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賈麵對皇帝的問話笑了:“不會這麽快,要等其自己和僚屬的家眷到太原郡或者代郡後才會動作,大約還有二十日上下。李左車得代郡及太原後若要攻取霍邑圖謀關中,則還應有四十日。”
“現在霍邑守將是誰?”
公子嬰答道:“是北疆軍裨將軍,燕晉。”
“擬詔,公子嬰假司馬將軍,全盤統籌霍邑防守事宜。”
胡亥對公子嬰說:“皇兄這兩日就執虎符和詔令前往霍邑,一會兒可先去匠營看看除了發往滎陽的,投石機的連接件還剩下多少套,一並帶往霍邑。同時讓匠營加緊製備,至少要在霍邑裝備四十套。另外,商勝的渭南榨油場出豆油後,一半留做函穀道上的新關使用,一半也發往霍邑。”
“臣遵詔。”公子嬰行了一個正揖禮,然後說:“臣也是要向陛下奏報,滎陽傳訊,投石機裝置件已經收到,另商勝的渭南榨油場也從太倉拿到的豆菽,已經開始榨油。商勝還派出工匠前往敖倉,很快也會在滎陽就地榨油。”
“善,那皇兄擬好這幾個詔令後,就下去準備往霍邑吧。”
“丞相府知道陳郡失守的事情嗎?”胡亥問姚賈。
“相去疾和尉劫均已知曉,然是否要傳告朝堂各臣,說要待陛下允可。”
“傳告諸卿吧,讓頓弱把消息也散到市井。”胡亥略微一想就做出了決定。
“現在就看這個閭左陳勝,是自己稱王,還是去找故楚的遺族了。”他對陳平一笑,陳平也報以會意的微笑。
_
陳勝端坐在陳郡郡府大堂上。
張耳和陳餘攻擊郡府時,所燒毀的隻是外圍的部分屋舍,大堂等主要建築則有意保留了下來。陳勝大將軍進了城,總要有一個氣派的衙門。
陳勝的左側下手第一席案是蔡賜,第二則是周文。右側下手第一席案空著,那是吳廣的座位,空案之下第二席案坐著朱防,正在向陳勝匯報工作。
“大將軍,昨日攻取陳縣後,到今日此時為止,已經將大將軍允喏的賞賜都發下去了。”朱防有點心疼的嘬著牙花子:“隻是,從靳縣一路獲得的金錢也隻餘不足兩成了。”
陳勝大度的擺擺手:“錢帛沒了可以再獲取,別光心疼從靳縣一路帶來的那些錢物,我等拿下陳郡,府庫之中不是又獲取了很多金錢嗎?你和胡武不要顯得太小氣了。”
朱防咧咧嘴,還想說點什麽,此時吳廣從堂外大步走了進來,環形抱拳一禮,就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陳勝也抬手迴禮:“都尉,軍內情況如何?”
“大將軍,昨夜昨晨大戰,傷亡有五千多。不過大部分投降郡兵都願加入張楚軍,所以補充進來後整體兵力反而有所增加。郡倉內兵甲有近萬具,所以現在可有兩萬人裝備齊全。各校尉大都帶人向附近縣鄉攻掠或招納,想必這幾日我軍增加到五、六萬人也不是什麽難事。府庫的糧秣可支十萬人一載之用。大將軍,這下我們可以基本安定下來了。”吳廣顯然比較興奮。
“五、六萬人?都尉太保守了。”周文笑嗬嗬的接過話頭,“據某看來,如果兵甲糧秣,尤其是糧秣能有保證的話,十幾萬、二十幾萬人,都不在話下。現在對暴秦仇恨的人可以說遍地都是,都尉隻管看著,轉瞬十萬人完全可以期待。”
蔡賜手撫胡須笑著:“大將軍揭竿而起,暴秦在山東的統治立即就會處處破露。大將軍,吾等應該好好商議一下下一步的方略,四方出擊,把暴秦江山徹底摧垮。”
“對。”周文頗有要摩拳擦掌的架勢:“大將軍還記得隻是就在不到一月前曾經說過的話嗎?先據一地,控製一郡乃至周邊多郡,然後視手中力量兵指關中。”
吳廣接著周文的話:“當用一師雄兵,先指滎陽。即便不能奪取敖倉,也要讓其被封鎖而無法向秦師供應輜重。”
陳勝哈哈大笑起來:“文公和都尉的記性都很好啊,那時某不過是酒後大言,誰能想到今日竟然真的有可施行的可能了呢?”
說完他突然內心感慨,禍福誰知,禍福誰知啊。
“對了,臣公、耳公和餘乃是此番奪取陳郡的最大功臣,此三位昨日僅得一見,今日文公可知其在做什麽?”陳勝突然想起這幾位了。
周文一拱手:“此番奪城為內應之人,臣公出三百門客,耳公聚百名同道,戰後清點,傷亡近半。臣公和耳公今日是在用大將軍獎功之賜,安撫亡者家眷,並給傷者留些治傷與生活支費。”
他話題一轉:“大將軍,在下認為,時不我待,趁著張楚軍將秦軍打得暈頭轉向之際,應迅速擴大所得成果,所以在下建議今日發下號令,邀各校尉和臣公等,明日立即商議下一步方略,不給暴秦以喘息之機。”
陳勝瞥了一眼朱防,然後笑了笑:“文公太性急了,我軍從大澤鄉舉事,這十七、八日都在不停地行軍,沿途攻掠縣鄉,士卒們早就疲憊不堪了。且容休整數日,再定將來行止不遲。”
一日就這麽過去了,周文晨起之後,沒有去郡衙見陳勝,而是來看武臣等人。一進武宅,發現張耳和陳餘也都在。
“耳公,餘,兩位真早。”周文向幾位施禮,“見過臣公。”
“文公太客套了。”武臣滿麵笑容的還禮,抬手請周文坐下。“耳公兩位,現就暫時屈居某的陋宅中,所以自會比文公早聚。”
“原來如此。”周文笑著看了張耳和陳餘一下,又問武臣:“貴屬傷亡者的安置都做好了?”
“蒙文公掛念,大將軍賞賜頗重,所以安頓的很快捷。”武臣向著郡府的方向拱了拱手,“文公,昨日我等為此事忙亂一日,也未去請見大將軍。不知昨日大將軍有何想法,我等下一步將如何發展?”
周文簡略的把昨天郡府大堂上的情況說了說:“大將軍體恤士卒勞頓也是應該的。諸位功高,想必大將軍也不會虧待,且休息幾日,再商行止。”
“時辰也差不多了,文公與我等同用朝食吧,然後一起去見大將軍。”
“善,那就叨擾臣公了。對了,臣公可將大將軍的妻室迎來否?”周文想起武臣資助陳勝妻家的事情。
“昨日已經安排了家老去迎,今日午後應可抵此。某已吩咐了,入城直接送至郡府交與大將軍。”
午時,依舊武臣家。
武臣帶著苦笑撫摸著手邊的一個木匣:“大將軍還真慷慨,一月前某不過贈其婦千錢,今日還報十鎰金,六、七十倍之。”
陳餘帶著玩笑的口吻:“大將軍說過,苟富貴,毋相忘,身踐其言也。”
武臣滿臉疑惑:“可是,每當我等提出後續方略,大將軍必顧左右言它……難道大將軍就得一郡之地而足?”
陳餘收起嬉笑:“臣公豪氣,我不如也,然臣公雖豪,卻不解大將軍之心矣,此閭左,欲為王。”
武臣倏的把頭轉向陳餘:“何處可看出?”
陳餘冷笑道:“說日後方略,大將軍無甚興致,然其親信胡武來報郡府複修方式,那個軍師蔡賜莫不按王宮規格教之,什麽大堂不足高,當推而重築,所以周邊房舍應如何配合大堂新高度,房屋規製、屋瓦如何燒製等。說及此等事時,大將軍就故意用話題引我等相談,避免我等過於注意軍師和胡武的談話內容。某雖假作專注聽大將軍言,一隻耳朵早就放到軍師案頭了。”
張耳輕輕的搖頭:“昨日即有友人悄悄告知,市井中忽然就出現了一些謠言,暴秦苛政,張楚亡之。明麵上是說暴秦的苛政靠張楚軍消滅,但為什麽要說張楚亡之,而不說亡之張楚?”
張楚亡之,由張楚將其滅亡。亡之張楚,張耳的意思是亡秦暴政並張大楚國。顯然張耳是認為陳勝要自己稱王,並以“張楚”為國號了。
武臣默然。
張耳歎息一聲:“臣公還記得破城前某所言乎?不幸言中矣。”
武臣很勉強的露出一個笑臉:“初見大將軍時,某就為其折服,如何反秦似早有定計在心。現已實現第一步,得一郡為基本。大將軍雖為閭左,卻識字好讀,並非普通閑民。文公當時卜筮大將軍當貴,所以大將軍稱王也應屬正常吧。既然大將軍想要稱王,我等不妨共助之,其願達成,則應可謀劃今後方略了。既然為王,則一郡之地也將不足其心,可藉此北進函穀,西下南陽,圖滎陽,謀趙地,連葛嬰所縱橫之泗水、九江之地,成一廣大王國也可期待了。”
張耳拊掌:“臣公真有胸懷。”
他麵色一轉而肅然:“可是臣公可想過,若閭左為王,故楚舊族又當何感受?別的不說,某聞項燕後人尚存,大將軍頂項燕之名而舉旗,又自立為王而不尋楚王族後人扶立,如此一來,項氏顏麵何存?且閭左為王,則所歸附者將盡為庶民,士子反而會被鄙視,這樣的國,可久存乎?若另有豪傑於楚地反,扶立楚王後人或三閭後人為王,大將軍將如何自處?以大將軍閭左之身,又無士人輔佐,其目光必短淺,且會早早的就開始享樂。臣公如何考慮某不知,若某一直輔佐這樣的大將軍,死期不遠矣。”
武臣強撐出來的笑容消失了。
陳餘接著張耳的話繼續說:“臣公,若大將軍深謀遠慮,欲結更多英豪之力先倒暴秦,則當緩為王而立王族後人。待有足夠實力,率先攻入關中滅秦,那時逼迫所立王族後人禪讓而自立,又有何人敢違逆?若能這樣,就算是閭左又有什麽關係?然大將軍才得一郡便飄然,目不及長遠,不是能長久輔佐的人。臣公,我等當有謀劃以應對才是。”
武臣麵色中還有些掙紮:“你二人既然看的明白,何不諫言大將軍?若能使其翻然而悟,也是盡心輔佐之道,大將軍或可感念我等忠誠而善待。”
張耳很堅定的說:“現下大將軍並未明言欲為王,欲諫亦無機會。若大將軍陰使他人勸諫稱王,某必當堂陳說厲害,以期消大將軍之錯念。此時與臣公言此,是表示某與餘,願與臣公共進退。所以,若大將軍扶立王族,我等可盡心輔保。但若大將軍堅心自立,我等也需有一個應對之法。”
武臣的臉色略微舒緩了一些,拱手向張耳和陳餘施禮:“某甚為感念二位之心。好吧,耳公有何應對之策先說說吧,某願意恭聽。”
張耳一笑:“臣公還記得文公於大將軍赴靳時所作卜筮否?”
武臣恍然:“北方?”
“然也。”張耳向北偏東的方向一指:“臣公大貴,應在北方。耳與餘,北方大吉,應和臣公同向北,共謀富貴。這是文公當時的原話。所以某思,大將軍稱王後文公必請一師向西北而圖關中,另會派一師向滎陽以斷秦師糧秣。而臣公此時可向大將軍請一師,北圖燕趙地。這樣有三個好處,一則為伐滎陽之師的東方屏藩,二則得趙地後可西向穿過太行至太原,再南向關中,與文公之師相互唿應。三則嘛……”
“躲離可能的是非之所,萬一發生變故也不及吾身。”武臣燦爛的笑了。
秦二世元年八月十日。
鹹陽宮,大朝會。
丞相馮去疾率先奏報,泗水郡反賊陳勝率張楚軍已破陳郡郡治,郡丞陣亡。至昨晨消息發出之時,賊勝已經將陳縣周邊各縣鄉占領,占陳郡轄領的四成,並在繼續擴展中,張楚軍同時蠱惑百姓招納兵源,人數已激增至十萬。
這個消息一出,加上這兩日丞相府的早已通報陳縣淪陷和市井中的相關傳言,朝堂上立即亂了窩,大臣、博士們紛紛進言,要皇帝早做決斷,派出秦軍去掃蕩反賊。
丹陛禦座上的胡亥依舊是那副死樣兒,看下麵如此群情激奮的樣子,就有氣無力地讓太尉馮劫拿個主意。
馮劫也不含糊,當即提出抽調北疆邊軍十萬,會合中尉軍三萬,出山東剿賊。
此時廷尉李由跳了出來,說抽調北疆軍一是削弱防範匈奴人的力量,二是時間上連準備帶行軍需要一個多月,等他們到了函穀關,恐怕三川郡都被反賊占據了。
他的建議是將上黨、河內、三川、穎川四郡的郡兵集於穎川郡內,同時發三萬中尉軍至三川郡和穎川郡交界處後備。這樣一方麵形成保護關中的屏障,另一方麵擇機進剿陳郡的張楚軍。
馬上又有大臣跳出來,指責李由名為屏藩關中,實為欲保他自己經營多年的三川郡……
_
同日,陳郡郡衙,張楚軍將帥齊聚一堂。
今日陳勝將周邊縣鄉的三老都邀請到了陳縣,名義上是與張楚軍各將帥一道,共商驅逐暴秦官吏,以及之後如何更好地治理陳郡,善待百姓。
結果,該談的並沒談,蔡大軍師的開場白剛說完,就有陽城陳勝所在鄉的三老蹦出來,直接懇請陳勝稱王:“將軍披甲執銳,討伐無道,鏟除暴秦,重張楚國,論功當王。”
接著,其他好幾個三老也接連蹦上台麵,有人甚至痛哭流涕的把陳勝當作勞苦大眾的大救星一般,懇請陳勝稱王!
武臣已經有了心理準備,所以麵色不改,他看著周文措手不及、張口結舌的樣子甚至有點兒可憐他。
等一眾三老“懇請”完了,張耳實踐了他的諾言,站了出來,勸諫陳勝不可稱王。他把稱王後會引起故楚遺族的反感、影響團結楚地各階層人士合理共同反秦的道理一一列了出來,但是有關項氏可能的反彈他沒有說,不然大將軍就太沒麵子了。
張耳說完,蔡賜慢悠悠的開始反駁張耳,不過理由都空洞無物,無外乎說陳勝高舉反秦義旗,率先推動了大秦的倒台,是山東反秦的領袖級人物,如果稱王,會獲得山東大地上更多百姓的擁戴,能夠進一步壯大實力,與暴秦相抗衡雲雲。
武臣一直沒有說話,冷眼觀察陳勝的表現。
三老們懇請大將軍稱王時,陳勝是一種麵無表情的狀態,或者說,是一種極力克製自己的興奮,自認為是麵無表情的狀態,武臣能從他微小的坐立不安中看出他心中的期盼。而張耳慷慨激昂的勸諫大將軍不要立即稱王時,陳勝則是表麵上露出了微笑並頻頻點頭表示聽到了,而眼神卻變得越來越陰鷙,並且時不時的就掃視一下陳餘和武臣自己,弄得武臣也不得不裝出對張耳言論不感興趣的樣子。
看到陳勝的表現,武臣隻能很無奈的接受了張耳的結論,陳勝自己非常想稱王。
_
鹹陽宮。
皇帝終於對大臣們的唇槍舌劍厭煩了,一拍禦案:“小小毛賊,就算占了朕的一郡,還是小小毛賊,能掀起什麽大風大浪?既然卿等拿不出可行又得所有大臣都認可的主意,此事容後再議。”說畢起身,一甩袍袖下了丹陛,走了。
“現在霍邑守將是誰?”
公子嬰答道:“是北疆軍裨將軍,燕晉。”
“擬詔,公子嬰假司馬將軍,全盤統籌霍邑防守事宜。”
胡亥對公子嬰說:“皇兄這兩日就執虎符和詔令前往霍邑,一會兒可先去匠營看看除了發往滎陽的,投石機的連接件還剩下多少套,一並帶往霍邑。同時讓匠營加緊製備,至少要在霍邑裝備四十套。另外,商勝的渭南榨油場出豆油後,一半留做函穀道上的新關使用,一半也發往霍邑。”
“臣遵詔。”公子嬰行了一個正揖禮,然後說:“臣也是要向陛下奏報,滎陽傳訊,投石機裝置件已經收到,另商勝的渭南榨油場也從太倉拿到的豆菽,已經開始榨油。商勝還派出工匠前往敖倉,很快也會在滎陽就地榨油。”
“善,那皇兄擬好這幾個詔令後,就下去準備往霍邑吧。”
“丞相府知道陳郡失守的事情嗎?”胡亥問姚賈。
“相去疾和尉劫均已知曉,然是否要傳告朝堂各臣,說要待陛下允可。”
“傳告諸卿吧,讓頓弱把消息也散到市井。”胡亥略微一想就做出了決定。
“現在就看這個閭左陳勝,是自己稱王,還是去找故楚的遺族了。”他對陳平一笑,陳平也報以會意的微笑。
_
陳勝端坐在陳郡郡府大堂上。
張耳和陳餘攻擊郡府時,所燒毀的隻是外圍的部分屋舍,大堂等主要建築則有意保留了下來。陳勝大將軍進了城,總要有一個氣派的衙門。
陳勝的左側下手第一席案是蔡賜,第二則是周文。右側下手第一席案空著,那是吳廣的座位,空案之下第二席案坐著朱防,正在向陳勝匯報工作。
“大將軍,昨日攻取陳縣後,到今日此時為止,已經將大將軍允喏的賞賜都發下去了。”朱防有點心疼的嘬著牙花子:“隻是,從靳縣一路獲得的金錢也隻餘不足兩成了。”
陳勝大度的擺擺手:“錢帛沒了可以再獲取,別光心疼從靳縣一路帶來的那些錢物,我等拿下陳郡,府庫之中不是又獲取了很多金錢嗎?你和胡武不要顯得太小氣了。”
朱防咧咧嘴,還想說點什麽,此時吳廣從堂外大步走了進來,環形抱拳一禮,就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陳勝也抬手迴禮:“都尉,軍內情況如何?”
“大將軍,昨夜昨晨大戰,傷亡有五千多。不過大部分投降郡兵都願加入張楚軍,所以補充進來後整體兵力反而有所增加。郡倉內兵甲有近萬具,所以現在可有兩萬人裝備齊全。各校尉大都帶人向附近縣鄉攻掠或招納,想必這幾日我軍增加到五、六萬人也不是什麽難事。府庫的糧秣可支十萬人一載之用。大將軍,這下我們可以基本安定下來了。”吳廣顯然比較興奮。
“五、六萬人?都尉太保守了。”周文笑嗬嗬的接過話頭,“據某看來,如果兵甲糧秣,尤其是糧秣能有保證的話,十幾萬、二十幾萬人,都不在話下。現在對暴秦仇恨的人可以說遍地都是,都尉隻管看著,轉瞬十萬人完全可以期待。”
蔡賜手撫胡須笑著:“大將軍揭竿而起,暴秦在山東的統治立即就會處處破露。大將軍,吾等應該好好商議一下下一步的方略,四方出擊,把暴秦江山徹底摧垮。”
“對。”周文頗有要摩拳擦掌的架勢:“大將軍還記得隻是就在不到一月前曾經說過的話嗎?先據一地,控製一郡乃至周邊多郡,然後視手中力量兵指關中。”
吳廣接著周文的話:“當用一師雄兵,先指滎陽。即便不能奪取敖倉,也要讓其被封鎖而無法向秦師供應輜重。”
陳勝哈哈大笑起來:“文公和都尉的記性都很好啊,那時某不過是酒後大言,誰能想到今日竟然真的有可施行的可能了呢?”
說完他突然內心感慨,禍福誰知,禍福誰知啊。
“對了,臣公、耳公和餘乃是此番奪取陳郡的最大功臣,此三位昨日僅得一見,今日文公可知其在做什麽?”陳勝突然想起這幾位了。
周文一拱手:“此番奪城為內應之人,臣公出三百門客,耳公聚百名同道,戰後清點,傷亡近半。臣公和耳公今日是在用大將軍獎功之賜,安撫亡者家眷,並給傷者留些治傷與生活支費。”
他話題一轉:“大將軍,在下認為,時不我待,趁著張楚軍將秦軍打得暈頭轉向之際,應迅速擴大所得成果,所以在下建議今日發下號令,邀各校尉和臣公等,明日立即商議下一步方略,不給暴秦以喘息之機。”
陳勝瞥了一眼朱防,然後笑了笑:“文公太性急了,我軍從大澤鄉舉事,這十七、八日都在不停地行軍,沿途攻掠縣鄉,士卒們早就疲憊不堪了。且容休整數日,再定將來行止不遲。”
一日就這麽過去了,周文晨起之後,沒有去郡衙見陳勝,而是來看武臣等人。一進武宅,發現張耳和陳餘也都在。
“耳公,餘,兩位真早。”周文向幾位施禮,“見過臣公。”
“文公太客套了。”武臣滿麵笑容的還禮,抬手請周文坐下。“耳公兩位,現就暫時屈居某的陋宅中,所以自會比文公早聚。”
“原來如此。”周文笑著看了張耳和陳餘一下,又問武臣:“貴屬傷亡者的安置都做好了?”
“蒙文公掛念,大將軍賞賜頗重,所以安頓的很快捷。”武臣向著郡府的方向拱了拱手,“文公,昨日我等為此事忙亂一日,也未去請見大將軍。不知昨日大將軍有何想法,我等下一步將如何發展?”
周文簡略的把昨天郡府大堂上的情況說了說:“大將軍體恤士卒勞頓也是應該的。諸位功高,想必大將軍也不會虧待,且休息幾日,再商行止。”
“時辰也差不多了,文公與我等同用朝食吧,然後一起去見大將軍。”
“善,那就叨擾臣公了。對了,臣公可將大將軍的妻室迎來否?”周文想起武臣資助陳勝妻家的事情。
“昨日已經安排了家老去迎,今日午後應可抵此。某已吩咐了,入城直接送至郡府交與大將軍。”
午時,依舊武臣家。
武臣帶著苦笑撫摸著手邊的一個木匣:“大將軍還真慷慨,一月前某不過贈其婦千錢,今日還報十鎰金,六、七十倍之。”
陳餘帶著玩笑的口吻:“大將軍說過,苟富貴,毋相忘,身踐其言也。”
武臣滿臉疑惑:“可是,每當我等提出後續方略,大將軍必顧左右言它……難道大將軍就得一郡之地而足?”
陳餘收起嬉笑:“臣公豪氣,我不如也,然臣公雖豪,卻不解大將軍之心矣,此閭左,欲為王。”
武臣倏的把頭轉向陳餘:“何處可看出?”
陳餘冷笑道:“說日後方略,大將軍無甚興致,然其親信胡武來報郡府複修方式,那個軍師蔡賜莫不按王宮規格教之,什麽大堂不足高,當推而重築,所以周邊房舍應如何配合大堂新高度,房屋規製、屋瓦如何燒製等。說及此等事時,大將軍就故意用話題引我等相談,避免我等過於注意軍師和胡武的談話內容。某雖假作專注聽大將軍言,一隻耳朵早就放到軍師案頭了。”
張耳輕輕的搖頭:“昨日即有友人悄悄告知,市井中忽然就出現了一些謠言,暴秦苛政,張楚亡之。明麵上是說暴秦的苛政靠張楚軍消滅,但為什麽要說張楚亡之,而不說亡之張楚?”
張楚亡之,由張楚將其滅亡。亡之張楚,張耳的意思是亡秦暴政並張大楚國。顯然張耳是認為陳勝要自己稱王,並以“張楚”為國號了。
武臣默然。
張耳歎息一聲:“臣公還記得破城前某所言乎?不幸言中矣。”
武臣很勉強的露出一個笑臉:“初見大將軍時,某就為其折服,如何反秦似早有定計在心。現已實現第一步,得一郡為基本。大將軍雖為閭左,卻識字好讀,並非普通閑民。文公當時卜筮大將軍當貴,所以大將軍稱王也應屬正常吧。既然大將軍想要稱王,我等不妨共助之,其願達成,則應可謀劃今後方略了。既然為王,則一郡之地也將不足其心,可藉此北進函穀,西下南陽,圖滎陽,謀趙地,連葛嬰所縱橫之泗水、九江之地,成一廣大王國也可期待了。”
張耳拊掌:“臣公真有胸懷。”
他麵色一轉而肅然:“可是臣公可想過,若閭左為王,故楚舊族又當何感受?別的不說,某聞項燕後人尚存,大將軍頂項燕之名而舉旗,又自立為王而不尋楚王族後人扶立,如此一來,項氏顏麵何存?且閭左為王,則所歸附者將盡為庶民,士子反而會被鄙視,這樣的國,可久存乎?若另有豪傑於楚地反,扶立楚王後人或三閭後人為王,大將軍將如何自處?以大將軍閭左之身,又無士人輔佐,其目光必短淺,且會早早的就開始享樂。臣公如何考慮某不知,若某一直輔佐這樣的大將軍,死期不遠矣。”
武臣強撐出來的笑容消失了。
陳餘接著張耳的話繼續說:“臣公,若大將軍深謀遠慮,欲結更多英豪之力先倒暴秦,則當緩為王而立王族後人。待有足夠實力,率先攻入關中滅秦,那時逼迫所立王族後人禪讓而自立,又有何人敢違逆?若能這樣,就算是閭左又有什麽關係?然大將軍才得一郡便飄然,目不及長遠,不是能長久輔佐的人。臣公,我等當有謀劃以應對才是。”
武臣麵色中還有些掙紮:“你二人既然看的明白,何不諫言大將軍?若能使其翻然而悟,也是盡心輔佐之道,大將軍或可感念我等忠誠而善待。”
張耳很堅定的說:“現下大將軍並未明言欲為王,欲諫亦無機會。若大將軍陰使他人勸諫稱王,某必當堂陳說厲害,以期消大將軍之錯念。此時與臣公言此,是表示某與餘,願與臣公共進退。所以,若大將軍扶立王族,我等可盡心輔保。但若大將軍堅心自立,我等也需有一個應對之法。”
武臣的臉色略微舒緩了一些,拱手向張耳和陳餘施禮:“某甚為感念二位之心。好吧,耳公有何應對之策先說說吧,某願意恭聽。”
張耳一笑:“臣公還記得文公於大將軍赴靳時所作卜筮否?”
武臣恍然:“北方?”
“然也。”張耳向北偏東的方向一指:“臣公大貴,應在北方。耳與餘,北方大吉,應和臣公同向北,共謀富貴。這是文公當時的原話。所以某思,大將軍稱王後文公必請一師向西北而圖關中,另會派一師向滎陽以斷秦師糧秣。而臣公此時可向大將軍請一師,北圖燕趙地。這樣有三個好處,一則為伐滎陽之師的東方屏藩,二則得趙地後可西向穿過太行至太原,再南向關中,與文公之師相互唿應。三則嘛……”
“躲離可能的是非之所,萬一發生變故也不及吾身。”武臣燦爛的笑了。
秦二世元年八月十日。
鹹陽宮,大朝會。
丞相馮去疾率先奏報,泗水郡反賊陳勝率張楚軍已破陳郡郡治,郡丞陣亡。至昨晨消息發出之時,賊勝已經將陳縣周邊各縣鄉占領,占陳郡轄領的四成,並在繼續擴展中,張楚軍同時蠱惑百姓招納兵源,人數已激增至十萬。
這個消息一出,加上這兩日丞相府的早已通報陳縣淪陷和市井中的相關傳言,朝堂上立即亂了窩,大臣、博士們紛紛進言,要皇帝早做決斷,派出秦軍去掃蕩反賊。
丹陛禦座上的胡亥依舊是那副死樣兒,看下麵如此群情激奮的樣子,就有氣無力地讓太尉馮劫拿個主意。
馮劫也不含糊,當即提出抽調北疆邊軍十萬,會合中尉軍三萬,出山東剿賊。
此時廷尉李由跳了出來,說抽調北疆軍一是削弱防範匈奴人的力量,二是時間上連準備帶行軍需要一個多月,等他們到了函穀關,恐怕三川郡都被反賊占據了。
他的建議是將上黨、河內、三川、穎川四郡的郡兵集於穎川郡內,同時發三萬中尉軍至三川郡和穎川郡交界處後備。這樣一方麵形成保護關中的屏障,另一方麵擇機進剿陳郡的張楚軍。
馬上又有大臣跳出來,指責李由名為屏藩關中,實為欲保他自己經營多年的三川郡……
_
同日,陳郡郡衙,張楚軍將帥齊聚一堂。
今日陳勝將周邊縣鄉的三老都邀請到了陳縣,名義上是與張楚軍各將帥一道,共商驅逐暴秦官吏,以及之後如何更好地治理陳郡,善待百姓。
結果,該談的並沒談,蔡大軍師的開場白剛說完,就有陽城陳勝所在鄉的三老蹦出來,直接懇請陳勝稱王:“將軍披甲執銳,討伐無道,鏟除暴秦,重張楚國,論功當王。”
接著,其他好幾個三老也接連蹦上台麵,有人甚至痛哭流涕的把陳勝當作勞苦大眾的大救星一般,懇請陳勝稱王!
武臣已經有了心理準備,所以麵色不改,他看著周文措手不及、張口結舌的樣子甚至有點兒可憐他。
等一眾三老“懇請”完了,張耳實踐了他的諾言,站了出來,勸諫陳勝不可稱王。他把稱王後會引起故楚遺族的反感、影響團結楚地各階層人士合理共同反秦的道理一一列了出來,但是有關項氏可能的反彈他沒有說,不然大將軍就太沒麵子了。
張耳說完,蔡賜慢悠悠的開始反駁張耳,不過理由都空洞無物,無外乎說陳勝高舉反秦義旗,率先推動了大秦的倒台,是山東反秦的領袖級人物,如果稱王,會獲得山東大地上更多百姓的擁戴,能夠進一步壯大實力,與暴秦相抗衡雲雲。
武臣一直沒有說話,冷眼觀察陳勝的表現。
三老們懇請大將軍稱王時,陳勝是一種麵無表情的狀態,或者說,是一種極力克製自己的興奮,自認為是麵無表情的狀態,武臣能從他微小的坐立不安中看出他心中的期盼。而張耳慷慨激昂的勸諫大將軍不要立即稱王時,陳勝則是表麵上露出了微笑並頻頻點頭表示聽到了,而眼神卻變得越來越陰鷙,並且時不時的就掃視一下陳餘和武臣自己,弄得武臣也不得不裝出對張耳言論不感興趣的樣子。
看到陳勝的表現,武臣隻能很無奈的接受了張耳的結論,陳勝自己非常想稱王。
_
鹹陽宮。
皇帝終於對大臣們的唇槍舌劍厭煩了,一拍禦案:“小小毛賊,就算占了朕的一郡,還是小小毛賊,能掀起什麽大風大浪?既然卿等拿不出可行又得所有大臣都認可的主意,此事容後再議。”說畢起身,一甩袍袖下了丹陛,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