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師也無需為此掛懷。”項梁微笑著,“奪地,也要先滅其軍才能長期據有。當初遣當陽君北伐,隻是要其平滅偽王駒,並未以占城為主。現今方與在我手,就先奪昌邑和乘式,再奪定陶與葭密,然後就可直逼臨濟。此時陳留秦軍必然來擊,若將陳留軍擊敗,則滎陽可獲。暴秦若失敖倉,則山東無其軍倉矣。待某攻陷雒陽後,就可直趨函穀而下關中。項籍與英布均曾與秦銳接戰,在他們看來,秦人非我敵手,軍師又何須擔憂暴秦不滅?”
坐在軍帳下首的項羽和英布對視一眼,都自得的笑了起來。
英布早就忘了當初在霍邑被公子嬰堵著打得沒脾氣之舊事,向著主位上的項梁和側位的範增一拱手:“君上,軍師,屬將所部追擊景駒至昌邑,昌邑秦軍立即棄城而去。屬將親追景駒已至定陶以西,也未見定陶秦軍蹤影。若不是秦人斥侯無能,就是定陶秦人不敢出戰。也就是張楚王所屬那些揭竿者倉促成軍,才會被秦人以刑徒組軍的所謂秦銳所滅。屬將率領由武信君所編練的勁旅出擊,那些秦銳隻有潰敗一途。”
項梁也笑著瞥了一眼項羽:“項籍在陳郡所遇到的秦銳也是如此,對呂臣部戰力甚強,然遇到項籍那八千子弟兵,就立即潰散。”
他轉頭看向範增:“既然秦軍沿東西和南北諸水道置兵,我們也分兩路進擊,好讓秦人兩麵不能相顧。”
範增撫須點頭:“一路可由碭郡出,以一部佯攻陳郡,吸引秦人注意力,實則沿渙水先下雍丘,然後直指陳留。此路先行,讓秦人認為我等將從南至北而進。”
“另一路則由薛地出,經方與先下東緡,然後攻昌邑。雖秦銳號稱有二十餘萬,但南北和東西各成一線,實際每城駐軍多的如陳留、定陶等城,也不過五萬。按斥侯所言,雍丘秦軍不到三萬,其中九成為郡兵,更無戰力。”
範增頗為自得的擺手把帳內的將軍們一圈:“自滅偽王駒以來,各路義軍齊聚武信君麾下,我楚軍兵力已過十五萬。楚國之地,同心協力,已無外部威脅。所以此番伐秦,可留萬卒禦都城,其他兵力盡可全出。”
“軍師此言大善。”項梁把目光轉向身側高掛的牛皮地圖,看了一會兒:“沛公,項籍。”
劉邦和項羽馬上站起抱拳:“屬將在。”
“就由你二人為首,領五萬卒沿南北線攻伐陳留。”項梁頓了頓:“我聽聞你二人已盟為兄弟?”
兩人對視了一眼,再次拱手:“稟君上,實有此事。”
項梁笑了:“既如此,你等這一路,就由劉季為首,羽兒可有異議?”
項羽又看了劉邦一眼,對項梁抱拳應道:“屬將遵令,沒有異議。”
劉邦連忙也對項梁施禮道:“屬將會與將軍籍相商而戰,必不負武信君所托。”
項梁滿意的點點頭。讓劉邦為首不過就是個客氣話,顯得自己並不任人唯親。他早看出劉邦和項羽結拜隻是一個向項氏示好、表示效忠的心意。劉邦歲數居長,但項梁絕對相信這五萬人實際依然是由項羽真正指揮的。
“沛公可起本部一萬步卒,再撥你兩千,項籍帶本部八千騎卒。項聲、英布、呂臣。”
三人起身敬禮:“屬將在。”
“爾三人各領萬卒,歸劉季和項籍指揮。”
“喏。”
範增先向項梁以目示意,表示自己有話說,然後對下麵的五人吩咐道:“沛公,你可令將軍臣(呂臣)與將軍聲(項聲)合兵兩萬佯攻陳郡,攻三日後將軍聲悄悄沿沙水轉進渦水北進雍丘,留將軍臣再牽製秦人數日,也悄然北進。沛公與當陽君(英布)帶另兩萬卒沿渦水北進,將軍籍則率騎卒先行至雍丘北渙水一側,阻住雍丘秦軍北逃及陳留援軍南進之路。沛公與將軍聲協調好進軍速度,務必同時抵達雍丘,四麵合圍,造出大聲勢。”
劉邦連忙抱拳:“謹遵軍師妙策。”
項梁見劉邦恭順無比,說道:“軍師之策乃大方略,具體實行,還需沛公莫要固守成規,因時而動。”
劉邦謙恭的看了看項羽,迴應著:“屬將以一亭長起兵,未經大戰陣,具體實行軍師方略時還需將軍籍多加指點。”
劉邦一直這麽客氣,項羽也要表示表示:“軍師請放心,屬將必將與碭郡長齊心協力。”
“嗯。羽兒,我有一令與你,就是不可殺降。”項梁用嚴厲的目光瞪了項羽一眼。
項羽一窒:“呃,喏,屬將遵令。”
項梁嘴角微微一翹,環視著軍帳內諸將:“沛公這一路先行,旬日後,本君與諸將兵發東緡和昌邑,務使秦人左右難以相顧,一舉破秦!”
所有帳內軍將一起起身抱拳,暴雷似的喝出一聲:“喏!”
鹹陽,六英宮。
項梁的軍謀,不幾日就傳到了鹹陽。
“這一消息可傳給了章邯?”胡亥拿著竹簡在項梁預定戰區那幾個郡的拚接起來的沙盤周圍踱著步,問姚賈。
經過了將近一年的時間,胡亥的變聲期已經結束,聲音開始變得低沉並帶有幾分磁性。雖然個子長得不多,但聲音加上氣度,已經越來越有帝皇的威壓。
“遵陛下前詔,有關楚軍的消息,都是同時傳給大將軍邯的。陳留快傳,大將軍得到消息後已經由陳留啟程前往定陶,留長史欣(司馬欣)和將軍起(公叔起)於陳留,配合郡守通(殷通)的雍丘守城戰。”
陳平用長杆點了點陳留和雍丘:“郡守通兩萬多以郡兵為主的軍卒,麵對四萬楚步卒應守不了雍丘幾日。陛下既然要使項梁相信秦軍無備,雍丘也要落於楚軍手中,才可讓項梁認為己計得成。雖然傳迴的消息說項梁要在劉季和項籍軍啟程後十日才向東緡、昌邑進發奪城,依臣看來,項梁在未獲劉季軍攻取雍丘的消息前,就算拿下昌邑,也會暫停向定陶的攻伐。”
“項梁自詡世代兵家,項籍在陳,英布在昌邑,都已見到過秦銳並不如之前平張楚和滅魏時的戰力聲威,難道上卿認為項梁仍無必勝秦銳的信心乎?”胡亥很好奇為啥陳平會有這種判斷,曆史上項梁因自大而敗亡,應該是很具自信的。
“項梁認為楚軍必勝秦軍,這一點是無需置疑的。然兵者兇器也,這是項氏麵對秦軍的首戰,他抱有巨大的期待,期冀能一鼓作氣將山東秦銳徹底擊潰並屯兵函穀關前,大振自己的聲威。所以他才兩線一同攻伐。可以說,項梁已經將自己的力量全都拿了出來,因此也不得不小心謹慎。”陳平耐心的向皇帝解釋著。
胡亥慢慢的繼續繞著沙盤踱步,不時用手中寫著快傳消息的竹簡敲一下手掌。
轉了半圈他站住問馮劫:“太尉,項梁佯攻陳郡,是想要吸引我方的注意力,如果陳留秦銳發兵陳縣最好,能減少劉季攻雍丘時陳留可派出的援兵數量。但是如果我們就勢放棄陳縣,將那一萬秦銳調向雍丘,項梁的想法豈不是不但落空,還增加了劉季攻取雍丘的難度?”
“雖然放棄陳縣也能讓佯攻陳縣的呂臣軍加入到攻雍丘一方,但秦銳的戰力勝過呂臣軍,項氏也是很清楚的。或者,待項聲悄然離去後,陳縣秦銳直接出城將呂臣擊潰,然後北進從後方奇襲劉季軍,使雍丘之謀徹底失敗,項梁豈不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胡亥這最後一句話讓殿內的人都笑了。
馮劫努力收斂了笑意,向皇帝提供自己的看法:“陛下,臣以為,秦銳棄陳縣北進,其行軍速度跑不過呂臣派出的軍驛使,因此從後麵突襲劉季很難實現。陳縣秦銳棄城北行,項籍的八千騎軍也會依仗馬速繞過雍丘先行於半途阻截,加上呂臣軍隨後追殺,因此秦銳棄城並不會對攻雍丘的楚軍產生多大的影響。”
“喔~~~~”胡亥不說話了。
過了一會兒,他又問:“四萬楚軍圍城,還有項籍的八千騎軍快速機動,那殷通若是不在楚軍抵達前棄雍丘而逃,被封在城內豈不是死路一條?我還想讓殷通能活著呢。”
陳平對皇帝陛下關懷臣屬很是感動:“陛下不用憂心,臣等已有救郡守通的方略,陛下來之前已經與太尉、客卿賈(陸賈)和將軍囂(任囂)商討過,並在此,”他一指麵前的大沙盤,“做了簡單推演,有七成把握能將郡守通救出。太尉準備一會擬出建議,發給陳留長史欣(司馬欣)和雍丘郡守通。”
“那就好。”胡亥一直秉承不幹預具體軍事行動的原則,陳平、馮劫、章邯、王離等均知道,所以這類具體事項也不需要報給皇帝審批。
陸賈也是皇帝得到楚軍消息後被召來的參謀人員,聽到陳平提到自己,陸賈笑著向皇帝微微拱手。
“任囂,你的身體可好?”既然謀臣們有讓殷通逃命的方略,胡亥也就不再去關注,而是開始關懷也在六英宮內的任囂。
任囂從南越迴到關中後,將養了這些時日,身體狀況大為好轉。作為將軍一員,他對皇帝在六英宮搞出的大沙盤很有興趣,陸賈也傳遞過皇帝的意思,要他在身體情況允許時,到六英宮這個“軍謀台”發揮自己的一份作用。
“謝陛下惦念,臣恢複得很好。”任囂向皇帝行禮,“陛下但有差遣,臣已經可以為大秦效力。”
“你迴關中的時間還不夠長,身體狀況雖然恢複了不少,但我覺得還是再休養一段時間吧,現在就讓你去打一場大仗,估計身體又該垮了,還是將養的徹底一點。”胡亥輕輕搖搖頭,“將軍莫急,還有的是立功的機會呢。現在,你要把百越之戰,以及後來治理百越的事情,都總結記錄一下。雖然我並不希望以後會發生趙佗叛離的情況,但也需要留個後手。一旦我暫時放棄山東,趙佗會怎麽做是誰也無法預料的。”
任囂迴到關中養病,很多軍中故舊都來探望,馮劫和陸賈也時時前來聊聊時局,任囂在在皇帝特賜宅院中消息倒是也不閉塞。
得了閑,他也在思考皇帝放棄山東後可能麵臨的問題。近些日子因為身體狀況好轉的較快,他來了幾次六英宮,有些驚訝的發現,除了大秦原有各郡的沙盤外,在隴西郡和北地郡的西側,又增加了一個新的沙盤模塊,正在一點一點的向西延伸著立體地勢的製作。
這是一個什麽信號?皇帝要向西域拓展?他問了問陸賈,陸賈就把前些天皇帝召見少府張蒼談論植茶和燒瓷時說過想打開西域商路的話轉述了一番。
對於武將而言,開疆拓土是建立軍功的最好機會,他本以為皇帝放棄山東閉關自守,軍人們除了看守好幾條入秦的通道外就沒啥施展機會了,這可有點沉悶。現在看來小皇帝在讓山東各方勢力相互殘殺的時候,也並非就是坐在函穀關上看熱鬧,而是用這段時間開拓西域啊,他的心又有躍躍欲試的感覺了。
現在皇帝突然提起趙佗,讓他冷靜了一下。皇帝看的還是比較遠,雖然以他對趙佗的了解,趙佗平白得了一個王爵一個國,應該不會在短期內就把對皇帝的感激之情淡忘掉,可如果山東的亂戰持續三年五載,那還真是誰也說不準的事情了。
地位變了,人的想法就會跟著改變。山東要是打成一鍋粥,大秦天高皇帝遠,趙佗又如何不會有變心的可能呢?
任囂突然想到馮劫曾經提起皇帝在上林苑養著三千山地曲,說見過那些來自巴蜀的黑瘦小個子軍卒神出鬼沒的作戰演練場景,又聯想到自己帶迴的這些百越軍卒加入新中尉軍後,據說皇帝從上林苑的山地曲中派出了一些軍卒和新中尉軍一同訓練山地作戰。現在皇帝又要他總結百越作戰的經驗……
他心中暗暗為趙佗祈福:“南越王啊,佗啊,你可千萬不要有反叛自立的想法啊。”
“陛下,臣聞陛下想要向西域拓疆,臣願為陛下先鋒。”任囂不想和趙佗幹仗,不想在萬一趙佗反叛時由自己再帶著從百越迴歸的軍卒,去鎮壓同樣由自己苦心經營的南越百姓和士卒,所以先表明一個態度。
“還是剛才說的,立軍功的機會多著呢。”胡亥看著任囂,“既然將軍有這想法,我會記在心裏的。現在你首要的還是把百越山地作戰的要點總結出來。我確實想要向西打通西域商路,但像巴蜀、黔中、滇地和江水以南諸郡的山地作戰,也需要有個戰法經驗的積累。”
“臣遵詔,必會將臣所知擬出。”任囂深施一禮。
_
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紅旗招展,人山人海……這是某人的小品台詞。
碭郡郡治睢陽城外,人山人海是有的,旌旗招展也是有,鑼鼓喧天和鞭炮齊鳴就沒有了。劉邦的軍卒在城外拉成一條靚麗的革車風景線,在從碭郡內征招的上萬民夫協助下載運著輜重糧秣向西而去。項聲和呂臣的兩萬卒同樣帶著大量的輜重革車和民夫,已經先向陳郡進發,項羽的八千騎卒早兩日已經先行向雍丘而去,英布的萬卒攜帶輜重已經西渡睢水到渙水東岸駐紮並備船,等待劉邦軍抵達後一起北進。
此刻大軍已發,而睢陽城外卻有兩個小小的方隊肅然而立,那是劉邦與張良正在依依惜別。
張良雖然一直在劉邦身邊出謀劃策,但並沒有忘記光複韓國的曆史重任,派出了不少人去故韓一帶尋找韓王後人。就在項梁決意開始伐秦之戰的前幾日,張良還真的找到了一個韓王宗室。
說起來也有意思,正應了那句:“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迴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原來這位韓王後裔並沒在故韓的大地上,而是早早就投奔了項梁和楚懷王一方,他就是橫陽君,韓成(後稱韓王成)。
由於這個橫陽君不過是六國諸公子中的一員,當年六國中韓國又是最弱的一國,因此韓國的諸公子也最不受人重視,還是張良的好友項伯偶然間在投靠楚地的各國公子中發現了這個人,告訴了張良。
張良得到消息後大喜,馬上去見項梁,希望項梁能支持他帶著橫陽君去複韓。項梁對此是無所謂的態度,現在楚國的力量最強大,就算趙魏韓都複國,也要看他的眼色行事,再加上項伯替張良說項,因此不但表示支持,還撥給張良兩千卒讓他去玩兒吧。
此番劉邦出兵雍丘,張良讓那兩千人先跟著呂臣一路蹭吃蹭喝的到陳郡,然後再從陳郡入潁水,前往潁川攻城掠地光複韓國。他則帶著幾十個人先往潁川打前站,看看哪些小城比較容易打下來,先給自己和大王找個安身之地。
劉邦自然是很舍不得張良離開自己,自從張良待在自己身邊後,之前走的那些黴運一掃而空,現在已經是擁有一郡之地,統卒萬餘。這個張良就算不談謀略,也是自己家裏的一個大阿福。
可張良事先早就說好的,他也不能捆著人家不讓走。於是他讓張良先把那兩千人打發上路,自己又多留了張良幾日,希望能讓張良多為他出出主意,使今後的路能好走一些。現在兩個人正手拉手的難舍難分,誰也不願馬上分離,像兩個小情人一樣。
“真是不希望軍師離開啊,季自得軍師臂助,才有今日,軍師離去,季都不知道今後的路如何走了。”劉邦的誠摯之情溢於言表,還真不是裝出來的。沒有張良,他覺得自己立馬心虛了不少。
張良這幾個月與劉邦相處的也很融洽,在當下的各方勢力中,也隻有劉邦能夠讓自己實現自己的抱負。可是身為韓國國相的後人,一身本領不用來複韓,也真說不過去。如果沒有這種大義上的使命感,他還真願意就這麽一直輔保劉邦了。
“沛公英主也,必能成就大事。”張良的誇讚也是沒有一絲虛偽的,“沛公莫要擔憂,即便仆離開,也仍有相聚之日。複韓成功後,仆還期待能得沛公對韓的鼎力支持,所以必有繼續與沛公攜手之日。”
“沛公不用太過擔憂雍丘之戰。”張良對項梁、範增的謀劃持讚賞態度,所以繼續安著劉邦的心,“沛公既然拿定一切唯聽項籍決斷的方略,項籍也確實比沛公更有兵爭謀略,所以雍丘之戰無論成敗,都不會影響沛公的聲譽。雖然武信君說以沛公為首,但他也相信沛公會以項籍的意願為主,所以萬一真的雍丘之戰不利,武信君也不會遷怒沛公。項籍乃項氏下一代的翹楚,武信君隻會維護他,既然維護項籍就要同時維護沛公。”
未慮勝先慮敗,張良為劉邦考慮的很全麵了。這兩天張良已經和劉邦分析了雍丘之戰中可能發生的各種情況,並一一為劉邦提出了應對。
這是充分考慮到劉邦從未與真正的秦軍打過仗,與正規軍作戰和與一幫揭竿者或郡兵作戰大不相同,雖然斥侯說雍丘大部分為郡兵,但還是有數千秦銳的,秦銳的將領必然是作戰中連同郡兵一起指揮的主將,所以劉邦若應對不當,就會出現紕漏。
就算整個作戰由項籍為主將,但項籍帶著騎卒在雍丘北麵遊動,攻城中出現的各種意想不到情況,還需要劉邦自己來臨機決斷。
劉邦已經將張良的方略牢牢的記在心裏,同時還讓隨同他一起去雍丘的周苛、陳賀、雍齒等人也幫著記憶,至於樊噲那個殺坯是不能指望的。
碭郡在他離開後,由蕭何帶著沛嘉、丁禮留守睢陽,豐沛一帶自有呂澤和曹無傷等人留守,北方的彭越也答應替他看顧著豐沛這個老根據地。
千言萬語,終須一別。劉邦站上戎車,看著張良遙遙西去,不由得淚灑衣襟。
坐在軍帳下首的項羽和英布對視一眼,都自得的笑了起來。
英布早就忘了當初在霍邑被公子嬰堵著打得沒脾氣之舊事,向著主位上的項梁和側位的範增一拱手:“君上,軍師,屬將所部追擊景駒至昌邑,昌邑秦軍立即棄城而去。屬將親追景駒已至定陶以西,也未見定陶秦軍蹤影。若不是秦人斥侯無能,就是定陶秦人不敢出戰。也就是張楚王所屬那些揭竿者倉促成軍,才會被秦人以刑徒組軍的所謂秦銳所滅。屬將率領由武信君所編練的勁旅出擊,那些秦銳隻有潰敗一途。”
項梁也笑著瞥了一眼項羽:“項籍在陳郡所遇到的秦銳也是如此,對呂臣部戰力甚強,然遇到項籍那八千子弟兵,就立即潰散。”
他轉頭看向範增:“既然秦軍沿東西和南北諸水道置兵,我們也分兩路進擊,好讓秦人兩麵不能相顧。”
範增撫須點頭:“一路可由碭郡出,以一部佯攻陳郡,吸引秦人注意力,實則沿渙水先下雍丘,然後直指陳留。此路先行,讓秦人認為我等將從南至北而進。”
“另一路則由薛地出,經方與先下東緡,然後攻昌邑。雖秦銳號稱有二十餘萬,但南北和東西各成一線,實際每城駐軍多的如陳留、定陶等城,也不過五萬。按斥侯所言,雍丘秦軍不到三萬,其中九成為郡兵,更無戰力。”
範增頗為自得的擺手把帳內的將軍們一圈:“自滅偽王駒以來,各路義軍齊聚武信君麾下,我楚軍兵力已過十五萬。楚國之地,同心協力,已無外部威脅。所以此番伐秦,可留萬卒禦都城,其他兵力盡可全出。”
“軍師此言大善。”項梁把目光轉向身側高掛的牛皮地圖,看了一會兒:“沛公,項籍。”
劉邦和項羽馬上站起抱拳:“屬將在。”
“就由你二人為首,領五萬卒沿南北線攻伐陳留。”項梁頓了頓:“我聽聞你二人已盟為兄弟?”
兩人對視了一眼,再次拱手:“稟君上,實有此事。”
項梁笑了:“既如此,你等這一路,就由劉季為首,羽兒可有異議?”
項羽又看了劉邦一眼,對項梁抱拳應道:“屬將遵令,沒有異議。”
劉邦連忙也對項梁施禮道:“屬將會與將軍籍相商而戰,必不負武信君所托。”
項梁滿意的點點頭。讓劉邦為首不過就是個客氣話,顯得自己並不任人唯親。他早看出劉邦和項羽結拜隻是一個向項氏示好、表示效忠的心意。劉邦歲數居長,但項梁絕對相信這五萬人實際依然是由項羽真正指揮的。
“沛公可起本部一萬步卒,再撥你兩千,項籍帶本部八千騎卒。項聲、英布、呂臣。”
三人起身敬禮:“屬將在。”
“爾三人各領萬卒,歸劉季和項籍指揮。”
“喏。”
範增先向項梁以目示意,表示自己有話說,然後對下麵的五人吩咐道:“沛公,你可令將軍臣(呂臣)與將軍聲(項聲)合兵兩萬佯攻陳郡,攻三日後將軍聲悄悄沿沙水轉進渦水北進雍丘,留將軍臣再牽製秦人數日,也悄然北進。沛公與當陽君(英布)帶另兩萬卒沿渦水北進,將軍籍則率騎卒先行至雍丘北渙水一側,阻住雍丘秦軍北逃及陳留援軍南進之路。沛公與將軍聲協調好進軍速度,務必同時抵達雍丘,四麵合圍,造出大聲勢。”
劉邦連忙抱拳:“謹遵軍師妙策。”
項梁見劉邦恭順無比,說道:“軍師之策乃大方略,具體實行,還需沛公莫要固守成規,因時而動。”
劉邦謙恭的看了看項羽,迴應著:“屬將以一亭長起兵,未經大戰陣,具體實行軍師方略時還需將軍籍多加指點。”
劉邦一直這麽客氣,項羽也要表示表示:“軍師請放心,屬將必將與碭郡長齊心協力。”
“嗯。羽兒,我有一令與你,就是不可殺降。”項梁用嚴厲的目光瞪了項羽一眼。
項羽一窒:“呃,喏,屬將遵令。”
項梁嘴角微微一翹,環視著軍帳內諸將:“沛公這一路先行,旬日後,本君與諸將兵發東緡和昌邑,務使秦人左右難以相顧,一舉破秦!”
所有帳內軍將一起起身抱拳,暴雷似的喝出一聲:“喏!”
鹹陽,六英宮。
項梁的軍謀,不幾日就傳到了鹹陽。
“這一消息可傳給了章邯?”胡亥拿著竹簡在項梁預定戰區那幾個郡的拚接起來的沙盤周圍踱著步,問姚賈。
經過了將近一年的時間,胡亥的變聲期已經結束,聲音開始變得低沉並帶有幾分磁性。雖然個子長得不多,但聲音加上氣度,已經越來越有帝皇的威壓。
“遵陛下前詔,有關楚軍的消息,都是同時傳給大將軍邯的。陳留快傳,大將軍得到消息後已經由陳留啟程前往定陶,留長史欣(司馬欣)和將軍起(公叔起)於陳留,配合郡守通(殷通)的雍丘守城戰。”
陳平用長杆點了點陳留和雍丘:“郡守通兩萬多以郡兵為主的軍卒,麵對四萬楚步卒應守不了雍丘幾日。陛下既然要使項梁相信秦軍無備,雍丘也要落於楚軍手中,才可讓項梁認為己計得成。雖然傳迴的消息說項梁要在劉季和項籍軍啟程後十日才向東緡、昌邑進發奪城,依臣看來,項梁在未獲劉季軍攻取雍丘的消息前,就算拿下昌邑,也會暫停向定陶的攻伐。”
“項梁自詡世代兵家,項籍在陳,英布在昌邑,都已見到過秦銳並不如之前平張楚和滅魏時的戰力聲威,難道上卿認為項梁仍無必勝秦銳的信心乎?”胡亥很好奇為啥陳平會有這種判斷,曆史上項梁因自大而敗亡,應該是很具自信的。
“項梁認為楚軍必勝秦軍,這一點是無需置疑的。然兵者兇器也,這是項氏麵對秦軍的首戰,他抱有巨大的期待,期冀能一鼓作氣將山東秦銳徹底擊潰並屯兵函穀關前,大振自己的聲威。所以他才兩線一同攻伐。可以說,項梁已經將自己的力量全都拿了出來,因此也不得不小心謹慎。”陳平耐心的向皇帝解釋著。
胡亥慢慢的繼續繞著沙盤踱步,不時用手中寫著快傳消息的竹簡敲一下手掌。
轉了半圈他站住問馮劫:“太尉,項梁佯攻陳郡,是想要吸引我方的注意力,如果陳留秦銳發兵陳縣最好,能減少劉季攻雍丘時陳留可派出的援兵數量。但是如果我們就勢放棄陳縣,將那一萬秦銳調向雍丘,項梁的想法豈不是不但落空,還增加了劉季攻取雍丘的難度?”
“雖然放棄陳縣也能讓佯攻陳縣的呂臣軍加入到攻雍丘一方,但秦銳的戰力勝過呂臣軍,項氏也是很清楚的。或者,待項聲悄然離去後,陳縣秦銳直接出城將呂臣擊潰,然後北進從後方奇襲劉季軍,使雍丘之謀徹底失敗,項梁豈不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胡亥這最後一句話讓殿內的人都笑了。
馮劫努力收斂了笑意,向皇帝提供自己的看法:“陛下,臣以為,秦銳棄陳縣北進,其行軍速度跑不過呂臣派出的軍驛使,因此從後麵突襲劉季很難實現。陳縣秦銳棄城北行,項籍的八千騎軍也會依仗馬速繞過雍丘先行於半途阻截,加上呂臣軍隨後追殺,因此秦銳棄城並不會對攻雍丘的楚軍產生多大的影響。”
“喔~~~~”胡亥不說話了。
過了一會兒,他又問:“四萬楚軍圍城,還有項籍的八千騎軍快速機動,那殷通若是不在楚軍抵達前棄雍丘而逃,被封在城內豈不是死路一條?我還想讓殷通能活著呢。”
陳平對皇帝陛下關懷臣屬很是感動:“陛下不用憂心,臣等已有救郡守通的方略,陛下來之前已經與太尉、客卿賈(陸賈)和將軍囂(任囂)商討過,並在此,”他一指麵前的大沙盤,“做了簡單推演,有七成把握能將郡守通救出。太尉準備一會擬出建議,發給陳留長史欣(司馬欣)和雍丘郡守通。”
“那就好。”胡亥一直秉承不幹預具體軍事行動的原則,陳平、馮劫、章邯、王離等均知道,所以這類具體事項也不需要報給皇帝審批。
陸賈也是皇帝得到楚軍消息後被召來的參謀人員,聽到陳平提到自己,陸賈笑著向皇帝微微拱手。
“任囂,你的身體可好?”既然謀臣們有讓殷通逃命的方略,胡亥也就不再去關注,而是開始關懷也在六英宮內的任囂。
任囂從南越迴到關中後,將養了這些時日,身體狀況大為好轉。作為將軍一員,他對皇帝在六英宮搞出的大沙盤很有興趣,陸賈也傳遞過皇帝的意思,要他在身體情況允許時,到六英宮這個“軍謀台”發揮自己的一份作用。
“謝陛下惦念,臣恢複得很好。”任囂向皇帝行禮,“陛下但有差遣,臣已經可以為大秦效力。”
“你迴關中的時間還不夠長,身體狀況雖然恢複了不少,但我覺得還是再休養一段時間吧,現在就讓你去打一場大仗,估計身體又該垮了,還是將養的徹底一點。”胡亥輕輕搖搖頭,“將軍莫急,還有的是立功的機會呢。現在,你要把百越之戰,以及後來治理百越的事情,都總結記錄一下。雖然我並不希望以後會發生趙佗叛離的情況,但也需要留個後手。一旦我暫時放棄山東,趙佗會怎麽做是誰也無法預料的。”
任囂迴到關中養病,很多軍中故舊都來探望,馮劫和陸賈也時時前來聊聊時局,任囂在在皇帝特賜宅院中消息倒是也不閉塞。
得了閑,他也在思考皇帝放棄山東後可能麵臨的問題。近些日子因為身體狀況好轉的較快,他來了幾次六英宮,有些驚訝的發現,除了大秦原有各郡的沙盤外,在隴西郡和北地郡的西側,又增加了一個新的沙盤模塊,正在一點一點的向西延伸著立體地勢的製作。
這是一個什麽信號?皇帝要向西域拓展?他問了問陸賈,陸賈就把前些天皇帝召見少府張蒼談論植茶和燒瓷時說過想打開西域商路的話轉述了一番。
對於武將而言,開疆拓土是建立軍功的最好機會,他本以為皇帝放棄山東閉關自守,軍人們除了看守好幾條入秦的通道外就沒啥施展機會了,這可有點沉悶。現在看來小皇帝在讓山東各方勢力相互殘殺的時候,也並非就是坐在函穀關上看熱鬧,而是用這段時間開拓西域啊,他的心又有躍躍欲試的感覺了。
現在皇帝突然提起趙佗,讓他冷靜了一下。皇帝看的還是比較遠,雖然以他對趙佗的了解,趙佗平白得了一個王爵一個國,應該不會在短期內就把對皇帝的感激之情淡忘掉,可如果山東的亂戰持續三年五載,那還真是誰也說不準的事情了。
地位變了,人的想法就會跟著改變。山東要是打成一鍋粥,大秦天高皇帝遠,趙佗又如何不會有變心的可能呢?
任囂突然想到馮劫曾經提起皇帝在上林苑養著三千山地曲,說見過那些來自巴蜀的黑瘦小個子軍卒神出鬼沒的作戰演練場景,又聯想到自己帶迴的這些百越軍卒加入新中尉軍後,據說皇帝從上林苑的山地曲中派出了一些軍卒和新中尉軍一同訓練山地作戰。現在皇帝又要他總結百越作戰的經驗……
他心中暗暗為趙佗祈福:“南越王啊,佗啊,你可千萬不要有反叛自立的想法啊。”
“陛下,臣聞陛下想要向西域拓疆,臣願為陛下先鋒。”任囂不想和趙佗幹仗,不想在萬一趙佗反叛時由自己再帶著從百越迴歸的軍卒,去鎮壓同樣由自己苦心經營的南越百姓和士卒,所以先表明一個態度。
“還是剛才說的,立軍功的機會多著呢。”胡亥看著任囂,“既然將軍有這想法,我會記在心裏的。現在你首要的還是把百越山地作戰的要點總結出來。我確實想要向西打通西域商路,但像巴蜀、黔中、滇地和江水以南諸郡的山地作戰,也需要有個戰法經驗的積累。”
“臣遵詔,必會將臣所知擬出。”任囂深施一禮。
_
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紅旗招展,人山人海……這是某人的小品台詞。
碭郡郡治睢陽城外,人山人海是有的,旌旗招展也是有,鑼鼓喧天和鞭炮齊鳴就沒有了。劉邦的軍卒在城外拉成一條靚麗的革車風景線,在從碭郡內征招的上萬民夫協助下載運著輜重糧秣向西而去。項聲和呂臣的兩萬卒同樣帶著大量的輜重革車和民夫,已經先向陳郡進發,項羽的八千騎卒早兩日已經先行向雍丘而去,英布的萬卒攜帶輜重已經西渡睢水到渙水東岸駐紮並備船,等待劉邦軍抵達後一起北進。
此刻大軍已發,而睢陽城外卻有兩個小小的方隊肅然而立,那是劉邦與張良正在依依惜別。
張良雖然一直在劉邦身邊出謀劃策,但並沒有忘記光複韓國的曆史重任,派出了不少人去故韓一帶尋找韓王後人。就在項梁決意開始伐秦之戰的前幾日,張良還真的找到了一個韓王宗室。
說起來也有意思,正應了那句:“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迴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原來這位韓王後裔並沒在故韓的大地上,而是早早就投奔了項梁和楚懷王一方,他就是橫陽君,韓成(後稱韓王成)。
由於這個橫陽君不過是六國諸公子中的一員,當年六國中韓國又是最弱的一國,因此韓國的諸公子也最不受人重視,還是張良的好友項伯偶然間在投靠楚地的各國公子中發現了這個人,告訴了張良。
張良得到消息後大喜,馬上去見項梁,希望項梁能支持他帶著橫陽君去複韓。項梁對此是無所謂的態度,現在楚國的力量最強大,就算趙魏韓都複國,也要看他的眼色行事,再加上項伯替張良說項,因此不但表示支持,還撥給張良兩千卒讓他去玩兒吧。
此番劉邦出兵雍丘,張良讓那兩千人先跟著呂臣一路蹭吃蹭喝的到陳郡,然後再從陳郡入潁水,前往潁川攻城掠地光複韓國。他則帶著幾十個人先往潁川打前站,看看哪些小城比較容易打下來,先給自己和大王找個安身之地。
劉邦自然是很舍不得張良離開自己,自從張良待在自己身邊後,之前走的那些黴運一掃而空,現在已經是擁有一郡之地,統卒萬餘。這個張良就算不談謀略,也是自己家裏的一個大阿福。
可張良事先早就說好的,他也不能捆著人家不讓走。於是他讓張良先把那兩千人打發上路,自己又多留了張良幾日,希望能讓張良多為他出出主意,使今後的路能好走一些。現在兩個人正手拉手的難舍難分,誰也不願馬上分離,像兩個小情人一樣。
“真是不希望軍師離開啊,季自得軍師臂助,才有今日,軍師離去,季都不知道今後的路如何走了。”劉邦的誠摯之情溢於言表,還真不是裝出來的。沒有張良,他覺得自己立馬心虛了不少。
張良這幾個月與劉邦相處的也很融洽,在當下的各方勢力中,也隻有劉邦能夠讓自己實現自己的抱負。可是身為韓國國相的後人,一身本領不用來複韓,也真說不過去。如果沒有這種大義上的使命感,他還真願意就這麽一直輔保劉邦了。
“沛公英主也,必能成就大事。”張良的誇讚也是沒有一絲虛偽的,“沛公莫要擔憂,即便仆離開,也仍有相聚之日。複韓成功後,仆還期待能得沛公對韓的鼎力支持,所以必有繼續與沛公攜手之日。”
“沛公不用太過擔憂雍丘之戰。”張良對項梁、範增的謀劃持讚賞態度,所以繼續安著劉邦的心,“沛公既然拿定一切唯聽項籍決斷的方略,項籍也確實比沛公更有兵爭謀略,所以雍丘之戰無論成敗,都不會影響沛公的聲譽。雖然武信君說以沛公為首,但他也相信沛公會以項籍的意願為主,所以萬一真的雍丘之戰不利,武信君也不會遷怒沛公。項籍乃項氏下一代的翹楚,武信君隻會維護他,既然維護項籍就要同時維護沛公。”
未慮勝先慮敗,張良為劉邦考慮的很全麵了。這兩天張良已經和劉邦分析了雍丘之戰中可能發生的各種情況,並一一為劉邦提出了應對。
這是充分考慮到劉邦從未與真正的秦軍打過仗,與正規軍作戰和與一幫揭竿者或郡兵作戰大不相同,雖然斥侯說雍丘大部分為郡兵,但還是有數千秦銳的,秦銳的將領必然是作戰中連同郡兵一起指揮的主將,所以劉邦若應對不當,就會出現紕漏。
就算整個作戰由項籍為主將,但項籍帶著騎卒在雍丘北麵遊動,攻城中出現的各種意想不到情況,還需要劉邦自己來臨機決斷。
劉邦已經將張良的方略牢牢的記在心裏,同時還讓隨同他一起去雍丘的周苛、陳賀、雍齒等人也幫著記憶,至於樊噲那個殺坯是不能指望的。
碭郡在他離開後,由蕭何帶著沛嘉、丁禮留守睢陽,豐沛一帶自有呂澤和曹無傷等人留守,北方的彭越也答應替他看顧著豐沛這個老根據地。
千言萬語,終須一別。劉邦站上戎車,看著張良遙遙西去,不由得淚灑衣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