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退者殺!”隨著一聲暴喝,樊噲帶著親衛從陣中逆著退逃的軍卒衝向前陣,一邊喊著一邊將向迴跑的軍卒斬殺了十幾個。此時英布也下了望樓,帶著親衛也衝向混亂的軍陣進行彈壓。隨著樊噲的喊喝,其他的軍將如周苛、陳賀、雍齒等,也都在陣中喝止和斬殺逃竄軍卒,並命矛盾卒前後頂疊舉盾持矛以抗瘋牛的衝擊。
一組三頭火牛衝到了楚軍陣前正對上樊噲,也激發了樊噲的兇勁兒,他搶了一支矛突出陣外,挺矛刺向火牛。這家夥是屠夫出身,知道牛的要害,一矛就戳入了牛的心髒。這一組牛本來就已被射死了一頭,再被他戳死一頭,剩下那頭隻能拖著兩頭死牛原地打轉了。
來不及拔下那支矛,樊噲劈手又從軍卒手中搶下另一隻矛,抬手就向另一組火牛拋射,這隻矛強悍的一直穿透了兩頭牛的身體,於是那一組火牛也開始原地打轉。
樊噲的兇悍激發了身後楚卒的膽氣,陣中每五人頂住一麵大盾,每三人同持一支矛柄,搏命抵擋著其他火牛的撞擊。不斷有人被火牛陣撞的飛起,被蠻牛踩踏在蹄下,但因樊噲的勇猛,這一小陣堪堪擋住了火牛,沒有衝亂陣型。
英布下望樓後衝入的地方,也由於英布的勇力,也抗住了火牛衝擊。
但其他地方就沒這麽強悍人壓陣了,整個劉邦的大陣,三分之二的陣型被火牛衝得大亂,軍卒四散潰奔。
如果此刻秦軍隨著火牛衝殺進來,劉邦必定麵臨著一場大敗,就如當年田單以五千勇士大破燕軍一樣。
但是,這一批秦軍是戰鬥力不強的郡兵,對戰場局勢的判斷經驗也不足。而且他們接到的命令是突出去逃命,所以就在火牛與楚陣接觸的一刹那,秦軍後陣中號角響起,除了在火牛兩側和後麵驅牛的軍卒外,其他郡兵陣型一轉,斜著擦過楚軍大陣而過,一道道火把構成了數條火龍向東北方向的渙水奔去。
西側項聲軍的情況與劉邦這邊的情況大致相同,隻是那邊牛數少一些,衝陣突圍的郡兵也略少一些,在九千人左右。
劉邦花費了極大的努力和很長時間才收攏軍卒,將突入陣中的火牛或殺死或趕離。這一陣的火牛突擊,讓劉邦損失了一千多軍卒。幸好此時從南麵呂臣營趕來增援的四千人也到了,協助劉邦穩定住了局勢。當劉邦騰出手來命令全體追擊逃跑秦軍時,遠遠的秦人火把已經在四、五裏之外的渙水岸邊閃爍了。
雍丘南城城頭。
殷通看到了東西兩側的楚軍營前的混亂,也看到南麵呂臣營中各出了兩支軍隊向兩方增援,覺得差不多了,於是走下城樓,登上一輛戎車,對旁邊跨在馬上的呂馬童說:“我們走。”
南城門緩緩開啟,呂馬童引一千騎兵悄然出城,隨後是殷通帶著的兩千步卒。城中還能夠行動的近兩萬郡兵已分為東西兩陣發動火牛突擊,這支三千人的秦銳是城中最後的隊伍。他們的離去,讓雍丘徹底成了一座空城。
南城而出的秦銳完全沒有使用火把,隻在隊伍中每一屯的屯長手提著一盞小燈,照著前方幾步遠的地方。燈內插著蜂蠟所製的小燭,就是胡亥早先所說用於軍旅夜行的小蠟燈,遠遠看去就像一群黑影中的鬼火。
在南麵放出截殺斥侯的小隊本來人數就最多,東西兩側截殺斥侯的小隊在完成任務後也都悄然匯集過來,在南城外形成了針對呂臣軍斥侯更為集中的箭陣。又因為東西兩側秦人聲勢浩大的突圍行動,南側呂臣軍斥侯認為秦軍已經全部從那兩個方向突出去了,明顯的更為懈怠,所以到他們發現南城秦銳出城後想要迴營報訊時,居然連射出鳴鏑的機會都沒有就全被密集的箭雨釘在了路上。
殷通和呂馬童一直悄然行進到距離呂臣營隻有一裏多的地方才被營中發現。當呂馬童遠遠聽到軍營內一片嘈雜和看到營門火光下紛亂的身影後,隨即一聲令下,騎軍立即成錐形陣小跑起步,向著楚軍營門殺了過去。
呂臣的圍城大營有著寬大的橫麵,左中右共設了三個營門,秦銳所攻擊的是西營門。呂臣發出兩路援兵後倒是沒有懈怠,一直督促著這剩下的三千兵力在麵向雍丘城的營門左右布防。但因沒有斥侯預先示警,待到發現秦軍時,秦騎已經即將開始衝營。
秦銳在黑夜中被發現時距離楚營不過一裏左右,也就是當今的400米多一點,騎兵衝鋒一般分為慢跑、快跑、衝刺幾個階段,慢跑每分鍾行進100米,快跑每分鍾行進200米,衝刺則每分鍾300米、400米或者更快,因此不到4分鍾,秦騎就已衝到營前,第一波弩箭射到了楚軍營柵上。
秦騎並沒有直衝營柵,營柵前有幾道障礙,硬衝就是作死。直撞營門單靠馬力也未必撞的開,所以仍然是弩箭攻擊,真正衝營還要等步卒。
秦騎持盾衝到營前三十步就向兩側一分,拔出騎弩橫向射擊,接著迴卷,第二具騎弩的又一波弩箭射出。待秦騎再次迴卷射出第三波弩箭後,楚軍西營門左右五十步內已經沒有活著的楚卒敢於露頭了。此刻秦銳步卒恰好趕到,在幾乎沒有營內楚軍弩箭的威脅下迅速搬開營門前的鹿角,接著就有一部分人抱起鹿角當撞木開始撞擊營門,另有部分人爬越營柵想從裏麵打開營門,其他步卒就地蹲身持弩,準備壓製敢於出頭找死的楚卒。
在發現自己營前有秦軍時,呂臣正巡視到東營門,他立即命人快馬往劉邦和項聲兩個大營報訊,自己則駕車往西營門趕,沿途唿叫軍卒跟上增援。可惜因為向東西大營分別出援了七千卒,在麵向雍丘南城的寬大正麵上留下的三千卒太稀疏,每道營門左右隻有千把人,他又不敢將中營門和東營門的守卒完全撤空,隻能從東、中兩個營門各分一半人手往西營門增援。
問題是秦銳的突擊速度太快力量太強,西營門附近那千卒根本擋不住秦銳的集中突殺,很快就被秦銳步卒破開了西營門。開營後的步卒向兩側一閃,秦騎一隊隊的揮矛舞劍而入。這些騎兵可都是高鞍馬鐙馬蹄鐵,衝擊力之強是那些當世常規騎兵所不具備的,所以……就沒有然後了。
到呂臣帶著千把人趕到西門時,三千秦銳已穿營而過,留下了一二百具楚卒屍體,而秦人步卒的屍體僅有二十幾具。秦銳在從後營突出時,還順手點燃了囤積在那裏的糧秣輜重,呂臣隻能手忙腳亂的先讓軍卒滅火,哪還有餘力追擊?就算沒有輜重營起火,秦卒三千,他手中楚卒也是三千,秦人還有騎軍,他也不敢追啊。
撲滅了後營之火,清點士卒重新整隊完成,天色已經微明。呂臣發出了幾批斥侯,沿著秦銳突出的方向去打探秦軍動向。斥侯還沒迴來,營前一股彪悍的騎軍到了。
項羽在雍丘城北二十裏處的渙水西岸紮營,並在渙水中載石沉舟攔住河道。陳留援軍大約萬人,項羽有八千子弟兵,基本勢均力敵。公叔起隻在抵達項羽防線那一天試探著攻擊了一次,被項羽軍出營擊敗後,就不曾再攻,對麵紮營形成兩方對峙的局麵。援軍也無法繞道避開項羽的堵截,因為項羽軍是騎馬步卒,從機動能力上說,援軍的純步卒絕對沒有項羽軍調動快速。
項羽得到南麵斥侯迴報秦軍兩麵突圍的訊息後,留三千卒監視陳留援軍動向,將其餘五千卒分為兩千和三千兩隊,自帶三千卒沿渙水去截殺東麵突圍的秦軍,兩千那隊則去援助項聲軍堵截秦人。
項羽距離雍丘城不過二十裏,從斥侯傳迴消息到他橫截秦軍出逃之路,隻用了不到一個時辰。不過當他快馬趕到渙水西岸時,也隻截住了出逃秦軍的三成。
說起來雍丘這些郡兵也很不幸,由於劉邦大營橫在雍丘和渙水之間,陳留援軍又被項羽堵住,所以當東麵突圍的軍卒趕到渙水岸邊時,根本就沒有可供渡河的足夠舟船,一部分會水的兵卒直接撲入水中遊向對岸,不會水的要麽等待寥寥的幾隻小舟來迴擺渡,要麽臨時砍樹,砍倒後抱著樹幹向對岸遊。好在火牛陣把劉邦軍搞到一團糟,爭取到了不少時間,所以當項羽的騎軍趕到時,已經有六千多郡卒渡過了渙水消失在對岸的黑暗之中。
項羽的騎軍威勢太強,強勁的馬蹄聲和快速運動的火把很快就把未渡河的郡兵團團圍住。還在渙水西岸的領兵將領一看這陣勢自知不敵,既然皇帝有詔,那就投降吧。在東方泛起的魚肚白光線下,一聲長長的號角,沒過河的三千多郡卒兵器一丟,就地一坐雙手抱頭,黑壓壓的蔚為壯觀。
打都不打就降了?項羽一腦門的戰意無處宣泄,恨不能立即下令將這些軟骨頭都砍了。可行前項梁特意明令他不許殺降,他隻能恨恨的向虛空揮了幾馬鞭。
等了一會兒,仍未看到劉邦帶兵追過來,項羽覺得不對勁,難道這些郡兵就把劉邦的大軍擊垮了?想到此他待不住了,帶著十幾個親兵撥馬向著劉邦營趕了過去。
劉邦費了大勁兒重新整隊完畢,正要向渙水方向追擊敵軍,呂臣派來的傳訊卒就到了。他一下為難了起來,到底先顧哪一路?最後決定把呂臣來援的四千人先打發迴去,並搭上自己軍中的兩千人一起去呂臣營,另外七八千人來追渙水這邊秦軍。
他也想到項羽可能先到渙水,所以先派出了一隊斥侯向渙水方向而來,一方麵查探秦軍逃跑路線,一方麵若遇到項羽就趕緊通報一股秦軍從南麵逃離的情況。這隊斥侯在中途遇到了項羽,不及解釋己方營中情況,先把有秦軍踹了呂臣營突圍的消息告訴了項羽。
項羽一聽就急命自己的親衛去渙水邊調一千五騎卒立即先往呂臣營,又命一個親衛趕往城西項聲軍讓那邊騎卒能騰出多少人手也立即趕往城南,自己稍稍問了問劉邦軍的情況,就繼續向劉邦大營趕去。
劉邦站在戎車上帶著七千多卒拚命趕路“追擊秦軍”,沒多久就看到了遠遠迎麵而來的項羽馬隊,他帶著滿臉慚愧想著待會兒與項羽會麵時咋解釋,但項羽來到近前時並沒有盛氣淩人的責問他為啥現在才趕出來追擊,而是客氣的一拱手讓劉邦快去收攏渙水西岸的秦軍降卒,然後讓剩下的一千多騎卒也馬上趕往呂臣營,他要立即追擊那股從南麵逃出的秦軍。
三千戰力強橫的秦軍踹營而過,顯然這些隻能是秦軍中相對戰力最強的秦銳,更顯然這些秦銳中一定有雍丘的主將殷通。所以盡快追殺這些秦人才是項羽眼前最重要的任務。至於秦人如何狡詐的使出了火牛陣導致劉邦幾乎大敗之事,他雖然從斥侯口中簡略的聽到了幾句,但完全不是他眼下想要關心的事情。
當項羽趕到呂臣營時,秦銳已經突出了近一個時辰。對於沒有攜帶輜重的步卒,這段時間足以逃出二、三十裏。項羽的八千子弟兵確實名不虛傳,當項羽剛問明了秦軍踹營的過程和逃跑的方向時,派往西側項聲軍方向兩千騎卒中的一千五就到了。項聲軍也遭遇了四百多火牛的衝擊,雖然他比劉邦經驗豐富,可同樣沒有應對火牛陣的經驗,因此軍中混亂情況比劉邦軍也沒好到哪兒去,費了老大力氣才重新整軍,然後命剛抵達的項羽騎軍兜到出逃秦軍的前方阻截,自己帶隊從後追擊。
前堵後截,很快就將西麵突圍的九千郡兵切掉一塊包圍,除先頭部分郡卒和四散奔逃的散兵遊勇外,和渙水那邊差不多,也就捕獲了三千多人。此時正好呂臣報信人趕到,他當機立斷留下五百騎卒協助自己,另外一千五百卒立即前往呂臣營。
項羽正要先帶這部分騎軍向南追擊,他自帶三千騎卒中的一千五也到了,於是合兵一處立即向南追了上去。途中遇到了呂臣派出的斥侯返迴,說秦人在南麵十多裏外顯然集結休息過,有臨時掘灶造飯的痕跡,但之後就看不到步卒行進的足跡,倒是似乎有大批的車輛離去的車轍,方向轉向西。
車輛,是兵車?一輛輕車往死裏裝人也就裝五、六人,還都必須站著,還需要至少雙馬來拉車,要是用牛那還不如不逃。
根據呂臣所言,突圍而出的秦銳一共有大約千騎,若兩馬拉一車,倒是能直接帶走三千人,可在兵車上站上五、六人長途行駛並非易事,在這時代顛簸的道路和無減震的車上,沒有受過訓練的人根本站不穩。
項羽疑心大起,加快了速度趕向斥侯所說的地方。到了地方後先派出十幾個騎馬斥侯沿著車轍印的方向繼續西行打探,其他人則稍事休息,吃些幹糧並喂馬。在這稍事休整的功夫,渙水西岸看守降卒的一千五百騎卒跟劉邦追兵交接了俘虜,也趕到了。
四千五百騎兵簡單休整完畢都已上馬隨時可出發,沿車轍印方向派出的斥侯卻杳無音信的一個都沒迴來報告。項羽覺得不妙,立即全隊沿著車轍追了起來。追出二十多裏,發現派出的十幾個斥侯三三兩兩的倒臥在路上,另外還躺著七八匹馬,一副淒慘景象。
項羽的親衛發現有幾個斥侯還能喘氣,下馬一問才知道,這些斥侯已經追到遠遠能看到前方塵土大起的位置,並發現秦軍逃跑的方向已從西轉向了西北。正當他們準備留半數人繼續追蹤,剩下半數迴頭報告時,不知從什麽地方突然冒出了二百騎軍,兩頓亂箭,一次持矛衝擊,就將他們全數留在了這裏。
轉向西北,那這夥秦軍就是兜了個圈子,最終還是退向陳留方向了。項羽又追了三十裏,眼中隻有長長的車轍印依舊伸向遠方,而遠方卻看不到任何塵煙。
不能再追了,從雍丘北到雍丘東西,又到雍丘南,再沿跡追蹤,他們胯下戰馬已經了跑了八、九十裏,還需要留些馬力應對遭遇戰以及返迴雍丘的路途,不然若此時一支秦軍突然出現打他們個埋伏,那勝負實在難料。項羽恨恨的又揮了一次馬鞭,全隊向東返迴雍丘。
不管怎麽說,雍丘拿下來了總是一項功績。迴到雍丘與劉邦和諸將匯合後,他們派人去向項梁報捷。下一步計劃是整體休整五日後,繼續向陳留發起試探性進攻,製造秦銳軍後方的威脅,牢牢吸住陳留的數萬秦銳,讓他們無法向定陶方向增援。
此役雖然沒有抓住雍丘的守將,但在渙水截住了三千多降卒,城西方向截住了也是三千多,加一起不到七千。劉邦等人將這些降卒打散分別編入軍中,基本補足了因攻雍丘城和遭遇火牛衝擊而傷亡減員的六千多還頗有盈餘,也算另一方麵的收獲。
至於那些南城突圍的秦軍如何逃過了項羽騎軍的追擊,直到後來巨鹿之戰時項羽才弄明白。原來此番殷通帶領的三千秦銳之所以逃得如此之快,是使用了胡亥“發明”的四輪馬車的緣故。因為巨鹿之戰中,秦軍放棄巨鹿後同樣快速的退往滎陽方向,同樣也使用了四輪馬車,而沒走慣常應走的河水水道。
時間略微迴退幾天,當楚軍開始圍困雍丘時,陳留的司馬欣就派出二個百人隊,二百匹馬拉著二百輛四輪馬車,順渦水繞到雍丘南的呂臣大營後方潛伏。當殷通突圍而出後,秦銳的千騎分出四百匹馬套上四輪馬車,等於一輛馬車由三匹馬拉,每車載十三卒,二千六百卒乘坐馬車,還有六百騎軍機動。呂馬童將其中四百騎軍分為左右兩隊斷後,分別在身後十餘裏的道路兩側二裏外監視,專門剿殺楚軍斥侯,塞住楚軍打探秦銳行進方向的眼睛和耳朵。三匹馬拉一輛四輪車,負載並不算重,每個時辰可行三十裏,所以當項羽看到一堆死和半死的斥侯時,殷通雖然兜圈子多兜了四十裏,但也領先了項羽五十裏以上,已快到陳留了。
就在劉邦和項羽圍住雍丘的同時,項梁已經拿下東緡,並開始向昌邑進軍。而當項聲和呂臣分別潛迴加入雍丘攻城戰時,昌邑也落入了項梁之手。
東緡拿下的很順利,幾乎是項梁軍一露頭,東緡的三千守軍就狼奔豕突的棄城逃走了。昌邑則拿下的稍微費了點兒力氣,東緡退到昌邑的守軍和昌邑原本的秦銳加一起有兩萬,由一個叫公孫羽的人指揮。
項梁認識這個人,不就是原來會稽郡的郡尉嗎,趙高一家子貶謫到會稽郡後離開的。
項梁在會稽郡與公孫羽有過交往,覺得此人還算有點兒軍事素質吧。可在這裏,麵對明顯楚軍的人數大大超過秦軍的情況,此人居然不自量力的出城與項梁進行列陣對決。項梁倒也沒欺負他,也隻用了二萬楚軍與他對陣。
要說公孫羽所領的這些軍卒確實是秦銳,與項梁的二萬楚軍昏天黑地的對殺了一個多時辰才敗走,在後撤時仍然還保持著一定的陣型,並沒有四散奔逃。既在兩陣對決中給楚軍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傷亡,也沒有因潰散而全軍覆沒,讓項梁對秦銳的戰力也有了一個很直接的認識。
不過項梁同時也發現秦軍的一個弱點,就是指揮比較呆板,靈活性不足,陣型轉動和變化遲緩,全靠軍卒的一股硬抗氣勢才沒有完敗。
這也和他印象中秦軍作戰通常是正兵對壘完全相符。
雖然項梁承認秦銳確實算得上是個對手,而不是景駒秦嘉所率領的那種烏合之眾,但項梁經此一戰,對戰勝秦銳的信心更足了,秦人當下最強的秦銳軍,也不過如此。
一組三頭火牛衝到了楚軍陣前正對上樊噲,也激發了樊噲的兇勁兒,他搶了一支矛突出陣外,挺矛刺向火牛。這家夥是屠夫出身,知道牛的要害,一矛就戳入了牛的心髒。這一組牛本來就已被射死了一頭,再被他戳死一頭,剩下那頭隻能拖著兩頭死牛原地打轉了。
來不及拔下那支矛,樊噲劈手又從軍卒手中搶下另一隻矛,抬手就向另一組火牛拋射,這隻矛強悍的一直穿透了兩頭牛的身體,於是那一組火牛也開始原地打轉。
樊噲的兇悍激發了身後楚卒的膽氣,陣中每五人頂住一麵大盾,每三人同持一支矛柄,搏命抵擋著其他火牛的撞擊。不斷有人被火牛陣撞的飛起,被蠻牛踩踏在蹄下,但因樊噲的勇猛,這一小陣堪堪擋住了火牛,沒有衝亂陣型。
英布下望樓後衝入的地方,也由於英布的勇力,也抗住了火牛衝擊。
但其他地方就沒這麽強悍人壓陣了,整個劉邦的大陣,三分之二的陣型被火牛衝得大亂,軍卒四散潰奔。
如果此刻秦軍隨著火牛衝殺進來,劉邦必定麵臨著一場大敗,就如當年田單以五千勇士大破燕軍一樣。
但是,這一批秦軍是戰鬥力不強的郡兵,對戰場局勢的判斷經驗也不足。而且他們接到的命令是突出去逃命,所以就在火牛與楚陣接觸的一刹那,秦軍後陣中號角響起,除了在火牛兩側和後麵驅牛的軍卒外,其他郡兵陣型一轉,斜著擦過楚軍大陣而過,一道道火把構成了數條火龍向東北方向的渙水奔去。
西側項聲軍的情況與劉邦這邊的情況大致相同,隻是那邊牛數少一些,衝陣突圍的郡兵也略少一些,在九千人左右。
劉邦花費了極大的努力和很長時間才收攏軍卒,將突入陣中的火牛或殺死或趕離。這一陣的火牛突擊,讓劉邦損失了一千多軍卒。幸好此時從南麵呂臣營趕來增援的四千人也到了,協助劉邦穩定住了局勢。當劉邦騰出手來命令全體追擊逃跑秦軍時,遠遠的秦人火把已經在四、五裏之外的渙水岸邊閃爍了。
雍丘南城城頭。
殷通看到了東西兩側的楚軍營前的混亂,也看到南麵呂臣營中各出了兩支軍隊向兩方增援,覺得差不多了,於是走下城樓,登上一輛戎車,對旁邊跨在馬上的呂馬童說:“我們走。”
南城門緩緩開啟,呂馬童引一千騎兵悄然出城,隨後是殷通帶著的兩千步卒。城中還能夠行動的近兩萬郡兵已分為東西兩陣發動火牛突擊,這支三千人的秦銳是城中最後的隊伍。他們的離去,讓雍丘徹底成了一座空城。
南城而出的秦銳完全沒有使用火把,隻在隊伍中每一屯的屯長手提著一盞小燈,照著前方幾步遠的地方。燈內插著蜂蠟所製的小燭,就是胡亥早先所說用於軍旅夜行的小蠟燈,遠遠看去就像一群黑影中的鬼火。
在南麵放出截殺斥侯的小隊本來人數就最多,東西兩側截殺斥侯的小隊在完成任務後也都悄然匯集過來,在南城外形成了針對呂臣軍斥侯更為集中的箭陣。又因為東西兩側秦人聲勢浩大的突圍行動,南側呂臣軍斥侯認為秦軍已經全部從那兩個方向突出去了,明顯的更為懈怠,所以到他們發現南城秦銳出城後想要迴營報訊時,居然連射出鳴鏑的機會都沒有就全被密集的箭雨釘在了路上。
殷通和呂馬童一直悄然行進到距離呂臣營隻有一裏多的地方才被營中發現。當呂馬童遠遠聽到軍營內一片嘈雜和看到營門火光下紛亂的身影後,隨即一聲令下,騎軍立即成錐形陣小跑起步,向著楚軍營門殺了過去。
呂臣的圍城大營有著寬大的橫麵,左中右共設了三個營門,秦銳所攻擊的是西營門。呂臣發出兩路援兵後倒是沒有懈怠,一直督促著這剩下的三千兵力在麵向雍丘城的營門左右布防。但因沒有斥侯預先示警,待到發現秦軍時,秦騎已經即將開始衝營。
秦銳在黑夜中被發現時距離楚營不過一裏左右,也就是當今的400米多一點,騎兵衝鋒一般分為慢跑、快跑、衝刺幾個階段,慢跑每分鍾行進100米,快跑每分鍾行進200米,衝刺則每分鍾300米、400米或者更快,因此不到4分鍾,秦騎就已衝到營前,第一波弩箭射到了楚軍營柵上。
秦騎並沒有直衝營柵,營柵前有幾道障礙,硬衝就是作死。直撞營門單靠馬力也未必撞的開,所以仍然是弩箭攻擊,真正衝營還要等步卒。
秦騎持盾衝到營前三十步就向兩側一分,拔出騎弩橫向射擊,接著迴卷,第二具騎弩的又一波弩箭射出。待秦騎再次迴卷射出第三波弩箭後,楚軍西營門左右五十步內已經沒有活著的楚卒敢於露頭了。此刻秦銳步卒恰好趕到,在幾乎沒有營內楚軍弩箭的威脅下迅速搬開營門前的鹿角,接著就有一部分人抱起鹿角當撞木開始撞擊營門,另有部分人爬越營柵想從裏麵打開營門,其他步卒就地蹲身持弩,準備壓製敢於出頭找死的楚卒。
在發現自己營前有秦軍時,呂臣正巡視到東營門,他立即命人快馬往劉邦和項聲兩個大營報訊,自己則駕車往西營門趕,沿途唿叫軍卒跟上增援。可惜因為向東西大營分別出援了七千卒,在麵向雍丘南城的寬大正麵上留下的三千卒太稀疏,每道營門左右隻有千把人,他又不敢將中營門和東營門的守卒完全撤空,隻能從東、中兩個營門各分一半人手往西營門增援。
問題是秦銳的突擊速度太快力量太強,西營門附近那千卒根本擋不住秦銳的集中突殺,很快就被秦銳步卒破開了西營門。開營後的步卒向兩側一閃,秦騎一隊隊的揮矛舞劍而入。這些騎兵可都是高鞍馬鐙馬蹄鐵,衝擊力之強是那些當世常規騎兵所不具備的,所以……就沒有然後了。
到呂臣帶著千把人趕到西門時,三千秦銳已穿營而過,留下了一二百具楚卒屍體,而秦人步卒的屍體僅有二十幾具。秦銳在從後營突出時,還順手點燃了囤積在那裏的糧秣輜重,呂臣隻能手忙腳亂的先讓軍卒滅火,哪還有餘力追擊?就算沒有輜重營起火,秦卒三千,他手中楚卒也是三千,秦人還有騎軍,他也不敢追啊。
撲滅了後營之火,清點士卒重新整隊完成,天色已經微明。呂臣發出了幾批斥侯,沿著秦銳突出的方向去打探秦軍動向。斥侯還沒迴來,營前一股彪悍的騎軍到了。
項羽在雍丘城北二十裏處的渙水西岸紮營,並在渙水中載石沉舟攔住河道。陳留援軍大約萬人,項羽有八千子弟兵,基本勢均力敵。公叔起隻在抵達項羽防線那一天試探著攻擊了一次,被項羽軍出營擊敗後,就不曾再攻,對麵紮營形成兩方對峙的局麵。援軍也無法繞道避開項羽的堵截,因為項羽軍是騎馬步卒,從機動能力上說,援軍的純步卒絕對沒有項羽軍調動快速。
項羽得到南麵斥侯迴報秦軍兩麵突圍的訊息後,留三千卒監視陳留援軍動向,將其餘五千卒分為兩千和三千兩隊,自帶三千卒沿渙水去截殺東麵突圍的秦軍,兩千那隊則去援助項聲軍堵截秦人。
項羽距離雍丘城不過二十裏,從斥侯傳迴消息到他橫截秦軍出逃之路,隻用了不到一個時辰。不過當他快馬趕到渙水西岸時,也隻截住了出逃秦軍的三成。
說起來雍丘這些郡兵也很不幸,由於劉邦大營橫在雍丘和渙水之間,陳留援軍又被項羽堵住,所以當東麵突圍的軍卒趕到渙水岸邊時,根本就沒有可供渡河的足夠舟船,一部分會水的兵卒直接撲入水中遊向對岸,不會水的要麽等待寥寥的幾隻小舟來迴擺渡,要麽臨時砍樹,砍倒後抱著樹幹向對岸遊。好在火牛陣把劉邦軍搞到一團糟,爭取到了不少時間,所以當項羽的騎軍趕到時,已經有六千多郡卒渡過了渙水消失在對岸的黑暗之中。
項羽的騎軍威勢太強,強勁的馬蹄聲和快速運動的火把很快就把未渡河的郡兵團團圍住。還在渙水西岸的領兵將領一看這陣勢自知不敵,既然皇帝有詔,那就投降吧。在東方泛起的魚肚白光線下,一聲長長的號角,沒過河的三千多郡卒兵器一丟,就地一坐雙手抱頭,黑壓壓的蔚為壯觀。
打都不打就降了?項羽一腦門的戰意無處宣泄,恨不能立即下令將這些軟骨頭都砍了。可行前項梁特意明令他不許殺降,他隻能恨恨的向虛空揮了幾馬鞭。
等了一會兒,仍未看到劉邦帶兵追過來,項羽覺得不對勁,難道這些郡兵就把劉邦的大軍擊垮了?想到此他待不住了,帶著十幾個親兵撥馬向著劉邦營趕了過去。
劉邦費了大勁兒重新整隊完畢,正要向渙水方向追擊敵軍,呂臣派來的傳訊卒就到了。他一下為難了起來,到底先顧哪一路?最後決定把呂臣來援的四千人先打發迴去,並搭上自己軍中的兩千人一起去呂臣營,另外七八千人來追渙水這邊秦軍。
他也想到項羽可能先到渙水,所以先派出了一隊斥侯向渙水方向而來,一方麵查探秦軍逃跑路線,一方麵若遇到項羽就趕緊通報一股秦軍從南麵逃離的情況。這隊斥侯在中途遇到了項羽,不及解釋己方營中情況,先把有秦軍踹了呂臣營突圍的消息告訴了項羽。
項羽一聽就急命自己的親衛去渙水邊調一千五騎卒立即先往呂臣營,又命一個親衛趕往城西項聲軍讓那邊騎卒能騰出多少人手也立即趕往城南,自己稍稍問了問劉邦軍的情況,就繼續向劉邦大營趕去。
劉邦站在戎車上帶著七千多卒拚命趕路“追擊秦軍”,沒多久就看到了遠遠迎麵而來的項羽馬隊,他帶著滿臉慚愧想著待會兒與項羽會麵時咋解釋,但項羽來到近前時並沒有盛氣淩人的責問他為啥現在才趕出來追擊,而是客氣的一拱手讓劉邦快去收攏渙水西岸的秦軍降卒,然後讓剩下的一千多騎卒也馬上趕往呂臣營,他要立即追擊那股從南麵逃出的秦軍。
三千戰力強橫的秦軍踹營而過,顯然這些隻能是秦軍中相對戰力最強的秦銳,更顯然這些秦銳中一定有雍丘的主將殷通。所以盡快追殺這些秦人才是項羽眼前最重要的任務。至於秦人如何狡詐的使出了火牛陣導致劉邦幾乎大敗之事,他雖然從斥侯口中簡略的聽到了幾句,但完全不是他眼下想要關心的事情。
當項羽趕到呂臣營時,秦銳已經突出了近一個時辰。對於沒有攜帶輜重的步卒,這段時間足以逃出二、三十裏。項羽的八千子弟兵確實名不虛傳,當項羽剛問明了秦軍踹營的過程和逃跑的方向時,派往西側項聲軍方向兩千騎卒中的一千五就到了。項聲軍也遭遇了四百多火牛的衝擊,雖然他比劉邦經驗豐富,可同樣沒有應對火牛陣的經驗,因此軍中混亂情況比劉邦軍也沒好到哪兒去,費了老大力氣才重新整軍,然後命剛抵達的項羽騎軍兜到出逃秦軍的前方阻截,自己帶隊從後追擊。
前堵後截,很快就將西麵突圍的九千郡兵切掉一塊包圍,除先頭部分郡卒和四散奔逃的散兵遊勇外,和渙水那邊差不多,也就捕獲了三千多人。此時正好呂臣報信人趕到,他當機立斷留下五百騎卒協助自己,另外一千五百卒立即前往呂臣營。
項羽正要先帶這部分騎軍向南追擊,他自帶三千騎卒中的一千五也到了,於是合兵一處立即向南追了上去。途中遇到了呂臣派出的斥侯返迴,說秦人在南麵十多裏外顯然集結休息過,有臨時掘灶造飯的痕跡,但之後就看不到步卒行進的足跡,倒是似乎有大批的車輛離去的車轍,方向轉向西。
車輛,是兵車?一輛輕車往死裏裝人也就裝五、六人,還都必須站著,還需要至少雙馬來拉車,要是用牛那還不如不逃。
根據呂臣所言,突圍而出的秦銳一共有大約千騎,若兩馬拉一車,倒是能直接帶走三千人,可在兵車上站上五、六人長途行駛並非易事,在這時代顛簸的道路和無減震的車上,沒有受過訓練的人根本站不穩。
項羽疑心大起,加快了速度趕向斥侯所說的地方。到了地方後先派出十幾個騎馬斥侯沿著車轍印的方向繼續西行打探,其他人則稍事休息,吃些幹糧並喂馬。在這稍事休整的功夫,渙水西岸看守降卒的一千五百騎卒跟劉邦追兵交接了俘虜,也趕到了。
四千五百騎兵簡單休整完畢都已上馬隨時可出發,沿車轍印方向派出的斥侯卻杳無音信的一個都沒迴來報告。項羽覺得不妙,立即全隊沿著車轍追了起來。追出二十多裏,發現派出的十幾個斥侯三三兩兩的倒臥在路上,另外還躺著七八匹馬,一副淒慘景象。
項羽的親衛發現有幾個斥侯還能喘氣,下馬一問才知道,這些斥侯已經追到遠遠能看到前方塵土大起的位置,並發現秦軍逃跑的方向已從西轉向了西北。正當他們準備留半數人繼續追蹤,剩下半數迴頭報告時,不知從什麽地方突然冒出了二百騎軍,兩頓亂箭,一次持矛衝擊,就將他們全數留在了這裏。
轉向西北,那這夥秦軍就是兜了個圈子,最終還是退向陳留方向了。項羽又追了三十裏,眼中隻有長長的車轍印依舊伸向遠方,而遠方卻看不到任何塵煙。
不能再追了,從雍丘北到雍丘東西,又到雍丘南,再沿跡追蹤,他們胯下戰馬已經了跑了八、九十裏,還需要留些馬力應對遭遇戰以及返迴雍丘的路途,不然若此時一支秦軍突然出現打他們個埋伏,那勝負實在難料。項羽恨恨的又揮了一次馬鞭,全隊向東返迴雍丘。
不管怎麽說,雍丘拿下來了總是一項功績。迴到雍丘與劉邦和諸將匯合後,他們派人去向項梁報捷。下一步計劃是整體休整五日後,繼續向陳留發起試探性進攻,製造秦銳軍後方的威脅,牢牢吸住陳留的數萬秦銳,讓他們無法向定陶方向增援。
此役雖然沒有抓住雍丘的守將,但在渙水截住了三千多降卒,城西方向截住了也是三千多,加一起不到七千。劉邦等人將這些降卒打散分別編入軍中,基本補足了因攻雍丘城和遭遇火牛衝擊而傷亡減員的六千多還頗有盈餘,也算另一方麵的收獲。
至於那些南城突圍的秦軍如何逃過了項羽騎軍的追擊,直到後來巨鹿之戰時項羽才弄明白。原來此番殷通帶領的三千秦銳之所以逃得如此之快,是使用了胡亥“發明”的四輪馬車的緣故。因為巨鹿之戰中,秦軍放棄巨鹿後同樣快速的退往滎陽方向,同樣也使用了四輪馬車,而沒走慣常應走的河水水道。
時間略微迴退幾天,當楚軍開始圍困雍丘時,陳留的司馬欣就派出二個百人隊,二百匹馬拉著二百輛四輪馬車,順渦水繞到雍丘南的呂臣大營後方潛伏。當殷通突圍而出後,秦銳的千騎分出四百匹馬套上四輪馬車,等於一輛馬車由三匹馬拉,每車載十三卒,二千六百卒乘坐馬車,還有六百騎軍機動。呂馬童將其中四百騎軍分為左右兩隊斷後,分別在身後十餘裏的道路兩側二裏外監視,專門剿殺楚軍斥侯,塞住楚軍打探秦銳行進方向的眼睛和耳朵。三匹馬拉一輛四輪車,負載並不算重,每個時辰可行三十裏,所以當項羽看到一堆死和半死的斥侯時,殷通雖然兜圈子多兜了四十裏,但也領先了項羽五十裏以上,已快到陳留了。
就在劉邦和項羽圍住雍丘的同時,項梁已經拿下東緡,並開始向昌邑進軍。而當項聲和呂臣分別潛迴加入雍丘攻城戰時,昌邑也落入了項梁之手。
東緡拿下的很順利,幾乎是項梁軍一露頭,東緡的三千守軍就狼奔豕突的棄城逃走了。昌邑則拿下的稍微費了點兒力氣,東緡退到昌邑的守軍和昌邑原本的秦銳加一起有兩萬,由一個叫公孫羽的人指揮。
項梁認識這個人,不就是原來會稽郡的郡尉嗎,趙高一家子貶謫到會稽郡後離開的。
項梁在會稽郡與公孫羽有過交往,覺得此人還算有點兒軍事素質吧。可在這裏,麵對明顯楚軍的人數大大超過秦軍的情況,此人居然不自量力的出城與項梁進行列陣對決。項梁倒也沒欺負他,也隻用了二萬楚軍與他對陣。
要說公孫羽所領的這些軍卒確實是秦銳,與項梁的二萬楚軍昏天黑地的對殺了一個多時辰才敗走,在後撤時仍然還保持著一定的陣型,並沒有四散奔逃。既在兩陣對決中給楚軍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傷亡,也沒有因潰散而全軍覆沒,讓項梁對秦銳的戰力也有了一個很直接的認識。
不過項梁同時也發現秦軍的一個弱點,就是指揮比較呆板,靈活性不足,陣型轉動和變化遲緩,全靠軍卒的一股硬抗氣勢才沒有完敗。
這也和他印象中秦軍作戰通常是正兵對壘完全相符。
雖然項梁承認秦銳確實算得上是個對手,而不是景駒秦嘉所率領的那種烏合之眾,但項梁經此一戰,對戰勝秦銳的信心更足了,秦人當下最強的秦銳軍,也不過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