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由蹙眉想了想。他知道吳公的意思,如果是皇帝所為,他隻能大事化無,如果皇帝恩典賜下些錢財,也可堵住那個苦主高虔的嘴,一個婢女而已,有錢再買一個就是。如果非皇帝所為,他也可以放手開始雞飛狗跳的大索鹹陽,就現在這種不敢輕舉妄動的情勢才是難辦的。
“好吧,為兄正有些律法上的事務需要帝裁,同時把家翁書好的隸書範本交與陛下,你來前為兄正在請教家翁的意思。”李由點頭了,“先迴去繼續暗查,也別弄出太大動靜,待為兄明日公卿朝議時麵君後,再行定奪。”
他頓了頓又說:“別怪為兄囉嗦,皇帝的事情萬萬不可外傳,家人都不行。另外,陛下要在鹹陽整頓街巷之事想你也接到了丞相府的文書,把這事兒一定要做好。人或貧,但貧不能成為髒病之源。另外,鹹陽各家的穢物收集,放到城外堆肥,反而是肥田的好東西。少府在二水交匯處建匠人村,從興建伊始就按陛下詔令考慮了排水、穢物處置等事情,如果今日陛下微服出宮,想必首先也是先去的匠人村。所以你也應知會少府,然後去匠人村看看,領會一下陛下的意思。”
吳公感激的向父子兩人分別行禮:“師兄放心,身為秦人,自知輕重,勞煩師兄了。”
_
泗水亭。
劉邦的魂兒都要飛了,因為他剛剛聽說秦軍在臨濟以六萬擊垮齊魏聯軍十三萬,圍城一日,得秦軍不屠城、不遷百姓的保證後,魏王咎自盡,獻出臨濟。同時,定陶、葭密、酸棗和長垣也落入秦人之手,更靠近西邊的陳留雖無消息傳來,但想必也已失陷。
新生的魏國短短半載就又再次覆滅,還搭上了齊王田儋和他的數萬齊軍的性命。秦人依然強悍如此乎?
雖然距自己最近的一支秦軍也遠在三百多裏外的定陶,而且既然定陶落入秦人之手,豐邑的雍齒失去魏國的撐腰就完全不足掛齒了,但劉邦根本沒想著借此時機重奪豐邑,而是覺得自己應該離定陶更遠點兒,免得秦軍突然殺至。田儋、周市的十幾萬人都被秦軍一擊而潰,自己這數千人根本不夠瞧的。
於是他帶上自己的人,向北跑到了薛郡之地,也就是幹掉郡守壯的地方,並把斥侯派出去了很多,隻要風聲不對,他好繼續跑路。
曆史上看漢朝,一頭一尾兩個劉姓的人,起事之初都沒有一個好的謀臣,所以永遠是心裏沒底的,也就都特別善於逃跑。曆史上劉邦的第21代孫子劉備,在遇到諸葛亮以前也是不停地在跑路,遇到諸葛亮之後雖然也有棄新野帶著十萬百姓被曹操追殺的苦情戲,但那是他裝仁義,否則以諸葛亮的意見他本可以從從容容、一步三晃的避開曹阿瞞的追擊。
當然了,劉備的21代祖爺爺劉邦就算有了謀臣張良、陳平之後,也照樣經常被項羽追著跑,所以是不是可以說張良和陳平遠遠趕不上諸葛亮呢……
_
齊國,田儋命運不濟被流矢射死,田橫壯士斷腕一般的丟棄了大量齊卒,自己帶著一萬多人跑到了東阿,被自家兄弟田榮接應。
兩人還沒返迴狄縣,就聽說始皇帝滅齊時的最後一代齊王田建的弟弟田假自立為齊王,以田角為國相,田間為大將軍。田橫田榮兩兄弟出離憤怒,立即帶著殘兵殺了迴去。田假王座都還沒捂熱就開始逃命,跑到楚地,那個國相田角和他弟弟大將軍田間跑到了趙地。
田榮立了田儋的兒子田市為齊王,自任國相,田橫為大將軍。
_
陳縣,得知秦軍泰山壓頂一般的碾碎了魏國的陳勝王,此刻反而不害怕了。伸頭是一刀,縮頭照樣是一刀。他手下原有的兵力加上新征召的兵卒(拉來的壯丁)現在已經達到了十二萬左右,於是他命呂臣帶三萬人駐城父,為自己留出向東退卻(逃跑)的空間,然後把張賀從扶蘇調迴,其六萬軍和陳縣的王衛軍三萬中的二萬五千人合在一起,加緊訓練,同時在陳縣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三裏外建設連環寨堡,準備在秦軍殺來時,能抵擋一陣子給自己留出跑路的時間。
張賀對陳勝的這種隨時準備跑路的打算很不以為然。張賀一直是個乖孩子,忠心耿耿聽大王的話,而且勤奮好學,起義成功到達陳縣後這幾個月裏,一有時間就向蔡賜學習兵法戰陣,學習軍卒訓練之法,所以他手下原來的三萬人,至少從表麵上看已經不弱於周文所率攻擊函穀關的軍隊,在他自己和蔡賜的眼中則覺得與秦軍也沒啥差別了,列陣整齊、令行禁止、弩矛嫻熟。加入新招的軍卒以及大王把王衛軍交給張賀統一率領後,張賀現在正在努力整合,目標是在半個月到一個月的時間內,讓這八萬多人戰力水準平齊自己那原有的三萬人。
蔡賜對這急轉而下的形勢感到有些沮喪,也很有些自責。真說起來,在張楚軍中確實知兵的人,以他為第一,周文也弱於他,田臧這樣的其實已經不算知兵之人了。讓他聊以自慰的是,張賀現在慢慢成熟了,呂臣在兵法方麵的的進境也不算差。隻是魏國的迅速覆滅,也讓他對秦軍的戰力產生了一絲畏懼。本以為秦人能戰者或在九原北疆,或在南海百越,誰知現在這支秦銳竟然戰力絲毫不弱於當年一統六國的大秦鐵血,這支秦軍的軍卒大半都是刑徒啊。
好在東邊還有一個故楚世代兵家已經又打出了一片天地,如果張楚軍真的擋不住秦人,那就向東,向項梁靠近,招其衛護。隻要向東進入泗水郡大王起事的地方,關中出來的這支秦軍輜重運輸不易借助水道,攻擊速度和力量必然銳減,再加上項梁這種兵家所帶的健卒,保證大王的安全還是做得到的。待秦軍疲乏後給其奮力一擊,這亂世天下依然會歸屬自家大王。
_
鹹陽宮,公卿朝議。
“陛下,九原郡快傳奏報,函穀關降卒的第一批已達。”馮去疾對胡亥上奏著。
“走了不少日子啊,召平有這麽多的時間,該安排的都安排好了吧。”胡亥拿著一支筆玩弄著。
“郡守平已事先夯築了土屋,劃分了田地,大致位於九原西三百裏的河水北支與南支之間。當下每一屯點為五百降卒設一聚居區,劃田兩千頃,都在河水邊上。屯田都尉伍頹看過沒有異議,應無錯漏。”
馮去疾說道:“現已錯過播種之時,九原即將入冬,郡守平與都尉頹已經議定,每一批降卒抵達後均稍歇三日進行安頓,然後立即開始從河水開渠,待天氣大寒時就無法挖土了。”
現今內蒙烏拉特前旗北麵的烏梁素海是黃河北支的故道,當時黃河在今烏梁素海以西分成了南北兩支,中間是大片的衝積扇,稱為“後套平原”。東從今烏梁素海直至西高闕塞以南,橫跨四百裏。而高闕塞的位置則是秦軍在九原堵截匈奴的一個重要關隘。因此,把降卒們放在這裏是有一定安全保障的。
“朕記得曾說要給降卒隨運一些金鐵的工具,就是考慮他們到達九原時天將寒而掘土難,最後給了沒有?”胡亥把目光盯向張蒼。
_
秦時雖然已經進入了鐵器時代,實際上鐵產量仍然遠遠不足,耕地的犁鏵還有大量是用硬木乃至石頭所製,挖土開溝的器具自然也沒有大量使用銅鐵。曲轅犁出現在唐代,之前的犁轅設計不合理,所謂耕田,也就是在土地上淺淺的開道小溝,所以胡亥一直要少府製鐵犁鏵,改進犁的形製,能夠起到深耕的作用。
深耕本身是曆史上糧食有大量結餘、釋放出大量人力從事商業匠作而促進經濟的起點,所以也是我們這位胡亥的非常關注的問題。
_
張蒼有點為難的看了看馮劫,還未開口,馮劫先施禮說話了:“陛下,臣有罪,是臣阻了少府提供金鐵土工。臣以為,一則少府所產金鐵當優先於兵,二則金鐵之器亦可為兵,臣恐降卒得之而反。”
張蒼也施禮請罪:“初時陛下是言道看是否可能為降卒提供金鐵器具,因非明詔,臣以覺得太尉之言有理,所以未遵陛下之意,然臣也應奏知陛下此事,是臣慢君,臣甘領罪。”
胡亥麵不改色的輕輕搖了搖頭:“太尉所慮亦有道理,新降之人,防範也不可少。然不予金鐵,則冬前開渠速度慢,來年所產則少,若不能保北邊屯田卒加上北疆軍糧秣供給,就還需要輸糧。”
“金鐵不足也是實情,不過秦銳平山東之戰也快到一個節點了,那時就是由反叛者自相攻殺的時候,我等隻需端坐函穀關上看他們鬧騰,秦銳所需甲兵隻需夠一載所用即可。”他把手中的筆“啪”的一聲丟在案上,“既然少府說當初非朕明詔,那朕現在就下個明詔,度倉儲兵矢存量可支一載戰事,多出金鐵的半數以造開渠工具和農具為優,並於春前輸至九原屯田地。”
胡亥話語間並無什麽不滿,可馮劫和張蒼看到皇帝散漫的表情中似乎夾雜著針尖一般的目光,心中就哆嗦了,尤其馮劫總覺得皇帝的眼神中有一種說不出的冷冽,趕緊行拜禮謝罪。
馮去疾心中也是一凜,瞟了一眼自己這個兒子,看來下朝後要跟他談談了。二世皇帝現在是不像當年始皇帝那般嚴苛,可這隻是兩個君主性格上的差異,並不是就能由著臣下自作主張而滿不在乎的。
他又用眼角餘光掃視了陳平和公子嬰兩人,這兩個皇帝寵臣,恐怕隻有將皇帝的意思更加完善的,絕對沒有將皇帝的想法擱置不理的,就算不同意也會在明麵上與皇帝商討。
二世皇帝顯得相對隨和,也從諫如流,但你對皇帝最關注的事情想做些什麽修改,應該要讓皇帝知道才行。如此自作主張,還是非自己身為太尉的份內之事,這純屬找不自在。本來皇帝就欲行變革,舊臣們若再違逆皇帝,那榮寵隨時都會消失,家族也隨時就完蛋了。
“章邯的戰報我看了,太過簡潔。”胡亥換了個話題,殿中的公卿們悄悄鬆了口氣。“史官記錄戰事,總以謀略為重,而戰術戰法卻一筆帶過,這樣對傳承戰陣經驗極為不利。”
“馮劫,”馮劫趕緊拱手,胡亥看著他:“你擬詔二,分別發往北疆王離、秦銳章邯,讓兩位大將軍將所曆戰陣,無論勝敗,都詳細記述過程,敵方的戰略戰法,我方的戰略戰法,盡量詳盡。王離要詳盡分析匈奴等遊牧的戰法特點,章邯則要詳盡分析各地敵手的異同,為以後的戰事,也為傳授培養將帥之才。”
“另外,”他又轉向馮去疾,“秦銳所複之地,你和各郡相商,盡快派出官吏接管。”
“嗨。”馮去疾應了一聲,有些猶豫:“陛下,山東各地反秦之心雖被秦銳一鼓蕩之,然其心不滿猶存,臣為所派官吏安危擔憂。”
胡亥笑了:“我早說過,想要山東徹底平靖,非待山東百姓將仇秦之心換為厭戰之心才可。當下這些六國庶民為遺族所煽動,雖然秦銳平叛武力強盛,其隻有畏心,卻無敬服。派出官吏不過仍是欺敵,複土不委吏治,遺族會覺得其中藏謀。”
他停頓了一下,“委吏,要委警覺之人,同時秦銳也會分散部分卒馬衛護。一旦有強敵至,則立即撤歸。”
“嗨。”馮去疾多少放下了一些心事,“陛下,要不要依秦律對參與叛者……”
“不用。”胡亥打斷了馮去疾的話,“派去的官吏隻管恢複日常政事,對參加了叛軍的人不問不聞,也不提赦與非赦。”
“這……”馮去疾有點轉不過彎。
陳平先向胡亥拱了拱手,又向馮去疾拱手:“丞相,既然陛下之意隻是欺敵,也就無須追查謀逆而使叛地百姓自危。不查謀逆,被脅從之民心安之,仇秦者則益疑之。安者自安,對秦將生感激,對日後因仇秦者而複亂則將鄙恨。疑者隨其疑之,也不至立逼其再反。反正這個安定時間不會太長,六國遺族不會任由山東亂局快速為秦所平,單憑秦銳二十萬軍也不能真正蕩平山東,兵疲之時就是敗戰之時。”
胡亥點點頭:“上卿之意即是朕意,六國仇秦的想法積重難返,非單憑兵者而平之,還是要做持久打算的。還是舊話重提,由其亂,亂至民心厭,則天下可平。”
公卿朝議上又議了一些事情後,李由獻上李斯所書的隸書範本,龍心大悅,立時頒賜太師金百鎰,並讓馮去疾使人謄抄,讓那些收複失地的官吏們帶到山東,轄地內行文用隸書,上報鹹陽的公文才仍舊使用小篆。
李由代父謝過皇帝的賜賞。朝議結束,李由請單獨麵君,然後把吳公之事說了說,胡亥當然不會說自己就是想玩玩強搶民女的調調,必然是理直氣壯、大言不慚的說成解救皇後的舊婢女於水深火熱之中雲雲。
李由頗為無奈的心中搖搖頭,不管怎樣,皇帝出宮白龍魚服是真,搶了人家的婢女也是真,可這也沒法進諫,總算能給吳公一個交代,也就這樣了。
_
鹹陽街頭,一個商賈帶著一個壯仆在漫步,看似沒有什麽目的的閑逛,但兩個人的目光都很警惕,不引人注目的隨意打量著四周的情況。雖然打扮為商賈,但若仔細端詳一番,就會發現這個商賈模樣的人頗有些俊秀飄逸,帶有幾分士子風韻。
“主上,仆覺得這個時候來鹹陽實在是太冒險了。”壯仆在二十步內沒有他人的短暫時間裏低聲抱怨著,“聽聞關中因滅周文、滅吳廣兩役,秦人民心大振,日前章邯又一戰滅魏,依仆看,秦的氣運並沒有終結。”
商人低喝了一聲:“噤聲。”
隻片刻,幾個差役和一隊衛尉就從他們身邊快步擦過。兩人站住了腳步迴首觀望,隻見差役和衛尉來到大約六十步外的一個宅院前,與一個閑民模樣的人說了些什麽,衛尉就一腳踹開宅門衝了進去,接著院內就是一陣乒乒乓乓的兵器交擊之聲。不多時打鬥聲停了下來,幾具屍體被丟到門外,差役此時才進入宅中,押出兩個顯然也帶著傷的人。
差役押著人,衛尉抬起屍體,隨即一起離去。走前,一個差役拿出一個錢袋丟給那個閑民,閑民打躬作揖的似乎在表示感謝,接著就拎著錢袋一步三搖的踱了過來。
“嗨,驂夫,你又發財了啊。”距離商賈主仆十幾步遠的一個街邊擺攤的人衝著閑民帶著羨慕的聲音喊了一句,“這迴又是什麽神鬼之輩啊?”
“沒辦法,該著某得財。剛才被殺和被抓的那幾個,一看就不是啥好貨。”閑民得意洋洋的站在攤前說,“一口的山東音,一個一個眼珠賊兮兮的,偏又好酒,喝多就妄言,雖然聲音不大,但攔不住某就在席側裝醉,聽著不對勁就悄悄跟著他們到了孟翁家,然後可巧就遇到了縣衙的差人,某就舉告了。”
攤主很有些遺憾的晃著腦袋:“孟翁也是,怎麽去招惹這些不該招惹的人呢?說真的,這些到底是什麽人?”
商賈主仆全都把耳朵伸成了兔子耳朵,仔細聽著。
“陳郡反賊派來的刺客,想要刺殺朝中大臣。”閑民稍微放低了一點聲音,“某是聽到其中一人罵罵咧咧的說應該先刺殺丞相還是先刺殺太尉,就覺得自己發財的時候又到了。”
商賈聽到這兒就捅了捅壯仆,兩人不急不緩的走開了。
“主上,是陳王的刺客?這也太不小心了,居然在鹹陽這種地方的酒肆飲酒還亂言,怕自己死的不快嗎?”壯仆四顧無人,很小聲的說道。
“閭左之人,又能派出什麽樣的俠士?”商賈不以為然的冷笑一聲。
“主上,吾等也是鹹陽的生麵孔,會不會被鹹陽的這些閑民盯上?”
商賈站住腳,把頭貼近壯仆的耳邊:“昔日某錘擊始皇帝而誤中副車,也潛蹤了這九年沒被秦人所獲,你以為你家公子是剛剛那些莽夫?”
這位商賈模樣的人,居然就是博浪沙刺秦的張良。
張良於博浪沙刺秦未中,隨即潛逃無蹤。雖然刺秦時張良還不是後世運籌帷幄的智者,但從其能夠逃脫始皇帝其後的大索天下,足以說明其行事的縝密和周全。據傳說,張良刺秦後改名換姓隱居在下邳(今江蘇省睢寧縣北),後於圯上遇黃石公授《太公兵法》而成漢初三傑之一(蕭何、張良、韓信)。
山東一亂,張良也聚眾了數百人。但因人數不多,他心中又有強烈的複韓情結,所以急需尋一個“名主”投奔,要能夠幫助他複韓的、有實力的主兒。
不過,要想得名主青睞,自身也必須具備足夠的本錢,不是單憑一個故韓國相之後人就能打動別人的。刺秦之舉可得反秦之人讚頌其勇氣並使其獲取名氣,但名氣不等於實力。張良既得黃石公賜書,自然要以“謀”而立身,以謀立身則需當知天下事,其謀才有說服力。所以,在未得遇名主之前,他覺得應該先行萬裏路,即便不能上知天文,也要下知地理,而知地理就不能光聽別人說了。後世人津津樂道“未出茅廬便知三分天下”的諸葛大神,即便他真的從未出過茅廬,至少也是從多少人口中得知當時天下之事才能做出“三分”的分析。
張良可沒有諸葛孔明那種“待價而沽”的閑適心態,他還想著複國呢。於是,他將自己扮作珠寶商人,帶著自家祖上留下的一批珠寶,從得知陳勝占據陳縣後便開始巡遊。
“好吧,為兄正有些律法上的事務需要帝裁,同時把家翁書好的隸書範本交與陛下,你來前為兄正在請教家翁的意思。”李由點頭了,“先迴去繼續暗查,也別弄出太大動靜,待為兄明日公卿朝議時麵君後,再行定奪。”
他頓了頓又說:“別怪為兄囉嗦,皇帝的事情萬萬不可外傳,家人都不行。另外,陛下要在鹹陽整頓街巷之事想你也接到了丞相府的文書,把這事兒一定要做好。人或貧,但貧不能成為髒病之源。另外,鹹陽各家的穢物收集,放到城外堆肥,反而是肥田的好東西。少府在二水交匯處建匠人村,從興建伊始就按陛下詔令考慮了排水、穢物處置等事情,如果今日陛下微服出宮,想必首先也是先去的匠人村。所以你也應知會少府,然後去匠人村看看,領會一下陛下的意思。”
吳公感激的向父子兩人分別行禮:“師兄放心,身為秦人,自知輕重,勞煩師兄了。”
_
泗水亭。
劉邦的魂兒都要飛了,因為他剛剛聽說秦軍在臨濟以六萬擊垮齊魏聯軍十三萬,圍城一日,得秦軍不屠城、不遷百姓的保證後,魏王咎自盡,獻出臨濟。同時,定陶、葭密、酸棗和長垣也落入秦人之手,更靠近西邊的陳留雖無消息傳來,但想必也已失陷。
新生的魏國短短半載就又再次覆滅,還搭上了齊王田儋和他的數萬齊軍的性命。秦人依然強悍如此乎?
雖然距自己最近的一支秦軍也遠在三百多裏外的定陶,而且既然定陶落入秦人之手,豐邑的雍齒失去魏國的撐腰就完全不足掛齒了,但劉邦根本沒想著借此時機重奪豐邑,而是覺得自己應該離定陶更遠點兒,免得秦軍突然殺至。田儋、周市的十幾萬人都被秦軍一擊而潰,自己這數千人根本不夠瞧的。
於是他帶上自己的人,向北跑到了薛郡之地,也就是幹掉郡守壯的地方,並把斥侯派出去了很多,隻要風聲不對,他好繼續跑路。
曆史上看漢朝,一頭一尾兩個劉姓的人,起事之初都沒有一個好的謀臣,所以永遠是心裏沒底的,也就都特別善於逃跑。曆史上劉邦的第21代孫子劉備,在遇到諸葛亮以前也是不停地在跑路,遇到諸葛亮之後雖然也有棄新野帶著十萬百姓被曹操追殺的苦情戲,但那是他裝仁義,否則以諸葛亮的意見他本可以從從容容、一步三晃的避開曹阿瞞的追擊。
當然了,劉備的21代祖爺爺劉邦就算有了謀臣張良、陳平之後,也照樣經常被項羽追著跑,所以是不是可以說張良和陳平遠遠趕不上諸葛亮呢……
_
齊國,田儋命運不濟被流矢射死,田橫壯士斷腕一般的丟棄了大量齊卒,自己帶著一萬多人跑到了東阿,被自家兄弟田榮接應。
兩人還沒返迴狄縣,就聽說始皇帝滅齊時的最後一代齊王田建的弟弟田假自立為齊王,以田角為國相,田間為大將軍。田橫田榮兩兄弟出離憤怒,立即帶著殘兵殺了迴去。田假王座都還沒捂熱就開始逃命,跑到楚地,那個國相田角和他弟弟大將軍田間跑到了趙地。
田榮立了田儋的兒子田市為齊王,自任國相,田橫為大將軍。
_
陳縣,得知秦軍泰山壓頂一般的碾碎了魏國的陳勝王,此刻反而不害怕了。伸頭是一刀,縮頭照樣是一刀。他手下原有的兵力加上新征召的兵卒(拉來的壯丁)現在已經達到了十二萬左右,於是他命呂臣帶三萬人駐城父,為自己留出向東退卻(逃跑)的空間,然後把張賀從扶蘇調迴,其六萬軍和陳縣的王衛軍三萬中的二萬五千人合在一起,加緊訓練,同時在陳縣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三裏外建設連環寨堡,準備在秦軍殺來時,能抵擋一陣子給自己留出跑路的時間。
張賀對陳勝的這種隨時準備跑路的打算很不以為然。張賀一直是個乖孩子,忠心耿耿聽大王的話,而且勤奮好學,起義成功到達陳縣後這幾個月裏,一有時間就向蔡賜學習兵法戰陣,學習軍卒訓練之法,所以他手下原來的三萬人,至少從表麵上看已經不弱於周文所率攻擊函穀關的軍隊,在他自己和蔡賜的眼中則覺得與秦軍也沒啥差別了,列陣整齊、令行禁止、弩矛嫻熟。加入新招的軍卒以及大王把王衛軍交給張賀統一率領後,張賀現在正在努力整合,目標是在半個月到一個月的時間內,讓這八萬多人戰力水準平齊自己那原有的三萬人。
蔡賜對這急轉而下的形勢感到有些沮喪,也很有些自責。真說起來,在張楚軍中確實知兵的人,以他為第一,周文也弱於他,田臧這樣的其實已經不算知兵之人了。讓他聊以自慰的是,張賀現在慢慢成熟了,呂臣在兵法方麵的的進境也不算差。隻是魏國的迅速覆滅,也讓他對秦軍的戰力產生了一絲畏懼。本以為秦人能戰者或在九原北疆,或在南海百越,誰知現在這支秦銳竟然戰力絲毫不弱於當年一統六國的大秦鐵血,這支秦軍的軍卒大半都是刑徒啊。
好在東邊還有一個故楚世代兵家已經又打出了一片天地,如果張楚軍真的擋不住秦人,那就向東,向項梁靠近,招其衛護。隻要向東進入泗水郡大王起事的地方,關中出來的這支秦軍輜重運輸不易借助水道,攻擊速度和力量必然銳減,再加上項梁這種兵家所帶的健卒,保證大王的安全還是做得到的。待秦軍疲乏後給其奮力一擊,這亂世天下依然會歸屬自家大王。
_
鹹陽宮,公卿朝議。
“陛下,九原郡快傳奏報,函穀關降卒的第一批已達。”馮去疾對胡亥上奏著。
“走了不少日子啊,召平有這麽多的時間,該安排的都安排好了吧。”胡亥拿著一支筆玩弄著。
“郡守平已事先夯築了土屋,劃分了田地,大致位於九原西三百裏的河水北支與南支之間。當下每一屯點為五百降卒設一聚居區,劃田兩千頃,都在河水邊上。屯田都尉伍頹看過沒有異議,應無錯漏。”
馮去疾說道:“現已錯過播種之時,九原即將入冬,郡守平與都尉頹已經議定,每一批降卒抵達後均稍歇三日進行安頓,然後立即開始從河水開渠,待天氣大寒時就無法挖土了。”
現今內蒙烏拉特前旗北麵的烏梁素海是黃河北支的故道,當時黃河在今烏梁素海以西分成了南北兩支,中間是大片的衝積扇,稱為“後套平原”。東從今烏梁素海直至西高闕塞以南,橫跨四百裏。而高闕塞的位置則是秦軍在九原堵截匈奴的一個重要關隘。因此,把降卒們放在這裏是有一定安全保障的。
“朕記得曾說要給降卒隨運一些金鐵的工具,就是考慮他們到達九原時天將寒而掘土難,最後給了沒有?”胡亥把目光盯向張蒼。
_
秦時雖然已經進入了鐵器時代,實際上鐵產量仍然遠遠不足,耕地的犁鏵還有大量是用硬木乃至石頭所製,挖土開溝的器具自然也沒有大量使用銅鐵。曲轅犁出現在唐代,之前的犁轅設計不合理,所謂耕田,也就是在土地上淺淺的開道小溝,所以胡亥一直要少府製鐵犁鏵,改進犁的形製,能夠起到深耕的作用。
深耕本身是曆史上糧食有大量結餘、釋放出大量人力從事商業匠作而促進經濟的起點,所以也是我們這位胡亥的非常關注的問題。
_
張蒼有點為難的看了看馮劫,還未開口,馮劫先施禮說話了:“陛下,臣有罪,是臣阻了少府提供金鐵土工。臣以為,一則少府所產金鐵當優先於兵,二則金鐵之器亦可為兵,臣恐降卒得之而反。”
張蒼也施禮請罪:“初時陛下是言道看是否可能為降卒提供金鐵器具,因非明詔,臣以覺得太尉之言有理,所以未遵陛下之意,然臣也應奏知陛下此事,是臣慢君,臣甘領罪。”
胡亥麵不改色的輕輕搖了搖頭:“太尉所慮亦有道理,新降之人,防範也不可少。然不予金鐵,則冬前開渠速度慢,來年所產則少,若不能保北邊屯田卒加上北疆軍糧秣供給,就還需要輸糧。”
“金鐵不足也是實情,不過秦銳平山東之戰也快到一個節點了,那時就是由反叛者自相攻殺的時候,我等隻需端坐函穀關上看他們鬧騰,秦銳所需甲兵隻需夠一載所用即可。”他把手中的筆“啪”的一聲丟在案上,“既然少府說當初非朕明詔,那朕現在就下個明詔,度倉儲兵矢存量可支一載戰事,多出金鐵的半數以造開渠工具和農具為優,並於春前輸至九原屯田地。”
胡亥話語間並無什麽不滿,可馮劫和張蒼看到皇帝散漫的表情中似乎夾雜著針尖一般的目光,心中就哆嗦了,尤其馮劫總覺得皇帝的眼神中有一種說不出的冷冽,趕緊行拜禮謝罪。
馮去疾心中也是一凜,瞟了一眼自己這個兒子,看來下朝後要跟他談談了。二世皇帝現在是不像當年始皇帝那般嚴苛,可這隻是兩個君主性格上的差異,並不是就能由著臣下自作主張而滿不在乎的。
他又用眼角餘光掃視了陳平和公子嬰兩人,這兩個皇帝寵臣,恐怕隻有將皇帝的意思更加完善的,絕對沒有將皇帝的想法擱置不理的,就算不同意也會在明麵上與皇帝商討。
二世皇帝顯得相對隨和,也從諫如流,但你對皇帝最關注的事情想做些什麽修改,應該要讓皇帝知道才行。如此自作主張,還是非自己身為太尉的份內之事,這純屬找不自在。本來皇帝就欲行變革,舊臣們若再違逆皇帝,那榮寵隨時都會消失,家族也隨時就完蛋了。
“章邯的戰報我看了,太過簡潔。”胡亥換了個話題,殿中的公卿們悄悄鬆了口氣。“史官記錄戰事,總以謀略為重,而戰術戰法卻一筆帶過,這樣對傳承戰陣經驗極為不利。”
“馮劫,”馮劫趕緊拱手,胡亥看著他:“你擬詔二,分別發往北疆王離、秦銳章邯,讓兩位大將軍將所曆戰陣,無論勝敗,都詳細記述過程,敵方的戰略戰法,我方的戰略戰法,盡量詳盡。王離要詳盡分析匈奴等遊牧的戰法特點,章邯則要詳盡分析各地敵手的異同,為以後的戰事,也為傳授培養將帥之才。”
“另外,”他又轉向馮去疾,“秦銳所複之地,你和各郡相商,盡快派出官吏接管。”
“嗨。”馮去疾應了一聲,有些猶豫:“陛下,山東各地反秦之心雖被秦銳一鼓蕩之,然其心不滿猶存,臣為所派官吏安危擔憂。”
胡亥笑了:“我早說過,想要山東徹底平靖,非待山東百姓將仇秦之心換為厭戰之心才可。當下這些六國庶民為遺族所煽動,雖然秦銳平叛武力強盛,其隻有畏心,卻無敬服。派出官吏不過仍是欺敵,複土不委吏治,遺族會覺得其中藏謀。”
他停頓了一下,“委吏,要委警覺之人,同時秦銳也會分散部分卒馬衛護。一旦有強敵至,則立即撤歸。”
“嗨。”馮去疾多少放下了一些心事,“陛下,要不要依秦律對參與叛者……”
“不用。”胡亥打斷了馮去疾的話,“派去的官吏隻管恢複日常政事,對參加了叛軍的人不問不聞,也不提赦與非赦。”
“這……”馮去疾有點轉不過彎。
陳平先向胡亥拱了拱手,又向馮去疾拱手:“丞相,既然陛下之意隻是欺敵,也就無須追查謀逆而使叛地百姓自危。不查謀逆,被脅從之民心安之,仇秦者則益疑之。安者自安,對秦將生感激,對日後因仇秦者而複亂則將鄙恨。疑者隨其疑之,也不至立逼其再反。反正這個安定時間不會太長,六國遺族不會任由山東亂局快速為秦所平,單憑秦銳二十萬軍也不能真正蕩平山東,兵疲之時就是敗戰之時。”
胡亥點點頭:“上卿之意即是朕意,六國仇秦的想法積重難返,非單憑兵者而平之,還是要做持久打算的。還是舊話重提,由其亂,亂至民心厭,則天下可平。”
公卿朝議上又議了一些事情後,李由獻上李斯所書的隸書範本,龍心大悅,立時頒賜太師金百鎰,並讓馮去疾使人謄抄,讓那些收複失地的官吏們帶到山東,轄地內行文用隸書,上報鹹陽的公文才仍舊使用小篆。
李由代父謝過皇帝的賜賞。朝議結束,李由請單獨麵君,然後把吳公之事說了說,胡亥當然不會說自己就是想玩玩強搶民女的調調,必然是理直氣壯、大言不慚的說成解救皇後的舊婢女於水深火熱之中雲雲。
李由頗為無奈的心中搖搖頭,不管怎樣,皇帝出宮白龍魚服是真,搶了人家的婢女也是真,可這也沒法進諫,總算能給吳公一個交代,也就這樣了。
_
鹹陽街頭,一個商賈帶著一個壯仆在漫步,看似沒有什麽目的的閑逛,但兩個人的目光都很警惕,不引人注目的隨意打量著四周的情況。雖然打扮為商賈,但若仔細端詳一番,就會發現這個商賈模樣的人頗有些俊秀飄逸,帶有幾分士子風韻。
“主上,仆覺得這個時候來鹹陽實在是太冒險了。”壯仆在二十步內沒有他人的短暫時間裏低聲抱怨著,“聽聞關中因滅周文、滅吳廣兩役,秦人民心大振,日前章邯又一戰滅魏,依仆看,秦的氣運並沒有終結。”
商人低喝了一聲:“噤聲。”
隻片刻,幾個差役和一隊衛尉就從他們身邊快步擦過。兩人站住了腳步迴首觀望,隻見差役和衛尉來到大約六十步外的一個宅院前,與一個閑民模樣的人說了些什麽,衛尉就一腳踹開宅門衝了進去,接著院內就是一陣乒乒乓乓的兵器交擊之聲。不多時打鬥聲停了下來,幾具屍體被丟到門外,差役此時才進入宅中,押出兩個顯然也帶著傷的人。
差役押著人,衛尉抬起屍體,隨即一起離去。走前,一個差役拿出一個錢袋丟給那個閑民,閑民打躬作揖的似乎在表示感謝,接著就拎著錢袋一步三搖的踱了過來。
“嗨,驂夫,你又發財了啊。”距離商賈主仆十幾步遠的一個街邊擺攤的人衝著閑民帶著羨慕的聲音喊了一句,“這迴又是什麽神鬼之輩啊?”
“沒辦法,該著某得財。剛才被殺和被抓的那幾個,一看就不是啥好貨。”閑民得意洋洋的站在攤前說,“一口的山東音,一個一個眼珠賊兮兮的,偏又好酒,喝多就妄言,雖然聲音不大,但攔不住某就在席側裝醉,聽著不對勁就悄悄跟著他們到了孟翁家,然後可巧就遇到了縣衙的差人,某就舉告了。”
攤主很有些遺憾的晃著腦袋:“孟翁也是,怎麽去招惹這些不該招惹的人呢?說真的,這些到底是什麽人?”
商賈主仆全都把耳朵伸成了兔子耳朵,仔細聽著。
“陳郡反賊派來的刺客,想要刺殺朝中大臣。”閑民稍微放低了一點聲音,“某是聽到其中一人罵罵咧咧的說應該先刺殺丞相還是先刺殺太尉,就覺得自己發財的時候又到了。”
商賈聽到這兒就捅了捅壯仆,兩人不急不緩的走開了。
“主上,是陳王的刺客?這也太不小心了,居然在鹹陽這種地方的酒肆飲酒還亂言,怕自己死的不快嗎?”壯仆四顧無人,很小聲的說道。
“閭左之人,又能派出什麽樣的俠士?”商賈不以為然的冷笑一聲。
“主上,吾等也是鹹陽的生麵孔,會不會被鹹陽的這些閑民盯上?”
商賈站住腳,把頭貼近壯仆的耳邊:“昔日某錘擊始皇帝而誤中副車,也潛蹤了這九年沒被秦人所獲,你以為你家公子是剛剛那些莽夫?”
這位商賈模樣的人,居然就是博浪沙刺秦的張良。
張良於博浪沙刺秦未中,隨即潛逃無蹤。雖然刺秦時張良還不是後世運籌帷幄的智者,但從其能夠逃脫始皇帝其後的大索天下,足以說明其行事的縝密和周全。據傳說,張良刺秦後改名換姓隱居在下邳(今江蘇省睢寧縣北),後於圯上遇黃石公授《太公兵法》而成漢初三傑之一(蕭何、張良、韓信)。
山東一亂,張良也聚眾了數百人。但因人數不多,他心中又有強烈的複韓情結,所以急需尋一個“名主”投奔,要能夠幫助他複韓的、有實力的主兒。
不過,要想得名主青睞,自身也必須具備足夠的本錢,不是單憑一個故韓國相之後人就能打動別人的。刺秦之舉可得反秦之人讚頌其勇氣並使其獲取名氣,但名氣不等於實力。張良既得黃石公賜書,自然要以“謀”而立身,以謀立身則需當知天下事,其謀才有說服力。所以,在未得遇名主之前,他覺得應該先行萬裏路,即便不能上知天文,也要下知地理,而知地理就不能光聽別人說了。後世人津津樂道“未出茅廬便知三分天下”的諸葛大神,即便他真的從未出過茅廬,至少也是從多少人口中得知當時天下之事才能做出“三分”的分析。
張良可沒有諸葛孔明那種“待價而沽”的閑適心態,他還想著複國呢。於是,他將自己扮作珠寶商人,帶著自家祖上留下的一批珠寶,從得知陳勝占據陳縣後便開始巡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