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亥搖了搖頭,難怪這個時代重農抑商,連所謂精英的這些人,都是這樣的思維,也就完全不奇怪了。他從丹陛上起身走下來,到曹參席案對麵的席案後一坐,變成了平等的商討形式。
曹參可沒見過這種陣勢,在沛縣時,縣令都不會用這種方式和他討論問題,所以多少有點手足無措。
“你想過沒有,”胡亥可不管曹參怎麽心慌,“管領徭役的官吏或軍將,他們隻是在做要求他們做的事情,而且他們輕賤役夫,所以必以威勢壓之。役夫雖然按律取償,但心中不滿或無奈,所做之事的效率必不會高,因為他是在為官做事,與自身的利益無涉。做一日就有一日之償,而進度和質量隻要能達到要求即可。”
胡亥雙手一按麵前幾案:“讓賈人來做,商賈必要盤算,在達到築建要求的前提下,如果激勵力夫,比如提前完成力夫可多獲多少傭糧,就能達到讓力夫們主動去加快築建的效果,因為事關賈人和力夫雙方麵的利益,所以就會取得一個最佳的平衡。你可能還忽略了用商賈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力夫和賈人為了保質保量加快築建速度,必定會想各種新方法新手段。力夫發現一種新法,告訴賈人後賈人感覺有效必定會采納並推廣。如果徭役發現同樣的新法,你能確定管領他們官吏也會立即采用嗎?那可真的要看那些官吏的胸懷和智慧了。”
曹參在這個以商為賤的時代中,還是不能立即轉過彎兒來,雖然他知道皇帝說的是實情:“陛下,臣認為陛下所言是實際情形,隻是如果陛下以此法興商賈,則田中耕夫或會因為賈人傭可得更大收獲而棄田,無田畝收獲,諸事皆無本也。”
“所以,我才需要你來為我想辦法。”胡亥不懷好意的笑起來,“我剛剛說過用商賈的好處,凡事有一利則有一弊,唯利弊權衡,使利大而弊小。我覺得你既然想限製徭役,你就要想出如何不使民怨、不廢農耕、又能讓朝堂需要築建的事情做下去的方法,我說的興商賈隻是給你一個思路,而興商賈又有興商賈的弊病……你若有比興商賈更佳的方法,朕也很樂意采納。”
曹參被皇帝噎住了。
“非是我難為你,我覺得你攬下農耕桑麻與徭役方麵的修律是屈才的。”胡亥輕輕的搖著頭,“我說蕭何有丞相之才,你又何嚐沒有丞相之能呢?天下事,當用天下目光觀之。還望你徹底從升鬥小民以及沛之小縣的局限中跳出來,丟開劉季是死是活這類對百姓而言的小事,從大的角度去想想如何在山東亂局平靖後怎麽能夠盡快恢複庶民生計和國力。”
“你現在雖為廷尉史,秩六百石,可你從現在起就要以秩四千石的丞相角度去看問題,至少也要以秩中兩千石的九卿角度去看。朕準了你限製皇帝征發徭役之議,你迴去可以告知廷尉由將此寫入律法,但朕也不再允可你繼續修農耕桑麻與徭役之律,你準備製一部商賈律吧。”
“這……臣奉詔。”曹參有點無奈,可又不能否認,皇帝說的還是有道理的。
“商賈律,並不僅僅是我剛剛說過的那些使商賈得利、使事情做得有效率、使民心無怨,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使朝堂得賦。並通過租賦的手段,讓商賈將交易方向投射在朝堂需要的方向上,以租賦調節商賈趨利的方向來為朝堂大計服務。”
胡亥站了起來,在曹參麵前踱步,“我已經做了一些嚐試,比如在九原郡,我要郡守召平引入北邊小部落在九原放牧,並用商賈來做牧畜的收購、遊牧民糧食供應等事宜。還有我想出了一個從豆菽中榨取油脂的方法,具體怎麽提高出油量,則讓公子高交與其外舅商勝,此人為商賈,去做,並許以其三或五載內免此項的賦,這樣他們就有動力去做了。”
胡亥又把九原興商賈和榨油的事情向曹參詳細介紹了一番。
“曹參,我的思路你都知道了。我的思路對不對,除了不許向朕諫言重農抑商外,你若有更佳的方式,我允你隨時入宮向我說明。你可以去找公子高,我讓他用其外舅召集商賈共議興商賈和繳賦比率的事情,朕授你全權,你可以朕欽使的身份去與這些商賈商談。”
“我希望的是最終雙方都是贏家,商賈在繳納商賦的情況下仍有動力行商,朝堂在不誤農耕、取得租賦的前提下能夠以興商賈提高各類事情的效率,並以租賦調節的方式甚至免賦,引導商賈向朝堂所希望的方向使勁。除了見公子高,你還可以去九原與郡守平和郡丞季,就是太師李斯的季子,交換看法,看看九原興商賈的實效如何。”
“所以,”胡亥向著丹陛方向走了幾步,迴過身來:“製賈律,與商賈議製,看興商賈的效用,就是你在關中的主要職責,朕一會兒會發詔令授權與你。其他方麵的想法可以有,也可以與任何相關之人言,也可跟我說,但細節之事若與賈律無關,則不應投入精力過巨。”
他轉身慢慢走上丹陛坐下:“我再說一遍,你要以天下事的目光看天下,隻有脫開升鬥小民的思維,才能真正為升鬥小民謀福祉。”
曹參聽得心中五味雜陳。從士子角度說,他輕商,可又無法否認皇帝所說的是有道理的,至少是值得一試的。如果興商賈與農耕衝突不大,庶民可在耕種之餘增加收益……耕種之餘?
“陛下所言授予臣全權,那臣鬥膽問一句,如果臣製商賈律,隻允許商賈在農閑時節傭工行商,陛下是否允可?”曹參目不轉睛的直視皇帝。
“此番修律與製律,我跟廷尉講過,不是以我的意誌為主,而是終要交給公卿進行審議。屆期,你還要與他們舌辯,使公卿中多數人讚同。”
“朕不會輕易行使否決的權力。”胡亥毫不在意曹參的瞪視,“你也可把思路放寬,例如,如何使耕者不棄田,我在九原用商賈的事情中,也講過從為商賈傭者的收入中征收所得稅的想法。假若,你所製賈律中,限製商賈隻能在農閑時雇傭有田者,為商賈傭者要繳納不低於有田者的租賦,是否就能夠控製因商棄田呢?假若在某郡發生因商棄田者眾,則在商賈律中,許郡府調高傭者應繳稅額,使耕者最終收益大於傭者,是否就可以降低棄田的現象呢?如此這般,汝自思之。”
曹參私心中對皇帝的考察得到了結果,輕鬆的同時又感到了巨大的壓力。皇帝大撒把,把事情丟給他並授以全權,他反而更加戰戰兢兢了。
製律,要以天下百姓為念,要使百姓可從興商賈中獲取實利,還不能誤了國本農耕……他心情複雜的站起來向皇帝行拜禮,然後慢慢地退出大殿。
胡亥看著曹參滿懷心事退出大殿,倒在在禦座上恨不得四腿亂蹬的放聲大笑,有一種捉弄了曆史的惡作劇心態。
史書中曹參的眾多事跡裏,“蕭規曹隨”是很重的一筆。當蕭何亡故後,曹參接任了大漢丞相一職,卻沒有什麽重要作為,完全是無為而治的狀態,原因就是蕭何已經為大漢朝廷製定好了完善的律法,曹參坦然的啥事兒不幹,讓各級官吏遵“蕭規”而行就是。漢惠帝責備曹參時,他還振振有詞的說:“高皇帝(劉邦)和蕭何平定天下,法令已經明確,現在陛下垂衣拱手(指無為而治),我這樣一類人恪守職責,遵循前代之法不要丟失,不也可以嗎?”
_
胡亥心說:“這迴,小爺來讓你製律操心,看你還怎麽偷懶。”
身後兩名打扇的錦衛看胡亥半仰的身子一臉詭詐的樣子,不由得起了一身雞皮疙瘩,不是為自己,而是為剛出門的那個大臣。
“陛下,上卿已在殿外候駕多時了。”姚展小心翼翼的提醒胡亥。
“他候什麽駕,讓他進來。”
陳平綠袍高冠、大袖飄飄的走了進來,到丹陛前一揖:“臣陳平,拜見陛下。”
“坐吧。”胡亥一臉不爽的瞪著陳平:“你既然來了,還在殿外候駕?我啥時候讓你候駕了?”
陳平一笑:“臣知陛下正在召見廷尉史,或許陛下需要與其單獨談談,所以就暫候了。”
“嘿,你對這個新來的賢者,以前就認得的老友,有什麽看法?”
“廷尉史與臣不同。”陳平在皇帝麵前雖然謹守君臣之禮,但君臣和諧讓他在精神上比較放鬆,說話也就相對隨意:“曹參是楚人,楚人對秦多少有些芥蒂。陛下與臣都知道他與在山中避罪的泗水亭長甚善,陛下也與臣一起見過這位劉季,確有自身風采。所以,廷尉史不類臣這般隻想有個能一展自己抱負的地方,而是帶有被迫的性質前來鹹陽。”
“那你認為他會忠於大秦嗎?還是會身在……鹹陽心在芒碭?”差點兒說出身在曹營心在漢,胡亥心想。
“陛下如今作為,除兵事外,莫不以百姓生計和江山延續為主旨,即便兵事也是為關中老秦安寧為重。隻要陛下一直堅持這樣,廷尉史必會終將效忠大秦。曹參骨子裏與臣是一類人,並不真的把故國鄉土放在首位,而是要有自己施展才能的空間,可為天下人做天下事。作為士子而言,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如果他沒有這麽做,反而會為天下士子鄙薄了。”陳平很自信的迴答道。
“那我們就看著吧,時間會證明的。”胡亥點點頭。
“臣昨夜去見安期仙翁,亦見廷尉史在彼。安期翁已收廷尉史為門下,能為安期翁看重的人,必然不是對大秦不利之人,陛下但請寬心。”
“嗯,好啦,不說曹參了。”胡亥打起精神,“上卿,我想我們應該有一個長遠,嗯,至少長達數載的規劃方略。眼下泗水郡戍役反秦,既然號曰張楚軍,自然是要興楚。我的看法與卿的看法相同,張楚軍將會占據陳郡,然後向西南奪南陽,向北取趙魏之地及攻占滎陽敖倉,東麵已經留下了一股反軍,隻要在泗水和九江一帶活動,兩郡就無餘力對陳郡構成威脅。”
“向西北嘛,自然是取穎川和三川然後威脅函穀關,這種大勢應不會有太大變數。我想問上卿的是,山東局勢已然生變,必不會隻有這一股反軍,那麽上卿認為,在山東還會出現什麽樣的局麵呢?”
陳平想了想,然後對皇帝拱拱手:“臣自前日得知張楚軍自靳縣出之後,一直在思慮山東局麵。以臣來鹹陽前對山東的了解,一地反,必會遍地反,但陛下卻無需多慮。”
“為何我不需要多慮?”
“遍地皆反,也就意味著反叛規模不會大,數千至萬餘。其後,有擇主而事者,有據地而被攻滅者,終將形成幾股大的勢力,此其一。”
陳平喘了口氣又說:“單從六國故地民變的威脅而言,觀始皇帝平滅六國時的態勢,韓、魏其時已經積弱,所以現今也不會形成大的威脅,齊、燕均距關中甚遠,齊人又缺乏攻伐精神,必以據齊地為王為足,燕地孤寒,且有東胡為患,也不會以伐關中為念,所以兩地雖占秦之天下地,但對關中威脅不大,此其二。”
“依卿之意,唯有趙、楚為秦之大患了?”胡亥明知故問。
“陛下莫急。”陳平輕笑一聲,“且容臣繼續分析。趙人強悍,其戰力一直是與秦比肩乃至勝過。然百餘年秦趙互有攻伐,尤其大秦武安君坑趙卒後,趙人銳減,雖有戰力卻無為悍卒之人,且趙之良將現在又向何處尋之?”
“趙武安君後人已經歸順陛下,且將切去故趙領土一大塊,”他露出一抹陰笑,“剩下的故趙領土不足三郡之地,也就是秦統天下時趙軍給秦人留下的印象太深,所以仍有許多老秦人把趙人視為大敵。以臣之見,趙人作反的危害必然強過燕齊,但仍非大秦最需要關注者。”
“那就剩下楚地了。”
“嗨。臣認為山東就算遍地反旗高舉,於秦而言最大的禍患必將來自楚地。”陳平收斂了臉上的笑意,嚴肅的向胡亥施禮。
“我先來分析分析,然後卿補其不足。”胡亥輕輕拍了拍額頭,“楚地廣大,由陳、泗水、薛向南均為楚地,且距離關中較遠,伐之不易。地廣則人眾,反民數量會很龐大,能夠形成一支士卒眾多的叛軍。另外,故楚遺族有十數支,昭景屈三閭王族子孫分支甚繁,皆具號召力,且還有世代領軍的項氏一族。卿可有補充?”
“陛下所說已經很全麵了,臣重點想說的主要就是項氏。觀韓魏燕齊,當下並無可稱名將者,或為名將後人者。趙名將之後李左車已入代地,陛下以兩郡之地就困虎入籠,並禦虎為秦守邊,真乃神來之筆。”
陳平不失時機地又拍了胡亥一個馬屁,“唯楚地有項氏,曆代軍伍,若項氏反,則將為秦師之主要敵手。加之楚地廣大,兵源不乏,而大秦善戰之兵現屯於北邊,百越又陷秦人十數萬,陛下新建秦銳軍中,老秦善戰之兵不足三成。雖即便項氏成軍後其善戰者或亦不足兩成,但也是秦師難啃的硬骨頭了。”
“卿對山東反叛者的分析已經很清晰,那麽卿以為應采取什麽方略平滅之?”
陳平一拱手:“陛下可否使人將輿圖拿來?”
“姚展,去把輿圖拿來掛起,另外把黑板抬來。”胡亥吩咐道。
很快姚展帶著幾個內侍就把地圖和架子抬了過來,還有黑板。
“放在丹陛前,衝著殿門。”胡亥邊說邊起身走下丹陛,坐到陳平對麵的席案後,“上卿可對著輿圖,將平亂方略分階段寫在黑板上。”
“嗨。”陳平站了起來,走到地圖前。
“第一步,按陛下已有的方略,對張楚軍襲南陽可暫不理睬,令武關嚴守即可。對其襲滎陽陛下已有安排,想三川郡尉可支撐兩至三月。對來襲函穀關者,則誘入函穀,於兩關之間盡殲。”
“你認為他們不會先攻下三川郡再緩圖關中?”
“若張楚軍派軍攻關中,三川郡治城防堅固,陛下若在雒陽外向其供給足以圖謀關中的糧秣,他們稍攻不下則其必然放棄三川郡而奔函穀關。”
糧草,嗯,這是一個細節需要重視,胡亥拍拍腦袋。
“第二步,解決襲關中的叛軍後,出秦銳解滎陽之圍,再斷其一臂,至此時,張楚軍的銳氣就會被徹底消除。”
“陛下當知,這等煽動庶民造反之流,全憑一股銳氣和被衝昏的頭腦,攻關中喪師,攻滎陽再喪,領頭者不過閭左,又有何才智?必惶惶然也。”陳平在黑板上寫下第二步後,微笑著轉身看著皇帝。
曹參可沒見過這種陣勢,在沛縣時,縣令都不會用這種方式和他討論問題,所以多少有點手足無措。
“你想過沒有,”胡亥可不管曹參怎麽心慌,“管領徭役的官吏或軍將,他們隻是在做要求他們做的事情,而且他們輕賤役夫,所以必以威勢壓之。役夫雖然按律取償,但心中不滿或無奈,所做之事的效率必不會高,因為他是在為官做事,與自身的利益無涉。做一日就有一日之償,而進度和質量隻要能達到要求即可。”
胡亥雙手一按麵前幾案:“讓賈人來做,商賈必要盤算,在達到築建要求的前提下,如果激勵力夫,比如提前完成力夫可多獲多少傭糧,就能達到讓力夫們主動去加快築建的效果,因為事關賈人和力夫雙方麵的利益,所以就會取得一個最佳的平衡。你可能還忽略了用商賈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力夫和賈人為了保質保量加快築建速度,必定會想各種新方法新手段。力夫發現一種新法,告訴賈人後賈人感覺有效必定會采納並推廣。如果徭役發現同樣的新法,你能確定管領他們官吏也會立即采用嗎?那可真的要看那些官吏的胸懷和智慧了。”
曹參在這個以商為賤的時代中,還是不能立即轉過彎兒來,雖然他知道皇帝說的是實情:“陛下,臣認為陛下所言是實際情形,隻是如果陛下以此法興商賈,則田中耕夫或會因為賈人傭可得更大收獲而棄田,無田畝收獲,諸事皆無本也。”
“所以,我才需要你來為我想辦法。”胡亥不懷好意的笑起來,“我剛剛說過用商賈的好處,凡事有一利則有一弊,唯利弊權衡,使利大而弊小。我覺得你既然想限製徭役,你就要想出如何不使民怨、不廢農耕、又能讓朝堂需要築建的事情做下去的方法,我說的興商賈隻是給你一個思路,而興商賈又有興商賈的弊病……你若有比興商賈更佳的方法,朕也很樂意采納。”
曹參被皇帝噎住了。
“非是我難為你,我覺得你攬下農耕桑麻與徭役方麵的修律是屈才的。”胡亥輕輕的搖著頭,“我說蕭何有丞相之才,你又何嚐沒有丞相之能呢?天下事,當用天下目光觀之。還望你徹底從升鬥小民以及沛之小縣的局限中跳出來,丟開劉季是死是活這類對百姓而言的小事,從大的角度去想想如何在山東亂局平靖後怎麽能夠盡快恢複庶民生計和國力。”
“你現在雖為廷尉史,秩六百石,可你從現在起就要以秩四千石的丞相角度去看問題,至少也要以秩中兩千石的九卿角度去看。朕準了你限製皇帝征發徭役之議,你迴去可以告知廷尉由將此寫入律法,但朕也不再允可你繼續修農耕桑麻與徭役之律,你準備製一部商賈律吧。”
“這……臣奉詔。”曹參有點無奈,可又不能否認,皇帝說的還是有道理的。
“商賈律,並不僅僅是我剛剛說過的那些使商賈得利、使事情做得有效率、使民心無怨,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使朝堂得賦。並通過租賦的手段,讓商賈將交易方向投射在朝堂需要的方向上,以租賦調節商賈趨利的方向來為朝堂大計服務。”
胡亥站了起來,在曹參麵前踱步,“我已經做了一些嚐試,比如在九原郡,我要郡守召平引入北邊小部落在九原放牧,並用商賈來做牧畜的收購、遊牧民糧食供應等事宜。還有我想出了一個從豆菽中榨取油脂的方法,具體怎麽提高出油量,則讓公子高交與其外舅商勝,此人為商賈,去做,並許以其三或五載內免此項的賦,這樣他們就有動力去做了。”
胡亥又把九原興商賈和榨油的事情向曹參詳細介紹了一番。
“曹參,我的思路你都知道了。我的思路對不對,除了不許向朕諫言重農抑商外,你若有更佳的方式,我允你隨時入宮向我說明。你可以去找公子高,我讓他用其外舅召集商賈共議興商賈和繳賦比率的事情,朕授你全權,你可以朕欽使的身份去與這些商賈商談。”
“我希望的是最終雙方都是贏家,商賈在繳納商賦的情況下仍有動力行商,朝堂在不誤農耕、取得租賦的前提下能夠以興商賈提高各類事情的效率,並以租賦調節的方式甚至免賦,引導商賈向朝堂所希望的方向使勁。除了見公子高,你還可以去九原與郡守平和郡丞季,就是太師李斯的季子,交換看法,看看九原興商賈的實效如何。”
“所以,”胡亥向著丹陛方向走了幾步,迴過身來:“製賈律,與商賈議製,看興商賈的效用,就是你在關中的主要職責,朕一會兒會發詔令授權與你。其他方麵的想法可以有,也可以與任何相關之人言,也可跟我說,但細節之事若與賈律無關,則不應投入精力過巨。”
他轉身慢慢走上丹陛坐下:“我再說一遍,你要以天下事的目光看天下,隻有脫開升鬥小民的思維,才能真正為升鬥小民謀福祉。”
曹參聽得心中五味雜陳。從士子角度說,他輕商,可又無法否認皇帝所說的是有道理的,至少是值得一試的。如果興商賈與農耕衝突不大,庶民可在耕種之餘增加收益……耕種之餘?
“陛下所言授予臣全權,那臣鬥膽問一句,如果臣製商賈律,隻允許商賈在農閑時節傭工行商,陛下是否允可?”曹參目不轉睛的直視皇帝。
“此番修律與製律,我跟廷尉講過,不是以我的意誌為主,而是終要交給公卿進行審議。屆期,你還要與他們舌辯,使公卿中多數人讚同。”
“朕不會輕易行使否決的權力。”胡亥毫不在意曹參的瞪視,“你也可把思路放寬,例如,如何使耕者不棄田,我在九原用商賈的事情中,也講過從為商賈傭者的收入中征收所得稅的想法。假若,你所製賈律中,限製商賈隻能在農閑時雇傭有田者,為商賈傭者要繳納不低於有田者的租賦,是否就能夠控製因商棄田呢?假若在某郡發生因商棄田者眾,則在商賈律中,許郡府調高傭者應繳稅額,使耕者最終收益大於傭者,是否就可以降低棄田的現象呢?如此這般,汝自思之。”
曹參私心中對皇帝的考察得到了結果,輕鬆的同時又感到了巨大的壓力。皇帝大撒把,把事情丟給他並授以全權,他反而更加戰戰兢兢了。
製律,要以天下百姓為念,要使百姓可從興商賈中獲取實利,還不能誤了國本農耕……他心情複雜的站起來向皇帝行拜禮,然後慢慢地退出大殿。
胡亥看著曹參滿懷心事退出大殿,倒在在禦座上恨不得四腿亂蹬的放聲大笑,有一種捉弄了曆史的惡作劇心態。
史書中曹參的眾多事跡裏,“蕭規曹隨”是很重的一筆。當蕭何亡故後,曹參接任了大漢丞相一職,卻沒有什麽重要作為,完全是無為而治的狀態,原因就是蕭何已經為大漢朝廷製定好了完善的律法,曹參坦然的啥事兒不幹,讓各級官吏遵“蕭規”而行就是。漢惠帝責備曹參時,他還振振有詞的說:“高皇帝(劉邦)和蕭何平定天下,法令已經明確,現在陛下垂衣拱手(指無為而治),我這樣一類人恪守職責,遵循前代之法不要丟失,不也可以嗎?”
_
胡亥心說:“這迴,小爺來讓你製律操心,看你還怎麽偷懶。”
身後兩名打扇的錦衛看胡亥半仰的身子一臉詭詐的樣子,不由得起了一身雞皮疙瘩,不是為自己,而是為剛出門的那個大臣。
“陛下,上卿已在殿外候駕多時了。”姚展小心翼翼的提醒胡亥。
“他候什麽駕,讓他進來。”
陳平綠袍高冠、大袖飄飄的走了進來,到丹陛前一揖:“臣陳平,拜見陛下。”
“坐吧。”胡亥一臉不爽的瞪著陳平:“你既然來了,還在殿外候駕?我啥時候讓你候駕了?”
陳平一笑:“臣知陛下正在召見廷尉史,或許陛下需要與其單獨談談,所以就暫候了。”
“嘿,你對這個新來的賢者,以前就認得的老友,有什麽看法?”
“廷尉史與臣不同。”陳平在皇帝麵前雖然謹守君臣之禮,但君臣和諧讓他在精神上比較放鬆,說話也就相對隨意:“曹參是楚人,楚人對秦多少有些芥蒂。陛下與臣都知道他與在山中避罪的泗水亭長甚善,陛下也與臣一起見過這位劉季,確有自身風采。所以,廷尉史不類臣這般隻想有個能一展自己抱負的地方,而是帶有被迫的性質前來鹹陽。”
“那你認為他會忠於大秦嗎?還是會身在……鹹陽心在芒碭?”差點兒說出身在曹營心在漢,胡亥心想。
“陛下如今作為,除兵事外,莫不以百姓生計和江山延續為主旨,即便兵事也是為關中老秦安寧為重。隻要陛下一直堅持這樣,廷尉史必會終將效忠大秦。曹參骨子裏與臣是一類人,並不真的把故國鄉土放在首位,而是要有自己施展才能的空間,可為天下人做天下事。作為士子而言,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如果他沒有這麽做,反而會為天下士子鄙薄了。”陳平很自信的迴答道。
“那我們就看著吧,時間會證明的。”胡亥點點頭。
“臣昨夜去見安期仙翁,亦見廷尉史在彼。安期翁已收廷尉史為門下,能為安期翁看重的人,必然不是對大秦不利之人,陛下但請寬心。”
“嗯,好啦,不說曹參了。”胡亥打起精神,“上卿,我想我們應該有一個長遠,嗯,至少長達數載的規劃方略。眼下泗水郡戍役反秦,既然號曰張楚軍,自然是要興楚。我的看法與卿的看法相同,張楚軍將會占據陳郡,然後向西南奪南陽,向北取趙魏之地及攻占滎陽敖倉,東麵已經留下了一股反軍,隻要在泗水和九江一帶活動,兩郡就無餘力對陳郡構成威脅。”
“向西北嘛,自然是取穎川和三川然後威脅函穀關,這種大勢應不會有太大變數。我想問上卿的是,山東局勢已然生變,必不會隻有這一股反軍,那麽上卿認為,在山東還會出現什麽樣的局麵呢?”
陳平想了想,然後對皇帝拱拱手:“臣自前日得知張楚軍自靳縣出之後,一直在思慮山東局麵。以臣來鹹陽前對山東的了解,一地反,必會遍地反,但陛下卻無需多慮。”
“為何我不需要多慮?”
“遍地皆反,也就意味著反叛規模不會大,數千至萬餘。其後,有擇主而事者,有據地而被攻滅者,終將形成幾股大的勢力,此其一。”
陳平喘了口氣又說:“單從六國故地民變的威脅而言,觀始皇帝平滅六國時的態勢,韓、魏其時已經積弱,所以現今也不會形成大的威脅,齊、燕均距關中甚遠,齊人又缺乏攻伐精神,必以據齊地為王為足,燕地孤寒,且有東胡為患,也不會以伐關中為念,所以兩地雖占秦之天下地,但對關中威脅不大,此其二。”
“依卿之意,唯有趙、楚為秦之大患了?”胡亥明知故問。
“陛下莫急。”陳平輕笑一聲,“且容臣繼續分析。趙人強悍,其戰力一直是與秦比肩乃至勝過。然百餘年秦趙互有攻伐,尤其大秦武安君坑趙卒後,趙人銳減,雖有戰力卻無為悍卒之人,且趙之良將現在又向何處尋之?”
“趙武安君後人已經歸順陛下,且將切去故趙領土一大塊,”他露出一抹陰笑,“剩下的故趙領土不足三郡之地,也就是秦統天下時趙軍給秦人留下的印象太深,所以仍有許多老秦人把趙人視為大敵。以臣之見,趙人作反的危害必然強過燕齊,但仍非大秦最需要關注者。”
“那就剩下楚地了。”
“嗨。臣認為山東就算遍地反旗高舉,於秦而言最大的禍患必將來自楚地。”陳平收斂了臉上的笑意,嚴肅的向胡亥施禮。
“我先來分析分析,然後卿補其不足。”胡亥輕輕拍了拍額頭,“楚地廣大,由陳、泗水、薛向南均為楚地,且距離關中較遠,伐之不易。地廣則人眾,反民數量會很龐大,能夠形成一支士卒眾多的叛軍。另外,故楚遺族有十數支,昭景屈三閭王族子孫分支甚繁,皆具號召力,且還有世代領軍的項氏一族。卿可有補充?”
“陛下所說已經很全麵了,臣重點想說的主要就是項氏。觀韓魏燕齊,當下並無可稱名將者,或為名將後人者。趙名將之後李左車已入代地,陛下以兩郡之地就困虎入籠,並禦虎為秦守邊,真乃神來之筆。”
陳平不失時機地又拍了胡亥一個馬屁,“唯楚地有項氏,曆代軍伍,若項氏反,則將為秦師之主要敵手。加之楚地廣大,兵源不乏,而大秦善戰之兵現屯於北邊,百越又陷秦人十數萬,陛下新建秦銳軍中,老秦善戰之兵不足三成。雖即便項氏成軍後其善戰者或亦不足兩成,但也是秦師難啃的硬骨頭了。”
“卿對山東反叛者的分析已經很清晰,那麽卿以為應采取什麽方略平滅之?”
陳平一拱手:“陛下可否使人將輿圖拿來?”
“姚展,去把輿圖拿來掛起,另外把黑板抬來。”胡亥吩咐道。
很快姚展帶著幾個內侍就把地圖和架子抬了過來,還有黑板。
“放在丹陛前,衝著殿門。”胡亥邊說邊起身走下丹陛,坐到陳平對麵的席案後,“上卿可對著輿圖,將平亂方略分階段寫在黑板上。”
“嗨。”陳平站了起來,走到地圖前。
“第一步,按陛下已有的方略,對張楚軍襲南陽可暫不理睬,令武關嚴守即可。對其襲滎陽陛下已有安排,想三川郡尉可支撐兩至三月。對來襲函穀關者,則誘入函穀,於兩關之間盡殲。”
“你認為他們不會先攻下三川郡再緩圖關中?”
“若張楚軍派軍攻關中,三川郡治城防堅固,陛下若在雒陽外向其供給足以圖謀關中的糧秣,他們稍攻不下則其必然放棄三川郡而奔函穀關。”
糧草,嗯,這是一個細節需要重視,胡亥拍拍腦袋。
“第二步,解決襲關中的叛軍後,出秦銳解滎陽之圍,再斷其一臂,至此時,張楚軍的銳氣就會被徹底消除。”
“陛下當知,這等煽動庶民造反之流,全憑一股銳氣和被衝昏的頭腦,攻關中喪師,攻滎陽再喪,領頭者不過閭左,又有何才智?必惶惶然也。”陳平在黑板上寫下第二步後,微笑著轉身看著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