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人心是易變,還是以前隱藏的好?
穿成老婦後的古代農家養娃日常 作者:小懶懶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伯母是生我氣了嗎?”一陣沉默後,樊學文還是不知道怎麽說,隻能隨意起了個話題。
卻也不是什麽好話題。
舒宴猶為人子,這會兒自然是要幫洛雲宜描補一二。
“並未,家中小兒不適,她著急去看顧孩子,愚兄年長你一歲,雖是你的家務事,但你既然來此,我該勸勸你的,成了親,你們夫妻一體,你該承擔起更多的責任了。”
讓有孕的妻子喝酒,酒醉的紅暈當胭脂色,虧他想的出來。
樊學文歎氣:“原以為成了親,會比被父母管著自在,卻沒想到夫妻相處之道,如此不易。”
什麽才子佳人,紅袖添香,通通沒有,柴米油鹽,妻子總是念念叨叨,他不耐煩聽。
也不知道該如何,分明大家都是這般過日子,為什麽他家就過不得?
“不說這些了,如今你連書院也不去了,在家裏自己看書,進益幾何?”
舒宴猶給他把空了的茶杯續上茶水。
才緩緩開口:“科舉艱難,一日兩日的努力,隻當積累。”
少時開始讀書,將近二十餘載的努力,再多一兩,也很難看出明顯的變化。
不過在家溫書,有時候確實比在書院裏清靜,能靜的下心來。
在書院裏,大家也不完全都把心思放在學習上,難免分心。若說在家有什麽不好,那必定是沒有與之辯論的人。
不過這也不是多大的難事,他隻是不去書院,又不是不能與大家相聚。
約定好時間一起探討,集各家所長,這樣短暫的相聚,大家都很珍惜,隻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反而受益。
不過幾次聚會,樊學文都不在,畢竟新婚,總要分散注意力,多陪陪其妻。
舒宴猶不想過多過問別人的感情生活。
他自覺自己的夫妻關係搜都沒有很明白,這會兒也給不了別人意見。
邀請樊學文一起去書房討論,樊學文答應了。
進了書房,卻看到窗下新添了一張小桌,桌子上還擺了兩個童趣可愛的小擺台。
和書房的沉穩一點都不搭。
樊學文的注意力落在上麵。
“這是誰的作品?看著好生奇怪,細看又覺得可愛。”
樊學文拿起擺台翻來覆去地查看。
喜愛之意溢於言表。
“母親給他小孫子張羅的,小兒最近跟著我開始念書,這個是他的入學禮物。”
兩個擺台,一個是小動物抱竹節,做筆筒。
另外一個是小貓臥趴,做筆擱。
洛雲宜說這東西她做了許久,可不許隨意給了別人。
湯圓對這兩樣東西也愛的很,每天都要用布巾擦拭。
一聽這是祖母給孫子做的禮物,樊學文討要的心思就淡了。
“從前倒是不知曉,伯母還有這等手藝。”樊學文歎息,看著舒家裏裏外外井井有條,大人小孩精神麵貌都十分好,樊學文有些羨慕。
舒宴猶手裏拿著最近寫的文章,看樊學文心思根本不在讀書上,隻得把文章又妥帖放好。
心思既然不在此處,勉強討論,也是意興闌珊。
舒宴猶沒接話,樊學文自己又胡亂說了些感慨,自覺無趣,便也先告辭了。
洛雲宜牽著湯圓出來。
冷靜地看向門口。
“以後少與這人來往。”洛雲宜十分不喜歡這種不顧妻兒死活,隻圖自己安逸的男人。
舒宴猶和舒以賢都各有缺點,但是不管如何,他們對自己的妻子還是會體諒關懷,若是連妻兒都不顧及,洛雲宜怕是真的會跟他們老死不相往來。
世間之大,無奇不有。
有人自私,有人付出,真要論處,洛雲宜覺得自己大概是討好型人格。
因為少時缺少疼愛,小心翼翼地長大,有能力後,卻還想著討好別人,以換取那一份或真或假的感情。
但是討好型人格,也隻是脾氣軟和,不是沒有脾氣。
舒宴猶自然是點頭應下。
本身他也覺得樊學文自從娶了妻,性格就浮躁了些。
讀書之人,即使表麵溫和,也自當有些心氣,來往交際者,也差不多該是良善之輩。
湯圓喝了藥,被李氏哄著和弟弟們一起玩。
之前的咳嗽已經痊愈,這次卻是他腸胃有些不適,開了些養胃的方子。
“今年春天,湯圓都病了兩場,身體還是不夠康健,我想著等他好一些,送去你四舅舅那邊,學些強身健體的招式。”
小石頭和跳跳這兩個小的,等長到湯圓這樣大,一樣送過去學一學。
不求習的多麽高強的武藝,能有個好身體,就很不錯。
“等他好了,我就帶他過去。”舒宴猶應答。
複又開口:“二弟家的房子也快建成,今年夏天可能就會搬家,我想把家裏重新改建一下。”
廂房那邊,舒以賢最後還是決定把房屋折價賣給他。
舒宴猶自然是願意的。
現在家裏多了幾個下人,他想著修幾間倒座房,等孩子再大一些,廂房要收拾出來給孩子住。
“周圍剩下的都是些零散的地,我想花點錢,一並劃進家來,先把院子擴大。”
未雨綢繆,現在家裏住的地方足夠,但以後呢。
即使他以後還能再進一步,這裏作為老宅,肯定也不能荒廢。
與其等以後想建房的時候才覺得家裏地方不夠,不如現在就先把地先占下來。
“你手裏還有錢的話就去做吧。”對於擴大宅基地,洛雲宜肯定也是同意的。
誰會嫌自己的家太大了呢。
老宅周圍零散的幾塊可以建房的地盤,每塊隻一兩百個平方。
家家戶戶都想有個院子,想把房子修建的氣派些,最不濟也要修的寬敞。
但也架不住有些人家分家後手裏錢不多,萬一被別人先選了,以後擴建也是一樁麻煩事。
中午留在老宅吃了頓飯。
現在兩家人共同住在一個院子,沈麥懷著孩子,舒宴猶就主動開口,讓新來的劉氏做飯時多做一些,也省的沈麥麻煩。
一起吃飯這事,舒宴猶是和舒以賢商量的。
知道大哥是在照拂他們一家,舒以賢領了這份好意,主動把自家的口糧交到廚房。
總不能幫忙還叫人家出了這份糧食。
卻也不是什麽好話題。
舒宴猶為人子,這會兒自然是要幫洛雲宜描補一二。
“並未,家中小兒不適,她著急去看顧孩子,愚兄年長你一歲,雖是你的家務事,但你既然來此,我該勸勸你的,成了親,你們夫妻一體,你該承擔起更多的責任了。”
讓有孕的妻子喝酒,酒醉的紅暈當胭脂色,虧他想的出來。
樊學文歎氣:“原以為成了親,會比被父母管著自在,卻沒想到夫妻相處之道,如此不易。”
什麽才子佳人,紅袖添香,通通沒有,柴米油鹽,妻子總是念念叨叨,他不耐煩聽。
也不知道該如何,分明大家都是這般過日子,為什麽他家就過不得?
“不說這些了,如今你連書院也不去了,在家裏自己看書,進益幾何?”
舒宴猶給他把空了的茶杯續上茶水。
才緩緩開口:“科舉艱難,一日兩日的努力,隻當積累。”
少時開始讀書,將近二十餘載的努力,再多一兩,也很難看出明顯的變化。
不過在家溫書,有時候確實比在書院裏清靜,能靜的下心來。
在書院裏,大家也不完全都把心思放在學習上,難免分心。若說在家有什麽不好,那必定是沒有與之辯論的人。
不過這也不是多大的難事,他隻是不去書院,又不是不能與大家相聚。
約定好時間一起探討,集各家所長,這樣短暫的相聚,大家都很珍惜,隻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反而受益。
不過幾次聚會,樊學文都不在,畢竟新婚,總要分散注意力,多陪陪其妻。
舒宴猶不想過多過問別人的感情生活。
他自覺自己的夫妻關係搜都沒有很明白,這會兒也給不了別人意見。
邀請樊學文一起去書房討論,樊學文答應了。
進了書房,卻看到窗下新添了一張小桌,桌子上還擺了兩個童趣可愛的小擺台。
和書房的沉穩一點都不搭。
樊學文的注意力落在上麵。
“這是誰的作品?看著好生奇怪,細看又覺得可愛。”
樊學文拿起擺台翻來覆去地查看。
喜愛之意溢於言表。
“母親給他小孫子張羅的,小兒最近跟著我開始念書,這個是他的入學禮物。”
兩個擺台,一個是小動物抱竹節,做筆筒。
另外一個是小貓臥趴,做筆擱。
洛雲宜說這東西她做了許久,可不許隨意給了別人。
湯圓對這兩樣東西也愛的很,每天都要用布巾擦拭。
一聽這是祖母給孫子做的禮物,樊學文討要的心思就淡了。
“從前倒是不知曉,伯母還有這等手藝。”樊學文歎息,看著舒家裏裏外外井井有條,大人小孩精神麵貌都十分好,樊學文有些羨慕。
舒宴猶手裏拿著最近寫的文章,看樊學文心思根本不在讀書上,隻得把文章又妥帖放好。
心思既然不在此處,勉強討論,也是意興闌珊。
舒宴猶沒接話,樊學文自己又胡亂說了些感慨,自覺無趣,便也先告辭了。
洛雲宜牽著湯圓出來。
冷靜地看向門口。
“以後少與這人來往。”洛雲宜十分不喜歡這種不顧妻兒死活,隻圖自己安逸的男人。
舒宴猶和舒以賢都各有缺點,但是不管如何,他們對自己的妻子還是會體諒關懷,若是連妻兒都不顧及,洛雲宜怕是真的會跟他們老死不相往來。
世間之大,無奇不有。
有人自私,有人付出,真要論處,洛雲宜覺得自己大概是討好型人格。
因為少時缺少疼愛,小心翼翼地長大,有能力後,卻還想著討好別人,以換取那一份或真或假的感情。
但是討好型人格,也隻是脾氣軟和,不是沒有脾氣。
舒宴猶自然是點頭應下。
本身他也覺得樊學文自從娶了妻,性格就浮躁了些。
讀書之人,即使表麵溫和,也自當有些心氣,來往交際者,也差不多該是良善之輩。
湯圓喝了藥,被李氏哄著和弟弟們一起玩。
之前的咳嗽已經痊愈,這次卻是他腸胃有些不適,開了些養胃的方子。
“今年春天,湯圓都病了兩場,身體還是不夠康健,我想著等他好一些,送去你四舅舅那邊,學些強身健體的招式。”
小石頭和跳跳這兩個小的,等長到湯圓這樣大,一樣送過去學一學。
不求習的多麽高強的武藝,能有個好身體,就很不錯。
“等他好了,我就帶他過去。”舒宴猶應答。
複又開口:“二弟家的房子也快建成,今年夏天可能就會搬家,我想把家裏重新改建一下。”
廂房那邊,舒以賢最後還是決定把房屋折價賣給他。
舒宴猶自然是願意的。
現在家裏多了幾個下人,他想著修幾間倒座房,等孩子再大一些,廂房要收拾出來給孩子住。
“周圍剩下的都是些零散的地,我想花點錢,一並劃進家來,先把院子擴大。”
未雨綢繆,現在家裏住的地方足夠,但以後呢。
即使他以後還能再進一步,這裏作為老宅,肯定也不能荒廢。
與其等以後想建房的時候才覺得家裏地方不夠,不如現在就先把地先占下來。
“你手裏還有錢的話就去做吧。”對於擴大宅基地,洛雲宜肯定也是同意的。
誰會嫌自己的家太大了呢。
老宅周圍零散的幾塊可以建房的地盤,每塊隻一兩百個平方。
家家戶戶都想有個院子,想把房子修建的氣派些,最不濟也要修的寬敞。
但也架不住有些人家分家後手裏錢不多,萬一被別人先選了,以後擴建也是一樁麻煩事。
中午留在老宅吃了頓飯。
現在兩家人共同住在一個院子,沈麥懷著孩子,舒宴猶就主動開口,讓新來的劉氏做飯時多做一些,也省的沈麥麻煩。
一起吃飯這事,舒宴猶是和舒以賢商量的。
知道大哥是在照拂他們一家,舒以賢領了這份好意,主動把自家的口糧交到廚房。
總不能幫忙還叫人家出了這份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