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會兒,裴寂終於想起來自己要說什麽了。


    “左丞,你簡直是胡言亂語,我怎麽沒有為陛下出策了?我不是讓陛下出罪己詔安撫百姓嗎?”


    房玄齡冷笑:


    “你到底是不是為了陛下,你和外麵的跪著的都很清楚。”


    魏征說:


    “現在不是議論這些的時候,關鍵問題是怎麽解決蝗災。


    雖然陛下讓先開義倉米救濟,但不知蝗災要持續多久。”


    其實房玄齡和李世民都在心裏對於蝗災有了不同的看法,覺得蝗災有問題,但這是昨天才發現的。


    事情還沒有得到證實,不能現在就把想法說出來,萬一是真的,李世民怎麽解釋自己的懷疑?


    李世民說:


    “那就先把上報的地方奏書歸攏,先給送去一部分糧食,以防義倉米不夠。”


    其實義倉米是夠的,畢竟義倉米就和稅收一樣,百姓每年都有交。


    而天災也不是每年都有,有的地方甚至十幾年不發生一次天災,為了囤積義倉米鬥不知道擴建了幾次倉庫。


    義倉米從隋朝開始就有這個製度,這也是為什麽後人會說大唐是吃隋朝的老本。


    真正的原因就在於,有些地方根本不發生什麽地震,洪水蝗蟲之類的天災。


    義倉米從建立開始,就是專門為天災準備,不是天災不能開義倉米。


    那從隋文帝開始,這些地方累積的義倉米不知道多到什麽程度。


    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因為隋煬帝三征高句麗,以及隋末大亂鬥,早就把這些義倉米吃完了。


    這也是為什麽長安的義倉米,會那麽輕鬆的被當初的幾個小官小吏就賣完了。


    因為本來就沒多少,每年每個百姓隻上交三升,而一個百姓一天才吃一升半,三升才是兩天的飯量而已。


    義倉米就是救急糧,主要還得靠朝廷出糧。


    李世民現在也顧不上錢不錢了,但他說是這麽說,有人為難。


    “陛下,這錢......”


    開口的是戶部尚書裴矩,反正自己沒錢,他的意思就是讓陛下把自己內帑另外的三百萬也拿出來。


    李世民心疼歸心疼,但也沒辦法,點點頭表示可以。


    但裴寂這時說:


    “陛下,按規矩,朝廷要派人賑災,但如今被左丞房玄齡已經裁減掉三千人,恐怕人手不足。”


    房玄齡對上李世民的眼睛,輕輕的點了點頭。


    其實真實情況是,還有一千人已經在房玄齡的考察當中了,這一千人都不準備要。


    也就是說,總共是四千人被房玄齡裁減。


    李世民目光在眾人臉上一一掃過,心中暗忖。


    這內憂外患之際,各方矛盾、利益糾葛紛紛浮出水麵,想要順利救災、穩定朝局,當真是難如登天。


    可身為大唐天子,他又怎能退縮?


    當下,必須在這重重困境中尋出一條出路來。


    他微微挺直脊背,沉聲道:


    “諸卿,如今國難當頭,朕希望大家摒棄前嫌,齊心協力共渡難關。


    人手之事,房卿稍後細細稟明緣由。


    錢財方麵,朕既已答應,定不會食言。


    當務之急,是盡快將救災物資送抵災區,安撫百姓,莫讓災情進一步惡化。”


    大臣們聞言,紛紛低頭稱是,隻是各自心中盤算不一。


    甚至不少人眼中還有羨慕以及貪婪。


    裴寂暗自冷哼,對房玄齡的裁人之舉仍有不滿,沒想到皇帝避而不談。


    剛剛裴寂就是想讓李世民放棄繼續裁減人員,甚至把那些被裁減的人又重新找迴來。


    這些可都是李淵在位時期的臣子,如果能迴來,那麽自己的政治羽翼就豐滿了。


    自己可是讓他們重新吃上皇糧的恩人。


    裴寂當然還沒傻到,自以為靠著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就能讓李世民退位。


    主動出來就是為了打掩護,不讓李世民發現真正的意圖。


    可惜啊,李世民自己弄出來的政治風暴,好不容易弄掉那麽多人,怎麽還會弄迴來。


    不過沒關係,裴寂今天不隻是準備了一手。


    裴寂再次說:


    “陛下,臣聽聞蜀王殿下當街驅趕長安名僧,所以才導致了信徒在皇城外聚集,臣請嚴懲蜀王殿下。”


    李承乾看向裴寂,這老家夥真會睜眼說瞎話,剛剛不是還說這些是來向父皇發難的,怎麽又成了向三弟發難的。


    李世民不知道裴寂葫蘆裏賣的什麽藥,怎麽看起來不像說的這麽簡單。


    還是杜如晦善臨場應變。


    “陛下,既然牽扯蜀王殿下,不如就讓蜀王殿下進殿說明白。”


    李世民點點頭,李恪就被帶進顯德殿。


    李承乾說:


    “三弟,魏國公說,你當街驅趕長安名僧。”


    說著,還向跪在那裏的裴寂抬了一下下巴。


    李恪說:


    “沒有啊。”


    這件事之所以連李恪都不認,是因為從隋朝開始就有一條專門為和尚立的法律。


    就是和尚不用交稅和服役,並且不能隨便侮辱和尚。


    李淵後來繼承隋朝政治遺產,也同意這條。


    之所以給和尚這樣的優厚待遇,是因為佛教在漢朝傳到華夏大地。


    最初走的是民眾路線,想向民眾傳播教義。


    但是老百姓不好傳播,效果也差。


    後來佛教改變了路線,走上層路線,向那些貴族靠攏。


    最出名的莫過於,南北朝時期的梁武帝。


    佛教在梁武帝之前,是吃肉的,最初的不吃“葷”,指的是不吃大蒜等等會導致人情緒激動和失控的事物,大蒜是漢朝張騫帶迴來的。


    當時的和尚能吃肉,但是有規定,隻能吃那些《三淨肉》,就是指的:


    沒看到在自己麵前殺的肉。


    沒聽到在自己附近殺的肉。


    不是為了自己殺的肉。


    其實就類似君子遠庖廚。


    在戰國時期,君子講究的是,看到被殺的動物,聽到被殺的動物,自己養的動物,專門為自己殺的動物,這些都是不吃的。


    正如“君子遠庖廚”被後人誤解成,君子不能靠近廚房。


    梁武帝覺得,你們佛家這麽慈悲為懷,怎麽能吃肉?


    所以從南北朝時期,梁武帝下令和尚不準吃肉。


    時間久了,就成了和尚不吃肉,是慈悲為懷的證明。


    那麽佛教在皇帝們看來,就是宣傳和平的工具。


    隋文帝為了利用和尚們宣傳自己的仁德,也就給和尚們立了這個法律。


    和尚不用交稅,不用服役,自然也會反過來說隋文帝的好。


    李淵和李世民怎麽會不利用,自然也是承認這個法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大哥是太子,你敢惹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無敵死了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無敵死了沒並收藏我大哥是太子,你敢惹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