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行雲還待要說,眾弟子齊“刷”地舉起了長劍,以劍鋒對著他,日照之下,如銀鱗一般晃著眼睛,他自討沒趣,道:“罷了,走就走。”
黃芪道:“還有一件事沒辦呢,請問這裏有一個叫陳二寶的嗎?”
眾弟子麵麵相覷,不知何意,景木犴道:“你們又搞什麽花樣?本門之中並無一個叫陳二寶的。”
黃芪把茶油壇從包袱中拿出來,抱在手裏,道:“那陳大寶說他的弟弟在衡山,還托我們送來一壇焙肉。”
景木犴道:“衡山方圓極大,有七十二峰,一百零八座廟觀,非止本派一地,你們要找的人或許在別處。”
張行雲道:“那就慘了,這一座山一座山,一間廟一間廟的,不知要找到猴年馬月,可憐他老母病重,想見兒子一麵也不得,指不定什麽時候就嗚唿哀哉了。黃芪,把肉拿出來,咱們分著吃,說了這麽久,肚子早餓了。”
黃芪道:“那可不行,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咱們分頭去問,要找他也不難。”
張行雲仰天歎了一聲:“大熱天的,這罪可遭大發了。”
二人你一言我一語,拌著嘴正要往下走,忽石階下一個掃地少年,拖著根比人還高的笤帚,撒開腿追了上來,叫道:“等等,我就是陳二寶,你們剛才說我娘怎麽了?”
眾人都驚,景木犴滿臉的困惑:“你……你不是叫至尊寶嗎?”
那少年十分靦腆,道:“師兄莫怪,當年上山的時候,我嫌本名不好聽,就取了個諢號叫‘至尊寶’。”
張行雲奇道:“至尊寶?有什麽講究?”
陳二寶紅著臉,道:“我想做……做那最大牌,當年離家的時候,我發過誓要混出模樣才迴家。”他掂了掂掃帚,歎道;“隻是到現在還是個掃地的,連雜七雜八都湊不上,所以一直沒臉迴去,對了,你們是從我家來的嗎?我娘她怎麽了?”說到這裏,不由得流露出關切的神情。
黃芪記得陳大寶的話,本不願將實情告訴他,但如今已被張行雲說漏了嘴,瞞也瞞不住,隻好道:“你娘得了寒症,身子不便,不過沒有大礙,你不用擔心,你哥會照顧好她的,這是你娘讓我們帶給你的焙肉。”
陳二寶接過壇子,幾年孤身在外,一朝聽到家人消息,難免觸動心緒,不覺間淚水已在眼眶中打轉,揭開封蓋,一股茶油的清香撲鼻而來,正是兒時熟悉的味道,亦是這些年夢裏渴望的珍饈,他怔怔看著那浸在油光裏的焙肉,腦中浮現的都是娘親蒼蒼的白發和日漸佝僂而操勞的身影,小小的眼瞼已盛不下那許多的淚水,雨珠一般的滴落在油壇裏,他忽雙膝跪地,朝著家的方向磕了三個頭,再也抑製不住,痛哭流涕,道:“娘,孩兒不孝。”
這一番變故,讓人有些不知所措,陳二寶哭了一會,又朝大殿磕了三個頭,大聲道:“掌門,母親有病在身,弟子想去盡些孝心,侍奉母親,即日下山,請掌門成全。”
大殿裏傳出一聲歎息:“去吧。”
陳二寶揩了把淚,站起身來,朝黃芪三人道謝,張行雲笑道:“難得你們哥倆都這麽孝順,你娘有福。”摸著一錠十兩的銀子,有些心疼,換了一錠五兩的,道:“置辦些東西,帶迴去孝敬老人家。”
陳二寶一怔,怯生生的不敢接,張行雲硬塞進他手裏,陳二寶感激的不知說什麽好,歸心似箭,徑跑去收拾東西了。
張行雲看看天色,道:“咱們也走吧。”
三人轉過身正欲下山,忽衡山弟子齊叫道:“掌門。”
張行雲吃了一驚,迴頭去看,隻見刑名不知何時已站在大殿之外,他曾見過他一次,雖隔數年,但修真之人以氣養身,容顏比之當年似無一分一毫之變改。
黃芪望去,當年在臨武城外相距太遠,不如現今看得真切,隻見這刑名高長的身形略顯消瘦,一襲灰袍由肩至腳,別無飾物,樸實無華,頭上挽著道髻,眉目間露著清秀之氣,看起來和衡山派弟子的裝束沒多少分別。
張行雲扯了黃芪一下,輕聲道:“有搞頭。”
黃芪奇道:“搞什麽?”
這時隻聽刑名道:“你們遠來,路途不易,我亦不忍拒人於千裏之外,隻是應承龍虎山在前,有些為難。”
張行雲朝黃芪笑道:“你聽,這就是搞頭。”又大聲道:“前輩,那龍虎山自古以來和朝廷走得很近,張天師不過是要求功名富貴罷了,不是真心要降魔除妖的,前輩難道想成為他人的踏腳石嗎?”
刑名默然,良久才道:“好,我給你們一次機會,數日前我用來驅喚朱雀的淚痕簫損壞,胡海龍答應去找湘妃竹帶給我重製此簫,若你們能先一步找到湘妃竹帶到衡山,我就答應你們。”
聽了此話,黃芪三人大喜,張行雲道:“此話當真?”
景木犴道:“我師父是什麽人,難道還會誑你嗎?”
唐思道:“找竹子有什麽難的,在山下我還看見一大片湘妃竹呢。”
景木犴道:“唐姑娘不可,朱雀乃是神鳥,尋常的湘妃竹是用不得的,隻有用當年娥皇女英淚水浸過根的湘妃竹製成淚痕簫,才能吹出天外玄音,令朱雀聽命。”
“九嶷山!”張行雲叫道,“隻有九嶷山才有這種竹子,胡海龍走了多久?”
景木犴道:“他們前天就走了。”
張行雲似被當頭澆了一盆冷水,道:“刑名前輩,你這不是耍我嗎?他都走了兩天,我哪裏趕得上?”
刑名淡淡道:“你若不去,就別怨我沒給你機會。”
張行雲忙道:“去,就算不為九華派,我也不能輸給胡海龍那小子,告辭。”
從衡山下來,三人不顧夜色,往寧遠縣疾馳。
複經一日一夜,終於九嶷山在望,隻見天高地廣,浮雲萬裏,陽光一道一道的從雲間穿射而出,灑落在萬壑之上,猶如群山朝聖,金光萬縷,令人心生敬畏。
這些山既不高聳,也不險峻,地勢和緩,失了一些雄偉粗獷,多了幾分溫婉圓潤,它們簇擁環抱,一眼看不到邊際,在光和暗時刻變幻之中,給人以湧動的錯覺。
正是炙熱的季節,群山鬱鬱蔥蔥,屹立在繚繞的雲霧中,就像是蒸籠裏剛揭開蓋子的一屜艾草團子。
晚風吹來,連空氣裏都充滿了清新的香氣。
三人雖然疲憊,但見了此情此景,不由得又打起了精神。
唐思道:“這地方景色很好看,隻是一路走過來,沒看見什麽人,有些奇怪。”
張行雲道:“這裏離妖國不遠,想來百姓都逃難走了,可憐老祖宗的墓沒長腿,跑不了。”
見黃芪唐思都莫名其妙的看著自己,驚道:“你們真不知道這老祖宗是誰?”
黃芪搖搖頭,張行雲歎道:“你這不孝子孫,別隻顧著吃,有時候也要想想自己是怎麽來的,咱們華夏之人,都是三皇五帝的子孫,三皇者,燧人、伏羲、神農是也。”
黃芪道:“神農我知道,是醫道之祖,我們大夫開館坐診,都要供奉一幅他的畫像。”
唐思饒有興致:“就像讀書的要拜孔聖人、做買賣的要拜關公,各有各的主神,玉米提,那五帝是誰?”
張行雲拉緊韁繩,馬兒緩了下來,他肚子裏沒多少墨水,難得有顯擺的時候,自然興致勃勃,掰著手指頭,道:“五帝是黃帝、瑞項、帝窖,還有堯和舜。”這一說便出了醜,把顓頊、帝嚳都念錯了,好在黃芪二人不懂,並沒有察覺。張行雲繼續道:“黃帝炎帝是一起的,所以我們華夏兒女又叫做炎黃子孫,不論是漢人、畏兀兒人還是僮人、苗人、瑤人,都是一個祖宗,說到底千年萬年之前,都是本家,雖然後來住得遠了,但還是一家人嘛,哈哈……扯偏了,不過我今天要說的是最後一個舜,他南巡崩於蒼梧之野而葬於九嶷山,所以這裏的老祖宗,指的就是他。”
一路走,張行雲一路將舜帝與娥皇、女英的事跡娓娓道來,經過一片平原水田,路徑一轉,已進入了九嶷群山之中,此時夜幕降臨,山壑間霧氣更濃,頂上又有重重雲層,弱微的殘陽再也無力照射進來,山裏比之山外黑暗要來得更快,四圍一片靜寂,於此情此景,張行雲不由得越說越輕,漸漸的,三個人誰也沒有做聲,悄無聲息的,警惕的行走著。
黃芪道:“還有一件事沒辦呢,請問這裏有一個叫陳二寶的嗎?”
眾弟子麵麵相覷,不知何意,景木犴道:“你們又搞什麽花樣?本門之中並無一個叫陳二寶的。”
黃芪把茶油壇從包袱中拿出來,抱在手裏,道:“那陳大寶說他的弟弟在衡山,還托我們送來一壇焙肉。”
景木犴道:“衡山方圓極大,有七十二峰,一百零八座廟觀,非止本派一地,你們要找的人或許在別處。”
張行雲道:“那就慘了,這一座山一座山,一間廟一間廟的,不知要找到猴年馬月,可憐他老母病重,想見兒子一麵也不得,指不定什麽時候就嗚唿哀哉了。黃芪,把肉拿出來,咱們分著吃,說了這麽久,肚子早餓了。”
黃芪道:“那可不行,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咱們分頭去問,要找他也不難。”
張行雲仰天歎了一聲:“大熱天的,這罪可遭大發了。”
二人你一言我一語,拌著嘴正要往下走,忽石階下一個掃地少年,拖著根比人還高的笤帚,撒開腿追了上來,叫道:“等等,我就是陳二寶,你們剛才說我娘怎麽了?”
眾人都驚,景木犴滿臉的困惑:“你……你不是叫至尊寶嗎?”
那少年十分靦腆,道:“師兄莫怪,當年上山的時候,我嫌本名不好聽,就取了個諢號叫‘至尊寶’。”
張行雲奇道:“至尊寶?有什麽講究?”
陳二寶紅著臉,道:“我想做……做那最大牌,當年離家的時候,我發過誓要混出模樣才迴家。”他掂了掂掃帚,歎道;“隻是到現在還是個掃地的,連雜七雜八都湊不上,所以一直沒臉迴去,對了,你們是從我家來的嗎?我娘她怎麽了?”說到這裏,不由得流露出關切的神情。
黃芪記得陳大寶的話,本不願將實情告訴他,但如今已被張行雲說漏了嘴,瞞也瞞不住,隻好道:“你娘得了寒症,身子不便,不過沒有大礙,你不用擔心,你哥會照顧好她的,這是你娘讓我們帶給你的焙肉。”
陳二寶接過壇子,幾年孤身在外,一朝聽到家人消息,難免觸動心緒,不覺間淚水已在眼眶中打轉,揭開封蓋,一股茶油的清香撲鼻而來,正是兒時熟悉的味道,亦是這些年夢裏渴望的珍饈,他怔怔看著那浸在油光裏的焙肉,腦中浮現的都是娘親蒼蒼的白發和日漸佝僂而操勞的身影,小小的眼瞼已盛不下那許多的淚水,雨珠一般的滴落在油壇裏,他忽雙膝跪地,朝著家的方向磕了三個頭,再也抑製不住,痛哭流涕,道:“娘,孩兒不孝。”
這一番變故,讓人有些不知所措,陳二寶哭了一會,又朝大殿磕了三個頭,大聲道:“掌門,母親有病在身,弟子想去盡些孝心,侍奉母親,即日下山,請掌門成全。”
大殿裏傳出一聲歎息:“去吧。”
陳二寶揩了把淚,站起身來,朝黃芪三人道謝,張行雲笑道:“難得你們哥倆都這麽孝順,你娘有福。”摸著一錠十兩的銀子,有些心疼,換了一錠五兩的,道:“置辦些東西,帶迴去孝敬老人家。”
陳二寶一怔,怯生生的不敢接,張行雲硬塞進他手裏,陳二寶感激的不知說什麽好,歸心似箭,徑跑去收拾東西了。
張行雲看看天色,道:“咱們也走吧。”
三人轉過身正欲下山,忽衡山弟子齊叫道:“掌門。”
張行雲吃了一驚,迴頭去看,隻見刑名不知何時已站在大殿之外,他曾見過他一次,雖隔數年,但修真之人以氣養身,容顏比之當年似無一分一毫之變改。
黃芪望去,當年在臨武城外相距太遠,不如現今看得真切,隻見這刑名高長的身形略顯消瘦,一襲灰袍由肩至腳,別無飾物,樸實無華,頭上挽著道髻,眉目間露著清秀之氣,看起來和衡山派弟子的裝束沒多少分別。
張行雲扯了黃芪一下,輕聲道:“有搞頭。”
黃芪奇道:“搞什麽?”
這時隻聽刑名道:“你們遠來,路途不易,我亦不忍拒人於千裏之外,隻是應承龍虎山在前,有些為難。”
張行雲朝黃芪笑道:“你聽,這就是搞頭。”又大聲道:“前輩,那龍虎山自古以來和朝廷走得很近,張天師不過是要求功名富貴罷了,不是真心要降魔除妖的,前輩難道想成為他人的踏腳石嗎?”
刑名默然,良久才道:“好,我給你們一次機會,數日前我用來驅喚朱雀的淚痕簫損壞,胡海龍答應去找湘妃竹帶給我重製此簫,若你們能先一步找到湘妃竹帶到衡山,我就答應你們。”
聽了此話,黃芪三人大喜,張行雲道:“此話當真?”
景木犴道:“我師父是什麽人,難道還會誑你嗎?”
唐思道:“找竹子有什麽難的,在山下我還看見一大片湘妃竹呢。”
景木犴道:“唐姑娘不可,朱雀乃是神鳥,尋常的湘妃竹是用不得的,隻有用當年娥皇女英淚水浸過根的湘妃竹製成淚痕簫,才能吹出天外玄音,令朱雀聽命。”
“九嶷山!”張行雲叫道,“隻有九嶷山才有這種竹子,胡海龍走了多久?”
景木犴道:“他們前天就走了。”
張行雲似被當頭澆了一盆冷水,道:“刑名前輩,你這不是耍我嗎?他都走了兩天,我哪裏趕得上?”
刑名淡淡道:“你若不去,就別怨我沒給你機會。”
張行雲忙道:“去,就算不為九華派,我也不能輸給胡海龍那小子,告辭。”
從衡山下來,三人不顧夜色,往寧遠縣疾馳。
複經一日一夜,終於九嶷山在望,隻見天高地廣,浮雲萬裏,陽光一道一道的從雲間穿射而出,灑落在萬壑之上,猶如群山朝聖,金光萬縷,令人心生敬畏。
這些山既不高聳,也不險峻,地勢和緩,失了一些雄偉粗獷,多了幾分溫婉圓潤,它們簇擁環抱,一眼看不到邊際,在光和暗時刻變幻之中,給人以湧動的錯覺。
正是炙熱的季節,群山鬱鬱蔥蔥,屹立在繚繞的雲霧中,就像是蒸籠裏剛揭開蓋子的一屜艾草團子。
晚風吹來,連空氣裏都充滿了清新的香氣。
三人雖然疲憊,但見了此情此景,不由得又打起了精神。
唐思道:“這地方景色很好看,隻是一路走過來,沒看見什麽人,有些奇怪。”
張行雲道:“這裏離妖國不遠,想來百姓都逃難走了,可憐老祖宗的墓沒長腿,跑不了。”
見黃芪唐思都莫名其妙的看著自己,驚道:“你們真不知道這老祖宗是誰?”
黃芪搖搖頭,張行雲歎道:“你這不孝子孫,別隻顧著吃,有時候也要想想自己是怎麽來的,咱們華夏之人,都是三皇五帝的子孫,三皇者,燧人、伏羲、神農是也。”
黃芪道:“神農我知道,是醫道之祖,我們大夫開館坐診,都要供奉一幅他的畫像。”
唐思饒有興致:“就像讀書的要拜孔聖人、做買賣的要拜關公,各有各的主神,玉米提,那五帝是誰?”
張行雲拉緊韁繩,馬兒緩了下來,他肚子裏沒多少墨水,難得有顯擺的時候,自然興致勃勃,掰著手指頭,道:“五帝是黃帝、瑞項、帝窖,還有堯和舜。”這一說便出了醜,把顓頊、帝嚳都念錯了,好在黃芪二人不懂,並沒有察覺。張行雲繼續道:“黃帝炎帝是一起的,所以我們華夏兒女又叫做炎黃子孫,不論是漢人、畏兀兒人還是僮人、苗人、瑤人,都是一個祖宗,說到底千年萬年之前,都是本家,雖然後來住得遠了,但還是一家人嘛,哈哈……扯偏了,不過我今天要說的是最後一個舜,他南巡崩於蒼梧之野而葬於九嶷山,所以這裏的老祖宗,指的就是他。”
一路走,張行雲一路將舜帝與娥皇、女英的事跡娓娓道來,經過一片平原水田,路徑一轉,已進入了九嶷群山之中,此時夜幕降臨,山壑間霧氣更濃,頂上又有重重雲層,弱微的殘陽再也無力照射進來,山裏比之山外黑暗要來得更快,四圍一片靜寂,於此情此景,張行雲不由得越說越輕,漸漸的,三個人誰也沒有做聲,悄無聲息的,警惕的行走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