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劉尨的決定
漢末劉尨:現代魂掀亂世風雲 作者:孤狼裏的孤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泰山郡南城,巍峨的城頭上,獵獵風聲唿嘯而過,似是在為即將到來的風暴奏響前奏。
賈詡、陳到與獨臂孫香並肩而立,神色凝重地聽著錦衣衛的匯報。
“啟稟諸位大人,曹操已命夏侯淵、曹仁、曹純在琅琊國屯下重兵,看這架勢,不日便要對徐州動手!”
錦衣衛小旗單膝跪地,語氣急促,額頭豆大的汗珠滾落,神色中滿是緊張與不安。
陳到聽完,臉色瞬間漲得通紅,濃眉倒豎,雙眼圓睜,眼中似要噴出火來,猛地一拳砸在城牆垛上,“曹操這老賊,果然按捺不住了!竟來妄圖進犯徐州,我定要讓他有來無迴!”
賈詡眉頭緊鎖,伸手揉了揉太陽穴,試圖緩解那隱隱襲來的頭疼。
他抬眼望向遠方,似乎想穿透重重山巒,看穿曹操的陰謀。
“莫要慌張,越是這等危急時刻,越需冷靜。”他的聲音沉穩,帶著讓人安心的力量。
獨臂孫香微微點頭,目光中透著堅毅,“賈先生所言極是,隻是我們該如何應對?曹操此番來勢洶洶,顯然是有備而來。”
賈詡微微眯起眼睛,略作思索後,有條不紊地說道:“傳令沛國張合,務必盯緊陳珪和笮融這兩個變數。這二人已被曹操拉攏,若是他們在徐州內部興風作浪,後果不堪設想。讓張合密切關注他們的一舉一動,一旦有異動,便宜行事。”
陳到點了點頭,轉身就要傳令,卻被賈詡叫住。
“且慢,還有一事。”賈詡接著說道,“即刻命魏延秘密向泰山郡運動,他所部行動務必隱秘,不可打草驚蛇。”
陳到應了一聲,迅速招來傳令兵,將賈詡的命令一一傳達下去。
“那臧霸那邊呢?”獨臂孫香問道。
“傳令臧霸,密切注意青州動靜。曹操此番南下,青州方向不可不防。若有曹軍從青州迂迴,臧霸務必及時阻攔。”
賈詡看向孫香,目光中滿是信任,“孫將軍,此事就勞煩你親自去一趟,與臧霸將軍詳細說明。”
孫香挺直了腰杆,抱拳道:“賈先生放心,孫某定不辱使命!”
說罷,轉身大步離去,獨臂在風中擺動,氣勢絲毫不減。
陳到看著孫香離去的背影,喃喃道:“希望一切順利。”
“對了,還有一事。”賈詡拍了下腦袋,像是突然想起什麽,“再給汝南的郭嘉先生去信,讓他對付陳珪。郭嘉足智多謀,有他牽製陳珪,我們便能少些後顧之憂。”
陳到皺了皺眉,“賈先生,這信該如何送去?如今局勢緊張,道路恐被曹軍監視,信使怕是難以順利抵達汝南。”
賈詡微微一笑,“此事我已有安排。我會讓錦衣衛喬裝成普通百姓,避開曹軍耳目,將信送到郭嘉先生手中。錦衣衛行事隱秘,定能完成任務。”
陳到這才放下心來,“如此甚好。隻是這曹操實在可惡,竟妄圖趁虛而入,拿下徐州。”
賈詡歎了口氣,“這亂世之中,本就是弱肉強食。曹操野心勃勃,徐州富庶,他豈會不想據為己有?我們如今能做的,便是做好萬全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大戰。”
……
鄴城,劉尨的府邸,晨光透過雕花窗欞,灑在議事廳的地麵上,光影交錯,卻驅散不了廳內凝重的氣氛。
王粲帶著陶商,恭敬地站在劉尨麵前。
陶商雙手呈上陶謙的親筆信,那信箋仿佛承載著徐州的命運,沉甸甸的。
劉尨接過信,展開細細閱讀,隨著目光移動,他的神色愈發凝重,眉頭漸漸擰成一個“川”字。
看完信後,他陷入沉思,久久不語,目光望向遠方,似乎在透過這一方廳堂,看到千裏之外的徐州局勢。
王粲和陶商安靜地站在一旁,大氣都不敢出。
王粲心中忐忑,他深知這封信的分量,也好奇陶謙在信中究竟寫了什麽,會讓主公如此沉思。
陶商則低著頭,心中七上八下,父親陶謙的決定,不僅關乎徐州,也關乎他們陶家的未來,他滿心期待劉尨能給出一個滿意的答複。
良久,劉尨抬了抬手,對陶商說道:“陶公子,你一路奔波,先下去休息吧。待我與諸位先生商議後,再答複你。”
陶商恭敬地行了一禮,轉身退下。
看著陶商離去的背影,劉尨轉身看向荀彧和陳宮,神色凝重地問道:“你們覺得陶謙此舉,是何用意?”
陳宮向前一步,神色篤定,語氣中帶著幾分自信:“主公,依我之見,陶謙應是真心相讓。您想,他不僅派陶商帶著親筆信前來,還讓兩個兒子都來冀州,這分明是表明誠意。陶謙年事已高,又身患重病,他深知自己時日無多,兩個兒子又不堪大任,徐州在這亂世之中,需要一位有能力的明主來守護。而主公您心懷蒼生,有雄才大略,在諸侯中素有仁義之名,陶謙想必是看中了這一點,才決定將徐州托付給您。”
荀彧卻微微皺眉,輕撫胡須,眼中透著審慎的光芒:“此事不可輕信。陶謙在徐州經營多年,根基深厚,雖說如今身體欠佳,但徐州的勢力錯綜複雜,他未必會如此輕易地將徐州拱手相讓。或許他是想試探主公您的態度,又或許背後還有其他隱情。主公可親自前往徐州,一探究竟。這樣既能觀察陶謙的真實意圖,也能順勢了解徐州的局勢,以便做出更周全的決策。”
劉尨微微點頭,在廳中來迴踱步,他的腳步沉穩卻又帶著幾分猶豫。
陳宮和荀彧的話都有道理,陶謙的誠意看似明顯,可這亂世之中,人心難測,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親自前往徐州,固然能掌握第一手情況,但也充滿了未知的風險。
“若我前往徐州,萬一陶謙有詐,或者曹操趁機發難,該當如何?”劉尨停下腳步,目光依次掃過陳宮和荀彧。
陳宮連忙說道:“主公不必過於擔憂。我們可提前做好部署,讓泰山郡的賈詡、陳到等人密切關注徐州和曹操的動向。您此次前往,帶上精銳的親衛營,再匯合管亥的一萬軍隊,以作護衛。如此一來,即便有突發情況,也能有足夠的力量應對。而且,陶謙若真心相讓,看到主公您親自前往,必定更加感動,這對我們順利接手徐州也有好處。”
荀彧也補充道:“陳宮所言極是。此外,我們還可提前與徐州內部支持主公的勢力取得聯係,如糜竺等人,讓他們在徐州城內做好接應。這樣,進可攻,退可守,方能萬無一失。”
劉尨又陷入了沉思,他深知這一去徐州,將是一場充滿挑戰的博弈。
接受陶謙的相讓,意味著他將承擔起徐州數百萬百姓的安危,也將卷入更加複雜的諸侯紛爭之中;若拒絕,又可能錯失一個壯大勢力、拯救蒼生的機會。
“主公,徐州百姓在這亂世之中,飽受戰亂之苦,正盼望著一位明主能帶領他們走出困境。若主公能接手徐州,憑借您的仁德和才能,定能讓徐州百姓安居樂業。這不僅是徐州的幸事,也是主公成就大業的重要契機。”陳宮見劉尨仍在猶豫,再次勸說道。
荀彧也道:“主公,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此次徐州之行,雖有風險,但也有機遇。我們隻需做好充分準備,謹慎行事,必能化險為夷。”
劉尨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堅定的光芒,他深知自己肩負的責任,也明白這是一個改變命運的關鍵時刻。
“好,我決定親自前往徐州。傳令下去,讓典韋和親衛營即刻做好準備,同時派人通知管亥,讓他領軍一萬,在魯國匯合。”
陳宮和荀彧相視一眼,心中暗自鬆了一口氣,同時也為劉尨的果斷感到欣慰。
他們知道,這一去徐州,必將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旅程,但隻要主公在,他們便有信心應對一切挑戰。
賈詡、陳到與獨臂孫香並肩而立,神色凝重地聽著錦衣衛的匯報。
“啟稟諸位大人,曹操已命夏侯淵、曹仁、曹純在琅琊國屯下重兵,看這架勢,不日便要對徐州動手!”
錦衣衛小旗單膝跪地,語氣急促,額頭豆大的汗珠滾落,神色中滿是緊張與不安。
陳到聽完,臉色瞬間漲得通紅,濃眉倒豎,雙眼圓睜,眼中似要噴出火來,猛地一拳砸在城牆垛上,“曹操這老賊,果然按捺不住了!竟來妄圖進犯徐州,我定要讓他有來無迴!”
賈詡眉頭緊鎖,伸手揉了揉太陽穴,試圖緩解那隱隱襲來的頭疼。
他抬眼望向遠方,似乎想穿透重重山巒,看穿曹操的陰謀。
“莫要慌張,越是這等危急時刻,越需冷靜。”他的聲音沉穩,帶著讓人安心的力量。
獨臂孫香微微點頭,目光中透著堅毅,“賈先生所言極是,隻是我們該如何應對?曹操此番來勢洶洶,顯然是有備而來。”
賈詡微微眯起眼睛,略作思索後,有條不紊地說道:“傳令沛國張合,務必盯緊陳珪和笮融這兩個變數。這二人已被曹操拉攏,若是他們在徐州內部興風作浪,後果不堪設想。讓張合密切關注他們的一舉一動,一旦有異動,便宜行事。”
陳到點了點頭,轉身就要傳令,卻被賈詡叫住。
“且慢,還有一事。”賈詡接著說道,“即刻命魏延秘密向泰山郡運動,他所部行動務必隱秘,不可打草驚蛇。”
陳到應了一聲,迅速招來傳令兵,將賈詡的命令一一傳達下去。
“那臧霸那邊呢?”獨臂孫香問道。
“傳令臧霸,密切注意青州動靜。曹操此番南下,青州方向不可不防。若有曹軍從青州迂迴,臧霸務必及時阻攔。”
賈詡看向孫香,目光中滿是信任,“孫將軍,此事就勞煩你親自去一趟,與臧霸將軍詳細說明。”
孫香挺直了腰杆,抱拳道:“賈先生放心,孫某定不辱使命!”
說罷,轉身大步離去,獨臂在風中擺動,氣勢絲毫不減。
陳到看著孫香離去的背影,喃喃道:“希望一切順利。”
“對了,還有一事。”賈詡拍了下腦袋,像是突然想起什麽,“再給汝南的郭嘉先生去信,讓他對付陳珪。郭嘉足智多謀,有他牽製陳珪,我們便能少些後顧之憂。”
陳到皺了皺眉,“賈先生,這信該如何送去?如今局勢緊張,道路恐被曹軍監視,信使怕是難以順利抵達汝南。”
賈詡微微一笑,“此事我已有安排。我會讓錦衣衛喬裝成普通百姓,避開曹軍耳目,將信送到郭嘉先生手中。錦衣衛行事隱秘,定能完成任務。”
陳到這才放下心來,“如此甚好。隻是這曹操實在可惡,竟妄圖趁虛而入,拿下徐州。”
賈詡歎了口氣,“這亂世之中,本就是弱肉強食。曹操野心勃勃,徐州富庶,他豈會不想據為己有?我們如今能做的,便是做好萬全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大戰。”
……
鄴城,劉尨的府邸,晨光透過雕花窗欞,灑在議事廳的地麵上,光影交錯,卻驅散不了廳內凝重的氣氛。
王粲帶著陶商,恭敬地站在劉尨麵前。
陶商雙手呈上陶謙的親筆信,那信箋仿佛承載著徐州的命運,沉甸甸的。
劉尨接過信,展開細細閱讀,隨著目光移動,他的神色愈發凝重,眉頭漸漸擰成一個“川”字。
看完信後,他陷入沉思,久久不語,目光望向遠方,似乎在透過這一方廳堂,看到千裏之外的徐州局勢。
王粲和陶商安靜地站在一旁,大氣都不敢出。
王粲心中忐忑,他深知這封信的分量,也好奇陶謙在信中究竟寫了什麽,會讓主公如此沉思。
陶商則低著頭,心中七上八下,父親陶謙的決定,不僅關乎徐州,也關乎他們陶家的未來,他滿心期待劉尨能給出一個滿意的答複。
良久,劉尨抬了抬手,對陶商說道:“陶公子,你一路奔波,先下去休息吧。待我與諸位先生商議後,再答複你。”
陶商恭敬地行了一禮,轉身退下。
看著陶商離去的背影,劉尨轉身看向荀彧和陳宮,神色凝重地問道:“你們覺得陶謙此舉,是何用意?”
陳宮向前一步,神色篤定,語氣中帶著幾分自信:“主公,依我之見,陶謙應是真心相讓。您想,他不僅派陶商帶著親筆信前來,還讓兩個兒子都來冀州,這分明是表明誠意。陶謙年事已高,又身患重病,他深知自己時日無多,兩個兒子又不堪大任,徐州在這亂世之中,需要一位有能力的明主來守護。而主公您心懷蒼生,有雄才大略,在諸侯中素有仁義之名,陶謙想必是看中了這一點,才決定將徐州托付給您。”
荀彧卻微微皺眉,輕撫胡須,眼中透著審慎的光芒:“此事不可輕信。陶謙在徐州經營多年,根基深厚,雖說如今身體欠佳,但徐州的勢力錯綜複雜,他未必會如此輕易地將徐州拱手相讓。或許他是想試探主公您的態度,又或許背後還有其他隱情。主公可親自前往徐州,一探究竟。這樣既能觀察陶謙的真實意圖,也能順勢了解徐州的局勢,以便做出更周全的決策。”
劉尨微微點頭,在廳中來迴踱步,他的腳步沉穩卻又帶著幾分猶豫。
陳宮和荀彧的話都有道理,陶謙的誠意看似明顯,可這亂世之中,人心難測,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親自前往徐州,固然能掌握第一手情況,但也充滿了未知的風險。
“若我前往徐州,萬一陶謙有詐,或者曹操趁機發難,該當如何?”劉尨停下腳步,目光依次掃過陳宮和荀彧。
陳宮連忙說道:“主公不必過於擔憂。我們可提前做好部署,讓泰山郡的賈詡、陳到等人密切關注徐州和曹操的動向。您此次前往,帶上精銳的親衛營,再匯合管亥的一萬軍隊,以作護衛。如此一來,即便有突發情況,也能有足夠的力量應對。而且,陶謙若真心相讓,看到主公您親自前往,必定更加感動,這對我們順利接手徐州也有好處。”
荀彧也補充道:“陳宮所言極是。此外,我們還可提前與徐州內部支持主公的勢力取得聯係,如糜竺等人,讓他們在徐州城內做好接應。這樣,進可攻,退可守,方能萬無一失。”
劉尨又陷入了沉思,他深知這一去徐州,將是一場充滿挑戰的博弈。
接受陶謙的相讓,意味著他將承擔起徐州數百萬百姓的安危,也將卷入更加複雜的諸侯紛爭之中;若拒絕,又可能錯失一個壯大勢力、拯救蒼生的機會。
“主公,徐州百姓在這亂世之中,飽受戰亂之苦,正盼望著一位明主能帶領他們走出困境。若主公能接手徐州,憑借您的仁德和才能,定能讓徐州百姓安居樂業。這不僅是徐州的幸事,也是主公成就大業的重要契機。”陳宮見劉尨仍在猶豫,再次勸說道。
荀彧也道:“主公,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此次徐州之行,雖有風險,但也有機遇。我們隻需做好充分準備,謹慎行事,必能化險為夷。”
劉尨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堅定的光芒,他深知自己肩負的責任,也明白這是一個改變命運的關鍵時刻。
“好,我決定親自前往徐州。傳令下去,讓典韋和親衛營即刻做好準備,同時派人通知管亥,讓他領軍一萬,在魯國匯合。”
陳宮和荀彧相視一眼,心中暗自鬆了一口氣,同時也為劉尨的果斷感到欣慰。
他們知道,這一去徐州,必將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旅程,但隻要主公在,他們便有信心應對一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