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二月四日,大雪
我大哥是太子,你敢惹我? 作者:張無敵死了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就在皇宮裏李世民一家其樂融融,長安城外的百姓可因為這場大雪遭了殃。
大雪肆虐,狂風唿嘯。
長安城外許多百姓家的房屋本就是茅草之類簡易材料建造,平常下雨都會漏雨。
如今大雪堆積,房屋不堪重負,轟然倒塌。
人們在廢墟中掙紮著,哭喊著,試圖尋找親人和幸存者。
冰冷的積雪掩埋了一切,讓原本就艱難的生活更加困苦。
一些老人和孩子被困在廢墟下,無法脫身,生命岌岌可危。
寒風凜冽,無情地抽打著人們的身體,許多人凍得瑟瑟發抖,嘴唇發紫。
長安縣令一早就得到消息,派人去長安城外查看,果不其然,不少農戶的房子都被大雪壓塌。
長安縣令不敢怠慢,趕緊寫奏書上遞,很快就傳到了尚書省。
大唐上奏書就是如此,不能隨便上奏天子,。
不然每個官員都上奏,李世民從早到晚都看不完。
會先把奏書送到尚書省,如果不是重要的事情,又或者官員考核這一類每年都有的事情,尚書省左右仆射就能審核批閱。
如果出現天災人禍或者軍國大事,左右仆射沒辦法做主和拿主意的,才會上奏給皇帝親自看。
就算這樣,李世民每天還是有看不完的奏書。
二月四日,朝會
“有本啟奏,無本退朝。”
“臣尚書左仆射有本啟奏。”
“準!”
接著左仆射把長安縣令的奏書呈上,又簡單的和群臣說了說情況。
皇帝李世民看完奏書後,龍顏大怒。
“這麽緊急的事!昨天就上報,怎麽今天才呈報上來。”
奏書上清楚寫著,昨天查明的就是死了二十多人,幾十戶百姓的房屋被壓塌。
“這還是天子腳下!長安城外,要是別的州縣不知道耽誤多長時間!昨天就死了二十多人,壓塌幾十戶百姓,昨天一晚上又是大雪,這些沒地方躲的百姓豈不是都得死!”
“是老臣失職!”
右仆射裴寂站出來替尹阿鼠說情:
“陛下,尚書省處理各地政務,難免有所紕漏。”
“凡事都要講究個輕重緩急吧!這麽要緊的事,就該第一時間處理才對。”
戶部尚書裴矩站出來說:
“陛下,眼下要緊的是趕緊救災。”
“那你們說說怎麽辦。”
有的大臣建議撥款賑災,有的則提議減稅。然而,這些常規的方法對於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來說,顯得有些無力。
李承乾聽著這些大臣說半天都沒說到正題,減稅能把人救活嗎?怎麽一遇到災情就先喊著減稅?
就在眾人束手無策之際,李承乾站了出來。
李承乾向皇帝提出了一個想法:
“父皇,眼下最要緊的是先讓無處可去的百姓有個避風躲雪的地方。”
工部尚書溫大雅站出來:
“太子殿下所言正是,臣以為,應由工部派出工匠建造能夠抵禦大雪的房屋,”
“每間房屋都能收容許多百姓,待冬季過後,開春變暖,朝廷再幫助百姓修築新屋。”
溫大雅的方案得到了皇帝李世民的認可,工部尚書溫大雅也站了迴去。
李承乾繼續說:
“住的解決,還有吃的和取暖。魏征大人前兩天才說過民以食為天,這些百姓家破人亡,定然饑寒交迫。”
戶部尚書裴矩知道又要割自己的肉,但也明白眼下不得不割肉了。
戶部尚書自覺站出來行禮:
“陛下,臣這就迴去清點戶部國庫餘糧。”
李世民很欣慰這個守財奴沒在關鍵時刻卡自己的脖子。
李承乾接著說:
“眼下隻剩一個問題,在工部建成供災民躲避的房屋前,他們這段時間怎麽辦?”
杜如晦站出來說:
“陛下,臣家中還有一個空置的院子,擠一擠應該能容納下一二十難民,且臣願承擔這些災民的溫飽取暖。”
智囊就是智囊,以前隻知道房謀杜斷,不知道怎麽個厲害法。
現在杜如晦率先站出來做了帶頭,不僅幫著處理災民,還減少了朝廷了開支。
其他大臣看到了也隻好站出來效仿杜如晦。
這些可都是四品往上的大員,家裏不愁吃不愁穿的,養幾個難民還不在話下嗎?
就算一人十個,也能處理掉四百多難民。
李世民滿意點點頭:
“眾愛卿為國為民,朕深感欣慰,然朕也不能都讓愛卿們自掏腰包,工部尚書,你們工部何時能建造完畢?”
“啟稟陛下,若是能多派人手,一間容納十人足以抵擋風雪的房屋,五日便可完成。”
“好,兵部尚書杜如晦,你協助工部尚書,他要多少人就給調多少兵給他。戶部尚書,要趕快確定受災人數,備好糧米,六日後,就要在長安城外架起大鍋熬粥。”
三個尚書齊聲高唿“領旨。”
李承乾又繼續說:
“父皇,為何同為長安城的縣令,隻有長安縣令上奏,不見萬年縣令上奏?”
李世民這會兒也反應過來,看向左仆射:
“左仆射,萬年縣令的奏書呢?”
“迴稟陛下,並沒有萬年縣令的奏書。”
“你確定?”
“臣確定,臣在看到長安縣令奏書的時候,第一時間就找萬年縣令的奏書,想一起上奏,可無論怎麽找都沒有。”
李世民現在是真的不相信尹阿鼠,這個老家夥的辦事能力是真的低能,也就是李淵能用這樣的人。
好在尹阿鼠這話說的還行,知道找找,不然真讓問住了,李世民有可能會發飆當場就臭罵一頓。
李世民也不生氣,平和的說:“或許是萬年縣的受災更嚴重,一時統計不過來吧,你派人去讓他已經統計到多少,先報上來,剩下的後麵再補。”
“臣遵旨。”
“誰有事?”
李承乾再次上前說:
“父皇,兒臣還有一事。今日連連大雪,天寒地凍,少師李綱八十有一,兒臣想出宮看望老師。”
李世民,長孫無忌以及其他官員看著李承乾都滿眼的欣慰,尊師重道在哪裏都是高尚的品德。
李世民說:
“你要看望老師就去吧,不用請示朕”
“父皇你忘了?你不是不準我出宮嘛。”
李世民還真忘了,當時是一時氣急才說的。
魏征站出來說:
“陛下,荀子雲: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貴師而重傅,則法度存。太子真乃仁德君子。”
其他大臣都紛紛站出來誇李承乾,李世民也對魏征說的讚同。
長孫無忌站出來誇李世民:
“多虧陛下給太子找了一個好老師。”
“陛下聖明。”
房玄齡也站出來:“古有張亮為師撿鞋,今有太子冒雪看師,皆為美談。”
李世民心裏被誇的爽歪歪,極為受用。
“朕也時常告誡太子要尊重老師,太子所為,朕心甚慰。準!”
這就是拍馬屁的最高境界,說的都是溢美之詞,真心話,也能讓被拍之人心情舒暢,還不讓人覺得虛偽。
大雪肆虐,狂風唿嘯。
長安城外許多百姓家的房屋本就是茅草之類簡易材料建造,平常下雨都會漏雨。
如今大雪堆積,房屋不堪重負,轟然倒塌。
人們在廢墟中掙紮著,哭喊著,試圖尋找親人和幸存者。
冰冷的積雪掩埋了一切,讓原本就艱難的生活更加困苦。
一些老人和孩子被困在廢墟下,無法脫身,生命岌岌可危。
寒風凜冽,無情地抽打著人們的身體,許多人凍得瑟瑟發抖,嘴唇發紫。
長安縣令一早就得到消息,派人去長安城外查看,果不其然,不少農戶的房子都被大雪壓塌。
長安縣令不敢怠慢,趕緊寫奏書上遞,很快就傳到了尚書省。
大唐上奏書就是如此,不能隨便上奏天子,。
不然每個官員都上奏,李世民從早到晚都看不完。
會先把奏書送到尚書省,如果不是重要的事情,又或者官員考核這一類每年都有的事情,尚書省左右仆射就能審核批閱。
如果出現天災人禍或者軍國大事,左右仆射沒辦法做主和拿主意的,才會上奏給皇帝親自看。
就算這樣,李世民每天還是有看不完的奏書。
二月四日,朝會
“有本啟奏,無本退朝。”
“臣尚書左仆射有本啟奏。”
“準!”
接著左仆射把長安縣令的奏書呈上,又簡單的和群臣說了說情況。
皇帝李世民看完奏書後,龍顏大怒。
“這麽緊急的事!昨天就上報,怎麽今天才呈報上來。”
奏書上清楚寫著,昨天查明的就是死了二十多人,幾十戶百姓的房屋被壓塌。
“這還是天子腳下!長安城外,要是別的州縣不知道耽誤多長時間!昨天就死了二十多人,壓塌幾十戶百姓,昨天一晚上又是大雪,這些沒地方躲的百姓豈不是都得死!”
“是老臣失職!”
右仆射裴寂站出來替尹阿鼠說情:
“陛下,尚書省處理各地政務,難免有所紕漏。”
“凡事都要講究個輕重緩急吧!這麽要緊的事,就該第一時間處理才對。”
戶部尚書裴矩站出來說:
“陛下,眼下要緊的是趕緊救災。”
“那你們說說怎麽辦。”
有的大臣建議撥款賑災,有的則提議減稅。然而,這些常規的方法對於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來說,顯得有些無力。
李承乾聽著這些大臣說半天都沒說到正題,減稅能把人救活嗎?怎麽一遇到災情就先喊著減稅?
就在眾人束手無策之際,李承乾站了出來。
李承乾向皇帝提出了一個想法:
“父皇,眼下最要緊的是先讓無處可去的百姓有個避風躲雪的地方。”
工部尚書溫大雅站出來:
“太子殿下所言正是,臣以為,應由工部派出工匠建造能夠抵禦大雪的房屋,”
“每間房屋都能收容許多百姓,待冬季過後,開春變暖,朝廷再幫助百姓修築新屋。”
溫大雅的方案得到了皇帝李世民的認可,工部尚書溫大雅也站了迴去。
李承乾繼續說:
“住的解決,還有吃的和取暖。魏征大人前兩天才說過民以食為天,這些百姓家破人亡,定然饑寒交迫。”
戶部尚書裴矩知道又要割自己的肉,但也明白眼下不得不割肉了。
戶部尚書自覺站出來行禮:
“陛下,臣這就迴去清點戶部國庫餘糧。”
李世民很欣慰這個守財奴沒在關鍵時刻卡自己的脖子。
李承乾接著說:
“眼下隻剩一個問題,在工部建成供災民躲避的房屋前,他們這段時間怎麽辦?”
杜如晦站出來說:
“陛下,臣家中還有一個空置的院子,擠一擠應該能容納下一二十難民,且臣願承擔這些災民的溫飽取暖。”
智囊就是智囊,以前隻知道房謀杜斷,不知道怎麽個厲害法。
現在杜如晦率先站出來做了帶頭,不僅幫著處理災民,還減少了朝廷了開支。
其他大臣看到了也隻好站出來效仿杜如晦。
這些可都是四品往上的大員,家裏不愁吃不愁穿的,養幾個難民還不在話下嗎?
就算一人十個,也能處理掉四百多難民。
李世民滿意點點頭:
“眾愛卿為國為民,朕深感欣慰,然朕也不能都讓愛卿們自掏腰包,工部尚書,你們工部何時能建造完畢?”
“啟稟陛下,若是能多派人手,一間容納十人足以抵擋風雪的房屋,五日便可完成。”
“好,兵部尚書杜如晦,你協助工部尚書,他要多少人就給調多少兵給他。戶部尚書,要趕快確定受災人數,備好糧米,六日後,就要在長安城外架起大鍋熬粥。”
三個尚書齊聲高唿“領旨。”
李承乾又繼續說:
“父皇,為何同為長安城的縣令,隻有長安縣令上奏,不見萬年縣令上奏?”
李世民這會兒也反應過來,看向左仆射:
“左仆射,萬年縣令的奏書呢?”
“迴稟陛下,並沒有萬年縣令的奏書。”
“你確定?”
“臣確定,臣在看到長安縣令奏書的時候,第一時間就找萬年縣令的奏書,想一起上奏,可無論怎麽找都沒有。”
李世民現在是真的不相信尹阿鼠,這個老家夥的辦事能力是真的低能,也就是李淵能用這樣的人。
好在尹阿鼠這話說的還行,知道找找,不然真讓問住了,李世民有可能會發飆當場就臭罵一頓。
李世民也不生氣,平和的說:“或許是萬年縣的受災更嚴重,一時統計不過來吧,你派人去讓他已經統計到多少,先報上來,剩下的後麵再補。”
“臣遵旨。”
“誰有事?”
李承乾再次上前說:
“父皇,兒臣還有一事。今日連連大雪,天寒地凍,少師李綱八十有一,兒臣想出宮看望老師。”
李世民,長孫無忌以及其他官員看著李承乾都滿眼的欣慰,尊師重道在哪裏都是高尚的品德。
李世民說:
“你要看望老師就去吧,不用請示朕”
“父皇你忘了?你不是不準我出宮嘛。”
李世民還真忘了,當時是一時氣急才說的。
魏征站出來說:
“陛下,荀子雲: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貴師而重傅,則法度存。太子真乃仁德君子。”
其他大臣都紛紛站出來誇李承乾,李世民也對魏征說的讚同。
長孫無忌站出來誇李世民:
“多虧陛下給太子找了一個好老師。”
“陛下聖明。”
房玄齡也站出來:“古有張亮為師撿鞋,今有太子冒雪看師,皆為美談。”
李世民心裏被誇的爽歪歪,極為受用。
“朕也時常告誡太子要尊重老師,太子所為,朕心甚慰。準!”
這就是拍馬屁的最高境界,說的都是溢美之詞,真心話,也能讓被拍之人心情舒暢,還不讓人覺得虛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