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為養牲口做準備
穿越自帶超市,村長讓我來當 作者:漣秋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懷溪的喊聲把提著紅燈籠的李懷山和李懷林嚇了一跳,隻見燈籠哆嗦了一下後便停了下來,然後速度陡然提升,飛快的朝李懷溪撲來。
李懷林把燈籠懟到李懷溪的臉上後這才看清,然後驚喜的喊道:“大哥,是老三!”
李懷溪看著眼前的倆人哭笑不得。
“二哥,你倆也太嚇人了吧,大晚上的打著個紅燈籠出來幹啥啊,我還以為撞見啥了呢。”
李懷山和李懷林像是沒事人一樣,根本沒有意識到李懷溪剛才被這燈籠嚇到了。
“你這天黑了還沒見迴來,咱娘不放心,就讓我跟大哥出來迎一迎你,還以為你留在鎮上了呢,你在這幹嘛呢,貓在道邊不出聲,嚇了我一跳。”李懷林大咧咧的道。
李懷溪擦了一把額頭上的汗,“二哥,你不僅嚇了我一跳,我這腿都快走不動道了,我說家裏就沒有別的燈籠了嗎,你提這個幹啥啊?”
李懷林把燈籠遞給旁邊的李懷山,然後從李懷溪手裏接過毛驢道:“咱家隻有這個燈籠啊,這還是我娶你嫂子的時候你給我置辦的呢,你忘了啊。”
“我真忘了!!”
李懷溪擦了一把額頭上的虛汗,路也不走了,一屁股坐在了驢車上,讓李懷林拉著他迴家。
到家之後李父和李母還沒歇息,看著三人都迴來了這才放下了心。
大嫂去灶房給李懷溪端來了溫著的米粥,囑咐他快點喝了。
一碗熱乎的米粥下肚,李懷溪這才緩過了勁來。
歇了一會兒後就拉著李懷山和李懷林去看宋鐵匠給自己打造的折花刀。
三人拿著蠟燭來到東廂房放農具的屋子,李懷溪把鍘刀從背簍裏搬出來給倆人看。
“大哥,你看這刀怎麽樣!”
“謔,這大鍘刀!”
李懷山隻看了一眼便稱讚起來,把鍘刀拎在手裏掂了掂。
“這刀好啊,分量十足!你看這刃口,還反光呢,比咱家的菜刀都快!”
李懷山摸著鍘刀愛不釋手,李懷溪讓二哥舉著蠟燭離近一點,指著刀身上的花紋道:“這刀鍛打的藝法不一樣,你們看,這叫折花紋。”
“咱鎮上鐵匠的傳承手藝,用這種技法打出來的刀,鋒利,耐用,我就是因為這個才迴來晚了。”
聽李懷溪說完,旁邊的李懷林道:“這也太好看了,一看就是好刀,你算是撿到寶了。”
頓了頓又道:“就是迴來的晚點了,路上也不安全,下次你再走夜路啊,就把我那燈籠提上,也好有個亮。”
一提這燈籠李懷溪就來氣,就差沒說拿著你那破燈籠有多遠走多遠了。
三人又在柴房欣賞了一會兒這新出爐的鍘刀,隨後就各自迴屋歇息了。
……
第二天一早,李懷溪帶著家裏人來到了後山腳下。
一家人出發的很早,但到了的時候山腳下已經等了不少村民了,村長也在。
上前跟村長打了聲招唿,等村裏人都到齊了,李懷溪便找了塊大石頭,站在上麵安排了起來。
“大家應該都知道今天是來幹啥活的,家裏的菜刀和鐮刀都帶著了嗎?”
李懷溪一聲喊,底下的村民立馬高聲迴應。
“帶著了。”
說完還把自己手裏的刀舉起來揮了揮。
“好好好,看到了看到了。”
李懷溪趕緊伸出手往下壓,示意讓村民趕緊放下來。
接著又道:“咱這地瓜馬上就該收了,但是收之前得把秧子先割了,這樣才好刨土裏麵的地瓜。”
“這地瓜秧子可是好東西,不光人能吃,牲口也能吃。”
李懷溪說完底下的村民一陣笑,大家都想起夏天的時候翻地瓜秧,李懷溪讓大家把嫰尖掐迴去吃,還別說,那味道比山野菜還好吃。
等大家安靜下來了,李懷溪又道:“現在秧子老了人嚼不動了,但是牲口喜歡吃,新鮮的嚼起來甜絲絲的,存久了之後酸溜溜的,比吃玉米稈上膘。”
“所以現在趁著還沒幹巴,咱就把秧子存起來,怎麽存呢,就是把這秧子切碎之後埋進地裏去,這樣存能放一年不壞,而且跟曬幹的比起來,牲口更愛吃。”
“現在咱村裏牲口少,但明年大家有想要養牲口的就可以養了,這存起來的地瓜秧就是草料,量大管飽,還能替掉一部分的糧食,而且糧食的問題也不用擔心,這地瓜收了之後就能喂牲口。”
聽李懷溪說到養牲口的事大家沒有太大的感覺,但說到草料和糧食都有了眉目大家就動心了。
今年村裏人在蚊香工坊上工,加上李懷溪家蓋房子,大家都存下了幾兩銀子,而且夏天的麥子和秋天的玉米都取得了豐收,這個賣掉多出來的後又是一筆銀錢。
買牲口的錢有了但沒有糧食也養不起來,既然這草料能讓牲口吃著上膘,而且還可以替掉一定量的糧食,那養起來肯定就沒有那麽難了。
兩下一盤算,大家覺得好像自己也能養得起個牲口,以前日思夜盼的事在李懷溪這裏就這麽簡單的實現了。
不等村民們提出疑問,李懷溪便道:“活是大家一起幹的,所以都算到咱的工分裏麵,過幾天地瓜收了後按工分分下去,這草料也是村裏的,明年要是有養牲口的也可以拿工分來草料。”
李懷溪話音剛落底下就有動心了的村民喊了起來,“好,小溪,你說怎麽幹大家就怎麽幹!”
“對,要是能養得起牲口,我家肯定得養一頭,就買個跟你工坊裏一樣的毛驢,啥活都能幹。”
這話一出口周圍的村民又都笑了起來,想起李懷溪家的毛驢大家都很眼熱。
那幾頭毛驢在村裏人眼裏是個寶貝,麥收秋收的時候大家都借著用過。
以前村裏就黃二牛家的一頭老黃牛,村裏人很少能體會到有個牲口幫忙幹活的感覺。
但自從用了李懷溪家的毛驢,牲口的好處大家就都深有體會了。
所以李懷溪說完之後大家也都起了養牲口的心思,既然李懷溪說能幹那就肯定能幹。
解釋完前因後果,李懷溪把眼前的村民們按小隊全部分開。
有拿著鐮刀上山割地瓜秧的,有把秧子收起來背下山的,還有就是在山下挖坑的。
一排土坑在山腳下動工,挖完之後清理幹淨裏麵的浮土,大家就拿著菜刀,拎著木墩,圍在土坑四周開始切地瓜秧。
李懷林把燈籠懟到李懷溪的臉上後這才看清,然後驚喜的喊道:“大哥,是老三!”
李懷溪看著眼前的倆人哭笑不得。
“二哥,你倆也太嚇人了吧,大晚上的打著個紅燈籠出來幹啥啊,我還以為撞見啥了呢。”
李懷山和李懷林像是沒事人一樣,根本沒有意識到李懷溪剛才被這燈籠嚇到了。
“你這天黑了還沒見迴來,咱娘不放心,就讓我跟大哥出來迎一迎你,還以為你留在鎮上了呢,你在這幹嘛呢,貓在道邊不出聲,嚇了我一跳。”李懷林大咧咧的道。
李懷溪擦了一把額頭上的汗,“二哥,你不僅嚇了我一跳,我這腿都快走不動道了,我說家裏就沒有別的燈籠了嗎,你提這個幹啥啊?”
李懷林把燈籠遞給旁邊的李懷山,然後從李懷溪手裏接過毛驢道:“咱家隻有這個燈籠啊,這還是我娶你嫂子的時候你給我置辦的呢,你忘了啊。”
“我真忘了!!”
李懷溪擦了一把額頭上的虛汗,路也不走了,一屁股坐在了驢車上,讓李懷林拉著他迴家。
到家之後李父和李母還沒歇息,看著三人都迴來了這才放下了心。
大嫂去灶房給李懷溪端來了溫著的米粥,囑咐他快點喝了。
一碗熱乎的米粥下肚,李懷溪這才緩過了勁來。
歇了一會兒後就拉著李懷山和李懷林去看宋鐵匠給自己打造的折花刀。
三人拿著蠟燭來到東廂房放農具的屋子,李懷溪把鍘刀從背簍裏搬出來給倆人看。
“大哥,你看這刀怎麽樣!”
“謔,這大鍘刀!”
李懷山隻看了一眼便稱讚起來,把鍘刀拎在手裏掂了掂。
“這刀好啊,分量十足!你看這刃口,還反光呢,比咱家的菜刀都快!”
李懷山摸著鍘刀愛不釋手,李懷溪讓二哥舉著蠟燭離近一點,指著刀身上的花紋道:“這刀鍛打的藝法不一樣,你們看,這叫折花紋。”
“咱鎮上鐵匠的傳承手藝,用這種技法打出來的刀,鋒利,耐用,我就是因為這個才迴來晚了。”
聽李懷溪說完,旁邊的李懷林道:“這也太好看了,一看就是好刀,你算是撿到寶了。”
頓了頓又道:“就是迴來的晚點了,路上也不安全,下次你再走夜路啊,就把我那燈籠提上,也好有個亮。”
一提這燈籠李懷溪就來氣,就差沒說拿著你那破燈籠有多遠走多遠了。
三人又在柴房欣賞了一會兒這新出爐的鍘刀,隨後就各自迴屋歇息了。
……
第二天一早,李懷溪帶著家裏人來到了後山腳下。
一家人出發的很早,但到了的時候山腳下已經等了不少村民了,村長也在。
上前跟村長打了聲招唿,等村裏人都到齊了,李懷溪便找了塊大石頭,站在上麵安排了起來。
“大家應該都知道今天是來幹啥活的,家裏的菜刀和鐮刀都帶著了嗎?”
李懷溪一聲喊,底下的村民立馬高聲迴應。
“帶著了。”
說完還把自己手裏的刀舉起來揮了揮。
“好好好,看到了看到了。”
李懷溪趕緊伸出手往下壓,示意讓村民趕緊放下來。
接著又道:“咱這地瓜馬上就該收了,但是收之前得把秧子先割了,這樣才好刨土裏麵的地瓜。”
“這地瓜秧子可是好東西,不光人能吃,牲口也能吃。”
李懷溪說完底下的村民一陣笑,大家都想起夏天的時候翻地瓜秧,李懷溪讓大家把嫰尖掐迴去吃,還別說,那味道比山野菜還好吃。
等大家安靜下來了,李懷溪又道:“現在秧子老了人嚼不動了,但是牲口喜歡吃,新鮮的嚼起來甜絲絲的,存久了之後酸溜溜的,比吃玉米稈上膘。”
“所以現在趁著還沒幹巴,咱就把秧子存起來,怎麽存呢,就是把這秧子切碎之後埋進地裏去,這樣存能放一年不壞,而且跟曬幹的比起來,牲口更愛吃。”
“現在咱村裏牲口少,但明年大家有想要養牲口的就可以養了,這存起來的地瓜秧就是草料,量大管飽,還能替掉一部分的糧食,而且糧食的問題也不用擔心,這地瓜收了之後就能喂牲口。”
聽李懷溪說到養牲口的事大家沒有太大的感覺,但說到草料和糧食都有了眉目大家就動心了。
今年村裏人在蚊香工坊上工,加上李懷溪家蓋房子,大家都存下了幾兩銀子,而且夏天的麥子和秋天的玉米都取得了豐收,這個賣掉多出來的後又是一筆銀錢。
買牲口的錢有了但沒有糧食也養不起來,既然這草料能讓牲口吃著上膘,而且還可以替掉一定量的糧食,那養起來肯定就沒有那麽難了。
兩下一盤算,大家覺得好像自己也能養得起個牲口,以前日思夜盼的事在李懷溪這裏就這麽簡單的實現了。
不等村民們提出疑問,李懷溪便道:“活是大家一起幹的,所以都算到咱的工分裏麵,過幾天地瓜收了後按工分分下去,這草料也是村裏的,明年要是有養牲口的也可以拿工分來草料。”
李懷溪話音剛落底下就有動心了的村民喊了起來,“好,小溪,你說怎麽幹大家就怎麽幹!”
“對,要是能養得起牲口,我家肯定得養一頭,就買個跟你工坊裏一樣的毛驢,啥活都能幹。”
這話一出口周圍的村民又都笑了起來,想起李懷溪家的毛驢大家都很眼熱。
那幾頭毛驢在村裏人眼裏是個寶貝,麥收秋收的時候大家都借著用過。
以前村裏就黃二牛家的一頭老黃牛,村裏人很少能體會到有個牲口幫忙幹活的感覺。
但自從用了李懷溪家的毛驢,牲口的好處大家就都深有體會了。
所以李懷溪說完之後大家也都起了養牲口的心思,既然李懷溪說能幹那就肯定能幹。
解釋完前因後果,李懷溪把眼前的村民們按小隊全部分開。
有拿著鐮刀上山割地瓜秧的,有把秧子收起來背下山的,還有就是在山下挖坑的。
一排土坑在山腳下動工,挖完之後清理幹淨裏麵的浮土,大家就拿著菜刀,拎著木墩,圍在土坑四周開始切地瓜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