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去西北
靖康年,這個太子超勇的 作者:郭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自古以來,人事上的事情,是最難做的。
甚至可以說,人事,就是政治。
政治的本質是什麽?用老人家的話來說,就是把自己人搞得多多的,把對手搞得少少的,這就是高明的政治。
趙諶前世隻是一個軍人,說實話他對政治什麽的,並不是特別的了解,對於這些改製什麽的,也隻是提出了一個大概的方麵,更多的精力,都是放在具體技術的指導和練兵上麵了。
然而正是因為他這樣做,在提出設想之後,通過大宋這群最精英的文人操作之後,那效果就不一樣了。
現在大宋的文官政治,還遠沒有到盤根錯節的地步,雖然那些高官說起來通過姻親之類的聯係起來,看起來盤根錯節,可是靠嫁女兒娶媳婦搞到一起的關係,看起來緊密,實際上脆弱得很。
該鬥爭,還是照樣鬥爭。
這裏就要拿出李清照和趙明誠這倆夫妻了,他們雖然是婚姻美滿,夫妻恩愛,然而他們婚後,李清照的婆家和夫家,在政壇上就曾經掰扯起來了,搞得這兩夫妻之間都裏外不是人,那段時間幸虧是趙明誠外放,李清照留在娘家過,兩人照麵打得少,才沒有因為兩家人政治鬥爭而搞得生分起來。
這樣的姻親該撕逼還是撕逼,誰又在乎了自己的女兒是不是嫁進了對方家裏,自己的兒子是不是娶了對方的女兒?
而後世明清的文官集團盤根錯節,反而是通過師門、同年這些東西,然後以地方利益輸送,影響朝堂,反過來給地方帶來利益這種手段,讓明清的文官結黨,更加的緊密,和不可分拆。
就好像明末的東林黨,一個個為什麽這麽硬骨頭?不光是他們本人有骨氣,還因為他們的家人,他們的家族,在老家都會因為他們的堅持,而得到更好的迴報。
東林黨本身就是因為江南工業化和開海,獲得了大量白銀財富,從而開始繼續在政治上獲得利益的一個集合體。
因為利益緊密的結合起來,才有了那麽強的行動力和凝聚力。
而現在大宋文官還沒有到那個地步,加上大部分科舉出來的官員還是有政治抱負的,在官職改革之後,明明白白的升官體係也建立起來了,絕大多數的官員,還是歡迎的。
之前說過,大宋官員的收入是相當豐厚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宋官員的貪汙其實反而並不多,有點高薪養廉的意思,當了官,又不怎麽貪汙,正常工作就能錦衣玉食,在這樣的情況下,稍微有誌氣一點的官員,都希望能作出一點事來,不說青史留名,起碼也給父老鄉親留個驕傲的印象。
在取得了這樣的最大公約數之後,大宋的文官官製改革,迅速的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接下來,就是看武官方麵的了。
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西軍方麵。
趙諶決定,給西軍立立規矩。
當河北三路今年的秋收完成之後,趙諶帶著他的麾下大軍,浩浩蕩蕩的前往西北三路巡查。
當然,他沒有把自己的新軍都帶去,而且那邊都是山路,大軍行動也不方便,他主要帶的就是一支五百人的蕩寇軍,一百騎兵和四百步兵,總共也就一千人。
作為太子出行,帶一千人多嗎?並不多。
而河北西路,則留了新上任的河北西路都指揮使韓世忠,主管太子親軍,金人如果南下,他也有臨時調集各地義軍參戰的權力。
手下諸將裏麵,王勝、劉子羽、張橫等諸將留守,而嶽飛、王德、解元、馬擴,以及那些出身西軍的中級軍官比如楊沂中、折彥質、劉錡等人,則都跟著他前往西北巡視。
同時隨行的,還有李孝忠和他的三千忠義軍,總共四千人而已。
他這次巡視可是朝廷安排的,並不是擅自離開自己鎮守的地方。
而理由則是查看一下,和西夏和約談成之後,西北這邊和西域貿易的結果如何。
對於太子的西北之行,西北的官府也是極為重視,因為太子府來函表示,太子此來,不管秦鳳路以及永興軍路的民政,隻去看看新的西域通道,和西夏的聯合如何。
這樣一來,西軍上下,就有些犯嘀咕了。
之前他們對西夏作戰,效果還是很不錯的,西夏這個國家,看起來地盤不小,實際上卻被沙漠分割成了兩塊,他們的核心就是興慶府,也就是銀川那一帶,而往西方的絲綢之路,雖然基本都在他們手下,然而卻隔著莽莽沙漠,之前對西夏的懲戒戰爭中,西軍一個個奮勇爭先,不光是直接懟到了青海湖,還往北從蘭州和西寧兩路出發,直接懟到了西涼府,把整個西夏的核心地帶給分成了兩半。
而在這個過程中,楊家折家也是居功至偉,他們在麟州一帶有力的牽扯住了西夏的主力,也就是李察哥率領的西夏軍隊,西夏也是沒辦法,他們本身兵力就不算很多,之前被婁室教做人,一下子幹掉三萬,在趁火打劫大宋的過程中,又被西軍幹掉了不少人。
楊家折家當時大舉出動,將西夏最精銳的五萬人牽扯在東麵,姚家則是在三個方向布下了重兵,隨時威脅著西夏最核心的興慶府,這樣一來,西夏的兵力倒有七成被這三家壓製得動彈不得。
在這樣的情況下,剩下的西夏軍隊頂不住西軍的猛攻,也就正常了。
要不是西涼府都快被西軍拿下了,他們占據的河西走廊也馬上要被西軍長驅直入來個大掃蕩,西夏方麵還真下不了決心和大宋和談。
趙諶這次帶著四千人來,就是要看看這半年來的合作,做得怎麽樣。
秦鳳路和永興軍路,現在西軍的勢力固然很大,然而文官的治理也是他們往前推進的基礎,沒有大宋朝廷在後麵幫他們籌集糧餉,他們打個屁。
這一年多來,西軍算是吃得很飽,然而和談之後,他們反而沒有之前的利潤了,這也讓這場戰鬥中崛起的那些中小將門,其實是有些不爽的。
青鹽之利、西域貿易的收入,他們隻能眼睜睜的看著。
如果這樣繼續下去的話,西北也是要出大亂子的。
這也是趙諶決定來一趟的原因。
甚至可以說,人事,就是政治。
政治的本質是什麽?用老人家的話來說,就是把自己人搞得多多的,把對手搞得少少的,這就是高明的政治。
趙諶前世隻是一個軍人,說實話他對政治什麽的,並不是特別的了解,對於這些改製什麽的,也隻是提出了一個大概的方麵,更多的精力,都是放在具體技術的指導和練兵上麵了。
然而正是因為他這樣做,在提出設想之後,通過大宋這群最精英的文人操作之後,那效果就不一樣了。
現在大宋的文官政治,還遠沒有到盤根錯節的地步,雖然那些高官說起來通過姻親之類的聯係起來,看起來盤根錯節,可是靠嫁女兒娶媳婦搞到一起的關係,看起來緊密,實際上脆弱得很。
該鬥爭,還是照樣鬥爭。
這裏就要拿出李清照和趙明誠這倆夫妻了,他們雖然是婚姻美滿,夫妻恩愛,然而他們婚後,李清照的婆家和夫家,在政壇上就曾經掰扯起來了,搞得這兩夫妻之間都裏外不是人,那段時間幸虧是趙明誠外放,李清照留在娘家過,兩人照麵打得少,才沒有因為兩家人政治鬥爭而搞得生分起來。
這樣的姻親該撕逼還是撕逼,誰又在乎了自己的女兒是不是嫁進了對方家裏,自己的兒子是不是娶了對方的女兒?
而後世明清的文官集團盤根錯節,反而是通過師門、同年這些東西,然後以地方利益輸送,影響朝堂,反過來給地方帶來利益這種手段,讓明清的文官結黨,更加的緊密,和不可分拆。
就好像明末的東林黨,一個個為什麽這麽硬骨頭?不光是他們本人有骨氣,還因為他們的家人,他們的家族,在老家都會因為他們的堅持,而得到更好的迴報。
東林黨本身就是因為江南工業化和開海,獲得了大量白銀財富,從而開始繼續在政治上獲得利益的一個集合體。
因為利益緊密的結合起來,才有了那麽強的行動力和凝聚力。
而現在大宋文官還沒有到那個地步,加上大部分科舉出來的官員還是有政治抱負的,在官職改革之後,明明白白的升官體係也建立起來了,絕大多數的官員,還是歡迎的。
之前說過,大宋官員的收入是相當豐厚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宋官員的貪汙其實反而並不多,有點高薪養廉的意思,當了官,又不怎麽貪汙,正常工作就能錦衣玉食,在這樣的情況下,稍微有誌氣一點的官員,都希望能作出一點事來,不說青史留名,起碼也給父老鄉親留個驕傲的印象。
在取得了這樣的最大公約數之後,大宋的文官官製改革,迅速的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接下來,就是看武官方麵的了。
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西軍方麵。
趙諶決定,給西軍立立規矩。
當河北三路今年的秋收完成之後,趙諶帶著他的麾下大軍,浩浩蕩蕩的前往西北三路巡查。
當然,他沒有把自己的新軍都帶去,而且那邊都是山路,大軍行動也不方便,他主要帶的就是一支五百人的蕩寇軍,一百騎兵和四百步兵,總共也就一千人。
作為太子出行,帶一千人多嗎?並不多。
而河北西路,則留了新上任的河北西路都指揮使韓世忠,主管太子親軍,金人如果南下,他也有臨時調集各地義軍參戰的權力。
手下諸將裏麵,王勝、劉子羽、張橫等諸將留守,而嶽飛、王德、解元、馬擴,以及那些出身西軍的中級軍官比如楊沂中、折彥質、劉錡等人,則都跟著他前往西北巡視。
同時隨行的,還有李孝忠和他的三千忠義軍,總共四千人而已。
他這次巡視可是朝廷安排的,並不是擅自離開自己鎮守的地方。
而理由則是查看一下,和西夏和約談成之後,西北這邊和西域貿易的結果如何。
對於太子的西北之行,西北的官府也是極為重視,因為太子府來函表示,太子此來,不管秦鳳路以及永興軍路的民政,隻去看看新的西域通道,和西夏的聯合如何。
這樣一來,西軍上下,就有些犯嘀咕了。
之前他們對西夏作戰,效果還是很不錯的,西夏這個國家,看起來地盤不小,實際上卻被沙漠分割成了兩塊,他們的核心就是興慶府,也就是銀川那一帶,而往西方的絲綢之路,雖然基本都在他們手下,然而卻隔著莽莽沙漠,之前對西夏的懲戒戰爭中,西軍一個個奮勇爭先,不光是直接懟到了青海湖,還往北從蘭州和西寧兩路出發,直接懟到了西涼府,把整個西夏的核心地帶給分成了兩半。
而在這個過程中,楊家折家也是居功至偉,他們在麟州一帶有力的牽扯住了西夏的主力,也就是李察哥率領的西夏軍隊,西夏也是沒辦法,他們本身兵力就不算很多,之前被婁室教做人,一下子幹掉三萬,在趁火打劫大宋的過程中,又被西軍幹掉了不少人。
楊家折家當時大舉出動,將西夏最精銳的五萬人牽扯在東麵,姚家則是在三個方向布下了重兵,隨時威脅著西夏最核心的興慶府,這樣一來,西夏的兵力倒有七成被這三家壓製得動彈不得。
在這樣的情況下,剩下的西夏軍隊頂不住西軍的猛攻,也就正常了。
要不是西涼府都快被西軍拿下了,他們占據的河西走廊也馬上要被西軍長驅直入來個大掃蕩,西夏方麵還真下不了決心和大宋和談。
趙諶這次帶著四千人來,就是要看看這半年來的合作,做得怎麽樣。
秦鳳路和永興軍路,現在西軍的勢力固然很大,然而文官的治理也是他們往前推進的基礎,沒有大宋朝廷在後麵幫他們籌集糧餉,他們打個屁。
這一年多來,西軍算是吃得很飽,然而和談之後,他們反而沒有之前的利潤了,這也讓這場戰鬥中崛起的那些中小將門,其實是有些不爽的。
青鹽之利、西域貿易的收入,他們隻能眼睜睜的看著。
如果這樣繼續下去的話,西北也是要出大亂子的。
這也是趙諶決定來一趟的原因。