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拜過後,李至與秦翰又被帶迴大殿。
“陛下,請問你現在是否正式登基?”
李至問罷,耶律隆緒還沒開口,蕭綽先一步為他解釋:“先帝駕崩之日,陛下便已繼位。隻是寒冬已到,陛下體恤萬民,不願見他們受風吹雪凍,故而將登基大殿定在明年開春。”
“陛下仁心仁德,日後必為明君矣!”
這話可不是場麵話,作為孔孟之道的推崇者,李至判定一位皇帝好壞的標準就是這麽“膚淺”與直率。
“本使這裏有些禮物,是我朝皇帝專為陛下繼位準備的賀禮,還請陛下允許隨從進殿。”
待耶律隆緒點頭,站在宮門口受凍的隨行終於扛著幾個箱子進來了。
“陛下,小小金銀聊表我朝心意,而這些則是我朝皇帝特意召手藝人為陛下與太後所做……”李至指著隨從手上的兩套衣服說道。
蕭綽下令,恭候在旁的侍女前後腳下去,將四件衣裳盡數展開。
群臣的眼睛頓時鋥亮,心中所想唯有“華麗”、“奢侈”、“美豔”等詞匯。
一套登基所用的冕服,一套平常朝會的常服;兩套太後所穿常服。以綾羅綢緞製成,紅色打底,輔以金色、銀色等,上繡雲鶴、山海、花卉等圖案,珠寶點綴,突出一個既奢華,又不俗氣。
遼承唐製,其帝王登基所穿冕服製式與漢人的基本一致,所以趙景讓人參照唐衣製作斷然不會有錯。
宋現在雖然屬於剛開國,但這些年憑著整合南北、發展市場,經濟已經反超地廣人稀的遼朝太多,不怕花這一點小錢。
“宋國皇帝陛下情義之重,朕隔著千裏遠都能感受到,朕衷心祝願兩國能永結同好,再不動刀兵!”
“陛下能有此心,真乃萬民之福,天下之幸!”
李至與耶律隆緒相互吹捧的十分興起,就算他們當場結拜,估計旁人也不會覺得意外。
然而,除開耶律隆緒這樣的小孩以及李至這位忘乎所以的大儒,其他人都知道宋朝一旦出使,必定不會這麽簡單的就完事。
果然,在他們的注視中,秦翰登場了。“陛下,想要真正的和平,就必須麵對兩國間尚未解決的問題。”
一句話,瞬間讓和諧的氛圍變得尷尬。
盡管他沒有直言,遼廷上下都明白他在暗指燕雲地區。
耶律隆緒滿腦袋好奇的望著秦翰,正想問他緣由時,蕭綽再次發聲:“宋使,燕雲之事不用再多贅述,我朝憑實力占得,沒理由還給你們。”
“本使知道了,本使會將太後之意如實轉達給我朝皇帝。”秦翰對此迴答並不意外,要真這麽容易辦成,他也用不著來三迴……
“風雪載途,幾位使者來一趟也不容易,朕已經備好了宴席,且隨朕一同嚐嚐我大遼的羊奶果酒吧。”蕭綽像沒事人一樣擺出笑臉,邀請使團入席。
既來之則安之,作為老熟人,秦翰料定他們不敢拘押自己,更不敢給自己下毒,遂應了下來……
在二人暫住臨潢時,國內的趙景也到了壽辰。
作為皇帝,其壽辰當然算是舉足輕重的大事。這一天,昏君會收繳全天下的民脂民膏供自己揮霍,明君賢君會勒令各級官員不得胡亂為其祝壽,簡單的吃頓席就算結束了。
趙景自然是朝著後者的方向努力,每年都不厭其煩的告誡宮人別搞什麽排場,這玩意兒除了費錢外沒什麽意義。
不過對於臣子的各種賀禮卻是來者不拒的,不為自己裝點,而是將之都存到國庫裏麵。
戰時打仗、災時救濟百姓,都是用錢的地方,不收白不收,反正自己平時也不吝嗇於賞賜,趁機讓他們薅點羊毛也算不過分。
此外,從三年前開始,每到寒冬他就會讓開封府去給城內的鰥寡孤獨及貧窮者送去錢、木炭和糧食,幫助他們過冬。
如果可以,他真希望能這樣幫助全天下的貧苦人家,但他做不到啊,因為貧苦人實在太多,每個人都照顧的話全國的庫銀加起來都不一定夠,所以眼下隻能在東、西兩京展開,其他地方隻能等以後慢慢來。
也正因此,汴梁百姓對於趙景越發擁護與尊重,在他生辰這日,各家酒樓都打著橫幅為他祝壽;太多百姓手中端著竹籃,裏麵放著最樸素的熟米、熟雞蛋等吃食,頂著大雪簇擁在宣德門前,希望能見他一麵。
每當這個時候趙景一定會出現,與百姓說上幾句話,再收下賀禮,繼而催促他們趕緊迴家去烤火暖身子。
正午時分,陽光正好,延和殿內人聲鼎沸,慶壽宴會在此中舉辦。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後宮及未成年子女才能與文武百官共處一室。
待全員落座,趙景溫酒致意。
隨後話題落在了高麗國使臣身上,作為藩屬國,這麽冷的天願意隔海跑來為他祝壽也算有心了。
使者恭恭敬敬的將賀表交了上來。“陛下天威浩蕩,龍誕之日小國自然要前來為陛下祝壽。”
趙景看罷,上麵所寫除開祝福就是一些實質性的貢品,沒什麽值得特別記憶的。
“陛下,小使此番前來除了為陛下賀壽,還有一要事相求。”
“你且講來。”
“去年,我國景宗臨終前將王位傳給堂弟王治,今日小使便是受國主所托,懇請能夠得到陛下的冊封。”
“唉,可憐王伷,想想前年朕還和他同賞春江水,沒想到卻是最後一麵……”趙景擦了擦並不存在的淚水,神色哀傷。
而後,趙景寫下了詔書,正式冊封王治為高麗國王。並讓使者迴去後記得幫忙傳話,等王治有空時也來汴梁一趟,好陪他玩上一玩……
日子一天天過去,大雪時停時下,等遣遼使團迴到汴梁時新年已經過去了。
李至與秦翰不敢耽擱,馬上進宮向趙景匯報情況。
看著迴信上的車軲轆話,講了半天隻有感念與期望和平,但就是不見有關燕雲的字眼,趙景一時哼笑。“遼廷當真不還?”
“迴官家,臣前後問了數次,蕭太後皆答不還。”
“既如此,那就沒什麽好講的。”趙景將信紙直接丟進了火爐裏。
“李相公,吊唁完了,遼人也迴話了,這下你總沒有理由再拖著朕了吧?”
李至躬身致意:“官家,臣雖固執,但並不迂腐,收複故土本就是我朝本分,臣此後自然不會阻攔官家。”
“好,有你這話,朕就放心了。”
李至出身趙郡李氏,名門望族之後,群臣中有些人與他趣味相投。得他歸心,那些見風使舵的也該跟著閉嘴了。
“陛下,請問你現在是否正式登基?”
李至問罷,耶律隆緒還沒開口,蕭綽先一步為他解釋:“先帝駕崩之日,陛下便已繼位。隻是寒冬已到,陛下體恤萬民,不願見他們受風吹雪凍,故而將登基大殿定在明年開春。”
“陛下仁心仁德,日後必為明君矣!”
這話可不是場麵話,作為孔孟之道的推崇者,李至判定一位皇帝好壞的標準就是這麽“膚淺”與直率。
“本使這裏有些禮物,是我朝皇帝專為陛下繼位準備的賀禮,還請陛下允許隨從進殿。”
待耶律隆緒點頭,站在宮門口受凍的隨行終於扛著幾個箱子進來了。
“陛下,小小金銀聊表我朝心意,而這些則是我朝皇帝特意召手藝人為陛下與太後所做……”李至指著隨從手上的兩套衣服說道。
蕭綽下令,恭候在旁的侍女前後腳下去,將四件衣裳盡數展開。
群臣的眼睛頓時鋥亮,心中所想唯有“華麗”、“奢侈”、“美豔”等詞匯。
一套登基所用的冕服,一套平常朝會的常服;兩套太後所穿常服。以綾羅綢緞製成,紅色打底,輔以金色、銀色等,上繡雲鶴、山海、花卉等圖案,珠寶點綴,突出一個既奢華,又不俗氣。
遼承唐製,其帝王登基所穿冕服製式與漢人的基本一致,所以趙景讓人參照唐衣製作斷然不會有錯。
宋現在雖然屬於剛開國,但這些年憑著整合南北、發展市場,經濟已經反超地廣人稀的遼朝太多,不怕花這一點小錢。
“宋國皇帝陛下情義之重,朕隔著千裏遠都能感受到,朕衷心祝願兩國能永結同好,再不動刀兵!”
“陛下能有此心,真乃萬民之福,天下之幸!”
李至與耶律隆緒相互吹捧的十分興起,就算他們當場結拜,估計旁人也不會覺得意外。
然而,除開耶律隆緒這樣的小孩以及李至這位忘乎所以的大儒,其他人都知道宋朝一旦出使,必定不會這麽簡單的就完事。
果然,在他們的注視中,秦翰登場了。“陛下,想要真正的和平,就必須麵對兩國間尚未解決的問題。”
一句話,瞬間讓和諧的氛圍變得尷尬。
盡管他沒有直言,遼廷上下都明白他在暗指燕雲地區。
耶律隆緒滿腦袋好奇的望著秦翰,正想問他緣由時,蕭綽再次發聲:“宋使,燕雲之事不用再多贅述,我朝憑實力占得,沒理由還給你們。”
“本使知道了,本使會將太後之意如實轉達給我朝皇帝。”秦翰對此迴答並不意外,要真這麽容易辦成,他也用不著來三迴……
“風雪載途,幾位使者來一趟也不容易,朕已經備好了宴席,且隨朕一同嚐嚐我大遼的羊奶果酒吧。”蕭綽像沒事人一樣擺出笑臉,邀請使團入席。
既來之則安之,作為老熟人,秦翰料定他們不敢拘押自己,更不敢給自己下毒,遂應了下來……
在二人暫住臨潢時,國內的趙景也到了壽辰。
作為皇帝,其壽辰當然算是舉足輕重的大事。這一天,昏君會收繳全天下的民脂民膏供自己揮霍,明君賢君會勒令各級官員不得胡亂為其祝壽,簡單的吃頓席就算結束了。
趙景自然是朝著後者的方向努力,每年都不厭其煩的告誡宮人別搞什麽排場,這玩意兒除了費錢外沒什麽意義。
不過對於臣子的各種賀禮卻是來者不拒的,不為自己裝點,而是將之都存到國庫裏麵。
戰時打仗、災時救濟百姓,都是用錢的地方,不收白不收,反正自己平時也不吝嗇於賞賜,趁機讓他們薅點羊毛也算不過分。
此外,從三年前開始,每到寒冬他就會讓開封府去給城內的鰥寡孤獨及貧窮者送去錢、木炭和糧食,幫助他們過冬。
如果可以,他真希望能這樣幫助全天下的貧苦人家,但他做不到啊,因為貧苦人實在太多,每個人都照顧的話全國的庫銀加起來都不一定夠,所以眼下隻能在東、西兩京展開,其他地方隻能等以後慢慢來。
也正因此,汴梁百姓對於趙景越發擁護與尊重,在他生辰這日,各家酒樓都打著橫幅為他祝壽;太多百姓手中端著竹籃,裏麵放著最樸素的熟米、熟雞蛋等吃食,頂著大雪簇擁在宣德門前,希望能見他一麵。
每當這個時候趙景一定會出現,與百姓說上幾句話,再收下賀禮,繼而催促他們趕緊迴家去烤火暖身子。
正午時分,陽光正好,延和殿內人聲鼎沸,慶壽宴會在此中舉辦。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後宮及未成年子女才能與文武百官共處一室。
待全員落座,趙景溫酒致意。
隨後話題落在了高麗國使臣身上,作為藩屬國,這麽冷的天願意隔海跑來為他祝壽也算有心了。
使者恭恭敬敬的將賀表交了上來。“陛下天威浩蕩,龍誕之日小國自然要前來為陛下祝壽。”
趙景看罷,上麵所寫除開祝福就是一些實質性的貢品,沒什麽值得特別記憶的。
“陛下,小使此番前來除了為陛下賀壽,還有一要事相求。”
“你且講來。”
“去年,我國景宗臨終前將王位傳給堂弟王治,今日小使便是受國主所托,懇請能夠得到陛下的冊封。”
“唉,可憐王伷,想想前年朕還和他同賞春江水,沒想到卻是最後一麵……”趙景擦了擦並不存在的淚水,神色哀傷。
而後,趙景寫下了詔書,正式冊封王治為高麗國王。並讓使者迴去後記得幫忙傳話,等王治有空時也來汴梁一趟,好陪他玩上一玩……
日子一天天過去,大雪時停時下,等遣遼使團迴到汴梁時新年已經過去了。
李至與秦翰不敢耽擱,馬上進宮向趙景匯報情況。
看著迴信上的車軲轆話,講了半天隻有感念與期望和平,但就是不見有關燕雲的字眼,趙景一時哼笑。“遼廷當真不還?”
“迴官家,臣前後問了數次,蕭太後皆答不還。”
“既如此,那就沒什麽好講的。”趙景將信紙直接丟進了火爐裏。
“李相公,吊唁完了,遼人也迴話了,這下你總沒有理由再拖著朕了吧?”
李至躬身致意:“官家,臣雖固執,但並不迂腐,收複故土本就是我朝本分,臣此後自然不會阻攔官家。”
“好,有你這話,朕就放心了。”
李至出身趙郡李氏,名門望族之後,群臣中有些人與他趣味相投。得他歸心,那些見風使舵的也該跟著閉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