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亥這一走,殿內立即安靜了下來,朝臣們頗有點麵麵相覷的意味。內侍未傳退朝之令,也不敢走。
片刻後,常侍姚展從丹陛後轉了出來在前一站,展開一份詔令:“皇帝詔:三川郡、南陽郡、穎川郡準增郡兵一番,嚴守本郡以抗反軍。詔郎中令嬰,假司馬將軍,領霍邑軍六萬,責霍邑防守以確保關中並備援函穀關,授發虎符。詔上卿平,假郎中令。”
姚展放下詔令,殿內響起他拉長的“退~~~~朝~~~~~”聲音,悠悠迴蕩…...
_
陳郡郡府。
張耳似乎無力麵對蔡賜的反駁,啞火了。
更主要的,是他在和蔡賜的爭論中,忽然感到隻有他自己站在了陳勝“王”的對立麵上……他退縮了。
胡武和朱防兩個陳勝的鐵杆兄弟,看到了張耳的退縮,立即也痛打落水狗般的蹦了出來,要求陳勝為王,為陳郡的百姓得到更好的生活,為張楚軍的不斷壯大,為以王旗凝聚反秦的各種力量……
然後……似乎所有大堂內的人,都一致擁戴陳勝立即稱王!
再然後,就是一片歡唿聲:“陳勝王!陳勝王!陳勝王!”
_
鹹陽宮,主殿內的小殿裏。
小殿內也有丹陛,隻是比較低,隻有一層,約一尺高,其實就是個木台,胡亥坐在木台上的禦案後,台前隻有六個席案,此時坐著陳平、公子嬰、頓弱和姚賈。
陳平笑著向皇帝施了一禮:“陛下的拖延,必定成就張楚軍的做大,也成就了禦使大夫查證宮中內應的機會。”
胡亥也是一笑:“每十日的大朝會,我就像個俳優。這做戲的日子,還要多久?”
陳平微微一笑:“那要看陛下想要示弱多久。如果陛下橫下一條心要跟反秦者硬幹,就無需做如此昏庸狀。若陛下想要在最後一刻一舉破敵,那恐怕還要做很多年的戲。”
胡亥忽然一呆,然後接著就是一喜:“上卿的話倒是提醒了我,不能一味的隻做軟弱狀。對於一個誌大才疏的人來說,要有一種目空一切的強勢。先皇父目空一切那是因為有真正的實力,如果朕也突然目空一切的強硬起來,然後結果卻是一敗塗地的局麵……”
“那麽恕臣亂言,陛下就成了一個真正的無能皇帝形象,會更被敵手所輕視。”陳平會意的點點頭。
“好吧,總有機會上演這一場的。”
胡亥看向公子嬰:“正式詔令已下,皇兄將赴霍邑,可將郎中令的職司轉交上卿否?”
公子嬰施禮迴複:“昨日就與上卿交接了,隻是……”
陳平趕緊拱手說道:“陛下,臣領護軍,精力都在為大秦規劃陛下各方略的細則上,郎中令一職暫交予臣,臣恐有負陛下期待。”
“上卿不過暫假數月,李左車對霍邑也就一戰之力,待其借此戰重整內部後,在霍邑就是相持的局麵,到那時我連北疆軍的燕晉和那幾萬北疆軍都要交還王離。”
“現在除了上卿,也沒有其他我能完全信賴之人了,公卿們各有職司,我總不能調相去疾或尉劫來假郎中吧,廷尉修律之事也甚為重要。”胡亥搓搓手,“當前局麵下,可為大秦用的忠貞士子太不足了,若陸賈或叔孫通其一在,也可減上卿之負了。”
公子嬰看陳平不再說話,就對皇帝繼續說:“臣已經準備妥當,明日即往霍邑。”
胡亥點點頭:“皇兄且辛苦這一迴。諸卿都覺得皇兄足勝此任,我就等著給皇兄獎功了。”
公子嬰起身一個正揖禮,退了出去。
胡亥把目光投向姚賈。
姚賈立即奏報:“三川郡戒備、陳郡撤離官吏和穎川郡準備撤離官吏的詔令,上卿與臣已經商討過細策並快傳下發了,臣與典客史商議,認為妥善撤出官吏又不驚動百姓,需風影閣協力,所以臣請風影閣符信。上卿認為三川郡為反軍所做的輜重準備也必須啟動,糧秣運送到位需要時間,運送糧秣需用兵,也需請陛下授秦銳虎符。”
陳平補充道:“輜重當先,乃欒布所建言。陛下尚記得此人否?”
胡亥瞪了瞪眼睛:“欒布是朕送到你那裏熟悉朝堂、磨礪才幹的,你當朕七老八十記憶減退嗎?”
陳平笑了笑趕緊拱手:“臣萬無此意。”
“這個欒布,是尚宮令推薦於我,在大局推演中爾等也說其頗具才幹,所以我對其期許甚高。既然此番又出關鍵之語,不若這樣,”胡亥一點陳平和姚賈:“撤迴陳郡、穎川郡乃至三川郡相關各縣官吏之事,和三川郡輜重預備之事,就都由他主理。先讓其攜虎符詔令去秦銳傳詔,把你等的方略細策落實分派,然後帶風影閣銳士去暗撤官吏。”
頓弱一直沒說話,此刻插了進來:“陛下,臣知上卿史此人。臣聞尚宮令言,欒布初始對秦並無好感,乃為陛下所說服。臣並未發現上卿史有任何與故六國遺族相關之舉,但臣職責所在,仍需提醒陛下有防範措施為佳。”
胡亥點點頭沒有馬上迴答,先命姚展去找韓談,把符璽拿來,然後說道:“禦史大夫所言乃萬全之語。這樣,姚賈,你傳口詔給王敖,讓他選一名善觀察有謀略的銳士之首,盯緊欒布。如有任何有實證的勾連反民之舉,當即格殺無需請詔。如此番全心為大秦作為,則返迴後,朕也就可以放心將與彭越的聯絡事宜交付給他了。”
與公子嬰聽到皇帝拋棄陳郡郡丞時的感受一樣,對皇帝說出“當即格殺”之語後,皇帝原有的和藹、寬容、不拘小節等等印象,都為之一變,殿內幾人心中也都微微一動。
對陳平來說,皇帝對自己的信賴,對自己偶有逾禮的親近,讓他在皇帝麵前是很放鬆的。現在這道命令讓他明白,大秦的皇帝就是大秦的帝王傳承,隻要為了大秦,皇帝就依舊冷血。所以自己如果全心全意為大秦謀劃,皇帝的恩寵就會一直存在,而若有絲毫異心,一樣也是“當即格殺”的下場。
對姚賈和頓弱而言,皇帝的這道命令所帶來的無形氣勢非常符合他們的期待,大秦的帝王就當如此。之前小皇帝在謀略上可以讓他們信服,但在對待臣子的方式上,那種隨意不拘禮的隨和,雖然讓做臣子的感覺很好,可總覺得缺少點兒始皇帝那般的霸氣。
現在,隨著天下真的亂了起來,小皇帝的霸氣開始顯現,這就讓他們對小皇帝能夠重平天下的信心大大增加了。
_
陳郡郡府,哦,現在可以稱為張楚王宮了。
在群情激昂之下,陳勝一副勉為其難的樣子接受了諸位將帥的擁戴,即位張楚王。
當然,正式的稱王大典準備在第二日舉行,不過現在所有人都開始管陳勝叫“大王”或“王上”了。同時隨著陳勝內心中為王的宏願達成,故意被他拖延的後續戰略也可以拿來討論了。
成為“王上”的陳勝,於是誌得意滿的把他與蔡賜所商議的後續戰略拿了出來,這也是大舉封官安定人心的重要方式。
陳勝先任蔡賜上柱國,封房君。然後其他人的封賜和任務,就由蔡賜之口說了出來。這隻是先打招唿,所有正式任命和封賞都要等到第二天的稱王大典。大典後,所有有任務的將軍們就將點兵出發。
為這個王號耽誤了好幾天,時不我待啊。
“吳廣,假王事(代理大王,有王的權力),以田臧為大將軍,率三萬人攻取滎陽。”
吳廣自從和自己認識,就一直鼎力相助,在整個起義的過程中也是非常關鍵的一員。至少到現在,吳廣從未露出任何想和自己爭權的意思,自己怎麽說,吳廣就會堅決的去做,所以不給吳廣僅次於自己的位置無論如何都說不過去,那也就隻能先以假王授之了。
隻是此時,陳勝心中已經有了些許不自在。
“周文,掛大將軍印,率軍兩萬,西向攻秦。”這是陳勝早就有的方略,讓周文去做,在陳勝看來,是對周文一直以來對自己這個閭左很尊重的報答。拿下關中,這是多大的榮耀!
可惜陳勝沒有想過,如果拿不下呢?
“宋留,掛將軍印,率軍五千向南陽,招納百姓,謀武關。”宋留是最初起事時陳郡戍役的一個屯長。
“葛嬰,掛大將軍印,占據泗水郡,屏障東方。”
“鄧宗,掛將軍印,率軍三千往九江郡,會合葛嬰,占據九江郡。”鄧宗為汝陰人,也是當初起事時陳郡戍役的屯長之一。
“伍逢,掛將軍印,據守城父,為陳郡和泗水郡的連接樞紐,唿應葛嬰。”
“張賀,掛將軍印,據守陳郡東側,唿應伍逢。”
……
楚國軍製中有上將軍、大將軍和將軍之稱,皆是戰時任命,非常職。史書中稱周文、田臧等人時,隻說任為將軍,可周文入函穀關時已有二十萬人,顯然隻做個將軍是不夠的,手下必定還有其他的將軍,所以這裏就按大將軍來說了,也是為了碼字方便。
……
“武臣,掛將軍印,率萬人守陳縣,拱衛王都......”
蔡賜剛將武臣的官賞安排說出,武臣就高叫一聲:“王上。”然後出列拜伏在地。
蔡賜略有驚異,住口望著陳勝。
陳勝也很驚異:“卿有何事向寡人稟奏?”當大王的口頭語他倒是蠻熟練的。
“大王,臣願領一師,也為大王拓展疆土。”武臣伏在地上說道。
“卿起迴話,可將汝之方略說來聽聽。”
“謝大王。”武臣站了起來,又行揖禮:“臣聞大王的調派,東與西北和西南三方向都有妥善安排,唯北尚缺。雖假王取滎陽是北向,但滎陽既有暴秦之敖倉,攻取不易,而假王東側並無屏藩。臣願帶一師,北取燕趙之地,可為假王屏障。若得趙地,還可越太行經上黨入河東而南下,與大將軍文唿應,分暴秦之兵,使大將軍文取關中增一側援,懇請大王恩準。”
“卿為寡人補缺,寡人心甚安慰。”陳勝看了看蔡賜,蔡賜用剛剛能察覺的動作微微點了點頭。
“卿欲取趙地,需多少士卒呢?”
“請大王賜予萬卒。”
陳勝又看蔡賜,這迴蔡賜搖頭了。
“哎呀,雖然當下張楚軍已得共伐暴秦之義士數萬,然各路分兵攻伐,陳縣所餘兵力已不足兩萬,若卿再帶走萬人,寡人覺得……這樣,寡人給卿三千人,卿可在路途中繼續招攬反秦豪士充實兵力,如何?”
“呃……”武臣假裝為難。
他內心中早就認為,由於張耳反對陳勝稱王已然得罪了他,而武臣和陳餘又是張耳最親近的人,連帶他倆估計都被陳勝猜忌了。封他將軍駐守陳縣,不過是想將他控製在陳勝自己的手心裏,所以他根本不信陳勝會給他多少兵卒。
數息之後,武臣裝作下定了決心:“臣知大王難處,若大王無法增兵,臣請張耳、陳餘二人與臣同往。張耳素有謀略,陳餘則謀略勇力並重,可為臣的左右膀臂。”
陳勝心說,既然你要去攻城略地,放著張耳和陳餘這師生倆在陳縣我還真不知道怎麽用:“如果他二人願隨卿共往,寡人允可。”
張耳和陳餘立即出列拜伏:“稟王上,臣等願助將軍臣。”
“好。”陳勝拿出豪邁的勁頭:“寡人就封張耳為軍師、陳餘為裨將軍,共助將軍臣為寡人取趙地,奪關中。”
聽到武臣三人要去奪趙地,等他們三人起身歸列後,又有一人出列拜伏:“稟王上,臣周市,亦願領一師,為王上取魏地。”
……
秦二世元年八月十一日,未時。
陳勝王的登基大典在陳縣的萬民歡唿聲中落下了帷幕。
緊接著,就是張楚軍誓師,大將軍文披甲佩劍,整個人都年輕了十歲。單腿跪在王上麵前,飲下三爵大王賜酒,然後立起,意氣飛揚的拔劍指向西北天際。在隆隆的戰鼓聲中下了王宮(郡府)前的高台,健步登車向大王一禮,禦手揚鞭,戰車粼粼的向西門進發。身後,早已排列在大街上的五十輛戰車、三百個騎軍和千人精兵一輛一輛、一伍一伍的跟了上去,身披簇新的襦甲,手中劍矛映射出難得露頭的太陽賜予的閃亮,豪氣幹雲!
排在等待大王送行幾乎最後的武臣,左右看看車上的張耳和陳餘,又迴頭看看自己身後大多持竿的士卒,露出一個自嘲的笑容:“耳公,我的軍師,一起在大王取陳縣中起過關鍵性作用的四個人,所受待遇竟然如此不同。”
張耳帶著抱歉的神情:“將軍,這都是老朽,屬下拖累了將軍。要不是屬下太書生意氣,讓大王心存不快,也不致使將軍如此被冷淡。”
武臣搖搖頭:“好啦,咱們是知交好友,私下裏還是別用軍中稱謂,顯得生分。我等都是久居陳縣,尤其某還掛著個大豪的名頭,襲奪陳縣的內應多為你我的門客和友朋。我等在陳縣有這麽多潛在的力量,就算耳公不拂逆其稱王之意,大王依舊不能安心。還是耳公的策略,早日離開此地,反而會有一個新天地。”
陳餘歎息道:“可惜了臣公在此的基業。”
武臣豪氣上來了:“身外之物,何需留戀。有兩位鼎力相幫,失去的難道還拿不迴來?別忘了,文公之卜,北方某也可大貴。”
張耳和陳餘都笑了,精神也都振奮起來。
_
“陳勝王”之後僅一日,鹹陽宮。
胡亥拿著竹簡,讚賞的看著姚賈:“聽風閣的效能很高嘛,昨日陳勝王,今日鹹陽就得到消息了,卿的才幹仍不輸先皇父時,或者說,更勝當年。”
姚賈拱手迴應:“陛下謬讚了,臣是依陛下之詔,從陳郡、穎川到三川郡治,設立夜間燈號傳遞,所以才可如此快捷。”
“方法是我的,但建立這麽一條消息傳送線,還要避開反軍的察覺,這可就是卿的本領了。”
“這麽說,張楚軍已經分兵五路向穎川、滎陽、南陽、九江、趙地,這個陳勝雖為閭左,胃口還真不小。”胡亥卷起竹簡,輕輕在禦案邊沿敲著,“九江我就不關心了,南陽已下詔令,守住郡治宛城即可。其實郡治守不住也無妨,隻是讓南陽郡守別跑的太快。滎陽有充足準備,趙地麽,隨武臣和張耳他們先去鬧。”
他忽然有些遲疑:“周文動作這麽快,陳郡西部各縣鄉等欒布去撤官吏已不及,欒布和風影閣銳士昨日啟程,今日尚出不了函穀關。可否使聽風閣耳目,在不暴露自己的情況下遞個消息給縣令等,信不信就看他們的運氣了。”
“陛下如有此意,臣自可安排。臣的建議是,以快傳發布詔令,令穎川郡各縣長、令、丞,即刻啟程赴雒陽,隻留縣尉,避免動靜太大,然後臣使聽風閣細作想法傳訊陳郡尚未失守縣官吏‘奉詔逃命’。”
說到這裏姚賈和皇帝都笑了,“欒布若以二百裏速度,五日即可達雒陽,七日可達穎川郡許昌。隻是臣擔憂張楚軍行動過快,欒布不及許昌就可能與其遭遇。”
片刻後,常侍姚展從丹陛後轉了出來在前一站,展開一份詔令:“皇帝詔:三川郡、南陽郡、穎川郡準增郡兵一番,嚴守本郡以抗反軍。詔郎中令嬰,假司馬將軍,領霍邑軍六萬,責霍邑防守以確保關中並備援函穀關,授發虎符。詔上卿平,假郎中令。”
姚展放下詔令,殿內響起他拉長的“退~~~~朝~~~~~”聲音,悠悠迴蕩…...
_
陳郡郡府。
張耳似乎無力麵對蔡賜的反駁,啞火了。
更主要的,是他在和蔡賜的爭論中,忽然感到隻有他自己站在了陳勝“王”的對立麵上……他退縮了。
胡武和朱防兩個陳勝的鐵杆兄弟,看到了張耳的退縮,立即也痛打落水狗般的蹦了出來,要求陳勝為王,為陳郡的百姓得到更好的生活,為張楚軍的不斷壯大,為以王旗凝聚反秦的各種力量……
然後……似乎所有大堂內的人,都一致擁戴陳勝立即稱王!
再然後,就是一片歡唿聲:“陳勝王!陳勝王!陳勝王!”
_
鹹陽宮,主殿內的小殿裏。
小殿內也有丹陛,隻是比較低,隻有一層,約一尺高,其實就是個木台,胡亥坐在木台上的禦案後,台前隻有六個席案,此時坐著陳平、公子嬰、頓弱和姚賈。
陳平笑著向皇帝施了一禮:“陛下的拖延,必定成就張楚軍的做大,也成就了禦使大夫查證宮中內應的機會。”
胡亥也是一笑:“每十日的大朝會,我就像個俳優。這做戲的日子,還要多久?”
陳平微微一笑:“那要看陛下想要示弱多久。如果陛下橫下一條心要跟反秦者硬幹,就無需做如此昏庸狀。若陛下想要在最後一刻一舉破敵,那恐怕還要做很多年的戲。”
胡亥忽然一呆,然後接著就是一喜:“上卿的話倒是提醒了我,不能一味的隻做軟弱狀。對於一個誌大才疏的人來說,要有一種目空一切的強勢。先皇父目空一切那是因為有真正的實力,如果朕也突然目空一切的強硬起來,然後結果卻是一敗塗地的局麵……”
“那麽恕臣亂言,陛下就成了一個真正的無能皇帝形象,會更被敵手所輕視。”陳平會意的點點頭。
“好吧,總有機會上演這一場的。”
胡亥看向公子嬰:“正式詔令已下,皇兄將赴霍邑,可將郎中令的職司轉交上卿否?”
公子嬰施禮迴複:“昨日就與上卿交接了,隻是……”
陳平趕緊拱手說道:“陛下,臣領護軍,精力都在為大秦規劃陛下各方略的細則上,郎中令一職暫交予臣,臣恐有負陛下期待。”
“上卿不過暫假數月,李左車對霍邑也就一戰之力,待其借此戰重整內部後,在霍邑就是相持的局麵,到那時我連北疆軍的燕晉和那幾萬北疆軍都要交還王離。”
“現在除了上卿,也沒有其他我能完全信賴之人了,公卿們各有職司,我總不能調相去疾或尉劫來假郎中吧,廷尉修律之事也甚為重要。”胡亥搓搓手,“當前局麵下,可為大秦用的忠貞士子太不足了,若陸賈或叔孫通其一在,也可減上卿之負了。”
公子嬰看陳平不再說話,就對皇帝繼續說:“臣已經準備妥當,明日即往霍邑。”
胡亥點點頭:“皇兄且辛苦這一迴。諸卿都覺得皇兄足勝此任,我就等著給皇兄獎功了。”
公子嬰起身一個正揖禮,退了出去。
胡亥把目光投向姚賈。
姚賈立即奏報:“三川郡戒備、陳郡撤離官吏和穎川郡準備撤離官吏的詔令,上卿與臣已經商討過細策並快傳下發了,臣與典客史商議,認為妥善撤出官吏又不驚動百姓,需風影閣協力,所以臣請風影閣符信。上卿認為三川郡為反軍所做的輜重準備也必須啟動,糧秣運送到位需要時間,運送糧秣需用兵,也需請陛下授秦銳虎符。”
陳平補充道:“輜重當先,乃欒布所建言。陛下尚記得此人否?”
胡亥瞪了瞪眼睛:“欒布是朕送到你那裏熟悉朝堂、磨礪才幹的,你當朕七老八十記憶減退嗎?”
陳平笑了笑趕緊拱手:“臣萬無此意。”
“這個欒布,是尚宮令推薦於我,在大局推演中爾等也說其頗具才幹,所以我對其期許甚高。既然此番又出關鍵之語,不若這樣,”胡亥一點陳平和姚賈:“撤迴陳郡、穎川郡乃至三川郡相關各縣官吏之事,和三川郡輜重預備之事,就都由他主理。先讓其攜虎符詔令去秦銳傳詔,把你等的方略細策落實分派,然後帶風影閣銳士去暗撤官吏。”
頓弱一直沒說話,此刻插了進來:“陛下,臣知上卿史此人。臣聞尚宮令言,欒布初始對秦並無好感,乃為陛下所說服。臣並未發現上卿史有任何與故六國遺族相關之舉,但臣職責所在,仍需提醒陛下有防範措施為佳。”
胡亥點點頭沒有馬上迴答,先命姚展去找韓談,把符璽拿來,然後說道:“禦史大夫所言乃萬全之語。這樣,姚賈,你傳口詔給王敖,讓他選一名善觀察有謀略的銳士之首,盯緊欒布。如有任何有實證的勾連反民之舉,當即格殺無需請詔。如此番全心為大秦作為,則返迴後,朕也就可以放心將與彭越的聯絡事宜交付給他了。”
與公子嬰聽到皇帝拋棄陳郡郡丞時的感受一樣,對皇帝說出“當即格殺”之語後,皇帝原有的和藹、寬容、不拘小節等等印象,都為之一變,殿內幾人心中也都微微一動。
對陳平來說,皇帝對自己的信賴,對自己偶有逾禮的親近,讓他在皇帝麵前是很放鬆的。現在這道命令讓他明白,大秦的皇帝就是大秦的帝王傳承,隻要為了大秦,皇帝就依舊冷血。所以自己如果全心全意為大秦謀劃,皇帝的恩寵就會一直存在,而若有絲毫異心,一樣也是“當即格殺”的下場。
對姚賈和頓弱而言,皇帝的這道命令所帶來的無形氣勢非常符合他們的期待,大秦的帝王就當如此。之前小皇帝在謀略上可以讓他們信服,但在對待臣子的方式上,那種隨意不拘禮的隨和,雖然讓做臣子的感覺很好,可總覺得缺少點兒始皇帝那般的霸氣。
現在,隨著天下真的亂了起來,小皇帝的霸氣開始顯現,這就讓他們對小皇帝能夠重平天下的信心大大增加了。
_
陳郡郡府,哦,現在可以稱為張楚王宮了。
在群情激昂之下,陳勝一副勉為其難的樣子接受了諸位將帥的擁戴,即位張楚王。
當然,正式的稱王大典準備在第二日舉行,不過現在所有人都開始管陳勝叫“大王”或“王上”了。同時隨著陳勝內心中為王的宏願達成,故意被他拖延的後續戰略也可以拿來討論了。
成為“王上”的陳勝,於是誌得意滿的把他與蔡賜所商議的後續戰略拿了出來,這也是大舉封官安定人心的重要方式。
陳勝先任蔡賜上柱國,封房君。然後其他人的封賜和任務,就由蔡賜之口說了出來。這隻是先打招唿,所有正式任命和封賞都要等到第二天的稱王大典。大典後,所有有任務的將軍們就將點兵出發。
為這個王號耽誤了好幾天,時不我待啊。
“吳廣,假王事(代理大王,有王的權力),以田臧為大將軍,率三萬人攻取滎陽。”
吳廣自從和自己認識,就一直鼎力相助,在整個起義的過程中也是非常關鍵的一員。至少到現在,吳廣從未露出任何想和自己爭權的意思,自己怎麽說,吳廣就會堅決的去做,所以不給吳廣僅次於自己的位置無論如何都說不過去,那也就隻能先以假王授之了。
隻是此時,陳勝心中已經有了些許不自在。
“周文,掛大將軍印,率軍兩萬,西向攻秦。”這是陳勝早就有的方略,讓周文去做,在陳勝看來,是對周文一直以來對自己這個閭左很尊重的報答。拿下關中,這是多大的榮耀!
可惜陳勝沒有想過,如果拿不下呢?
“宋留,掛將軍印,率軍五千向南陽,招納百姓,謀武關。”宋留是最初起事時陳郡戍役的一個屯長。
“葛嬰,掛大將軍印,占據泗水郡,屏障東方。”
“鄧宗,掛將軍印,率軍三千往九江郡,會合葛嬰,占據九江郡。”鄧宗為汝陰人,也是當初起事時陳郡戍役的屯長之一。
“伍逢,掛將軍印,據守城父,為陳郡和泗水郡的連接樞紐,唿應葛嬰。”
“張賀,掛將軍印,據守陳郡東側,唿應伍逢。”
……
楚國軍製中有上將軍、大將軍和將軍之稱,皆是戰時任命,非常職。史書中稱周文、田臧等人時,隻說任為將軍,可周文入函穀關時已有二十萬人,顯然隻做個將軍是不夠的,手下必定還有其他的將軍,所以這裏就按大將軍來說了,也是為了碼字方便。
……
“武臣,掛將軍印,率萬人守陳縣,拱衛王都......”
蔡賜剛將武臣的官賞安排說出,武臣就高叫一聲:“王上。”然後出列拜伏在地。
蔡賜略有驚異,住口望著陳勝。
陳勝也很驚異:“卿有何事向寡人稟奏?”當大王的口頭語他倒是蠻熟練的。
“大王,臣願領一師,也為大王拓展疆土。”武臣伏在地上說道。
“卿起迴話,可將汝之方略說來聽聽。”
“謝大王。”武臣站了起來,又行揖禮:“臣聞大王的調派,東與西北和西南三方向都有妥善安排,唯北尚缺。雖假王取滎陽是北向,但滎陽既有暴秦之敖倉,攻取不易,而假王東側並無屏藩。臣願帶一師,北取燕趙之地,可為假王屏障。若得趙地,還可越太行經上黨入河東而南下,與大將軍文唿應,分暴秦之兵,使大將軍文取關中增一側援,懇請大王恩準。”
“卿為寡人補缺,寡人心甚安慰。”陳勝看了看蔡賜,蔡賜用剛剛能察覺的動作微微點了點頭。
“卿欲取趙地,需多少士卒呢?”
“請大王賜予萬卒。”
陳勝又看蔡賜,這迴蔡賜搖頭了。
“哎呀,雖然當下張楚軍已得共伐暴秦之義士數萬,然各路分兵攻伐,陳縣所餘兵力已不足兩萬,若卿再帶走萬人,寡人覺得……這樣,寡人給卿三千人,卿可在路途中繼續招攬反秦豪士充實兵力,如何?”
“呃……”武臣假裝為難。
他內心中早就認為,由於張耳反對陳勝稱王已然得罪了他,而武臣和陳餘又是張耳最親近的人,連帶他倆估計都被陳勝猜忌了。封他將軍駐守陳縣,不過是想將他控製在陳勝自己的手心裏,所以他根本不信陳勝會給他多少兵卒。
數息之後,武臣裝作下定了決心:“臣知大王難處,若大王無法增兵,臣請張耳、陳餘二人與臣同往。張耳素有謀略,陳餘則謀略勇力並重,可為臣的左右膀臂。”
陳勝心說,既然你要去攻城略地,放著張耳和陳餘這師生倆在陳縣我還真不知道怎麽用:“如果他二人願隨卿共往,寡人允可。”
張耳和陳餘立即出列拜伏:“稟王上,臣等願助將軍臣。”
“好。”陳勝拿出豪邁的勁頭:“寡人就封張耳為軍師、陳餘為裨將軍,共助將軍臣為寡人取趙地,奪關中。”
聽到武臣三人要去奪趙地,等他們三人起身歸列後,又有一人出列拜伏:“稟王上,臣周市,亦願領一師,為王上取魏地。”
……
秦二世元年八月十一日,未時。
陳勝王的登基大典在陳縣的萬民歡唿聲中落下了帷幕。
緊接著,就是張楚軍誓師,大將軍文披甲佩劍,整個人都年輕了十歲。單腿跪在王上麵前,飲下三爵大王賜酒,然後立起,意氣飛揚的拔劍指向西北天際。在隆隆的戰鼓聲中下了王宮(郡府)前的高台,健步登車向大王一禮,禦手揚鞭,戰車粼粼的向西門進發。身後,早已排列在大街上的五十輛戰車、三百個騎軍和千人精兵一輛一輛、一伍一伍的跟了上去,身披簇新的襦甲,手中劍矛映射出難得露頭的太陽賜予的閃亮,豪氣幹雲!
排在等待大王送行幾乎最後的武臣,左右看看車上的張耳和陳餘,又迴頭看看自己身後大多持竿的士卒,露出一個自嘲的笑容:“耳公,我的軍師,一起在大王取陳縣中起過關鍵性作用的四個人,所受待遇竟然如此不同。”
張耳帶著抱歉的神情:“將軍,這都是老朽,屬下拖累了將軍。要不是屬下太書生意氣,讓大王心存不快,也不致使將軍如此被冷淡。”
武臣搖搖頭:“好啦,咱們是知交好友,私下裏還是別用軍中稱謂,顯得生分。我等都是久居陳縣,尤其某還掛著個大豪的名頭,襲奪陳縣的內應多為你我的門客和友朋。我等在陳縣有這麽多潛在的力量,就算耳公不拂逆其稱王之意,大王依舊不能安心。還是耳公的策略,早日離開此地,反而會有一個新天地。”
陳餘歎息道:“可惜了臣公在此的基業。”
武臣豪氣上來了:“身外之物,何需留戀。有兩位鼎力相幫,失去的難道還拿不迴來?別忘了,文公之卜,北方某也可大貴。”
張耳和陳餘都笑了,精神也都振奮起來。
_
“陳勝王”之後僅一日,鹹陽宮。
胡亥拿著竹簡,讚賞的看著姚賈:“聽風閣的效能很高嘛,昨日陳勝王,今日鹹陽就得到消息了,卿的才幹仍不輸先皇父時,或者說,更勝當年。”
姚賈拱手迴應:“陛下謬讚了,臣是依陛下之詔,從陳郡、穎川到三川郡治,設立夜間燈號傳遞,所以才可如此快捷。”
“方法是我的,但建立這麽一條消息傳送線,還要避開反軍的察覺,這可就是卿的本領了。”
“這麽說,張楚軍已經分兵五路向穎川、滎陽、南陽、九江、趙地,這個陳勝雖為閭左,胃口還真不小。”胡亥卷起竹簡,輕輕在禦案邊沿敲著,“九江我就不關心了,南陽已下詔令,守住郡治宛城即可。其實郡治守不住也無妨,隻是讓南陽郡守別跑的太快。滎陽有充足準備,趙地麽,隨武臣和張耳他們先去鬧。”
他忽然有些遲疑:“周文動作這麽快,陳郡西部各縣鄉等欒布去撤官吏已不及,欒布和風影閣銳士昨日啟程,今日尚出不了函穀關。可否使聽風閣耳目,在不暴露自己的情況下遞個消息給縣令等,信不信就看他們的運氣了。”
“陛下如有此意,臣自可安排。臣的建議是,以快傳發布詔令,令穎川郡各縣長、令、丞,即刻啟程赴雒陽,隻留縣尉,避免動靜太大,然後臣使聽風閣細作想法傳訊陳郡尚未失守縣官吏‘奉詔逃命’。”
說到這裏姚賈和皇帝都笑了,“欒布若以二百裏速度,五日即可達雒陽,七日可達穎川郡許昌。隻是臣擔憂張楚軍行動過快,欒布不及許昌就可能與其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