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通在侍衛親軍步軍司副都指揮史張暉的協助下,掌控了侍衛親軍司步軍的大部分力量。


    張令鐸雖說在韓通的支持下,也拉攏了侍衛親軍司的一夥人,可跟韓通一比,那差得可不是一星半點。


    最讓趙匡胤鬧心的還是石守信,這個曾經跟自己鐵得不能再鐵的兄弟。


    今天居然請帖送來了。


    看著石守信請自己喝酒的這張請帖,趙匡胤心裏突然冒出個念頭:要是真有那麽一天,這家夥會幫誰?


    這想法在趙匡胤腦子裏閃了一下,不過很快他就不再琢磨了。


    豁達地一笑,趙匡胤說道:“迴去告訴石兄弟,我肯定按時赴約。”


    石守信到底會幫誰,趙匡胤心裏也沒底,但他清楚當下最要緊的是讓殿前司穩穩當當的。


    石守信在殿前司還是有點威望的,他專門來邀請,要是自己不去,影響可不太好。


    再說了,就目前這狀況,自己的強勁對手不少。說不定以後會和他對著幹,石守信就算不幫自己,那也別幫著對方對付自己就行。


    維持好關係,起碼能讓他保持中立。


    送請帖的管家剛走沒一會兒,趙匡義就快步走進來,一臉興奮。


    “兄長!”


    趙匡義皺著眉頭問道:“我剛才在路上瞧見黃管事了,石守信找兄長是啥事兒?”


    他對石守信這個“叛徒”那是一點好印象都沒有。


    趙匡胤隨口應道:“請我去喝酒,別管他。”


    他不想多談,看著忙前忙後的弟弟,感慨道:“這些天可辛苦你嘍……”


    汴京,夜!


    張令鐸如驚弓之鳥般慌慌張張地闖進了趙宅。


    他看著趙匡胤和趙匡義兩兄弟,猶如找到了救命稻草一般,迫不及待地大倒苦水。


    “兩位賢侄啊,如今這局勢可真是糟糕透頂了!”張令鐸滿臉焦急地說道,“就在今日下午,不知咋迴事,那個一向對韓通橫豎看不順眼的張暉,竟然鬼使神差地領著一幫將官跑去拜會韓通了。他又是道歉,又是表忠心,聲稱願意全力支持並輔助韓通為大周效力。”


    趙匡胤和趙匡義一聽,臉色頓時變得極為難看。


    趙匡胤眉頭緊鎖,疑惑地說道:“這到底是為啥呢?前幾日,我還和他一起開懷暢飲呢。他可是使相一手提拔起來的人,怎麽可能轉頭去支持韓通呢?”


    張令鐸也是一臉的不知所措,無奈地說道:“他們故意把我晾在一邊,估計是已經把我當成外人了。”


    趙匡胤神色凝重,心中暗自思忖:僅憑一個殿前司,肯定鬥不過侍衛親軍司,無論如何也得從這亂局中分得一杯羹。


    趙匡胤與趙匡義對視一眼,彼此瞬間心領神會。


    既然韓通要爭,那便爭吧!


    趙匡胤手下不是沒有謀士,像苗廣義、楚昭輔,可楚昭輔不敢讓人完全信任,苗廣義擅長的是大方向的謀略,不是權謀。反倒是自己這個年輕的弟弟,辦事特別靠譜,手段高明,就跟在官場混了多年的老油子似的,給自己幫了大忙。


    趙匡義說道:“咱兄弟倆,不分彼此,有好處一起享,有難處一起扛!”


    趙匡胤點點頭說:“沒錯,陛下好多天都沒出文德殿了,情況不太妙喲。咱兄弟倆,拚一把,就算達不到想象中的那個地步,弄個王位當當也不錯。到時候,我當老大,你當老二,去個富裕的地方稱王稱霸,總比在這京城看那些婦人、小孩還有文人的臉色強。”


    趙匡義聽趙匡胤這麽說,就曉得自己這位兄長已經想好退路了。


    趙匡義說:“兄長別害怕,弟弟之前跟母親閑聊,突然有了啟發。兄長不是說範質有點不對勁嗎?”


    比起趙匡義的自信滿滿,趙匡胤多了幾分冷靜。


    他分析過自己手頭的力量,除非義社的兄弟以及趙家這些年積攢的人脈都站在他這邊,他才有一定的把握對付柴榮。


    顯然這是不太可能的!


    在自己還沒占到一定優勢之前,人脈隻能拿來撐撐場麵,不能完全指望。


    可就算明知道跟柴榮鬥贏的可能性不大,趙匡胤還是不甘心屈居他之下,不想成為第二個張永德,怎麽著也得搏一搏。


    實在不行外放去當個小諸侯也行,總比在京城受窩囊氣強。


    趙匡胤迴答說:“我派人去查過,範質、王著兩個人老是因為意見不合吵得不可開交。我聽王德均講,陛下有意再增設一位輔宰,多半就是這個王著。”


    “也難怪範質跟個小氣鬼似的,就王著那暴脾氣。一個翰林學士都敢跟範質這個曆經兩朝的輔宰吵翻天,真要讓他當上宰相,那可有得鬧騰了。本以為是個有用的消息,結果就是文人之間的勾心鬥角。”


    現在樞密院搞改革,範質又管議政廳又管樞密院。


    範質、王溥的地位一下子就上去了。


    趙匡胤想著要是有機會,跟他們搞好關係,沒想到就是兩個文人互相看不順眼,他也不好插手,總不能去把王著揍一頓吧。


    趙匡義搖搖頭說:“兄長這麽想就不對嘍!”


    趙匡胤皺著眉頭說:“行啦,三郎,別賣關子了。為兄的腦子確實沒你靈光,趕緊說,錯在哪兒了。”


    趙匡義說:“這也是母親提醒我的,咱們都忽略了一點。其實最忌憚符皇後的不是咱們,而是範質……”


    “如今跟過去不一樣了,兄長!在官家的安排下,宰相的地位有了實質性的提升。”


    “範質這個文臣裏的老大,不但管著文官,還能夠調動禁軍。”


    “一旦符皇後插手文官的事務,範質這個首相的位子,還能坐得穩嗎?”


    “範質現在是手握文武大權的百官之首,麵對能威脅到他地位的符皇後,兄長你說,他會沒動靜嗎?”


    “兄長有沒有發現,已經有不少武將收到範質的邀請了。”


    “要是我沒猜錯,範質是想拉攏一些武將,防止外戚搗亂。”


    趙匡胤眼睛越來越亮,拍著手笑道:“我明白了,為兄呀,不能跟範質談條件,直接投靠在他的庇護之下。讓他去鬥,他有調兵權,咱們手裏有兵。這老家夥在皇上的庇護下,有點地位就不知道自己姓啥了?行,就讓他張狂一陣子。”


    趙匡義說:“我也是這麽想的。”


    趙匡胤心裏琢磨著:“要是事成了,這天下就歸我啦,可要是敗了,死也就死我一個。到時候讓趙匡義帶上四郎,還有德昭、德芳另找活路,好歹保住咱趙家的血脈。”


    他想著要是失敗了能跑掉的話,自己能去哪兒安身呢。


    可仔細想想,這天下雖大,還真就沒他趙匡胤能落腳的地兒。


    江南、巴蜀那地方富裕,人也多,按理說是最好的去處。可那倆皇帝一個比一個沒用,軟蛋得很。


    就那倆窩囊廢,有膽子收留大周的叛臣嗎?


    估計大周這邊一施壓,他們就得乖乖把自己交出來。


    武平那就是塚中枯骨!


    嶺南漢國?


    趙匡胤對那邊奇怪的風俗倒是聽說過,不把自己變成太監,就得不到重用。


    難道自己還得把自己切了去當太監?


    算來算去,也就河東漢國能考慮考慮。


    先不說劉鈞能不能收留他趙匡胤,就算重用了,就那國家的實力和規模,也注定幹不出啥大事。


    其實趙匡胤最好的去處是契丹,契丹特別看重勇士,而且契丹對從北邊來投奔的漢人,向來都是誠心接納的。


    趙匡胤武藝高強,天下沒幾個人能比得過,要是真投降契丹,肯定能得到高位。


    但這條路趙匡胤想都沒想過,他雖然野心勃勃,有遠大抱負,可也不屑去抱蠻夷的大腿。


    躲在一個地方,平平庸庸地過日子,這可不是趙匡胤的性子。


    所以這天下雖然大,到了現在這時候,還真就沒給他留一條寬敞的好路。


    與其窩窩囊囊地活著,不如痛痛快快地賭一把。


    賭上趙家幾十年的積累,賭上自己這些年的成就。


    就算失敗了,不是還有趙匡義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亂世梟皇:柴榮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奮鬥地二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奮鬥地二頭並收藏亂世梟皇:柴榮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