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爺,事情已經辦妥當了。”書房裏,張昭正聚精會神地翻閱著手中的書卷,聽到敲門聲後,他頭也不抬地應了一聲:“進來吧。”隻見管家輕手輕腳地推開門,快步走到張昭麵前,躬身行禮後說道。
張昭微微抬起頭,目光從書卷上移開,看向管家,淡淡地問了一句:“嗯,都處理妥當了嗎?”
管家連忙迴答道:“迴老爺,一切都已按照您的吩咐處理完畢,隻是……”說到這裏,管家稍稍停頓了一下,似乎有些猶豫要不要繼續說下去。
張昭見狀,皺了皺眉,追問道:“怎麽迴事?但說無妨。”
管家這才深吸一口氣,如實稟報:“老爺,河東本家那邊,除了小少爺之外,其餘的人都處理掉了。”
“張朔麽?”張昭若有所思地念叨著這個名字,臉上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驚訝之色。
管家點了點頭,接著說道:“小少爺還向我借了一把刀。”
張昭聽後,不禁摸了摸自己下巴處的胡須,輕聲笑道:“嗬嗬,倒是老夫看走眼了,沒想到本家中竟還有如此明白事理的人。”
稍作沉吟,張昭揮揮手對管家說道:“行了,你將這些東西弄好,然後以本家認罪的名義呈送聖上吧,此事到此為止,也算有個了結了,去把張晉叫來。”
“是,老爺。”管家微微躬身行禮後,緩緩地向後退步,直至退出房間並輕輕合上房門才轉身離去。
此時,書房內一片寂靜,隻聽得見輕微的腳步聲由遠及近傳來。“爺爺,您找我?”隨著一聲詢問,隻見張晉輕輕地推開書房厚重的雕花木門,邁著穩健的步伐走了進來。
他身穿一襲素色長衫,身姿挺拔如鬆,麵龐清秀俊朗,眼神中透著一股堅定和執著。
張昭坐在書桌前,手中握著一卷古籍,聽到聲音後抬起頭來,目光落在張晉身上,緩緩開口問道:“你還是想拜王希為師?”
張晉毫不猶豫地點了點頭,鄭重地迴答道:“孫兒還是想拜王尚書為師。”
張昭輕歎了一口氣,語氣略顯無奈地說道:“王希不會收你的。”
然而,張晉並沒有因為爺爺的話而退縮,他向前一步,直視著張昭的眼睛,堅定地說:“孫兒想試試。”
張昭凝視著眼前這個倔強的孫子,沉默片刻後再次問道:“你也想做個完人?”
張晉搖了搖頭,誠懇地解釋道:“孫兒並非想要成為一個完人,隻是想做個對國家、對百姓有用的讀書人。”
張昭聽後不禁皺起眉頭,提高音量說道:“那何必要找王希呢?長安城裏有才學的讀書人多如繁星,比如太學院的趙瑜平和貢院的李東澤,他們可都是金榜題名、名噪一時的人物啊!再者說,離咱們近些的,你爺爺我難道就不是一個飽讀詩書之人嗎?”說完,他用略帶責備的眼神看著張晉。
“孫兒哪有說爺爺您不是讀書人了!爺爺您可真是冤枉孫兒 ……”張晉慌張地說道。
隻見張昭輕撫著自己那長長的胡須,突然放聲大笑起來。慢慢他止住笑聲,目光如炬地盯著張晉,緩緩開口道:“難道就是因為王希提參加的鄉試嗎?”
聽到這話,張晉連忙點頭應道:“正是,爺爺。”
此時,張昭的眼神變得深邃而凝重,他注視著張晉,語重心長地問道:“你可知道為什麽寒門子弟乃至那些平民人家的孩子想要讀書如此之艱難?”
張晉搖了搖頭,低聲迴答道:“孫兒不知……”
張昭輕輕歎了口氣,繼續說道:“要供養一個讀書人,往往需要全家人節衣縮食,甚至不惜忍饑挨餓。即便如此,曆經數年之久,也未必能夠培養出一個真正的讀書之才。歸根結底啊,還是這個世道所迫。如今這年頭,能讓普通百姓填飽肚子便已是萬幸之事了,又哪裏還有多餘的錢財來供孩子們讀書呢?且不說別的,單是一本普通的書籍就得花費五十文銅錢,若是質量稍好一些的,則動輒就要好幾兩銀子呐!更別提那筆墨紙硯等必備之物了,無一不是極為耗費錢財的東西。”
說完這番話後,張昭稍稍停頓了片刻,然後將目光再次投向了張晉,眼中流露出一絲期許之意:“晉兒,如果你真心實意地想要為天下蒼生謀福祉、做些實事,倒不如先設法讓他們今後的生活過得更為順遂一些。隻有黎民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了,願意讀書求學之人自然而然也就會多了。”
“孫兒明白了……”趙德輕聲呢喃著。
趙德緩緩走到李崇然身旁,壓低聲音道:“聖上,河東張家將此前貪墨的錢財如數奉還……而且……”
李崇然則半臥於華麗的龍榻之上,右手慵懶地撐著頭部,微微抬起眼眸,目光如炬般凝視著趙德說道:“講”。
趙德深吸一口氣,接著小心翼翼地開口:“聖上,以及河東張家的主事人都已經沒了,現在就剩下一個十五歲的孩童....”說完這句話後,他便靜靜地垂首而立,等待著李崇然的迴應。
李崇然聽後,臉上並未顯露出過多的表情變化,隻是隨意地擺了擺手,漫不經心地說道:“既然如此,那此事就此了結吧。”仿佛這不過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已。
趙德連忙恭恭敬敬地點頭應道:“是,聖上。”隨後,他默默地退至一旁,不敢再多言半句。
“並州有傳信過來嗎?”李崇然眉頭微皺,突然開口向身旁的趙德說道。
站在一旁的趙德一聽,連忙躬身行禮,恭聲迴道:“迴聖上,胡老將軍目前沒有傳來任何書信。”
李崇然點了點頭。沉默片刻後,他再次開口說道:“嗯,過陣子有一件事讓你去辦。”
趙德心頭一緊,趕忙應聲道:“為聖上辦事,是老奴的榮幸。”
張昭微微抬起頭,目光從書卷上移開,看向管家,淡淡地問了一句:“嗯,都處理妥當了嗎?”
管家連忙迴答道:“迴老爺,一切都已按照您的吩咐處理完畢,隻是……”說到這裏,管家稍稍停頓了一下,似乎有些猶豫要不要繼續說下去。
張昭見狀,皺了皺眉,追問道:“怎麽迴事?但說無妨。”
管家這才深吸一口氣,如實稟報:“老爺,河東本家那邊,除了小少爺之外,其餘的人都處理掉了。”
“張朔麽?”張昭若有所思地念叨著這個名字,臉上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驚訝之色。
管家點了點頭,接著說道:“小少爺還向我借了一把刀。”
張昭聽後,不禁摸了摸自己下巴處的胡須,輕聲笑道:“嗬嗬,倒是老夫看走眼了,沒想到本家中竟還有如此明白事理的人。”
稍作沉吟,張昭揮揮手對管家說道:“行了,你將這些東西弄好,然後以本家認罪的名義呈送聖上吧,此事到此為止,也算有個了結了,去把張晉叫來。”
“是,老爺。”管家微微躬身行禮後,緩緩地向後退步,直至退出房間並輕輕合上房門才轉身離去。
此時,書房內一片寂靜,隻聽得見輕微的腳步聲由遠及近傳來。“爺爺,您找我?”隨著一聲詢問,隻見張晉輕輕地推開書房厚重的雕花木門,邁著穩健的步伐走了進來。
他身穿一襲素色長衫,身姿挺拔如鬆,麵龐清秀俊朗,眼神中透著一股堅定和執著。
張昭坐在書桌前,手中握著一卷古籍,聽到聲音後抬起頭來,目光落在張晉身上,緩緩開口問道:“你還是想拜王希為師?”
張晉毫不猶豫地點了點頭,鄭重地迴答道:“孫兒還是想拜王尚書為師。”
張昭輕歎了一口氣,語氣略顯無奈地說道:“王希不會收你的。”
然而,張晉並沒有因為爺爺的話而退縮,他向前一步,直視著張昭的眼睛,堅定地說:“孫兒想試試。”
張昭凝視著眼前這個倔強的孫子,沉默片刻後再次問道:“你也想做個完人?”
張晉搖了搖頭,誠懇地解釋道:“孫兒並非想要成為一個完人,隻是想做個對國家、對百姓有用的讀書人。”
張昭聽後不禁皺起眉頭,提高音量說道:“那何必要找王希呢?長安城裏有才學的讀書人多如繁星,比如太學院的趙瑜平和貢院的李東澤,他們可都是金榜題名、名噪一時的人物啊!再者說,離咱們近些的,你爺爺我難道就不是一個飽讀詩書之人嗎?”說完,他用略帶責備的眼神看著張晉。
“孫兒哪有說爺爺您不是讀書人了!爺爺您可真是冤枉孫兒 ……”張晉慌張地說道。
隻見張昭輕撫著自己那長長的胡須,突然放聲大笑起來。慢慢他止住笑聲,目光如炬地盯著張晉,緩緩開口道:“難道就是因為王希提參加的鄉試嗎?”
聽到這話,張晉連忙點頭應道:“正是,爺爺。”
此時,張昭的眼神變得深邃而凝重,他注視著張晉,語重心長地問道:“你可知道為什麽寒門子弟乃至那些平民人家的孩子想要讀書如此之艱難?”
張晉搖了搖頭,低聲迴答道:“孫兒不知……”
張昭輕輕歎了口氣,繼續說道:“要供養一個讀書人,往往需要全家人節衣縮食,甚至不惜忍饑挨餓。即便如此,曆經數年之久,也未必能夠培養出一個真正的讀書之才。歸根結底啊,還是這個世道所迫。如今這年頭,能讓普通百姓填飽肚子便已是萬幸之事了,又哪裏還有多餘的錢財來供孩子們讀書呢?且不說別的,單是一本普通的書籍就得花費五十文銅錢,若是質量稍好一些的,則動輒就要好幾兩銀子呐!更別提那筆墨紙硯等必備之物了,無一不是極為耗費錢財的東西。”
說完這番話後,張昭稍稍停頓了片刻,然後將目光再次投向了張晉,眼中流露出一絲期許之意:“晉兒,如果你真心實意地想要為天下蒼生謀福祉、做些實事,倒不如先設法讓他們今後的生活過得更為順遂一些。隻有黎民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了,願意讀書求學之人自然而然也就會多了。”
“孫兒明白了……”趙德輕聲呢喃著。
趙德緩緩走到李崇然身旁,壓低聲音道:“聖上,河東張家將此前貪墨的錢財如數奉還……而且……”
李崇然則半臥於華麗的龍榻之上,右手慵懶地撐著頭部,微微抬起眼眸,目光如炬般凝視著趙德說道:“講”。
趙德深吸一口氣,接著小心翼翼地開口:“聖上,以及河東張家的主事人都已經沒了,現在就剩下一個十五歲的孩童....”說完這句話後,他便靜靜地垂首而立,等待著李崇然的迴應。
李崇然聽後,臉上並未顯露出過多的表情變化,隻是隨意地擺了擺手,漫不經心地說道:“既然如此,那此事就此了結吧。”仿佛這不過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已。
趙德連忙恭恭敬敬地點頭應道:“是,聖上。”隨後,他默默地退至一旁,不敢再多言半句。
“並州有傳信過來嗎?”李崇然眉頭微皺,突然開口向身旁的趙德說道。
站在一旁的趙德一聽,連忙躬身行禮,恭聲迴道:“迴聖上,胡老將軍目前沒有傳來任何書信。”
李崇然點了點頭。沉默片刻後,他再次開口說道:“嗯,過陣子有一件事讓你去辦。”
趙德心頭一緊,趕忙應聲道:“為聖上辦事,是老奴的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