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立即送入府邸交給了馮去疾。雖然這時代的人都早睡,免得耗費燈燭還要花錢,但馮丞相不會在乎這個,而且馮去疾是個老年人了,又是日理萬機的老同誌,所以此時也就是剛剛躺下。
馮去疾看到這個消息後和值守人員一樣,覺得九百個人造反不算大事,但殺官就不是小事了,於是派出人員送出公文到三公九卿的府門上,要門伯一早就交給自家主人並告知,辰初(早七點)宮門外集合見駕。
馮老同誌卯初起來時,又一份消息拿到了手中,這迴他真的震驚了:戍役們打下了靳縣,殺了縣長!
而且他們還亮出了“張楚軍”的旗號,公然在靳縣街頭和周邊鄉亭勸誘百姓一同造反。這可是完全不同性質的問題了,不抓緊撲殺,後果難料,於是他趕緊洗漱完畢立即登車向宮門而來。
三公九卿中,陳平、姚賈和頓弱的嗅覺最靈敏,早上得到第一份消息時就覺得,或許皇帝一直在為其做準備的事情發生了,所以他們也是第一批,幾乎與馮去疾同時到達宮門前的人。馮去疾將第二份消息給他們看時,三人一致認定,山東亂局將自此開啟,張楚軍不會就此收手,如果有足夠的人員,下一個目標很可能是泗水郡治,相縣。
胡亥進入大殿時,三公九卿已經聚齊在殿中,見到胡亥一同起身行禮。胡亥擺了擺手就走上丹陛,看到禦案上已經擺開了兩份竹簡。
他拿起來大致看了看,然後把目光投向了馮去疾:“丞相對此事有何看法?”
馮去疾拱手稟道:“陛下,此事說大就大,說小就小。九百戍役造反本不是大事,當然人數多了一些,可也不算太多。但殺官掠地就不是小事了,而且從靳縣的情況看,暴民已經不是一般盜匪,自號張楚軍,領頭者陳勝自封大將軍,並在靳縣號召庶民一同造反,而且還亂言陛下得位不正、天性暴虐,又以故楚項燕的名號來號召楚人的故國意識,臣以為已經不可等閑視之。”
“上卿的看法呢?”胡亥又望向陳平。
“陛下,臣以為這是山東亂起的火種,自此之後,山東將不複平靜矣。”陳平麵不改色的說,“理由就是丞相說的,這些人有組織,有首領,有明確的煽動理由,這在近些年戍役或刑徒、徭役逃亡的事件中,從未有過。”
姚賈接過來說道:“陛下,此股暴民的特點就如上卿所言,最關鍵點是這些人有了對於百姓而言很合理的反秦理由,這很能惑亂民心。而事發於楚地,相較韓魏燕趙齊,楚與趙地之人對秦怨恨最重,故楚原控製疆域又大,楚民人眾,所以這恐怕就是陛下一直擔憂的山東亂局爆發之始了。”
胡亥點點頭,又轉向馮劫:“太尉認為此事如何處置?”
馮劫本來不是太當迴事,九百人作反,泗水數千郡兵撲殺就是。
可看著老爹麵色凝重,聽著陳平和姚賈的話,他也開始不自信了:“陛下,在臣看這本不是大事,責泗水郡出郡兵剿滅就是。可臣聽了上卿與典客的分析,聯想到陛下最近一直為山東將亂而不懈的進行部署,臣亦覺得不可不加以重視。”
馮劫輕咳一聲清了清嗓子:“當前要務是,要搞清反軍是固守靳縣,還是要繼續攻掠其他縣鄉,或者直接向郡治相縣進攻。泗水郡距鹹陽太遠,六百裏加急也需行四日,好在陛下設立快傳到雒陽,所以隻需兩日即可得到消息。當下臣的建議是,令泗水郡不要出兵剿殺,而是先固守住相縣,且看反軍的擴張速度。若反軍擴張不快,再令泗水郡出兵剿之。而若反軍擴張甚速,就需集數郡之力合圍剿滅。”
“太尉之意就是姑且觀望?”胡亥不動聲色的問。
馮劫咽了口唾沫,堅持道:“嗨,臣就是這個意思。尋常反叛逃亡不足慮,可立即出兵清剿。但上卿和典客均認為,此股反軍不同往常,所以也許就是陛下一直擔憂的山東亂局開始,反軍通過煽動號召,實力可能會迅疾擴大。在這種狀況下若貿然令郡出兵剿之,一郡之兵不過數千,恐以合全郡之力都未能壓製反軍,甚至導致郡縣自身亦陷賊手。所以,不若先觀望並固守郡治城防,待機而動。”
“郡兵不足,可出秦銳否?”
“陛下,秦銳新成軍僅月餘,若敵至關中之門前,自將以之抵禦,但若就此發秦銳千裏平叛,叛者的規模、目標、位置都不清,徒耗糧秣,且易師老兵疲,臣意,可詔令大將軍邯備戰,加緊訓練士卒,並配發必要輜重,隨時可出擊。”
“善,太尉所言甚合朕意。”胡亥長身而起,“就依太尉之策。泗水戍役為亂之事,暫且就限於諸卿知之,嚴禁在關中亂傳,後續消息亦如此。何時可泄於卿等以外,待朕詔令。把此消息通傳陳郡、穎川郡和三川郡,令其戒備,以防反軍向關中方向竄進。就這樣,諸卿還有其他事情嗎?三公留下,上卿、郎中令、典客留下,其他諸卿,退了吧。”
“各位都是我的股肱之臣,”胡亥等到其他人離開大殿後,走下丹陛:“我也不瞞諸位,就如上卿和典客的分析,此番戍役造反,山東一定不會再平靜下去了,不出三個月,會冒出一堆堆的反王,會遍地都是王。”
他走到馮劫的坐席前:“太尉所說的也很正確,當下確實不宜貿然出師平叛,因為叛軍會極快的壯大,我們需要靜觀局勢變化。要等著他們來攻擊關中的時候,再露出秦銳的獠牙。相去疾,快傳已架設到滎陽沒有?”
“陛下,已到滎陽,先期遣出的書訊者最遲明日也可到滎陽。”
“立即令三川郡啟動這條線上的各驛,明日向滎陽發出消息,讓李厲加緊築城,給他的時間不多了,不會超過兩個月,很可能一個半月內就會有叛軍攻擊。現在起,每個有關這股叛民的消息,都允可雒陽書訊者報呈三川郡守,並發向滎陽,但要嚴令隻限郡守、郡丞和郡尉可讀。”
“臣遵詔。”
胡亥走到陳平案前:“上卿,如果你是這些反民,又能快速擴大反軍規模,你又想打下個郡治玩玩,造造聲勢,你會打哪兒呢?”
陳平迴答:“剛於宮門前時,臣與典客和禦史大夫認為,應該是泗水郡治。”
“我不這麽認為。”胡亥搖搖頭,“換個問法吧,如果你心大一點兒,眼界高一點,以推翻大秦為目的,同時還能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覺得自己能號召數萬乃至十數萬人,你又將如何選擇?這個陳勝,怕不是一般的小小盜匪之流。”
陳平隻是稍稍思索了一下就立即說道:“陳郡。”
“理由呢?”胡亥露出了一絲微笑。
“陳郡首先是這個造反的陳勝故裏,人嘛,都有炫耀心理,而且在自家地域裏坐地為王會比較安心。”陳平分析著:“叛軍要以推翻大秦為目的,必入關中,取函穀關和武關其一,陳郡無論向三川郡方向取函穀關,還是向南陽郡方向取武關,都是理想的中間地點。如果叛軍想要獲取大秦的糧秣輜重,則又必取滎陽敖倉,陳郡距離滎陽也不遠。所以陳郡的位置很適合,也會是當奪之地。”
“典客。”
“臣在。”
“如果你手頭還有人手的話,立即在陳郡到雒陽建立一條夜間的鼓角燈號消息線路,並且把耳目盡量補足。當下人手不足的話,培訓出人手後優先建立這條線,還有故趙之地的耳目也屬於優先鋪設的。”
他走到姚賈案前探身又小聲的補了一句:“立即把消息告知北邊那位。”
“臣遵詔,盡力去辦。”姚賈麵色也凝重起來。
之前他遵詔設立聽風閣,在山東建立細作網點,是出於他對山東局勢不樂觀的推斷,所以皇帝一提就一拍即合,但對皇帝認為山東很快就亂並不是很以為然。現在,野火已經燒起來了,再不加緊,聽風閣的效用就會大打折扣。
“南陽那邊……讓郡守募兵,至少在有三萬敵的情況下,能夠守住郡治,所需資費糧秣,從郡內征集,兵甲輜重,太倉調撥走武關道送往南陽。”
胡亥對馮去疾說完,又對頓弱說:“暫時封鎖函穀關和武關向關中傳播的流言,到下次大朝會前兩天時就不用控製了。”
“陛下,這是何意?”頓弱對控製流言能理解,但為啥大朝會前就不控製了?
“朕要在眾大臣麵前,再展昏君風采。”胡亥有些頑皮,“上次我告訴你宮內的耳目情況,你已著手調查了吧,這是一個機會,可以加快甄別。”
“呃,臣懂了。”
“還有,我新召來一個賢者曹參,暫時讓他去廷尉那邊協助修律。嗯,此人要多關注著點兒,但不要限製他任何事情。”
胡亥又囑咐了頓弱一句,然後對陳平說:“上卿還記得我說希望有人送上門來給九原郡增添屯田勞力的事情吧?”
陳平笑了:“自然記得。”
“如果這張楚軍來攻函穀關,上卿可有定計把自動送上門的勞力留下?我可是想趁這火,也打個劫。”
“陛下,”陳平很輕鬆地說:“現在秦銳有十五萬在澠池一帶,有十萬在渭南,函穀關本身守軍有三萬。如果叛軍真的向函穀關而來,渭南的十萬秦銳擇一狹地紮上幾道木城就足以堵住叛軍,再使澠池秦銳紮住後路斷絕糧道,有多少人都會成為陛下的九原勞力。為了防範關中有細作看到紮建木城之舉,可於叛軍將抵函穀關時封關,使函穀關守軍堅守幾日即可。”
“卿言甚善,我有個比木城更好之策,相去疾可代朕為上卿解說一二。”胡亥微笑著衝馮去疾點點頭。
馮去疾心中已經不像剛剛還帶有一絲緊張情緒,這一個月來,皇帝胡思亂想之箭四處狂射,都是在為今天這類事情做準備。山東局勢不樂觀他也知道,但看著皇帝似乎馬上天就塌的那勁頭,他也和姚賈一樣不是很以為然,隻不過人家是皇帝,做的事情又確實是該做的,所以他也在盡力配合。現在事情真的發生,還真的要佩服一下小皇帝的急迫感。
“臣遵詔。上卿,大約在將近一月前,陛下就吩咐少府與本相,在寧秦一帶進行預製土方,就是把蒸土、白灰和糯米漿預先成型為大的土方塊,並作出類似木構的榫卯型,並預作準備大的木吊架和滑車,隨時可以起豎吊起土方。本相負責組織人力和資財,少府匠營經試做,已經算成功了。現在渭南正在大量預製土方、進行快速烘烤並修建運送滾道,再有一個多月就可以完成修築一道新關城的預製量。所以陛下說,有比木城更好的,就是實實在在再築一關。”
“……陛下真是事事都往前了想,這比臣的木城柵肯定更有效,對叛軍的心理壓力更大,能讓他們崩潰的更快。”陳平先是一呆,接著就開始奉承皇帝。
“上卿莫要責怪我就好啦,我是想看看上卿是否還有更好的方略,我非謀略家,所想未必合用。現在上卿要覺得此法可行,我也就安心了,不然耗用那麽多人力物力,造出一個廢物來,朕就真成了昏君了。”胡亥知道陳平嘴上拍自己馬屁,心裏肯定不會舒爽,隻是不能責備皇帝,所以替他把話說了。
“臣不敢。”聽了皇帝的話,陳平果然心中舒暢很多,“臣有時真的在想,臣是否對大秦真的像陛下期望的那般有用,臣絕非奉承。”
胡亥心說:你們都是這時代的精英,小爺能預先做這做那,不過是金手指。在蝴蝶效應下,金手指還能管用多久,隻有天知道了,最終還是要靠你們這些人。
胡亥於是笑容可掬的看了看陳平,又看了看眾臣:“我嘛,就是敢想,但是不是有價值,能不能行得通,還是期望諸卿能夠把自己的想法告知於我。大秦是朕的天下,也是諸卿的家園,所以需要君臣齊心合力,才能實現先皇父百世、萬世的傳承。”
馮去疾率先拱手施禮:“願與陛下共保大秦萬世流傳。”
幾位大臣也一起施禮:“願與陛下共保大秦萬世流傳。”
胡亥擺擺手,又問馮劫:“前些時日所說,用投石機拋射灌有脂膏的泥彈燒城之事,準備的如何?”
馮劫先拍了一下頭,然後拱手迴答:“臣糊塗有罪,忘記向陛下奏報此事。少府已經借用衛尉的校場築起一段矮城,投石機和泥彈也準備好了,臣正考慮明日或後日前去一觀。好像這次少府就是用的預製土方方式搭建的矮城牆,說此法可同時鋪開較多人力,因此築城速度較快,所以此番隻用了五、六日就建起了高、寬、厚均為三丈的一截。”
“可是按照我原設想的有兩層箭樓的方式築建?”
“嗨。臣等按陛下之意要試的就是灌燒脂膏於箭孔內,所以就是如此構建的。”
胡亥搓了搓手,有點興奮:“那好,就明日吧,我也前往一觀之。”
秦二世元年七月二十三日,未時。
一個長長的車隊來到了衙前,第一輛車上跳下的人幾步跑到第二輛車前,伸手扶下了一個高大魁梧、豐姿俊朗的美男,接著後續車輛從旁衙門口側的一個車馬門陸續進入衙內。
那個帥男抬頭看著衙門上端的橫匾,長長的吐了一口氣:“會稽郡,總算到了。”接著就向周邊四顧一望:“趙成,這裏的氣候,為兄恐怕還要適應很多時日,悶熱潮濕的很啊。”
趙成陪了個笑臉:“兄長,弟至此十餘日,已經多少習慣了一些。兄長昔年伴駕先皇帝東巡多次,這等濕熱之地、幹熱風沙之地,也走過了很多了,不算什麽,很快就會適應的。”
趙高歎了口氣:“心境不同啊,此番到此,恐沒有三年五載是迴不去鹹陽了。想到此,就愈發感覺這裏的氣候不適。先不說了,進府再敘吧。”說罷,舉步向郡府內走去,趙成和從第三輛車上下來的閻樂,緊跟在他身後也走入了府門。
這麽龐大的車隊入城,雖然有郡兵清街,吳縣的庶民們還是會有很多站到街邊看熱鬧的。以前的郡守更替,哪有這麽大的陣仗,別的郡守就是前來上任,這位新郡守似乎是在搬家。
距離郡府五六十步遠的一個酒肆中,酒客們都端著酒碗站到門外看熱鬧,唯獨遠離門前的位置坐著的兩個人沒動,顯得對街上的事情毫不關心,隻管喝酒,隻是偶爾抬頭從門外人堆的腿間看上一眼。
“楚,你說這新郡守的到來,對叔父而言是好事否?”年輕一點兒的人喝著酒問道。
“莊,叔父家老不是說了,新郡尉一直在善待叔父,現在連牢所都換到相對不那麽悶熱的靠外麵了。郡尉是郡守之弟,若非郡守的意思,他會這麽做?”年齡大一些的人說。
馮去疾看到這個消息後和值守人員一樣,覺得九百個人造反不算大事,但殺官就不是小事了,於是派出人員送出公文到三公九卿的府門上,要門伯一早就交給自家主人並告知,辰初(早七點)宮門外集合見駕。
馮老同誌卯初起來時,又一份消息拿到了手中,這迴他真的震驚了:戍役們打下了靳縣,殺了縣長!
而且他們還亮出了“張楚軍”的旗號,公然在靳縣街頭和周邊鄉亭勸誘百姓一同造反。這可是完全不同性質的問題了,不抓緊撲殺,後果難料,於是他趕緊洗漱完畢立即登車向宮門而來。
三公九卿中,陳平、姚賈和頓弱的嗅覺最靈敏,早上得到第一份消息時就覺得,或許皇帝一直在為其做準備的事情發生了,所以他們也是第一批,幾乎與馮去疾同時到達宮門前的人。馮去疾將第二份消息給他們看時,三人一致認定,山東亂局將自此開啟,張楚軍不會就此收手,如果有足夠的人員,下一個目標很可能是泗水郡治,相縣。
胡亥進入大殿時,三公九卿已經聚齊在殿中,見到胡亥一同起身行禮。胡亥擺了擺手就走上丹陛,看到禦案上已經擺開了兩份竹簡。
他拿起來大致看了看,然後把目光投向了馮去疾:“丞相對此事有何看法?”
馮去疾拱手稟道:“陛下,此事說大就大,說小就小。九百戍役造反本不是大事,當然人數多了一些,可也不算太多。但殺官掠地就不是小事了,而且從靳縣的情況看,暴民已經不是一般盜匪,自號張楚軍,領頭者陳勝自封大將軍,並在靳縣號召庶民一同造反,而且還亂言陛下得位不正、天性暴虐,又以故楚項燕的名號來號召楚人的故國意識,臣以為已經不可等閑視之。”
“上卿的看法呢?”胡亥又望向陳平。
“陛下,臣以為這是山東亂起的火種,自此之後,山東將不複平靜矣。”陳平麵不改色的說,“理由就是丞相說的,這些人有組織,有首領,有明確的煽動理由,這在近些年戍役或刑徒、徭役逃亡的事件中,從未有過。”
姚賈接過來說道:“陛下,此股暴民的特點就如上卿所言,最關鍵點是這些人有了對於百姓而言很合理的反秦理由,這很能惑亂民心。而事發於楚地,相較韓魏燕趙齊,楚與趙地之人對秦怨恨最重,故楚原控製疆域又大,楚民人眾,所以這恐怕就是陛下一直擔憂的山東亂局爆發之始了。”
胡亥點點頭,又轉向馮劫:“太尉認為此事如何處置?”
馮劫本來不是太當迴事,九百人作反,泗水數千郡兵撲殺就是。
可看著老爹麵色凝重,聽著陳平和姚賈的話,他也開始不自信了:“陛下,在臣看這本不是大事,責泗水郡出郡兵剿滅就是。可臣聽了上卿與典客的分析,聯想到陛下最近一直為山東將亂而不懈的進行部署,臣亦覺得不可不加以重視。”
馮劫輕咳一聲清了清嗓子:“當前要務是,要搞清反軍是固守靳縣,還是要繼續攻掠其他縣鄉,或者直接向郡治相縣進攻。泗水郡距鹹陽太遠,六百裏加急也需行四日,好在陛下設立快傳到雒陽,所以隻需兩日即可得到消息。當下臣的建議是,令泗水郡不要出兵剿殺,而是先固守住相縣,且看反軍的擴張速度。若反軍擴張不快,再令泗水郡出兵剿之。而若反軍擴張甚速,就需集數郡之力合圍剿滅。”
“太尉之意就是姑且觀望?”胡亥不動聲色的問。
馮劫咽了口唾沫,堅持道:“嗨,臣就是這個意思。尋常反叛逃亡不足慮,可立即出兵清剿。但上卿和典客均認為,此股反軍不同往常,所以也許就是陛下一直擔憂的山東亂局開始,反軍通過煽動號召,實力可能會迅疾擴大。在這種狀況下若貿然令郡出兵剿之,一郡之兵不過數千,恐以合全郡之力都未能壓製反軍,甚至導致郡縣自身亦陷賊手。所以,不若先觀望並固守郡治城防,待機而動。”
“郡兵不足,可出秦銳否?”
“陛下,秦銳新成軍僅月餘,若敵至關中之門前,自將以之抵禦,但若就此發秦銳千裏平叛,叛者的規模、目標、位置都不清,徒耗糧秣,且易師老兵疲,臣意,可詔令大將軍邯備戰,加緊訓練士卒,並配發必要輜重,隨時可出擊。”
“善,太尉所言甚合朕意。”胡亥長身而起,“就依太尉之策。泗水戍役為亂之事,暫且就限於諸卿知之,嚴禁在關中亂傳,後續消息亦如此。何時可泄於卿等以外,待朕詔令。把此消息通傳陳郡、穎川郡和三川郡,令其戒備,以防反軍向關中方向竄進。就這樣,諸卿還有其他事情嗎?三公留下,上卿、郎中令、典客留下,其他諸卿,退了吧。”
“各位都是我的股肱之臣,”胡亥等到其他人離開大殿後,走下丹陛:“我也不瞞諸位,就如上卿和典客的分析,此番戍役造反,山東一定不會再平靜下去了,不出三個月,會冒出一堆堆的反王,會遍地都是王。”
他走到馮劫的坐席前:“太尉所說的也很正確,當下確實不宜貿然出師平叛,因為叛軍會極快的壯大,我們需要靜觀局勢變化。要等著他們來攻擊關中的時候,再露出秦銳的獠牙。相去疾,快傳已架設到滎陽沒有?”
“陛下,已到滎陽,先期遣出的書訊者最遲明日也可到滎陽。”
“立即令三川郡啟動這條線上的各驛,明日向滎陽發出消息,讓李厲加緊築城,給他的時間不多了,不會超過兩個月,很可能一個半月內就會有叛軍攻擊。現在起,每個有關這股叛民的消息,都允可雒陽書訊者報呈三川郡守,並發向滎陽,但要嚴令隻限郡守、郡丞和郡尉可讀。”
“臣遵詔。”
胡亥走到陳平案前:“上卿,如果你是這些反民,又能快速擴大反軍規模,你又想打下個郡治玩玩,造造聲勢,你會打哪兒呢?”
陳平迴答:“剛於宮門前時,臣與典客和禦史大夫認為,應該是泗水郡治。”
“我不這麽認為。”胡亥搖搖頭,“換個問法吧,如果你心大一點兒,眼界高一點,以推翻大秦為目的,同時還能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覺得自己能號召數萬乃至十數萬人,你又將如何選擇?這個陳勝,怕不是一般的小小盜匪之流。”
陳平隻是稍稍思索了一下就立即說道:“陳郡。”
“理由呢?”胡亥露出了一絲微笑。
“陳郡首先是這個造反的陳勝故裏,人嘛,都有炫耀心理,而且在自家地域裏坐地為王會比較安心。”陳平分析著:“叛軍要以推翻大秦為目的,必入關中,取函穀關和武關其一,陳郡無論向三川郡方向取函穀關,還是向南陽郡方向取武關,都是理想的中間地點。如果叛軍想要獲取大秦的糧秣輜重,則又必取滎陽敖倉,陳郡距離滎陽也不遠。所以陳郡的位置很適合,也會是當奪之地。”
“典客。”
“臣在。”
“如果你手頭還有人手的話,立即在陳郡到雒陽建立一條夜間的鼓角燈號消息線路,並且把耳目盡量補足。當下人手不足的話,培訓出人手後優先建立這條線,還有故趙之地的耳目也屬於優先鋪設的。”
他走到姚賈案前探身又小聲的補了一句:“立即把消息告知北邊那位。”
“臣遵詔,盡力去辦。”姚賈麵色也凝重起來。
之前他遵詔設立聽風閣,在山東建立細作網點,是出於他對山東局勢不樂觀的推斷,所以皇帝一提就一拍即合,但對皇帝認為山東很快就亂並不是很以為然。現在,野火已經燒起來了,再不加緊,聽風閣的效用就會大打折扣。
“南陽那邊……讓郡守募兵,至少在有三萬敵的情況下,能夠守住郡治,所需資費糧秣,從郡內征集,兵甲輜重,太倉調撥走武關道送往南陽。”
胡亥對馮去疾說完,又對頓弱說:“暫時封鎖函穀關和武關向關中傳播的流言,到下次大朝會前兩天時就不用控製了。”
“陛下,這是何意?”頓弱對控製流言能理解,但為啥大朝會前就不控製了?
“朕要在眾大臣麵前,再展昏君風采。”胡亥有些頑皮,“上次我告訴你宮內的耳目情況,你已著手調查了吧,這是一個機會,可以加快甄別。”
“呃,臣懂了。”
“還有,我新召來一個賢者曹參,暫時讓他去廷尉那邊協助修律。嗯,此人要多關注著點兒,但不要限製他任何事情。”
胡亥又囑咐了頓弱一句,然後對陳平說:“上卿還記得我說希望有人送上門來給九原郡增添屯田勞力的事情吧?”
陳平笑了:“自然記得。”
“如果這張楚軍來攻函穀關,上卿可有定計把自動送上門的勞力留下?我可是想趁這火,也打個劫。”
“陛下,”陳平很輕鬆地說:“現在秦銳有十五萬在澠池一帶,有十萬在渭南,函穀關本身守軍有三萬。如果叛軍真的向函穀關而來,渭南的十萬秦銳擇一狹地紮上幾道木城就足以堵住叛軍,再使澠池秦銳紮住後路斷絕糧道,有多少人都會成為陛下的九原勞力。為了防範關中有細作看到紮建木城之舉,可於叛軍將抵函穀關時封關,使函穀關守軍堅守幾日即可。”
“卿言甚善,我有個比木城更好之策,相去疾可代朕為上卿解說一二。”胡亥微笑著衝馮去疾點點頭。
馮去疾心中已經不像剛剛還帶有一絲緊張情緒,這一個月來,皇帝胡思亂想之箭四處狂射,都是在為今天這類事情做準備。山東局勢不樂觀他也知道,但看著皇帝似乎馬上天就塌的那勁頭,他也和姚賈一樣不是很以為然,隻不過人家是皇帝,做的事情又確實是該做的,所以他也在盡力配合。現在事情真的發生,還真的要佩服一下小皇帝的急迫感。
“臣遵詔。上卿,大約在將近一月前,陛下就吩咐少府與本相,在寧秦一帶進行預製土方,就是把蒸土、白灰和糯米漿預先成型為大的土方塊,並作出類似木構的榫卯型,並預作準備大的木吊架和滑車,隨時可以起豎吊起土方。本相負責組織人力和資財,少府匠營經試做,已經算成功了。現在渭南正在大量預製土方、進行快速烘烤並修建運送滾道,再有一個多月就可以完成修築一道新關城的預製量。所以陛下說,有比木城更好的,就是實實在在再築一關。”
“……陛下真是事事都往前了想,這比臣的木城柵肯定更有效,對叛軍的心理壓力更大,能讓他們崩潰的更快。”陳平先是一呆,接著就開始奉承皇帝。
“上卿莫要責怪我就好啦,我是想看看上卿是否還有更好的方略,我非謀略家,所想未必合用。現在上卿要覺得此法可行,我也就安心了,不然耗用那麽多人力物力,造出一個廢物來,朕就真成了昏君了。”胡亥知道陳平嘴上拍自己馬屁,心裏肯定不會舒爽,隻是不能責備皇帝,所以替他把話說了。
“臣不敢。”聽了皇帝的話,陳平果然心中舒暢很多,“臣有時真的在想,臣是否對大秦真的像陛下期望的那般有用,臣絕非奉承。”
胡亥心說:你們都是這時代的精英,小爺能預先做這做那,不過是金手指。在蝴蝶效應下,金手指還能管用多久,隻有天知道了,最終還是要靠你們這些人。
胡亥於是笑容可掬的看了看陳平,又看了看眾臣:“我嘛,就是敢想,但是不是有價值,能不能行得通,還是期望諸卿能夠把自己的想法告知於我。大秦是朕的天下,也是諸卿的家園,所以需要君臣齊心合力,才能實現先皇父百世、萬世的傳承。”
馮去疾率先拱手施禮:“願與陛下共保大秦萬世流傳。”
幾位大臣也一起施禮:“願與陛下共保大秦萬世流傳。”
胡亥擺擺手,又問馮劫:“前些時日所說,用投石機拋射灌有脂膏的泥彈燒城之事,準備的如何?”
馮劫先拍了一下頭,然後拱手迴答:“臣糊塗有罪,忘記向陛下奏報此事。少府已經借用衛尉的校場築起一段矮城,投石機和泥彈也準備好了,臣正考慮明日或後日前去一觀。好像這次少府就是用的預製土方方式搭建的矮城牆,說此法可同時鋪開較多人力,因此築城速度較快,所以此番隻用了五、六日就建起了高、寬、厚均為三丈的一截。”
“可是按照我原設想的有兩層箭樓的方式築建?”
“嗨。臣等按陛下之意要試的就是灌燒脂膏於箭孔內,所以就是如此構建的。”
胡亥搓了搓手,有點興奮:“那好,就明日吧,我也前往一觀之。”
秦二世元年七月二十三日,未時。
一個長長的車隊來到了衙前,第一輛車上跳下的人幾步跑到第二輛車前,伸手扶下了一個高大魁梧、豐姿俊朗的美男,接著後續車輛從旁衙門口側的一個車馬門陸續進入衙內。
那個帥男抬頭看著衙門上端的橫匾,長長的吐了一口氣:“會稽郡,總算到了。”接著就向周邊四顧一望:“趙成,這裏的氣候,為兄恐怕還要適應很多時日,悶熱潮濕的很啊。”
趙成陪了個笑臉:“兄長,弟至此十餘日,已經多少習慣了一些。兄長昔年伴駕先皇帝東巡多次,這等濕熱之地、幹熱風沙之地,也走過了很多了,不算什麽,很快就會適應的。”
趙高歎了口氣:“心境不同啊,此番到此,恐沒有三年五載是迴不去鹹陽了。想到此,就愈發感覺這裏的氣候不適。先不說了,進府再敘吧。”說罷,舉步向郡府內走去,趙成和從第三輛車上下來的閻樂,緊跟在他身後也走入了府門。
這麽龐大的車隊入城,雖然有郡兵清街,吳縣的庶民們還是會有很多站到街邊看熱鬧的。以前的郡守更替,哪有這麽大的陣仗,別的郡守就是前來上任,這位新郡守似乎是在搬家。
距離郡府五六十步遠的一個酒肆中,酒客們都端著酒碗站到門外看熱鬧,唯獨遠離門前的位置坐著的兩個人沒動,顯得對街上的事情毫不關心,隻管喝酒,隻是偶爾抬頭從門外人堆的腿間看上一眼。
“楚,你說這新郡守的到來,對叔父而言是好事否?”年輕一點兒的人喝著酒問道。
“莊,叔父家老不是說了,新郡尉一直在善待叔父,現在連牢所都換到相對不那麽悶熱的靠外麵了。郡尉是郡守之弟,若非郡守的意思,他會這麽做?”年齡大一些的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