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你這孩子
我大哥是太子,你敢惹我? 作者:張無敵死了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路看戶部尚書不信,隻能在那裏繼續喊疼喊冤。
張路撲通一聲跪下,哭喪著臉道:
“我真的冤枉啊!
大人,我句句屬實啊。
隻是…… 隻是我在處理此事時,確實沒考慮到那些商人與蜀王的關係,還請大人救我。”
裴矩沉思片刻,緩緩說道:
“你起來吧。此事確實棘手,若處理不當,不僅你我都要遭殃,恐怕還會影響朝廷的安穩。”
裴矩擔心的不是蜀王,是在蜀王之前,那些戶部找自己的官員。
雖然大唐是有明文規定,官員和直係親屬不能經商。
但這些官員都有家族,朝廷可管不著人家的叔叔伯伯經商。
尤其是在長安,物價這麽高,當官的月俸可供養不起那麽大的宅子。
裴矩隻希望,蜀王來鬧了後,那些官員不要再繼續針對戶部。
顯德殿,李恪帶著人去戶部鬧的事情,早就在被匯報給李世民。
李世民這才想起來,自己當初安插的張路。
當時是想讓張路在自己的連環計裏,充當給逆子搗亂的煙霧。
但後來魏征的諫言,讓李世民放棄了坑逆子的計劃。
原以為這個張路沒自己的幫助,也鬧不大。
誰能想,李世民還是小瞧了吳王,也小瞧了那些官員的能力。
王德匯報:
“陛下,右金吾衛大將軍來了。”
“讓他進來。”
李神通進殿給李世民恭敬行禮。
李世民看著李神通說:
“知道叫你來什麽事情嗎?”
“臣不知。”
“你的親兵打了戶部主事,還是在皇城戶部大院。”
李神通一下明白皇上什麽意思,這是看出了自己的小心思。
“臣知罪。”
李神通趕忙跪下。
李世民也沒想把李神通怎麽樣,就是想給李神通一點教訓。
“全部打二十大板,不準再進金吾衛。”
“謝陛下寬恕。”
“走吧。”
李神通轉身剛走兩步,就聽到李世民對王德說。
“王德,你也要好好管管尚衣局的人,小心思都打到蜀王身上了。
有困難可以說出來,背後偷雞摸狗可不行。”
王德跟在李世民身邊三十年了,怎麽會不知道李世民的意思。
“是,陛下,我迴去就重新教教他們規矩。”
當李恪離開戶部,走到皇城門的時候,就看到魏征和一大幫人在那裏看著他。
魏征曾經是李恪蜀王府的三品傅,雖然魏征為人正直,甚至被李世民說成古板。
但魏征教學卻一點不古板,是挑那些實用的教,不像國子監的教學博士,就會照著書本念。
“喲,魏師傅在這幹嘛呢?”
李恪和魏征打招唿,但魏征卻板著臉。
“聽說你帶著人去戶部了?”
“是啊,怎麽了?”
“打人了沒?”
李恪看向了一邊帶著錦衣衛的華老三。
華老三明白自家殿下的眼神,趕緊搖頭。
魏征看到華老三的小動作,對李恪說:
“別看他,他什麽都沒說”
“沒有,絕對沒有。”
“真的嗎?”
“誣告,絕對是誣告,魏師傅不要相信小人的讒言。”
“還沒有?沒有的話,巡邏的金吾衛怎麽跑到戶部去了?”
“他們是被戶部尚書叫去幫忙的。”
“戶部沒人嗎?要叫金吾衛去幫忙?”
“那是因為金吾衛的人在戶部打架,戶部尚書是叫人去製止打架的。”
“還不是你的事!
你這孩子,怎麽就不聽話呢?
不是告訴你,遇到事情要用智慧謀略,別老是動粗。”
“我用智慧了啊,我沒親自動手,是金吾衛打的人。”
魏征是知道自己這個學生的,狡辯一流。
“狡辯,這叫什麽智慧!就算你沒直接打,那也是你指使的。”
魏征可沒忘記,上次李恪去李孝常家
“那也不怪我,是淮安王讓他們保護我,張路對我圖謀不軌,他們被迫反擊。”
“張路?這名字怎麽這麽耳熟?”
其實李世民當初在顯德殿召見張路的時候,魏征也在場。
但也隻是一麵之緣,張路後來隻是個七品主事,魏征是主持台院的主官,更不可能主動去見這麽小的官了。
李恪趕緊岔開話題:
“魏師傅這是去幹嘛?”
“你就知道打岔,我雖然現在不是蜀王府的官員了,你也得去國子監念書才是,不然將來怎麽有所成就?”
“好好好,我知道了,我這就去。”
李恪看岔不開話,就想趕緊離開,免得繼續被魏征說教。
“迴來,我們就是在等你。”
原來,魏征自從上次諫言重新核查田畝後,他就成了主持官員。
由他主持,重新對關中的田畝核查。
而李恪之前有十畝地說不清,魏征就想先查查這十畝地什麽情況。
正好李恪進皇城打張路,所以魏征才在皇城門口等著李恪。
當魏征和李恪來到城外,這裏已經被圍牆圈起來了,成了一個莊園。
要不說人多好辦事,兩萬士兵庫次庫次的幹,當然建得快。
魏征也第一次來到李恪的這個廠區,還順道參觀了李恪先建好的煉鋼工坊。
和馬師傅第一次看到一樣,魏征也為這裏麵的機械配合震撼。
這時候因為人還不夠,隻有馬師傅帶著人在那裏熟悉。
馬師傅把那些,被工部裁剪的工匠又招來這裏。
雖然他們也是第一次見,但好在李恪本來也沒設計的多複雜,都是一些省力的機器,他們看了幾天就明白怎麽弄。
而鑄鋼,這在南北朝時期就有了,到了大唐更是有灌鋼法。
而李恪上輩子的煉鋼,其實就是灌鋼法的升級,原理都不複雜。
按照大唐現在的煉鋼,就是先把鐵礦石燒成鐵水。
倒進磨具冷卻成型,然後多次捶打,打出裏麵多餘的雜質,成為熟鐵。
然後再把熟鐵打成鐵絲,盤起來。
接著再用生鐵融化的鐵水,澆灌在熟鐵絲的模具裏定形狀
生鐵水在澆灌過程中,會與熟鐵絲接觸。
由於生鐵含碳量高,熟鐵含碳量低。
在一定程度上會發生碳的擴散轉移,使整體的含碳量分布更均勻,並且可能讓熟鐵的含碳量有所增加。
這就是大唐的灌鋼法。
張路撲通一聲跪下,哭喪著臉道:
“我真的冤枉啊!
大人,我句句屬實啊。
隻是…… 隻是我在處理此事時,確實沒考慮到那些商人與蜀王的關係,還請大人救我。”
裴矩沉思片刻,緩緩說道:
“你起來吧。此事確實棘手,若處理不當,不僅你我都要遭殃,恐怕還會影響朝廷的安穩。”
裴矩擔心的不是蜀王,是在蜀王之前,那些戶部找自己的官員。
雖然大唐是有明文規定,官員和直係親屬不能經商。
但這些官員都有家族,朝廷可管不著人家的叔叔伯伯經商。
尤其是在長安,物價這麽高,當官的月俸可供養不起那麽大的宅子。
裴矩隻希望,蜀王來鬧了後,那些官員不要再繼續針對戶部。
顯德殿,李恪帶著人去戶部鬧的事情,早就在被匯報給李世民。
李世民這才想起來,自己當初安插的張路。
當時是想讓張路在自己的連環計裏,充當給逆子搗亂的煙霧。
但後來魏征的諫言,讓李世民放棄了坑逆子的計劃。
原以為這個張路沒自己的幫助,也鬧不大。
誰能想,李世民還是小瞧了吳王,也小瞧了那些官員的能力。
王德匯報:
“陛下,右金吾衛大將軍來了。”
“讓他進來。”
李神通進殿給李世民恭敬行禮。
李世民看著李神通說:
“知道叫你來什麽事情嗎?”
“臣不知。”
“你的親兵打了戶部主事,還是在皇城戶部大院。”
李神通一下明白皇上什麽意思,這是看出了自己的小心思。
“臣知罪。”
李神通趕忙跪下。
李世民也沒想把李神通怎麽樣,就是想給李神通一點教訓。
“全部打二十大板,不準再進金吾衛。”
“謝陛下寬恕。”
“走吧。”
李神通轉身剛走兩步,就聽到李世民對王德說。
“王德,你也要好好管管尚衣局的人,小心思都打到蜀王身上了。
有困難可以說出來,背後偷雞摸狗可不行。”
王德跟在李世民身邊三十年了,怎麽會不知道李世民的意思。
“是,陛下,我迴去就重新教教他們規矩。”
當李恪離開戶部,走到皇城門的時候,就看到魏征和一大幫人在那裏看著他。
魏征曾經是李恪蜀王府的三品傅,雖然魏征為人正直,甚至被李世民說成古板。
但魏征教學卻一點不古板,是挑那些實用的教,不像國子監的教學博士,就會照著書本念。
“喲,魏師傅在這幹嘛呢?”
李恪和魏征打招唿,但魏征卻板著臉。
“聽說你帶著人去戶部了?”
“是啊,怎麽了?”
“打人了沒?”
李恪看向了一邊帶著錦衣衛的華老三。
華老三明白自家殿下的眼神,趕緊搖頭。
魏征看到華老三的小動作,對李恪說:
“別看他,他什麽都沒說”
“沒有,絕對沒有。”
“真的嗎?”
“誣告,絕對是誣告,魏師傅不要相信小人的讒言。”
“還沒有?沒有的話,巡邏的金吾衛怎麽跑到戶部去了?”
“他們是被戶部尚書叫去幫忙的。”
“戶部沒人嗎?要叫金吾衛去幫忙?”
“那是因為金吾衛的人在戶部打架,戶部尚書是叫人去製止打架的。”
“還不是你的事!
你這孩子,怎麽就不聽話呢?
不是告訴你,遇到事情要用智慧謀略,別老是動粗。”
“我用智慧了啊,我沒親自動手,是金吾衛打的人。”
魏征是知道自己這個學生的,狡辯一流。
“狡辯,這叫什麽智慧!就算你沒直接打,那也是你指使的。”
魏征可沒忘記,上次李恪去李孝常家
“那也不怪我,是淮安王讓他們保護我,張路對我圖謀不軌,他們被迫反擊。”
“張路?這名字怎麽這麽耳熟?”
其實李世民當初在顯德殿召見張路的時候,魏征也在場。
但也隻是一麵之緣,張路後來隻是個七品主事,魏征是主持台院的主官,更不可能主動去見這麽小的官了。
李恪趕緊岔開話題:
“魏師傅這是去幹嘛?”
“你就知道打岔,我雖然現在不是蜀王府的官員了,你也得去國子監念書才是,不然將來怎麽有所成就?”
“好好好,我知道了,我這就去。”
李恪看岔不開話,就想趕緊離開,免得繼續被魏征說教。
“迴來,我們就是在等你。”
原來,魏征自從上次諫言重新核查田畝後,他就成了主持官員。
由他主持,重新對關中的田畝核查。
而李恪之前有十畝地說不清,魏征就想先查查這十畝地什麽情況。
正好李恪進皇城打張路,所以魏征才在皇城門口等著李恪。
當魏征和李恪來到城外,這裏已經被圍牆圈起來了,成了一個莊園。
要不說人多好辦事,兩萬士兵庫次庫次的幹,當然建得快。
魏征也第一次來到李恪的這個廠區,還順道參觀了李恪先建好的煉鋼工坊。
和馬師傅第一次看到一樣,魏征也為這裏麵的機械配合震撼。
這時候因為人還不夠,隻有馬師傅帶著人在那裏熟悉。
馬師傅把那些,被工部裁剪的工匠又招來這裏。
雖然他們也是第一次見,但好在李恪本來也沒設計的多複雜,都是一些省力的機器,他們看了幾天就明白怎麽弄。
而鑄鋼,這在南北朝時期就有了,到了大唐更是有灌鋼法。
而李恪上輩子的煉鋼,其實就是灌鋼法的升級,原理都不複雜。
按照大唐現在的煉鋼,就是先把鐵礦石燒成鐵水。
倒進磨具冷卻成型,然後多次捶打,打出裏麵多餘的雜質,成為熟鐵。
然後再把熟鐵打成鐵絲,盤起來。
接著再用生鐵融化的鐵水,澆灌在熟鐵絲的模具裏定形狀
生鐵水在澆灌過程中,會與熟鐵絲接觸。
由於生鐵含碳量高,熟鐵含碳量低。
在一定程度上會發生碳的擴散轉移,使整體的含碳量分布更均勻,並且可能讓熟鐵的含碳量有所增加。
這就是大唐的灌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