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國被司馬懿一族取代,建立了晉朝。


    接著晉朝內亂,出現了十六個由少數民族建立國家,然後互相征伐。


    最後鮮卑族建立的北魏統一北方來到南北朝時期。


    長孫氏原是拓跋氏,拓跋氏原本是鮮卑族的一個部落姓氏。


    統一北方的北魏就是鮮卑族的拓跋氏。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的曾祖父拓跋鬱律,他的長子是沙英雄,次子是拓跋珪的祖父。


    拓跋珪建立北魏稱帝後,就和李淵追封其爺爺李虎為唐太祖,父親李昞為唐世祖一樣。


    因沙英雄是拓跋珪曾祖父的長子,便賜他的兒子嵩為長孫氏。


    這就是長孫家的由來,人家祖上就是北魏的皇宗親成員。


    從北魏,又接著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朝,唐朝幾個朝代。


    人家長孫家都是大官,受到每個朝代的帝王重用。


    長孫安業哪怕到了唐朝都還是三品大官。


    傳承這麽多年的家族,怎麽會是那麽輕鬆被李恪拿捏。


    當長孫安業迴到家裏,迴想起自己受到的屈辱,雖然沒有實質性的傷害。


    但是為官講究個臉麵,蜀王這麽不給他長孫安業臉麵,長孫安業怎麽會不想報複。


    可無奈現在朝裏的局勢波濤洶湧,蕭瑀一派又護著蜀王這個大旗。


    連長孫無忌這個帶頭人都不想找蜀王麻煩,他長孫安業能怎麽辦?


    所謂,蒼蠅不叮無縫的蛋,不是拿來汙蔑一個人。


    而是指一個人如果表現出意願,就會被有心之人利用。


    這天在東宮偏門查崗的長孫安業,被太極宮的張婕妤叫去。


    張婕妤這人出身在貴族圈裏普通,祖上是某個王爺那裏當參軍司馬,隻能說普普通通,大唐一抓一大把這樣的。


    要不是因為生得國色天香,他們家到了她這一代就得絕後。


    因為他的父親在之前都是吃著老本,沒任何的能力和官職。


    要不是李淵抬舉,當了門下侍中,他父親這才能找幾個小妾,總算生下個兒子傳宗接代。


    張婕妤雖然出身一般,但是野心不小。


    多次想當皇後,但是都被還是秦王的李世民壞了好事。


    在李世民心中,隻有自己親娘太穆皇後竇氏,他才有資格當自己親爹的正妻。


    李淵當時礙於李世民的勢力,還有李世民和李建成的鬥爭,不敢把李世民逼急了,所以一直沒讓張婕妤當皇後。


    後來,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後,張婕妤別說皇後了,連皇太後都不讓她當。


    張婕妤從來不出太極宮,因為出了太極宮就是長孫皇後的管轄範圍。


    張婕妤因為李世民,膈應長孫皇後,但又嫉妒長孫皇後。


    因為長孫皇後和長孫無忌的母親,是父親長孫晟的第二任妻子北齊樂安王高勱之女高氏生的。


    和長孫安業不是同一母親生的。


    所以長孫皇後真要論起嫡庶之分,算是庶出。


    雖然長孫皇後的母親也是長孫晟妻子,但卻是第二任,沒長孫安業母親那麽正。


    當初長孫安業就是怕長孫無忌仗著這層身份和自己搶家產,才把他們兄妹趕出家門。


    長孫皇後這樣的經曆,就讓張婕妤有點看不起。


    張婕妤就經常想,你一個庶出,還是被長孫家趕出家門的落魄女,憑什麽就能當皇後?


    我是嫡出,憑什麽就不能當皇後?現在連皇太後都不讓我當。


    要不說嫉妒會使人扭曲,長孫皇後祖上還是當王爺的,張婕妤祖上就是個王爺手下幹活的司馬。


    論身份都不知道比張婕妤高到哪裏去了。


    張婕妤這幾天也聽說了,蜀王和長孫順德的事情鬧得不可開交。


    張婕妤就也得知了蜀王折騰長孫安業的事情。


    原本,張婕妤就派人接觸過長孫安業,但是長孫安業也不是傻子。


    現在太上皇李淵都不得勢了,怎麽還會和他的妃子接觸。


    但是經過蜀王這麽折騰,長孫安業現在對蜀王也懷恨在心。


    如果李恪隻是“發糞圖牆”,那還不至於讓長孫安業懷恨在心,一心報複。


    長孫安業迴到家裏後,還被族中的長老們一通數落,怪長孫安業白送那麽多長孫家的基業出去。


    還拿長孫安業和長孫無忌對比,當初就不該支持長孫安業,看看人家長孫無忌現在的家。


    紅紅火火,蒸蒸日上。


    而張婕妤這個蒼蠅,聞著味兒就來了。


    長孫安業被刺激的不行,還真的動搖了。


    長孫安業不是沒想到找別的辦法去報複李恪,但是人家是皇帝親兒子,是那麽容易隨便被你報複的?


    很多官員得知長孫安業的想法,都紛紛躲避。


    人的名,樹的影,蜀王現在的名聲是真的響亮,誰都怕沒把蜀王怎麽樣,到時候蜀王報複迴來。


    人家蜀王殿下連北衙門都燒了,尚書省都拆了,還怕他們這些小衙門?


    長孫安業隻好進入了由李淵操控的派係當中。


    現在,朝堂上的爭鋒相對,已經來到了白熱化。


    蕭瑀看外戚亂政這個口號打擊不到長孫無忌,就想換個策略。


    因為外戚亂政這個口號,是的皇帝認可才行,李世民怎麽會不相信長孫無忌這個從小一起長大的大舅哥。


    而且李世民一心想保住長孫順德,怎麽說長孫順德也是當初一起上戰場的戰友。


    李世民這人重情義,也因為這點,那些武將才會那麽死心塌地。


    蕭瑀打出了嚴明律法的口號,這個口號比外戚亂政還政治正確。


    因為李世民對長孫順德的案子判決是,長孫順德並沒有直接參與,也沒有證據證明。


    隻罰長孫順德監管不嚴,罰俸半年。


    這根本就和不懲罰一樣,長孫順德一個月才幾百文,怎麽會差那麽點錢。


    長孫家,家大業大,哪怕不要錢去當值都願意。


    蕭瑀帶著人就死諫,不是指以命諫言,而是指每天上一份奏書,還是直接遞交到皇帝那裏。


    因為往常的奏書會先遞交給尚書省處理,死諫就是這種繞過尚書省,直接遞交給皇帝的奏書。


    所謂“文死諫、武死戰”。


    一般遞交到尚書省的奏書,會先讓尚書省看完,給點意見,發迴去。


    然後大臣根據意見修改奏書,比如什麽字沒有避諱陛下的名字,或者先皇。


    或者某句話說的不好聽,會讓陛下看了不高興。


    比如,某個大臣直接寫“某某大臣,我上早八。”這樣會失禮儀。


    或者某個大臣直接建議,老百姓受災沒米吃,為什麽不吃肉?


    這樣李世民非得氣死不可。


    又比如,某個武官的文采不行,說話太糙,錯別字多。


    或者某個大臣堅持不懈,每天就寫“陛下今天好嗎?吃了什麽?”這些無關痛癢的話。


    如果這麽直接遞交到皇帝麵前,裏麵的話或者想法可能讓皇帝生氣。


    萬一皇帝一怒之下就殺了你,也是可能的。


    所以這就叫文死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大哥是太子,你敢惹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無敵死了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無敵死了沒並收藏我大哥是太子,你敢惹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