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個小童似乎對天下事很有興趣,經常請教自己一些山東民風、庶民生活情況之類的事情,有時對兵事也會問上一陣,這讓陳平有點兒奇怪。小童對自己具有這類興趣的解釋倒也說得過去,身在鹹陽,總聽到很多有關山東的傳言,所以自有一番好奇心。
陳平比較偏向黃老學說,核心即所謂的“無為而治”,強調循法、德政、輕刑。
在本老拙的理解上,無為而治是對皇帝所說的,說白了,就是皇帝製定出律法,一切按律法做,盯著各級官吏執行好律法就行了,皇帝隻管享受天下供奉,可別再胡亂冒出什麽想法去改變。
咱們這位胡亥以前沒太關注過黃老,聽陳平的很耐心的給他解釋,多少對黃老學說有了些了解。在陳平看來,天下三十六郡,都執行多少年前為老秦人製定的嚴苛秦律,是山東百姓苦難的原因之一。
“始皇帝不封國,某不評價。然法應因地而製,除部分重典,如刑律外,應允許各郡製本地法。”陳平關於製律有如是說。說罷,他又笑了:“和你這樣童子說這個,何用?”
“路途無事,就當先生授講。”胡亥做了個鬼臉。
“童兒狡獪,吃我的穿我的,還要我白講。”陳平瞪了瞪眼。
胡亥立即從旁邊幾案上端過一碗酒水:“先生不白講,先生請飲潤喉。”
陳平在胡亥屁股上拍了一掌:“就你乖巧。”
張驃跪坐在陳平另一側,也斜了胡亥一眼,學著陳平的口氣:“就你乖巧。”陳平哈哈大笑。
“先生對現下山東局麵如何看?”胡亥順勢提出一個問題。
“說起來,秦廷的租賦並不算很重(始皇‘收泰半之賦’隻見東漢班固《漢書·食貨誌上》所載,真那樣算一算都知道早餓死人了。目前公認秦朝垮台的主要因素是徭役),其中戶賦相對有些麻煩,按人數征,不問田中是豐收還是歉收,若遇歉收就有些困難了。”
陳平苦笑了一下:“不過老秦對百姓最重的負擔,是徭役。始皇帝築連各國長城、開馳道、北伐匈奴、南平百越,都征發了大批徭役,又大築宮室、修驪山陵,刑徒徭役以十萬計。這樣一來,山東田耕就極受影響,而租賦又不減,這是最大的民累。二世登基後,除驪山陵繼續外,尚還未聽聞有新的土木修築之事,但願能讓百姓有個喘息吧,否則民怨沸騰之下……”
胡亥也在心中歎息,陳平啊,你的想法是好的,就我腦中原來二世的記憶中,也確實有讓民力恢複一段時間、暫不興建新的宮室等想法,可現在替身傀儡上台,趙高這個無能的家夥,必然會循曆史而開始阿房之地的宮室建設,牽扯進去二、三十萬徭役和四十多萬刑徒。
_
胡亥的預想很快成為了現實,趙高迫不及待的在二世東巡中就假皇帝之名發布了征發徭役、同時修築先皇帝陵和阿房之宮之詔。同時,又明發詔令,斥責始皇帝的那些公子和公主亂議朝政,竟敢懷疑二世得位不正。
從陳平處知道了這些詔令後,胡亥忽然冒出一句:“先皇帝的公子公主們,危矣。”
陳平讚賞的看著胡亥:“童兒此言何意?”
“先生,這個詔令不過是向天下詔告,先皇帝的公子和公主正在懷疑先皇帝遺詔。先皇帝的遺詔可是可以質疑的?按律這屬謀逆大罪。”胡亥聳聳肩:“或許下一個詔令仍是斥責造勢,或許下一個詔令就是捕殺,隻有上天知道了。”
陳平搖搖頭:“此皇帝家事,暫且不言。大征徭役築宮陵、修整馳道,才是百姓之災。自此,山東將無寧日了。”
胡亥心中也有些著急,但他也知道,冒牌皇帝仍在東巡,而隨同東巡的大臣官員中,並沒有能夠揭穿趙高以假代真的人。這樣的人必須是非常了解胡亥,並知道一些隻有他們才知道的胡亥秘事。二世東巡的計劃非常宏大,先至碣石,又沿海岸南下至會稽,然後再次北上至遼東,最後才迴鹹陽,至少需要走兩到三個月。自己隨同陳平家的商隊行程遠且陸路的每日行程少,轉迴三川郡也恐怕要四到五個月。這樣也好,假冒皇帝迴到鹹陽,趙高必然按曆史軌跡,把他弄到甘泉宮“雪藏”,這樣自己若能得到相應的支持,動起手來把握更大。
_
船隊在入南濟水前的澤邊停泊了。
“陳生”,陳平嶽父的家老正在跟他商量:“船家所說大野澤保資恐不可省。陳生還記得我等初入澤時就有小舟靠來問訊,是船家說在出澤時會尋保後才離去?仆在濟水上就打聽過,過大野澤必須要在澤邊漁戶中找人作保,即便已出澤水也不可省,否則下次入澤極可能遇匪盜,損耗資財更重,而我等迴返時還要入澤,即便不再入澤,出大野澤所經的南濟水和荷水一段,也仍可能遭遇水匪。好的消息是澤上匪盜不要命隻要錢,隻要不反抗通常不殺人。但若有澤邊漁戶作保,豎起他們的旗幡就無人襲擾了。隻是這作保之費也非輕,要占到所運貨值的一成到一成半。”
陳平拍了拍家老的胳膊:“無妨,明日我和酈商帶幾個人沿澤邊乘小舟走一遭,尋一下這個船家所說的禽足,或許可省下一些資財。在長垣咱們不是已經采買了一些禮品嘛,我再帶上兩千錢。至於澤上作保之費,待某歸後再備。”
第二日,陳平把嘟嘟囔囔又惡狠狠瞪著眼的張驃丟在了船上,卻帶著胡亥和酈商以及四個會使船的護衛,駕著小舟,根據船家的指點,沿岸向東而去。
南濟水入口泊船處到禽足所在的村落不近,陳平和酈商在水上足足行至快午時,才靠了村岸下舟,打聽到了禽足的家院所在。
禽足正好在家,聽陳平說出船家之名後,立即顯得很熱情,拍著胸脯保證,既是有人引介,作保資費隻取半成,隻要去告知一下村中漁戶的公認首領老大即可。至於陳平帶來的禮品和禮錢,也讓他一並帶到老大家裏去。
陳平也沒說什麽,跟著禽足就向首領家走,酈商隨在身後,兩個護衛分別拿著部分禮品。相距並不遠,幾十步就到了。禽足邊走邊介紹說,首領名為彭越,祖上也是名人,即彭祖,就是傳說中南極仙翁轉世化身、活了八百多歲那位,而彭城(今天徐州一帶)就是彭祖封地。
“彭越?又是一個名人啊。”胡亥在心中暗暗一笑。
彭越家的院落很大,立著兩排高樁,上掛大繩,有幾副細麻漁網攤掛在大繩上,院角向陽的一側還有一排竹架,晾曬著一些魚幹。禽足也不叩門,直接把它們帶進了院中,向主屋走去,兩名護衛則在院中站下。
見有人進院,屋內一個壯夫也走了出來,對禽足打了個招唿,然後目光轉向陳平和酈商。
禽足先向陳平介紹:“這就我等的大兄,彭越。”然後又走到彭越身邊,悄悄說了幾句話。
胡亥跟在陳平身側,好奇的看著彭越,這是一個高大黑紅的壯夫,長臉,劍眉環眼,鼻直口方,頜下一把大胡子修剪的很齊整,目光炯炯。聽了禽足的話,臉上綻開笑容,側身一抬手:“原來是陳留陳先生,漁家陋室,莫嫌粗鄙,請入內少坐。”
幾人進屋坐下,彭越先見到問了問陳平的商貨情況,都是什麽貨,裝了多少船,大約貨值如何等。陳平知道他是在概算需要要多少保護費。正事談完,彭越沒有說費用數額,反而似乎對酈商很感興趣:“這位豪士想必是商隊的護衛吧,某是否可冒昧請教尊稱?”
“陳留酈商,”陳平代為介紹道:“一路多蒙商的護佑,平甚感安心。”
酈商粗豪的一拱手,咧了咧嘴沒有說話。
彭越聽到“酈商”兩個字神色一動,接著就開顏大笑:“豪俠尊名酈商?可識得一個叫做扈輒的人?”
酈商也動容了:“某自然識得,那是某相識的兄弟。”
彭越看著禽足一起大笑。
禽足邊笑邊說:“真是巧,扈輒也是我等的兄弟。兄商少待,某去把這貨揪來。”說著起身出門而去。
彭越慢慢收斂著笑容,歡欣的對陳平說道:“先生既有兄商為護衛,兄商恰恰又與某等兄弟之一為兄弟,這作保大澤行船之事,那就非常易談了。”
陳平施禮道:“平謝過大俠相助之恩。”
正說著,禽足和一個壯夫衝進門來,一見酈商就大叫:“兄商,居然來此,扈輒可想死兄長了。”
酈商一見來人也當即站起,與來人互懟一拳,然後就擁抱起來。
一通折騰,大家重新落座,禽足又向扈輒引薦了陳平。
扈輒對陳平並不太在意,隻是禮節性的拱了拱手,然後又轉對酈商說了起來:“兄商行經大澤,居然事先不使人來告知扈輒,忒不夠兄弟。”
酈商嘿嘿的笑著:“你我兄弟乃萍水相逢而成好友,汝隻說居於昌邑,可沒說在大澤之畔。某還想待先生和彭兄,”他向彭越方向拱拱手,“談畢商賈事,再動問是否知道扈輒其人呢。”
扈輒咧開大嘴:“彭大兄要是不知扈輒為何人,那真該殺了。扈輒與越,就差在不是同一個父母而已。商,今日來此,可留幾日?”
酈商瞟了陳平一眼:“今日談妥過澤之事,某就要與先生返舟隊,往泗水沛縣了。”
扈輒馬上向陳平鄭重一揖:“某可否向先生借兄商居此,留兄與某共歡,待船隊到昌邑時,某自會送兄商至荷水邊,交還予先生,如何?至於濟水和荷水上的安全,卻是無須擔憂。”
陳平幹脆的答應:“有何不可?有幾位豪傑在昌邑,平自是放心商貨安全。”
彭越拊掌:“先生爽快,越也自會感念。”他指了指門外兩名護衛:“禽足說先生帶來束修(幹肉\/臘肉\/鹹肉)五十、酒十壇、錢兩千為見麵禮,越不客套就收下了。至於作保之資,既然商為商隊護衛,越就不取分毫。非但如此,先生迴返若仍需行經大澤,禽足可贈先生領幡一幅,自可暢行無阻。”
陳平心中大喜,這一下可省了巨額的費用,立即施禮相謝:“平謝過豪俠。”
_
因為還要趕迴船隊,陳平早早的和彭越等人告辭,留下酈商一人,從舟上搬十壇酒上岸交給禽足(幹肉和錢可以帶著,這酒壇子實在不好拿,所以一直放在舟上),帶著原來的四名護衛駕舟迴返。
舟上,陳平看胡亥臉上既有興奮之色,又有沉思的神態,就問道:“古胲,對此行的觀感如何?”
胡亥從思索中迴過神來:“先生,古胲向來居家讀書,不知市井之事。此番隨先生遊曆,大漲見識,也正要請教先生,這所謂作保之資,是否與請豪俠商一般,也是護衛開銷?”
陳平露出考校的神情:“某倒想先聽聽童兒的見解。”
胡亥笑笑:“先生既要考校,莫要譏笑古胲胡言即可。童兒認為,彭越等人,名為漁戶,實為大澤水匪。若先行求告,奉保資,則為正當交易,少取且行正道。不知者,貿然於大澤上行貨,則就以匪盜之麵目於澤中或濟水、荷水上劫掠也。”
陳平目光中露出欣賞之意:“童兒聰慧。莫說彭越、禽足等輩,”
他壓低了聲音:“就算是現在某所雇的船家,也未必不是向四方的暗匪先通消息的耳目,否則也不能以船家自己一個名號即可減保資五成,這就是童兒用昂貴珠串豪贈船家之功。且不說酈商與其匪相識資費全免,就說童兒贈串之舉使商隊免五成資費,就遠超某攜童兒返三川所費不知道多少倍,古胲還充某書童侍候,某此番賺大了。”
他戲謔而得意的笑了起來。
胡亥白了陳平一眼:“先生此言差矣,古胲得隨先生遊曆,增長見聞,又何虧也?”他想了想又說:“酈商既與澤匪善,想也非平凡之輩。”
陳平收起戲謔正色說:“童兒不是問過當下山東之局嗎,這也是山東局勢的一麵,就是匪盜盛行。因秦廷徭役之故,庶民單靠田畝度日已很艱難,許多人鬻田另謀生計,但無田無租賦可還有戶賦不免,所以居家為民、離家為匪的情況也日增。前日秦廷又征徭役於山東,再如此,當匪盜多至一定程度,百姓幾乎難以維生之時,再加上秦之苛律在民心之中造成的怨望,山東必成亂局,同時也為六國遺族複辟創造了條件。”
他沉默了一會又說:“童兒不要把這等言論外泄,不然某與童兒皆大罪也。惜乎童兒非朝堂重臣之族,否則要能稍事提醒,也可對百姓生活狀態有所改觀。”
胡亥想,要是讓我迴到鹹陽,你陳平就是我的重臣,我倒要看看你如何改善百姓生活。當然這話不能現在說,所以他隻是對著陳平重重地點了點頭。
從大野澤到濟水、荷水自是一路順暢(酈商是由扈輒送到昌邑的荷水邊迴到船隊的),由荷水轉入泗水一路到沛縣也未遇到任何麻煩。
沛縣,在胡亥心中有一個名人,但不用想就知道一定看不到,那就是劉邦。這位大爺因為私縱所押送的刑徒,現在在芒碭山中為匪了。說為匪還是高看了他,其實就是避難山中。不過此行的對方交易人雍齒,也多少算個小名人吧,倒是很容易見到的。
商貨交易之事,自有張負的家老和雍齒的家老去做,但作為家中主人身份的陳平既然跟來了,也要去拜望一下交易對方的主人身份之人,這就是禮儀。
胡亥對雍齒的印象平平。按說雍齒乃沛縣世族大豪,自應有世族的教養和驕傲,也許沛縣太小了,所以在胡亥看來,雍齒的世族驕傲是有了,但教養……不能說沒有,可也隻局限在禮儀上,驕傲自大的心態一覽無餘。
自大之人必有自卑之處,這一點也從陳平和雍齒的禮儀性會麵中可以看出。初始時,雍齒顯得高高在上,對陳平這種士子並不太看在眼裏。閑敘了一會,又因陳平知識廣博,很多事情雍齒不知和不能答,那藏在笑容中的尷尬就很搶眼,對陳平的態度也溫和有禮了很多,可眼神中又含入了些許嫉恨。
胡亥侍立於陳平身後,把這一切都看在眼中,得出的結論是,此人誌不大也算有些才幹,隻是人品欠佳,無需理會。
拜訪過雍齒,商務上的應酬就算完成,剩下的事情就是等家老們交割貨物,再交割帶往三川郡交易的貨物。這些事情就不勞陳平操心了,於是陳平帶著兩個童兒,在沛縣街市裏漫步,訪察民情。
沛縣不大,主街就一條,很快就轉完了。幾人轉而去找人聲最為鼎沸的酒肆,這種地方,是傳言的聚散之地,若說陳平隻是想隨意聽聽市井謠傳,胡亥則是很想專門聽聽有沒有什麽“反秦言論。”
秦朝不是文字獄的高峰頂點,因言獲罪之事也甚少留於曆史。胡亥在與陳平共坐共食時,且不說拉長了耳朵去聽點兒啥,就是那些刮進耳朵裏的話,要玩玩文字獄的話,也足以把這個酒肆一半的人抓起來砍了。
陳平比較偏向黃老學說,核心即所謂的“無為而治”,強調循法、德政、輕刑。
在本老拙的理解上,無為而治是對皇帝所說的,說白了,就是皇帝製定出律法,一切按律法做,盯著各級官吏執行好律法就行了,皇帝隻管享受天下供奉,可別再胡亂冒出什麽想法去改變。
咱們這位胡亥以前沒太關注過黃老,聽陳平的很耐心的給他解釋,多少對黃老學說有了些了解。在陳平看來,天下三十六郡,都執行多少年前為老秦人製定的嚴苛秦律,是山東百姓苦難的原因之一。
“始皇帝不封國,某不評價。然法應因地而製,除部分重典,如刑律外,應允許各郡製本地法。”陳平關於製律有如是說。說罷,他又笑了:“和你這樣童子說這個,何用?”
“路途無事,就當先生授講。”胡亥做了個鬼臉。
“童兒狡獪,吃我的穿我的,還要我白講。”陳平瞪了瞪眼。
胡亥立即從旁邊幾案上端過一碗酒水:“先生不白講,先生請飲潤喉。”
陳平在胡亥屁股上拍了一掌:“就你乖巧。”
張驃跪坐在陳平另一側,也斜了胡亥一眼,學著陳平的口氣:“就你乖巧。”陳平哈哈大笑。
“先生對現下山東局麵如何看?”胡亥順勢提出一個問題。
“說起來,秦廷的租賦並不算很重(始皇‘收泰半之賦’隻見東漢班固《漢書·食貨誌上》所載,真那樣算一算都知道早餓死人了。目前公認秦朝垮台的主要因素是徭役),其中戶賦相對有些麻煩,按人數征,不問田中是豐收還是歉收,若遇歉收就有些困難了。”
陳平苦笑了一下:“不過老秦對百姓最重的負擔,是徭役。始皇帝築連各國長城、開馳道、北伐匈奴、南平百越,都征發了大批徭役,又大築宮室、修驪山陵,刑徒徭役以十萬計。這樣一來,山東田耕就極受影響,而租賦又不減,這是最大的民累。二世登基後,除驪山陵繼續外,尚還未聽聞有新的土木修築之事,但願能讓百姓有個喘息吧,否則民怨沸騰之下……”
胡亥也在心中歎息,陳平啊,你的想法是好的,就我腦中原來二世的記憶中,也確實有讓民力恢複一段時間、暫不興建新的宮室等想法,可現在替身傀儡上台,趙高這個無能的家夥,必然會循曆史而開始阿房之地的宮室建設,牽扯進去二、三十萬徭役和四十多萬刑徒。
_
胡亥的預想很快成為了現實,趙高迫不及待的在二世東巡中就假皇帝之名發布了征發徭役、同時修築先皇帝陵和阿房之宮之詔。同時,又明發詔令,斥責始皇帝的那些公子和公主亂議朝政,竟敢懷疑二世得位不正。
從陳平處知道了這些詔令後,胡亥忽然冒出一句:“先皇帝的公子公主們,危矣。”
陳平讚賞的看著胡亥:“童兒此言何意?”
“先生,這個詔令不過是向天下詔告,先皇帝的公子和公主正在懷疑先皇帝遺詔。先皇帝的遺詔可是可以質疑的?按律這屬謀逆大罪。”胡亥聳聳肩:“或許下一個詔令仍是斥責造勢,或許下一個詔令就是捕殺,隻有上天知道了。”
陳平搖搖頭:“此皇帝家事,暫且不言。大征徭役築宮陵、修整馳道,才是百姓之災。自此,山東將無寧日了。”
胡亥心中也有些著急,但他也知道,冒牌皇帝仍在東巡,而隨同東巡的大臣官員中,並沒有能夠揭穿趙高以假代真的人。這樣的人必須是非常了解胡亥,並知道一些隻有他們才知道的胡亥秘事。二世東巡的計劃非常宏大,先至碣石,又沿海岸南下至會稽,然後再次北上至遼東,最後才迴鹹陽,至少需要走兩到三個月。自己隨同陳平家的商隊行程遠且陸路的每日行程少,轉迴三川郡也恐怕要四到五個月。這樣也好,假冒皇帝迴到鹹陽,趙高必然按曆史軌跡,把他弄到甘泉宮“雪藏”,這樣自己若能得到相應的支持,動起手來把握更大。
_
船隊在入南濟水前的澤邊停泊了。
“陳生”,陳平嶽父的家老正在跟他商量:“船家所說大野澤保資恐不可省。陳生還記得我等初入澤時就有小舟靠來問訊,是船家說在出澤時會尋保後才離去?仆在濟水上就打聽過,過大野澤必須要在澤邊漁戶中找人作保,即便已出澤水也不可省,否則下次入澤極可能遇匪盜,損耗資財更重,而我等迴返時還要入澤,即便不再入澤,出大野澤所經的南濟水和荷水一段,也仍可能遭遇水匪。好的消息是澤上匪盜不要命隻要錢,隻要不反抗通常不殺人。但若有澤邊漁戶作保,豎起他們的旗幡就無人襲擾了。隻是這作保之費也非輕,要占到所運貨值的一成到一成半。”
陳平拍了拍家老的胳膊:“無妨,明日我和酈商帶幾個人沿澤邊乘小舟走一遭,尋一下這個船家所說的禽足,或許可省下一些資財。在長垣咱們不是已經采買了一些禮品嘛,我再帶上兩千錢。至於澤上作保之費,待某歸後再備。”
第二日,陳平把嘟嘟囔囔又惡狠狠瞪著眼的張驃丟在了船上,卻帶著胡亥和酈商以及四個會使船的護衛,駕著小舟,根據船家的指點,沿岸向東而去。
南濟水入口泊船處到禽足所在的村落不近,陳平和酈商在水上足足行至快午時,才靠了村岸下舟,打聽到了禽足的家院所在。
禽足正好在家,聽陳平說出船家之名後,立即顯得很熱情,拍著胸脯保證,既是有人引介,作保資費隻取半成,隻要去告知一下村中漁戶的公認首領老大即可。至於陳平帶來的禮品和禮錢,也讓他一並帶到老大家裏去。
陳平也沒說什麽,跟著禽足就向首領家走,酈商隨在身後,兩個護衛分別拿著部分禮品。相距並不遠,幾十步就到了。禽足邊走邊介紹說,首領名為彭越,祖上也是名人,即彭祖,就是傳說中南極仙翁轉世化身、活了八百多歲那位,而彭城(今天徐州一帶)就是彭祖封地。
“彭越?又是一個名人啊。”胡亥在心中暗暗一笑。
彭越家的院落很大,立著兩排高樁,上掛大繩,有幾副細麻漁網攤掛在大繩上,院角向陽的一側還有一排竹架,晾曬著一些魚幹。禽足也不叩門,直接把它們帶進了院中,向主屋走去,兩名護衛則在院中站下。
見有人進院,屋內一個壯夫也走了出來,對禽足打了個招唿,然後目光轉向陳平和酈商。
禽足先向陳平介紹:“這就我等的大兄,彭越。”然後又走到彭越身邊,悄悄說了幾句話。
胡亥跟在陳平身側,好奇的看著彭越,這是一個高大黑紅的壯夫,長臉,劍眉環眼,鼻直口方,頜下一把大胡子修剪的很齊整,目光炯炯。聽了禽足的話,臉上綻開笑容,側身一抬手:“原來是陳留陳先生,漁家陋室,莫嫌粗鄙,請入內少坐。”
幾人進屋坐下,彭越先見到問了問陳平的商貨情況,都是什麽貨,裝了多少船,大約貨值如何等。陳平知道他是在概算需要要多少保護費。正事談完,彭越沒有說費用數額,反而似乎對酈商很感興趣:“這位豪士想必是商隊的護衛吧,某是否可冒昧請教尊稱?”
“陳留酈商,”陳平代為介紹道:“一路多蒙商的護佑,平甚感安心。”
酈商粗豪的一拱手,咧了咧嘴沒有說話。
彭越聽到“酈商”兩個字神色一動,接著就開顏大笑:“豪俠尊名酈商?可識得一個叫做扈輒的人?”
酈商也動容了:“某自然識得,那是某相識的兄弟。”
彭越看著禽足一起大笑。
禽足邊笑邊說:“真是巧,扈輒也是我等的兄弟。兄商少待,某去把這貨揪來。”說著起身出門而去。
彭越慢慢收斂著笑容,歡欣的對陳平說道:“先生既有兄商為護衛,兄商恰恰又與某等兄弟之一為兄弟,這作保大澤行船之事,那就非常易談了。”
陳平施禮道:“平謝過大俠相助之恩。”
正說著,禽足和一個壯夫衝進門來,一見酈商就大叫:“兄商,居然來此,扈輒可想死兄長了。”
酈商一見來人也當即站起,與來人互懟一拳,然後就擁抱起來。
一通折騰,大家重新落座,禽足又向扈輒引薦了陳平。
扈輒對陳平並不太在意,隻是禮節性的拱了拱手,然後又轉對酈商說了起來:“兄商行經大澤,居然事先不使人來告知扈輒,忒不夠兄弟。”
酈商嘿嘿的笑著:“你我兄弟乃萍水相逢而成好友,汝隻說居於昌邑,可沒說在大澤之畔。某還想待先生和彭兄,”他向彭越方向拱拱手,“談畢商賈事,再動問是否知道扈輒其人呢。”
扈輒咧開大嘴:“彭大兄要是不知扈輒為何人,那真該殺了。扈輒與越,就差在不是同一個父母而已。商,今日來此,可留幾日?”
酈商瞟了陳平一眼:“今日談妥過澤之事,某就要與先生返舟隊,往泗水沛縣了。”
扈輒馬上向陳平鄭重一揖:“某可否向先生借兄商居此,留兄與某共歡,待船隊到昌邑時,某自會送兄商至荷水邊,交還予先生,如何?至於濟水和荷水上的安全,卻是無須擔憂。”
陳平幹脆的答應:“有何不可?有幾位豪傑在昌邑,平自是放心商貨安全。”
彭越拊掌:“先生爽快,越也自會感念。”他指了指門外兩名護衛:“禽足說先生帶來束修(幹肉\/臘肉\/鹹肉)五十、酒十壇、錢兩千為見麵禮,越不客套就收下了。至於作保之資,既然商為商隊護衛,越就不取分毫。非但如此,先生迴返若仍需行經大澤,禽足可贈先生領幡一幅,自可暢行無阻。”
陳平心中大喜,這一下可省了巨額的費用,立即施禮相謝:“平謝過豪俠。”
_
因為還要趕迴船隊,陳平早早的和彭越等人告辭,留下酈商一人,從舟上搬十壇酒上岸交給禽足(幹肉和錢可以帶著,這酒壇子實在不好拿,所以一直放在舟上),帶著原來的四名護衛駕舟迴返。
舟上,陳平看胡亥臉上既有興奮之色,又有沉思的神態,就問道:“古胲,對此行的觀感如何?”
胡亥從思索中迴過神來:“先生,古胲向來居家讀書,不知市井之事。此番隨先生遊曆,大漲見識,也正要請教先生,這所謂作保之資,是否與請豪俠商一般,也是護衛開銷?”
陳平露出考校的神情:“某倒想先聽聽童兒的見解。”
胡亥笑笑:“先生既要考校,莫要譏笑古胲胡言即可。童兒認為,彭越等人,名為漁戶,實為大澤水匪。若先行求告,奉保資,則為正當交易,少取且行正道。不知者,貿然於大澤上行貨,則就以匪盜之麵目於澤中或濟水、荷水上劫掠也。”
陳平目光中露出欣賞之意:“童兒聰慧。莫說彭越、禽足等輩,”
他壓低了聲音:“就算是現在某所雇的船家,也未必不是向四方的暗匪先通消息的耳目,否則也不能以船家自己一個名號即可減保資五成,這就是童兒用昂貴珠串豪贈船家之功。且不說酈商與其匪相識資費全免,就說童兒贈串之舉使商隊免五成資費,就遠超某攜童兒返三川所費不知道多少倍,古胲還充某書童侍候,某此番賺大了。”
他戲謔而得意的笑了起來。
胡亥白了陳平一眼:“先生此言差矣,古胲得隨先生遊曆,增長見聞,又何虧也?”他想了想又說:“酈商既與澤匪善,想也非平凡之輩。”
陳平收起戲謔正色說:“童兒不是問過當下山東之局嗎,這也是山東局勢的一麵,就是匪盜盛行。因秦廷徭役之故,庶民單靠田畝度日已很艱難,許多人鬻田另謀生計,但無田無租賦可還有戶賦不免,所以居家為民、離家為匪的情況也日增。前日秦廷又征徭役於山東,再如此,當匪盜多至一定程度,百姓幾乎難以維生之時,再加上秦之苛律在民心之中造成的怨望,山東必成亂局,同時也為六國遺族複辟創造了條件。”
他沉默了一會又說:“童兒不要把這等言論外泄,不然某與童兒皆大罪也。惜乎童兒非朝堂重臣之族,否則要能稍事提醒,也可對百姓生活狀態有所改觀。”
胡亥想,要是讓我迴到鹹陽,你陳平就是我的重臣,我倒要看看你如何改善百姓生活。當然這話不能現在說,所以他隻是對著陳平重重地點了點頭。
從大野澤到濟水、荷水自是一路順暢(酈商是由扈輒送到昌邑的荷水邊迴到船隊的),由荷水轉入泗水一路到沛縣也未遇到任何麻煩。
沛縣,在胡亥心中有一個名人,但不用想就知道一定看不到,那就是劉邦。這位大爺因為私縱所押送的刑徒,現在在芒碭山中為匪了。說為匪還是高看了他,其實就是避難山中。不過此行的對方交易人雍齒,也多少算個小名人吧,倒是很容易見到的。
商貨交易之事,自有張負的家老和雍齒的家老去做,但作為家中主人身份的陳平既然跟來了,也要去拜望一下交易對方的主人身份之人,這就是禮儀。
胡亥對雍齒的印象平平。按說雍齒乃沛縣世族大豪,自應有世族的教養和驕傲,也許沛縣太小了,所以在胡亥看來,雍齒的世族驕傲是有了,但教養……不能說沒有,可也隻局限在禮儀上,驕傲自大的心態一覽無餘。
自大之人必有自卑之處,這一點也從陳平和雍齒的禮儀性會麵中可以看出。初始時,雍齒顯得高高在上,對陳平這種士子並不太看在眼裏。閑敘了一會,又因陳平知識廣博,很多事情雍齒不知和不能答,那藏在笑容中的尷尬就很搶眼,對陳平的態度也溫和有禮了很多,可眼神中又含入了些許嫉恨。
胡亥侍立於陳平身後,把這一切都看在眼中,得出的結論是,此人誌不大也算有些才幹,隻是人品欠佳,無需理會。
拜訪過雍齒,商務上的應酬就算完成,剩下的事情就是等家老們交割貨物,再交割帶往三川郡交易的貨物。這些事情就不勞陳平操心了,於是陳平帶著兩個童兒,在沛縣街市裏漫步,訪察民情。
沛縣不大,主街就一條,很快就轉完了。幾人轉而去找人聲最為鼎沸的酒肆,這種地方,是傳言的聚散之地,若說陳平隻是想隨意聽聽市井謠傳,胡亥則是很想專門聽聽有沒有什麽“反秦言論。”
秦朝不是文字獄的高峰頂點,因言獲罪之事也甚少留於曆史。胡亥在與陳平共坐共食時,且不說拉長了耳朵去聽點兒啥,就是那些刮進耳朵裏的話,要玩玩文字獄的話,也足以把這個酒肆一半的人抓起來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