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是國家的血液,官吏行政就是其中的器官。


    隻有血液在流動,器官組織卻全都躺平,那這個國家“人”就會死,就會腐敗消亡!


    可以說,任何人都能躺平,唯有官老爺們不能躺平,他們享受了最優渥的政治特權和資源,那就必須比任何人都要更努力做事才行。


    不苦一苦這些官老爺,不給他們製定目標計劃,不讓他們“立限考事”、“以事責人”,那官老爺們實在太舒服了,就隻會想著如何蛀空國家,如何去盤剝百姓,想著法子把所有的資源財富都攏到自己手中。


    畢竟,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


    既要,又要,還要!


    額的,額的,都是額的!


    所以……優勝劣汰,從嚴治吏!


    隻有定下了規則,才能讓官吏們動起來,去盡心盡力為國為民辦事,才能對得起他們領取的俸祿。


    楊榮聽完林煜一席話,忽然想到一個問題:“林先生,若真定下優勝劣汰、從嚴治吏的章程,那對於那些能力平庸,或是能力不足,比不過同州府縣官吏的,該當如何?”


    林煜淡淡說道:“還能如何,全部裁汰掉就是。”


    楊榮一愣:“全部裁汰?”


    林煜迴問:“有什麽問題?”


    楊榮欲言又止:“可……”


    林煜擺擺手,打斷道:“我明白你想說什麽,你是不是想問,如果有一些認真辦事,盡心盡力的官吏,但因為個人能力平庸,或是同州府縣的同僚都能力突出,自己卻完全比不過的。


    對這些官吏而言,他們的本心其實不壞,甚至頗為清廉,就是能力很平庸,經常好心辦壞事,那他們是不是也要裁汰?”


    “……”


    楊榮聽聞,默默點頭,心裏似乎已經有了答案。


    “我的答案——優勝劣汰!”


    林煜一臉平靜說道:“再給你們舉個例子,有個廣東鄉裏的宗族世家,這個宗族的勢力原本十分龐大,但因前兩任的族長長期不理族務,導致宗族在鄉裏日益衰落,原本受宗族庇護的一方二流豪強還趁機崛起,吞並了宗族不少田產佃戶。


    恰逢上一任族長不幸病逝,且沒有留下繼承人,而這個族長的親兄弟又是個人品貴重、溫文爾雅的存在,便被族裏請迴來繼任族長。


    可誰也沒想到,這個新族長雖然的確人品貴重、待人溫和,也經常對族人以及自家的佃戶們噓寒問暖,但其在對待處理族務上不能說略有瑕疵,隻能說是一灘稀爛。


    短短十幾年,就把本就日益衰落的宗族,給治理得分崩離析,大量田產佃戶都被同鄉崛起的豪強兼並。


    族內也有不少人對新族長提出了質疑,或是認為新族長能力太差,應該換個族長,或是幹脆分家析產,要自己單開族譜……”


    楊榮忍不住插嘴問道:“林先生,您當真是在說宗族?”


    林煜微微一笑:“那還能是什麽?”


    “……”


    “言歸正傳,換你們是他的族人,那麵對一個待人溫和,對族人噓寒問暖,但同樣在他的管理下,宗族衰落的速度比之從前還要快,甚至瀕臨崩潰,那他幹的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又該不該退下來換個人上去?”


    這個問題問的其實有些多餘,因為答案已經顯而易見。


    作為宗族的族長,不能帶著宗族有所發展也就算了,連守業之才都沒有。


    那這就是純粹的“庸才”了!


    “老子說過,治大國若烹小鮮!”


    林煜沒等幾人給出迴答,便開口說道:“國家管理與宗族管理,在本質上其實是能夠互通的,因為國家的組成,就是無數的家族,它可以是百姓組成的小家,也可以是士大夫組成的宗族,作為負責國家管理的官吏,你的能力平庸就是原罪,就要被優勝劣汰的裁汰下去。”


    “連尋常人家沒有生存能力,也會淪為乞丐,甚至可能幹脆餓死,更遑論這些占據了大部分特權與財富資源的官吏階層。”


    “在國家管理科學中,庸官與貪官沒有本質上的區別,無非是一個無意識地害民,另一個是有目的地害民!”


    朱高熾聽到此處,已然雙眼放光,他甚至不再顧忌言行偽裝,滿臉激動說道:“林先生說的不錯,我大明官吏確實都安逸太久了,太宗文皇帝對他們的‘縱容’,已經讓他們都有些認不清自己的位置,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麽了!”


    “唯有考成法,對大明的官吏全都立限考事、以事責人,才能讓這些官吏認真做事,而非懶惰怠政,也隻有官吏們都盡職盡責,那我大明的百姓才能安居樂業!”


    “百姓安居樂業,黃宗羲定律的惡性循環,自然也就煙消雲散!”


    朱高熾說完,臉上終於露出開懷的笑容。


    從開課時林先生提出問題,點出大明製度的弊病,到結尾給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攏共也才一節課的時間。


    時間不是很長,但就是這一節課,比之朱高熾過去二十年監國所學到的東西還要多,也更加實用。


    能不實用嘛!


    這可是張居正總結過去大明“積重難返”得出的改革經驗,全被林煜搬過來照抄,其又本就是針對大明製度做出的改革,怎麽可能會沒效果呢?


    也正是張居正的一係列改革措施,從經濟到行政全覆蓋,才讓大明出現了短暫的迴光返照,即“萬曆中興”。


    “萬曆中興”雖然最後還是失敗了,但錯不在張居正,這就是曆史的局限性,同樣也有張居正死得太早的因素,才五十八歲就病逝了。


    張居正病逝後僅兩年,考成法就被萬曆帝廢除。


    “時行欲收人心,罷居正時所行考成法;一切為簡易,亦數有獻納。嚐因災異,力言催科急迫,征派加增,刑獄繁多,用度侈靡之害。”——《明史》


    考成法有用,但關鍵還是在人。


    萬曆帝不行,那些被考成法“坑害”的大明官吏,也不喜歡考成法持續下去。


    所以,張居正一死,考成法就立刻遭到了廢除。


    當然,張居正之所以遭到死後清算,連家族也無可避免,同樣也是因為張居正太聰明了,他為了改革沒有阻力,便與嘉靖的嚴嵩一般,也做了權相,甚至權勢比之嚴嵩還要更大。


    “吾非相,乃攝也。”


    這是張居正在萬曆朝大權獨攬後所說的話。


    意思就是,我不是宰相,而是攝政王。


    如此,豈能不被皇帝政治清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秋後問斬,太子是獄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霸道總裁胖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霸道總裁胖總並收藏大明:秋後問斬,太子是獄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