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魏征路
我大哥是太子,你敢惹我? 作者:張無敵死了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世民登基後,放出豪言,虛心納諫。
還專門給那些罵自己的諫言奏書開辟綠色通道。
原本大家也不傻,不會真的傻傻去諫言。
也就魏征那個愣頭青,經常用這個綠色通道罵皇上。
大家私下裏都把這個綠色通道叫做“魏征路。”
在東宮南麵有個偏門,專門讓那些諫言的臣子從這裏遞交自己的奏書,會有禁軍專門代為遞交奏書。
那麽通往這個偏門的路,就因為魏征經常走,成了魏征路,或者魏征門。
但是最近這個魏征路,經常來人。
李世民這人也不知道是不是賤,還讓王德一有納諫的,馬上讓自己看。
李世民現在每天都收到關於律法不明,大唐危矣的奏書。
字裏行間都是說李世民是非不分,壞了大唐立國根本。
還有人陰陽怪氣,說不如就把庫房裏的十二卷唐律燒了吧,好騰點空間放《美人集》。
最狠的還不是這個,最狠的還是,說陛下現在勞累,不如把一些事情分給太上皇幫忙處理,比如審案之類的,反正太上皇現在還在太極宮,身體硬朗。
這分明暗指他李世民如今的治理,不如當初李淵在位時期,說他遠不及李淵在位時的清明公正。
甚至影射他得位不正。
李世民看著這些奏書,心中五味雜陳。
既惱怒於這些言辭的犀利與冒犯,卻又不得不強壓怒火,因他曾許下虛心納諫的諾言。
所以說,尚書省的存在是很重要的,這些奏書隻要敢送到尚書省,就會被打迴去要求重寫。
朝會上,蕭瑀也是站出來,一個勁的說必須按照律法嚴懲長孫順德,而且長孫順德是知法犯法,監守自盜,罪加二等。
說是剝奪長孫順德左驍衛大將軍的職位都不過分。
李孝常和劉裕德也說蜀王也得按照法律定罪。
皇城別人,敢帶兵闖北衙門,還火燒左驍衛大將軍的房間,革職都不過分。
誰知道左驍衛大將軍的房間裏有沒有被燒什麽重要的軍事文件。
朝會上長孫無忌和李承乾兩人都在拚命的否認。
長孫無忌麵色漲紅,高聲道:
“諸位且慢言定罪之事。
長孫順德即使真的有錯,但他往昔之功不可全然不顧。
他隨陛下征戰多年,立下赫赫戰功,此次之事或有隱情,怎能僅憑一麵之詞便要重罰,奪其職位?
這豈不是寒了功臣之心?”
李承乾亦附和道:
“父皇,兒臣以為蜀王雖有莽撞之舉,但他向來忠心耿耿,對大唐絕無貳心。
此次擅闖北衙門定是受人挑撥或是有誤會在其中,萬不可草率定罪,還請父皇詳查。”
蕭瑀卻冷笑一聲:
“長孫大人,功是功,過是過,律法之前,人人平等。
難道長孫順德立功的時候,陛下沒有賞賜他嗎?
難道長孫順德立功就是為了犯錯的嗎?
長孫順德監守自盜,此乃大罪,若因他曾有功勳便從輕發落,日後律法威嚴何在?
眾人皆可效仿,大唐豈不亂套?”
李孝常也接著說道:
“蜀王身為皇室宗親,更應以身作則,他這般行徑已引起城中百姓諸多議論,若不依法處置,何以服眾?”
蜀王府的人去他家潑糞的事情,早就傳開,他義安王要是不反擊才是丟臉。
朝堂之上頓時吵成一片,李世民坐在龍椅之上,眉頭緊皺,目光在眾人臉上一一掃過。
他深知此事處理起來極為棘手,一邊是親情與功臣舊情,一邊是律法威嚴與朝局穩定。
他輕咳一聲,眾人瞬間安靜下來,隻聽李世民緩緩開口:
“此事朕自會慎重考量,長孫順德與蜀王暫且收押,待朕細細查明真相,再做定奪。
諸位愛卿莫要再為此事爭執不休,當以國事為重,商討其他政務。”
有句話叫做“初生牛犢不怕虎”。
京兆少尹張文忠,這個武德九年的狀元,到了貞觀二年,才做官第二年。
屬於政治新人,這個家夥在這裏好死不死的站出來說:
“啟奏陛下,臣有本啟奏。”
李世民看到真的有人有事,高興不已。
正愁找不到人來轉移換題呢。
“準。”
“臣昨日接到舉報,有人不僅偷盜錢財重大,還強占良家女子為妾。”
這事其實不算小,但是放在朝會上說有點不夠看。
沒看到這裏討論的事情,都是政令,或者會影響到國家走向的事情。
哪怕蕭瑀今天說這事,都是打著嚴明律法的旗號。
蕭瑀很不爽這個家夥,居然敢出來岔開話題,剛剛自己還有點腹稿沒說呢。
蕭瑀說:
“京兆尹,你有事沒事?這種事情都拿到朝會來說?
你是當陛下閑,還是當我們閑?”
張文忠意味深長的看了一眼蕭瑀,看的蕭瑀心裏都有點發毛。
但是李世民不管,隻想岔開話題。
“想必京兆尹在朝會說這件事,恐怕事情不小吧?”
張文忠心裏對李世民的崇拜又漲了不少,現在看坐在高台的皇上都覺得高大不少。
“啟稟陛下,確實如此,臣昨日派人去捉拿案犯,但卻被案犯打出門外。”
這話大家聽出來了,確實不小。
誰不知道張文忠手下,新招募了一批不良人,而不良帥更是蕭瑀的侄子縣侯當著。
現在的張文忠可以說想抓誰就抓誰,就算不給張文忠麵子。
怎麽也得給 蕭玄這個縣候麵子。
就算蕭玄都不夠,但是蕭玄背後的叔叔蕭瑀的麵子可大了。
現在朝臣也反應過來,怪不到剛剛張文忠有意盯著蕭瑀看。
蕭瑀現在都打臉了,還有點不好意思。
李世民現在很感興趣,是什麽人敢明目張膽的拘捕?
“說說,是何人?”
張文忠沒說話,反而看向了義安王李孝常。
看的李孝常心裏咯噔一下,不少官員注意到張文忠的眼神。
“義安王之子李義宗!”
大家都傻了,真是大瓜!
李孝常現在都懵逼了,剛剛還叫嚷著秉公辦事,嚴明律法的李孝常,很快就被自己搬起來的石頭,砸到自己的腳。
李世民眼睛都不眨一下,瞬間想到了一個辦法,怎麽化解現在的朝廷風波。
還專門給那些罵自己的諫言奏書開辟綠色通道。
原本大家也不傻,不會真的傻傻去諫言。
也就魏征那個愣頭青,經常用這個綠色通道罵皇上。
大家私下裏都把這個綠色通道叫做“魏征路。”
在東宮南麵有個偏門,專門讓那些諫言的臣子從這裏遞交自己的奏書,會有禁軍專門代為遞交奏書。
那麽通往這個偏門的路,就因為魏征經常走,成了魏征路,或者魏征門。
但是最近這個魏征路,經常來人。
李世民這人也不知道是不是賤,還讓王德一有納諫的,馬上讓自己看。
李世民現在每天都收到關於律法不明,大唐危矣的奏書。
字裏行間都是說李世民是非不分,壞了大唐立國根本。
還有人陰陽怪氣,說不如就把庫房裏的十二卷唐律燒了吧,好騰點空間放《美人集》。
最狠的還不是這個,最狠的還是,說陛下現在勞累,不如把一些事情分給太上皇幫忙處理,比如審案之類的,反正太上皇現在還在太極宮,身體硬朗。
這分明暗指他李世民如今的治理,不如當初李淵在位時期,說他遠不及李淵在位時的清明公正。
甚至影射他得位不正。
李世民看著這些奏書,心中五味雜陳。
既惱怒於這些言辭的犀利與冒犯,卻又不得不強壓怒火,因他曾許下虛心納諫的諾言。
所以說,尚書省的存在是很重要的,這些奏書隻要敢送到尚書省,就會被打迴去要求重寫。
朝會上,蕭瑀也是站出來,一個勁的說必須按照律法嚴懲長孫順德,而且長孫順德是知法犯法,監守自盜,罪加二等。
說是剝奪長孫順德左驍衛大將軍的職位都不過分。
李孝常和劉裕德也說蜀王也得按照法律定罪。
皇城別人,敢帶兵闖北衙門,還火燒左驍衛大將軍的房間,革職都不過分。
誰知道左驍衛大將軍的房間裏有沒有被燒什麽重要的軍事文件。
朝會上長孫無忌和李承乾兩人都在拚命的否認。
長孫無忌麵色漲紅,高聲道:
“諸位且慢言定罪之事。
長孫順德即使真的有錯,但他往昔之功不可全然不顧。
他隨陛下征戰多年,立下赫赫戰功,此次之事或有隱情,怎能僅憑一麵之詞便要重罰,奪其職位?
這豈不是寒了功臣之心?”
李承乾亦附和道:
“父皇,兒臣以為蜀王雖有莽撞之舉,但他向來忠心耿耿,對大唐絕無貳心。
此次擅闖北衙門定是受人挑撥或是有誤會在其中,萬不可草率定罪,還請父皇詳查。”
蕭瑀卻冷笑一聲:
“長孫大人,功是功,過是過,律法之前,人人平等。
難道長孫順德立功的時候,陛下沒有賞賜他嗎?
難道長孫順德立功就是為了犯錯的嗎?
長孫順德監守自盜,此乃大罪,若因他曾有功勳便從輕發落,日後律法威嚴何在?
眾人皆可效仿,大唐豈不亂套?”
李孝常也接著說道:
“蜀王身為皇室宗親,更應以身作則,他這般行徑已引起城中百姓諸多議論,若不依法處置,何以服眾?”
蜀王府的人去他家潑糞的事情,早就傳開,他義安王要是不反擊才是丟臉。
朝堂之上頓時吵成一片,李世民坐在龍椅之上,眉頭緊皺,目光在眾人臉上一一掃過。
他深知此事處理起來極為棘手,一邊是親情與功臣舊情,一邊是律法威嚴與朝局穩定。
他輕咳一聲,眾人瞬間安靜下來,隻聽李世民緩緩開口:
“此事朕自會慎重考量,長孫順德與蜀王暫且收押,待朕細細查明真相,再做定奪。
諸位愛卿莫要再為此事爭執不休,當以國事為重,商討其他政務。”
有句話叫做“初生牛犢不怕虎”。
京兆少尹張文忠,這個武德九年的狀元,到了貞觀二年,才做官第二年。
屬於政治新人,這個家夥在這裏好死不死的站出來說:
“啟奏陛下,臣有本啟奏。”
李世民看到真的有人有事,高興不已。
正愁找不到人來轉移換題呢。
“準。”
“臣昨日接到舉報,有人不僅偷盜錢財重大,還強占良家女子為妾。”
這事其實不算小,但是放在朝會上說有點不夠看。
沒看到這裏討論的事情,都是政令,或者會影響到國家走向的事情。
哪怕蕭瑀今天說這事,都是打著嚴明律法的旗號。
蕭瑀很不爽這個家夥,居然敢出來岔開話題,剛剛自己還有點腹稿沒說呢。
蕭瑀說:
“京兆尹,你有事沒事?這種事情都拿到朝會來說?
你是當陛下閑,還是當我們閑?”
張文忠意味深長的看了一眼蕭瑀,看的蕭瑀心裏都有點發毛。
但是李世民不管,隻想岔開話題。
“想必京兆尹在朝會說這件事,恐怕事情不小吧?”
張文忠心裏對李世民的崇拜又漲了不少,現在看坐在高台的皇上都覺得高大不少。
“啟稟陛下,確實如此,臣昨日派人去捉拿案犯,但卻被案犯打出門外。”
這話大家聽出來了,確實不小。
誰不知道張文忠手下,新招募了一批不良人,而不良帥更是蕭瑀的侄子縣侯當著。
現在的張文忠可以說想抓誰就抓誰,就算不給張文忠麵子。
怎麽也得給 蕭玄這個縣候麵子。
就算蕭玄都不夠,但是蕭玄背後的叔叔蕭瑀的麵子可大了。
現在朝臣也反應過來,怪不到剛剛張文忠有意盯著蕭瑀看。
蕭瑀現在都打臉了,還有點不好意思。
李世民現在很感興趣,是什麽人敢明目張膽的拘捕?
“說說,是何人?”
張文忠沒說話,反而看向了義安王李孝常。
看的李孝常心裏咯噔一下,不少官員注意到張文忠的眼神。
“義安王之子李義宗!”
大家都傻了,真是大瓜!
李孝常現在都懵逼了,剛剛還叫嚷著秉公辦事,嚴明律法的李孝常,很快就被自己搬起來的石頭,砸到自己的腳。
李世民眼睛都不眨一下,瞬間想到了一個辦法,怎麽化解現在的朝廷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