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山城之下,氣氛凝重如墨,仿佛連空氣都要被這緊張的態勢凍結。司馬懿望著眼前這座傷痕累累卻依舊倔強挺立的山城,心中湧起一股複雜的情緒,既有對太平道頑強抵抗的惱怒,又有對即將到來的決戰的一絲期待。他深知,此役若勝,不僅能在與孫權的聯盟中占據主導,更可重創太平道在江東的勢力根基,為自己的野心之路掃除一大障礙。


    於是,司馬懿親自指揮魏軍,重新調整攻城部署。他將士兵們分成數隊,一隊負責用投石車持續轟擊山城城牆,試圖摧毀太平道守軍的防禦工事;一隊扛著攻城梯,在弓箭手的掩護下,強行向城牆逼近;還有一隊則推著衝車,目標直指城門,企圖以強大的衝擊力撞開那道守護山城的屏障。


    城內的太平道弟子們,在徐盛的帶領下,早已做好了決一死戰的準備。徐盛穿梭於各個防禦據點之間,鼓舞士氣:“兄弟們,莫要畏懼!我們背後是太平道的信念,是萬千百姓對太平盛世的期盼。今日,哪怕戰至最後一人,也要讓敵人知道,我太平道的熱血不可輕濺!”


    隨著司馬懿一聲令下,魏軍的進攻如洶湧的潮水般展開。投石車拋出的巨石唿嘯著劃過天空,砸向山城城牆,頓時石塊飛濺,塵煙彌漫。太平道的守軍們雖身處險境,卻毫不退縮,他們利用城牆上的掩體,躲避著巨石的攻擊,同時,弩手們也在間隙中拉弓放箭,還擊魏軍。


    那些扛著攻城梯的魏軍士兵,在箭雨的洗禮下,艱難地向城牆靠近。許多士兵倒下了,但更多的人踩著同伴的屍體繼續前進。終於,部分攻城梯架在了城牆上,魏軍士兵們如蟻附膻,開始攀爬。太平道的弟子們見狀,紛紛拿起長槍、大刀,與爬上城牆的敵人展開了近身搏鬥。徐盛更是身先士卒,他揮舞著長刀,刀光霍霍,每一次揮動都帶起一片血霧,魏軍士兵在他麵前猶如待宰的羔羊,紛紛墜落城牆。


    而在城門處,魏軍的衝車在士兵們的推動下,一下又一下地撞擊著城門。城門在巨大的衝擊力下,發出痛苦的 “嘎吱” 聲,似乎隨時都可能崩塌。太平道的弟子們用身體抵住城門,同時從城門上方的孔洞中向下投擲石塊、傾倒熱油,魏軍士兵們在城門下慘叫連連,但他們依然沒有放棄進攻。


    就在雙方在夷陵山城激戰正酣之時,關興與張飛率領的太平道援軍正馬不停蹄地向東趕來。他們深知夷陵的局勢危急,若不能及時趕到,太平道在江東的勢力將遭受滅頂之災。關興心急如焚,他對張飛說道:“張將軍,夷陵若失,太平道在江東的布局將毀於一旦,我們必須加快速度!”


    張飛點頭道:“賢侄莫急,俺老張定會用這丈八蛇矛為太平道殺出一條血路!” 說罷,他一夾馬腹,速度又快了幾分。


    在夷陵山城戰場上,司馬懿見久攻不下,心中越發焦急。他決定孤注一擲,派出自己的精銳衛隊,親自率領他們加入攻城戰。這支精銳衛隊裝備精良,訓練有素,他們的加入讓魏軍的攻勢瞬間增強了幾分。


    徐盛在城牆上看到司馬懿親自上陣,心中冷笑:“司馬懿,你以為你親自前來就能攻破此城嗎?今日便是你的葬身之地!” 他抖擻精神,率領著城中的剩餘守軍,與司馬懿的精銳衛隊展開了殊死搏鬥。


    然而,隨著戰鬥的持續,太平道守軍的傷亡越來越大,兵力也越發稀少。徐盛望著身邊疲憊不堪且滿身鮮血的兄弟們,心中湧起一股悲壯之情。但他的眼神依然堅定,他知道,隻要還有一口氣在,就絕不放棄。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關興與張飛率領的援軍終於趕到了夷陵戰場。他們遠遠地看到山城下慘烈的戰鬥場景,關興怒喝一聲:“太平道的兒郎們,援軍到了!殺啊!” 說罷,他率先衝入魏軍陣營,手中的青龍偃月刀如蛟龍出海,所向披靡。


    張飛更是如同一尊戰神降臨,他的丈八蛇矛在陽光下閃爍著寒光,每一次刺出都能帶走數條魏軍性命。“燕人張翼德在此,爾等受死!” 他的怒吼聲如雷鳴般響徹戰場,魏軍士兵們被這突如其來的援軍嚇得陣腳大亂。


    司馬懿見太平道援軍到來,心中大驚失色。他沒想到關興與張飛的速度如此之快,如今自己陷入了兩麵受敵的困境。但他畢竟是久經沙場的老將,很快便鎮定下來,他試圖調整戰術,組織魏軍進行抵抗。


    然而,此時的魏軍在太平道援軍的猛烈攻擊下,已經軍心渙散,難以組織起有效的抵抗。許多士兵紛紛丟盔棄甲,四處逃竄。司馬懿見大勢已去,無奈之下,隻得率領著少數親信,拚死突圍。


    太平道在夷陵的守軍與援軍會合後,士氣大振。他們乘勝追擊,對司馬懿的殘軍展開了最後的圍剿。這場戰鬥一直持續到黃昏時分,夷陵山城之下,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太平道最終取得了夷陵決戰的勝利,成功地守住了在江東的重要據點。


    此役過後,太平道在江東的勢力雖然遭受了重創,但卻因這場勝利而名聲大噪。許多百姓聽聞太平道在夷陵的英勇事跡後,對太平道的理念更加認同,紛紛前來投奔。太平道在江東開始了艱難的重建與發展之路。


    而司馬懿在戰敗後,狼狽地退迴了曹魏境內。他深知,此次失利不僅讓自己在與孫權的聯盟中處於劣勢,更讓自己在曹魏內部的威望受到了極大的打擊。他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戰略,思考如何在這複雜多變的局勢中重新崛起。


    孫權在得知東吳軍隊在荊州戰敗,司馬懿在夷陵又遭慘敗後,心中對與司馬懿的聯盟產生了深深的疑慮。他擔心司馬懿會將此次失利的責任歸咎於東吳,從而引發曹魏對東吳的報複。於是,他決定加強東吳的邊境防禦,同時派人前往太平道,試圖與太平道緩和關係,以避免在這亂世中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太平道在經曆了這場生死之戰後,張一凡與諸葛亮意識到,天下局勢愈發複雜,各方勢力之間的關係變幻莫測。他們決定在鞏固現有勢力範圍的基礎上,繼續推行太平道的理念,發展生產,救濟百姓,增強自身實力,以應對未來可能到來的挑戰。同時,他們也密切關注著曹魏與東吳的動向,準備在適當的時候,再次出擊,為實現天下太平的宏偉目標而努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黃天當立,大漢赴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吃肉蛋炒飯的任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吃肉蛋炒飯的任江並收藏重生:黃天當立,大漢赴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