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爭奪主考官
穿梭異界之我來自現代 作者:就當減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金鑾殿內,氣氛凝重得仿若暴風雨來臨前的片刻寧靜。劉堅端坐在那威嚴的龍椅之上,目光深邃地掃視著殿下眾人,剛剛開口說了幾句關於科舉籌備的話,話音還在空中悠悠迴蕩,隻見一位官員便從隊列中穩步邁出。
此人這位正是禮部的侍郎崔燦。崔燦站定之後,恭敬地躬身行禮,那動作行雲流水般自然流暢,隨後中氣十足地說道:“啟稟陛下,微臣有話要說。”待得皇上微微點頭示意,他才直起身來,繼續說道:“陛下,依臣之見,往年我朝人才選拔一直采用的是推薦製度,而今年,陛下首次改用科舉製,欲為我夏國廣納天下賢才,實乃開天辟地之壯舉,功在千秋。如此重大的變革,關乎國運興衰,理應由禮部尚書陳大人全權負責此次科舉事宜。畢竟,禮部平日裏對各類選才之事最為熟悉,定能確保科舉順利進行,為朝廷選拔出真正有真才實學、能安邦定國的賢才。”
崔燦這一番話,話語剛落,一位大臣便如同得到了某種號令,迅速出班,高聲道:“臣,複議。”緊接著,第二個、第三個……七八個大臣仿若約好了一般,接連出班,“臣、複議。”的聲音此起彼伏,都表示讚成禮部尚書陳永年為主考官。
站在一旁的陸肖,目光不動聲色地觀察著眾人的一舉一動,這時,身旁有人悄然靠近,壓低聲音告訴他:“大人,您可知這崔燦來曆?他乃是來自甘州的崔氏家族,那可是名門望族,族中子弟在朝堂、軍中皆有任職,而且他還是堅定支持太子的一方勢力,今日這番話,怕是大有深意啊。”陸肖聽聞,微微頷首,麵上不動聲色,心中卻暗自思忖道:“這崔燦此時站出來發言,看似為公,實則為私,想必是想試探一下陛下和其他大臣對此事的態度,好為他們所支持的人爭取到這個重要職位,這是投石問路啊。”
就在眾人以為局勢漸明之時,戶部侍郎周謙卻出班打破了平靜,他上前一步,朗聲道:“皇上,臣以為,這是夏國的第一次科舉,其意義非凡,關乎我朝未來數十年之根基。禮部平日裏雖操辦諸多事宜,但多為禮儀形式,若僅由禮部出麵,是不是顯得朝廷對這等開創新局之事不夠重視?臣認為應該由戶部尚書王大人出任主考官。戶部掌管錢糧賦稅,關乎國計民生,王大人每日與各類賬目、實務打交道,深知用人之要,必能為朝廷選出務實能幹之官員,以充實朝堂。”
緊接著,有幾個人依次出班,齊聲口稱:“臣,複議。”
陸肖冷眼旁觀,心中明了,雖然站出來的人比較多,但看官職,都不是很高,明顯這些人都是雙方先出來投石問路的,探查雙方態度的小卒,真正的大人物,還在後麵伺機而動。
忽然,在群臣中又走出一人,此人步伐沉穩,氣度不凡,來到殿前站定,說道:“啟稟皇上,臣認為此次科舉乃是為國選官,所選拔之人日後要執掌一方,治理百姓,理應由吏部尚書劉大人擔任。劉大人為官清廉、剛正不阿,在吏部多年,閱人無數,對官員的品行、才能有著精準的判斷,相信定能為夏國選拔出德才兼備、清正廉潔的優秀官員。”緊接著又是十多位官員出聲複議,一時間,殿內分成了幾派,各執一詞,互不相讓。
陸肖聽後,嘴角微微一挑,心道:這世家集團也出來了,看來這是要三足鼎立了呀!經過這第一輪較量,太子、大二皇子、世家集團,都先後跳了出來,各自打著小算盤。如果不是事先和皇上、王爺通了氣,任誰坐在龍椅上都是很難做出選擇的。太子為了鞏固地位,急需拉攏各方勢力,通過掌控科舉,將有才之士納入麾下;二皇子為了有資本爭奪皇位,自然也不肯放過這個樹立威望、培植黨羽的良機;世家要打壓寒門,維持自家的尊崇地位,斷不能讓寒門子弟輕易通過科舉翻身。哈哈,真是你方唱罷我登場,熱鬧的緊呀,這金鑾殿倒成了各方博弈的戲台。
就見三方是引經據典,闡述各自的優勢,言辭犀利,爭執不休,唾沫星子橫飛。除了武將們一臉懵懂,站在一旁默不作聲,這三個集團,幾乎囊括了所有文官,大殿上吵得嗡嗡作響,仿若有無數隻蜜蜂在亂竄。就見皇上劉堅,仿若看戲一般,一點也沒有製止的意思,深邃的眼眸中甚至透著幾分玩味,好像還看的津津有味,就差整把瓜子,弄盤西瓜,優哉遊哉地當個看客了。
這時,戶部尚書王傑仁見場麵愈發混亂,終於按捺不住,走出一步,大聲喝道:“都住嘴,金殿之上成何體統!朝堂議事,當以國事為重,如此喧嘩,豈是臣子所為?”這一聲怒喝仿若一道驚雷,亂哄哄的聲音瞬間停了下來,王尚書這才轉身對劉堅說道:“啟稟皇上,臣以為我等雖為朝廷重臣,但是對於第一次科舉這等大事來說,身份還是略顯不足。臣細細思量,唯有二皇子殿下為主考官最為合適。二皇子殿下自幼聰慧,熟讀詩書,才學過人,對國事有著深刻的見解,由殿下出任主考官,既能展現出朝廷對考生的重視,又不逾越禮製。殿下身份尊貴,德才兼備,唯有您做為主考官,才能讓天下人信服。臣懇請殿下擔任主考官。”
二皇子聽聞,臉上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喜色,卻又連忙謙遜地說道:“王大人,此言重了,孤何德何能,能肩此重任?這科舉之事,關乎萬千學子前程,關乎我朝國運,孤生怕有所疏漏,誤了國家大事啊。”
王尚書連忙說道:“殿下您客氣了,臣所言句句屬實。殿下您心懷天下,平日裏對有才之士便多有關注,若由您主持科舉,臣以為,此乃眾望所歸,還望殿下莫要推辭。”
緊接著,一票文官仿若得到了指示,齊聲說道:“臣等懇請殿下出任主考官。”
二皇子臉上露出一副視死如歸的樣子,仿若接下了千斤重擔,說道:“孤,謝過諸位信任。既然如此,孤答應便是!”說完轉身對著劉堅躬身道:“兒臣願擔任此次考官,為父皇分憂,為國家選才!請父皇恩準!”那姿態,仿佛自己要去為國盡忠似的。
陸肖看到這,差點沒笑出聲,心中暗道:這二皇子演的好一出雙簧呀,這就直接跳出來了,明眼人都看得出啦,這是直接就要強行上位呀,不惜一切要搶在前頭,把這科舉當成了自己的墊腳石,也不怕步子邁得太大,扯著了後腿。
“且慢!”就在眾人以為大局已定之時,一聲高唿打破了二皇子的美夢,眾人循聲望去,就見出聲製止的人是禮部尚書陳永年,隻見他出班說道:“皇上,這種為國選材的事,臣認為還是應該由太子殿下負責的好。太子殿下乃國之儲君,身份尊崇無比,論天下重視的程度,沒有比太子更合適的了。而且殿下禮賢下士、待人寬厚,素有賢名,更能令天下有才之人折服。由太子殿下主持科舉,既能彰顯朝廷對人才的渴慕,又能讓學子們感受到皇家的恩寵,日後必當死心塌地為朝廷效力。”
“臣等複議!”唿啦一下又一大票人發聲。
隻見那站在前排、氣宇軒昂的太子,目睹眼前眾人的舉動後,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然後不緊不慢地開口說道:“承蒙諸位臣公的厚愛與舉薦,本太子在此深表感激之情!”說罷,轉過身來,麵向皇帝劉堅,先是恭恭敬敬地行了一個禮,朗聲道:“父皇啊,兒臣自覺有信心能夠勝任這主考官一職。懇請父皇能恩準兒臣擔此重任,兒臣定當竭盡全力,不負眾望!”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頓時一片嘩然。誰都知道,此次主考官之職對於皇位的爭奪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而此刻,太子竟然如此直白地向皇帝請求擔任這一要職,顯然是已經下定決心要與二皇子展開一場激烈的競爭了。一時間,整個朝堂陷入了緊張的氣氛之中。
突然,有人高唿“臣有異議!”眾人轉頭望去,居然是吏部尚書劉仲安,他邁著沉穩的步伐上前,接著說道:“臣認為,監考主官應該選老成持重、德高望重之人。之前推選二人雖然身份貴為皇子,但是在學問和威望上,終究還是年輕,不足以與衍聖公相比。衍聖公乃孔聖之後,傳承千年的世家,學問淵博,品德高尚,受世人敬仰,由衍聖公為監考主考官,必能讓科舉公正嚴明,選出真正的棟梁之才。”
陸肖心道,好家夥這幫人不惜將孔家的老人都搬出來了,這要是自己擔任了主考官,各方勢力指定會在科舉中動手腳的,不給自己使絆子,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此人這位正是禮部的侍郎崔燦。崔燦站定之後,恭敬地躬身行禮,那動作行雲流水般自然流暢,隨後中氣十足地說道:“啟稟陛下,微臣有話要說。”待得皇上微微點頭示意,他才直起身來,繼續說道:“陛下,依臣之見,往年我朝人才選拔一直采用的是推薦製度,而今年,陛下首次改用科舉製,欲為我夏國廣納天下賢才,實乃開天辟地之壯舉,功在千秋。如此重大的變革,關乎國運興衰,理應由禮部尚書陳大人全權負責此次科舉事宜。畢竟,禮部平日裏對各類選才之事最為熟悉,定能確保科舉順利進行,為朝廷選拔出真正有真才實學、能安邦定國的賢才。”
崔燦這一番話,話語剛落,一位大臣便如同得到了某種號令,迅速出班,高聲道:“臣,複議。”緊接著,第二個、第三個……七八個大臣仿若約好了一般,接連出班,“臣、複議。”的聲音此起彼伏,都表示讚成禮部尚書陳永年為主考官。
站在一旁的陸肖,目光不動聲色地觀察著眾人的一舉一動,這時,身旁有人悄然靠近,壓低聲音告訴他:“大人,您可知這崔燦來曆?他乃是來自甘州的崔氏家族,那可是名門望族,族中子弟在朝堂、軍中皆有任職,而且他還是堅定支持太子的一方勢力,今日這番話,怕是大有深意啊。”陸肖聽聞,微微頷首,麵上不動聲色,心中卻暗自思忖道:“這崔燦此時站出來發言,看似為公,實則為私,想必是想試探一下陛下和其他大臣對此事的態度,好為他們所支持的人爭取到這個重要職位,這是投石問路啊。”
就在眾人以為局勢漸明之時,戶部侍郎周謙卻出班打破了平靜,他上前一步,朗聲道:“皇上,臣以為,這是夏國的第一次科舉,其意義非凡,關乎我朝未來數十年之根基。禮部平日裏雖操辦諸多事宜,但多為禮儀形式,若僅由禮部出麵,是不是顯得朝廷對這等開創新局之事不夠重視?臣認為應該由戶部尚書王大人出任主考官。戶部掌管錢糧賦稅,關乎國計民生,王大人每日與各類賬目、實務打交道,深知用人之要,必能為朝廷選出務實能幹之官員,以充實朝堂。”
緊接著,有幾個人依次出班,齊聲口稱:“臣,複議。”
陸肖冷眼旁觀,心中明了,雖然站出來的人比較多,但看官職,都不是很高,明顯這些人都是雙方先出來投石問路的,探查雙方態度的小卒,真正的大人物,還在後麵伺機而動。
忽然,在群臣中又走出一人,此人步伐沉穩,氣度不凡,來到殿前站定,說道:“啟稟皇上,臣認為此次科舉乃是為國選官,所選拔之人日後要執掌一方,治理百姓,理應由吏部尚書劉大人擔任。劉大人為官清廉、剛正不阿,在吏部多年,閱人無數,對官員的品行、才能有著精準的判斷,相信定能為夏國選拔出德才兼備、清正廉潔的優秀官員。”緊接著又是十多位官員出聲複議,一時間,殿內分成了幾派,各執一詞,互不相讓。
陸肖聽後,嘴角微微一挑,心道:這世家集團也出來了,看來這是要三足鼎立了呀!經過這第一輪較量,太子、大二皇子、世家集團,都先後跳了出來,各自打著小算盤。如果不是事先和皇上、王爺通了氣,任誰坐在龍椅上都是很難做出選擇的。太子為了鞏固地位,急需拉攏各方勢力,通過掌控科舉,將有才之士納入麾下;二皇子為了有資本爭奪皇位,自然也不肯放過這個樹立威望、培植黨羽的良機;世家要打壓寒門,維持自家的尊崇地位,斷不能讓寒門子弟輕易通過科舉翻身。哈哈,真是你方唱罷我登場,熱鬧的緊呀,這金鑾殿倒成了各方博弈的戲台。
就見三方是引經據典,闡述各自的優勢,言辭犀利,爭執不休,唾沫星子橫飛。除了武將們一臉懵懂,站在一旁默不作聲,這三個集團,幾乎囊括了所有文官,大殿上吵得嗡嗡作響,仿若有無數隻蜜蜂在亂竄。就見皇上劉堅,仿若看戲一般,一點也沒有製止的意思,深邃的眼眸中甚至透著幾分玩味,好像還看的津津有味,就差整把瓜子,弄盤西瓜,優哉遊哉地當個看客了。
這時,戶部尚書王傑仁見場麵愈發混亂,終於按捺不住,走出一步,大聲喝道:“都住嘴,金殿之上成何體統!朝堂議事,當以國事為重,如此喧嘩,豈是臣子所為?”這一聲怒喝仿若一道驚雷,亂哄哄的聲音瞬間停了下來,王尚書這才轉身對劉堅說道:“啟稟皇上,臣以為我等雖為朝廷重臣,但是對於第一次科舉這等大事來說,身份還是略顯不足。臣細細思量,唯有二皇子殿下為主考官最為合適。二皇子殿下自幼聰慧,熟讀詩書,才學過人,對國事有著深刻的見解,由殿下出任主考官,既能展現出朝廷對考生的重視,又不逾越禮製。殿下身份尊貴,德才兼備,唯有您做為主考官,才能讓天下人信服。臣懇請殿下擔任主考官。”
二皇子聽聞,臉上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喜色,卻又連忙謙遜地說道:“王大人,此言重了,孤何德何能,能肩此重任?這科舉之事,關乎萬千學子前程,關乎我朝國運,孤生怕有所疏漏,誤了國家大事啊。”
王尚書連忙說道:“殿下您客氣了,臣所言句句屬實。殿下您心懷天下,平日裏對有才之士便多有關注,若由您主持科舉,臣以為,此乃眾望所歸,還望殿下莫要推辭。”
緊接著,一票文官仿若得到了指示,齊聲說道:“臣等懇請殿下出任主考官。”
二皇子臉上露出一副視死如歸的樣子,仿若接下了千斤重擔,說道:“孤,謝過諸位信任。既然如此,孤答應便是!”說完轉身對著劉堅躬身道:“兒臣願擔任此次考官,為父皇分憂,為國家選才!請父皇恩準!”那姿態,仿佛自己要去為國盡忠似的。
陸肖看到這,差點沒笑出聲,心中暗道:這二皇子演的好一出雙簧呀,這就直接跳出來了,明眼人都看得出啦,這是直接就要強行上位呀,不惜一切要搶在前頭,把這科舉當成了自己的墊腳石,也不怕步子邁得太大,扯著了後腿。
“且慢!”就在眾人以為大局已定之時,一聲高唿打破了二皇子的美夢,眾人循聲望去,就見出聲製止的人是禮部尚書陳永年,隻見他出班說道:“皇上,這種為國選材的事,臣認為還是應該由太子殿下負責的好。太子殿下乃國之儲君,身份尊崇無比,論天下重視的程度,沒有比太子更合適的了。而且殿下禮賢下士、待人寬厚,素有賢名,更能令天下有才之人折服。由太子殿下主持科舉,既能彰顯朝廷對人才的渴慕,又能讓學子們感受到皇家的恩寵,日後必當死心塌地為朝廷效力。”
“臣等複議!”唿啦一下又一大票人發聲。
隻見那站在前排、氣宇軒昂的太子,目睹眼前眾人的舉動後,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然後不緊不慢地開口說道:“承蒙諸位臣公的厚愛與舉薦,本太子在此深表感激之情!”說罷,轉過身來,麵向皇帝劉堅,先是恭恭敬敬地行了一個禮,朗聲道:“父皇啊,兒臣自覺有信心能夠勝任這主考官一職。懇請父皇能恩準兒臣擔此重任,兒臣定當竭盡全力,不負眾望!”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頓時一片嘩然。誰都知道,此次主考官之職對於皇位的爭奪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而此刻,太子竟然如此直白地向皇帝請求擔任這一要職,顯然是已經下定決心要與二皇子展開一場激烈的競爭了。一時間,整個朝堂陷入了緊張的氣氛之中。
突然,有人高唿“臣有異議!”眾人轉頭望去,居然是吏部尚書劉仲安,他邁著沉穩的步伐上前,接著說道:“臣認為,監考主官應該選老成持重、德高望重之人。之前推選二人雖然身份貴為皇子,但是在學問和威望上,終究還是年輕,不足以與衍聖公相比。衍聖公乃孔聖之後,傳承千年的世家,學問淵博,品德高尚,受世人敬仰,由衍聖公為監考主考官,必能讓科舉公正嚴明,選出真正的棟梁之才。”
陸肖心道,好家夥這幫人不惜將孔家的老人都搬出來了,這要是自己擔任了主考官,各方勢力指定會在科舉中動手腳的,不給自己使絆子,那是絕對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