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啦?這就完啦?”王武並不滿意,道:“我看你老婆未必對你說了實話,說不定她說的都是嚇你,讓你非娶她不可。”
中年男幹笑兩聲,喝著酒,不知在想什麽。
王武又指著書生道:“是你說講故事的,我們講完了,該你說說。”
書生道:“好,那我來講吧,你們一定很奇怪,我一個讀書人,為什麽會出現在這裏。”
杜平道:“是有些稀奇,你這裝扮,看起來也不像個獨行俠客,一人遠出,莫說什麽強盜山賊了,便是山中大蟲猛獸,也能讓你客死異鄉。”
書生搖搖頭,沒有了先前的瀟灑輕鬆,道:“我這次出來隻是散散心,隻因我的朋友在幾個月前都死了,還有一個成了廢人。”
“我是長沙府人氏,世代耕讀,家父希望我能出人頭地,恰有他的一個老友在嶽麓書院做先生,便讓我拜在他門下,入了書院讀書。嶽麓書院不隻是讀書的地方,那裏還教琴棋書畫、詩詞歌賦,我很喜歡那裏,也正是在書院,認識了三個誌同道合的朋友陳兄、譚兄和柳兄,我們是同一個先生門下,既是同窗也是同門,吃住都在一起,情分自然非比尋常。”
“陳兄最愛彈琴,譚兄最喜書法,柳兄迷於丹青,我三教九流皆有涉獵,皆為稀鬆。可讀書是個講天分的事,雖然師長督促嚴苛,我們頭懸梁、錐刺股也都試過,但每次學院比試,我們的功課都不顯目,為此也沒少受師長的責罰。去年秋闈,我們名落孫山,鬱悶之餘,便結伴去後山遊玩。我們心氣鬱結,一路沉悶少語,忘了迴書院的時辰,等到日落時要迴去已來不及了,恰好前麵林子裏有一座寺廟,陳兄便提議去那裏過夜。”
“那是一座前朝古寺,叫做麓山寺,早已荒廢,剩下些斷壁殘垣,勉強可以遮風擋雨,我們點起篝火,幸好還帶了些幹糧,圍坐說話,就像今天這樣,不過那個時候我們沒有講故事,陳兄說坐著無聊,不如去寺院四處看看,說不定能遇上什麽豔鬼狐狸精,還能有一段風流。我知道他們是打趣的,本來不想去,但陳兄三人都笑我膽小,我逼不過,隻好也去了。那夜天很黑,山上還冷,寒風陣陣,不知哪裏的銅鍾間或發出嗡鳴,我們分頭去找,突然陳兄大叫起來,我們嚇了一跳,趕緊跑過去,卻發現他掉進了一口古井裏,好在他沒有受傷,我們把他拉上來,卻發現他手裏捧著個東西,原來是在井底摸索到的。”
“那是一尊神像,樣子不似中原人物,非佛非道非儒,我們都沒有見過,陳兄發現底座上寫著一些奇怪的字,我研讀佛經時曾學過一些梵文,認得最大的兩個是‘文仙’,下麵還有一行小字,一則我學得不多,二則有些殘損看不清楚,也就罷了。陳兄當時欣喜若狂,以為這是外域的文曲星,供奉起來,定能得神明庇佑,學識突飛猛進。我越看那神像越有不詳之感,勸他丟棄為好,陳兄卻不以為然。後來迴到書院,陳兄每夜抱著琴和異域神獨自外出,很晚才迴來,在月末的比試中,陳兄果然一鳴驚人,奪了魁首。”
“我們都替他高興,約他下山去城裏喝酒慶祝,但陳兄很冷淡,脾氣變得暴躁,有一次譚兄無意中撞倒了神像,陳兄竟然掐著他的脖子,還好我和柳兄及時趕到,不然就要出事。”
杜平笑道:“這哪是神明庇佑,我看是鬼迷心竅。”
書生長歎一聲,繼續道:“我知他原不是這樣的人,突然性情大變,一定和那神像有關,於是有一天晚上我偷偷跟隨著他。陳兄越走越深,在禹王碑下放下神像、香爐、古琴,他先是焚香,朝神像恭恭敬敬的拜了三拜,而後盤膝而坐,把琴架在腿上,撥弄起來。琴聲淒幽詭異,令人不寒而栗,陳兄始終麵帶微笑,越彈越快,琴弦本就傷指,彈得越快手指越容易受傷,我看見他的手開始滴血,但他卻渾然不覺,依然如癡如醉,直到血肉模糊。”
“我很害怕,以為他癡心琴技,以致得了癲狂之症,走出來叫他,陳兄朝我一笑,沒來得及說話,突然從古琴上飛出一根細弦勒住了他的脖子,越勒越緊,陳兄卻渾然不覺得痛,依然朝我笑,那時我頭腦一片空白,驚慌失措,我想去救他但又害怕,片刻之間,他的頭……他的頭……掉了下來,我再也無法控製自己,瘋了一般的朝山下逃命,天太黑,滑了一腳,從山坡上滾了下去,昏了過去。”
“後來呢?”小劉哥迫不及待的想知道結果。
書生幽幽歎道:“第二天我被一個樵夫救了,他送我迴到書院,那時所有人都已經知道陳兄的死訊,但幾位師長都判定他是用琴弦自縊而亡,我告訴他們陳兄是被鬼害死的,但沒有人相信,還說我得了臆想之症,我知道一定是神像有古怪,是異域神害死陳兄的,我想毀了它,但是等我再迴到禹王碑下,神像卻不見了,我問了第一個發現屍體的人,他說從來就沒見過什麽神像,神像就這樣憑空消失了。”
“我雖然心有不安,但以為它既然不見了,事情就能告一段落,直到我發現譚兄的書法突然進益神速,他的篆書、隸書、行書、魏碑都能望古人之項背,尤其是那一手草書,筆走遊龍,潑灑自得,不亞於張旭懷素,書院皆為之震驚,院長亦稱之為奇才。我知道事有蹊蹺,我不想他死,就去問他是不是拿了異域神,譚兄矢口否認,還說我是嫉妒他才如此汙蔑。九月初九,書院舉辦重陽登高大賽,譚兄稱病未成行,等我們迴來,卻發現……卻發現他的……他的眼睛和口中都被筆刺穿,死在書案上。”
王武道:“這兩個死法有些新奇,下麵該輪到那柳兄了。”
書生怒目看了看他,杜平道:“王武,這不是故事,積點口德。”
書生這才接著道:“你們想必也明白了,這都是那異域神所害,但當時又有誰信我呢?我翻遍了譚兄的東西,都沒有找到神像,那段時間我快瘋了,幾天後我把事情都告訴了柳兄,柳兄聽完我的話臉色慘白,他向我坦白是他在譚兄死後,拿了神像,他不知道神像會害人,他不想死,我勸他把神像遺棄,柳兄被我說動,拿出了神像,我們一起在後山把它丟下了懸崖。”
“但。”書生繼續道,“我想得太簡單了,以為所有的事都可以結束了,陳兄譚兄死後,宿房中隻剩我和柳兄二人,有一天晚上我夢到陳兄譚兄,夢到他們被惡魔束縛,悲慘異常,我被驚醒了,才發現柳兄並不在房中,我很驚慌,四處去找,天已經很冷了,淩晨時候屋頂上還有薄薄的白霜,我在畫室找到柳兄,窗開著,案上赫然擺著一尊神像,正是那異域神,我不敢靠近,我害怕,遠遠的隻見柳兄的臉上始終帶著微笑,他用刀子割破自己的指頭,把血滴在硯台裏,用鮮血來調色,他癡迷的揮毫潑墨,我卻越看越心驚,我不知道為什麽神像會再次出現,隻知道若不救他,柳兄定然也是和陳兄譚兄是一樣的下場。”
“我知道要弄清一切事情,關鍵在於神像的真實身份和由來,線索定然就在底座的字上,於是我去藏書樓尋找古籍。”
“你找到沒有?”鐵手十分關切。
書生痛心疾首,眼中有些濕潤,道:“找到了,到最後我才發現,原來一切都是我的錯,我學問不深,胡亂認字,那兩個梵文根本不是‘文仙’,而是‘浮陀’,天竺聚集在墳墓的幽鬼,下麵殘損的文字,大概是‘若得所欲,予我所珍’。”
張老扣著鼻孔,道:“什麽意思?聽不懂,喂,秀才,說明白點。”
書生道:“這句話的意思其實也是兩個字——交換,如果拜神的人想得到自己想要的,就必須把最珍貴的東西奉獻給神,不,是魔鬼,人之所貴,還有什麽比命重要呢?這時我才明白為什麽陳兄他們會在技藝突飛猛進之後突然死去。”
“有破解的辦法嗎?”黃芪問道。
“有,如果能徹底斬斷欲念,就能擺脫魔鬼的糾纏,正所謂‘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怎麽做?”鐵手問。
“斷臂求生,隻有砍斷雙手,柳兄這一輩子都不可能再畫畫了,才能徹底摧毀他的欲念。我就是因此而救了他一命,但從此以後他萬念俱灰,同廢人已經沒有區別了,如果是你們,是願意拿生命換一時的風光得意,還是願苟且的活著?”
眾人都陷入了沉思,書生忽笑了起來,道:“權且一問,大家不必較真,接下來該誰講了?”
中年男十分困惑:“你一會哭一會笑,講的究竟是真是假?”
書生道:“真假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們信不信,信則真,不信則假。”
眾人噓聲一片。
中年男幹笑兩聲,喝著酒,不知在想什麽。
王武又指著書生道:“是你說講故事的,我們講完了,該你說說。”
書生道:“好,那我來講吧,你們一定很奇怪,我一個讀書人,為什麽會出現在這裏。”
杜平道:“是有些稀奇,你這裝扮,看起來也不像個獨行俠客,一人遠出,莫說什麽強盜山賊了,便是山中大蟲猛獸,也能讓你客死異鄉。”
書生搖搖頭,沒有了先前的瀟灑輕鬆,道:“我這次出來隻是散散心,隻因我的朋友在幾個月前都死了,還有一個成了廢人。”
“我是長沙府人氏,世代耕讀,家父希望我能出人頭地,恰有他的一個老友在嶽麓書院做先生,便讓我拜在他門下,入了書院讀書。嶽麓書院不隻是讀書的地方,那裏還教琴棋書畫、詩詞歌賦,我很喜歡那裏,也正是在書院,認識了三個誌同道合的朋友陳兄、譚兄和柳兄,我們是同一個先生門下,既是同窗也是同門,吃住都在一起,情分自然非比尋常。”
“陳兄最愛彈琴,譚兄最喜書法,柳兄迷於丹青,我三教九流皆有涉獵,皆為稀鬆。可讀書是個講天分的事,雖然師長督促嚴苛,我們頭懸梁、錐刺股也都試過,但每次學院比試,我們的功課都不顯目,為此也沒少受師長的責罰。去年秋闈,我們名落孫山,鬱悶之餘,便結伴去後山遊玩。我們心氣鬱結,一路沉悶少語,忘了迴書院的時辰,等到日落時要迴去已來不及了,恰好前麵林子裏有一座寺廟,陳兄便提議去那裏過夜。”
“那是一座前朝古寺,叫做麓山寺,早已荒廢,剩下些斷壁殘垣,勉強可以遮風擋雨,我們點起篝火,幸好還帶了些幹糧,圍坐說話,就像今天這樣,不過那個時候我們沒有講故事,陳兄說坐著無聊,不如去寺院四處看看,說不定能遇上什麽豔鬼狐狸精,還能有一段風流。我知道他們是打趣的,本來不想去,但陳兄三人都笑我膽小,我逼不過,隻好也去了。那夜天很黑,山上還冷,寒風陣陣,不知哪裏的銅鍾間或發出嗡鳴,我們分頭去找,突然陳兄大叫起來,我們嚇了一跳,趕緊跑過去,卻發現他掉進了一口古井裏,好在他沒有受傷,我們把他拉上來,卻發現他手裏捧著個東西,原來是在井底摸索到的。”
“那是一尊神像,樣子不似中原人物,非佛非道非儒,我們都沒有見過,陳兄發現底座上寫著一些奇怪的字,我研讀佛經時曾學過一些梵文,認得最大的兩個是‘文仙’,下麵還有一行小字,一則我學得不多,二則有些殘損看不清楚,也就罷了。陳兄當時欣喜若狂,以為這是外域的文曲星,供奉起來,定能得神明庇佑,學識突飛猛進。我越看那神像越有不詳之感,勸他丟棄為好,陳兄卻不以為然。後來迴到書院,陳兄每夜抱著琴和異域神獨自外出,很晚才迴來,在月末的比試中,陳兄果然一鳴驚人,奪了魁首。”
“我們都替他高興,約他下山去城裏喝酒慶祝,但陳兄很冷淡,脾氣變得暴躁,有一次譚兄無意中撞倒了神像,陳兄竟然掐著他的脖子,還好我和柳兄及時趕到,不然就要出事。”
杜平笑道:“這哪是神明庇佑,我看是鬼迷心竅。”
書生長歎一聲,繼續道:“我知他原不是這樣的人,突然性情大變,一定和那神像有關,於是有一天晚上我偷偷跟隨著他。陳兄越走越深,在禹王碑下放下神像、香爐、古琴,他先是焚香,朝神像恭恭敬敬的拜了三拜,而後盤膝而坐,把琴架在腿上,撥弄起來。琴聲淒幽詭異,令人不寒而栗,陳兄始終麵帶微笑,越彈越快,琴弦本就傷指,彈得越快手指越容易受傷,我看見他的手開始滴血,但他卻渾然不覺,依然如癡如醉,直到血肉模糊。”
“我很害怕,以為他癡心琴技,以致得了癲狂之症,走出來叫他,陳兄朝我一笑,沒來得及說話,突然從古琴上飛出一根細弦勒住了他的脖子,越勒越緊,陳兄卻渾然不覺得痛,依然朝我笑,那時我頭腦一片空白,驚慌失措,我想去救他但又害怕,片刻之間,他的頭……他的頭……掉了下來,我再也無法控製自己,瘋了一般的朝山下逃命,天太黑,滑了一腳,從山坡上滾了下去,昏了過去。”
“後來呢?”小劉哥迫不及待的想知道結果。
書生幽幽歎道:“第二天我被一個樵夫救了,他送我迴到書院,那時所有人都已經知道陳兄的死訊,但幾位師長都判定他是用琴弦自縊而亡,我告訴他們陳兄是被鬼害死的,但沒有人相信,還說我得了臆想之症,我知道一定是神像有古怪,是異域神害死陳兄的,我想毀了它,但是等我再迴到禹王碑下,神像卻不見了,我問了第一個發現屍體的人,他說從來就沒見過什麽神像,神像就這樣憑空消失了。”
“我雖然心有不安,但以為它既然不見了,事情就能告一段落,直到我發現譚兄的書法突然進益神速,他的篆書、隸書、行書、魏碑都能望古人之項背,尤其是那一手草書,筆走遊龍,潑灑自得,不亞於張旭懷素,書院皆為之震驚,院長亦稱之為奇才。我知道事有蹊蹺,我不想他死,就去問他是不是拿了異域神,譚兄矢口否認,還說我是嫉妒他才如此汙蔑。九月初九,書院舉辦重陽登高大賽,譚兄稱病未成行,等我們迴來,卻發現……卻發現他的……他的眼睛和口中都被筆刺穿,死在書案上。”
王武道:“這兩個死法有些新奇,下麵該輪到那柳兄了。”
書生怒目看了看他,杜平道:“王武,這不是故事,積點口德。”
書生這才接著道:“你們想必也明白了,這都是那異域神所害,但當時又有誰信我呢?我翻遍了譚兄的東西,都沒有找到神像,那段時間我快瘋了,幾天後我把事情都告訴了柳兄,柳兄聽完我的話臉色慘白,他向我坦白是他在譚兄死後,拿了神像,他不知道神像會害人,他不想死,我勸他把神像遺棄,柳兄被我說動,拿出了神像,我們一起在後山把它丟下了懸崖。”
“但。”書生繼續道,“我想得太簡單了,以為所有的事都可以結束了,陳兄譚兄死後,宿房中隻剩我和柳兄二人,有一天晚上我夢到陳兄譚兄,夢到他們被惡魔束縛,悲慘異常,我被驚醒了,才發現柳兄並不在房中,我很驚慌,四處去找,天已經很冷了,淩晨時候屋頂上還有薄薄的白霜,我在畫室找到柳兄,窗開著,案上赫然擺著一尊神像,正是那異域神,我不敢靠近,我害怕,遠遠的隻見柳兄的臉上始終帶著微笑,他用刀子割破自己的指頭,把血滴在硯台裏,用鮮血來調色,他癡迷的揮毫潑墨,我卻越看越心驚,我不知道為什麽神像會再次出現,隻知道若不救他,柳兄定然也是和陳兄譚兄是一樣的下場。”
“我知道要弄清一切事情,關鍵在於神像的真實身份和由來,線索定然就在底座的字上,於是我去藏書樓尋找古籍。”
“你找到沒有?”鐵手十分關切。
書生痛心疾首,眼中有些濕潤,道:“找到了,到最後我才發現,原來一切都是我的錯,我學問不深,胡亂認字,那兩個梵文根本不是‘文仙’,而是‘浮陀’,天竺聚集在墳墓的幽鬼,下麵殘損的文字,大概是‘若得所欲,予我所珍’。”
張老扣著鼻孔,道:“什麽意思?聽不懂,喂,秀才,說明白點。”
書生道:“這句話的意思其實也是兩個字——交換,如果拜神的人想得到自己想要的,就必須把最珍貴的東西奉獻給神,不,是魔鬼,人之所貴,還有什麽比命重要呢?這時我才明白為什麽陳兄他們會在技藝突飛猛進之後突然死去。”
“有破解的辦法嗎?”黃芪問道。
“有,如果能徹底斬斷欲念,就能擺脫魔鬼的糾纏,正所謂‘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怎麽做?”鐵手問。
“斷臂求生,隻有砍斷雙手,柳兄這一輩子都不可能再畫畫了,才能徹底摧毀他的欲念。我就是因此而救了他一命,但從此以後他萬念俱灰,同廢人已經沒有區別了,如果是你們,是願意拿生命換一時的風光得意,還是願苟且的活著?”
眾人都陷入了沉思,書生忽笑了起來,道:“權且一問,大家不必較真,接下來該誰講了?”
中年男十分困惑:“你一會哭一會笑,講的究竟是真是假?”
書生道:“真假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們信不信,信則真,不信則假。”
眾人噓聲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