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這是梁山傳來的信。”
朝廷計劃於十月初派遣大軍攻打梁山的消息不脛而走,很快便傳到了梁山在東京的細作耳中,並以最快速度傳遞迴了梁山。就連遠在倭國的徐駿都通過飛鴿傳書得知了此事。
徐駿展開信紙仔細閱讀後,抬起頭來,神色凝重地對眾人說道:“此次領軍前來攻打梁山之人乃是紀安邦,此人不可小覷啊!他可是一員猛將,沒想到竟是由他掛帥出征。看來咱們得認真謀劃一番如何應對才行了。”
公孫勝微微頷首,表示讚同:“確實如此,不過好在咱們之前送給那些奸臣的錢財多少還是起到了些作用。若非如此,恐怕他們會即刻發兵進攻,而不會拖延至十月份了。”
一旁的李助聞言,卻是輕鬆一笑:“諸位不必過於擔憂,如今梁山上兵強馬壯,即便朝廷此刻來襲攻,咱們的兵力也完全能夠支撐到我等返迴。”
此時有人接口歎道:“隻可惜當下大雪紛飛,道路難行,否則咱們早已揮師直取京都了。”
徐駿正欲開口附和,忽然目光落在另一封剛剛送達的信件上。隻見他臉色驟然一變,急忙轉頭對著公孫勝說道:“公孫道長,這下情況有變,恐怕得勞煩您親自迴梁山一趟了。據這信中所言,此番敵軍中有一人非得靠您出手方能製敵。”
徐駿皺著眉頭,憂心忡忡地說道:“那陳希真這老家夥身為一個老道,對咱們梁山向來心存偏見。如今他更是接受了雲天彪的招安,與那雲天彪沆瀣一氣、狼狽為奸!以他倆聯手之勢,恐怕對我們梁山極為不利啊!”說到此處,徐駿不禁長歎一聲。
緊接著,他又麵露憂色地補充道:“況且,聽聞這陳希真還精通妖法,甚是厲害。依我看呐,就算是咱梁山上的樊瑞,恐怕也難以與之抗衡。若到時候真遇上了,非得請道長您親自出馬不可呀!”說完,徐駿滿懷期待地看向公孫勝。
然而,公孫勝卻撫須大笑起來,笑聲震耳欲聾,仿佛胸有成竹一般:“哈哈哈,主公莫要煩擾啦!即便沒有我親自出手,也自有人能夠對付得了那陳希真。待到時機成熟之時,此人自然會前往梁山相助。”
聽到公孫勝如此自信滿滿地迴答,徐駿心中的擔憂稍稍減輕了一些,但仍有些疑慮未解。畢竟他深知,法術這種神秘力量可不是能隨意對普通人施展的,否則必將遭受天譴懲罰。要不然,每逢戰事之際,大家何必還要依靠那些身經百戰的大將以及訓練有素的軍隊呢?直接找幾位法力高強的法師不就萬事大吉了嗎?
想到這裏,徐駿暗自思忖著:雲天彪和陳希真可是《蕩寇誌》裏負責剿滅梁山的三大主力之中的兩位啊!如今這二人居然勾結在了一起,形成一股強大的勢力。也不知道梁山這邊的夏霜是否有能力應對如此強敵。
公孫勝一臉凝重地說道:“諸位,眼下局勢緊張,接下來咱們必須得密切關注接下來的戰事發展啊!稍有不慎,便可能全盤皆輸。”
徐駿微微頷首,麵色嚴峻地分析道:“據我方探子迴報,那倭國應當還有能力調動至少二十萬的大軍前來增援。如此龐大的兵力,若想將其一舉殲滅,恐怕絕非易事呐。”
李助皺起眉頭,憂心忡忡地接話道:“確實如此,咱們這邊的兵力數量實在有限。目前算上水軍以及後備軍,總共也才約莫七萬之眾。雖說憑借咱們將士們的英勇善戰,要戰勝敵人並非毫無可能,但這一仗打下來,部隊必然會遭受重大的損失啊。”
這時,一直沉默不語、輕搖羽扇的吳用突然開口道:“各位莫急,吾倒是想到了一條計策,隻是此計稍顯冒險,最終如何定奪,還需看主公的意思。”
徐駿聞言,目光立刻轉向吳用,心中暗自猜測,隨即脫口問道:“吳先生所說的,莫非是打算從當地征調兵員參戰?可那些倭人的民心尚未完全歸附於我軍,若是真這麽做,隻怕難以掌控他們啊,這無疑是一把雙刃劍呢。”徐駿心裏其實非常糾結,一方麵,他恨不得讓這些倭人去充當戰場上的炮灰,成為替死鬼;另一方麵,卻又著實擔心無法有效地控製住這批新招募的士兵,萬一臨陣倒戈,後果不堪設想。
商紂王當年之所以最終落得個滿盤皆輸、投火自盡的悲慘結局,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便是由俘虜與奴隸所組成的軍隊在陣前突然倒戈相向。正因如此,當如今麵臨是否要用倭人來組建新軍攻打倭國這一決策時,徐駿始終猶豫不決、難以定奪。
此時,足智多謀的吳用站出來進言道:“主公啊,咱們完全可以考慮將倭國的那些俘虜以及身強力壯的男子招募成為士兵加以利用。讓他們衝在最前頭去打頭陣,這樣一來,倭人與倭人相互廝殺,豈不是能夠大大減輕我方不少壓力?”
一旁的徐和緊接著附和道:“此計甚妙!不僅要招募他們入伍,還應當將其全副武裝起來,並部署於隊伍的最前方充當先鋒。而我軍則可安排在左右兩翼,伺機而動。”
聞煥章略作思考後補充說:“若是能把已占領地區內所有年滿十五周歲的倭人男子統統武裝起來,想必至少能夠得到十餘萬兵力。這無疑將會成為我方一支極為強大的作戰力量。”
徐駿聽後沉思片刻,認為眾人所言不無道理:“嗯,如此看來確實可行。不過,光是強行征兵恐怕難以服眾。不如派遣那些精通倭語之人前去遊說勸降,對他們多加勸導,同時再給予一些好處作為甜頭,令他們心甘情願地協助我軍征戰。”
“吳軍師,此事就交由你來操辦吧。”徐駿轉頭看向吳用吩咐道。
吳用拱手應道:“遵命,主公放心,屬下一定不辱使命,盡快辦妥此事。”
朝廷計劃於十月初派遣大軍攻打梁山的消息不脛而走,很快便傳到了梁山在東京的細作耳中,並以最快速度傳遞迴了梁山。就連遠在倭國的徐駿都通過飛鴿傳書得知了此事。
徐駿展開信紙仔細閱讀後,抬起頭來,神色凝重地對眾人說道:“此次領軍前來攻打梁山之人乃是紀安邦,此人不可小覷啊!他可是一員猛將,沒想到竟是由他掛帥出征。看來咱們得認真謀劃一番如何應對才行了。”
公孫勝微微頷首,表示讚同:“確實如此,不過好在咱們之前送給那些奸臣的錢財多少還是起到了些作用。若非如此,恐怕他們會即刻發兵進攻,而不會拖延至十月份了。”
一旁的李助聞言,卻是輕鬆一笑:“諸位不必過於擔憂,如今梁山上兵強馬壯,即便朝廷此刻來襲攻,咱們的兵力也完全能夠支撐到我等返迴。”
此時有人接口歎道:“隻可惜當下大雪紛飛,道路難行,否則咱們早已揮師直取京都了。”
徐駿正欲開口附和,忽然目光落在另一封剛剛送達的信件上。隻見他臉色驟然一變,急忙轉頭對著公孫勝說道:“公孫道長,這下情況有變,恐怕得勞煩您親自迴梁山一趟了。據這信中所言,此番敵軍中有一人非得靠您出手方能製敵。”
徐駿皺著眉頭,憂心忡忡地說道:“那陳希真這老家夥身為一個老道,對咱們梁山向來心存偏見。如今他更是接受了雲天彪的招安,與那雲天彪沆瀣一氣、狼狽為奸!以他倆聯手之勢,恐怕對我們梁山極為不利啊!”說到此處,徐駿不禁長歎一聲。
緊接著,他又麵露憂色地補充道:“況且,聽聞這陳希真還精通妖法,甚是厲害。依我看呐,就算是咱梁山上的樊瑞,恐怕也難以與之抗衡。若到時候真遇上了,非得請道長您親自出馬不可呀!”說完,徐駿滿懷期待地看向公孫勝。
然而,公孫勝卻撫須大笑起來,笑聲震耳欲聾,仿佛胸有成竹一般:“哈哈哈,主公莫要煩擾啦!即便沒有我親自出手,也自有人能夠對付得了那陳希真。待到時機成熟之時,此人自然會前往梁山相助。”
聽到公孫勝如此自信滿滿地迴答,徐駿心中的擔憂稍稍減輕了一些,但仍有些疑慮未解。畢竟他深知,法術這種神秘力量可不是能隨意對普通人施展的,否則必將遭受天譴懲罰。要不然,每逢戰事之際,大家何必還要依靠那些身經百戰的大將以及訓練有素的軍隊呢?直接找幾位法力高強的法師不就萬事大吉了嗎?
想到這裏,徐駿暗自思忖著:雲天彪和陳希真可是《蕩寇誌》裏負責剿滅梁山的三大主力之中的兩位啊!如今這二人居然勾結在了一起,形成一股強大的勢力。也不知道梁山這邊的夏霜是否有能力應對如此強敵。
公孫勝一臉凝重地說道:“諸位,眼下局勢緊張,接下來咱們必須得密切關注接下來的戰事發展啊!稍有不慎,便可能全盤皆輸。”
徐駿微微頷首,麵色嚴峻地分析道:“據我方探子迴報,那倭國應當還有能力調動至少二十萬的大軍前來增援。如此龐大的兵力,若想將其一舉殲滅,恐怕絕非易事呐。”
李助皺起眉頭,憂心忡忡地接話道:“確實如此,咱們這邊的兵力數量實在有限。目前算上水軍以及後備軍,總共也才約莫七萬之眾。雖說憑借咱們將士們的英勇善戰,要戰勝敵人並非毫無可能,但這一仗打下來,部隊必然會遭受重大的損失啊。”
這時,一直沉默不語、輕搖羽扇的吳用突然開口道:“各位莫急,吾倒是想到了一條計策,隻是此計稍顯冒險,最終如何定奪,還需看主公的意思。”
徐駿聞言,目光立刻轉向吳用,心中暗自猜測,隨即脫口問道:“吳先生所說的,莫非是打算從當地征調兵員參戰?可那些倭人的民心尚未完全歸附於我軍,若是真這麽做,隻怕難以掌控他們啊,這無疑是一把雙刃劍呢。”徐駿心裏其實非常糾結,一方麵,他恨不得讓這些倭人去充當戰場上的炮灰,成為替死鬼;另一方麵,卻又著實擔心無法有效地控製住這批新招募的士兵,萬一臨陣倒戈,後果不堪設想。
商紂王當年之所以最終落得個滿盤皆輸、投火自盡的悲慘結局,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便是由俘虜與奴隸所組成的軍隊在陣前突然倒戈相向。正因如此,當如今麵臨是否要用倭人來組建新軍攻打倭國這一決策時,徐駿始終猶豫不決、難以定奪。
此時,足智多謀的吳用站出來進言道:“主公啊,咱們完全可以考慮將倭國的那些俘虜以及身強力壯的男子招募成為士兵加以利用。讓他們衝在最前頭去打頭陣,這樣一來,倭人與倭人相互廝殺,豈不是能夠大大減輕我方不少壓力?”
一旁的徐和緊接著附和道:“此計甚妙!不僅要招募他們入伍,還應當將其全副武裝起來,並部署於隊伍的最前方充當先鋒。而我軍則可安排在左右兩翼,伺機而動。”
聞煥章略作思考後補充說:“若是能把已占領地區內所有年滿十五周歲的倭人男子統統武裝起來,想必至少能夠得到十餘萬兵力。這無疑將會成為我方一支極為強大的作戰力量。”
徐駿聽後沉思片刻,認為眾人所言不無道理:“嗯,如此看來確實可行。不過,光是強行征兵恐怕難以服眾。不如派遣那些精通倭語之人前去遊說勸降,對他們多加勸導,同時再給予一些好處作為甜頭,令他們心甘情願地協助我軍征戰。”
“吳軍師,此事就交由你來操辦吧。”徐駿轉頭看向吳用吩咐道。
吳用拱手應道:“遵命,主公放心,屬下一定不辱使命,盡快辦妥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