侯就瘋狂的打馬衝迴:“報上將軍,函穀關火起!”
項羽真要瘋掉了!
雖說秦軍再次棄守跑路對諸侯聯軍來說是個大好事,不用在函穀關繼續苦戰就可一路直推到潼關下,而作為入秦的最後一道關隘,一旦擊破潼關,滅秦的大目標就在眼前了。
可是,但是,然而,秦守關軍不論是五萬還是六萬,就暫且估算他們傷亡一萬,退走的還有四到五萬,潼關上守關軍至少不會低於三萬,這一來潼關守軍至少有七至八萬。
而諸侯軍呢?因為延長了糧道一百七十裏,按臧荼的建議用騎軍多點巡護,至少需留二萬騎,每萬騎護持糧隊八十裏。
實際攻函穀關的諸侯軍為二十四萬,在函穀關傷亡而失去戰力的將近三萬,若再分二萬騎護糧,攻潼關的諸侯軍卒也就剩下十九萬,十九萬對八萬,從攻關克難的角度上,兵力優勢已經達不到雷霆之力的程度了。
“武安侯既然從軹關陘退兵,現在在哪裏?”項羽盯著函穀關內的滾滾濃煙烈火,問範增。
“上將軍,武安侯應配合魏軍去取長平了。”範增頗為惱怒,你劉季既然不打軹關陘了,倒是迴來助上將軍啊,跑去幫著魏軍奪長平,可能還有屯留。
作為一個楚人去幫魏王占地盤,卻不幫上將軍滅秦,這算怎麽迴事?
“亞父速使人傳令武安侯,由魏軍自己去取上黨郡,令其立即迴轉,接防新安、澠池和陝縣。先令防範糧道那五萬卒撥一半來助取潼關,另一半待武安侯接手後也立即趕來。”
“喏。”
_
逢狐領一千卒點燃關城後隨即追趕將閭,結果發現將閭並沒有走遠,帶著五千卒正在函穀道的西出口剛忙活完:一個堆滿柴草巨木的超級大火堆。
這個柴堆讓將閭已經忙了昨日一整天,現在看到逢狐帶隊退下來了,就合兵一起繼續向西而去,在柴堆前留了五百騎等著諸侯軍。
“將軍既然在函穀道上給諸侯軍留了這麽個驚喜,為何還要徹底燒掉函穀關?”逢狐對一座完好的關城喪於自己之手,心裏覺得很別扭。
“本將聽聞,那個項籍喜歡燒屠城池,滎陽就是這麽被燒的。”將閭在馬上側臉看著逢狐:“如果諸侯軍此番一直打進關中,則潼關和函穀關反而能留住。如果諸侯軍在潼關受阻滅不了大秦,那他一定會燒掉函穀關泄憤,並使日後他再來伐秦減少一道阻礙。”
他滿麵春風的笑著:“讓他燒,不若我們自己燒。關城大火,至少能阻其一日。剛剛函穀道口的火堆,又能阻其一日,再向前的狹路之處,本將還為其準備了兩個火堆,這就是四日。加上路途行軍他還需要至少三日,七日內諸侯軍休想到潼關城下。”
“函穀關可阻其不止一日。”逢狐滿臉狡黠,“屬將在後關城門處將拆散的投石機大木堵住關門並澆了油,用慢燃火引點火,到明晨才會燒起來,這就至少可阻其兩日。若能將關樓燒塌,那諸侯軍清理起來,就又多停一日。”
將閭停馬,伸手拍了一下逢狐的臂膀,兩人一起哈哈大笑。
八日後,六英宮大沙盤前。
“這個逢狐不錯,升其為裨將軍我讚同。”胡亥心情超好,一點都沒因為項羽氣勢洶洶的已到潼關,且還在不斷增兵而煩惱。
馮劫頜首:“嗨,將軍狐確實有潛力,大秦依舊有這麽多善戰將軍,臣也要恭喜聖上。”
“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胡亥有點像在自言自語,不過這兩句《司馬法》上的警句,在座的人倒是都不陌生。
“軍中良將,還是必須要有的。”胡亥轉頭看著公子嬰:“皇兄還有什麽訊息?”
“聖上,山地曲軍侯敵(獸敵)奏報,諸侯軍用萬騎隨扈糧隊,聖上想用山地曲襲擾其糧運恐不易。”公子嬰輕甩了一下手中竹簡。
“臨機自決,我一向不幹預具體征戰。”胡亥輕拍了一下額頭:“告訴涉間和獸敵,勿要急於立功而將這五千卒置於險地,要他用用心,如何在最小傷亡下取得最大戰果,否則寧可不戰。”
“嗨。”
“諸侯軍從楚水運之糧七萬石,不知道被什麽人給燒掉了。”姚賈不動聲色的淡淡說道:“另外客卿賈傳訊說,他此番赴齊應有收獲。”
“嗬,真是兩個好消息。”胡亥興奮起來,“這一來,項籍的糧秣應支撐不了二十日,所以他攻潼關最多十日就會退兵。”
他神色一凝,想到了些什麽:“讓山地曲襲擾糧道既然不易,不若讓他們趁夜接近諸侯軍大營,散布缺糧的謠言。然後在遠距離不斷小股襲擾諸侯軍糧隊,稍有建功,就再傳謠言,並將戰果擴大十倍。諸卿以為如何?”
_
函穀關的後關門樓,雖然沒有被燒塌,但也搖搖欲墜,仍然讓諸侯軍花了將近半日的時間草草的加固了一下。
接著就是將閭和逢狐給他們設置的幾個堵路大火堆。
在這臨冬的季節裏,能烤烤火還是不錯的。可對於急著滅秦的項羽來說,現在都已經生不出對秦軍的怒火了。
他心裏非常明白,秦人這麽做的目的就是知道他糧秣保障困難,故意拖時間,就連放棄函穀關的做法都是針對這一點而來。
不用拿人命填,隻要棄關、燒關,沿途設置障礙,就能把時間拖出七、八天,而僥幸從當年周文被全殲中逃出的一些軍卒說過,潼關比函穀關更難奪取,所以秦人完全無需在意一個函穀關的得失。
秦人既然明擺著在拖延,那不算計他的糧道也是不可能的。所以項羽將諸侯軍中僅有的三萬騎軍全都放到了函穀關到潼關的路途中,而從新安、澠池、陝縣抽調的半數守卒,也已經有二萬人通過了函穀關,劉邦得了他的軍令,也正在趕往新安。
這一來,到潼關時項羽的兵力能夠恢複到二十萬以上,再過幾日還能達到二十四萬,這讓他多少安心了一些。
“潼關建於黃土台之上,其北為渭水與河水交匯處,南為土台山壁。”範增站在一幅地圖前:“南方的一級一級的山台地人是可以翻越的,隻是到了與潼關平齊一線的地方,有一條有水的溝穀攔路。”
範增在地圖上點著一條簡單的山形描繪處的穀地:“此穀兩側壁立,穀中灌木叢藤,茂密如織,本就不易跨越,而秦人在未建潼關時,此穀的溝壁上每千步就已設有墩台。若想要越溝穀繞擊潼關之背,隻要墩台煙起,入穀者必死,此路線也不適合大軍行進。”
他掃視了一下帳中的諸將,又看了看主位上的項羽:“而且更大的問題是,秦人築潼關後,將此穀側的墩台已經擴為十二連城,每城內可駐軍五百,在兩城之間的千步距離上又加設了兩個墩台。”
“亞父的意思就是說,根本無法繞擊潼關,遣斥侯偷越還有可能。”項羽直接把範增的意思明了了一下:“這也就意味著,我軍隻能走奪關這一條路。”
“奪關亦不易。”範增搖著頭:“潼關的建築形製與滎陽城相類,牆雖不高僅四丈,但不是平齊的關牆,而是比一般馬麵伸出更多的棱角狀,這讓爬城卒的後背完全處於箭矢之下。而秦卒躲在城頂兩層的孔室內,從遠處很難以箭陣擊殺。”
“牆很闊,估計不下十五丈,城頂也無女牆,看似更易登城,然而登城卒會為設於後部的秦弩威脅,因為秦人把女牆設到了城台的中部。如此寬闊的城台,也能使用雙騎並行的騎軍衝擊。”
範增嘬著牙花子:“秦人還把投石機設在了城台上,加上床弩,當初向周文軍拋射塗脂膏柴捆相阻的戰法,此番依舊可用。當然,我軍對秦人火攻也有了沙土滅火法,所以秦人火阻的效果肯定不會像當年周文那般。”
各路諸侯的一眾將領把範增的描述在心中描畫了一番,立即就如狗咬刺蝟一般覺得無從下手,這要用人命填,估計比函穀關填進去的人要多一倍。
“還有,”範增的臉色就像報喪一樣難看:“潼關前秦人還築有五道類似的塢堡,或者稱為棱堡。每道兩堡,前後錯落,中留一途。這些棱堡高約三丈,堡內可容卒五百。兩堡上有橫橋,奪其前堡,則守卒可由橫橋逃至後堡。斥侯報稱,現在每一道的兩堡之間的道路上,也都堆上了倒木和柴草。”
臧荼吸著冷氣:“那就是說,我等需要一道一道的先奪下這些塢堡,才能到潼關城前?”
項羽在臉上擠出一個笑容:“棱堡不大,奪之非難。隻要我等進到潼關前,形勢就可扭轉,因為潼關下是沒有護城河的,可以直接發起攻城。”
沒有護城河倒還算個好消息,諸侯將領們真被函穀關前那道澗水給折騰怕了。問題是潼關這種棱堡牆,誰也沒打過。滎陽雖然也是這種形製,但秦人根本沒守城就走了。
“至於潼關的尖棱城牆,正好,”項羽的笑容自然了一些:“在攻其五道棱堡時,就能找出適合的戰法。秦人這些棱堡,擺明了就是給我等練兵的。”
說完,他居然能更自然的哈哈大笑了起來。
“諸將軍莫要擔心,攻打第一道棱堡依舊是楚軍當先。”範增也終於能笑起來了:“各軍到時可從楚軍攻打所得經驗中,得到破潼關之良策。”
_
“潼關的火油存量夠幾日?”胡亥高居在阿房前殿的殿台之上,身邊站著的是馮劫和陳平。
到始皇帝駕崩時,阿房宮隻建了前殿的台基,然後咱們的胡亥登台亮相後就徹底停了阿房宮的建築。
雖說隻建了個前殿的殿台,但就這個殿台的尺寸就已經非常嚇人了。前殿是三段式,總長度五百八十丈,寬二百丈。其中東西兩段有三層台麵,高達五丈五,東段長一百三十丈,西段長三百丈。中段為兩層台麵,長度一百五十丈。
從這個尺寸看,中段應該是用來上朝的,西段應該是皇帝居所,東段則是服務於皇帝的空間。
胡亥雖然停了阿房宮建設,但也喜歡這個前殿的巨大。來到這時代已經好近幾年了,記憶中也還有真身胡亥的遺存的“大就是美”的思想,而且,鹹陽宮確實是有點小啊。
當然了,咱們的胡亥不會再為此征發徭役繼續建設,就算日後天下太平也不會再建了。隻是這已經建好的這麽大地方,讓其自然風化掉也屬於暴殄天物,所以胡亥就動起了另外一個腦筋,利用這個大殿台,搭帳篷。
其他巡卒多一半連慘叫都沒發出就一頭栽下了水岸,隻有少數十幾人未中要害,沒頭蒼蠅一樣四散狂奔起來。
巡卒中箭的同時,一片“噗噗”的吹火聲響起,接著一千五百支火箭的火光將岸邊五十步內照亮。那些在船上被慘叫聲驚醒的人還沒搞清楚情況,就見繁星一般的火焰飛了過來。
扈輒前後望了望,滿意的笑了,兩指入口打了個尖利而悠長的唿哨,兩千人隨即轉身遁入了黑夜,岸上就隻留下了一片橫七豎八的屍首,水中除了熊熊燃燒的糧船外,還有逃命跳水的點點黑色人頭在火光中起伏。
狄縣。
一輛軺車上站著一個士子,駕車的則是個老仆。
齊國遠離山東戰場,齊王田市和丞相田榮相信在這種時候,秦人對齊國不會有什麽興趣,所以狄縣雖是當今齊國的國都,但並沒有多少防範,城門口都沒放軍卒,隻有幾個隸役在那兒收取入城稅。
軺車順利入城並直接駛到丞相府門前,士子下車而立,駕車的老仆則手持士子的身份證“驗”,走向門口的小吏,說自己的主人求見丞相。
丞相門吏按後世的說法叫做“宰相門前七品官”,當然在戰國秦漢年代並沒有後麵朝代那樣腐敗。不過丞相也不是人人能見,這時代講究的是名望、學識,丞相接見後要給丞相長臉,要是門吏任什麽人都給通傳,早被貶去當城門的門吏了。
門吏拿著驗仔細看一番,又抬頭看了看十步外軺車旁那名士子,問老仆:“這位先生賈請見丞相,可有什麽事情?”
老仆很謙恭的答道:“仆主上有與丞相和齊國前途有關的重要消息,需要盡快告知丞相。”
一般來說如果求見的人是有什麽私人目的,通常都會給門吏塞點兒小費。門吏看這老仆放的姿態很低,可絲毫沒有塞錢的意思,抬頭發現那個士子看過來的目光也很淡定,心裏嘀咕了一下,怕真的有什麽重要事情給耽誤了,於是點了點頭跟其他門吏交待了一下,就快步走進府內。
齊相田榮這段時間過得很不舒服。
秦伐趙,在四國盟的大義和齊王田市的堅持下,田榮捏著鼻子同意了讓田都和田安領八萬齊軍往趙。
剛開始田榮收到的消息是,田都與田安還算比較忠實的貫徹了他的想法,就是不拚老命隻做姿態,保存實力。
但隨著項羽帶楚軍在巨鹿將王離趕跑,諸侯各國援趙軍都被楚軍的戰力所威服,齊軍在田都田安的帶領下也跟著項羽去伐關中了。
他對這個倒是不反對,問題在於糧秣的供給。
主要的諸侯軍組成中,趙國已經被打爛,糧秣供應不了多少。燕國本來就邊遠苦寒,糧秣供應不易。後加入的魏國地盤還小,也沒多少糧食可以拿出來,最終就變成了由齊楚負擔了幾乎整個四十萬諸侯聯軍的糧秣供給。
齊國自複國以來,首任齊王田儋在魏國打了個大敗仗還送了命,讓齊人落下了病,對於離齊遠征有一種畏懼。
當年秦滅六國時,齊國躲秦國遠遠的繼續奢靡和空談,最後五國被滅後,麵對壓境而來的秦軍隻能不戰而降。
現在的齊國依舊距離秦的威脅很遠,尤其是聯軍將王離趕跑後就更沒了任何威脅,所以齊國人躲進小樓成一統的小家子思想再度抬頭。
在田榮的心裏頭,把秦軍盡數趕出山東也就夠了,為什麽還一定要打進關中徹底滅秦呢?
滅秦他不反對,可問題在於,秦是那麽好滅的?秦軍是從巨鹿“敗逃”了,但秦軍實力並沒有多大損失,除了伐趙的傷亡,至少有十七、八萬秦嘯軍退進了函穀關,再加上之前換防迴秦的二十餘萬秦銳軍,四十萬秦軍對四十萬諸侯軍,還有函穀關這樣的天險,憑什麽贏?
最後滅不了秦,還讓自己的國力因為滅秦大損,那時候,身邊這個楚國會不會趁虛而入吞齊?
雖然田榮以齊國糧秣也不寬裕的理由,隻答應供給諸侯軍中的齊軍糧秣,聯軍那邊也答應了,可田榮還是不舒服。
此時他正看著從田都和田安援趙啟程時開始計算的糧秣輜重供應統計書煩躁,門吏來報說,一個名叫陸賈的士子請見,說有與丞相和齊國前途有關的重要消息。
危言聳聽。雖然這個成語是近現代才有的,但田榮聽到門吏稟報後的第一感覺恰好可用這個成語來詮釋。
他煩躁的一擺手:“笑話,我大齊現在民安國定,有什麽前途不前途的,不見!”
門吏唯唯,轉身剛要走,田榮猛然一驚:“慢!你是說此人名叫陸賈?”
見門吏一邊點頭一邊將手中的驗就要往上遞,田榮擺擺手,深吸了一口氣:“請他進來吧。”
門吏連忙去請人了。
“陸賈,陸賈不是在秦為客卿了嗎?”田榮自言自語著:“他來幹什麽,為秦做說客?還是因四十萬聯軍伐秦害怕了,逃離關中準備事齊?”
田榮滿腦子胡思亂想著,直到聽到門吏喊“陸賈先生到”才收起了心思,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
陸賈微笑著走進大堂,先左右看了看,然後對著田榮行了一個正揖禮:“士人陸賈,參見丞相。”
田榮隻是略微欠了欠身,冷冷一笑:“先生為何自稱士人?我可是聽說先生早已身為暴秦客卿,可參與公卿朝議,權力大得很啊。”
陸賈又是一笑:“丞相的消息倒是很準。不過在下雖確是秦廷客卿,但既然是‘客’,離開鹹陽後自稱士人也無不可。”
“哦?”陸賈說離開鹹陽,到底是叛離,還是因事遣離?
田榮來了興趣:“先生請坐。”
陸賈走到距離田榮席案十步左右的一個坐席上跪坐好。
“先生是暫離鹹陽,還是永離?”叛離這個叛字不太好聽,田榮玩了玩文字遊戲。
“暫離,就是來提醒丞相和齊王一些事情。”陸賈也沒有任何掩飾:“因諸侯軍攻秦,其中不但包含齊軍,據稱齊國還為此不斷向諸侯軍提供糧秣。在下覺得,應該來提醒一下,丞相和大王的地位已經危矣。”
田榮哈哈大笑:“先生既然仍是秦廷的客卿,自然是以秦帝的利益為上。而作為秦廷客卿如此毫無技巧的說齊國參與伐秦是危險的,先生這種離間法也太直接了吧。”
他就差當麵斥責陸賈淺薄了。
“丞相想是沒聽準,在下並沒有說齊國危險,而是說丞相和大王麵臨危險。”陸賈不卑不亢的重複了一遍。
田榮臉上仍然掛著譏諷的笑:“齊自複國以來,國內安寧,百姓樂業。大王儋亡於暴秦之手,更使齊人一心一意反秦。民心歸一,軍心牢固,即使暴秦再次遠至,也不會使齊有所動搖。先生大才,當聞哀兵必勝的道理。如此軍民一心,大王與本相,又能有什麽危險呢?”
“將軍都與將軍安,領八萬卒援趙,已將齊國軍力基本抽空了吧?”陸賈輕輕一笑:“如果兩位將軍就此擁軍自立,那大王和丞相的地位是否還如丞相所言之穩呢?”
田榮心中一驚,這其實一直是他心中的隱憂,隻是連他自己都沒有把這種意識明確,苟安般的躲避著這個想法。
不過當著陸賈的麵,他自然不會流露出這些情緒:“先生又來這種過於直接的離間了。將軍都本是本相的副將,一直都在本相麾下,是本相使其得居現位。將軍安則是暴秦滅齊時的大王建之孫,對暴秦身懷痛恨。這樣兩個人,怎麽會以齊國動蕩為代價,來危害本相和大王呢?”
陸賈伸出一個手指搖了搖:“秦軍主動退迴關中,並據關自守不再出山東。對齊國而言,外敵既去,那剛才丞相所說的軍民一心,恐怕就不那麽牢靠了吧。”
他看田榮沒有駁斥,就繼續說了下去:“人心是會變的。將軍都既然手握齊國最大的兵權,丞相如何篤定他就不會有新的想法?至於將軍安,他既為齊王建之孫,從王族傳承上,大齊複國未能擁立他為王,丞相又如何會覺得他心中沒有怨懟呢?”
田榮被陸賈這鐵嘴一說,心裏的不安穩更加強烈了。
不過他仍然硬撐著冷笑道:“先生作為秦臣,從鹹陽千裏奔波到此,就隻為告訴我等這些叛秦之人有危險?先生怎麽會如此好心?要知道按秦律,本相和大王都是要夷三族的,如果本相和大王有難,秦人應該大為快意才對。”
“因為丞相還不知道,皇帝已經對山東情勢厭煩了。”
“此話怎講?”這個答案讓田榮很驚訝。
“二世皇帝非始皇帝,始皇帝集權,二世皇帝放權,”陸賈適時的在臉上掛出一個無奈,“大秦政務基本都是公卿朝議後,大事報皇帝定奪,其他事情皇帝都放權給了公卿。”
“所以,鹹陽盛傳皇帝昏聵。”陸賈露出一絲笑意,“比較始皇帝,當今皇帝不那麽具有一統天下的雄心。當初山東亂起,公卿建議組軍鎮亂,所以有了刑徒和中尉軍合組的秦銳。秦銳征戰一載餘,皇帝就覺得再戰下去軍疲,於是換了北疆軍組成的秦嘯。”
見田榮細心聆聽,陸賈心裏一樂,皇帝真厲害,這一招以退為進,曹參拿去對劉季用,靈!現在自己拿來對田榮用,看樣子還是,靈!
“秦銳在山東連戰皆勝,皇帝還不會說什麽,當楚上將軍籍在巨鹿聯軍三十餘萬時,皇帝就厭煩了。山東本非秦土,皇帝覺得既然山東百姓不願與大秦共同興旺,那又何必用兵強求?所以才有大將軍離一戰而退,且一直退進了關中。”
田榮冷笑起來:“先生倒是巧言,打不過就是打不過,還成了秉承秦帝之意而逃。”
“秦嘯軍乃百戰邊卒所組,秦銳軍則大半為刑徒,秦銳能勝,秦嘯反而不能勝?”陸賈這迴臉上都笑開了花:“就算聯軍勢大秦嘯難勝,但總有一戰之力吧?大將軍離一路退卻中,可有與聯軍一戰?要知道,若秦嘯真敗,還不與諸侯軍再戰,迴鹹陽後依照秦律,大將軍離恐怕比當年大將軍信(李信)的下場還要淒慘,所以大將軍離不戰,自然不是他的本意。”
田榮有些懵,遲疑了一會兒才說道:“聽先生所言似乎有些道理……”
“丞相,”陸賈一看有門:“現在諸侯軍分兩路,武安侯季領八萬卒去攻軹關陘,上將軍籍帶近三十萬卒去取函穀關。之前周文伐秦時關中已在函穀關西百多裏又建潼關,所以上將軍或可取函穀關,卻決然破不了潼關,因為兩關守軍共有十萬之眾。而武安侯就算能過軹關陘,大將軍離在浦阪駐軍八萬,將軍囂在浦津駐軍五萬,武安侯可入關中否?”
田榮不吭聲了。
“丞相覺得在下既為秦客卿,為何卻好心來提醒丞相和齊王?原因很簡單。”陸賈收起了臉上的笑容,“因為諸侯軍絕對進不了關中,而諸侯軍的糧秣齊國仍在供給,這就讓大秦關隘戰事拖延不決。所以公卿合議後,覺得應該讓在下來提醒丞相和齊王,既然將軍都和將軍安返國時必裂齊土稱王,那又何必繼續供給他們軍糧?如果齊國中斷糧秣供給,既可以減少本國資源靡費在不能勝之戰中,又可讓皇帝不再為山東煩擾,兩相得利。”
“正如先生言,田都和田安已將齊軍大部握於掌中,此時斷絕糧秣供給,諸侯軍若真的進不了關中,必將敗戰的責任歸於齊,本相和大王就成了敗戰罪人,田都和田安正好以此借口裂土稱王。先生既然說兩相得利,那如何破此困局?”田榮冷笑一聲,將球踢迴到了陸賈腳下。
陸賈雖然被反將了一軍,但這也說明田榮確實已經被他說動了,所以他一點沒有被難住:“辦法都是人想出來的。”
他屈起手指:“諸侯軍四十萬,每十日需糧至少十五萬石。在下知楚每十日送糧七萬,齊每十日送糧三萬。丞相隻需以沙石充糧,然後舟行大野澤時覆舟多半,最終隻運萬石至三川即可。現在秋冬風大,覆舟也是很正常的。”
他又非常嚴肅的對田榮說:“田都和田安歸而裂土,在下認為有七成可能。所以丞相當奏齊王,早征丁壯為卒,並將本應運往三川之糧隱於膠東以備後用。若田都和田安裂土,先當隱忍並暗中策動其軍中將領。待其最大助力楚軍迴返楚地,山東似已安定後,再奪迴齊土。”
田榮一時間還需要消化陸賈的策略,想了想就說:“先生可暫居本相府中,待本相想清楚後再給先生一個答複如何?”
陸賈笑了:“在下已經言盡於此,公卿們的囑托已完成,現在天剛交醜正(下午2點),在下這就辭別丞相迴返關中了。”
說著,他請田榮讓人將門外老仆喚入,將一個木匣雙手奉上:“丞相視金財之物必若浮土,然此匣內乃關中新近所造稀奇之物,名瓷,就請丞相笑納。若山東得安,齊或可與秦交易此物。”
待陸賈主仆離開,田榮打開木匣一看,一對細頸小瓷瓶,四個酒盞,裹在絲綢之中,都是素燒白釉,輕叩有清越之聲,恰如玉製。
田榮一見就愛不釋手,這東西居然是秦人製造出來的?
他猶豫了片刻就決定把這禮物私藏起來而不獻給齊王,反正剛才陸賈說以後還可和秦國貿易這東西,到時候再獻寶於王吧。
_
項羽果然如將閭所推斷的那樣,第二日沒有攻關,而是與諸侯軍各將商討了半天,然後又隨著各將去各諸侯營鼓勵士氣用去剩下的半天。
第三日晨,餐罷戰飯,各軍選出精銳勁卒與楚軍精銳一道,鬥誌昂揚的推著投石車、扛著雲梯,還用革車每四輛載運一塊的方式帶上新製的十二塊板橋,向著函穀關昂首而來。
經過一天時間對軍中上層和中下層的統一思想,前日被秦軍陣戰所消磨掉的士氣,至少在表麵上又重新高漲起來。
然而又一次出乎諸侯軍意料的是,出營不足一裏,一名斥侯就瘋狂的打馬衝迴:“報上將軍,函穀關火起!”
項羽真要瘋掉了!
雖說秦軍再次棄守跑路對諸侯聯軍來說是個大好事,不用在函穀關繼續苦戰就可一路直推到潼關下,而作為入秦的最後一道關隘,一旦擊破潼關,滅秦的大目標就在眼前了。
可是,但是,然而,秦守關軍不論是五萬還是六萬,就暫且估算他們傷亡一萬,退走的還有四到五萬,潼關上守關軍至少不會低於三萬,這一來潼關守軍至少有七至八萬。
而諸侯軍呢?因為延長了糧道一百七十裏,按臧荼的建議用騎軍多點巡護,至少需留二萬騎,每萬騎護持糧隊八十裏。
實際攻函穀關的諸侯軍為二十四萬,在函穀關傷亡而失去戰力的將近三萬,若再分二萬騎護糧,攻潼關的諸侯軍卒也就剩下十九萬,十九萬對八萬,從攻關克難的角度上,兵力優勢已經達不到雷霆之力的程度了。
“武安侯既然從軹關陘退兵,現在在哪裏?”項羽盯著函穀關內的滾滾濃煙烈火,問範增。
“上將軍,武安侯應配合魏軍去取長平了。”範增頗為惱怒,你劉季既然不打軹關陘了,倒是迴來助上將軍啊,跑去幫著魏軍奪長平,可能還有屯留。
作為一個楚人去幫魏王占地盤,卻不幫上將軍滅秦,這算怎麽迴事?
“亞父速使人傳令武安侯,由魏軍自己去取上黨郡,令其立即迴轉,接防新安、澠池和陝縣。先令防範糧道那五萬卒撥一半來助取潼關,另一半待武安侯接手後也立即趕來。”
“喏。”
_
逢狐領一千卒點燃關城後隨即追趕將閭,結果發現將閭並沒有走遠,帶著五千卒正在函穀道的西出口剛忙活完:一個堆滿柴草巨木的超級大火堆。
這個柴堆讓將閭已經忙了昨日一整天,現在看到逢狐帶隊退下來了,就合兵一起繼續向西而去,在柴堆前留了五百騎等著諸侯軍。
“將軍既然在函穀道上給諸侯軍留了這麽個驚喜,為何還要徹底燒掉函穀關?”逢狐對一座完好的關城喪於自己之手,心裏覺得很別扭。
“本將聽聞,那個項籍喜歡燒屠城池,滎陽就是這麽被燒的。”將閭在馬上側臉看著逢狐:“如果諸侯軍此番一直打進關中,則潼關和函穀關反而能留住。如果諸侯軍在潼關受阻滅不了大秦,那他一定會燒掉函穀關泄憤,並使日後他再來伐秦減少一道阻礙。”
他滿麵春風的笑著:“讓他燒,不若我們自己燒。關城大火,至少能阻其一日。剛剛函穀道口的火堆,又能阻其一日,再向前的狹路之處,本將還為其準備了兩個火堆,這就是四日。加上路途行軍他還需要至少三日,七日內諸侯軍休想到潼關城下。”
“函穀關可阻其不止一日。”逢狐滿臉狡黠,“屬將在後關城門處將拆散的投石機大木堵住關門並澆了油,用慢燃火引點火,到明晨才會燒起來,這就至少可阻其兩日。若能將關樓燒塌,那諸侯軍清理起來,就又多停一日。”
將閭停馬,伸手拍了一下逢狐的臂膀,兩人一起哈哈大笑。
八日後,六英宮大沙盤前。
“這個逢狐不錯,升其為裨將軍我讚同。”胡亥心情超好,一點都沒因為項羽氣勢洶洶的已到潼關,且還在不斷增兵而煩惱。
馮劫頜首:“嗨,將軍狐確實有潛力,大秦依舊有這麽多善戰將軍,臣也要恭喜聖上。”
“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胡亥有點像在自言自語,不過這兩句《司馬法》上的警句,在座的人倒是都不陌生。
“軍中良將,還是必須要有的。”胡亥轉頭看著公子嬰:“皇兄還有什麽訊息?”
“聖上,山地曲軍侯敵(獸敵)奏報,諸侯軍用萬騎隨扈糧隊,聖上想用山地曲襲擾其糧運恐不易。”公子嬰輕甩了一下手中竹簡。
“臨機自決,我一向不幹預具體征戰。”胡亥輕拍了一下額頭:“告訴涉間和獸敵,勿要急於立功而將這五千卒置於險地,要他用用心,如何在最小傷亡下取得最大戰果,否則寧可不戰。”
“嗨。”
“諸侯軍從楚水運之糧七萬石,不知道被什麽人給燒掉了。”姚賈不動聲色的淡淡說道:“另外客卿賈傳訊說,他此番赴齊應有收獲。”
“嗬,真是兩個好消息。”胡亥興奮起來,“這一來,項籍的糧秣應支撐不了二十日,所以他攻潼關最多十日就會退兵。”
他神色一凝,想到了些什麽:“讓山地曲襲擾糧道既然不易,不若讓他們趁夜接近諸侯軍大營,散布缺糧的謠言。然後在遠距離不斷小股襲擾諸侯軍糧隊,稍有建功,就再傳謠言,並將戰果擴大十倍。諸卿以為如何?”
_
函穀關的後關門樓,雖然沒有被燒塌,但也搖搖欲墜,仍然讓諸侯軍花了將近半日的時間草草的加固了一下。
接著就是將閭和逢狐給他們設置的幾個堵路大火堆。
在這臨冬的季節裏,能烤烤火還是不錯的。可對於急著滅秦的項羽來說,現在都已經生不出對秦軍的怒火了。
他心裏非常明白,秦人這麽做的目的就是知道他糧秣保障困難,故意拖時間,就連放棄函穀關的做法都是針對這一點而來。
不用拿人命填,隻要棄關、燒關,沿途設置障礙,就能把時間拖出七、八天,而僥幸從當年周文被全殲中逃出的一些軍卒說過,潼關比函穀關更難奪取,所以秦人完全無需在意一個函穀關的得失。
秦人既然明擺著在拖延,那不算計他的糧道也是不可能的。所以項羽將諸侯軍中僅有的三萬騎軍全都放到了函穀關到潼關的路途中,而從新安、澠池、陝縣抽調的半數守卒,也已經有二萬人通過了函穀關,劉邦得了他的軍令,也正在趕往新安。
這一來,到潼關時項羽的兵力能夠恢複到二十萬以上,再過幾日還能達到二十四萬,這讓他多少安心了一些。
“潼關建於黃土台之上,其北為渭水與河水交匯處,南為土台山壁。”範增站在一幅地圖前:“南方的一級一級的山台地人是可以翻越的,隻是到了與潼關平齊一線的地方,有一條有水的溝穀攔路。”
範增在地圖上點著一條簡單的山形描繪處的穀地:“此穀兩側壁立,穀中灌木叢藤,茂密如織,本就不易跨越,而秦人在未建潼關時,此穀的溝壁上每千步就已設有墩台。若想要越溝穀繞擊潼關之背,隻要墩台煙起,入穀者必死,此路線也不適合大軍行進。”
他掃視了一下帳中的諸將,又看了看主位上的項羽:“而且更大的問題是,秦人築潼關後,將此穀側的墩台已經擴為十二連城,每城內可駐軍五百,在兩城之間的千步距離上又加設了兩個墩台。”
“亞父的意思就是說,根本無法繞擊潼關,遣斥侯偷越還有可能。”項羽直接把範增的意思明了了一下:“這也就意味著,我軍隻能走奪關這一條路。”
“奪關亦不易。”範增搖著頭:“潼關的建築形製與滎陽城相類,牆雖不高僅四丈,但不是平齊的關牆,而是比一般馬麵伸出更多的棱角狀,這讓爬城卒的後背完全處於箭矢之下。而秦卒躲在城頂兩層的孔室內,從遠處很難以箭陣擊殺。”
“牆很闊,估計不下十五丈,城頂也無女牆,看似更易登城,然而登城卒會為設於後部的秦弩威脅,因為秦人把女牆設到了城台的中部。如此寬闊的城台,也能使用雙騎並行的騎軍衝擊。”
範增嘬著牙花子:“秦人還把投石機設在了城台上,加上床弩,當初向周文軍拋射塗脂膏柴捆相阻的戰法,此番依舊可用。當然,我軍對秦人火攻也有了沙土滅火法,所以秦人火阻的效果肯定不會像當年周文那般。”
各路諸侯的一眾將領把範增的描述在心中描畫了一番,立即就如狗咬刺蝟一般覺得無從下手,這要用人命填,估計比函穀關填進去的人要多一倍。
“還有,”範增的臉色就像報喪一樣難看:“潼關前秦人還築有五道類似的塢堡,或者稱為棱堡。每道兩堡,前後錯落,中留一途。這些棱堡高約三丈,堡內可容卒五百。兩堡上有橫橋,奪其前堡,則守卒可由橫橋逃至後堡。斥侯報稱,現在每一道的兩堡之間的道路上,也都堆上了倒木和柴草。”
臧荼吸著冷氣:“那就是說,我等需要一道一道的先奪下這些塢堡,才能到潼關城前?”
項羽在臉上擠出一個笑容:“棱堡不大,奪之非難。隻要我等進到潼關前,形勢就可扭轉,因為潼關下是沒有護城河的,可以直接發起攻城。”
沒有護城河倒還算個好消息,諸侯將領們真被函穀關前那道澗水給折騰怕了。問題是潼關這種棱堡牆,誰也沒打過。滎陽雖然也是這種形製,但秦人根本沒守城就走了。
“至於潼關的尖棱城牆,正好,”項羽的笑容自然了一些:“在攻其五道棱堡時,就能找出適合的戰法。秦人這些棱堡,擺明了就是給我等練兵的。”
說完,他居然能更自然的哈哈大笑了起來。
“諸將軍莫要擔心,攻打第一道棱堡依舊是楚軍當先。”範增也終於能笑起來了:“各軍到時可從楚軍攻打所得經驗中,得到破潼關之良策。”
_
“潼關的火油存量夠幾日?”胡亥高居在阿房前殿的殿台之上,身邊站著的是馮劫和陳平。
到始皇帝駕崩時,阿房宮隻建了前殿的台基,然後咱們的胡亥登台亮相後就徹底停了阿房宮的建築。
雖說隻建了個前殿的殿台,但就這個殿台的尺寸就已經非常嚇人了。前殿是三段式,總長度五百八十丈,寬二百丈。其中東西兩段有三層台麵,高達五丈五,東段長一百三十丈,西段長三百丈。中段為兩層台麵,長度一百五十丈。
從這個尺寸看,中段應該是用來上朝的,西段應該是皇帝居所,東段則是服務於皇帝的空間。
胡亥雖然停了阿房宮建設,但也喜歡這個前殿的巨大。來到這時代已經好近幾年了,記憶中也還有真身胡亥的遺存的“大就是美”的思想,而且,鹹陽宮確實是有點小啊。
當然了,咱們的胡亥不會再為此征發徭役繼續建設,就算日後天下太平也不會再建了。隻是這已經建好的這麽大地方,讓其自然風化掉也屬於暴殄天物,所以胡亥就動起了另外一個腦筋,利用這個大殿台,搭帳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