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交替,上海街頭的梧桐樹迎來了最為翠綠的時節。


    而對新康裏的居民們來說,一件已經傳了快十年的“大事”終於在枝頭上的蟬鳴響起前塵埃落定。


    隨著動遷工作組的進駐,這座始建於1920年,承載著幾代人歡聲笑語、柴米油鹽、生老病死的石庫門弄堂,終於要和新時代告別了。


    雖有對老宅的不舍,但弄堂裏的絕大多數人還是和朱紅娟一樣,把高興和對未來生活的向往掛在嘴上。


    “哎喲,儂磨唧唧蘇薩拉(你慢騰騰的幹嘛)?人家一大清早就跑去動遷組了解政策了好伐?你麽還在這裏吃泡飯,到時候好處都被搶光了看你怎麽辦?”


    因為智能手機等電子設備的普及,原本遍布大街小巷的書報亭逐漸開始退出曆史舞台,周學根和朱紅娟這些年靠著幾平米的亭子賺了不少錢,眼看生意不景氣,自己年紀也慢慢大了,所以便爽利地選擇了直接退休。


    每天不用再早早起床,周學根終於可以舒舒服服地就著自己喜歡的鹹菜喝一碗熱騰騰的泡飯,但今天這雷打不動的早餐時光卻讓心急火燎的朱紅娟按捺不住了,碎著嘴子在那不停地絮絮叨叨。


    “急什麽啦,動遷組九點鍾上班,現在才八點半,站在門外麵擠來擠去又沒意思的咯,而且人家領導不是說過了嘛,所有拆遷政策都是陽光透明的,要麽拿錢,要麽拿房子,又不是靠搶的咯。”


    周學根“不為所動”,一邊繼續“唿嚕唿嚕”下著泡飯,一邊“反駁”著朱紅娟的論調。


    按照周清茹的說法,自己叔叔這些年最大的長進就是沒那麽怕老婆了,有時候占著理了甚至還會頂幾句嘴。


    當然所有的一切都隻停留在言語層麵上,如果朱紅娟像現在這樣站起身子叉著腰,瞪大了眼睛然後發出一句“嗯?”的質問,周學根還是隻能牽拉著腦袋認慫。


    兩人穿好衣服動身,等來到動遷組臨時辦公地點的時候發現已經是人滿為患,大家夥你一言我一語,字裏行間都是對於新生活的滿滿期待。


    弄堂裏的煙火氣被外人稱道,但起居上的不便卻是實打實的。


    無法兩人並行的狹窄過道、垂直難爬摔一跤就會青一塊紫一塊的樓梯、隔音形同虛設的薄牆……


    天寒地凍也得每天跑到外麵倒馬桶、永遠不能把吃的放外麵因為隨時有老鼠光顧、天再熱也不能幾個房間一起開空調不然分分鍾就會燒掉保險絲……


    這些都是上海石庫門弄堂數十年如一日的稀鬆平常,也在一紙動遷公告張貼出來後,成為了所有人無比期盼新家的情緒源泉。


    “阿娟,那窩裏(你們家)是打算要房子還是要現鈔啦?我聽說拿鈔票劃算,簽約費、人頭費、戶主費這些夯不啷當(總共)加起來要多幾十萬勒,拿了鈔票自己再去買房子也可以的呀。”


    燙著卷發的女人是朱紅娟退休後的麻將搭子,平時在“古井聊天區”也是一員猛將,最喜歡八卦弄堂裏別人家的事情。


    “阿拉窩裏鄉(我們家裏)這種大事情都是阿根做主的,他喜歡拿房子呀,而且茹茹這兩年工作也忙,不太迴家住的,我們兩個弄一套郊區的登登(住住)也蠻好的。”


    朱紅娟也不多說,這動遷雖然是大喜事,但隻要牽涉到錢的分配,總會引發些紛爭,之前動遷組還沒進來的時候,就已經鬧出好幾次兄弟姐妹當著老父老母爭得麵紅耳赤甚至大打出手的情況,更不要說現在白花花的銀子就擺在所有人麵前了。


    朱紅娟家裏沒那麽複雜,總共就三口人三個戶口,想要搞點“花頭”也搞不出來,所以自然不願意摻和到街坊鄰居的那些“深層次”討論裏去。


    經過一整天忙碌的填報材料、戶口審查、政策宣導等等流程,朱紅娟和周學根總算是拿到了屬於他們的動遷合同,兩人這時反倒沒有急著簽字,而是抱著合同迴到家,趕緊用手機拍了幾張照片,再通過微信傳給了周清茹。


    朱紅娟像是還不放心,還特地戴起老花鏡編輯了一條信息發了出去。


    【茹茹,合同拿迴來了,你有空的時候看看,選房的搖號應該是在下個月初,到時候我們一起去。】


    十四年過去了,當初怯生生跟著周學根來到弄堂裏的小女孩已經長大,要強了一輩子的朱紅娟也終於可以卸下家裏頂梁柱的擔子,放心地把大事情的決定權統統交給周清茹。


    搖號選房的當天,新康裏的街坊鄰居們都是“盛裝出席”,周學根和朱紅娟自是也不例外,兩人穿的衣服都來自周清茹設計的“歲月”係列,簡約大方,又得體好看,是安茹所有產品裏最受中老年消費群體歡迎的款式。


    現場人聲鼎沸,抽到靠前號碼的家庭歡唿雀躍,手氣不佳的則是隻能相互安慰。


    所幸被叔叔嬸嬸強行推上台的周清茹運氣向來沒話說,總共七八百套房源,她抽到的兩個號碼分別是12和18。


    按照相關政策,朱紅娟他們可以分到兩套房子,一大一小。


    小的是兩室一廳,五十來個平方;大的則要一百二十多個平,是標準的三室兩廳。


    動遷的房子位於鬆江佘山區域,都在一個小區,有個還挺溫馨的名字——佘北家園。


    房子選完,緊接著就是產權登記的文件確認環節,沒想到事情到了這最後一步卻卡了殼,全因周清茹死活不肯在文件上簽下自己的名字。


    “嬸嬸,這不行,新康裏的房子都是你和叔叔的,拆遷以後分的新房子也應該這樣,哪能還把大的一套寫我名字呢?”


    周清茹今天才知道周學根和朱紅娟的打算,在她看來自己能有今天多虧了叔叔嬸嬸的收留,這份恩情已經比天還大,又怎麽能再去拿一套房子呢。


    “說什麽胡話呢?我們家三個戶口,所以才能分到兩套房子,缺了你可不行。”


    “還有我和你叔叔年紀大了,住個三室兩廳的就是浪費,收拾起來也吃力,你和小楊不是在上海還沒買房子嘛,就先住這套,雖然動遷房肯定沒有商品房來的氣派,但給你們小兩口結好婚過渡一段時間總是沒問題的。”


    朱紅娟“據理力爭”,硬拉著周清茹的手要去簽字畫押,同時還不斷給一旁的周學根使眼色,意思是讓他也別光看著,趕緊為小家出出力。


    “是呀,茹茹,你和小楊的公司現在是賺了錢,但那是你們在一起以後才努力來的,女孩子要出嫁,娘家怎麽能沒嫁妝呢?”


    “我和你嬸嬸又沒小孩,走掉以後麽房子總歸都是你的,早點給晚點給不都是一樣的嘛。”


    周學根“心領神會”,可這一開口就證明了男人大多都是直腸子,一句話就把他和朱紅娟的心思交了個底朝天。


    周清茹最後還是聽話簽了字,但幾乎是用盡了全身力氣才忍住了不讓眼眶裏打轉的淚水掉下來。


    娘家,一個她從來都不敢奢望的詞匯,卻被叔叔和嬸嬸牢牢記在了心裏。


    朱紅娟在那“不動聲色”地捏著自己老公的後腰,怪他一把年紀了還不會講話,周學根滿臉冤枉,痛的齜牙咧嘴也沒搞明白到底哪裏沒做對。


    那般“夫妻和睦”“其樂融融”的模樣愣是把周清茹逗樂了,她捧著肚子前仰後俯,笑得“淚水”直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山有蟬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亂世TICH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亂世TICH並收藏山有蟬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