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火槍在手,天下我有
大明:朱雄英最強三代目 作者:再見是藍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沉默片刻之後,朱元璋淡淡地說道:“讓士紳親王跟百姓一樣交稅,他們會願意嗎?”
“畢竟這可是他們作為士紳階層的特權。”
朱元璋不是個傻子,這一點還能看得出來。
這些士紳當初支持大明朝廷的建立,就是看準了這些利益。
隻要大明朝廷不動他們的利益,他們便可以無條件支持大明朝廷。
換成是任何一個王朝,他們也都是一樣的。
現在動他們的利益,他們難道不會謀反嗎?
親王還好說,大明現如今的親王,壓根就沒有多少個,涉及到商業的,更是寥寥無幾。
老朱也是他們的父皇,讓親王繳納商稅,這件事情不難,難的是讓士紳們也繳納商稅。
“爺爺,這一點您就沒有想通了。”
朱雄英淡淡地笑道:“大明王朝不是有槍杆子嗎?咱有槍杆子,難道還怕他們?”
“就算沒有他們,咱不也還有老百姓嗎?”
“民意這種東西,不是他們能夠操控的。”
朱雄英說的是事實,曆代朝廷覆滅,都是各方勢力不停蠶食朝廷,百姓冷眼旁觀。
最後所有的弊病堆積在一起,爆發之後就有人會造反。
假如,大明的老朱家能夠得到百姓的擁護呢?
如此一來,士紳又算個什麽東西?
在百姓的鋼鐵洪流麵前,他們不過是土雞瓦狗罷了。
“如何操作?”朱元璋知道朱雄英是有辦法的,當即抬起頭來問道。
“很簡單,把這件事情放到咱的大明報上麵。”
朱雄英知道老朱鬆口了,當即眼前一亮說道:“朝廷不說話,也不發布任何政策,隻讓大明報發消息。”
“內容咱都想好了,就說士紳階層不應該有特權,在行商方麵,他們應當與農民一樣,應當與商人一樣交稅!”
“讓民間的怒氣,倒逼士紳階層!”
“這麽持續一個半個月的,士紳階層們肯定知道這是大勢所趨,到時候朝廷順應民意把律令發布,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朱元璋深深地看了朱雄英一眼,自己家這個大孫子,果然是好手段啊!
士紳們不怕老百姓,那是不怕單個的老百姓。
若是老百姓全部集結在一起,他們怎麽可能不害怕?
再加上背後朝廷似有若無的影子,士紳敢動個屁!
他們最基本的手段,就是能夠很好地控製底層。
現在底層的老百姓都喜歡看大明報,士紳們的優勢,早就不存在了。
等到朱雄英換掉一波官員,再來個吏治改革,到時候士紳,也隻不過是一個比較有錢的家族罷了。
要槍沒槍,要人沒人!
根本沒辦法跟朝廷鬥。
至於親王,抱歉,現在的親王手中兵力最多的就是朱棣。
而朱棣也隻有不過四萬兵馬,即便這段時間他朱棣大規模偷偷發育,也根本不可能動搖到朝廷的統治。
“既然如此,此事就按照你說的去做。”
朱元璋經曆了一番糾結之後,這才痛下決心說道:“不過咱要看到的是大明稅收增收,若是沒有增收,那些士紳們沒有染指商業,鬧出了烏龍的話,這稅收你得給咱補上來!”
“一言為定。”
朱雄英當即臉上帶著笑容,一口答應了下來。
士紳染指商業這事情,根本不需要調查,沈萬三就對他們知根知底!
所以,隻要執行下去,肯定是會收一大波稅收的。
“哼!倒是你這臭小子,成天針對士紳家族。”
朱元璋似乎有些鬱悶地說道:“而且每次出手,都是這般狠辣,真不怕士紳們造反?”
從水泥開始收割士紳階層,到玻璃杯的時候最嚴重。
抄家的習慣,從來沒有改變。
就算是到了東瀛,朱雄英也還是喜歡抄士紳的家,這讓朱元璋十分不解!
但不解歸不解,朱元璋眼睛看的十分清晰。
朝廷這一年多,將近兩年的時間出手闊綽,大部分不就是從士紳家族那裏收上來的錢麽?
自己這大孫子,倒是沒有做錯!
“士紳們反不了。”
朱雄英搖頭說道:“不瞞爺爺您,雖然東贏那邊有將近一萬的火槍手,湘王朱柏也帶著一支兩萬人的火槍手,但是咱還有......”
朱雄英沒有繼續說下去,讓老朱自己猜去。
“一萬?”朱元璋問道。
朱雄英搖了搖頭。
“三萬?”
朱雄英又搖了搖頭。
“爺爺,您別猜了,咱這一次要組建的火槍隊,是絕對信得過的火槍隊。“
“這也是咱的職業軍人,無論何時何地都會效忠咱的,咱要做到的是,這天下,無人能反!”
饒是老朱見多識廣,也忍不住挑了挑眉頭。
朱雄英竟然如此大言不慚,那說明了朱雄英有自己的底氣。
不行!
找個時間,朱元璋得親自摸一摸朱雄英的底細,看看朱雄英到底在幹什麽!
而朱雄因確實沒有騙老朱,他就是在弄職業軍人這一套。
為首的人,就是靖難之役中朱棣的左膀右臂,朱能!
朱能現在還在特種軍事學院學習,本身天賦很強,經過訓練之後,那就更強了。
除此之外,朱雄英網羅了天下一部分窮苦百姓的孩子。
年齡從十五歲到十八歲之間,送到了特種軍事學院。
到現在為止,人數已經超過三萬了。
“對了爺爺,咱思來想去,還是覺得大明的藩王得削。”
朱雄英的話音剛落下,就被朱元璋白了一眼。
“藩王藩王,又是藩王,你能不能不提藩王?”
朱元璋略微有些生氣地看著朱雄英。
這朱雄英都快讓老朱抓狂了!
他實在想不明白,朱雄英為何天天想著削藩?
削藩削藩!
腦子裏就是削藩!
難道老朱家的親戚,你的那些皇叔,真就不值得你相信?
即便到時候你登基的比較晚,那些藩王還依舊是你的皇弟,何苦要削藩呢?
老朱當然不知道,按照曆史的發展,他死去沒多久,那邊朱允炆就削藩了。
然後他的老四朱棣,當即發起靖難之役。
這些老朱都是不可能知道的,他當然相信朱棣了!
若是能夠拉老朱親眼看看靖難之役,恐怕老朱會親手削藩!
對比朱允炆,朱雄英已經好多了。
他提前打預防針,提前跟老朱說自己肯定要削藩的,這樣老朱多少會在死之前,替大明考慮考慮。
而朱允炆是隻做不說,老朱都死了,你立馬就要削藩,這不怕朱棣反?
說實話,朱棣會反,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削藩逼的太緊了。
很多這樣的事情,老朱死後再做,還不如在老朱活著之前做完,更省心不是?
看到朱元璋反應這麽激烈,朱雄英當即訕笑道:“爺爺若是不喜歡聽,那咱今日就不說了,大不了咱明日再說,反正這藩咱是一定要削的!”
老朱一聽,當即怒上心頭,也就是這是朱雄英,老朱跟自己的孫子隔代親,否則真得拿根棍子來,好好抽打一番!
“去去去,該幹嘛幹嘛去。”
老朱沒好氣地罵道:“別一天天的在我耳朵邊上嘰嘰喳喳的,你說的那個什麽新聞,你自己去辦就是了,該配合的朝廷都會配合你的。”
說完,朱元璋直接擺了擺手,意味著要送客。
他不想再聽到削藩這兩個字。
昨天他去調查,也確實查到了一些蛛絲馬跡。
但這玩意錦衣衛都查不出來,朝廷的人就更加查不出來了。
老朱隻是能從朱雄英的反應之中猜出一二,很大的概率,是老四朱棣在散播謠言,中傷自己的大孫子,但是沒有鐵證!
一邊是大孫子,一邊是朱元璋十分疼愛的老四朱棣,這讓朱元璋無比糾結。
恰逢朱雄英又說削藩,那就幹脆把朱雄英一並趕走。
朱雄英並未生氣,相反臉上還帶著一絲笑意。
他今天的目的,也已經達到了!
“畢竟這可是他們作為士紳階層的特權。”
朱元璋不是個傻子,這一點還能看得出來。
這些士紳當初支持大明朝廷的建立,就是看準了這些利益。
隻要大明朝廷不動他們的利益,他們便可以無條件支持大明朝廷。
換成是任何一個王朝,他們也都是一樣的。
現在動他們的利益,他們難道不會謀反嗎?
親王還好說,大明現如今的親王,壓根就沒有多少個,涉及到商業的,更是寥寥無幾。
老朱也是他們的父皇,讓親王繳納商稅,這件事情不難,難的是讓士紳們也繳納商稅。
“爺爺,這一點您就沒有想通了。”
朱雄英淡淡地笑道:“大明王朝不是有槍杆子嗎?咱有槍杆子,難道還怕他們?”
“就算沒有他們,咱不也還有老百姓嗎?”
“民意這種東西,不是他們能夠操控的。”
朱雄英說的是事實,曆代朝廷覆滅,都是各方勢力不停蠶食朝廷,百姓冷眼旁觀。
最後所有的弊病堆積在一起,爆發之後就有人會造反。
假如,大明的老朱家能夠得到百姓的擁護呢?
如此一來,士紳又算個什麽東西?
在百姓的鋼鐵洪流麵前,他們不過是土雞瓦狗罷了。
“如何操作?”朱元璋知道朱雄英是有辦法的,當即抬起頭來問道。
“很簡單,把這件事情放到咱的大明報上麵。”
朱雄英知道老朱鬆口了,當即眼前一亮說道:“朝廷不說話,也不發布任何政策,隻讓大明報發消息。”
“內容咱都想好了,就說士紳階層不應該有特權,在行商方麵,他們應當與農民一樣,應當與商人一樣交稅!”
“讓民間的怒氣,倒逼士紳階層!”
“這麽持續一個半個月的,士紳階層們肯定知道這是大勢所趨,到時候朝廷順應民意把律令發布,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朱元璋深深地看了朱雄英一眼,自己家這個大孫子,果然是好手段啊!
士紳們不怕老百姓,那是不怕單個的老百姓。
若是老百姓全部集結在一起,他們怎麽可能不害怕?
再加上背後朝廷似有若無的影子,士紳敢動個屁!
他們最基本的手段,就是能夠很好地控製底層。
現在底層的老百姓都喜歡看大明報,士紳們的優勢,早就不存在了。
等到朱雄英換掉一波官員,再來個吏治改革,到時候士紳,也隻不過是一個比較有錢的家族罷了。
要槍沒槍,要人沒人!
根本沒辦法跟朝廷鬥。
至於親王,抱歉,現在的親王手中兵力最多的就是朱棣。
而朱棣也隻有不過四萬兵馬,即便這段時間他朱棣大規模偷偷發育,也根本不可能動搖到朝廷的統治。
“既然如此,此事就按照你說的去做。”
朱元璋經曆了一番糾結之後,這才痛下決心說道:“不過咱要看到的是大明稅收增收,若是沒有增收,那些士紳們沒有染指商業,鬧出了烏龍的話,這稅收你得給咱補上來!”
“一言為定。”
朱雄英當即臉上帶著笑容,一口答應了下來。
士紳染指商業這事情,根本不需要調查,沈萬三就對他們知根知底!
所以,隻要執行下去,肯定是會收一大波稅收的。
“哼!倒是你這臭小子,成天針對士紳家族。”
朱元璋似乎有些鬱悶地說道:“而且每次出手,都是這般狠辣,真不怕士紳們造反?”
從水泥開始收割士紳階層,到玻璃杯的時候最嚴重。
抄家的習慣,從來沒有改變。
就算是到了東瀛,朱雄英也還是喜歡抄士紳的家,這讓朱元璋十分不解!
但不解歸不解,朱元璋眼睛看的十分清晰。
朝廷這一年多,將近兩年的時間出手闊綽,大部分不就是從士紳家族那裏收上來的錢麽?
自己這大孫子,倒是沒有做錯!
“士紳們反不了。”
朱雄英搖頭說道:“不瞞爺爺您,雖然東贏那邊有將近一萬的火槍手,湘王朱柏也帶著一支兩萬人的火槍手,但是咱還有......”
朱雄英沒有繼續說下去,讓老朱自己猜去。
“一萬?”朱元璋問道。
朱雄英搖了搖頭。
“三萬?”
朱雄英又搖了搖頭。
“爺爺,您別猜了,咱這一次要組建的火槍隊,是絕對信得過的火槍隊。“
“這也是咱的職業軍人,無論何時何地都會效忠咱的,咱要做到的是,這天下,無人能反!”
饒是老朱見多識廣,也忍不住挑了挑眉頭。
朱雄英竟然如此大言不慚,那說明了朱雄英有自己的底氣。
不行!
找個時間,朱元璋得親自摸一摸朱雄英的底細,看看朱雄英到底在幹什麽!
而朱雄因確實沒有騙老朱,他就是在弄職業軍人這一套。
為首的人,就是靖難之役中朱棣的左膀右臂,朱能!
朱能現在還在特種軍事學院學習,本身天賦很強,經過訓練之後,那就更強了。
除此之外,朱雄英網羅了天下一部分窮苦百姓的孩子。
年齡從十五歲到十八歲之間,送到了特種軍事學院。
到現在為止,人數已經超過三萬了。
“對了爺爺,咱思來想去,還是覺得大明的藩王得削。”
朱雄英的話音剛落下,就被朱元璋白了一眼。
“藩王藩王,又是藩王,你能不能不提藩王?”
朱元璋略微有些生氣地看著朱雄英。
這朱雄英都快讓老朱抓狂了!
他實在想不明白,朱雄英為何天天想著削藩?
削藩削藩!
腦子裏就是削藩!
難道老朱家的親戚,你的那些皇叔,真就不值得你相信?
即便到時候你登基的比較晚,那些藩王還依舊是你的皇弟,何苦要削藩呢?
老朱當然不知道,按照曆史的發展,他死去沒多久,那邊朱允炆就削藩了。
然後他的老四朱棣,當即發起靖難之役。
這些老朱都是不可能知道的,他當然相信朱棣了!
若是能夠拉老朱親眼看看靖難之役,恐怕老朱會親手削藩!
對比朱允炆,朱雄英已經好多了。
他提前打預防針,提前跟老朱說自己肯定要削藩的,這樣老朱多少會在死之前,替大明考慮考慮。
而朱允炆是隻做不說,老朱都死了,你立馬就要削藩,這不怕朱棣反?
說實話,朱棣會反,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削藩逼的太緊了。
很多這樣的事情,老朱死後再做,還不如在老朱活著之前做完,更省心不是?
看到朱元璋反應這麽激烈,朱雄英當即訕笑道:“爺爺若是不喜歡聽,那咱今日就不說了,大不了咱明日再說,反正這藩咱是一定要削的!”
老朱一聽,當即怒上心頭,也就是這是朱雄英,老朱跟自己的孫子隔代親,否則真得拿根棍子來,好好抽打一番!
“去去去,該幹嘛幹嘛去。”
老朱沒好氣地罵道:“別一天天的在我耳朵邊上嘰嘰喳喳的,你說的那個什麽新聞,你自己去辦就是了,該配合的朝廷都會配合你的。”
說完,朱元璋直接擺了擺手,意味著要送客。
他不想再聽到削藩這兩個字。
昨天他去調查,也確實查到了一些蛛絲馬跡。
但這玩意錦衣衛都查不出來,朝廷的人就更加查不出來了。
老朱隻是能從朱雄英的反應之中猜出一二,很大的概率,是老四朱棣在散播謠言,中傷自己的大孫子,但是沒有鐵證!
一邊是大孫子,一邊是朱元璋十分疼愛的老四朱棣,這讓朱元璋無比糾結。
恰逢朱雄英又說削藩,那就幹脆把朱雄英一並趕走。
朱雄英並未生氣,相反臉上還帶著一絲笑意。
他今天的目的,也已經達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