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在華州等著,不管是楊家還是折家,都沒有敢拿喬的。


    楊家的老大楊宗閔和折家的老大折可求一同趕過來了,他們兩個來也正常,楊宗閔年紀已經不小了,已經六十六歲的他本來就是西軍中年紀和種師道差不多的老將,所以這些年沒怎麽管他楊家的事情,楊家真正能做主的是他兒子楊震,不過麟州不能沒人管,所以他來也正常。


    折可求是折家這一代真正的老大,他比楊宗閔要小一輩,不過他來了也沒問題,畢竟他長子折彥文還在老家呢,這個長子也已經成年,能代表他控製住折家。


    折彥質則是他的次子,長子守家次子出去打拚也算是很正常的操作。


    楊家折家是世交,這種世交可是數百年來積累下來的交情,兩家和曹家夏侯家一樣,屬於世代聯姻那種,兩家實際上就等於是一家,在麟州豐州府州這一帶,基本就是他們兩家說了算。


    所以他們兩人一同趕到了華州之後,迅速的就見到了趙諶。


    “見過太子殿下。”


    楊宗閔和折可求一同對趙諶行禮。


    趙諶迅速起身,將兩人同時扶了起來,兩人謝過,然後對旁邊的永興軍路都布政使唐重行禮。


    唐重也是朝中的重臣,之前支持抗金,在戰後出任了永興軍路的都布政使,而楊宗閔現在的職位是貴州刺史,折可求則是府州知州,雖然是河東路的官員,然而理論上都比他低。


    當然了,唐重作為文官,天然對這些軍頭,沒什麽好感,也就是和姚古合作得還不錯。


    楊家折家這些人的官職,不能簡單的從品級去看,像楊家是世襲的麟州知州,折可求則是府州知州,楊宗閔之前是提拔當了貴州刺史,但是並沒有到任,繼續管著麟州那一攤子,現在的麟州知州則是他的兒子楊震,從這個角度來說,這兩家是當地的土霸王,那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


    “兩位,楊家折家在西北勞苦功高,對朝廷一直忠誠,這一點毋庸置疑,堪稱西北柱石,抵擋了西夏絕大部分的壓力,還有那些黨項什麽的,所以本太子雖然主管河東,卻也從來沒對麟州府州豐州有什麽插手,這一點,兩位應該清楚。”


    楊宗閔摸了摸白胡子,和折可求對望一眼,同時點頭。


    趙諶總管河北三路的時候,實際上就和他們談過了一次,讓他們開發麟州的煤礦什麽的,給他們股份,這一年多來讓這兩家可以說是大賺特賺,比以前爽多了。


    以前畢竟就那三個州,就算收入全給他們,也沒多少,而且他們還要花錢養兵,手下兵不夠,怎麽守住西北邊陲?


    所以雖然他們算半個軍閥,然而實際上日子也是很苦的,說一句為國守邊疆,毫無問題。


    “現在西北的情況,兩位也清楚,我們雖然和西夏和談了,然而麟州這幾個地方,除了西夏之外,還是麵臨著金人的壓力。光靠你們兩家的子弟,想要把這三州守得鐵桶一般,我覺得是有些不夠的,所以朝廷的軍力,你們依舊是需要的。”趙諶繼續道。


    楊宗閔和折可求臉色微微一變——這是朝廷要把手伸到他們地盤上來了嗎?


    說實話楊家折家的子弟世代從軍,他們兩家是真把這三個州當成自己地盤經營的,所以才能鐵板一塊,等到朝廷把手伸進來了,還能做到這一點嗎?


    說實話人都是有私心的,自己好了也希望子孫後代都好,不然人家憑什麽給你拚命啊。


    “兩位可以放心,楊家折家這上百年來在西北的功績,是不會被抹殺的,而且接下來我大宋必然會開疆拓土,麟州等地的重要性將會大大減少,兩位,就算朝廷不朝這三個州伸手,楊家和折家的根基,還能穩固嗎?”趙諶笑著問道。


    兩人神色動容。


    確實,這三個州現在之所以地勢關鍵,就是因為西拒西夏,北麵遼國,當然現在是北麵金國了,說穿了,這地方以前主要就是進攻遼國的橋頭堡之一,和太原那邊一同北伐,目標就是大同等地。


    而如果是正常的中原疆域的話,大同、宣府這兩處,才是最關鍵的,明朝北方防線,西北方的就是大同、宣府,重中之重。


    大宋如果疆土擴到了漢唐的水準,那麽麟州那幾個地方,真就是鳥不拉屎,啥用處都沒有。


    說穿了,是因為大宋疆域不廣闊,麟州等地才有用。


    按照太子的雄才大略,和現在大宋軍力的**,太子肯定是要揮師北上,收複燕雲、大同一帶,至少也要將疆域推到長城一帶的。


    這樣一來,麟州等地的重要性,確實會大大降低。


    西夏?西夏現在就已經被打服了……


    楊家折家再守著這三個州,到時候喝西北風去啊。


    太子既然這樣說了,反而會顯得有一些誠意。


    “都指揮使隻會是一個臨時過度的做法,將來全國會分成若幹個軍區,軍區下則有若幹個軍分區,每個分區都會有重將鎮守,根據疆域的擴大,軍區的所在地方也會不斷的轉移,兩位,與其困在某個地方,不如保持在軍隊的影響力,難道不比當這麽貧瘠的三個州的土霸王,有意思嗎?”趙諶笑道。


    “太子,老臣已經是快七十的人了,也沒幾年活頭,隻不過大宋這些年強幹弱枝,我等對大宋忠心耿耿,也想給兒孫留下一些福澤啊。”楊宗閔道。


    趙諶露出了然的神色。


    他就知道,這兩家人,求的其實就是這個。


    “接下來的軍事方麵,年輕軍官會有上升的渠道,不會隻有將種才有機會升職了,畢竟兩位都是老行伍,自然知道,怎麽做,軍隊的戰鬥力才強。”趙諶道。


    兩人同時點頭,看看太子麾下就知道了,韓世忠、嶽飛、王德、解元……一水的低級軍官出身,可是誰又能說他們不是天下名將呢?


    盛世的時候可以靠家族,靠論資排輩,一旦打起來,還是真能打的,才管用!


    他們就算家學淵源,又能堅持多久?


    畢竟遺傳這玩意,真不好說啊。


    “軍權需要統一在國家的意誌之下,但是對你們諸位,本太子還是想要作出補償,讓你們的後代也不會受到什麽影響的。”趙諶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靖康年,這個太子超勇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郭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郭怒並收藏靖康年,這個太子超勇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